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學檢驗課件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3/00/wKhkGWX1TdCAQJlPAABglcdcMjc380.jpg)
![微生物學檢驗課件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3/00/wKhkGWX1TdCAQJlPAABglcdcMjc3802.jpg)
![微生物學檢驗課件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3/00/wKhkGWX1TdCAQJlPAABglcdcMjc3803.jpg)
![微生物學檢驗課件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3/00/wKhkGWX1TdCAQJlPAABglcdcMjc3804.jpg)
![微生物學檢驗課件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1/M02/13/00/wKhkGWX1TdCAQJlPAABglcdcMjc380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腸道桿菌
埃希菌屬埃希菌屬種類大腸埃希菌蟑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爾曼埃希菌傷口埃希菌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短桿菌,多數有周鞭毛,有莢膜或微莢膜,有菌毛,均無芽孢培養(yǎng)特性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圓形光滑菌落菌落特征
SS平板--紅色菌落
Mac平板--紅色菌落
EMB平板--紫黑色有金屬光澤菌落生化反應氧化酶試驗(-)分解葡萄糖、乳糖、麥芽糖等,(個別菌株遲分解乳糖或不分解乳糖)KIA:AA+-MIU:++-IMViC:++--抗原結構抗原種類:O、H、K抗原意義:表示大腸埃希菌血清型血清型表示式:O:K:H舉例:O111:K58:H2抵抗力膽鹽、煌綠對該菌有抑制作用對氯霉素、鏈霉素、慶大霉素敏感,但易產生耐藥性臨床意義致病物質:K抗原、菌毛、內毒素、腸毒素(LT、ST)所致疾?。耗c外感染:多為機會感染,表現為泌尿系感染(多見),膽囊炎、腹膜炎等
腸內感染:由致病大腸埃希菌引起,表現為腹瀉。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
腸外感染:根據病變部位不同采集不同標本,如血液、尿液、分泌物等腸內感染:采集新鮮糞便檢驗程序
腸內感染糞便腸道弱選擇培養(yǎng)基分解乳糖菌落ETEC生化反應毒素測定EPECEIECEHEC與O、K多價診斷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生化反應和血清學分型檢驗程序
腸外感染膿、尿、腦脊液等革蘭染色鏡檢接種血平板分離培養(yǎng)可疑菌落生化反應氧化酶、KIAMIU報告結果血液增菌菌落涂片染色檢驗方法-腸外感染標本直接涂片鏡檢分離培養(yǎng):標本接種血平板和Mac或EMB平版,經18~24小時培養(yǎng),挑取可疑菌落作進一步鑒定。血標本先增菌,再分離培養(yǎng)。鑒定:菌落涂片生化反應氧化酶:-(與非發(fā)酵菌鑒別)
KIA:AA+/--
MIR:++-
IMViC++--尿菌落計數:>10萬/ml尿液有診斷意義檢驗方法-腸內感染分離培養(yǎng):糞便標本接種Mac或EMB平版,經18~24小時培養(yǎng),挑取可疑菌落作進一步鑒定。生化反應:KIA、MIU、IMViC符合大腸埃希菌致病大腸埃希菌鑒定ETEC的鑒定生化反應符合大腸埃希菌毒素檢測方法LTST生物學方法家兔或小白鼠腸袢試驗家兔或小白鼠腸袢試驗皮膚毛細血管通透性試驗乳鼠灌胃試驗免疫學法ELISAELISA固相放免分子生物學法基因探針基因探針EPEC的鑒定生化反應符合大腸埃希菌血清學分型先用多價診斷血清做玻片凝集試驗,如凝集再用單價診斷血清確定血清型EIEC的鑒定生化反應特點(與志賀菌相似)發(fā)酵葡萄糖產酸不產氣不發(fā)酵或遲分解乳糖多數菌株動力陰性與志賀菌的鑒別:毒力測定:豚鼠眼結膜試驗血清學分型:O152、O124EHEC的鑒定生化反應符合大腸桿菌血清學分型:有50多個型,代表為O157:H7O157:H7不發(fā)酵山梨醇,有助于選擇性分離培養(yǎng)鑒定依據在腸道選擇平板上為發(fā)酵乳糖的有色菌落在KIA上多為+++-IMViC為++--尿酶試驗-致病性大腸桿菌需作血清學鑒定或毒力測定LT與ST的比較特性不耐熱腸毒素耐熱腸毒素分子量較大,73000較小,1500~5000耐熱性不耐熱耐熱免疫原性有無B亞單位受體腸黏膜GM1神經節(jié)苷酯腸黏膜GM1神經節(jié)苷酯致病機理活化細胞腺苷酸環(huán)化酶,細胞內cAMP含量升高,分泌功能亢進,引起腹瀉活化細胞鳥苷酸環(huán)化酶,細胞內cGMP含量升高,分泌功能亢進,引起腹瀉致病大腸埃希菌種類菌株侵襲部位疾病與癥狀致病機制ETEC小腸旅行者腹瀉、嬰幼兒腹瀉、水樣便、腹痛等LT、STEPEC小腸嬰幼兒腹瀉、水樣便發(fā)熱、嘔吐病菌黏附、破壞細胞EIEC結腸志賀樣腹瀉,膿血便黏附、內毒素破壞細胞EHEC結腸出血性結腸炎等志賀樣毒素(VERO毒素)EAggec小腸嬰兒腹瀉、水樣便、脫水黏附、毒素大腸埃希菌生化反應結果KIAMIUIMViC氧化酶斜面底層氣體H2S動力吲哚尿酶IMViCAA+/--+/-+-++---KA--++-++---KA---+-++---KA+-+/-+-++---與志賀菌的鑒別生化反應鑒別試驗EIEC志賀菌粘質酸鹽產酸+-醋酸鹽利用+-賴氨酸脫羧+-腸道病毒屬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72型人類腸道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柯薩奇病毒??刹《拘滦湍c道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為72型)腸道病毒共同特征球形,20面體立體對稱,無不包膜單股正鏈RNA細胞中增殖,引起細胞病變對脂溶劑敏感,耐酸經糞口途徑傳播臨床表現多樣化腸道病毒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糞便、肛拭、咽拭、腦脊液檢驗程序:病毒鑒定:中和試驗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細胞培養(yǎng)物中病毒基因組血清學試驗:取雙份血清進行中和試驗檢測抗體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的病原體生物學形狀形態(tài)結構:球形,無包膜,單股正鏈RNA,有四種核衣殼蛋白培養(yǎng)特性:采用細胞培養(yǎng),引起典型的細胞病變分型:采用中和試驗將Polio病毒分為Ⅰ、Ⅱ、Ⅲ型,各型間無交叉反應抵抗力:在外界環(huán)境中抵抗力較強,在酸性環(huán)境中較穩(wěn)定,對濕熱、紫外線較敏感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染源:病人、帶毒者傳染途徑:糞口途徑致病機制:臨床特征
90%的感染為隱性感染
