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高頻考點題型分類匯編卷3_第1頁
高三歷史高頻考點題型分類匯編卷3_第2頁
高三歷史高頻考點題型分類匯編卷3_第3頁
高三歷史高頻考點題型分類匯編卷3_第4頁
高三歷史高頻考點題型分類匯編卷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頻考點題型分類匯編——卷31、中國茶葉輸英總值在1781~1790年間是9626萬元,英國毛織品等貨物輸華總值在1781~1793年間是1687萬元,僅及中國輸英貨價的1/6。因此,英國必須以大量白銀來抵付貿易差額。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英國()A.開辟海外市場,刺激資本擴張B.操控三角貿易,發(fā)展制造工業(yè)C.協(xié)定中國關稅,控制中國海關D.推行鴉片貿易,改變貿易格局2、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任命兩江總督耆英以欽差大臣名義兼管五口通商事宜;道光二十四年,耆英調任兩廣總督,仍兼辦各省通商善后事宜,此即五口通商大臣一職的產生。這一官職的設置表明()A.近代中國外交體制有所調整 B.近代專職外交事務大臣出現C.中央機構半殖民地化的開始 D.對外交涉引起政府高度重視3、1859年太平天國頒布洪仁玕所著的《資政新篇》,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發(fā)起了洋務運動。這種殊途同歸的歷史現象反映了當時的中國(

)A.已經開始了全面的近代化歷程B.向西方學習以擺脫危機的發(fā)展趨勢C.先進知識分子開始向西方學習D.兩個政權都推動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4、石約翰對(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權”二字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從1875年至1894年間,“主權”二字僅在每百頁出現“一次”,而從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權”二字的出現頻率顯著增加。這反映出(

)A.晚清政府堅持“天朝上國”思想B.甲午戰(zhàn)后中華民族意識逐漸覺醒C.甲午中日戰(zhàn)爭是近代中國分水嶺D.西方的“主權”思想已引入中國5、某戰(zhàn)爭后的條約規(guī)定,中國派親王載灃赴德國,以謝公使克林德被殺之罪;派親貴那桐赴日本,以謝書記官杉山彬被殺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處所樹立銘志之碑……”此戰(zhàn)爭后(

)A.中國華夷觀開始被打破B.列強勢力開始深入中國內地C.外國公使開始進駐北京D.革命開始成為中國時代主流6、以下是1912—1913年中國女子學校及學生數量統(tǒng)計表(選自陳景磐《中圍近代教育史》)。出現該表所述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年份女子學校數(所)占全部學校比例(%)女校學生人數(人)占全部學生比例(%)19122389(2)737141130(4)81119133123(2)879166964(4)582A西方啟蒙思想已傳入中國 B?辛亥革命沖擊著封建制度C.近代中國女權運動的發(fā)展 D.孫中山提出三民主義思想7、1919年5月上旬,北京爆發(fā)學生運動的消息傳到天津,天津各界紛紛成立了救國十人團,其規(guī)章中規(guī)定:"提倡國貨,寧死不買仇人的貨物"。抵制日貨成為學生演講的主要內容,其后天津總商會也參與了抵制日貨運動。這段材料反映出()A.中國外交失敗直接引發(fā)天津斗爭 B.天津斗爭是以學生為主體C.北京天津成為五四運動兩個中心 D.五四運動有廣泛群眾基礎8、九一八事變后,博古在《論民眾革命與民眾政權的口號》中指出:“中國革命目前階段的特點,是在兩個偉大的革命潮流的匯合,反對帝國主義的民族解放運動與推翻地主資產階級統(tǒng)治的土地革命。因此反對帝國主義的土地革命是中國革命現階段的主要內容?!睂Υ私庾x最準確的一項是()A.把反帝與土地革命結合符合中國國情 B.此觀點混淆了土地革命的對象和性質C.體現中日民族矛盾已上升為主要矛盾 D.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仍堅持右傾錯誤9、經過長征之后,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與蔣介石集團的地緣矛盾明顯緩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漸加劇的情況下,出現了國共兩黨和平共處乃至聯(lián)合抗戰(zhàn)的可能性,所以說當時國內政治格局和國共政策的所有變化都與長征帶來的地緣變化有關。這說明長征(

