湖南省懷化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地理 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懷化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地理 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懷化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地理 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懷化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地理 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懷化市2023-2024學年高一年級上冊期中地理 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懷化市中小學課程改革教育質(zhì)量檢測2023年高一下期期中考試

地理試卷

(考試時間為75分鐘,滿分100分)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

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

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

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2021年5月15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車——“祝融號”成功登陸火星?!白H谔枴崩?片大面積

太陽能電池板發(fā)電為其正常運轉(zhuǎn)提供能源供應和保障。表為地球、火星的相關載據(jù)。完成下面小題。

行星與日平均距離大氣大氣主表面均溫自轉(zhuǎn)公轉(zhuǎn)

質(zhì)量體積

項目(百萬千米)密度要成分(℃)周期周期

23時1.0

地球149.61.001.001.00N2、0215

56分年

24時1.9

火星22790.110.150.01C02-62

37分年

(注:質(zhì)量、體積、和大氣密度以地球為1)

L“祝融號”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面積較大,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大氣密度B.自轉(zhuǎn)周期C.與日平均距離D.公轉(zhuǎn)周期

2.與地球相比,火星()

A.有穩(wěn)定的液態(tài)水B.晝夜溫差較大C.大氣厚度大D,有適宜呼吸的大氣

【答案】l.C2.B

【解析】

【1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分析可知,火星與日平均距離比日地距離大,單位時間獲得的太陽輻射比地球少,為了滿

足探測車的能量需求,需增大“祝融號”的太陽能電池板面積,C正確;火星大氣密度小,對太陽輻射弱作

用小,利于獲得較多太陽輻射,自轉(zhuǎn)周期及公轉(zhuǎn)周期對其影響不大,ABD錯誤。故選C。

【2題詳解】

分析可知,與地球相比,火星大氣密度小厚度小,以二氧化碳為主,無適宜呼吸的大氣,且空氣稀薄,

大氣的熱力作用弱,晝夜溫差較大,B正確,CD錯誤;火星表面均溫較低,無穩(wěn)定液態(tài)水,A錯誤;故

選B。

【點睛】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1、緯度高低:緯度越低,太陽輻射越強;2、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氣

稀薄,太陽輻射強;一般地勢高的高原日照時數(shù)多于地勢低的盆地;3、天氣狀況:多陰雨天氣的地區(qū),

太陽輻射少,多晴朗天氣的地區(qū),太陽輻射多;4、晝長因素:一般晝長越長,太陽輻射越多。

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3.讀圖,有關描述太陽活動與晝夜電離層電子濃度的高度分布特征,正確的是()

A.電離層電子濃度最高值出現(xiàn)的高度,白天高于夜間

B.電離層電子濃度,太陽活動強年要大于太陽活動弱年

C.白天,太陽活動強年100千米處高空電離層電子濃度在以上

D.100^200千米處高空電離層電子濃度隨高度上升而增大

4.美國東部時間某年9月7日13時40分,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地球朝向太陽的一面的所有地區(qū),高頻無線

電通信幾乎全部中斷,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空洞擴大使太陽輻射增強B.太陽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場紊亂

C.太陽耀斑爆發(fā)引起地球大氣層的電離層擾動D,太陽等天體對地球引力加強

【答案】3.C4.C

【解析】

【3題詳解】

讀上圖,根據(jù)圖示曲線,電離層電子濃度最高值出現(xiàn)的高度,白天低于夜間,A錯誤。圖中可以看到,在

100千米高度上,電離層電子濃度小于10"時,太陽活動強年等于太陽活動弱年,大于10n時,太陽活動

強年大于太陽活動弱年,B錯誤。白天,100千米處高空電離層電子濃度在10%m—3以上,C正確。夜

間,在100?200千米處高空電離層電子濃度隨高度上升而減小,D錯誤。故選C。

【4題詳解】

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9月7日13時40分,包括美國在內(nèi)的地球朝向太陽的一面的所有地區(qū),高頻無線

電通信幾乎全部中斷,造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耀斑爆發(fā)引起地球大氣層的電離層擾動,C對。地