1%~2%為非麻痹性脊髓灰質炎或無菌性腦膜炎僅約0.1%出現永久性弛緩性肢體麻痹極少數發(fā)展為延髓麻痹病后對同型Polio.v有牢固免疫力微生物學檢查糞便標本細胞培養(yǎng)中和試驗血清標本中和試驗病毒培養(yǎng)血清學診斷基因檢測核酸雜交技術聚合酶聯反應(PCR)防治原則接種疫苗小兒麻痹糖丸(口服)滅活疫苗(注射)柯薩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柯薩奇病毒分A、B兩組,共29個血清型埃可病毒有31個血清型消化道感染,很少引起腸道癥狀臨床表現多樣血清學檢查核核酸檢測有助于病原學診斷尚無疫苗進行預防疾病柯薩奇病毒??刹《緹o菌性腦膜炎++麻痹疾?。捳钚匝蕧{炎+-普通感冒++流行性肌痛++手足口?。珗蟮啦灰恍陌祝律鷥盒募⊙祝幻髟虬l(fā)熱+-皮疹++嬰幼兒腹瀉-+柯薩奇病毒與埃可病毒所致疾病輪狀病毒屬輪狀病毒科球形;雙股RNA;雙層衣殼,,有放射狀突起,呈輪狀經糞口途徑傳播,引起腹瀉以糞便為標本,查糞便中的病毒顆?;虿《究乖呙缟性谘兄浦休啝畈《痉纸M及其致病性A組引起嬰幼兒腹瀉B組感染人----成人C組感染豬,偶爾也感染人D組感染鳥類E組感染豬輪狀病毒電鏡圖項目活疫苗死疫苗接種方法口服糖丸肌肉注射抗體產生血清抗體、分泌型抗體血清抗體細胞免疫有無間接免疫通過接種者糞便排毒無穩(wěn)定性差,不易保存易保存副作用極少數引起疫苗相關脊灰無免疫效果更好好減毒活疫苗與滅活疫苗的比較致病機制Polio病毒糞口途徑小腸粘膜、淋巴結入血
第一次病毒血癥
單核吞噬細胞
第二次病毒血癥
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原小兒麻痹癥脊髓灰質炎病毒形態(tài)結構腸道桿菌是一大群生物學性狀相近的革蘭陰性桿菌。
與醫(yī)學關系密切的腸道桿菌正常菌群埃希菌屬變形桿菌屬克雷伯菌屬腸桿菌屬沙雷菌屬枸櫞酸菌屬致病菌致病性大腸埃希菌志賀菌屬沙門菌屬耶爾森菌屬腸道桿菌共同特性形態(tài)染色:均為革蘭陰性桿菌,無芽孢,有菌毛,多數有鞭毛,少數有莢膜培養(yǎng)特性:需氧、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光滑型菌落;生化反應:☆氧化酶-;觸酶+;硝酸鹽還原試驗+發(fā)酵葡萄糖☆非致病菌多數分解乳糖,致病菌多數不分解乳糖抗原結構☆O抗原:化學成分為脂多糖;耐熱;種屬特異性;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顆粒狀凝集;共同抗原可引起交叉反應☆H抗原:化學成分為蛋白質;不耐熱;與相應抗體出現絮狀凝集☆表面抗原:化學成分為多糖;不耐熱;可阻斷O凝集遺傳變異:S-R變異、H-O變異臨床意義:☆致病物質:菌毛、表面抗原、內毒素、腸毒素☆傳染途徑:腸道傳染、腸道外傳染☆所致疾病:○腸道致病菌引起腸道傳染?。毦粤〖?、傷寒等)○條件致病菌: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常用培養(yǎng)基選擇性培養(yǎng)基:
☆SS平板:含乳糖、中性紅指示劑、膽鹽、煌綠、硫代硫酸鈉等
☆Mac平板:含乳糖、中性紅指示劑、膽鹽等
☆中國藍平板:含乳糖、中國藍和玫瑰紅酸指示劑、
☆EMB平板:含乳糖、伊紅和美藍指示劑選擇性平板的特點均含有乳糖和酸堿指示劑:細菌分解乳糖產酸,使培養(yǎng)基pH降低,指示劑呈酸性變色,指示劑不同,菌落呈現不同的顏色。分解乳糖的細菌呈有色菌落,不分解乳糖的細菌為無色菌落含有不同的抑制劑:對革蘭陽性菌和非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因此可以選擇性的培養(yǎng)腸道致病菌。選擇平板細菌生長現象雙糖鐵培養(yǎng)基(KIA)配方:含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鈉、硫代硫酸鈉、硫酸亞鐵、瓊脂、酚紅、乳糖1%、葡萄糖0.1%用途:主要用于觀察腸桿菌科細菌是否分解乳糖、葡萄糖產酸產氣、是否產生H2S。KIA結果觀察:發(fā)酵葡萄糖:底層呈酸性反應(黃色),斜面為堿性反應(紅色),若發(fā)酵葡萄糖產酸產氣,底層同時有氣泡發(fā)酵葡萄糖和乳糖:底層和斜面均呈酸性反應(黃色)產生H2S:培養(yǎng)基變黑1.未接種細菌3.分解乳糖和葡萄糖產酸產氣、硫化氫陰性(AA+-)2.分解乳糖和葡萄糖產酸不產氣、硫化氫陰性(AA--)4.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硫化氫陰性(KA--)5.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硫化氫陽性(KA-+)微生物學檢驗標本采集腸道標本:新鮮糞便腸外標本:根據感染部位不同采集不同標本檢驗程序糞便腸道選擇培養(yǎng)基可疑菌落生化反應血清學實驗結果報告藥敏試驗腸道標本血平板、弱選擇平板鑒定試驗腸桿菌科非發(fā)酵菌弧菌科氧化酶-++葡萄糖氧化/發(fā)酵(O/F)FO/-F鞭毛周鞭毛單、叢、周單、叢腸道桿菌的生化反應鑒定與其他科細菌鑒別:苯丙氨酸(-)葡萄酸鹽(-)苯丙氨酸(+)葡萄酸鹽(-)苯丙氨酸(-)葡萄酸鹽(+)埃希菌屬變形桿菌屬克雷伯菌屬沙門菌屬普羅威登斯菌屬腸桿菌屬志賀菌屬摩根菌屬沙雷菌屬枸櫞酸菌屬哈夫尼亞菌屬愛德華菌屬耶爾森菌屬初步分群菌屬KIAMIU斜面底層氣體H2S動力吲哚脲酶埃希菌屬A/KA+/--+/-+-志賀菌屬KA---+/--沙門菌屬KA+D/++--變形桿菌屬KA++/-+-/++克雷伯菌屬AA+--d+腸道桿菌屬間鑒定微量生化反應系統(tǒng)鑒定將細菌的多項生化反應的2進制數結果數,轉換成8進制編碼而匯集成冊,叢編碼的檢索表中檢索而確定細菌菌名.-+--+++---+++--010011100011100010
011
100
011
100000
0010
1001
2011
3100
4101
5110
6
111
713434蟲媒病毒
蟲媒病毒是一大群通過吸血節(jié)肢動物,叮咬人、家畜及野生動物而傳播疾病的病毒,具有自然疫源性。
共同點球形,RNA病毒,有包膜以節(jié)肢動物為傳播媒介所致疾病有季節(jié)性和地區(qū)性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腦炎的病原體生物學性狀形態(tài)結構:球形,RNA病毒,有包膜培養(yǎng)特性:易感動物為小白鼠;可做細胞培養(yǎng)只有一個血清型較少變異傳播途徑傳播媒介:三帶喙庫蚊傳染源已感染的家畜和家禽是乙腦病毒的主要傳染源(主要為幼豬)三帶喙庫蚊既是乙腦病毒的傳播媒介又是儲存宿主致病性與免疫性隱性感染普遍致病機制免疫性:病后免疫力牢固主要依靠中和抗體乙腦病毒微生物學檢驗標本:患者血液、腦脊液、尸檢腦組織動物接種:乳鼠腦內接種--發(fā)病細胞培養(yǎng):原代地鼠腎細胞、雞胚細胞--紅細胞吸附試驗抗原抗體檢測:采用免疫標記技術檢測標本中抗原采用雙份血清檢測特異性抗體防治原則接種乙腦疫苗防蚊滅蚊登革病毒是引起登革熱的病原體生物學特性球形單股正鏈RNA,有包膜流行病學特征儲存宿主:人和猴傳染源:患者和隱性感染者傳播媒介:
伊蚊流行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特別是東南亞、西太平洋及中南美洲引起登革熱表現:普通登革熱、登革休克綜合癥發(fā)病機制帶毒伊蚊叮咬網狀內皮系統(tǒng)增殖病毒血癥普通型出血/休克型登革熱病人皮下出血漢坦病毒(HFRSV)又稱腎綜合征出血熱病毒是腎綜合征出血熱的病原體引起由鼠類傳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生物學性狀球形,單股RNA有包膜易感動物為鼠類對脂溶劑敏感,對酸、熱抵抗力弱流行病學特征有明顯的地區(qū)性和季節(jié)性鼠類是主要的傳播媒介人通過呼吸道、消化道、傷口接觸帶毒動物的分泌物被感染致病性與免疫性潛伏期一般為兩周左右,起病急,發(fā)展快典型病例具有三大主癥,即發(fā)熱、出血和腎臟損害病程分為發(fā)熱期、低血壓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復期病后免疫力牢固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分離血清學診斷檢測特異性lgM抗體檢測特異性lgG抗體注意防護皰疹病毒雙股DNA,有包膜在細胞內形成包函體感染類型增殖性感染潛伏感染整合感染先天性感染單純皰疹病毒(HSV)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染源:病人和健康帶毒者感染方式:
HSV-1:通過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飛沫傳播
