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專題3文言文閱讀2024屆新高考九省(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廣西,貴州,甘肅,新疆,河南)各地高三一模文學(xué)類文本閱讀考情概述考區(qū)試題簡析題材考點安徽合肥明代人物傳記斷句、詞語解釋、內(nèi)容理解、句子翻譯、內(nèi)容理解與梳理甘肅蘭州先秦子書+儒家廣西北海先秦史書故事貴州貴陽先秦史書故事河南鄭州唐宋刑法論黑龍江哈爾濱君臣治道+跨時代黑龍江名校聯(lián)盟君臣治道+跨時代吉林省吉林市先秦史書故事江西贛州唐代君臣故事新疆烏魯木齊西周人物一、(2024屆安徽合肥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绢}材:明代人物傳記】材料一:武王問太公曰:“論將之道奈何?”太公曰:“將有五材十過。”武王曰:“敢問其目?!碧唬骸八^五材者,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所謂十過者,有勇而輕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人者,有智而心怯者,有信而喜信人者,有廉潔而不愛人者,有智而心緩者,有剛毅而自用者,有懦而喜任人者。故兵者,國之大事,存亡之道,命在于將。將者,國之輔,先王之所重也。故置將不可不察也。故曰:兵不兩勝,亦不兩敗。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國,必有破軍殺將?!蔽渫踉唬骸吧圃?!”(節(jié)選自《六韜·論將》)材料二:王銘,字子敬,和州人。初隸元帥俞通海麾下,從攻蠻子海牙于采石。以銘驍勇,選充奇兵。戰(zhàn)方合,帥敢死士大噪突之,拔其水寨。自是數(shù)有功。與吳軍戰(zhàn)太湖流矢中右臂引佩刀出其鏃復(fù)戰(zhàn)。通海勞之。龍灣之戰(zhàn),逐北至采石,銘?yīng)毻粩酬?。敵兵攢槊刺銘,傷頰。銘三出三入,所殺傷過當(dāng)。賜文綺銀碗,選充宿衛(wèi)。從取江州,戰(zhàn)康郎山及涇江口,復(fù)克英山諸寨,擢管軍百戶。洪武四年,都試百戶諸善用槍者,率莫能與銘抗。累官至長淮衛(wèi)指揮僉事,移守溫州。上疏曰:“臣所領(lǐng)鎮(zhèn),外控島夷,城池樓櫓仍陋襲簡,非獨不足壯國威,猝有風(fēng)潮之變,捍御無所,勢須改為?!钡蹐罂伞S谑强槼强e?,悉倍于舊。加筑外垣,起海神山屬郭公山,首尾二千余丈,宏敞壯麗,屹然東浙巨鎮(zhèn)。帝甚嘉之,予世襲。銘嘗請告暫還和州。溫士女遮道送迎。長吏皆相顧嘆曰:“吾屬為天子牧民,民視吾屬去來漠然,愧王指揮多矣?!保ü?jié)選自《明史·王銘傳》)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標號涂黑。(3分)【題型:斷句】與吳軍A戰(zhàn)B太湖C流矢中D右臂E引佩刀F出G其鏃H復(fù)戰(zhàn)。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詞語解釋】A.目,指條目、綱目,在文中的意思與成語“巧立名目”中的“目”意思相同。B.拔,指攻克,與《夢游天姥吟留別》“勢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不同。C.外,指向外,“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中的“西”表示向西,兩者用法相同。D.遮道,指阻擋道路,文中是指地方百姓要求留用政績卓著、深得民心的官吏。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A.太公建議武王在選任將帥前,要從“五材十過”等方面對這些人進行綜合考察,這對戰(zhàn)爭勝負和國家存亡都至關(guān)重要。B.王銘追隨元帥俞通海在采石攻打蠻子海牙時,從作戰(zhàn)開始就率領(lǐng)士兵沖鋒陷陣,之后被選拔充當(dāng)奇兵,多次立有戰(zhàn)功。C.王銘曾獨自突入敵陣,即使被敵兵操槊刺傷臉部,仍能三進三出敵營,殺敵頗多,因此獲得賞賜且被選為皇帝的警衛(wèi)。D.王銘隨從作戰(zhàn),攻取了江州,在康郎山和涇江口一帶作戰(zhàn)時,又攻克了英山的各個營寨,憑借功勞被擢升為管軍百戶。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題型:句子翻譯】(1)兵出逾境,期不十日,不有亡國,必有破軍殺將。(2)吾屬為天子牧民,民視吾屬去來漠然,愧王指揮多矣。14.從王銘移守溫州的經(jīng)歷來看,他符合太公“五材”的哪些標準?(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與梳理】【答案】10.CEH11.A12.B13.(1)軍隊出征越過境,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滅掉敵國,就必定是己方軍隊戰(zhàn)敗,將領(lǐng)被殺。(2)我們這些人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們?nèi)硎掷淠?,和王指揮相比我們很慚愧。(每句4分)14.符合智、仁、忠的標準。明于審勢,做事周備,這是智;士女送迎,足見愛民,這是仁;為國謀劃,思壯國威,這是忠。(三個標準各1分)【解析】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在太湖和吳軍交戰(zhàn),中飛過來的箭射中右臂,拔出佩刀割出箭鏃,又投入戰(zhàn)斗。“與吳軍戰(zhàn)太湖”是省略句,“太湖”前省略了介詞“于”,“戰(zhàn)”是謂語,其他成分是狀語,表示交戰(zhàn)對象和地點,應(yīng)在后面的C處斷開?!傲魇钢杏冶邸笔峭暾闹髦^賓結(jié)構(gòu),可在后面的E處斷開?!耙宓丁蹦康氖恰俺銎滏棥保虚g不可斷開,可在后面的H處斷開。故選CEH。11.本題考查學(xué)生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錯誤。條目、綱目,或細節(jié),細目/名稱。句意:能再具體給我講講嗎?/想方設(shè)法定出種種名目,以達到某種不正當(dāng)?shù)哪康?。B.正確。攻克/超過。句意:攻克了敵人的水寨。/山勢高峻超過五岳,遮掩過赤城山C.正確。名詞做狀語。句意:對外控制海盜(倭寇)。/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D.正確。句意:溫州的百姓阻擋道路迎送。故選A。1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能力。B.“從作戰(zhàn)開始就率領(lǐng)士兵沖鋒陷陣,之后被選拔充當(dāng)奇兵”錯誤,根據(jù)原文“以銘驍勇,選充奇兵。戰(zhàn)方合,帥敢死士大噪突之”,應(yīng)該是先“被選拔充當(dāng)奇兵”,然后“從作戰(zhàn)開始就率領(lǐng)士兵沖鋒陷陣”。故選B。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和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兵”,軍隊;“逾”,越過;“殺將”,被動句,將領(lǐng)被殺。(2)“屬”,某類人;“牧”,治理;“愧”,與……相比慚愧。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先從材料一中,確定“五材”的標準:“勇、智、仁、信、忠也。勇則不可犯,智則不可亂,仁則愛人,信則不欺,忠則無二心”。再從材料二中找到“王銘移守溫州的經(jīng)歷”,并一一對應(yīng)“五材”的標準:從王銘上書的內(nèi)容看,“臣所領(lǐng)鎮(zhèn),外控島夷,城池樓櫓仍陋襲簡,非獨不足壯國威,猝有風(fēng)潮之變,捍御無所”,分析了溫州的戰(zhàn)略位置,備戰(zhàn)方面的劣勢,而且對形勢很有預(yù)見性,這符合“智”的標準。而這全出自他為國的一片赤誠,“不足壯國威”“捍御無所”,這符合保衛(wèi)國家的“忠”。“請告暫還和州。溫士女遮道送迎”,“士女”指男男女女,泛指百姓,從這里可以看出他受百姓愛戴,必然執(zhí)政愛民,符合“仁”的標準。作答時,先回答符合哪些標準。再分析概括執(zhí)政表現(xiàn),語言要凝練。參考譯文:材料一:武王問太公說:“怎樣評論將帥的優(yōu)劣得失呢?”太公回答說:“作為將領(lǐng),有‘五材’,有‘十過’?!蔽渫跤謫枺骸澳茉倬唧w給我講講嗎?”太公說:“所說的五材,指勇、智、仁、信、忠五種美德。勇敢就不可侵犯,智慧就不會淆亂,仁慈就愛護他人,誠信就不會欺騙人,忠誠就沒有二心。所說的十過,指有的雖然勇敢但卻輕易去送死,有的性情急躁而心中急于立功,有的秉性貪婪喜好貪圖小利,有的性情仁慈而不忍心傷害他人,有的雖然機智但膽小怯懦,有的雖然誠信但喜歡輕信別人,有的本性廉潔但不愛護他人,有的雖然有才智而反應(yīng)遲緩,有的雖然性格剛強但十分自負(剛愎自用),有的天性懦弱喜歡依賴他人。所以說,戰(zhàn)爭是國家的大事,關(guān)系著生死存亡,戰(zhàn)爭的勝敗全在將帥手中。將帥,是國家的輔佐大臣,先王一貫重視將帥的任免,所以任命將帥,不能不認真審察。因此說,大凡戰(zhàn)爭,不能兩方面都獲勝,也不可能兩方都失敗。軍隊出征越過境,為期不到十天,如果不是滅掉敵國,就必定是己方軍隊戰(zhàn)敗,將領(lǐng)被殺?!蔽渫醯溃骸罢f得很好?!保ü?jié)選自《六韜·論將》)材料二:王銘,字子敬,和州人。最初隸屬元帥俞通海部下,隨軍在采石攻打蠻子海牙。因為王銘勇猛,被選拔充當(dāng)奇兵。從作戰(zhàn)一開始,他就率敢死隊打喊著突擊敵人,攻克了敵人的水寨,從此多次有戰(zhàn)功。在太湖和吳軍交戰(zhàn),中飛過來的箭射中右臂,拔出佩刀割出箭鏃,又投入戰(zhàn)斗。俞通海慰勞了他。龍灣之戰(zhàn),追趕敵人北到采石,王銘?yīng)氉詻_入敵陣。敵兵拿槊刺他,傷了他的臉。王銘三進三出,殺敵傷敵人數(shù)超過自己軍隊人數(shù)。賜給文綺銀碗,被選拔充當(dāng)宿衛(wèi)。隨軍攻取江州,激戰(zhàn)康郎山和涇江口,又攻克英山各寨,被提升為管軍百戶。跟洪武四年,考察百戶中各善用槍的人,大抵沒人能與王銘抗衡。積功升官到長淮衛(wèi)指揮僉事,調(diào)任守衛(wèi)溫州。上奏說:“臣所管轄的地方,對外控制海盜(倭寇),城池樓櫓因陋就簡,不僅不能壯國威,如突遇大風(fēng)潮水的變故,便沒有辦法抵御,勢必要進行改造?!