球大氣層中的臭氧層空洞擴大使太陽輻射增強與無線信號中斷無關,A錯。太陽黑子通常與地球氣候具有

相關性,B錯。太陽等天體對地球引力不變,D錯。故選C。

【點睛】電離層是地球大氣的一個電離區(qū)域。電離層受太陽高能輻射以及宇宙線的激勵而電離的大氣高

層。60千米以上的整個地球大氣層都處于部分電離或完全電離的狀態(tài),電離層是部分電離的大氣區(qū)域,

完全電離的大氣區(qū)域稱磁層。也有人把整個電離的大氣稱為電離層,這樣就把磁層看作電離層的一部

分。

2023年5月,浙江漁民在杭州灣灘涂發(fā)現(xiàn)了生活于4億年前的海生無脊椎動物——中華邕(hou)化

石(圖1)。圖2為地質(zhì)年代示意圖,圖中①②③④⑤⑥依次代表地質(zhì)歷史時期的六個地質(zhì)年代(圖中數(shù)

字代表距今時間。單位:億年),完成下面小題。

圖2

5.宜生存的地質(zhì)年代()

A恐龍稱霸地球B.我國東北、華北抬升成陸地

C.重要成鐵時代D.形成現(xiàn)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

6.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龍絕跡于()

A.⑤末期B.④末期C.③末期D.②末期

7.⑥時期生物興盛的植物是()

A.抱子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蕨類植物

【答案】5.B6,A7,B

【解析】

【5題詳解】

讀圖可知,①②③為前寒武紀,④為古生代,⑤為中生代,⑥為新生代。由材料“生活于4億年前的海生

無脊椎動物——中華賞(hou)化石”,可知“賞”生活年代約為4億年左右,再根據(jù)地質(zhì)年代示意圖可知,

2.52—5.41億年為古生代,推知賞出現(xiàn)的地質(zhì)年代是古生代??铸埛Q霸地球為中生代,A錯;我國東北、

華北抬升成陸地屬于古生代,B對;重要成鐵時代為前寒武紀,C錯;形成現(xiàn)代地貌格局及海陸分布為新

生代,D錯;故選B。

【6題詳解】

據(jù)上題分析可知,①②③為前寒武紀,④為古生代,⑤為中生代,⑥為新生代。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龍

絕跡于中生代末期,故選A。

【7題詳解】

⑥新生代時期生物興盛的植物是被子植物,B對;抱子植物為古生代時期,A錯;裸子植物興盛時期為中

生代時期,C錯;蕨類植物興盛時期為古生代,D錯;故選B。

【點睛】地球上的生命,從最原始的無細胞結構狀態(tài)進化為有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從原核生物進化為

真核單細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發(fā)展,出現(xiàn)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植物界從藻類到裸蕨植物

再到蕨類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現(xiàn)了被子植物。動物界從原始鞭毛蟲到多細胞動物,從原始多細胞動

物到出現(xiàn)脊索動物,進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動物一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的魚類又演化到兩棲類再到爬行

類,從中分化出哺乳類和鳥類,哺乳類中的一支進一步發(fā)展為高等智慧生物,這就是人。

圖為某旅游愛好者在世界不同地,點拍攝的四幅地貌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8.圖示地貌按成因劃分,組合正確的是()

①甲一一風力侵蝕地貌②乙一一海浪堆積地貌③丙一一流水堆積地貌④丁一一冰J11侵蝕地貌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9.丁處地貌的沉積物具有的特點是()

A.大小均勻B.層狀結構C.棱角明顯D.磨圓度好

【答案】8.A9.C

【解析】

【8題詳解】

甲為雅丹地貌的壟槽,應為風蝕地貌,①正確;乙為海蝕柱,屬于海蝕地貌,②錯誤;丙為喀斯特地貌

區(qū)的石林景觀,屬于流水溶蝕地貌,③錯誤;丁為角峰景觀,屬于冰蝕地貌,④正確。綜合上述分析,

①④正確,故選A。

【9題詳解】

讀圖可知丁地為雪山,該區(qū)域冰川的活動量比較大,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該地附近有刃脊、角峰以及

冰斗、冰硬丘陵等地貌,沉積物大小不一,棱角明顯,磨圓度差,分選性較差,C正確,AD錯誤;冰川

堆積物不具備層狀結構,B錯誤。故選C。

【點睛】在地球表面,外力作用的參與者有很多,比如流水、風力、生物、海浪、冰川等等都是外力作

用的實施者。

河流階地是指在地質(zhì)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灘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以上,呈階梯狀分

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圖示意發(fā)源于太行山的拒馬河,其中a表示河漫灘,b、c、d表示河流階地,河流

階地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d>c>b。完成下面小題。

10.圖示多級河流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

A.地殼垂直下降、流水侵蝕B.地殼垂直上升、流水沉積

C.地殼垂直下降、流水沉積D,地殼垂直上升、流水侵蝕

11.圖示地區(qū)地殼運動的次數(shù)最可能是()