HSV-2:性接觸傳播隱性感染多見感染類型原發(fā)感染:齒齦炎、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等潛伏感染:
HSV-1:潛伏于三叉神經節(jié)--唇皰疹
HSV-2:潛伏于骶神經節(jié)先天性感染:流產、胎兒畸形、新生兒皰疹防治原則尚無特異性預防方法注射丙種球蛋白進行緊急預防藥物治療原發(fā)感染(唇皰疹)先天感染EB病毒(EBV)主要侵犯B細胞是引起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的病原體致病性傳染源:病人、隱性感染者傳播方式:主要經唾液傳播,也可經血液傳播隱性感染多見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細胞內增殖,繼而感染B淋巴細胞,感染的B細胞進入血循環(huán)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以非增殖狀態(tài)長期潛伏于B細胞所致疾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鼻咽癌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本章內容結束帶毒蚊蟲叮咬毛細血管內皮細胞及淋巴節(jié)內增殖少量入血
肝、脾單核巨噬細胞內增殖二次病毒血癥突破血腦屏障中樞神經系統(tǒng)廣泛病變
(乙型腦炎)頓挫感染乙腦病毒
電鏡圖微生物學檢查檢測EBV抗體檢測異嗜性抗體檢測EBV基因組及其表達產物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只有一個血清型人是VZV的唯一自然宿主皮膚是病毒的主要靶細胞可由同一種病毒引起兩種不同的病癥兒童初次感染引起水痘潛伏體內的病毒受到某些刺激后復發(fā)引起帶狀皰疹,多見于成年人和老年人水痘病毒
呼吸道等途徑局部淋巴結增殖血液丘疹、水皰疹、膿皰疹皮膚帶狀皰疹兒童時期水痘痊愈潛伏在脊髓后根神經節(jié)免疫力下降病毒沿感覺神經蔓延在皮膚細胞內增殖形似帶狀的水皰疹防治原則接種VZV減毒活疫苗藥物治療巨細胞病毒(CMV)CMV感染普遍多為隱性感染可長期帶毒形成潛伏感染潛伏部位:唾液腺、乳腺、腎等傳播途徑:接觸感染、先天感染、血源性感染、性感染等感染類型先天感染新生兒感染免疫力低下的病人易感染輸血感染細胞轉化防治原則疫苗減毒活疫苗亞單位疫苗基因疫苗藥物治療非發(fā)酵菌是一大群不發(fā)酵葡萄糖或以氧化形式利用糖、需氧或兼性厭氧、無芽孢的革蘭陰性桿菌
非發(fā)酵菌主要種類銅綠假單胞菌不動桿菌屬產堿桿菌屬莫拉菌屬黃桿菌屬金氏桿菌屬土壤桿菌屬等非發(fā)酵菌主要特點氧化酶:+;不動桿菌屬除外O/F試驗:O/-動力試驗:多數有鞭毛,但半固體動力試驗不明顯,常采用鏡檢或鞭毛染色葡萄糖氧化發(fā)酵試驗(O/F)O/F培養(yǎng)基(半固體高層)指示劑:溴麝香草酚藍培養(yǎng)基pH:7.0O/F:OO/F:F葡萄糖氧化發(fā)酵試驗(O/F)O/F:OO/F:FO/F:-腸道桿菌、非發(fā)酵菌、弧菌科鑒別鑒定試驗腸桿菌科非發(fā)酵菌弧菌科氧化酶-++葡萄糖氧化/發(fā)酵(O/F)FO/-F鞭毛周鞭毛單、叢、周單、叢假單胞菌屬假單胞菌科細菌根據rRNA-DNA同源性分為5群,其中Ⅰ群屬于假單胞菌屬,共7種細菌,代表菌種為銅綠假單胞菌。多為條件致病菌,是醫(yī)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假單胞菌屬共同點革蘭陰性桿菌,無芽孢、無莢膜,單或叢鞭毛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氧化酶:+O/F:OMac生長:+產生水溶性色素銅綠假單胞菌--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桿菌,無芽孢、無莢膜,單或叢鞭毛銅綠假單胞菌--培養(yǎng)特性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最適溫度35℃,42℃生長,4℃不生長產生熒光素和藍綠色水溶性的綠膿素,培養(yǎng)物呈藍綠色。培養(yǎng)物有生姜氣味銅綠假單胞菌--菌落特征典型菌落:扁平濕潤,邊緣不規(guī)則,菌落和培養(yǎng)基灰綠色,表面有金屬光澤大腸菌樣菌落:菌落圓形凸起,似大腸桿菌黏液型菌落:菌落凸起,呈粘液狀侏儒型菌落:細小,無光澤在血平板上形成透明溶血環(huán)在SS、Mac上形成不發(fā)酵乳糖菌落銅綠假單胞菌--生化反應氧化酶+O/F:O枸櫞酸鹽利用+精氨酸雙水解+乙酰胺酶+明膠液化+銅綠假單胞菌--抗原結構和抵抗力抗原結構O抗原:包括外膜蛋白和脂多糖H抗原S抗原抵抗力:對外界環(huán)境抵抗力強對多種抗生素不敏感銅綠假單胞菌--臨床意義致病物質:內毒素、外毒素、胞外酶、菌毛、莢膜所致疾病條件致病菌醫(y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大面積燒傷創(chuàng)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銅綠假單胞菌--檢驗程序標本增菌分離培養(yǎng)(血平板)最后鑒定可疑菌落(性狀、色素)初步鑒定涂片染色鏡檢血標本涂片鏡檢氧化酶菌落特征綠膿素氣味色素鑒定生化反應42℃生長分型O/F:O枸櫞酸鹽利用+精氨酸雙水解+乙酰胺酶+明膠液化+銅綠假單胞菌--檢驗方法顯微鏡檢查:標本直接涂片革蘭染色鏡檢;鞭毛染色鏡檢培養(yǎng):標本接種血平板、Mac平板分離培養(yǎng),血標本先增菌,再轉種鑒定:初步鑒定:菌落特征、水溶性綠色色素、生姜氣味、氧化酶、O/F全面鑒定:色素不典型者需全面鑒定銅綠假單胞菌--分型檢查血清學分型噬菌體分型質粒指紋圖譜分析脈沖場凝膠電泳分型檢查意義:對醫(yī)院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有重要意義熒光假單胞菌革蘭陰性桿菌,單端叢鞭毛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普通平板、Mac平板可生長最適生長溫度25~30℃,4℃生長,35℃、42℃不生長產生水溶性熒光素(青膿素),不產綠膿素氧化酶+;O/F:O;卵磷脂酶+;明膠液化+具有嗜冷性,可在冰箱儲存血中繁殖惡臭假單胞菌革蘭陰性桿菌,單端叢鞭毛專性需氧最適生長溫度25~30℃,4℃生長,35℃、42℃不生長產生水溶性熒光素(青膿素),不產綠膿素;陳舊培養(yǎng)物有腥臭味氧化酶+;O/F:O;卵磷脂酶-;明膠液化-斯氏假單胞菌革蘭陰性桿菌,單端叢鞭毛或側生鞭毛最適溫度35℃,42℃生長,4℃不生長菌落特征:干燥、粗糙、皺縮,可產生黃色色素,無綠膿素和熒光素產堿桿菌屬糞產堿桿菌木糖氧化產堿桿菌木糖氧化產堿桿菌氧化亞種木糖氧化產堿桿菌脫硝亞種產堿桿菌屬--主要特征革蘭陰性桿菌、有周鞭毛、無芽孢、無莢膜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普通平板和Mac平板上可生長氧化酶+、O/F:K、不分解任何糖是醫(yī)院感染病原菌之一,糞產桿菌多見檢驗程序產堿桿菌屬--鑒定要點革蘭陰性桿菌氧化酶+O/F:-硝酸鹽還原-;亞硝酸鹽還原+KIA:底層斜面不變色注意與不動桿菌鑒別不動桿菌屬--主要特征現已命名6個生物種,代表菌為醋酸鈣不動桿菌革蘭陰性球桿菌,成雙排列,無鞭毛,動力陰性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普通平板、Mac平板上可生長氧化酶-;O/F:O/-;硝酸鹽還原-臨床標本分離率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檢驗程序不動桿菌屬--鑒定要點革蘭陰性球桿菌無動力氧化酶-硝酸鹽還原-KIA:底層斜面不變色注意與形態(tài)相似的奈瑟菌鑒別注意與不分解糖的產堿桿菌鑒別嗜麥芽窄食黃單胞菌革蘭陰性桿菌,叢鞭毛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普通平板生長良好,麥康凱平板可生長氧化酶-葡萄糖O/F:-麥芽糖O/F:+賴氨酸脫羧+明膠液化+黃桿菌科革蘭陰性桿菌,無鞭毛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普通平板上生長,形成黃色色素麥康凱平板上不生長氧化酶+O/F:O莫拉菌屬革蘭陰性球桿菌,不易脫色,成雙排列(與奈瑟菌相似),無鞭毛,部分菌株有莢膜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高,普通平板上不生長氧化酶+O/F:-非發(fā)酵菌--檢驗程序標本增菌分離培養(yǎng)(血平板、麥康凱)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鏡檢血標本涂片動力觀察革蘭染色鞭毛染色氧化酶O/F硝酸鹽還原KIA斜面底層不變色其他生化反應測驗1關于銅綠假單胞菌,錯誤的是
