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赤壁賦》同步練習(含答案)【中職專用】高教版2023-2024-基礎(chǔ)模塊下冊_第1頁
三《赤壁賦》同步練習(含答案)【中職專用】高教版2023-2024-基礎(chǔ)模塊下冊_第2頁
三《赤壁賦》同步練習(含答案)【中職專用】高教版2023-2024-基礎(chǔ)模塊下冊_第3頁
三《赤壁賦》同步練習(含答案)【中職專用】高教版2023-2024-基礎(chǔ)模塊下冊_第4頁
三《赤壁賦》同步練習(含答案)【中職專用】高教版2023-2024-基礎(chǔ)模塊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三《赤壁賦》同步練習(含答案)【中職專用】高教版2023-2024-基礎(chǔ)模塊下冊一、基礎(chǔ)題

1.下列加點的字中,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A.桂棹(zhào)枕藉(jí)流觴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ái)

B.愀然(qiǎo)匏樽(páo)臨文嗟悼(dào)孤舟嫠婦(lí)

C.廬冢(cǒng)蜉蝣(fú)無物相之(xiàng)山川相繆(liáo)

D.釃酒(shī)橫槊(shù)舳艫千里(zhú)江渚之上(zhǔ)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月出于東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扣舷而歌之侶魚蝦而友麋鹿

C.浩浩乎如馮虛御風相與枕藉乎舟中

D.渺滄海之一粟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3.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B.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C.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D.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白露橫江B.挾飛仙以遨游

C.凌萬頃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

5.閱讀文段,回答下面問題。

①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

②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③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聯(lián)系全文,分析第一段中“水”意象的作用。

二、課外閱讀。

材料一:

詞原本是當時為了配合流行樂曲而填制的歌詞,多用于公私宴飲、市井娛樂,即為了“應(yīng)歌"與“佐歡”,故被稱作“艷科"。而詩的表現(xiàn)疆域是無比廣闊的,只要是“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跡”等一切外界事物,只要為詩人“耳目之所接",并且“雜然有觸于中”,就都可以“發(fā)于詠嘆"。蘇軾徹底沖破了詞為“艷科”的牢籠,把詞從相思眷念、兒女情長的樊籬中解救了出來,將其引向更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寫",政治情懷、報國壯志、民生疾苦、農(nóng)村生活、朋友情誼等等全部涵蓋進去。

蘇軾之前,無論是花間詞派的“婉麗綺靡”,還是“一馮二主"的亡國之音,其實風格都大同小異,都沒有擺脫“香軟”、“婉約"的限制。嚴肅的題材和崇高的格調(diào),似乎是蘇軾之前,無論是花間詞派的“婉麗綺靡”,還是“一馮二主"的亡國之音,其實風格都大同小異,都沒有擺脫“香軟"、“婉約”的限制。嚴肅的題材和崇高的格調(diào),似乎是詞體所不能承擔的。蘇軾認為詞只有像詩人的詩歌那樣雄豪,甚至干脆就是詩人之詩,不過句子尚須保持長短不齊,才不再是“小道"。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將詩中常見的亂石穿空、江水拍岸等廣闊壯美的意象寫入詞中,以一個詩人的敏感,捕捉到一股豪放之氣,一洗脂粉俗氣。這就打破了“詩莊詞媚”的傳統(tǒng)觀念,大大提高了詞體的表現(xiàn)力。

蘇軾之前的詞,大多是應(yīng)歌而作的代言體,詞有調(diào)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絕大多數(shù)詞作并無題序。蘇軾在詞中與詩一樣大量采用標題和小序的形式,使詞的題序和文本成為有機的統(tǒng)一體。如《水調(diào)歌頭》的題序,交代了詞的寫作時、地和創(chuàng)作緣起,豐富和深化了詞的審美內(nèi)涵。大量典故入詞,使詞既可以濃縮性地敘事,也可以曲折深婉地抒情。《江城子.密州出獵》用孫權(quán)射虎的典故來替代性地概括作者射獵打虎的過程,用馮唐的故事表達了作者的壯志,又蘊含著自身懷才不遇的隱痛,增強了詞的歷史感和現(xiàn)實感。