A.4次B.3次C.2次D.1次

12.推測該區(qū)域b、c、d三個時期河流流速由大到小排序為()

A.d時期>c時期〉b時期B.b時期〉c時期〉d時期

C.d時期〉b時期〉c時期D.b時期〉d時期》c時期

【答案】10.D11.B12.A

【解析】

【10題詳解】

由于河流下切侵蝕使河谷不斷變深,使原來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線,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對

稱地形稱為階地。河流階地是由河漫灘或河床演變而來的,當河流流經(jīng)的地區(qū)地殼上升時,流水侵蝕作

用加強,河流下切侵蝕,形成階地,因此圖示多級階地形成的主要地質(zhì)作用是地殼垂直上升,流水侵蝕

作用,D正確,A、B、C錯誤,故選D。

[11題詳解】

階地坡上下層次分級,級數(shù)按自下而上按順序確定,越向高處,年代越老,地殼每上升一級,就形成一

級階地。圖示有三級階地,圖示地區(qū)地殼運動的次數(shù)有可能是3次,B正確,A、C、D錯誤,故選B。

【12題詳解】

由材料可知,河流階地上均堆積著河流沉積礫石,礫石的平均礫徑d>c>b。由于流速越快,搬運能力越

強,堆積的礫石平均粒徑越大,因此,三個時期河流流速由大到小排序為d>c>b,A正確,BCD錯誤,

故選A?

【點睛】河流下切侵蝕,原來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階梯狀分布在河谷谷坡上,這種地形

稱為河流階地。階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殼垂直升降運動的影響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蝕作用形成的,是地

球內(nèi)外部動力地質(zhì)作用共同作用的結果。

海岸按物質(zhì)組成成分可劃分為基巖海岸、砂質(zhì)海岸和泥質(zhì)海岸。基巖海岸是由巖石組成的海岸,巖

體直面遼闊海域,深水逼岸。經(jīng)過海水的長期作用,再加上基巖海岸本身的地質(zhì)作用及巖石性質(zhì)、結構

的不同,形成了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海蝕拱橋、海蝕柱等各種形態(tài)的海蝕地貌。圖1示意山東

省海岸線,圖2示意各種海蝕地貌。完成下面小題。

圖1圖2

13.圖1中甲處為泥質(zhì)海岸、乙處為基巖海岸,形成這兩種海岸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①流水堆積作用②流水侵蝕作用③海水侵蝕作用④海水堆積作用

A.泥質(zhì)海岸一一①基巖海岸一一③B.泥質(zhì)海岸一一④基巖海岸一一②

C.泥質(zhì)海岸一一②基巖海岸一一④D.泥質(zhì)海岸一一②基巖海岸一一③

14.海蝕洞、海蝕平臺和海蝕崖的形成具有統(tǒng)一的演化過程,請按形成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三種地貌

()

A.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臺B.海蝕平臺、海蝕洞、海蝕崖

C.海蝕崖、海蝕平臺、海蝕洞D.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

【答案】13.A14.D

【解析】

【13題詳解】

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泥質(zhì)海岸是由淤泥或雜以粉沙的淤泥組成,多分布在輸入細顆粒泥沙的大河入海口沿

岸,由流水堆積作用形成的;基巖海岸是由海水侵蝕作用形成的,包括海蝕拱橋、海蝕崖、海蝕平臺和

海蝕柱等地貌形態(tài)。A正確,BCD錯誤。故選A。

【14題詳解】

海岸不斷受到海浪的影響,由于組成海岸的物質(zhì)不同,相對松軟的巖石或土塊受到海浪侵蝕,形成海蝕

洞。經(jīng)過海浪不斷侵蝕,海蝕洞坍塌,形成海蝕崖。海蝕崖形成后,繼續(xù)受海水侵蝕而不斷后退,最后

形成海蝕平臺。所以形成時間的先后順序是海蝕洞、海蝕崖、海蝕平臺,D正確,ABC錯誤。故選D。

【點睛】海岸按物質(zhì)組成成分可劃分為基巖海岸、砂質(zhì)海岸和泥質(zhì)海岸等。

塔里木盆地荒漠區(qū)的沙丘分為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圖1為塔里木盆地自然景觀形成