)A.消除了國共兩黨的分歧和矛盾B.是國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C.有利于國共合作抗日的實現D.為中國革命保存了革命主力10、1937年底,中國政府邀請?zhí)K聯(lián)派遣軍官援華。次年5月,聘請?zhí)K聯(lián)人擔任中國軍隊的軍事總顧問。幾年間,在華的蘇聯(lián)軍事顧問總計超過300人,包括6位元帥、15位將軍。這反映出()A.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正式形成B.中國政府針對日宣戰(zhàn)后的積極表現C.中國采取對蘇“一邊倒”外交D.意識形態(tài)分歧讓位于國家安全戰(zhàn)略11、1946年的政協(xié)會議通過了憲法草案,規(guī)定了中央與地方分權的原則,規(guī)定省為地方自治最高單位,省長民選,各省制定省憲等。政協(xié)會議做出的這些規(guī)定(

)A.加快了國民政府改組的進程B.延緩了國共兩黨全面內戰(zhàn)的爆發(fā)C.成為國共重慶和談的政治基礎D.有利于解放區(qū)政權的存在和發(fā)展12、1949年4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fā)布布告: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保護民族工商農牧業(yè);沒收官僚資本;保護學校、醫(yī)院等公益事業(yè);繼續(xù)進行土地改革,對城市土地房屋不能和農村土地一樣處理;等等。由這些內容可以判斷,中國共產黨()A.籌劃突破國民黨的長江防線 B.注重將工作的重點轉向城市C.決定與國民黨進行戰(zhàn)略決戰(zhàn) D.命令解放軍肅清西南的殘敵1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為維護統(tǒng)治,中國歷代君主都自命為“受命于天”的天子,負有“統(tǒng)馭萬方,撫有四?!钡氖姑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周代實行分封,“封建親戚,以藩屏周”,形成了以天子為宗主,諸侯、番邦為藩屬的宗藩制?!爻笠唤y(tǒng)之后,廢除了分封制,但宗藩制則成為各朝代處理與周邊國家關系的理想化模式。朝貢是體現宗藩制的具體制度?!瓝洞竺鲿洹匪d,向明朝朝貢的藩屬國有123個。明代實行“貢市一體”,除了朝貢關系,不允許與其他國家有單純的貿易關系存在。