詞最初只是用以演唱的“曲子詞",樂的地位要高于詞,詞要合樂、諧律。蘇軾突破了音樂對詞體的束縛,把它由一種依賴音樂傳播的歌詞變成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如他的《蝶戀花》,按照詞律,這一詞牌本為雙疊,上下片各四仄韻,字數(shù)要相同,節(jié)奏要相等。而這首詞因為前后感彩不同而節(jié)奏各異,不能說是詞牌本色,一定是受到了移詩律以填詞的影響。有人認為蘇詞“不協(xié)音律”,其實蘇軾并非不懂音律,當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與音律之間產(chǎn)生沖突時,他會對音律作調(diào)整,以適應(yīng)內(nèi)容的表達。

(選自《蘇軾“以詩為詞"的表現(xiàn)》,有刪改)

材料二:

從維護詞體的獨立地位,使其不至于流于詩、合于詩的動機出發(fā),當時便有人反對蘇軾這種“以詩為詞”的做法,如陳師道指出其“雖極天下之工,而要非本色",李清照更言蘇詞“皆句讀不葺之詩”“往往不協(xié)音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庇捎么朔N文體進行創(chuàng)作,必先具有一種與此種文體“要眇宜修"的特性相吻合的悱惻幽約的情思,才易于發(fā)揮詞體的特長功能,才可能創(chuàng)作出本色當行的精美詞作。唯有天生具有此種心性與情思,因其心境常與詞境相合,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純粹的詞人。秦少游靈心悱惻,善懷多感,故其詞極具倩美神韻,本色當行。而以此種情思為詩,詩亦不免沾染上詞的色彩,而招來“女郎詩”、“詩似小詞"之譏。與之相反,蘇詞則被稱作“男性的詞”,“小詞似詩",蓋其所欠缺者,亦即秦觀所深具者也。從根本說來,唯有性格情思與一種文體的特性相吻合者,才能成為這種文體本色當行的作家。而蘇軾“以詩為詞”,不能成為當行本色的詞家,其內(nèi)因正須由此尋出。

晁補之說:“眉山公之詞短于情。"所謂“短”者,應(yīng)即在上述纏綿不解之一種。對于蘇軾來說,決定了他缺乏纏綿婉結(jié)的情感的,正是他所特具的那種“蘇軾式"風韻。何謂“風韻”就其實質(zhì)而言,實乃心性品格的外在體現(xiàn)。心性品格,則又為先天素質(zhì)和后天修養(yǎng)所共同形成。由于蘇軾吸收了儒家善處窮通、樂天知命,道家清靜恬淡、逍遙齊物和佛家隨緣而適、隨遇而安的哲學觀和人生觀,再加上他浸心藝文的愉悅感和博學多識的成就感,以及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氣,這便造就了他瀟灑超曠的心性氣質(zhì)。蘇軾的詞中不僅有愛國之情、思鄉(xiāng)之情、手足之情,而且同樣有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但即使在通常說來最容易產(chǎn)生柔婉深微、悱惻纏綿的情感的后兩類作品中,他所表現(xiàn)出的仍然無不是那種一以貫之的“流行坎止"的灑脫情懷。這正是由其通脫的性格決定的。人們熟悉的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能夠證明這一點。他所偏好,所擇取者,在那開闊的氣象、高遠的意境、隨意揮灑的筆法、直率透徹的格調(diào)。因為唯有這些,才與他那瀟灑超曠的性格心境相合,才宜于傳達出他的這種瀟灑超曠的性格心境。這樣,其作品的風貌怎么可能與珠圓玉潤、低徊唱嘆或婉媚柔融、悱惻綿麗等本色當行一派的詞作相一致呢蘇軾“以詩為詞”,改變傳統(tǒng)詞創(chuàng)作固有面目的內(nèi)部原因同時也是根本原因,的確在于其性情品格與詞之文體特性不相符合,勢有所不得不然也。

(選自劉石《蘇軾“以詩為詞"內(nèi)因說》,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最初詞是為了配合流行樂曲而填制的歌詞,其功能也只是“應(yīng)歌”與“佐歡",與詩相比很弱。