碧媾鷱?fù)照準。于是修繕城池和濠溝,全都比過去規(guī)格增加一倍。加筑外墻,從海神山開始連接郭公山,頭尾長二千多丈,宏偉寬敞壯麗,屹立東浙巨鎮(zhèn)之中。太祖十分贊賞,給予世襲。王銘曾請求告假暫時回到和州。溫州的百姓阻擋道路迎送。長官都相視嘆息道:“我們這些人為天子治理百姓,百姓看到我們?nèi)硎掷淠?,和王指揮相比我們很慚愧?!保ü?jié)選自《明史·王銘傳》)二、(2024屆甘肅蘭州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绢}材:先秦子書+儒家】材料一:子思問于夫子曰:“亟聞夫子之詔,正俗化民之政,莫善于禮樂也。管子任法以治齊,而天下稱仁焉。是法與禮樂,異用而同功也,何必但禮樂哉?”子曰:“堯舜之化,百世不輟,仁義之風(fēng)遠也。管仲任法,身死則法息,嚴而寡恩也。若管仲之知,足以定法,材非管仲,而專任法,終必亂成矣?!保ü?jié)選自《孔叢子·記問第五》)材料二:公孫丑問曰:“夫子當(dāng)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fù)許乎?”孟子曰:“管仲,曾西①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曰:“以齊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則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猶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繼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則文王不足法與?”曰:“文王何可當(dāng)也!由湯至于武丁,賢圣之君六七作。天下歸殷久矣,久則難變也。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fēng)善政,猶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齊人有言曰:‘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②,不如待時。’今時則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過千里者也而齊有其地矣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而齊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邊不作,未有疏于此時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時者也。饑者易為食,渴者易為飲??鬃釉唬骸轮餍?,速于置郵而傳命?!?dāng)今之時,萬乘之國行仁政,民之悅之,猶解倒懸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保ü?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注〕①曾西,曾參的孫子。②镃基:耕田農(nóng)具。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題型:斷句】地未有過A千里者也B而齊C有其地矣D雞鳴狗吠相聞E而達乎F四境G而齊有H其民矣。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詞語解釋】A.詔,文中指告誡,與《陳情表》中“詔書切峻,責(zé)臣逋慢”的“詔”意思不同。B.當(dāng),文中指對等、比得上,與《鴻門宴》中“料大王士卒足以當(dāng)項王乎”的“當(dāng)”意思相同。C.相與,文中指共同、一起,與《蘭亭集序》中“夫人之相與”的“相與”意思不同。D.作,文中指起、出現(xiàn),與《諫太宗十思疏》中“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的“作”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A.子思認為,管仲依法治理齊國,天下的百姓都稱他為仁者,由此可見,用法令也能起到匡正社會風(fēng)氣、教化百姓的作用,所以沒必要用禮樂治理國家。B.孔子認為,只有像管仲那樣大智慧的人,才能施行法令;才能不如管仲的人,如果只用法令治國,最終會因為法治嚴苛缺乏恩惠,造成治理的混亂。C.當(dāng)公孫丑問及孟子,如果讓孟子在齊國執(zhí)政,是否能取得像管仲輔佐桓公稱霸天下那樣的豐功偉業(yè)時,孟子拿曾西相比,稱自己不可能效仿管仲的做法。D.孟子認為,齊國既有寬廣的土地又有眾多的人民,再加上老百姓在暴政下受苦受難已經(jīng)很久了,所以當(dāng)前是齊國施行仁政,稱王于天下的最好時機。13.把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題型:句子翻譯】(1)堯舜之化,百世不輟,仁義之風(fēng)遠也。(2)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時為然。14.孟子認為周文王難以推翻紂王的原因有哪些?(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與梳理】【答案】10.BDG11.D12.A13.(1)堯舜時代的禮樂教化,歷經(jīng)百代也沒有中斷,(可見)行仁尚義的社會風(fēng)氣源遠流長。(2)因此只用古人做這事的一半功夫,就能得到雙倍于古人的功績,只有現(xiàn)在才能做成這樣。(每句4分)14.①武丁當(dāng)政時遺留下來的好風(fēng)俗、好傳統(tǒng)、好政策,到紂王時,影響仍然存在;②紂王執(zhí)政時,有微子、微仲等優(yōu)秀的賢人來共同輔佐;③周文王是在一個縱橫百里的小諸侯國發(fā)展起來的。(每點1分)【解析】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沒有哪一國的國土有超過方圓千里的,而現(xiàn)在的齊國卻超過了;雞鳴狗叫的聲音處處都聽得見,一直到四方邊境,這說明齊國人口眾多。“者也”,句末語氣詞,其后B處斷開;“齊”作主語,“有”作謂語,“其地”作賓語,“矣”,句末語氣詞,其后D處斷開;“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雞鳴狗吠相聞”為“主謂結(jié)構(gòu);“而”作連詞,連接“達乎四境”,G處斷開。故BDG三處需要斷句。1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告誡。/皇帝布告天下臣民。句意:我多次聽聞到您的告誡。/詔書急切嚴峻,責(zé)備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態(tài)度傲慢。B.正確。句意:我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較呢?/估計大王的軍隊能夠不得上項王的軍隊嗎?C.正確。共同、一起。/互相交往。句意:共同輔佐他。/人與人交往。D.錯誤。起、出現(xiàn)。/建造,興建。句意:何況,統(tǒng)一天下的賢君沒有出現(xiàn)。/將要大興土木,就想到要適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寧。故選D。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A.“所以沒必要用禮樂治理國家”錯誤,原文為“……何必但禮樂哉”,意思是“我們?yōu)槭裁粗粡娬{(diào)禮樂之教呢”,選項曲解文意。故選A。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化”,教化;“輟”,中斷;“遠”,源遠流長。(2)“故”,因此;“事”,做;“功”,功業(yè);“然”,如此。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結(jié)合“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fēng)善政,猶有存者”可知,武丁當(dāng)政時遺留下來的好風(fēng)俗、好傳統(tǒng)、好政策,到紂王時,影響仍然存在;結(jié)合“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皆賢人也,相與輔相之”可知,紂王執(zhí)政時,有微子、微仲等優(yōu)秀的賢人來共同輔佐;結(jié)合“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可知,周文王是在一個縱橫百里的小諸侯國發(fā)展起來的。參考譯文:材料一:子思問孔子說:“我多次聽聞到您的告誡,說端正社會風(fēng)氣、教化百姓的施政方法,最重要的是實行禮樂之教。但管仲卻用法家的辦法而非禮樂之教來治理齊國,然世人都夸贊他是仁者,這說明法治與禮樂雖然方法不同,卻都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既然如此,我們?yōu)槭裁粗粡娬{(diào)禮樂之教呢?孔子說:“堯舜時代的禮樂教化,歷經(jīng)百代也沒有中斷,(可見)行仁尚義的社會風(fēng)氣源遠流長。而管仲以法治國,他所實行的治國理政方式,到他一死就結(jié)束了。這是因為刑法太嚴苛,缺少人情味。以管仲的高才,方能真正實行法治,而才智比不過管仲的人,僅憑酷法來治國,最終必導(dǎo)致天下大亂?!辈牧隙汗珜O丑問道:“先生如果在齊國當(dāng)權(quán),管仲、晏子的功業(yè)可以再度興起來嗎?”孟子說:“管仲是曾西都不愿跟他相比的人,你以為我愿意跟他相比嗎?”公孫丑說:“管仲輔佐桓公稱霸天下,晏子輔佐景公名揚諸侯。難道管仲、晏子還不值得效仿嗎?”孟子說:“憑借齊國的實力用王道來統(tǒng)一天下,易如反掌?!惫珜O丑說:“您這樣一說,弟子我就更為疑惑不解了。憑周文王那樣的仁德,活了將近一百歲才去世,還沒有能夠統(tǒng)一天下;直到周武王、周公繼承他的事業(yè),然后才統(tǒng)一天下?,F(xiàn)在您說用王道統(tǒng)一天下易如反掌,那么,連周文王都不值得學(xué)習(xí)了嗎?”孟子說:“我們怎么可以比得上周文王!