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1中考數(shù)學復習專用第一章:實數(shù)一、實數(shù)的分類:
1、有理數(shù):任何一個有理數(shù)總可以寫成的形式,其中p、q是互質的整數(shù),這是有理數(shù)的重要特征。2、無理數(shù):初中遇到的無理數(shù)有三種:開不盡的方根,如、;特定結構的不限環(huán)無限小數(shù),如1.101001000100001……;特定意義的數(shù),如π、°等。3、判斷一個實數(shù)的數(shù)性不能僅憑表面上的感覺,往往要經(jīng)過整理化簡后才下結論。二、實數(shù)中的幾個概念1、相反數(shù):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shù)叫做互為相反數(shù)。(1)實數(shù)a的相反數(shù)是-a;(2)a和b互為相反數(shù)a+b=02、倒數(shù):(1)實數(shù)a(a≠0)的倒數(shù)是;(2)a和b互為倒數(shù);(3)注意0沒有倒數(shù)3、絕對值:(1)一個數(shù)a的絕對值有以下三種情況:(2)實數(shù)的絕對值是一個非負數(shù),從數(shù)軸上看,一個實數(shù)的絕對值,就是數(shù)軸上表示這個數(shù)的點到原點的距離(3)去掉絕對值符號(化簡)必須要對絕對值符號里面的實數(shù)進行數(shù)性(正、負)確認,再去掉絕對值符號4、n次方根(1)平方根,算術平方根:設a≥0,稱叫a的平方根,叫a的算術平方根。(2)正數(shù)的平方根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shù);0的平方根是0;負數(shù)沒有平方根。(3)立方根:叫實數(shù)a的立方根。(4)一個正數(shù)有一個正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一個負數(shù)有一個負的立方根。三、實數(shù)與數(shù)軸1、數(shù)軸:規(guī)定了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的直線稱為數(shù)軸。原點、正方向、單位長度是數(shù)軸的三要素。2、數(shù)軸上的點和實數(shù)的對應關系:數(shù)軸上的每一個點都表示一個實數(shù),而每一個實數(shù)都可以用數(shù)軸上的唯一的點來表示。實數(shù)和數(shù)軸上的點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四、實數(shù)大小的比較1、在數(shù)軸上表示兩個數(shù),右邊的數(shù)總比左邊的數(shù)大。2、正數(shù)大于0;負數(shù)小于0;正數(shù)大于一切負數(shù);兩個負數(shù)絕對值大的反而小。五、實數(shù)的運算1、加法:(1)同號兩數(shù)相加,取原來的符號,并把它們的絕對值相加;(2)異號兩數(shù)相加,取絕對值大的加數(shù)的符號,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可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2、減法:減去一個數(shù)等于加上這個數(shù)的相反數(shù)。3、乘法:(1)兩數(shù)相乘,同號取正,異號取負,并把絕對值相乘。(2)n個實數(shù)相乘,有一個因數(shù)為0,積就為0;若n個非0的實數(shù)相乘,積的符號由負因數(shù)的個數(shù)決定,當負因數(shù)有偶數(shù)個時,積為正;當負因數(shù)為奇數(shù)個時,積為負。(3)乘法可使用乘法交換律、乘法結合律、乘法分配律。4、除法:(1)兩數(shù)相除,同號得正,異號得負,并把絕對值相除。(2)除以一個數(shù)等于乘以這個數(shù)的倒數(shù)。(3)0除以任何數(shù)都等于0,0不能做被除數(shù)。5、乘方與開方:乘方與開方互為逆運算。6、實數(shù)的運算順序:乘方、開方為三級運算,乘、除為二級運算,加、減是一級運算,如果沒有括號,在同一級運算中要從左到右依次運算,不同級的運算,先算高級的運算再算低級的運算,有括號的先算括號里的運算。無論何種運算,都要注意先定符號后運算。六、有效數(shù)字和科學記數(shù)法1、科學記數(shù)法:設N>0,則N=a×(其中1≤a<10,n為整數(shù))。2、有效數(shù)字:一個近似數(shù),從左邊第一個不是0的數(shù),到精確到的數(shù)位為止,所有的數(shù)字,叫做這個數(shù)的有效數(shù)字。精確度的形式有兩種:(1)精確到那一位;(2)保留幾個有效數(shù)字。第二章:代數(shù)式一、代數(shù)式1、代數(shù)式:用運算符號把數(shù)或表示數(shù)的字母連結而成的式子,叫代數(shù)式。單獨一個數(shù)或者一個字母也是代數(shù)式。2、代數(shù)式的值:用數(shù)值代替代數(shù)里的字母,計算后得到的結果叫做代數(shù)式的值。3、代數(shù)式的分類:二、整式的有關概念及運算1、概念(1)單項式:像x、7、,這種數(shù)與字母的積叫做單項式。單獨一個數(shù)或字母也是單項式。單項式的次數(shù):一個單項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數(shù)叫做這個單項式的次數(shù)。單項式的系數(shù):單項式中的數(shù)字因數(shù)叫單項式的系數(shù)。(2)多項式:幾個單項式的和叫做多項式。多項式的項:多項式中每一個單項式都叫多項式的項。一個多項式含有幾項,就叫幾項式。多項式的次數(shù):多項式里,次數(shù)最高的項的次數(shù),就是這個多項式的次數(shù)。不含字母的項叫常數(shù)項。升(降)冪排列:把一個多項式按某一個字母的指數(shù)從?。ù螅┑酱螅ㄐ。┑捻樞蚺帕衅饋?,叫做把多項式按這個字母升(降)冪排列。(3)同類項: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數(shù)也分別相同的項叫做同類項。2、運算(1)整式的加減:合并同類項:把同類項的系數(shù)相加,所得結果作為系數(shù),字母及字母的指數(shù)不變。去括號法則:括號前面是“+”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各項都不變;括號前面是“–”號,把括號和它前面的“–”號去掉,括號里的各項都變號。