B.《水調(diào)歌頭》和《江城子·密州出獵》具有豐富的審美內(nèi)涵,同時也具有深厚的歷史感和現(xiàn)實感。

C.王國維認為詞體語言的特色是韻味深長、含蓄深遠,能夠把詩歌不能言說的細膩情感表達出來。

D.秦少游之所以擅長寫本色當行的詞,是因為他靈心悱惻,善懷多感,而這恰恰是蘇軾所無之處。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不嚴格按音律填詞,有的還不太講究,但他并非不懂音律,只是有意強化詞的文學性,弱化詞對音樂的依附性。

B.蘇軾心性氣質(zhì)的形成,是由于他吸收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部分哲學觀和人生觀,以及自身的浸心藝文和博學多識。

C.蘇軾的詞氣象開闊、意境高遠、筆法隨意揮灑、格調(diào)直率透徹,與本色當行一派的詞作相比,面貌、內(nèi)涵大不相同。

D.蘇軾性情品格與詞之文體特性不相符合,是他“以詩為詞”、改變傳統(tǒng)詞創(chuàng)作固有面目的內(nèi)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3.下列說法中,不能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材料一所述觀點的一項是()

A.“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筆皆超逸絕塵耳。"(《跋東坡》)

B.“人謂多不諧音律,然居士詞橫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縛不住者?!?《能改齋漫錄》

C.“東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爾作歌,指出向上一路。"(《碧雞漫志》)

D.“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聲律耳?!?《老學庵筆記》)

4.請概括蘇軾“以詩為詞"對以往詞作的突破。

5.材料二在論證上有哪些特點請簡要說明。

【答案】:一、1.BA項,“藉”讀“舊"。C項,“?!弊x“zhǒng"。D項,“槊”讀“shuò"。2.DA項,介詞,從/介詞,表被動。B項,連詞,表修飾/連詞,表并列。C項,助詞,用在形容詞后,……的樣子,介詞,相當于“于”。D項,均為結(jié)構(gòu)助詞,的。3.DA項,“徘徊"古義為“停留”,今義為“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B項,“于是”古義為“在這個時候",今義為“連詞,表示后一事緊接著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C項,“美人"古義為“自己所懷念向往的人,古人常將其作為圣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義為“美貌的女子"。4.BA項,白露,古義:白茫茫的水氣。今義: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B項,古今義均為“漫游,游歷”。C項,茫然,古義:曠遠的樣子。今義:完全不知道的樣子或失意的樣子。D項,美人,古義:內(nèi)心所思慕的人,有隱喻君王或美好理想的意思。今義:美貌的女子。5.(1)他)持酒面對大江而飲,橫執(zhí)矛槊吟詩作賦,本來是一位蓋世英雄,如今在哪里呢?時圓時缺(的月亮)像那樣(不斷的圓缺),卻終于沒有增減。(2)引發(fā)客對歷史的回憶(聯(lián)想)(或:引發(fā)客對曹操雄心壯志與慘敗現(xiàn)實對比下的回憶);引發(fā)客對自身現(xiàn)實處境、未來無可期盼的悲嘆;引發(fā)客對因命運虛無、生命短暫而應(yīng)當及時行樂的感慨;引出客人對簫聲悲凄的原因的交代;引出下文蘇子勸說客人(實則為蘇軾自我心理建設(shè))的哲理議論。

二、1.CA項“只是"錯誤,原文為“多用于公私宴飲、市井娛樂,即為了‘應(yīng)歌’與‘佐歡’”。B項將《水調(diào)歌頭》和《江城子密州出獵》各自的特點混為一談。D項“所無之處"錯誤,原文為“所欠缺”。2.B信息遺漏,原文有“以及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氣"一語。3.A黃庭堅這句話評價的是蘇軾的文章,并不是蘇軾的詞。4.①將詩的題材引入詞中,沖破了詞為“艷科”的牢籠。②將詩風引入詞中,打破了“詞媚"的傳統(tǒng)觀念。③將題序、用典等手法引入詞中,糾正了詞創(chuàng)作手法單一的弊端。④將詩律引入詞中,突破了音樂對詞體的束縛。5.①材料二采用了遞進結(jié)構(gòu),首段寫蘇軾“以詩為詞”受到時人的批評,次段從詞的特點寫蘇軾缺乏纏綿婉結(jié)之情,末段寫蘇軾氣韻是根本原由,層層深入,邏輯性強。②運用了引證法。如引用王國維的話寫詞體的特點。③運用了對比論證。如將蘇軾和秦觀對比,寫“心境常與詞境相合,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純粹的詞人"。④運用了舉例論證。如舉《江城子》一例,論證蘇軾寫“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的詞也表現(xiàn)出灑脫情懷。一、基礎(chǔ)題