A
革蘭陰性桿菌
B
氧化酶-、觸酶-
C
硝酸鹽還原-
D
產生水溶性藍綠色素
E
菌落有金屬光澤測驗2下列哪項是非發(fā)酵菌的主要特征
A需氧或兼性厭氧
B
革蘭陰性桿菌
C
營養(yǎng)要求不高
D
無芽孢
E
不發(fā)酵葡萄糖或僅以氧化形式利用糖測驗3對革蘭陰性桿菌出現下列哪種特征,可懷疑為非發(fā)酵菌
A氧化酶+
B
發(fā)酵葡萄糖
C
動力陰性
D
觸酶+
E
氧化利用麥芽糖測驗4假單胞菌屬中營養(yǎng)要求不高,新分離菌株在培養(yǎng)基上形成特征性干燥、皺縮樣菌落,并黏附于平板表面難以移動,可產生黃色色素的細菌可能是
A銅綠假單胞菌
B
斯氏假單胞菌
C
產堿假單胞菌
D
熒光假單胞菌
E
惡臭假單胞菌測驗5關于不動桿菌錯誤的是
A氧化酶+
B
硝酸鹽還原—
C
革蘭陰性桿菌,形態(tài)多為球桿狀
D
無動力
E
專性需氧分枝桿菌屬
分枝桿菌屬主要特點是一類直或微彎曲、有分枝生長趨勢的桿菌。細胞壁脂質含量高,主要為分枝菌酸。具有抗酸性,革蘭染色不易著色,常用抗酸染色。專性需氧營養(yǎng)要求特殊,大多數生長緩慢。不產內、外毒素和侵襲性酶等致病物質,所致疾病呈慢性。分枝桿菌屬種類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結核分枝桿菌牛分枝桿菌、非洲分枝桿菌田鼠分枝桿菌非典型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光產色分枝桿菌暗產色分枝桿菌不產色分枝桿菌迅速生長分枝桿菌分枝桿菌屬結核分枝桿菌--形態(tài)染色細長略彎,分枝生長趨勢無芽孢,無鞭毛,部分菌株有莢膜革蘭染色陽性,不易著色抗酸染色陽性結核分枝桿菌--培養(yǎng)特性生長條件:專性需氧、細胞內寄生菌、最適pH6.5~6.8、營養(yǎng)要求高、培養(yǎng)基含雞蛋、馬鈴薯粉、甘油、孔雀綠等生長現象:※生長緩慢※改良羅氏培養(yǎng)基菌落特征:干燥、淡黃色、質地較硬的R型菌落※液體培養(yǎng)基:形成菌膜,有毒株呈索狀生長結核分枝桿菌--生化反應生化反應不活潑,不發(fā)酵糖類與非結核分枝桿菌鑒別:
耐熱觸酶試驗-;(非結核分枝桿菌+)與牛分枝桿菌鑒別煙酸試驗+;(牛分枝桿菌-)結核分枝桿菌--抵抗力與變異性抵抗力特點:“三耐四敏”※耐干燥、耐酸堿、耐孔雀綠(1:13000)※對濕熱、70%乙醇、紫外線、常用抗結核藥物(但長期使用易產生耐藥性)變異性
※典型形態(tài)-→多形性※R型菌落-→S型菌落※有毒-→無毒(用于制備疫苗)※抗結核藥敏感-→耐藥結核分枝桿菌--致病物質脂質索狀因子:與該菌毒力有密切關系磷脂:分枝菌酸:與抗酸性有關蠟質D:具有佐劑作用硫酸腦苷脂蛋白質糖類結核桿菌不產生內、外毒素,不產生侵襲性酶結核分枝桿菌--所致疾病與免疫性經多途徑感染,引起結核病,以肺結核多見類型:原發(fā)感染和繼發(fā)感染免疫性※抗結核免疫以細胞免疫為主※抗結核免疫屬帶菌免疫※抗結核免疫與Ⅳ型超敏反應同時出現結核分枝桿菌--結核菌素試驗原理:用結核菌素進行皮膚試驗,以檢測受試者對結核桿菌是否有細胞免疫及遲發(fā)型超敏反應的試驗。結果:根據注射部位是否出現紅腫判斷結果<5mm為陰性≥>5mm為陽性>15mm為強陽性應用:選擇卡介苗接種對象;判斷卡介苗接種效果;輔助診斷嬰幼兒結核病;測定腫瘤患者細胞免疫狀態(tài)結核分枝桿菌--檢驗程序標本核酸檢測接種固體培養(yǎng)基可疑菌落涂片抗酸染色鏡檢抗體檢測慢性生長菌快速生長菌菌種鑒定標本前處理接種液體培養(yǎng)基接種小白鼠豚鼠臟器涂片鏡檢抗酸染色鑒定試驗結核分枝桿菌--涂片檢查直接涂片薄涂片厚涂片集菌涂片沉淀集菌法漂浮集菌法熒光顯微鏡檢查法:金剛胺O染色→熒光顯微鏡下檢查抗酸染色--報告方式報告方式鏡檢結果-仔細檢查300個視野未發(fā)現抗酸桿菌±300個視野內發(fā)現1~2條抗酸菌+100個視野內發(fā)現1~9條抗酸菌2+10個視野內發(fā)現1~9條抗酸菌3+每個視野內發(fā)現1~9條抗酸菌4+每個視野內發(fā)現9條以上抗酸菌結核分枝桿菌--分離培養(yǎng)標本前處理:※目的:殺死雜菌;液化標本※方法:4%NaOH法;4%H2SO2法;胰酶-新潔爾滅法等培養(yǎng)基選擇:羅氏培養(yǎng)基、米氏培養(yǎng)基、小川培養(yǎng)基等接種培養(yǎng)培養(yǎng)結果記錄與報告方法報告方式培養(yǎng)結果+斜面20個菌落以上,占斜面1/4以下2+斜面上菌落生長面積占1/4以上,1/2以下3+斜面上菌落面積占斜面1/2以上,3/4以下4+斜面上菌落生長密集,成菌苔非典型分枝桿菌是指結核分枝桿菌與麻風分枝桿菌以外的分枝桿菌。大多為環(huán)境中的腐生菌對酸堿比較敏感對常用抗結核藥耐受為條件致病菌,艾滋病患者易感染鳥復合分枝桿菌麻風分枝桿菌--生物學性狀為抗酸桿菌細胞內寄生有麻風桿菌寄生的細胞呈泡沫狀,稱為麻風細胞體外人工培養(yǎng)尚未成功犰狳是動物感染模型麻風分枝桿菌--臨床意義與微檢經呼吸道、接觸感染引起麻風病瘤型麻風(開放型):傳染性強結核樣型(閉鎖性):傳染性弱微檢:標本涂片抗酸染色是診斷麻風的主要依據麻風桿菌犰狳抗酸染色染液組成:石炭酸復紅、3%鹽酸酒精、美蘭染色步驟
※石炭酸加溫染5分鐘,水洗
※3%鹽酸酒精脫色致無紅色脫下為止,水洗
※美藍染1分鐘,水洗,干后鏡檢染色結果
※抗酸菌:紅色
※非抗酸菌:藍色染色意義:區(qū)別抗酸菌與非抗酸菌結核分枝桿菌菌落結核分枝桿菌(抗酸染色)麻風病人肝炎病毒
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體
已知的肝炎病毒:甲、乙、丙、丁、戊、己、庚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體生物學形狀屬腸道病毒72型形態(tài):呈球形結構:直徑27~32nm,單股正鏈RNA,無包膜動物模型:黑猩猩對HAV易感細胞培養(yǎng):原代獼猴肝細胞、猴胚腎細胞,一般不產生細胞病變抗原型別單一抵抗力:抵抗力強,對乙醚、酸、熱等較穩(wěn)定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染源:病人傳染方式:糞口途徑致病機制:在肝細胞內增殖,不直接造成肝細胞損傷,免疫病理作用導致肝細胞損傷免疫性:刺激機體產生抗HAVIgG和IgM
抗HAVIgG對再感染具有免疫力微生物學檢查免疫電鏡檢測病毒顆粒免疫學方法檢測病毒抗原檢測抗HAVIgM是確診甲型肝炎的依據方法:ELISA法和放射免疫測定PCR法:檢測病毒核酸檢測抗HAVIgG主要用于流行病學調查防治原則特異性預防:接種甲型肝炎病毒減毒活疫苗緊急預防: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一般性預防:加強飲水和食品的衛(wèi)生監(jiān)督管理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體乙型肝炎易發(fā)展為慢性乙肝乙肝病毒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乙肝病毒攜帶者達10%以上生物學形狀形態(tài)與結構大球形顆粒:又稱Dane顆粒,是完整的HBV小球形顆粒:是病毒組裝后過剩的衣殼蛋白管形顆粒:由小球形顆粒串連而成
乙肝病毒的基因短鏈:為正鏈,長度是長鏈的50%~100%長鏈:為負鏈,含HBV全部遺傳信息
S區(qū):編碼HBsAg和前S1抗原和前S2抗原
C區(qū):編碼HBcAg和HBeAgP區(qū):編碼DNA多聚酶