由商湯到武丁,賢明的君主有六七個,天下人歸服殷朝已經(jīng)很久了,久就難以改變,武丁使諸侯們來朝,統(tǒng)治天下就像在自己的手掌心里運轉(zhuǎn)一樣容易。紂王離武丁并不久遠,武丁的勛臣世家良好習(xí)俗,傳統(tǒng)風(fēng)尚慈善政治,都還有遺存;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膠鬲等一批賢臣共同輔佐他。所以能統(tǒng)治很久以后才失去政權(quán)。當(dāng)時沒有一尺土地不是紂王所有,沒有一個百姓不屬于紂王統(tǒng)治,在那種情況下,文王還只能從方圓百里的小地方興起,所以是非常困難的。”“齊國人有句話說:‘雖然有智慧,不如趁形勢;雖然有鋤頭,不如等農(nóng)時?!F(xiàn)在的時勢就很利于用王道統(tǒng)一天下。夏、商、周三代興盛的時候,沒有哪一國的國土有超過方圓千里的,而現(xiàn)在的齊國卻超過了;雞鳴狗叫的聲音處處都聽得見,一直到四方邊境,這說明齊國人口眾多。國土不需要新開辟,老百姓不需要新團聚,如果施行仁政來統(tǒng)一天下,沒有誰能夠阻擋。何況,統(tǒng)一天下的賢君沒有出現(xiàn),從來沒有隔過這么久的;老百姓受暴政的壓榨,從來沒有這么厲害過的。饑餓的人不擇食物,口渴的人不擇飲料。孔子說過:‘德政的流行,比通過驛站傳達命令的速度還要快?!F(xiàn)在這個時候,擁有一萬輛兵車的大國施行仁政,老百姓的高興,就像被吊著的人得到解救一樣。所以做古人一半的事,功業(yè)就會比古人多出一倍,只有這時才能如此。”三、(2024屆廣西北海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绢}材:先秦史書故事】材料一:屈到嗜芰①,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奔跋棰?,宗老將薦芰,屈建③命去之。宗老曰:“夫子屬之?!弊幽驹唬骸安蝗弧7蜃映谐?,其法刑在民心而藏在王府,上之可以比先王,下之可以訓(xùn)后世,雖微楚國,諸侯莫不譽。其祭典有之曰:國君有牛享,大夫有羊饋,士有豚犬之奠,庶人有魚炙之薦,籩豆、脯醢則上下共之。不羞珍異,不陳庶侈。夫子不以其私欲干國之典?!彼觳挥?。(節(jié)選自《國語》)材料二: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宗老而屬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祥,宗老將薦芰,屈建命去之。君子曰:“違而道?!碧屏谠侵唬骸扒右远Y之末,忍絕其父將死之言。且《禮》有‘齋之日,思其所樂,思其所嗜?!幽救ボ粒驳脼榈??”甚矣,柳子之陋也。子木,楚卿之賢者也。夫豈不知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況于將死丁寧之言,棄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奪其情也。曾子有疾,稱君子之所貴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學(xué)禮于仲尼。管仲病,勸桓公去三豎。夫數(shù)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訓(xùn)其子孫,雖所趣不同,然皆篤于大義,不私其躬也如是。今赫赫楚國,若敖氏④之賢,聞于諸侯,身為正卿,死不在民,而口腹是憂,其為陋亦甚矣。使子木行之,國人誦之,太史書之,天下后世不知夫子之賢,而唯陋是聞,子木其忍為此乎?故曰:是必有大不忍者而奪其情也。然《禮》之所謂“思其所樂,思其所嗜”,此言人子追思之道也。曾皙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母沒而不能執(zhí)母之器皆人子之情自然也豈待父母之命耶?今薦芰之事,若出于子則可,自其父命,則為陋耳。豈可以飲食之故而成父莫大之陋乎!曾子寢疾,曾元難于易簀。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若以柳子之言為然,是曾元為孝子,而曾子顧禮之末易簣于病革之中,為不仁之甚也。(節(jié)選自蘇軾《屈到嗜芰論》)[注]①芰:菱角。②祥:喪祭名,此處指父母死后十三個月的祭祀。③屈建:字子木,屈到之子,春秋時楚國令尹。④若敖氏:春秋時楚國的羋姓家族,屈到和屈建都是該家族成員。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題型:斷句】父沒A而不能讀父之書B母沒C而不能執(zhí)母之器D皆人E子之情自然也F豈待G父母之命耶?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詞語解釋】A.屬,同“囑”,指囑咐,與《岳陽樓記》“屬予作文以記之”的“屬”,兩者用法相同。B.羞,指美味佳肴,與《行路難》“玉盤珍羞直萬錢”中的“羞”詞義相同。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總稱,也常常被用來代指國家或朝廷。D.正卿,是春秋時期部分諸侯國的執(zhí)政大臣兼軍事最高指揮官,上卿兼執(zhí)政卿于一身,權(quán)力僅次于國君。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A.在祭祀父親的時候,屈建沒有使用菱角,他認為這種做法有悖于祭祀的法典。B.在柳宗元看來,屈建沒有使用菱角去祭祀父親一事,是不符合孝道的要求的。C.蘇軾認為,曾子、孟僖子、齊桓公等人,臨死時都是重視大義而不偏愛自己。D.蘇軾認為,比起違背父親的遺命,讓父親留下淺陋名聲是屈建更不忍心做的。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題型:句子翻譯】(1)屈子以禮之末,忍絕其父將死之言。(2)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14.蘇軾用以批駁柳宗元的依據(jù)是什么?(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與梳理】【答案】10.BDF11.B12.C13.(1)屈建依照禮法的末節(jié),忍心拋棄他父親將死時的托付。(2)君子用德行來愛人,小人用無原則的寬容來愛人。(每句4分)14.①子木是德才兼?zhèn)涞某锨?,之所以對于父親臨死時叮囑的話拋棄不用,是因為不能因為父親自己的私欲而觸犯國家的祭祀制度。②君子都重視道義,不偏愛自己。③曾子的名言: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每點1分)【解析】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父親去世后不忍讀父親的書,母親去世后不忍用母親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難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嗎?“父沒而不能讀父之書”和“母沒而不能執(zhí)母之器”兩句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屬于并列關(guān)系,兩句句內(nèi)不能斷開,其后斷開,故選BD;“皆人子之情自然也”中“……也”是判斷句的標志,之后斷開,選F。故選BDF。11.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正確。句意:喚來家臣囑咐。/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B.錯誤。第一個“羞”是“進獻”之意;《行路難》中的“羞”,通“饈”,美味的食品。句意:不進獻珍貴奇特的東西。/玉盤中盛的精美菜肴,收費萬錢。C.正確。D.正確。故選B。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齊桓公”錯誤。原文“管仲病,勸桓公去三豎”可知,文中提到管仲重病,提醒齊桓公怎么做,表現(xiàn)的是管仲的“重視大義而不偏愛自己”。故選C。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禮”,禮法;“末”,細枝末節(jié),不重要的或非根本的;“絕”,拋棄。(2)“以”,用;“細人”,小人;“姑息”,無原則的寬容。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子木,楚卿之賢者也。夫豈不知為人子之道,事死如事生,況于將死丁寧之言,棄而不用,人情之所忍乎!是必有大不忍于此者而奪其情也”可知,依據(jù)之一是子木是德才兼?zhèn)涞某锨?,之所以對于父親臨死時叮囑的話拋棄不用,是因為不能因為父親自己的私欲而觸犯國家的祭祀制度。由材料二“曾子有疾,稱君子之所貴乎道者三。孟僖子卒,使其子學(xué)禮于仲尼。管仲病,勸桓公去三豎。夫數(shù)君子之言,或主社稷,或勤于道德,或訓(xùn)其子孫,雖所趣不同,然皆篤于大義,不私其躬也如是”可知,依據(jù)之一是君子都重視道義,不偏愛自己。由材料二“曾子曰:‘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粢粤又詾槿?,是曾元為孝子,而曾子顧禮之末易簣于病革之中,為不仁之甚也”可知,曾子的名言: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參考譯文:材料一:屈到喜歡吃菱角。他生病了,喚來家臣囑咐說:“一定用菱角祭祀我?!钡鹊较榧罆r,家臣將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家臣說:“這是您父親托付的?!鼻ㄕf:“不能這樣。我父親執(zhí)掌楚國的政事,他的法令記在百姓心中,收藏在王府里,對上可以比照先王,對下可以教導(dǎo)后人,即使不是楚國,諸侯各國也沒有不稱贊的。祭祀的法典上說:國君有用牛做的祭品,大夫有用羊做的祭品,士有用小豬和狗做的祭品,普通人有用烤魚做的祭品,竹木食器、果干肉醬是從國君到百姓都可以用的。不進獻珍貴奇特的東西,不陳列品類繁多的祭品。我父親不能因為自己的私欲而觸犯國家的祭祀制度?!庇谑遣挥昧饨羌漓?。材料二:屈到喜歡吃菱角,他生病了,喚來家臣囑咐說:“一定用菱角祭祀我?!钡鹊较榧罆r,家臣將要供奉菱角,屈建命令撤掉它。君子說:“(這樣做雖然)違背(父命)卻符合正道。唐朝柳宗元反對說:“屈建依照禮法的末節(jié),忍心拋棄他父親將死時的托付。而且《禮記》說‘在致齋的日子里,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吃什么?!