1.下列加點的字中,讀音無誤的一項是()

A.桂棹(zhào)枕藉(jí)流觴曲水(shāng)放浪形骸(hái)

B.愀然(qiǎo)匏樽(páo)臨文嗟悼(dào)孤舟嫠婦(lí)

C.廬冢(cǒng)蜉蝣(fú)無物相之(xiàng)山川相繆(liáo)

D.釃酒(shī)橫槊(shù)舳艫千里(zhú)江渚之上(zhǔ)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月出于東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B.扣舷而歌之侶魚蝦而友麋鹿

C.浩浩乎如馮虛御風相與枕藉乎舟中

D.渺滄海之一粟此非曹孟德之詩乎

3.下列句子中,加粗詞的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

B.于是飲酒樂甚,扣舷而歌之

C.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D.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白露橫江B.挾飛仙以遨游

C.凌萬頃之茫然D.望美人兮天一方

5.閱讀文段,回答下面問題。

①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此非曹孟德之詩乎?西望夏口,東望武昌,山川相繆,郁乎蒼蒼,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糜鹿,駕一葉之扁舟,舉匏樽以相屬。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托遺響于悲風?!?/p>

②蘇子曰:“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③客喜而笑,洗盞更酌。肴核既盡,杯盤狼籍。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1)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2)聯(lián)系全文,分析第一段中“水”意象的作用。

二、課外閱讀。

材料一:

詞原本是當時為了配合流行樂曲而填制的歌詞,多用于公私宴飲、市井娛樂,即為了“應(yīng)歌"與“佐歡”,故被稱作“艷科"。而詩的表現(xiàn)疆域是無比廣闊的,只要是“山川之秀美,風俗之樸陋,賢人君子之遺跡”等一切外界事物,只要為詩人“耳目之所接",并且“雜然有觸于中”,就都可以“發(fā)于詠嘆"。蘇軾徹底沖破了詞為“艷科”的牢籠,把詞從相思眷念、兒女情長的樊籬中解救了出來,將其引向更廣闊的表現(xiàn)空間,“無意不可入,無事不可寫",政治情懷、報國壯志、民生疾苦、農(nóng)村生活、朋友情誼等等全部涵蓋進去。

蘇軾之前,無論是花間詞派的“婉麗綺靡”,還是“一馮二主"的亡國之音,其實風格都大同小異,都沒有擺脫“香軟”、“婉約"的限制。嚴肅的題材和崇高的格調(diào),似乎是蘇軾之前,無論是花間詞派的“婉麗綺靡”,還是“一馮二主"的亡國之音,其實風格都大同小異,都沒有擺脫“香軟"、“婉約”的限制。嚴肅的題材和崇高的格調(diào),似乎是詞體所不能承擔的。蘇軾認為詞只有像詩人的詩歌那樣雄豪,甚至干脆就是詩人之詩,不過句子尚須保持長短不齊,才不再是“小道"。如《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將詩中常見的亂石穿空、江水拍岸等廣闊壯美的意象寫入詞中,以一個詩人的敏感,捕捉到一股豪放之氣,一洗脂粉俗氣。這就打破了“詩莊詞媚”的傳統(tǒng)觀念,大大提高了詞體的表現(xiàn)力。