X區(qū):編碼HBxAg(可能與肝癌發(fā)生有關)乙肝病毒的復制方式吸附、穿入肝細胞脫殼轉譯外衣殼蛋白轉譯內衣殼蛋白前基因組復制子代核酸組裝釋放HBV的抗原組成
HBsAg:以三種不同形式存在于患者血清中HBsAg亞型的分布有明顯地區(qū)差異,并與種族有關血清HBsAg是感染HBV的重要標志HBsAg刺激機體產生的抗-HBs是中和抗體,對機體有保護作用關于前S1和前S2抗原
HBcAg存在于Dane顆粒中不易在血液中檢出可在感染的肝細胞表面存在刺激機體產生抗-HBc(IgG、IgM)血清抗-HBcIgM的檢出,表明病毒在肝細胞中復制
HBeAg存在于Dane顆粒中游離存在于血液中是病毒復制及強傳染性的指標產生抗-HBe,是預后良好的征象突變株可不產生HBeAgHBV其他生物學性狀培養(yǎng):
◆黑猩猩是HBV最敏感的動物模型
◆細胞培養(yǎng)已獲成功抵抗力:強
◆能耐受低溫、紫外線、干燥和一般消毒劑100℃10分鐘、高壓蒸汽滅菌、0.5%過氧乙酸等能使HBV滅活傳染源與傳播途徑傳染源:乙肝病人、無癥狀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血液、血制品等途徑傳播母嬰垂直傳播臨床表現:無癥狀攜帶者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暴發(fā)性肝炎肝外表現:發(fā)熱、皮疹、血管炎等致病機制細胞免疫介導的免疫損傷免疫復合物性的免疫損傷:肝外損傷自身免疫反應的免疫損傷病毒變異:逃逸免疫免疫性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陽轉,持續(xù)6個月或數年,是保護性抗體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陽轉,無保護作用,IgM可作為急性一干的診斷指標,IgG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標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時出現,是病情開始恢復的征兆HBV誘導免疫應答對機體的雙重作用免疫保護作用抗-HBS和抗前S對病毒的中和作用
CTL對細胞內病毒的清除作用免疫損傷作用肝細胞損傷肝外損傷機體免疫狀態(tài)與HBV感染的轉歸免疫功能正常--隱性感染或急性乙肝,病毒被清除免疫低下--慢性乙肝免疫過強--暴發(fā)性肝炎免疫耐受--HBV無癥狀攜帶HBV與原發(fā)性肝癌流行病學方面動物模型病毒分子結構微生物學檢查HBV抗原抗體系統(tǒng)的檢測HBV五項指標
HBsAg、抗HBsHBeAg、抗HBe
抗HBcHBV抗原抗體檢測的應用乙型肝炎的診斷判斷傳染性判斷預后篩選獻血員檢測疫苗接種效果流行病學調查HBsAgHBeAg抗-HBs抗-HBe抗-HBc結果分析HBV抗原抗體檢測結果的臨床分析+----HBV感染或無癥狀攜帶++---急慢性乙肝或無癥狀攜帶++--+急慢性乙肝(大三陽)+--++趨于恢復(小三陽)--+++--++-既往感染恢復期----+--+--既往感染或接種過疫苗防治原則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人工自動免疫:疫苗(血源性、基因工程)人工被動免疫:高效價人血清球蛋白(HBIg)丙型肝炎病毒(HCV)球形,有包膜,屬RNA病毒傳染源:病人、病毒攜帶者傳播途徑:輸血、注射、性接觸等引起丙型肝炎比乙型肝炎更易轉為慢性病后免疫力不牢固ELISA法檢測抗HCV抗體丁型肝炎病毒(HDV)屬缺陷病毒,由HBsAg構成其外殼經輸血等途徑傳播只感染HBsAg陽性的人與HBV協(xié)同或同時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球形,無包膜,屬RNA病毒傳染源:病人傳播途徑:糞口途徑病情較重,孕婦感染死亡率高乙肝病毒感染經過與免疫反應關系(隱性感染)HBsAg抗HBs抗HBc(IgG)抗HBeHBeAg03月5月8月1年5年乙肝病毒感染經過與免疫反應關系(慢性持續(xù)性肝炎)HBsAg抗HBc(IgG)抗HBe03月1年10年20年30年HBeAgHBV基因結構環(huán)狀雙股不完全閉合的DNA長鏈有4個開放讀碼框架,分別為:S區(qū)C區(qū)P區(qū)X區(qū)長鏈短鏈DNA聚合酶乙肝病毒的復制乙肝病毒的三種顆粒Dane顆粒核心:雙股不完全閉合的DNA
和DNA聚合酶內衣殼:20面立體對稱外衣殼:相當于病毒的包膜Dane結構HBV感染的分布甲型肝炎病程HAV體內過程HAV電鏡圖HAV病毒結構呼吸道病毒
種類正粘病毒:流感病毒副粘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風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屬正粘病毒科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原體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常引起流感的大流行生物學特性形態(tài)結構:球形;屬RNA病毒;有包膜結構核心:RNA(分階段)、核蛋白、
RNA聚合酶基質蛋白(M蛋白):具有型的特異性包膜血凝素(HA)神經氨酸酶(NA)血凝素與神經氨酸酶是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是流感病毒分亞型的依據抗原性極不穩(wěn)定,常發(fā)生變異流感病毒分型與變異分型根據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的不同,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根據HA、NA抗原不同分若干亞型變異: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極易變異
抗原性漂移:變異幅度小,常造成流感中小流行抗原性轉變:變異幅度大,常引起流感大流行流行年代亞型類別1947H1N1(亞甲型)1957H2N2(亞洲甲型)1968H3N2(香港甲型)1977H1NI、H3N2甲型流感病毒亞型類別、流行年代培養(yǎng)特性雞胚培養(yǎng):不引起雞胚出現病變,取羊水或尿囊液做血凝試驗細胞培養(yǎng):紅細胞吸附試驗抵抗力:較弱,不耐熱,對干燥、乙醚、甲醛和乳酸等敏感。致病性傳染源:病人傳播途徑:呼吸道致病機制流感病毒呼吸道毒性物質進入血流呼吸道炎癥全身中毒癥狀免疫性病后對同型流感病毒產生免疫力抗HA、抗NA抗體為中和抗體微生物學檢查病毒分離:
標本:取患者咽漱液或鼻咽拭
分離方法:雞胚接種:尿囊腔接種--收獲尿囊液--血凝試驗--血凝抑制試驗細胞培養(yǎng)微生物學檢查血清學診斷血凝抑制試驗、中和試驗、補體結合試驗、酶免疫測定抗原檢測直接從病人呼吸道分泌物、脫落細胞中檢測抗原分型鑒定核酸雜交、PCR、序列分析防治原則一般性預防:空氣消毒特異性預防:接種疫苗滅活三價疫苗亞單位疫苗減毒活疫苗禽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是流感病毒屬的一個成員禽流感病毒具有A型抗原,屬于A型流感毒,列為禽流感病毒類。本病毒顆粒呈球形、桿狀或長絲狀,為多形性。其直徑為80一120nm。具有血凝素(HA)和神經氨酸(NA)歷史上高致病性的禽流感都是由H5和H7引起的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雞和火雞及某些野禽的易感性最高一般認為帶毒的候鳥使禽流感病毒成世界性傳播人可通過與病禽接觸而感染麻疹病毒屬副粘病毒科球形病毒,單股RNA,有包膜只有一個血清型在細胞中形成嗜酸性包涵體經呼吸道傳播,引起麻疹嚴重的并發(fā)癥--肺炎、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病后免疫力牢固接種麻疹疫苗進行特異性預防(8個月、7歲)丙種球蛋白可進行緊急預防
麻疹臨床表現發(fā)熱
畏光、流淚
口腔粘膜出現柯氏斑
皮膚出現紅色斑丘疹