添括號法則:括號前面是“+”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不變;括號前面是“–”號,括到括號里的各項都變號。整式的加減實際上就是合并同類項,在運算時,如果遇到括號,先去括號,再合并同類項。(2)整式的乘除:冪的運算法則:其中m、n都是正整數(shù)同底數(shù)冪相乘:;同底數(shù)冪相除:;冪的乘方:積的乘方:。單項式乘以單項式:用它們系數(shù)的積作為積的系數(shù),對于相同的字母,用它們的指數(shù)的和作為這個字母的指數(shù);對于只在一個單項式里含有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積的一個因式。單項式乘以多項式:就是用單項式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多項式乘以多項式:先用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乘以另一個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單項除單項式:把系數(shù),同底數(shù)冪分別相除,作為商的因式,對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shù)作為商的一個因式。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除以這個單項,再把所得的商相加。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三、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概念:把一個多項式化成幾個整式的積的形式,叫因式分解。2、常用的因式分解方法:(1)提取公因式法:(2)運用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3)十字相乘法:(4)分組分解法:將多項式的項適當分組后能提公因式或運用公式分解。(5)運用求根公式法:若的兩個根是、,則有: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驟:(1)如果多項式的各項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公因式;(2)提出公因式或無公因式可提,再考慮可否運用公式或十字相乘法;(3)對二次三項式,應先嘗試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不行的再用求根公式法。(4)最后考慮用分組分解法。四、分式1、分式定義:形如的式子叫分式,其中A、B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1)分式無意義:B=0時,分式無意義;B≠0時,分式有意義。(2)分式的值為0:A=0,B≠0時,分式的值等于0。(3)分式的約分:把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的公因式約去叫做分式的約分。方法是把分子、分母因式分解,再約去公因式。(4)最簡分式:一個分式的分子與分母沒有公因式時,叫做最簡分式。分式運算的最終結果若是分式,一定要化為最簡分式。(5)通分:把幾個異分母的分式分別化成與原來分式相等的同分母分式的過程,叫做分式的通分。(6)最簡公分母:各分式的分母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冪的積。(7)有理式:整式和分式統(tǒng)稱有理式。2、分式的基本性質:(1);(2)(3)分式的變號法則:分式的分子,分母與分式本身的符號,改變其中任何兩個,分式的值不變。3、分式的運算:(1)加、減: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把它們通分成同分母的分式再相加減。(2)乘:先對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因式分解,約分后再分子乘以分子,分母乘以分母。(3)除:除以一個分式等于乘上它的倒數(shù)式。(4)乘方:分式的乘方就是把分子、分母分別乘方。五、二次根式1、二次根式的概念:式子叫做二次根式。(1)最簡二次根式:被開方數(shù)的因數(shù)是整數(shù),因式是整式,被開方數(shù)中不含能開得盡方的因式的二次根式叫最簡二次根式。(2)同類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之后,被開方數(shù)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類二次根式。(3)分母有理化:把分母中的根號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4)有理化因式:把兩個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數(shù)式相乘,如果它們的積不含有二次根式,我們就說這兩個代數(shù)式互為有理化因式(常用的有理化因式有:與;與)2、二次根式的性質:(1);(2);(3)(a≥0,b≥0);(4)3、運算:(1)二次根式的加減:將各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后,合并同類二次根式。(2)二次根式的乘法:(a≥0,b≥0)。(3)二次根式的除法:二次根式運算的最終結果如果是根式,要化成最簡二次根式。第三章:方程和方程組一、方程有關概念1、方程: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的值相等的未知數(shù)的值叫方程的解,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的方程的解也叫做方程的根。3、解方程:求方程的解或方判斷方程無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4、方程的增根:在方程變形時,產(chǎn)生的不適合原方程的根叫做原方程的增根。