幽境返袅饨?,哪里能夠符合正道呢?”柳宗元的認識太淺陋了。子木是德才兼?zhèn)涞某锨洹ky道不知道做子女的孝道,侍奉去世的長輩好像他們活著時一樣,何況對于父親臨死時叮囑的話,拋棄不用,這是人之常情能忍心做的事嗎!這一定是有比拋棄父親臨死時的囑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變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曾子得病時,(對孟敬子)說君子重視的道有三個方面。孟僖子臨死時,讓他的兒子向孔子學(xué)習(xí)禮。管仲病危時,勸齊桓公趕走三個寵臣。這幾位君子的話,有的涉及掌管國家大事,有的勸誡他人在道德上勤苦追求,有的教誨自己的子孫,雖然他們所追求的不一樣,但是都重視道義,不偏愛自己?,F(xiàn)在楚國顯赫盛大,若敖氏的德才在諸侯中聞名,身為上卿,臨死時不存問百姓,卻憂慮飲食,他太簡陋了呀。假如子木遵照父命,全國人都談?wù)撨@件事,史官記載這件事,天下人和后代就不會知道屈到的德才,而只聽聞他的淺陋,子木難道忍心做這樣的事嗎?所以說:這一定是有比拋棄父親臨死時的囑咐更不忍心做的事而使他改變了合乎人之常情的做法??墒恰抖Y記》中所說的“要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做什么,思念死者生前喜歡吃什么”,這是說子女追思父母的方式呀。曾皙喜歡吃羊棗,(他死后)曾子不忍心吃羊棗。父親去世后不忍讀父親的書,母親去世后不忍用母親的用具,都是子女情感的自然流露,難道要等父母的命令嗎?現(xiàn)在用菱角作祭品這件事,如果由子女提出就合適,如果由他的父親命令,就是淺陋了。難道可以因為飲食的原因,而造成父親極大的淺陋嗎!曾子臥病,兒子曾元對更換竹席感到為難。曾子說:“君子用德行來愛人,小人用無原則的寬容來愛人?!比绻J為柳宗元的話是正確的,這樣看來曾元是孝順父母的兒子,曾子考慮禮法的末節(jié),要求在病情危急時更換竹席,就是很愚鈍呀。四、(2024屆貴州貴陽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題材:先秦史書故事】材料一:昔者吳王闔閭始得子胥之時甘心以賢之以為上客,曰:“圣人前知乎千歲,后睹萬世。深問其國,世何昧昧,得無衰極?子其精焉,寡人垂意,聽子之言?!弊玉阄ㄎǎ粚?。王曰:“子其明之?!弊玉阍唬骸皩Χ幻?,恐獲其咎?!蓖踉唬骸霸敢谎灾?,以試直士。明告寡人?!弊玉阍唬骸半y乎言哉!邦其不長,王其圖之。存無忘傾,安無忘亡。臣始入邦,伏見衰亡之證,當(dāng)霸吳厄會之際,后王復(fù)空。”王曰:“何以言之?”子胥曰:“后必將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諂之臣,將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紀?!眳鞘棺玉憔炔?,誅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報楚。楚乃購之千金,眾人莫能止之。有野人謂子胥曰:“止!吾是于斧①掩壺漿之子,發(fā)簞飯于船中者?!弊玉隳酥菨O者也,引兵而還。故無往不復(fù),何德不報。漁者一言,千金歸焉,因是還去。子胥庶幾正君,反以見疏。讒人間之,身且以誅。范蠡聞之,以為不通:“知數(shù)不用,知懼不去,豈謂智與?”子胥聞,嘆曰:“吾背楚荊,挾弓以去,義不止窮。吾前獲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闔閭,后遭夫差也。胥聞事君猶事父也,愛同也,嚴等也。太古以來,未嘗見人君虧恩,為臣報仇也。臣獲大譽,功名顯著,胥知分數(shù),終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猶難忘,吾愿腐發(fā)弊齒,何去之有?蠡見其外,不知吾內(nèi)。今雖屈冤,猶止死焉!”子貢曰:“胥執(zhí)忠信,死貴于生,蠡審兇吉,去而有名,種留封侯,不知令終。二賢比德,種獨不榮?!狈扼恢悄芡谑侵^也。(選自《越絕書卷六·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有刪減)材料二:非道不言,非義不行,言不茍出,行不茍為。(選自《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注】①于斧:渡口名。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題型:斷句】昔者A吳王闔閭B始C得D子胥之時E甘心F以賢之G以為上H客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詞語解釋】A.圖,指謀劃、籌劃、考慮,與《孔雀東南飛》“不圖子自歸”中的“圖”意思相同。B.壺漿即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多指施舍他人,與成語“簞食壺漿”中的“壺漿”所指不同。C.楚荊,本是同一種樹木的兩個不同稱謂,楚人在此立國,故稱荊國或稱楚國,或荊楚、楚荊聯(lián)稱。D.不行,指不去做,其中的“行”與《陳情表》“九歲不行”中的“行”意思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A.雖然伍子胥認為吳王的問題很難回答,但他還是清清楚楚地說出了自己的擔(dān)憂,后代君主無道,奸佞之人將至,懇請吳王明察。B.伍子胥奉命打敗了強大的楚國,為報復(fù)楚國,久久不肯撤兵,最終是一位曾經(jīng)救過伍子胥命的漁者出面,才使伍子胥撤兵。C.范蠡認為伍子胥不懂得變通,知道危險卻不肯避開,而伍子胥則認為范蠡不理解自己的內(nèi)心,自己有不能離開的充分理由。D.子貢高度評價了伍子胥和范蠡,伍子胥能堅守忠信之道,范蠡能明察兇吉變化,兩人的德行可以并列,但對文種頗有微詞。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題型:句子翻譯】(1)漁者一言,千金歸焉,因是還去。(2)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謂也。14.材料二說“非道不言”,聯(lián)系材料一看,伍子胥說過哪些符合“道”的話?請結(jié)合材料一簡要概括。(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與梳理】【答案】10.AEG11.A12.D13.(1)漁夫的一句話,千金的懸賞就有了歸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撤兵返吳,離開了楚國。(2)范蠡的才智能力與伍子胥相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每句4分)14.①言國家安危之道。伍子胥直言國家之安危,體現(xiàn)了他對治理國家的道義。②言國君德行之道。伍子胥說從沒有見過國君損傷自己的德行去為臣子報仇的,體現(xiàn)了他維護國君德行的道義。③言知恩圖報之道。伍子胥說他功名顯著,感念吳王闔閭厚恩,明知會死仍不離開吳國,體現(xiàn)了伍子胥知恩圖報之道義。(每點1分)【解析】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從前,吳王闔閭剛得到伍子胥時,真心誠意地敬重他,尊為上客?!拔粽摺笔菚r間詞作句首狀語,其后可以停頓,故應(yīng)在A處斷開;“得”“賢”為兩個謂語動詞,中間應(yīng)該斷開,“甘心”作狀語,修飾謂語“以賢之”,故應(yīng)在E處斷開;“之”作“賢”的賓語,賓語后斷句,應(yīng)在G處斷開;故選AEG。11.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和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錯誤?!皥D”,指謀劃、籌劃、考慮;/料想。句意:大王還是充分認識考慮到這一點。/沒想到你自己回來了。B.正確。“壺漿”,即茶水酒漿,以壺盛之故稱,多指施舍他人;/用壺盛湯。句意:我就是于斧渡口那個施舍他人的漁夫。/百姓用簞盛飯,用壺盛湯來歡迎他們愛戴的軍隊。C.正確。D.正確?!靶小?,做;/行走。句意:不符合道義的事不做。/九歲時還不能行走。故選A。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文中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D.“但對文種頗有微詞”錯。原文是“種留封侯,不知令終。二賢比德,種獨不榮”,可見,子貢對文種并沒有微詞,他遺憾的是文種不懂得保持善終的道理,難以顯榮耀于后世。故選D。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歸”,歸宿;“因是”,因此;“去”,離開。(2)“同均”,相等;“于是之謂”,倒裝句,正常句式為“謂于是也”。14.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能力。題目中“非道不言”意為:不符合道義的話不說,即所說的話都符合道義。言國家安危之道。由原文“存無忘傾,安無忘亡”可知,伍子胥直言國家安危之道,體現(xiàn)了他對治理國家的責(zé)任感。言國君德行之道。由原文“未嘗見人君虧恩,為臣報仇也”可知,伍子胥說言國君德行之道。他說從沒有見過國君損傷自己的德行去為臣子報仇的,體現(xiàn)了他維護國君德行的道義。言知恩圖報之道。由原文“臣獲大譽,功名顯著,胥知分數(shù),終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猶難忘,吾愿腐發(fā)弊齒,何去之有”可知,伍子胥言知恩圖報之道。他感念吳王闔閭讓他功名顯著,念此厚恩,明知會死仍不離開吳國,體現(xiàn)了伍子胥知恩圖報之道義。參考譯文:材料一:從前,吳王闔閭剛得到伍子胥時,真心誠意地敬重他,尊為上客,說:“圣人能夠前知千年,后測萬代。我想深入地請教一下我們吳國的情況,世世代代如此昏暗不振,莫非已經(jīng)衰微到極點了嗎?你見識精深,我正專心聽著,你說說自己的看法。”伍子胥不置可否,沒有回答。吳王說:“你明說吧?!蔽樽玉阏f:“我擔(dān)心講得不清楚,因此而獲罪?!眳峭跽f:“希望你全部講出來,我要測試一下你是不是正直之士。仁者以仁愛為樂,智者好出謀劃策,真正執(zhí)禮通學(xué)的人能夠探索幽深隱約的道理。你要把一切清楚地告訴我。”伍子胥說:“這個問題是很難回答。