冠狀病毒屬冠狀病毒科包括人冠狀病毒、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鼠肝炎病毒嚴重急性呼吸衰竭綜合癥(SARS)是新冠狀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生物學特性形態(tài)結構:多形性,單股正鏈RNA,有包膜,病毒外形呈日冕狀抵抗力:較弱,對濕熱、脂溶劑、消毒劑敏感SARS病毒致病性腮腺炎病毒屬副粘病毒科球形,有包膜,單股正鏈RNA只有一個血清型經呼吸道飛沫傳播,引起腮腺炎可引起睪丸炎、卵巢炎、腦膜炎等并發(fā)癥病后免疫力牢固接種腮腺炎減毒活疫苗進行特異性預防風疹病毒屬披膜病毒科球形,單股正鏈RNA,有包膜只有一個血清型經呼吸道傳播,引起風疹成人:出疹、關節(jié)疼痛等兒童:發(fā)熱、出疹、耳后淋巴結腫大經胎盤傳播,引起先天性風疹綜合癥接種風疹減毒活疫苗進行特異性預防NAHA包膜M2M1基質蛋白41235678核心RNA核蛋白RNA聚合酶流感病毒電鏡圖
弧菌科常規(guī)檢驗
弧菌科種類弧菌屬氣單胞菌屬鄰單胞菌屬發(fā)光菌屬等弧菌科共同特征革蘭陰性菌需氧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氧化酶+發(fā)酵葡萄糖產酸不產氣弧菌科三個菌屬的鑒別試驗弧菌屬氣單胞菌屬鄰單胞菌屬甘露醇+/-+-鳥氨酸+/--+精氨酸+/-+/-+O/129敏感SRSTCBS生長+--嗜鹽性+/---霍亂弧菌是引起烈性腸道傳染病霍亂的病原體包括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O139是新的流行菌株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弧形或逗點狀單鞭毛,運動呈“穿梭樣”或“流星樣”無芽孢,無莢膜在新鮮糞便中成“魚群樣”排列霍亂弧菌革蘭染色鞭毛染色培養(yǎng)特性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耐堿不耐酸,常用pH8.4~9.2堿性培養(yǎng)基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形成菌膜菌落圓形、較大、扁平霍亂弧菌常用培養(yǎng)基堿性蛋白胨水堿性瓊脂平板硫代硫酸鈉-枸櫞酸鹽-膽鹽-蔗糖瓊脂平板(TCBS)慶大霉素瓊脂平板(含亞碲酸鉀)生化反應試驗名稱結果試驗名稱結果氧化酶+吲哚+硝酸鹽還原+葡萄糖+賴氨酸+蔗糖+鳥氨酸+甘露醇+精氨酸雙水解-0%、1%NaCl+V-Pd7%、10%NaCl-明膠液化+霍亂弧菌生物型O1群霍亂弧菌分為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兩種生物型具有相同的抗原結構兩種生物型多數生物學性狀相似霍亂弧菌兩種生物型的鑒別鑒別試驗古典生物型ElTor生物型V-P-+羊紅細胞溶解-+50U多粘菌素SR雞紅細胞凝集-+Ⅳ組噬菌體裂解+-Ⅴ組噬菌體裂解-+霍亂弧菌分群、型O抗原是霍亂弧菌分群和型的基礎根據O抗原不同分為139個血清群O1群包括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其他群稱為非O1群(非凝集弧菌)O1群血清型(見下表)血清型A抗原B抗原C抗原小川型(AB)++-稻葉型(AC)+-+彥島型(ABC)+++抵抗力與變異ElTor型抵抗力較古典型強,在水中存活時間長對酸性物質敏感對慶大霉素耐受多次傳代可失去典型形態(tài)而成為桿狀臨床意義致病物質:霍亂腸毒素,導致小腸上皮細胞分泌功能亢進,分泌大量腸液。所致疾病:經腸道傳染,引起烈性腸道傳染?。魜y,為甲類傳染病。典型病人糞便呈“米泔水”樣病后可獲得牢固免疫,以SIgA為主。我國霍亂流行菌株以ElTor小川型為主。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發(fā)病早期采集標本以“米泔水”樣便為主,及時送檢卡-布培養(yǎng)基保存嚴密包裝,專人送檢檢驗程序標本增菌培養(yǎng)堿性蛋白胨水分離培養(yǎng)(TCBS、堿性平板)生化鑒定分型血清學鑒定確診報告初步報告快速診斷直接涂片動力、制動試驗檢驗方法--顯微鏡檢查涂片染色:標本直接涂片革蘭染色,注意形態(tài)、排列動力觀察:壓滴法或暗視野鏡檢,注意運動方式制動試驗:O1診斷血清與菌體結合,動力消失分離培養(yǎng)標本接種堿性蛋白胨水增菌6~8小時,轉種TCBS或慶大霉素瓊脂,TCBS:出現黃色菌落慶大霉素瓊脂:出現中心灰褐色的菌落鑒定生化反應:粘絲試驗、霍亂紅反應確定血清群:O1群診斷血清與可疑菌落作玻片凝集,以確定是否為O1群確定血清型:與分型診斷血清作玻片凝集,以確定血清型別確定生物型:第Ⅳ組噬菌體裂解試驗多粘菌素B敏感試驗雞紅細胞凝集試驗溶血試驗副溶血性弧菌--生物學性狀革蘭陰性桿菌,或微彎,單端鞭毛,無芽孢,無莢膜營養(yǎng)要求不高,嗜鹽性,最適鹽濃度3.5%NaCl,無鹽培養(yǎng)基不生長TCBS:形成不發(fā)酵蔗糖的綠色菌落神奈川現象+: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能溶解人或兔紅細胞,不溶解馬紅細胞副溶血性弧菌--臨床意義致病物質:溶血素(耐熱直接溶血素和耐熱相關溶血素)所致疾病:食入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鹽腌食品,引起食物中毒氣單胞菌屬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桿菌,或球桿狀、絲狀,極端鞭毛,無芽孢生長條件: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生長溫度較寬,0℃~45℃嗜冷菌37℃以下生長嗜溫菌10~42℃生長氣單胞菌屬生長現象TCBS上不生長血平板:灰白、光滑、凸起菌落腸道選擇平板:形成不發(fā)酵乳糖菌落生化反應氧化酶+、觸酶+發(fā)酵葡萄糖產酸產氣6.5%NaCl不生長O129不敏感多數菌株產β-內酰胺酶,對青霉素耐藥氣單胞菌屬--臨床意義致病物質:溶血毒素、細胞毒素所致疾病:腸道感染:是夏季腹瀉常見病原菌腸外感染:敗血癥、傷口感染等多數菌株產β-內酰胺酶,對青霉素耐藥檢驗程序標本增菌分離培養(yǎng)(血平板、Mac)全面生化反應可疑菌落腸毒素測定初步生化反應涂片染色鏡檢血標本氧化酶TCBS生長O/129耐鹽試驗鑒定試驗與腸道桿菌、非發(fā)酵菌鑒別與鄰單胞菌屬和弧菌屬鑒別氣單胞菌屬種間鑒別腸道桿菌、非發(fā)酵菌、弧菌科鑒別鑒定試驗腸桿菌科非發(fā)酵菌弧菌科氧化酶-++葡萄糖氧化/發(fā)酵(O/F)FO/-F鞭毛周鞭毛單、叢、周單、叢鑒定依據革蘭陰性桿菌,叢鞭毛腸道選擇平板上無色透明菌落氧化酶+、葡萄糖發(fā)酵+O/129:RTCBS:-6.5%NaCl:-鄰單胞菌屬--主要性狀只有一個菌種:類志賀鄰單胞菌革蘭陰性桿菌,單鞭毛或叢鞭毛,無芽孢,無莢膜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SS平板形成不發(fā)酵乳糖菌落氧化酶+,葡萄糖發(fā)酵+O/129:STCBS:不生長6.5%NaCl:不生長賴氨酸、鳥氨酸、精氨酸雙水解均+多數菌株產β-內酰胺酶,對青霉素耐藥鄰單胞菌屬--臨床意義腹瀉、食物中毒,多見于夏季敗血癥、腦膜炎等,多見于免疫力低下者,感染率低,但死亡率高。鄰單胞菌屬--檢驗程序標本增菌分離培養(yǎng)(血平板、Mac)全面生化反應可疑菌落初步生化反應涂片染色鏡檢血標本氧化酶TCBS生長O/129耐鹽試驗鄰單胞菌屬--鑒定與志賀菌屬鑒別:氧化酶、動力、血清學與氣單胞菌屬鑒別:O/129,肌醇試驗與弧菌屬鑒別:TCBS、6.5%NaCl生長試驗鏈球菌屬
分布:自然界、人和動物腸道、健康人鼻咽部所致疾病:致病鏈球菌引起各種化膿性炎癥、猩紅熱、風濕熱等疾病。生物學性狀形態(tài)染色培養(yǎng)特點生化反應抗原構造分類抵抗力形態(tài)染色革蘭陽性球菌,鏈狀排列,無鞭毛,無芽孢,可形成莢膜
在液體培養(yǎng)基中易形成長鏈致病性強的菌株多為長鏈在膿汁標本中多為短鏈培養(yǎng)特點--生長條件營養(yǎng)要求高,在含血液、血清培養(yǎng)基上生長良好