原因分析圖,圖2為流動沙丘沙丘等高線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

15.據(jù)圖1分析,流動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和綠洲分別對應(

A.①③②④B.①④②③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

16.圖2是塔里木盆地常見的流動沙丘示意圖,判斷該地區(qū)的盛行風向(

A.東北風B.西北風C.東南風D.西南風

【答案】15.D16.B

【解析】

【15題詳解】

流動沙丘植被稀少,風力強大,應為④;固定沙丘植被覆蓋率相對較高,風速較慢,應為②;半固定沙

丘風速較流動沙丘慢,植被覆蓋率較固定沙丘低,應為①;綠洲植被覆蓋率最高,風速最慢,應為③。D

正確,ABC錯誤。故選D。

【16題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沙丘一般迎風的一面較緩,背風的一面較陡,因此風從沙丘坡緩的一面吹向坡陡的

一面。圖中沙丘左側(cè)坡較緩,右側(cè)坡較陡,風應從較中左側(cè)吹向右側(cè),根據(jù)圖中指向標判斷,圖像左側(cè)

為西北方,因此當主導風向可能為西北風,B正確,ACD錯誤。故選B。

【點睛】新月形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體兩側(cè)有順風向延伸的兩個翼,兩翼開展的程度取決于當?shù)刂?/p>

導風的強弱,主導風風力愈強,交角角度愈小。

二、綜合題(共4道大題,52分)

17.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各題。

材料一:2023年3月24日(農(nóng)歷二月初三)傍晚,天幕中上演了“月伴金星”天象——明亮的金星

與一彎蛾眉月極近距離相伴,我國均適合觀測。圖I為某攝影愛好者面朝南拍攝的照片。

材料二:圖2為局部天體運動示意圖。

圖1圖2

材料三:電影《流浪地球》講述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短時間內(nèi)包括地球在內(nèi)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

太陽所吞沒。為了自教,人類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該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終止地球自轉(zhuǎn);第二

步,利用地球表面建造的上萬座發(fā)動機和轉(zhuǎn)向發(fā)動機,將地球推入土星軌道,再借助土星引力,彈射出

太陽系;第三步,用2500年的時間奔往另外一個棲息之地——比鄰星。

(1)圖1“月伴金星”中的月球在圖2中的位置最可能是(填A、B、C)一處,金星位置最可能在

(填甲、乙)一處。

(2)有人設想,在月球表面進行探測的月球車可采用風能作為能量來源,你認為是否可行?表明觀點并

說明理由。

(3)“流浪地球”計劃第一步的成功實施,地球上晝夜溫差將發(fā)生怎樣變化?為什么?

【答案】17.①.A②.甲

18.不可行;理由:月球幾乎無大氣,無風。

19.溫差將變大;終止地球自轉(zhuǎn),但還有公轉(zhuǎn),晝夜交替周期變?yōu)橐荒?,所以晝夜溫差變大?/p>

【解析】

【分析】本大題以宇宙探索為材料設置試題,涉及太陽系八大行星、宇宙探索等相關內(nèi)容,考查學生獲

取和解讀地理信息,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論證探討地理知識的能力,旨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等核心素

養(yǎng)。

【小問1詳解】

發(fā)生“月伴金星”時,月球的位置應介于地球和金星之間,而且該現(xiàn)象是傍晚出現(xiàn)的,此時月球和金星剛升

起不久,地球上觀測到該現(xiàn)象的地區(qū)剛剛進入夜半球,只有月球的位置處于A,金星的位置處于甲時才

滿足以上條件。

小問2詳解】

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由于月球上幾乎沒有大氣,所以月球上不能形成風,故在月球上不能將風能作為月

球車的能量來源。

【小問3詳解】

根據(jù)材料可知,“流浪地球”計劃第一步是停止地球的自轉(zhuǎn),由于地球自轉(zhuǎn)停止,公轉(zhuǎn)仍在進行,使得晝夜

交替的周期變?yōu)橐荒?,白晝部分被太陽輻射時間變長,升溫更多;而黑夜部分長時間得不到太陽輻射,

降溫更多,所以地球上的晝夜溫差會變大。

18.根據(jù)材料和圖,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圖1為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圖2為地球表面各緯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輻射總量圖。讀

圖,回答下面問題。

圖1圖2

(1)說出圖1中②區(qū)域年太陽輻射總量范圍,并分析原因。

(2)指出圖1中③區(qū)域年太陽輻射總量范圍,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在我國③地區(qū)所在省區(qū)分布有許多晾