吳國大概不能長久存在,大王還是充分認識(考慮)到這一點,在國家長存時不要忘記傾覆的危險,在安定的環(huán)境里不要忘記將有滅亡的危險。我剛來到吳國,就看出了吳國衰亡的征兆。吳國在危難重重的關(guān)頭是能夠稱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這霸業(yè)又會全部喪失。”吳王問:“憑什么這樣說呢?”伍子胥回答說:“吳國后代的君王將會無道而亡,他只能生吃野禽之肉,最后坐以待斃。諂媚阿諛的小人,不久就會來到吳國。吳國興亡的征兆,也各有明顯的天象反映出來。”吳國派遣伍子胥率領(lǐng)軍隊,去救助蔡國,打敗了強大的楚國,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墳?zāi)梗瑓菄能婈犝碱I(lǐng)了楚國都城后很久還不離開,想要報復(fù)楚國。楚國于是懸賞千金,征求使吳國撤兵的辦法,但是沒有人能夠阻止伍子胥的報復(fù)行動。有一個鄉(xiāng)野之人對伍子胥說:“可以停止報復(fù)了。我就是于斧渡口的那個施舍他人的漁夫,曾經(jīng)在船里替你收拾茶水,打開飯籃請你充饑?!蔽樽玉悴胖肋@是救過自己性命的漁夫,就撤兵返回吳國了。所以說無往不復(fù),恩德要回報。漁夫的一句話,千金的懸賞就有了歸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撤兵返吳,離開了楚國。伍子胥希望使吳王走上正道,但反而被疏遠。讒佞小人挑撥離間,他將要被殺害。范蠡聽到了這件事,認為伍子胥不懂得變通:“知道天命卻不能把握,知道危險卻不肯避開,這難道稱得上聰明嗎?”伍子胥聽后感嘆道:“我背叛楚國,身帶武器逃離故國,按理說應(yīng)該受到的懲罰不只是窘困潦倒。我在吳國先立功勛,后遭殺戮,這并非我的聰明才智衰退了,而是由于先前遇到的是闔閭,而后來侍奉的是夫差。我聽說侍奉國君就好像侍奉父母,愛護與嚴格是相等的。從上古以來,從沒有見過國君損傷自己的德行去為臣子報仇的。我獲得了極大的聲譽,功名顯著,我知道自己的職分命運,因此最終沒有離開吳國。先君闔閭的恩澤,至今猶且難忘,我情愿發(fā)爛齒毀,誓死效忠吳國,有什么理由離開吳國呢?范蠡只看到外表,并不了解我的內(nèi)心。我現(xiàn)在雖然受屈含冤,至多也只不過是一死而已?!弊迂曊f:“伍子胥堅守忠信之道,死比生還貴重,范蠡明察兇吉的變化,終于離開越國,也獲得了好的名聲。只有文種留在越國被封為侯,卻不懂得保持善終的道理。伍子胥與范蠡兩人的德行可以并列,獨有文種難顯榮耀于后世。”范蠡的才智能力與伍子胥相等,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節(jié)選自《越絕書卷六·越絕外傳紀策考第七》)材料二:不符合道義的話不說,不符合道義的事不做;話不隨隨便便而說,事也不隨隨便便而做。(節(jié)選自《淮南子·主術(shù)訓(xùn)》)五、(2024屆河南鄭州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題材:唐宋刑法論】材料一:太宗以英武定天下,然其天姿仁恕。初即位,有勸以威刑肅天下者,魏征以為不可,因為上言王政本于仁恩,太宗欣然納之,遂以寬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四年,天下斷死罪二十九人。六年,親錄囚徒,閔死罪者三百九十人,縱之還家,期以明年秋即刑;及期,囚皆詣朝堂,無后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然嘗謂群臣曰:“吾聞?wù)Z曰:“一歲再赦,好人喑啞?!蔽嵊刑煜挛磭L數(shù)赦者,不欲誘民于幸免也?!弊苑啃g等更定律、令、格、式,訖太宗世,用之無所變改。(節(jié)選自《新唐書·刑法志》)材料二:信義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惡極,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寧以義死,不茍幸生,而視死如歸,此又君子之尤難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余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惡極誠小人矣及施恩德以臨之可使變而為君子。蓋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為此,所以求此名也。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又安知夫被縱而去也,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所以復(fù)來乎?夫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其必免而復(fù)來,是下賊上之心也。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不然,太宗施德于天下,于茲六年矣,不能使小人不為極惡大罪,而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此又不通之論也!然則何為而可?曰:縱而來歸,殺之無赦;而又縱之,而又來,則可知為恩德之致爾。然此必?zé)o之事也。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若屢為之,則殺人者皆不死。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節(jié)選自歐陽修《縱囚論》)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題型:斷句】罪大惡A極B誠C小人矣D及施恩德E以臨之F可使G變H而為君子。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詞語解釋】A.錄囚徒,皇帝或上級司法機關(guān)訊察復(fù)核囚徒的罪狀,以平反冤案、疏理滯獄。B.茍,茍且,與《諫太宗十思疏》中“終茍免而不懷仁”中的“茍”意思相同。C.賊,傷害,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賊其君者也”的“賊”意思相同。D.烏,文中作疑問詞,何,哪里,與成語“烏合之眾”中的“烏”意義不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A.唐太宗認同魏征的王政理念,寬厚仁慈,使用刑罰格外慎重,因此出現(xiàn)了貞觀四年極少人被判處死刑和貞觀六年縱囚返家的佳話。B.視死如歸是連恪守信義的君子都難以做到的,但那些被判處死刑的小人卻輕而易舉地做到了,歐陽修認為這種情況是不合人情的。C.材料二認為,雖然太宗施政六年沒能使惡人不犯重罪,但縱囚之舉卻感化了他們,使他們重拾信義,此舉體現(xiàn)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D.對于縱而復(fù)歸的囚犯,偶爾赦免一次可以彰顯皇帝的恩德,但如果多次這樣做,就會使殺人犯得不到應(yīng)有的懲罰,違背圣人常法。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題型:句子翻譯】(1)及期,囚皆詣朝堂,無后者,太宗嘉其誠信,悉原之。(2)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14.對“太宗縱囚”一事,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態(tài)度是否相同?請簡要說明。(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與梳理】【答案】10.BDF11.C12.C13.(1)到了(約定的)期限,囚犯都來到朝堂,沒有晚回的,太宗贊許他們誠實守信,全部赦免了他們(的死罪)。(2)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據(jù)人情,不標新立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每句4分)14.不同。(1分)材料一持肯定態(tài)度,認為這是太宗寬仁治天下的典型事例。材料二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這是太宗求取美名的手段,不合圣人常法。(2分)【解析】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有人說:罪大惡極的人,的確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對他施加恩德來統(tǒng)治他,就可以使他變成君子?!皭簶O”與“罪大”結(jié)構(gòu)相同,為并列成分,在此處作主語,為強調(diào)主語的特殊地位,在主語后停頓,故在B處斷開?!靶∪恕笔蔷渥拥馁e語,故與“誠”之間不能斷開;“矣”,句末語氣詞,表判斷。故在D處斷開?!耙浴?,表目的,“臨之”是“施恩德”的目的,“以”字連接,中間不能斷開;“可使”后省略賓語“他”,與下句語義關(guān)聯(lián),應(yīng)斷在下句。故在F處斷開。故選BDF。11.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句意:不愿茍且偷生。/最終只是茍且免于刑罰而不懷念感激國君的仁德。C.“意思相同”錯誤。賊,文中用作動詞,引申為窺測。/傷害。句意: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是傷害他的君主的人。D.正確。烏,哪里。/像烏鴉一樣。句意: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義呢?/像烏鴉一樣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比喻雜湊在一起的毫無組織紀律的人群。故選C。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此舉體現(xiàn)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錯誤。根據(jù)材料二“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后者。是君子之所難,而小人之所易也。