需氧、兼性厭氧D群鏈球菌可在10℃、45℃生長培養(yǎng)特點--生長現象液體培養(yǎng)基:呈沉淀生長現象血平板:灰白色、細小、圓形、光滑的、有不同溶血現象的菌落分類菌落特征甲型(α)溶血性鏈球菌灰色、針尖狀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huán)(α溶血)乙型(β)溶血性鏈球菌灰白色、細小菌落、周圍有寬大透明溶血環(huán)(β溶血)丙型(γ)鏈球菌灰白色小菌落、無溶血環(huán)鏈球菌在血平板上菌落特征甲鏈乙鏈丙鏈分類--根據溶血現象分類甲型鏈球菌:屬條件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致病力強丙型鏈球菌:無致病力分類--根據抗原構造分類群特異性抗原(C抗原):細胞壁多糖抗原,可將鏈球菌分為20群(A、B、C、D、E、D、E等),引起人類感染的鏈球菌90%為A群。
型特異性抗原(表面抗原):細胞壁蛋白抗原,有M、T、R、S四種,根據M抗原不同,可將A群分為100型。生化反應觸酶試驗(-)A群鏈球菌:桿菌肽敏感試驗(+)B群鏈球菌:CAMP試驗(+)、馬尿酸鈉水解試驗(+)D群鏈球菌:膽汁七葉苷試驗(+)肺炎鏈球菌生物學特性形態(tài)染色:革蘭陽性球菌,矛尖狀,成雙排列,在人和動物體內形成莢膜血平板上菌落特征:菌落細小、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huán),48小時后,由于菌落自溶,呈現“臍窩狀”生化反應:Optochin敏感試驗(+)膽汁溶菌試驗(+)菊糖分解試驗(+)動物試驗:小白鼠毒力試驗(+)臨床意義--A群鏈球菌致病物質:致熱外毒素:致熱、細胞毒作用、使皮膚產生紅疹、抗原性強溶血素:溶解紅細胞、破壞血小板和白細胞,分為溶血素O和溶血素S兩種侵襲性酶:透明質酸酶、鏈激酶、鏈道酶,有利于細菌在體內擴散M蛋白:具有抗吞噬作用;與腎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成分,與超敏反應有關鏈球菌溶素O對氧敏感、抗原性強,刺激機體產生抗O抗體,抗O試驗可用于風濕熱等鏈球菌感染所致超敏反應性疾病的輔助診斷臨床意義--A群鏈球菌所致疾病化膿性感染:扁桃體炎、丹毒、蜂窩織炎、淋巴管炎、敗血癥等猩紅熱風濕熱、鏈球菌感染后腎小球腎炎臨床意義--其他鏈球菌B群鏈球菌:條件致病菌,是新生兒敗血癥和腦膜炎主要致病菌肺炎鏈球菌:引起大葉性肺炎等疾病甲型鏈球菌:條件致病菌,在一定條件下引起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變異鏈球菌:與齲齒有密切關系鏈球菌常規(guī)檢驗標本采集根據臨床標本不同采集不同標本細菌鑒定的基本程序標本直接涂片革蘭染色鏡檢分離培養(yǎng)取可疑菌落鑒定試驗和藥敏試驗結果報告膿、痰、咽拭腦脊液血液增菌培養(yǎng)分離培養(yǎng)直接涂片染色觀察菌落及溶血現象觸酶試驗(-)Optochin敏感試驗肺炎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桿菌肽膽汁七葉苷A群鏈球菌D群鏈球菌腸球菌6.5%NaCl血清學分類檢驗方法—直接鏡檢方法:取標本直接涂片,革蘭染色后鏡檢初步報告:“查見革蘭陽性球菌”“查見革蘭陽性矛尖狀雙球菌,有莢膜,疑似肺炎鏈球菌”莢膜腫脹試驗可確診,“找到肺炎鏈球菌”檢驗方法—分離培養(yǎng)膿、痰、腦脊液標本-→接種血平板,進行分離培養(yǎng)菌落特征:
甲型鏈球菌:針尖樣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huán);
乙型鏈球菌:灰白色小菌落、周圍有透明溶血環(huán);
丙型鏈球菌:灰白色菌落、無溶血環(huán)肺炎鏈球菌:灰白色扁瓶小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huán),培養(yǎng)較久形成臍窩樣菌落檢驗方法—增菌培養(yǎng)增菌培養(yǎng)基:葡萄糖肉湯、硫酸鎂肉湯血液與培養(yǎng)基比例:1:10,即5ml標本,50ml增菌液。拮抗劑:硫酸鎂(拮抗多種抗生素)、對氨基苯甲酸(拮抗磺胺)等培養(yǎng)時間:常規(guī)培養(yǎng):18~24小時至1周;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觀察7天至1月鏈球菌鑒定細菌形態(tài)及染色性菌落特征鑒定試驗桿菌肽敏感試驗CAMP試驗膽汁七葉苷試驗Optochin敏感試驗血清學分群快速膠乳凝集試驗肺炎鏈球菌與甲型鏈球菌的鑒別菌名形態(tài)菌落膽汁溶菌Optochin菊糖分解小白鼠毒力肺鏈矛尖狀、成雙排列、有莢膜臍窩狀、草綠色溶血環(huán)+++/-+甲鏈圓形、短鏈、無莢膜針尖狀、草綠色溶血環(huán)----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的鑒定β-溶血環(huán)包括A、B、C、D、F、G群C群可采用血清學鑒定其它群采用生化反應或其他鑒定試驗非β-溶血性鏈球菌鑒定包括肺炎鏈球菌牛鏈球菌無乳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營養(yǎng)變異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鑒定α溶血或不溶血,膽汁七葉苷陰性,包括變異鏈球菌群唾液鏈球菌群血液鏈球菌群咽峽炎鏈球菌群鑒定依據A群鏈球菌--桿菌肽敏感試驗(+)B群鏈球菌--CAMP試驗(+)、馬尿酸鈉水解試驗(+)D群鏈球菌--膽汁七葉苷(+)、6.5%氯化鈉生長(-)肺炎鏈球菌--Optochin敏感試驗(+)、膽汁溶菌試驗(+)、形態(tài)和菌落特征典型甲型鏈球菌--Optochin敏感試驗(-)、膽汁溶菌試驗(-)腸球菌革蘭陽性球菌,短鏈排列營養(yǎng)要求高在10℃、45℃、pH9.6條件下均可生長血平板上溶血現象不定觸酶試驗(-)膽汁七葉苷試驗(+)6.5%NaCl生長試驗(+)PYR試驗(+)血清學分類屬D群腸球菌臨床意義引起的醫(yī)院感染僅次于葡萄球菌腸球菌感染以糞腸球菌為主以尿路感染多見有不同程度耐藥奈瑟菌屬
共同點:革蘭陰性球菌、單個或成雙排列、無芽孢、無鞭毛、有菌毛觸酶試驗(+)氧化酶試驗(+)種類: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9種致病菌:腦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腎形、成雙排列新分離菌株有菌毛和莢膜在患者腦脊液中位于中性粒細胞內培養(yǎng)特性--生長條件營養(yǎng)要求高、在血液、血清培養(yǎng)基中才能生長專性需氧、初次分離需5%CO2最適溫度35℃,<30℃或>40℃不生長可產生自溶酶常用培養(yǎng)基及生長現象巧克力色血平板:屬營養(yǎng)培養(yǎng)基,菌落無色、光滑濕潤、邊緣整齊、有光澤,似露水珠,易乳化卵黃雙抗平板(EPV):屬選擇平板,用于含雜菌的鼻咽拭標本的分離培養(yǎng),菌落無色、光滑濕潤、較大、扁平生化反應氧化酶試驗陽性分解葡萄糖、麥芽糖、不分解蔗糖抗原構造與分型菌體抗原無特異性核蛋白抗原無特異性,與細菌毒力有關表面莢膜多糖抗原具有群特異性根據此抗原,將該菌分為13個血清群我國以A群為主,占95%,抵抗力抵抗力弱對寒冷、濕熱、干燥、消毒劑、紫外線均敏感能產生自溶酶臨床意義傳染源:病人、帶菌者傳染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染致病物質:內毒素、莢膜、菌毛所致疾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臨床表現:上呼吸道癥狀:鼻咽炎等全身感染癥狀:高熱、出血點或瘀血點腦膜炎癥狀:頭痛、嘔吐、頸項強直特異性預防:接種腦膜炎奈瑟菌莢膜多糖疫苗微生物檢驗標本采集流腦病人:血液、腦脊液、瘀血點帶菌者檢查:鼻咽拭腦脊液、瘀血點血液分離培養(yǎng)(卵黃雙抗平板)增菌培養(yǎng)直接涂片染色分離培養(yǎng)(巧克力色平板)可疑菌落、鹽水自凝無自凝報告陰性涂片染色生化反應自凝、色素初步報告鼻咽拭子生長特性血清學分群直接涂片鏡檢腦脊液沉淀物、瘀血點涂片革蘭染色鏡檢:若發(fā)現中性粒細胞內、外有革蘭陰性雙球菌、呈腎形,可作初步診斷培養(yǎng)檢查增菌培養(yǎng):血液、腦脊液接種增菌液,5%CO2培養(yǎng)。分離培養(yǎng):將增菌培養(yǎng)物轉種巧克力色平板,置5%CO2環(huán)境,35℃培養(yǎng)18~24小時可疑菌落:觀察菌落特征,取可疑菌落涂片染色鏡檢,作鹽水自凝試驗,鹽水中無自凝。鑒定試驗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腎形、成雙排列氧化酶(+)觸酶(+)糖代謝試驗:發(fā)酵葡萄糖、麥芽糖生長特性試驗:生長溫度、營養(yǎng)需求血清學鑒定與分群:可與相應診斷血清發(fā)生凝集快速鑒定試驗熒光抗體法熒光素-流腦抗體+待檢物--熒光