二、一元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1)一元一次方程的標準形式:ax+b=0(其中x是未知數(shù),a、b是已知數(shù),a≠0)(2)一玩一次方程的最簡形式:ax=b(其中x是未知數(shù),a、b是已知數(shù),a≠0)(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驟:去分母、去括號、移項、合并同類項和系數(shù)化為1。(4)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的一個解。2、一元二次方程(1)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其中x是未知數(shù),a、b、c是已知數(shù),a≠0)(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3)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選擇順序是:先特殊后一般,如沒有要求,一般不用配方法。(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別式:當Δ>0時方程有兩個不相等的實數(shù)根;當Δ=0時方程有兩個相等的實數(shù)根;當Δ<0時方程沒有實數(shù)根,無解;當Δ≥0時方程有兩個實數(shù)根(5)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shù)的關系:若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兩個根,那么:,(6)以兩個數(shù)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項系數(shù)為1)是:三、分式方程(1)定義:分母中含有未知數(shù)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2)分式方程的解法:一般解法:去分母法,方程兩邊都乘以最簡公分母。特殊方法:換元法。(3)檢驗方法:一般把求得的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最簡公分母,使最簡公分母不為0的就是原方程的根;使得最簡公分母為0的就是原方程的增根,增根必須舍去,也可以把求得的未知數(shù)的值代入原方程檢驗。四、方程組1、方程組的解:方程組中各方程的公共解叫做方程組的解。2、解方程組:求方程組的解或判斷方程組無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組3、一次方程組:(1)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般形式:(不全為0)解法:代入消遠法和加減消元法解的個數(shù):有唯一的解,或無解,當兩個方程相同時有無數(shù)的解。(2)三元一次方程組:解法:代入消元法和加減消元法4、二元二次方程組:(1)定義:由一個二元一次方程和一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以及由兩個二元二次方程組成的方程組叫做二元二次方程組。(2)解法:消元,轉化為解一元二次方程,或者降次,轉化為二元一次方程組。第四章:列方程(組)解應用題一、列方程(組)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1、審題:2、設未知數(shù);3、找出相等關系,列方程(組);4、解方程(組);5、檢驗,作答;二、列方程(組)解應用題常見類型題及其等量關系;1、工程問題(1)基本工作量的關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2)常見的等量關系:甲的工作量+乙的工作量=甲、乙合作的工作總量(3)注意:工程問題常把總工程看作“1”2、行程問題(1)基本量之間的關系:路程=速度×時間(2)常見等量關系:相遇問題: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路程追及問題(設甲速度快):同時不同地:甲的時間=乙的時間;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原來甲、乙相距路程同地不同時:甲的時間=乙的時間–時間差;甲的路程=乙的路程3、水中航行問題:順流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船在靜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4、增長率問題:常見等量關系:增長后的量=原來的量+增長的量;增長的量=原來的量×(1+增長率);5、數(shù)字問題:基本量之間的關系:三位數(shù)=個位上的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10+百位上的數(shù)×100三、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常用方法1、譯式法:就是將題目中的關鍵性語言或數(shù)量及各數(shù)量間的關系譯成代數(shù)式,然后根據(jù)代數(shù)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找出等量關系。2、線示法:就是用同一直線上的線段表示應用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然后根據(jù)線段長度的內在聯(lián)系,找出等量關系。3、列表法:就是把已知條件和所求的未知量納入表格,從而找出各種量之間的關系。4、圖示法:就是利用圖表示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它可以使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更為直觀,這種方法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題意。第五章:不等式及不等式組一、不等式與不等式的性質1、不等式:表示不等關系的式子。(表示不等關系的常用符號:≠,<,>)。