此豈近于人情哉”,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小人卻做到了,作者用“此豈近于人情哉”反問,實際是作者所批駁的荒謬之處,而非“體現(xiàn)了太宗施恩德的成效”。故選C。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期”,期限;“詣”,到;“后”,晚到、晚回;“嘉”,贊揚,贊賞。(2)“是以”,因此、所以;“本”,依據(jù);“逆”,違背;“干”,求取、釣取、沽取。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選自《新唐書》,根據(jù)“然其天姿仁恕”“太宗欣然納之,遂以寬仁治天下,而于刑法尤慎”可知,本段內(nèi)容是對太宗用寬和仁厚治理天下的治國理念的稱頌,本段借“縱囚”一事,是為了表現(xiàn)唐太宗的仁愛寬容。根據(jù)材料二第三段“是可為天下之常法乎?不可為常者,其圣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于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意為這能夠作為天下通行不變的法律嗎?不能作為通行不變的法律,難道是圣人的法律嗎?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據(jù)人情,不標新立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芍瑲W陽修對于“縱囚”一事持批判態(tài)度,認為“縱囚”不能夠作為天下通行不變的法律,不符合圣人治理理念,是太宗用來求取美名的手段。參考譯文:材料一:唐太宗憑借英勇神武平定天下,但他天性仁愛寬容。剛即皇帝位時,有人勸他用嚴厲的刑法整肅天下,魏征認為不可以,趁機向太宗上奏王道應(yīng)以仁愛恩德為根本,太宗欣然采納了他的諫言,于是用寬和仁厚來治理天下,在刑法方面格外慎重。貞觀四年,天下被判處死罪的只有二十九人。貞觀六年,太宗親自訊察囚犯,同情犯了死罪的囚犯三百九十人,放他們回家,約定第二年秋天回來接受刑罰;到了(約定的)期限,囚犯都來到朝堂,沒有晚回的,太宗贊許他們誠實守信,全部赦免了他們(的死罪)。然而太宗曾經(jīng)對群臣說:“我聽古語說:‘一年中兩次赦免犯人,好人不再發(fā)表意見?!覔碛刑煜轮蟛辉啻紊饷庾锓福遣幌胝T導(dǎo)人們對犯法免罪心存僥幸啊。”自從房玄齡等人修訂律、令、格、式后,整個太宗年間,一直沿用沒有什么變更修改。材料二:對君子講信義,對小人施刑罰。刑罰定成死罪,是罪惡大到極點,這又是小人中最嚴重的了。寧可為了信義而死,不愿茍且偷生,把死看得像回家一般,這又是君子特別難以做到的。當(dāng)唐太宗貞觀六年的時候,訊察犯死罪的囚犯三百多人,釋放他們讓他們回家,并約定時間叫他們自己回來接受死刑。這是用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希望最壞的小人一定做到。那些囚犯到了期限,最終自己回來,竟沒有一個晚回的。這是君子難以做到的事,小人卻輕而易舉的做到了。這難道是近于人情的嗎?有人說:罪大惡極,的確是小人了;但是等到對他施加恩德統(tǒng)治他,就可以使他變成君子。因為恩德進入人心很深,能很快改變?nèi)?,所以出現(xiàn)了像這樣的情況。我說:“唐太宗這樣做,是他用來求得這種聲譽的手段啊。”哪里知道放囚犯回去,不是預(yù)料他們一定會再回來以希望赦免,所以才釋放他們呢?又哪里知道被釋放回去的囚犯,不是預(yù)料自己回來一定能夠獲得赦免,所以才再回來的呢?料想囚犯一定會回來才釋放他們,這是上面揣摩下面的情意;料想上面一定赦免他們才再回來,這是下面揣摩上面的心思。我只見上面和下面互相揣摩來造成這種聲譽,哪里有什么布施恩德和懂得信義呢?如果不是這樣,那么唐太宗向天下布施恩德,到這時已經(jīng)六年了,還不能使小人不做罪大惡極的事;然而一天的恩德,卻能使他們視死如歸,保存信義,這又是講不通的理論啊。既然這樣,那么怎樣做才好呢?我說:釋放后又回來的,把他們殺掉而不赦免;然后再釋放一批,他們又回來了,這樣才能知道是布施恩德所造成的。然而這是一定不會有的事啊。至于釋放了能夠自動回來再加以赦免,只能夠偶然試一試罷了。如果屢次這樣做,那么殺人犯就都不會死了。這能夠作為天下通行不變的法律嗎?不能作為通行不變的法律,難道是圣人的法律嗎?因此,堯、舜和三王治理天下,一定根據(jù)人情,不標新立異來顯示高尚,不違背人情來求取名譽。六、(2024屆黑龍江哈爾濱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绢}材:君臣治道+跨時代】材料一:待漏院記①王禹偁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者,何謂也?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圣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是知君逸于上,臣勞于下,法乎天也。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夔至房、魏,可數(shù)也,是不獨有其德,亦皆務(wù)于勤耳,況夙興夜寐,以事一人。卿大夫猶然,況宰相乎!朝廷自國初因舊制,設(shè)宰臣待漏院于丹鳳門之右,示勤政也。至若北闕向曙,東方未明,相君啟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噦噦鑾聲。金門未辟,玉漏猶滴,徹蓋下車,于焉以息。待漏之際,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來之。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疇多蕪,何以辟之。賢人在野,我將進之;佞臣立朝,我將斥之。六氣不和,災(zāi)眚薦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詐日生,請修德以厘之。憂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門既啟,四聰甚邇。相君言焉,時君納焉?;曙L(fēng)于是乎清夷,蒼生以之而富庶。若然,總百官、食萬錢,非幸也,宜也。其或私仇未復(fù),思所逐之;舊恩未報,思所榮之。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車馬器玩,何以取之。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三時告災(zāi),上有憂也,構(gòu)巧詞以悅之;群吏弄法,君聞怨言,進諂容以媚之。私心怕怕,假寐而坐,九門既開,重瞳屢回。相君言焉,時君惑焉。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若然,則下死獄、投遠方,非不幸也,亦宜也。是知一國之政,萬人之命,懸于宰相,可不慎歟?復(fù)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者,亦無所取焉。棘寺小吏王某為文,請志院壁,用規(guī)于執(zhí)政者。材料二:包犧氏沒,神農(nóng)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來,來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蓋取諸《噬嗑》。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兑住犯F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佑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節(jié)選自《周易·系辭下》)【注】①待漏院:群臣清晨等待宮門開啟的地方。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題型:斷句】聚天下之貨A交易B而退C各得D其所E蓋F取諸《噬嗑》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詞語解釋】A.辟,文中指打開,與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中“辟邪說”的“辟”意思不同。B.總,文中指統(tǒng)領(lǐng),與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總此十思”的“總”意思不同。C.構(gòu),文中指聯(lián)結(jié),與《孟子·梁惠王上》中“構(gòu)怨于諸侯”的“構(gòu)”意思相同。D.弄法,文中指玩弄法律,其中的“弄”與成語“舞文弄墨”中的“弄”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一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A.作者探究天道的規(guī)律和圣王的政治模式。物阜年豐是掌握四時五行的天官使然;民和邦安是三公六卿各司其職、伸張教化的結(jié)果。B.作者認為古代善于治理的賢相名臣,從皋陶、夔到房玄齡、魏征,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他們有德行,勤勞不懈,早起晚睡為國君效力。C.賢相等待朝見時會考慮使尚未安定的百姓平安、使尚未歸順的少數(shù)民族歸附,平息戰(zhàn)事,開墾荒田,舉薦人才,罷黜奸邪等公事。D.奸相因私事思緒紛亂,強自坐著假睡。所思之事無外乎報私仇、徇私情,獲取金錢美女、車馬玩物,蒙惑皇帝等滿足私欲之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題型:句子翻譯】
(1)奸人附勢,我將陟之;直士抗言,我將黜之。(2)復(fù)有無毀無譽,旅進旅退,竊位而茍祿,備員而全身者。14.你受邀參加一次讀書分享活動,請結(jié)合《諫太宗十思疏》及上述兩則材料,列出你的發(fā)言要點,完成下面內(nèi)容。(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與梳理】分享主題:君臣執(zhí)政如何實現(xiàn)儒家“垂拱而天下治”的政治理想①《諫太宗十思疏》:
②《待漏院記》:
