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復合動詞的多義性研究_第1頁
日語復合動詞的多義性研究_第2頁
日語復合動詞的多義性研究_第3頁
日語復合動詞的多義性研究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日語復合動詞的多義性研究日語中存在大量以“動詞1+動詞2”形態(tài)出現(xiàn)的復合動詞,且復合動詞通常具有多義性,成為日語學習和研究的難點之一。本論文的出發(fā)點和目的在于從形態(tài)、語義和功能等方面明確復合動詞的整體特征,進而對復合動詞前項及后項要素的多義性作深入考察,分析其語義擴展的規(guī)律。本論文一共分為六章。第一章(序章)主要介紹以往有關日語復合動詞的先行研究,并指出先行研究留下的問題點,指出本論文的著眼點在于觀察復合動詞的前項、后項要素的各個語義用法如何得以實現(xiàn)及如何相互關聯(lián),本論文主要探討日語復合動詞構成要素的多義性。第二章明確本論文所指“復合動詞”的定義和范疇。以前項要素“打ち-”為例證明“語基”和“接辭”之間是連續(xù)的,在此基礎上將本論文的研究對象限于“動詞1的連用形+動詞2”。筆者以《日中辭典》和《語彙分類表》為基礎,對這一范疇的復合動詞進行了收集,共得到2523個詞,這2523個詞則為本論文的主要研究對象。第三章主要從統(tǒng)語論、語義論和語用論的角度明確復合動詞前后項構成要素的基本特征。首先,以收集到的2523個復合動詞為考察對象,從格形式、動詞的語義特征及動詞的所屬領域這三個方面對前項和后項分別進行研究,認為復合動詞的前項要素具有三個基本特征:1、采用<動作主が>や<動作主が對象を>的動詞較多;2、不包含變化意義的無對動詞較多;3、表示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具體動作動詞較多,而后項要素則呈現(xiàn)以下三個基本特征:1、與場所格有關的動詞較多;2、包含變化意義的有對動詞較多;3、表示空間移動及抽象關系的動詞較多。其次,圍繞復合動詞構成要素的語義擴張在形態(tài)上有何特征這一問題,從統(tǒng)語論的視點對復合動詞的多義性進行探討,認為語義擴張是一個層次遞進的過程。復合動詞構成要素的語義擴張基本上可能引起前后項要素在1、是否支配名詞2、是否規(guī)定復合動詞整體的格形式3、是否規(guī)定復合動詞整體的自他性4、是否規(guī)定復合動詞整體的意志性這四個方面產(chǎn)生分歧,因此,本論文認為復合動詞構成要素的語義擴張過程,其實質(zhì)是前后項要素各動詞性質(zhì)的喪失過程,也是其自身格形式的喪失過程。再次,從語義論的視點對復合動詞的多義性進行考察,認為復合動詞構成要素的語義擴張會引起前后項語義關系的多樣化,并以復合動詞構成要素是否發(fā)生語義變化為基準,將復合動詞分為“第一集團”和“第二集團”,第一集團又可細分為并列關系、手段+目的的關系、原因+結果的關系、移動樣態(tài)+移動方向的關系、附帶狀態(tài)+動作的關系及句子結構關系,而第二集團可細分為動作+成敗的關系、動作+方向的關系、動作+體的關系、動作(狀態(tài))+程度或程度+動作(狀態(tài))的關系及動作+附加評價的關系。在明確復合動詞前后項要素間的語義關系的基礎上,論文分析了前后項要素在語義擴張過程中的整體特征,認為前項要素的特征主要為兩點:1、產(chǎn)生語義擴張的前項要素數(shù)量較少2、語義擴張的層次性不明顯,而后項要素的特征則表現(xiàn)為:1、產(chǎn)生語義擴張的后項要素數(shù)量較多2、語義擴張的層次性及路徑較為清晰。最后,從語用論的觀點對復合動詞的多義性進行分析,認為語義擴張會導致復合動詞構成要素所起功能的變化。復合動詞的前后項要素可以擔任指示功能、語法功能和表達功能,在功能產(chǎn)生變化時,前后項要素也往往呈現(xiàn)不同的變化特征。指示功能向語法功能轉變時,前項要素往往表現(xiàn)為接頭詞化,而后項要素則表示前項要素的體,指示功能向表達功能轉變時,前項要素往往表現(xiàn)添加“用力、拼命”等語氣,而后項要素則可在1、為前項添加程度和強度2、為前項添加自謙的語氣3、為復合動詞整體添加正面信息和語感或負面信息和語感這三方面得以體現(xiàn)。第四章主要運用認知語言學的意象圖示理論和隱喻理論討論復合動詞多義性的實現(xiàn)及其認知機制。首先,概觀意象圖示理論并考察其在復合動詞語義擴張中所起的作用,指出在復合動詞的形成和語義擴張過程中,由物理領域向社會領域或心理領域擴張的適用概念領域的變化、終點焦點、方向焦點及樣態(tài)焦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其次,概觀隱喻理論并考察其在復合動詞語義擴張中所起的作用。將復合動詞中所見的隱喻分為結構性隱語、方向性隱喻、存在性隱喻和感覺性隱喻,并列出“思考是一個移動的過程”、“交流是一個移動的過程”等23個具體的隱喻,探究部分前項、后項要素的高生產(chǎn)性及多義性的認知依據(jù)。第五章以生產(chǎn)性極高且語義豐富的后項“-出す”和“-上げる”為對象開展個例研究。首先,運用意象圖示的變化(焦點化)、隱喻及換喻觀察動詞“出す”的語義用法及各項語義用法間的關聯(lián),明確其語義關系網(wǎng),進而討論后項“-出す”的語義用法,明確“-出す”的語義關系網(wǎng)及和原動詞“出す”的關聯(lián)。在此基礎上討論“-出す”語義變化的層次性,認為“-出す”的語義擴張在統(tǒng)語上基本表現(xiàn)四個階段:階段1:喪失具體性,復合動詞采用<が、を>格;階段2:喪失具體性、他動性及部分意志性,復合動詞采用<が、から>格;階段3:喪失具體性、他動性及意志性,復合動詞采用<が、から>格;階段4:喪失具體性、他動性、意志性及方向性,采用<が>格,并且認為以“內(nèi)→外”這一概念為基礎而衍生的“意識范疇是一個容器,認識的過程是一個向外移動的過程”、“存在范疇是一個容器,生產(chǎn)的過程是一個向外移動的過程”等概念隱語是“-出す”的高生產(chǎn)性和多義性得以實現(xiàn)的認知基礎。其次,用與“-出す”同樣的手法考察后項“-上げる”的多義性實現(xiàn)過程。在明確原動詞“上げる”的語義用法、后項“-上げる”的語義用法、各語義用法間的關聯(lián)及和原動詞之間的關聯(lián)的基礎上,討論“-上げる”語義擴張的過程,認為“-上げる”的語義擴張也是一個富有層次性的過程,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五個階段:階段1:喪失具體性,可以與<から、に>格搭配使用;階段2:喪失具體性和方向,可以與<から>格搭配使用,但很難與<に>格同時使用;階段3:喪失具體性、方向和起點,很難與<から>格或<に>格搭配使用;階段4:喪失具體性、方向、起點和作用性,很難與<から>格或<に>格搭配使用;階段5:保留方向性,喪失具體性、起點、作用性、他動性和意志性,很難與<か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