2、不等式的性質:(l)不等式的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不等號方向不改變,如a>b,c為實數(shù)a+c>b+c(2)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號方向不變,如a>b,c>0ac(3)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號方向改變,如a>b,c<0ac注:在不等式的兩邊都乘以(或除以)一個實數(shù)時,一定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就是先確定該數(shù)的數(shù)性(正數(shù),零,負數(shù))再確定不等號方向是否改變,不能像應用等式的性質那樣隨便,以防出錯。3、任意兩個實數(shù)a,b的大小關系(三種):(1)a–b>0a(2)a–b=0a=b(3)a–b<0a<b4、(1)a>b>0(2)a>b>0二、不等式(組)的解、解集、解不等式1、能使一個不等式(組)成立的未知數(shù)的一個值叫做這個不等式(組)的一個解。不等式的所有解的集合,叫做這個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組中各個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不等式組的解集。2.求不等式(組)的解集的過程叫做解不等式(組)。三、不等式(組)的類型及解法1、一元一次不等式:(l)概念:含有一個未知數(shù)并且含未知數(shù)的項的次數(shù)是一次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2)解法:與解一元一次方程類似,但要特別注意當不等式的兩邊同乘以(或除以)一個負數(shù)時,不等號方向要改變。2、一元一次不等式組:(l)概念:含有相同未知數(shù)的幾個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組成的不等式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組。(2)解法:先求出各不等式的解集,再確定解集的公共部分。注:求不等式組的解集一般借助數(shù)軸求解較方便。第六章:函數(shù)及其圖像一、平面直角坐標系1、平面內有公共原點且互相垂直的兩條數(shù)軸,構成平面直角坐標系。在平面直角坐標系內的點和有序實數(shù)對之間建立了—一對應的關系。2、不同位置點的坐標的特征:(1)各象限內點的坐標有如下特征:點P(x,y)在第一象限x>0,y>0;點P(x,y)在第二象限x<0,y>0;點P(x,y)在第三象限x<0,y<0;點P(x,y)在第四象限x>0,y<0。(2)坐標軸上的點有如下特征:點P(x,y)在x軸上y為0,x為任意實數(shù)。點P(x,y)在y軸上x為0,y為任意實數(shù)。3.點P(x,y)坐標的幾何意義:(1)點P(x,y)到x軸的距離是|y|;(2)點P(x,y)到y(tǒng)袖的距離是|x|;(3)點P(x,y)到原點的距離是4.關于坐標軸、原點對稱的點的坐標的特征:(1)點P(a,b)關于x軸的對稱點是;(2)點P(a,b)關于x軸的對稱點是;(3)點P(a,b)關于原點的對稱點是;二、函數(shù)的概念1、常量和變量:在某一變化過程中可以取不同數(shù)值的量叫做變量;保持數(shù)值不變的量叫做常量。2、函數(shù):一般地,設在某一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和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shù)。(1)自變量取值范圍的確是:①解析式是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整式的函數(shù),自變量取值范圍是全體實數(shù)。②解析式是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分式的函數(shù),自變量取值范圍是使分母不為0的實數(shù)。③解析式是只含有一個自變量的偶次根式的函數(shù),自變量取值范圍是使被開方數(shù)非負的實數(shù)。注意:在確定函數(shù)中自變量的取值范圍時,如果遇到實際問題,還必須使實際問題有意義。(2)函數(shù)值:給自變量在取值范圍內的一個值所求得的函數(shù)的對應值。(3)函數(shù)的表示方法:①解析法;②列表法;③圖像法(4)由函數(shù)的解析式作函數(shù)的圖像,一般步驟是:①列表;②描點;③連線三、幾種特殊的函數(shù)1、一次函數(shù)直線位置與k,b的關系:(1)k>0直線向上的方向與x軸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夾角為銳角;(2)k<0直線向上的方向與x軸的正方向所形成的夾角為鈍角;(3)b>0直線與y軸交點在x軸的上方;(4)b=0直線過原點;(5)b<0直線與y軸交點在x軸的下方;2、二次函數(shù)拋物線位置與a,b,c的關系:(1)a決定拋物線的開口方向(2)c決定拋物線與y軸交點的位置:c>0圖像與y軸交點在x軸上方;c=0圖像過原點;c<0圖像與y軸交點在x軸下方;(3)a,b決定拋物線對稱軸的位置:a,b同號,對稱軸在y軸左側;b=0,對稱軸是y軸;a,b異號。對稱軸在y軸右側;3、反比例函數(shù):4、正比例函數(shù)與反比例函數(shù)的對照表:第七章:統(tǒng)計初步一、總體和樣本:在統(tǒng)計時,我們把所要考察的對象的全體叫做總體,其中每一考察對象叫做個體。從總體中抽取的一部分個體叫做總體的一個樣本,樣本中個體的數(shù)目叫做樣本容量。二、反映數(shù)據(jù)集中趨勢的特征數(shù)1、平均數(shù)(1)的平均數(shù),(2)加權平均數(shù):如果n個數(shù)據(jù)中,出現(xiàn)次,出現(xiàn)次,……,出現(xiàn)次(這里),則(3)平均數(shù)的簡化計算:當一組數(shù)據(jù)中各數(shù)據(jù)的數(shù)值較大,并且都與常數(shù)a接近時,設的平均數(shù)為則:。2、中位數(shù):將一組數(shù)據(jù)接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處在最中間位置上的數(shù)據(jù)叫做這組數(shù)據(jù)的中位數(shù),如果數(shù)據(jù)的個數(shù)為偶數(shù)中位數(shù)就是處在中間位置上兩個數(shù)據(jù)的平均數(shù)。