蘇軾之前的詞,大多是應(yīng)歌而作的代言體,詞有調(diào)名表明其唱法即可,所以絕大多數(shù)詞作并無題序。蘇軾在詞中與詩一樣大量采用標題和小序的形式,使詞的題序和文本成為有機的統(tǒng)一體。如《水調(diào)歌頭》的題序,交代了詞的寫作時、地和創(chuàng)作緣起,豐富和深化了詞的審美內(nèi)涵。大量典故入詞,使詞既可以濃縮性地敘事,也可以曲折深婉地抒情?!督亲?密州出獵》用孫權(quán)射虎的典故來替代性地概括作者射獵打虎的過程,用馮唐的故事表達了作者的壯志,又蘊含著自身懷才不遇的隱痛,增強了詞的歷史感和現(xiàn)實感。

詞最初只是用以演唱的“曲子詞",樂的地位要高于詞,詞要合樂、諧律。蘇軾突破了音樂對詞體的束縛,把它由一種依賴音樂傳播的歌詞變成一種獨立的抒情詩體。如他的《蝶戀花》,按照詞律,這一詞牌本為雙疊,上下片各四仄韻,字數(shù)要相同,節(jié)奏要相等。而這首詞因為前后感彩不同而節(jié)奏各異,不能說是詞牌本色,一定是受到了移詩律以填詞的影響。有人認為蘇詞“不協(xié)音律”,其實蘇軾并非不懂音律,當他所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與音律之間產(chǎn)生沖突時,他會對音律作調(diào)整,以適應(yīng)內(nèi)容的表達。

(選自《蘇軾“以詩為詞"的表現(xiàn)》,有刪改)

材料二:

從維護詞體的獨立地位,使其不至于流于詩、合于詩的動機出發(fā),當時便有人反對蘇軾這種“以詩為詞”的做法,如陳師道指出其“雖極天下之工,而要非本色",李清照更言蘇詞“皆句讀不葺之詩”“往往不協(xié)音律"。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庇捎么朔N文體進行創(chuàng)作,必先具有一種與此種文體“要眇宜修"的特性相吻合的悱惻幽約的情思,才易于發(fā)揮詞體的特長功能,才可能創(chuàng)作出本色當行的精美詞作。唯有天生具有此種心性與情思,因其心境常與詞境相合,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純粹的詞人。秦少游靈心悱惻,善懷多感,故其詞極具倩美神韻,本色當行。而以此種情思為詩,詩亦不免沾染上詞的色彩,而招來“女郎詩”、“詩似小詞"之譏。與之相反,蘇詞則被稱作“男性的詞”,“小詞似詩",蓋其所欠缺者,亦即秦觀所深具者也。從根本說來,唯有性格情思與一種文體的特性相吻合者,才能成為這種文體本色當行的作家。而蘇軾“以詩為詞”,不能成為當行本色的詞家,其內(nèi)因正須由此尋出。

晁補之說:“眉山公之詞短于情。"所謂“短”者,應(yīng)即在上述纏綿不解之一種。對于蘇軾來說,決定了他缺乏纏綿婉結(jié)的情感的,正是他所特具的那種“蘇軾式"風韻。何謂“風韻”就其實質(zhì)而言,實乃心性品格的外在體現(xiàn)。心性品格,則又為先天素質(zhì)和后天修養(yǎng)所共同形成。由于蘇軾吸收了儒家善處窮通、樂天知命,道家清靜恬淡、逍遙齊物和佛家隨緣而適、隨遇而安的哲學觀和人生觀,再加上他浸心藝文的愉悅感和博學多識的成就感,以及具有充盈而溢的天分、才氣,這便造就了他瀟灑超曠的心性氣質(zhì)。蘇軾的詞中不僅有愛國之情、思鄉(xiāng)之情、手足之情,而且同樣有夫妻之情和男女之情。但即使在通常說來最容易產(chǎn)生柔婉深微、悱惻纏綿的情感的后兩類作品中,他所表現(xiàn)出的仍然無不是那種一以貫之的“流行坎止"的灑脫情懷。這正是由其通脫的性格決定的。人們熟悉的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能夠證明這一點。他所偏好,所擇取者,在那開闊的氣象、高遠的意境、隨意揮灑的筆法、直率透徹的格調(diào)。因為唯有這些,才與他那瀟灑超曠的性格心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