曬干果的棚房的原因。

(3)總結圖2中地球表面各緯度全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分布規(guī)律。

【答案】(1)80〈②〈100。②位于四川盆地,地勢低,水汽不易擴散,多陰雨天氣。

(2)120〈③〈140。③地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深居內(nèi)陸,距海較遠,降水少,晴天多,太陽輻射較強,便于

晾曬干果。

(3)隨著緯度增高,輻射量逐漸減少(或隨著緯度降低,輻射量逐漸增多);全年獲得太陽輻射最多地

區(qū)是赤道,最小值出現(xiàn)在極點。

【解析】

【分析】本題以我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地球表面各緯度的全年和冬、夏半年輻射總量圖為材料,

設置三道小題,主要考查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年太陽輻射總量的時空分布規(guī)律等相關知識,旨在考查

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讀圖分析能力。

【小問1詳解】

讀圖可知,圖1中②區(qū)域位于四川盆地,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少,年太陽輻射總量范圍是80~100。四川盆

地四周地勢高,中間地勢低,地形比較封閉,水汽不易擴散,所以多云、雨、霧,因此大氣對太陽輻射

的削弱作用強,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很小。

【小問2詳解】

讀圖可知,圖1中③區(qū)域位于我國西北地區(qū),年太陽輻射總量范圍是120~140。③地區(qū)所在省區(qū)為新疆維

吾爾自治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深居大陸內(nèi)部,遠離海洋,海洋的暖濕氣流無法抵達,降水稀少,

氣候干旱,晴天較多,太陽輻射強,有利于干果的晾曬。

【小問3詳解】

根據(jù)圖2可知,全年太陽輻射量最大的地方是赤道,從赤道向南北兩極,緯度逐漸增加,太陽輻射量隨

之遞減,最小值出現(xiàn)在極點。

19.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江流域位于長江上游地區(qū),干流沿斷裂帶發(fā)有,泥石流災害頻繁,有“泥石流自然博物館”之稱

(圖左)。2018年某地質(zhì)隊在小江干流某處選取橫向剖面(圖右),沿剖面自西向東選擇甲、乙、丙、丁

四地垂直向下鉆探,獲得了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的有關數(shù)據(jù)(下表)。該地質(zhì)隊考察中發(fā)現(xiàn),當?shù)厝死?/p>

用人工階梯改造河床微地貌形態(tài),使河道縱向呈現(xiàn)一系列階梯狀,形成“人工階梯一深潭系統(tǒng)”,該系

統(tǒng)有效的減少了泥石流災害,并改善了生態(tài)環(huán)境。

小'1元《£.泥石品為分EB

圖1

同一沉積巖層在不同地區(qū)埋藏深度(米)

地點甲乙丙T

海拔(米)2500150015002500

沉積巖埋藏深度(米)1500001250

(1)請在圖2中標注甲、乙、丙、丁四個拗探點的具體位置,并繪制沉積巖層在地下的分布示意圖。

(2)分析小江流域泥石流災害多發(fā)的地形和地質(zhì)原因。

(3)當?shù)匾虻刂埔死谩叭斯るA梯一深潭系統(tǒng)”有效的減少了泥石流災害。在我國一些山區(qū),泥石流災

害威脅突出。目前,根治泥石流的難度極大,泥石流的防治應以預防為主。請簡述,為減少泥石流災害

造成的損失,我們可采取哪些預防措施?

【答案】19.

20.小江流域地處山區(qū),多溝谷,地勢

起伏較大;斷裂發(fā)育,地質(zhì)不穩(wěn)定,巖石破碎,導致泥石流災害多發(fā)。

21.①提前建設預防泥石流的工程設施,如護坡、擋墻、邊坡人工加固、修建堤壩等工程。②修建水庫、水

塘、排水渠道、隧洞工程,調(diào)蓄、引導泥石流流域的地表水,改善泥石流形成與發(fā)展的水動力條件。(疏排

水)③在雨季到來之前,主動清除溝道中的障礙物,保證溝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④通過植樹造林、封山

育林、退耕還林等措施,保護和治理流域環(huán)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發(fā)生條件。⑤頒布減災法規(guī),建立災害

預警機制,提升人們防災意識和抗災的能力。

【解析】

【分析】本題以小江流域泥石流多發(fā)為背景,考查泥石流形成的原因、預防措施等知識,突出考查地理

的實踐力與對問題的闡釋能力。

【小問1詳解】

由表格的數(shù)據(jù)可知,首先找出甲乙丙丁的海拔對應點,再根據(jù)該點同巖層的深度找出對應的點,然后用

線連結即可。如圖所示:

圖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