3、眾數(shù):在一組數(shù)據(jù)中,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數(shù)據(jù)叫做這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一組數(shù)據(jù)的眾數(shù)可能不止一個。三、反映數(shù)據(jù)波動大小的特征數(shù):1、方差:(l)的方差,(2)簡化計算公式:(為較小整數(shù)時用這個公式要比較方便(3)記的方差為,設a為常數(shù),的方差為,則=。注:當各數(shù)據(jù)較大而常數(shù)a較接近時,用該法計算方差較簡便。2、標準差:方差()的算術平方根叫做標準差(S)。注:通常由方差求標準差。四、頻率分布1、有關概念(1)分組:將一組數(shù)據(jù)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分成若干組稱為分組,當數(shù)據(jù)在100個以內時,通常分成5-12組。(2)頻數(shù):每個小組內的數(shù)據(jù)的個數(shù)叫做該組的頻數(shù)。各個小組的頻數(shù)之和等于數(shù)據(jù)總數(shù)n。(3)頻率:每個小組的頻數(shù)與數(shù)據(jù)總數(shù)n的比值叫做這一小組的頻率,各小組頻率之和為l。(4)頻率分布表:將一組數(shù)據(jù)的分組及各組相應的頻數(shù)、頻率所列成的表格叫做頻率分布表。(5)頻率分布直方圖:將頻率分布表中的結果,繪制成的,以數(shù)據(jù)的各分點為橫坐標,以頻率除以組距為縱坐標的直方圖,叫做頻率分布直方圖。圖中每個小長方形的高等于該組的頻率除以組距。每個小長方形的面積等于該組的頻率。所有小長方形的面積之和等于各組頻率之和等于1。樣本的頻率分布反映樣本中各數(shù)據(jù)的個數(shù)分別占樣本容量n的比例的大小,總體分布反映總體中各組數(shù)據(jù)的個數(shù)分別在總體中所占比例的大小,一般是用樣本的頻率分布去估計總體的頻率分布。2、研究頻率分布的方法;得到一數(shù)據(jù)的頻率分布和方法,通常是先整理數(shù)據(jù),后畫出頻率分布直方圖,其步驟是:(1)計算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2)決定組距與組數(shù);(3)決定分點;(4)列領率分布表;(5)繪頻率分布直方圖。第八章:相交線與平行線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概念1.鄰補角:兩條直線相交所構成的四個角中,有公共頂點且有一條公共邊的兩個角是鄰補角。2.對頂角:一個角的兩邊分別是另一個叫的兩邊的反向延長線,像這樣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3.垂線: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條叫做另一條的垂線。4.平行線: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5.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同位角:∠1與∠5像這樣具有相同位置關系的一對角叫做同位角。內錯角:∠2與∠6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內錯角。同旁內角:∠2與∠5像這樣的一對角叫做同旁內角。6.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命題。7.平移: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圖形的這種移動叫做平移平移變換,簡稱平移。8.對應點:平移后得到的新圖形中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后得到的,這樣的兩個點叫做對應點9.定理①過兩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
②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③同角或等角的補角相等
④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⑤對頂角的性質:對頂角相等。10垂線的性質:性質1: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性質2: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11.平行公理:經(jīng)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平行。平行公理的推論:如果兩條直線都與第三條直線平行,那么這兩條直線也互相平行。12.平行線的性質:性質1: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質2: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性質3: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13.平行線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判定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判定3:同旁內角相等,兩直線平行。14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著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15到已知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16到兩條平行線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第九章:三角形一、三角形(1)、知識框架(2)、知識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2.三邊關系: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于第三邊,任意兩邊的差小于第三邊。3.