③《周易·系辭下》(節(jié)選):【答案】10.ACE11.C12.B13.(1)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權(quán)勢,我將如何提拔他們;正直之臣諫諍,我將怎樣貶謫他們。(2)還有(宰相),沒有惡名,沒有好名,隨波逐流時進時退,竊取高位而貪圖利祿,保全身家性命。14.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各司其職,勤于政務(wù)利天下之民,通其變【解析】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聚集天下貨物,相互交換貿(mào)易后退去,讓人人都能得到其所需的生活用品,這是因為取之于《噬嗑》卦中進食食物的道理。“聚天下之貨”為動賓結(jié)構(gòu),句意完整,應(yīng)該在A處斷開;“交易而退”,“而”表承接關(guān)系,連接前后動詞,C處斷開;“各得其所”主謂賓結(jié)構(gòu)完整,且“蓋”,表原因,用于句首,E處斷開。故選ACE。1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打開/批駁。句意:宮門未開。/批駁不正確的言論。B.正確??傤I(lǐng)/全面地做到。句意:宰相總領(lǐng)百官。/全面地做到這十件應(yīng)該深思的事。C.錯誤。聯(lián)結(jié)/造成,形成。句意:想怎樣用花言巧語取悅皇帝。/和諸侯結(jié)怨。D.正確。玩弄。句意:眾官枉法。/原指故意玩弄文字和法律條文進行不正當(dāng)?shù)男袨椤,F(xiàn)在通常用來形容人玩弄文字技巧,進行創(chuàng)作或?qū)懽鲿r的不當(dāng)行為。故選C。12.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是數(shù)不勝數(shù)的”錯誤,根據(jù)“自皋、夔至房、魏,可數(shù)也”可知,應(yīng)該是“屈指可數(shù)”。故選B。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陟”,獎賞,提拔;“抗言”,諫諍;“黜”,貶謫。(2)“毀”,惡名;“譽”,美名;“旅”,共同,一起;“全”,保全。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①根據(jù)“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可知,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節(jié)儉,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因此“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實現(xiàn)儒家“垂拱而天下治”的政治理想的重要方式。②根據(jù)“圣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可知,國家穩(wěn)定百姓富足是因為三公商討治國綱要,六卿分守職責(zé),伸張了皇帝的教化。欲想國君在上安逸,臣子必須勤勞,由此可概括為:官吏各司其職,勤于政務(wù)。③根據(jù)材料二可知,神農(nóng)氏采取有利于民的政策,社會穩(wěn)定;根據(jù)“神農(nóng)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可知,黃帝、堯、舜氏通達其變化,使百姓生活不致于死板,而產(chǎn)生厭倦的心思,因而垂拱而治,無為而成。由此可概括出:采取利民政策,通達變化,順勢而為。參考譯文:材料一:天道不說話,而萬物卻能生長,年年有收成,為什么呢?由于掌握四時、五行的天官宣揚風(fēng)雨?;实鄄徽f話,而人民相親,萬國安寧,為什么呢?是三公商討治國綱要,六卿分守職責(zé),伸張了皇帝的教化。因此我們知道,國君在上安逸,臣子在下勤勞,是效法天道。古代的賢相善于治理國家的,從皋陶、夔到房玄齡、魏征,是屈指可數(shù)的。這些人不只有品德,也都一定勤勞。何況早起晚睡事奉國君,卿大夫都這樣,何況宰相呢!朝廷從建國初即沿襲前代的制度,在丹鳳門右邊設(shè)立宰相待漏院,顯示勤于政務(wù)。當(dāng)北宮映著曙光,東方還未亮,宰相就啟程,儀仗隊的燈籠照耀全城。宰相到達,馬車鈴聲,富有節(jié)奏。這時宮門未開,玉漏聲殘,撩開車帷,下車到待漏院暫息。等候之際,宰相大概想得很多吧!有的想,萬民未安寧,考慮使他們安泰;四方民族未歸順,考慮使他們前來歸附。戰(zhàn)事未平,怎樣使它平息;田園荒蕪,怎樣去開墾。賢人尚未任用,我怎樣進薦他們;奸人在朝,我怎樣貶斥他們。天時不正,災(zāi)害不斷,我愿意辭去相位,來禱告消災(zāi);各種刑罰未設(shè)置,欺詐每天發(fā)生,請讓我修養(yǎng)德行以改正它。懷著深深的憂慮,等待天亮入宮。宮門開后,善聽意見的天子離得很近。宰相向皇帝奏明了意見,皇帝采納建議。于是世風(fēng)清平,百姓因此而富裕。如能這樣,宰相總領(lǐng)百官,享受優(yōu)厚的俸祿,不是僥幸,而是應(yīng)該的。有的想,我私仇未報,想怎樣斥逐仇人;舊恩未報,想怎樣使他榮耀。想美女金錢,怎樣到手;車馬玩物,怎樣取得。奸邪之徒依附我的權(quán)勢,我將如何提拔他們;正直之臣諫諍,我將怎樣貶謫他們。三時各地報告災(zāi)情,皇上憂慮,想怎樣用花言巧語取悅皇帝;眾官枉法,國君聽到怨言,我將怎樣進讒獻媚讓皇上的歡心。為私事思緒紛亂,坐著假睡。宮門開后,龍目四顧,宰相提出建議,皇上蒙惑,政權(quán)由此而毀壞,皇位也因此而動搖。如果這樣,那么即使宰相打入死牢,或流放遠地,不是不幸,也是應(yīng)該的。因此懂得一國之政,萬人之命,系于宰相,難道可以不謹慎嗎?還有(宰相),沒有惡名,沒有好名,隨波逐流時進時退,竊取高位而貪圖利祿,保全身家性命,也是不足取的。棘寺小官王禹偁寫此文,希望記錄在待漏院壁上,用來規(guī)勸執(zhí)政的大臣。材料二:
伏羲氏壽終,神農(nóng)氏興起,他砍削樹木做成犁,揉彎木頭做成犁柄,用農(nóng)具除草快速,用來傳授天下,這是因為取之于《益》卦增加百姓好處的道理。他規(guī)定每天中午為集市交易時間,招來天下百姓,聚集天下貨物,相互交換貿(mào)易后退去,讓人人都能得到其所需的生活用品,這是因為取之于《噬嗑》卦中進食食物的道理。神農(nóng)氏死后(數(shù)百年),黃帝、堯、舜氏興起,通達其變化,使百姓生活不致于死板,而產(chǎn)生厭倦的心思?!兑住返牡览硎歉F極則變化,變化則通達,能通達,則能恒久。所以有如天助一般,當(dāng)然吉無不利了。黃帝、堯、舜氏垂拱而治,無為而成。是因為取象于乾坤兩卦的現(xiàn)象。(2024屆黑龍江名校聯(lián)盟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題材:君臣治道+跨時代】材料一: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笨鬃釉唬骸拔崧勫蹲髡撸搫t欹,中則正,滿則覆?!笨鬃宇欀^弟子曰:“注水焉?!钡茏愚谒⒅?。中而正,滿而覆,虛而欹??鬃余叭欢鴩@曰:“吁!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子曰:“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薄盾髯印ゅ蹲凡牧隙贺懹^二年,太宗謂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則得自尊崇無所畏懼朕則以為正合自守謙恭常懷畏懼。昔舜誡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帧兑住吩唬骸说缾河弥t?!矠樘熳樱粑┳宰鸪?,不守謙恭者,在身倘有不是之事,誰肯犯顏諫奏?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群臣。天高聽卑,何得不畏?群公卿士,皆見瞻仰,何得不懼?以此思之,但知常謙常懼,猶恐不稱天心及百姓意也。”魏征曰:“古人云:‘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副菹率卮顺Vt常懼之道,日慎一日,則宗社永固,無傾覆矣。唐、虞所以太平,實用此法?!薄敦懹^政要·卷六》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題型:斷句】人言作天子A則得自B尊崇C無所畏懼D朕則以為E正合F自守G謙恭H常懷I畏懼。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詞語解釋】A.文中“覆”含義,與《促織》中“覆之以掌”中的“覆”含義不一致。B.文中“被”的含義,與成語“被甲枕戈”中的“被”含義不相同。C.文中“矜”的含義,與《陳情表》中“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中的“矜”含義相同。D.文中“克”的含義,與《諫太宗十思疏》中“能克終者蓋寡”中的“克”字含義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A.孔子在魯桓公的廟里參觀,看到那里有一只傾斜的器皿,引發(fā)了他對謙虛態(tài)度的看法。B.往欹器里注水,注入一半時就端正了,注滿后就翻倒了,空了就又恢復(fù)傾斜了,體現(xiàn)器物的精巧。C.魏征以《易經(jīng)》之理告誡唐太宗:君子的準則是厭惡自滿而以謙遜為貴。D.從材料二中可見唐太宗為人處事大度,能參省吾身,并時刻提醒自己。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題型:句子翻譯】(1)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2)朕每思出一言,行一事,必上畏皇天,下懼群臣。14.兩則材料中孔子和唐太宗的觀點各是什么?魏征又有怎樣的認識呢?(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與梳理】【答案】10.CDH11.C12.C13.(1)聰明睿智,就要用笨拙來保持它;功勞遍布天下,就要用謙讓來保持它;勇敢蓋世,就要用怯懦來保持它;富有天下,用謙虛來保持它。(2)我常常在想,帝王每講一句話,每做一件事,必定要向上畏皇天,對下懼群臣。(每句4分)14.孔子的觀點:用謙虛來保持盈滿。唐太宗的觀點:天子更應(yīng)該謙遜恭謹,經(jīng)常心懷畏懼。魏征認為:希望皇上保持常謙常懼的準則,一天比一天更謹慎,國家則可太平。