材料二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這二十年構成了中國對外關系新秩序的第一階段。從西方的觀點看來,那是這種條約制度結構得以逐漸形成的初創(chuàng)階段?!谑攀兰o六十到九十年代的下一個三十年中,通商口岸成了中外共管、文化混雜的中心城市,它們對整個中國有著日益擴大的影響。在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第三個三十年中,主要通過商埠對外擴散的外國影響像滾滾洪流,它大大加速了中國傳統(tǒng)的國家政體及社會制度的解體和改組?!再M正清《劍橋中國晚清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分析中國古代推行宗藩制的原因。(2)結合所學知識對材料二中中國近代條約制度的形成過程作簡要評價。14、材料一十五年,"經始明堂,改營太廟(改變了鮮卑族的祖先崇拜觀念)"。十六年,"告謚孔廟"。十七年,"車駕發(fā)京師,南伐……仍定遷都之計"。十九年,"詔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二十年,"詔改姓為元氏"。——摘自《魏書·高祖紀下》材料二孝文帝在魏晉都城的舊址上,遵從《周禮》的規(guī)劃格局營建洛陽城,改變了秦漢以前宮殿、苑囿的分散布局,將其集中建在中軸線上,此格局顯示出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為唐、宋、元、明、清的都城規(guī)劃所沿用,還首創(chuàng)了里坊制的布局形制。——摘編自《華夏文明的核心古代都城》材料三北魏時期的壁畫。注:上圖山西大同漢人宋紹祖墓壁畫中的人物服飾,垂裙帽、圓領或交領長褶、束腿褲為胡服特點;右圖河南龍門石窟《帝后禮佛圖》中,鮮卑貴族身穿寬袍大袖為漢服特點。材料四"首都"與"資本"在英文里是同一個詞。1694年,世界上最早的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在倫敦誕生;1848年,《共產黨宣言》第一版在倫敦發(fā)表。1862年,世界第一家百貨公司在法國巴黎開業(yè)。詩人普希金長期生活在俄國首都圣彼得堡,1833年他創(chuàng)作了《青銅騎士》,將首都作為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代表。亞歷山大二世則在此頒布了《國民教育部女子學校章程》,第一次規(guī)定建立女子學校。材料五下圖為19291932年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示意圖。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江西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關于土地斗爭中一些問題的決定》《為粉碎五次"圍剿"緊急動員令》等文件在此發(fā)布。材料六由于北京有800年建都史,依托東北地區(qū)的工業(yè),背靠政權鞏固的北方地區(qū)等諸多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它是建都的首選城市。時間19491980年198020世紀末城市定位全國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強大的工業(yè)基地和科學技術中心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提出發(fā)展"首都經濟"補充材料1957年北京市工業(yè)總產值達46億元,實現了由消費城市向生產城市的轉變。北京市工業(yè)總產值1980年為1952年的44倍,北京成為北方最大的工業(yè)城市。1980年煤炭消耗量為1952年的30倍,鋼材為14倍,水泥為321倍。1980年工業(yè)用水量和城市生活用水量分別為1952年的45倍和40倍?!堕L江日報》社論:向北京看齊(1956年1月18日)北京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我們已經在學習北京的經驗……首都經濟的核心是以知識經濟為方向,發(fā)展高新技術產業(yè)并用高新技術優(yōu)化和提升第二產業(yè),同時大力發(fā)展第三產業(yè)?!碜浴侗本┯蓚鹘y(tǒng)國都到中國式世界城市》《北京經濟發(fā)展與地理環(huán)境的研究》等(1)依據材料指出3項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概括北魏時期中華文明發(fā)展的特點。(2)有學者提出,一個國家的首都往往是最富有活力的地方,人類歷史上許多創(chuàng)新發(fā)生于此。依據材料四,結合1719世紀歐洲史,論證上述觀點。(要求:選擇一個國家的首都,從多角度進行論述,史論結合,論證充分。)(3)簡述中國共產黨在瑞金地區(qū)的革命探索實踐。(4)①概括20世紀后半期,北京城市定位的調整情況。②圍繞"北京城市定位",結合國內外形勢,在延續(xù)和變化兩方面各選一項定位進行解讀。(要求:提取信息準確,解釋完整,邏輯清晰。)答案1.D2.A3.B4.B5.D6.B 7.D8.B9.C10.D11.D12.B13.(1)原因:君權神授學說與儒家正統(tǒng)觀念的影響;“貴中華,賤夷狄”的華夷觀念濃厚;源于周代分封制的早期宗主與藩屬之間的隸屬關系;高度繁榮的物質文明帶來的文化優(yōu)越感。(2)評價:中國近代條約制度是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產物;促使傳統(tǒng)華夷秩序解體;加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14.(1)措施:尊崇儒家文化,繼承漢族禮制;遷都洛陽;遵從《周禮》營建洛陽城;移風易俗等。特點:交融;以漢族文化為主體;繼承和發(fā)展。(2)評分標準:水平等級描述水平3能夠從3個角度,運用3個史實進行論述,史論結合,論證充分。水平2能夠從2個角度,運用24個史實進行論述,史論結合,論證較充分。水平1只能從1個角度,運用12個史實進行論述,史論結合,論證較充分。(3)1931年,召開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通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實踐“工農武裝割據”理論,開展土地革命,打退敵人的“圍剿”,鞏固了農村革命根據地。(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