高: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所在直線作垂線,頂點和垂足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4.中線:在三角形中,連接一個頂點和它的對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線。5.角平分線:三角形的一個內角的平分線與這個角的對邊相交,這個角的頂點和交點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線。6.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三角形的形狀是固定的,三角形的這個性質叫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6.多邊形:在平面內,由一些線段首尾順次相接組成的圖形叫做多邊形。7.多邊形的內角:多邊形相鄰兩邊組成的角叫做它的內角。8.多邊形的外角:多邊形的一邊與它的鄰邊的延長線組成的角叫做多邊形的外角。9.多邊形的對角線:連接多邊形不相鄰的兩個頂點的線段,叫做多邊形的對角線。10.正多邊形:在平面內,各個角都相等,各條邊都相等的多邊形叫做正多邊形。11.平面鑲嵌:用一些不重疊擺放的多邊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蓋,叫做用多邊形覆蓋平面。12.公式與性質: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13.三角形外角的性質:性質1: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性質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14.多邊形內角和公式:n邊形的內角和等于(n-2)·180°15.多邊形的外角和:多邊形的內角和為360°。16.多邊形對角線的條數(shù):(1)從n邊形的一個頂點出發(fā)可以引(n-3)條對角線,把多邊形分詞(n-2)個三角形。(2)n邊形共有條對角線。17定理①三角形內角和定理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等于180°
②推論1直角三角形的兩個銳角互余
③推論2三角形的一個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鄰的兩個內角的和
④推論3三角形的一個外角大于任何一個和它不相鄰的內角二、全等三角形(1)、知識框架(2)、知識概念1.全等三角形:兩個三角形的形狀、大小、都一樣時,其中一個可以經(jīng)過平移、旋轉、對稱等運動(或稱變換)使之與另一個重合,這兩個三角形稱為全等三角形。2.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全等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論有:(1)“邊角邊”簡稱“SAS”(2)“角邊角”簡稱“ASA”(3)“邊邊邊”簡稱“SSS”(4)“角角邊”簡稱“AAS”(5)斜邊和直角邊相等的兩直角三角形(HL)。4.角平分線推論: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在叫的平分線上。5.證明兩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證明線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驟:①、確定已知條件(包括隱含條件,如公共邊、公共角、對頂角、角平分線、中線、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隱含的邊角關系),②、回顧三角形判定,搞清我們還需要什么③、正確地書寫證明格式(順序和對應關系從已知推導出要證明的問題).三、對稱(1)、知識框架(2)、知識概念1.對稱軸:如果一個圖形沿某條直線折疊后,直線兩旁的部分能夠互相重合,那么這個圖形叫做軸對稱圖形;這條直線叫做對稱軸。2.性質:(1)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是任何一對對應點所連線段的垂直平分線。(2)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兩邊距離相等。(3)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任意一點到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4)與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5)軸對稱圖形上對應線段相等、對應角相等。(6)角的平分線是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7)到一個角的兩邊的距離相同的點,在這個角的平分線上3.等腰三角形的性質: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相等,(等邊對等角)4.等腰三角形的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互相重合,簡稱為“三線合一”。5.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個三角形有兩個角相等,那么這兩個角所對的邊也相等(等角對等邊)6.等邊三角形角的特點:三個內角相等,等于60°,7.等邊三角形的判定:三個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有兩個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邊三角形。8.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對的直角邊等于斜邊的一半。9.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等于斜邊的一半。10.定理①線段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和這條線段兩個端點的距離相等逆定理和一條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在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②關于某條直線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③線段的垂直平分線可看作和線段兩端點距離相等的所有點的集合④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如果它們的對應線段或延長線相交,那么交點在對稱軸上⑤如果兩個圖形關于某直線對稱,那么對稱軸是對應點連線的垂直平分線