(每點1分)【分析】1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人們說,是天子就可以認為自己尊貴崇高,無所畏懼了,我卻認為天子更應(yīng)該自己保有謙遜恭謹之德,經(jīng)常心懷畏懼。“作天子則得自尊崇”是“言”的賓語,“自尊崇”,是賓語前置,中間不能斷開,可在C后斷開?!半蕖弊鱿旅婢渥拥闹髡Z,前面D處要斷開。“正合自守謙恭”做“以為”的賓語,“謙恭”做“守”的賓語,中間不能斷開,可在H處斷開。故選CDH。11.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傾倒/覆蓋上。句意:注滿水后就會翻倒/用手掌去罩住它。B.正確。遍布/穿著,后作“披”。句意:功勞惠及天下/身穿堅甲,頭枕兵器,指處于高度戒備狀態(tài)。C.錯誤??湟?顧惜。句意:你只要不驕傲、自我夸耀/本來希圖宦達,不顧惜名聲節(jié)操。D.正確。能夠。句意: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結(jié)束/能夠堅持到底的人大概很少了故選C。1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魏征以《易經(jīng)》之理告誡唐太宗”錯誤,張冠李戴。由原文“太宗謂侍臣……又《易》曰”可知,這些道理是唐太宗自己看《易經(jīng)》后的收獲。故選C。1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守”,保持;“以”,用,領(lǐng)起的介賓結(jié)構(gòu)做狀語,狀語后置;“四?!?,天下。(2)“每”,常常;“上”,向上;“下”,對下。14.本題考查學(xué)生篩選并概括文中觀點的能力。由材料一中子路的問題“敢問持滿有道乎”以及孔子的回答“守之以謙”可知,孔子認為保持盈滿,就要用謙虛的態(tài)度。由材料二中太宗對大臣的話“自守謙恭,常懷畏懼”“上畏皇天,下懼群臣”可知,唐太宗認為皇帝要謙虛,常懷敬畏之心。由材料二中魏征對唐太宗的勸諫“愿陛下守此常謙常懼之道,日慎一日,則宗社永固,無傾覆矣。唐、虞所以太平,實用此法”可知,魏征認為太宗如果做到堅持謙虛,有敬畏之心,就可以像堯舜一樣把天下治理得太平。參考翻譯:
材料一
孔子參觀魯桓公的廟,看到那里有一只傾斜的器皿。孔子問守廟人:“這是什么器皿?”守廟人說:“這大概是君主放在座位右邊來警戒自己的器皿。”孔子說:“我聽說這種器皿,不注水的時候就會傾斜,倒入一半水時就會端正,注滿水后就會翻倒?!笨鬃泳突仡^對弟子說:“注水吧!”弟子取了水注入到里面。注入一半的時候就端正了,注滿后就翻倒了,空了就又恢復(fù)傾斜了??鬃右蛏钣懈锌鴩@息說:“唉!哪有滿了不翻倒的呢?”子路說:“我想問一下有保持盈滿的方法嗎?”孔子說:“聰明圣智,就要用笨拙來保持它;功勞惠及天下,就要用謙讓來保持它;勇敢蓋世,就要用怯懦來保持它;富有天下,就要用節(jié)謙虛來保持它。這就是所謂的謙退并減損自己的方法啊?!薄盾髯印ゅ蹲凡牧隙?/p>
貞觀二年,唐太宗對侍從的大臣們說:“人們說,是天子就可以認為自己尊貴崇高,無所畏懼了,我卻認為天子更應(yīng)該自己保有謙遜恭謹之德,經(jīng)常心懷畏懼。從前舜告誡禹說:‘你只要不驕傲,天下就沒有人和你爭能;你只要不自夸,天下就沒有人和你爭功?!摇兑捉?jīng)》上說:‘君子的準則是厭惡自滿而喜歡謙遜。’凡是做了天子,如果只認為自己尊貴崇高,不保持謙遜恭謹?shù)膽B(tài)度,倘若自己有做的不對的事情,誰還會冒犯尊顏向他提意見呢?我常常在想,帝王每講一句話,每做一件事,必定要向上畏皇天,對下懼群臣。天帝雖高高在上,卻能聽到下面人世間的言語,而察知其善惡,怎能不畏懼天呢?公卿百官,都在下面注視著我,這怎能不讓人畏懼呢?由此深思,帝王即使常懷謙遜恐懼之心,恐怕還是不能稱上天之心和百姓之意啊。”魏征接著說:“古人講:‘做事情無不有個開始,但很少有人能夠堅持到結(jié)束?!M菹卤3殖Vt常懼的準則,一天比一天更謹慎,那么宗廟社稷就會永遠鞏固,不會傾覆。唐堯、虞舜之世之所以天下太平,實際上就是用的這個方法?!薄敦懹^政要·卷六》八、(2024屆吉林省吉林市一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绢}材:先秦史書故事】材料一:晉侯賞從亡者,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懷無親,外內(nèi)棄之。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誰?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為己力,不亦誣乎?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為己力乎?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用文之?是求顯也?!逼淠冈唬骸澳苋缡呛??與汝偕隱?!彼祀[而死。晉侯求之,不獲,以綿上為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節(jié)選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材料二:介子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絕晉,必將有主,主晉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為己力,不亦誣乎?”文公即位,賞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逼淠冈唬骸耙嗍怪??!蓖圃唬骸把?,身之文也,身將隱,安用文?”其母曰:“能如是,與若俱隱?!敝了啦粡?fù)見。推從者憐之,乃懸書宮門曰:“有龍矯矯,頃失其所,五蛇從之,周遍天下。龍饑無食,一蛇割股,龍返其淵,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處所,一蛇無穴,號于中野?!蔽墓?,見書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憂王室,未圖其功?!笔谷苏僦畡t亡遂求其所在聞其入綿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綿上山中而封之以為介推田,號曰介山。(節(jié)選自劉向《說苑·介子推不受祿》)10.材料二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3分)【題型:斷句】使人召之A則亡B遂求其所C在D聞其入綿上山中E于是文公表綿F上山中G而封之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詞語解釋】A.“唯君在矣”與“唯君圖之”(《燭之武退秦師》)兩句中的“唯”字含義不同。B.“身之文也”的“文”為文飾、修飾之意,與“義過飾非”的“文”含義不同。C.懸書,指把情況和意見要求寫在縑帛上懸掛出來,多是對當(dāng)局者的批評和指責(zé),后發(fā)展成為“揭帖”。D.表,指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文體,如《出師表》。文中“表”則不同,為立石碑之意。1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A.晉文公流亡歸國后酬勞功臣,唯獨把介子推遺漏了,但介子推認為晉文公當(dāng)上國君,實為天意,功臣不應(yīng)邀功求賞。B.文中用不少的筆墨刻畫了介子推母親,她的三番設(shè)問,并不是催促兒子去追求名利,而是想考驗兒子的意志是否堅決。C.兩文都談到介子推對漏賞無怨的至純、介母對其的支持;關(guān)于文公,材料一偏重贊文公,材料二偏重寫文公悔愧情。D.材料二較材料一多了“龍蛇之事”,以此借代君臣,既表現(xiàn)眾人對介子推的同情,又贊美晉文公愛賢改過的品格。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題型:句子翻譯】(1)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14.后人評價介子推為“士君子”,請結(jié)合兩則材料談?wù)勀愕睦斫?。?分)【題型:內(nèi)容理解和梳理】【答案】10.BDE11.B12.C13.(1)下面的人把他們的罪過當(dāng)作合乎道義的事情,上面的人對奸邪行為給予賞賜,上下相互欺騙,難以和(他們)相處啊。(2)譴責(zé)別人的罪過而又效仿他們,罪過就更重了。況且我說出埋怨的話,(以后)更不應(yīng)吃國君的俸祿了?!保烤?分)14.參考要點:①淡泊名利,正直清高:文公賞賜跟隨他逃亡的人,介子推不去請求爵祿而選擇退隱,淡泊世祿,清高自持。②居功不做,固守節(jié)操:介子推把文公的即位歸于天命使然,而非己功,介母勸說他告之于眾,介子推仍固守節(jié)操。③言出必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家政服務(wù)合同服務(wù)合同違約注意事項
- 盡快辦理房屋買賣合同事項
- 房屋合同補充協(xié)議糾紛解決
- 自來水管道鋪設(shè)合同范本
- 出國定居申請書
- 高效醫(yī)院體檢服務(wù)合同
- 電池制造購銷合同
- 服務(wù)品質(zhì)保證書樣例
- 遺贈撫養(yǎng)協(xié)議樣本
- 住宅質(zhì)量保證承諾書
- 公司規(guī)章制度清單
-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xí)慣》PPT演講模板
- 獨領(lǐng)風(fēng)騷的古代技術(shù)創(chuàng)造
- 國開2023春計算機組網(wǎng)技術(shù)實訓(xùn)-咖啡店無線上網(wǎng)參考答案
- 實用俄語會話知到章節(jié)答案智慧樹2023年山東交通學(xué)院
- 廣西南寧市2022-2023學(xué)年四年級數(shù)學(xué)第一學(xué)期期末學(xué)業(yè)質(zhì)量監(jiān)測模擬試題含解析
- 米諾環(huán)素治療痤瘡進展課件
- 管理英語4寫作
- 國家電網(wǎng)招聘(計算機類)專業(yè)知識筆試歷年考試真題匯總(附答案)
- 義務(wù)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測試卷(含答案)
- 父愛深深 閱讀附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