(直接法)流腦抗體+待檢物+羊抗兔熒光抗體--熒光(間接法)間接血凝試驗流腦多糖抗原致敏紅細胞+待檢血清反向血凝試驗流腦抗體致敏紅細胞+標本中可溶性流腦抗原鑒定依據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球菌成雙排列菌落典型:光滑型,易乳化,鹽水中無自凝生化反應:氧化酶+、觸酶-發(fā)酵葡萄糖、麥芽糖生長條件:普通培養(yǎng)基不生長、血清學:與相應分群血清凝集與卡他布蘭漢菌鑒別形態(tài)與奈瑟菌相似18~24℃環(huán)境能生長普通培養(yǎng)基中可以生長具有DNA酶淋病奈瑟菌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腎形、成雙排列有莢膜、菌毛淋球菌多侵犯尿道粘膜,急性期常位于中性粒細胞內,急性期多位于中性粒細胞內,慢性期則多在細胞外根據菌毛分型:T1~T5T1、T2有菌毛T3、T4、T5無菌毛淋球菌革蘭染色圖生長條件營養(yǎng)要求高專性需氧5~10%CO2<30℃或>36.5℃不生長常用培養(yǎng)基和菌落特征巧克力色培養(yǎng)基TM培養(yǎng)基(含萬古霉素、多粘菌素、制霉菌素)MTM培養(yǎng)基(改良的TM)菌落特征:圓形、光滑、濕潤、灰白色、易乳化生化反應氧化酶、觸酶:+葡萄糖、麥芽糖、蔗糖:+--30%H2O2試驗:+抵抗力抵抗力極弱對溫度變化敏感對干燥敏感對消毒劑敏感易形成耐藥性臨床意義致病物質:菌毛、IgA蛋白酶所致疾?。盒越佑|--引起淋病產道感染--引起新生兒淋病性眼結膜炎標本采集正確取材女性病人標本:取宮頸內膜分泌物男性病人標本:取尿道口膿性分泌物分泌物直接涂片染色分離培養(yǎng)可疑菌落涂片染色生化反應初步報告生長特性直接涂片分泌物涂片,做革蘭染色急性炎癥期中性粒細胞內可見革蘭陰性雙球菌。陽性率男性90%、女性50%~60%。無癥狀淋病或輕癥患者,尤其是女性,檢出率低,只做涂片可漏診40%以上,
培養(yǎng)檢查取材部位準確培養(yǎng)基預溫立即接種最好床邊接種合適的培養(yǎng)基CO2培養(yǎng)取氧化酶陽性菌落做下一步鑒定
鑒定試驗氧化酶試驗糖分解試驗(葡萄糖、麥芽糖、蔗糖)30%過氧化氫試驗藥敏試驗抗生素紙片含藥量判定標準(mm)敏感中度敏感耐藥青霉素2.4μ(4U)≥3020~29≤19壯觀霉素100μg≥18≤14頭孢呋肟10μg≥3020~29≤19鑒定依據形態(tài)染色典型:革蘭陰性球菌培養(yǎng)特性:光滑、濕潤、易乳化菌落生化反應:氧化酶陽性、僅分解葡萄糖逆轉錄病毒
逆轉錄病毒是一組含有逆轉錄酶的RNA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HIV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的病原體HIV屬逆轉錄病毒科,慢病毒屬HIV有HIV-1和HIV2兩型生物學特性形態(tài)結構:球形,RNA病毒,雙層衣殼,有包膜HIV的復制HIV的培養(yǎng):黑猩猩和恒河猴是HIV感染的動物模型抵抗力:不強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傳染源:
患者和HIV無癥狀攜帶者傳染途徑性接觸血液傳播母嬰垂直傳播致病機制主要侵犯帶有CD4分子的細胞(如TH細胞)HIV對CD4+T細胞的損傷
CD4+T細胞減少
CD8+T細胞相對增多
CD4+/CD8+比例倒置HIV造成單核細胞損傷HIV造成神經細胞損傷HIV引起的免疫應答HIV引起的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不能有效的清除HIVHIV的免疫逃逸HIV感染導致免疫功能低下HIV整合于細胞染色體HIV變異HIV損害各種免疫細胞微生物學檢查HIV抗體檢測初篩試驗確證試驗HIV抗原檢測核酸檢測防治原則廣泛的宣傳教育建立檢測系統(tǒng)加強檢疫切斷傳播途徑治療:AZT、3TCRNAP24衣殼蛋白P14內膜蛋白Gp120Gp41包膜蛋白逆轉錄酶HIV結構示意圖HIV復制+ssRNA+ssRNA:-ssDNAssDNA:+ssDNA+ssRNAHIV的Gp120與細胞表面的CD4結合病毒包膜與細胞膜融合
病毒進入細胞病毒脫殼
轉譯病毒蛋白裝配釋放HIV復制示意圖腸道桿菌
沙門菌屬沙門菌屬是寄生于人類和動物腸道中,生物學性狀相似的革蘭陰性桿菌沙門菌屬腸道沙門菌邦戈沙門菌腸道亞種薩拉姆亞種雙亞利桑那亞種亞利桑那亞種豪頓亞種英迪加亞種致病沙門菌多為腸道亞種形態(tài)染色革蘭陰性桿菌,無芽孢、無莢膜、有周鞭毛,多數菌株有菌毛培養(yǎng)特性兼性厭氧、營養(yǎng)要求不高在腸道選擇培養(yǎng)基上呈無色半透明S型菌落菌落,與志賀菌菌落相似。
SS平板--無色菌落,產H2S菌株,菌落中心呈黑色
Mac平板--無色菌落
EMB平板--無色菌落
生化反應氧化酶試驗(-)分解葡萄糖、不分解乳糖KIA:KA++(傷寒沙門菌產酸不產氣KA-+)MIU:+--IMViC:-+-+賴氨酸脫羧、鳥氨酸脫羧:+抗原結構O抗原:化學成分為脂多糖;耐熱;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顆粒狀凝集;沙門菌分群依據。H抗原:化學成分為蛋白質;不耐熱;與相應抗體結合出現絮狀凝集;沙門菌分型依據。Vi抗原:位于菌體外層;抗原性強,相應抗體可作為篩選帶菌者指標;不耐熱;能阻止O抗原與相應抗體結合;傷寒沙門菌和丙型副傷寒沙門菌有Vi抗原,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東退股協(xié)議書:XX文化產業(yè)股權處置合同
- 父子繼承合同(2篇)
- 2025年度社保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范本與審核標準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科技資金入股合作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代課教師績效評估與聘用合同
- 2025年度美容紋繡顧客服務質量監(jiān)控協(xié)議
- 2025年度員工個人工資協(xié)議書及年終獎金分配方案
- 2025年中國多種維生素丸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手賬貼紙創(chuàng)新企業(yè)制定與實施新質生產力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年企業(yè)VPN防火墻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產業(yè)鏈競爭關聯度
- TTJSFB 002-2024 綠色融資租賃項目評價指南
- 涵洞施工鋼筋混凝土圓管涵
- 高考地理一輪復習學案+區(qū)域地理填圖+亞洲
- 全新車位轉讓協(xié)議模板下載(2024版)
- 高中數學必修一試卷及答案
- 砌筑工考試卷及答案
- 呼吸治療師進修匯報
- 智慧港口和自動化集裝箱碼頭
- 2024年江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及答案解析
- 天合儲能:2024儲能專用電芯白皮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