逆定理若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被同一條直線垂直平分則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對稱四、旋轉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概念1.旋轉: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繞一個圖形按某個方向轉動一個角度,這樣的運動叫做圖形的旋轉。這個定點叫做旋轉中心,轉動的角度叫做旋轉角。(圖形的旋轉是圖形上的每一點在平面上繞著某個固定點旋轉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動,其中對應點到旋轉中心的距離相等,對應線段的長度、對應角的大小相等,旋轉前后圖形的大小和形狀沒有改變。)2.旋轉對稱中心:把一個圖形繞著一個定點旋轉一個角度后,與初始圖形重合,這種圖形叫做旋轉對稱圖形,這個定點叫做旋轉對稱中心,旋轉的角度叫做旋轉角(旋轉角小于0°,大于360°)。3.中心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中心對稱圖形:如果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旋轉180度后能與自身重合,那么我們就說,這個圖形成中心對稱圖形。中心對稱:如果把一個圖形繞著某一點旋轉180度后能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我們就說,這兩個圖形成中心對稱。4.中心對稱的性質:①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是全等形。②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稱點連線都經(jīng)過對稱中心,并且被對稱中心平分。③關于中心對稱的兩個圖形,對應線段平行(或者在同一直線上)且相等。
④如果兩個圖形的對應點連線都經(jīng)過某一點,并且被這一點平分,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一點對稱五、勾股定理(1)、.知識框架
(2)、知識概念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長分別為a,b,斜邊長為c,那么a2+b2=c2。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邊長a,b,c滿足a2+b2=c2。,那么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經(jīng)過證明被確認正確的命題叫做定理。
3.我們把題設、結論正好相反的兩個命題叫做互逆命題。如果把其中一個叫做原命題,那么另一個叫做它的逆命題。(例:勾股定理與勾股定理逆定理)六、相似(1)、知識框架(2)、.知識概念:1.平行線等分線段定理若一組平行線在一條直線上截得的線段相等,則在其他直線上截得的線段也相等
推論1經(jīng)過梯形一腰的中點與底平行的直線,必平分另一腰
推論2經(jīng)過三角形一邊的中點與另一邊平行的直線,必平分第三邊2.三角形中位線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于第三邊,并且等于它的一半3.梯形中位線定理梯形的中位線平行于兩底,并且等于兩底和的一半L=(a+b)÷2,S=L×h4.(1)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2)合比性質如果a/b=c/d,那么(a±b)/b=(c±d)/d(3)等比性質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5.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三條平行線截兩條直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
推論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截其他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6.如果一條直線截三角形的兩邊(或兩邊的延長線)所得的對應線段成比例,那么這條直線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邊7..相似三角形:對應角相等,對應邊成比例的兩個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橄嗨菩蔚娜切谓凶鱿嗨迫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根據(jù)相似圖形的特征來判斷。(對應邊成比例,對應角相等)
eq\o\ac(○,1).平行于三角形一邊的直線(或兩邊的延長線)和其他兩邊相交,所構成的三角形與原三角形相似;
eq\o\ac(○,2).如果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與另一個三角形的兩個角對應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ASA)
eq\o\ac(○,3.)如果兩個三角形的兩組對應邊的比相等,并且相應的夾角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SAS)
eq\o\ac(○,4.)如果兩個三角形的三組對應邊的比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相似;(SSS)9.直角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eq\o\ac(○,1).斜邊與一條直角邊對應成比例的兩直角三角形相似。
eq\o\ac(○,2).直角三角形被斜邊上的高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與原直角三角形相似,并且分成的兩個直角三角形也相似10相似三角形的性質:eq\o\ac(○,1).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對應線段(對應高、對應中線、對應角平分線、外接圓半徑、內切圓半徑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eq\o\ac(○,2.)相似三角形周長的比等于相似比。
eq\o\ac(○,3).相似三角形面積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七、銳角三角函數(shù)(1)、知識框架(2)、知識概念1.Rt△ABC中(1)∠A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值是∠A的正弦,記作sinA=EQ\f(∠A的對邊,斜邊)(2)∠A的鄰邊與斜邊的比值是∠A的余弦,記作cosA=EQ\f(∠A的鄰邊,斜邊)(3)∠A的對邊與鄰邊的比值是∠A的正切,記作tanA=EQ\f(∠A的對邊,∠A的鄰邊)(4)∠A的鄰邊與對邊的比值是∠A的余切,記作cota=EQ\f(∠A的鄰邊,∠A的對邊)2.特殊值的三角函數(shù):SinαCosαtanα1Cotα13.任意銳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銳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4.任意銳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銳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第十章:四邊形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概念1.平行四邊形定義: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
2.平行四邊形的性質:①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②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相等。③平行四邊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3.平行四邊形的判定eq\o\ac(○,1).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eq\o\ac(○,2).對角線互相平分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eq\o\ac(○,3).兩組對角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eq\o\ac(○,4.)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4.推論夾在兩條平行線間的平行線段相等5.矩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6.矩形的性質:①矩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②矩形的對角線平分且相等。AC=BD
7矩形判定定理:eq\o\ac(○,1).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叫做矩形。eq\o\ac(○,2).對角線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
eq\o\ac(○,3).有三個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矩形。8菱形的定義: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
9.菱形的性質:①菱形的四條邊都相等;②菱形的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10.菱形的判定定理:eq\o\ac(○,1).一組鄰邊相等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eq\o\ac(○,2.)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
eq\o\ac(○,3.)四條邊相等的四邊形是菱形。11.菱形面積=對角線乘積的一半,即S=(a×b)÷212.正方形定義: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鄰邊相等的矩形。13.正方形的性質:①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②正方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③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14.正方形判定定理:①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②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15.梯形的定義:一組對邊平行,另一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16.直角梯形的定義:有一個角是直角的梯形17.等腰梯形的定義:兩腰相等的梯形。18.等腰梯形的性質:①等腰梯形同一底邊上的兩個角相等;②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19.等腰梯形判定定理:①同一底上兩個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②對角線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20.定理四邊形的內角和等于360°
21.四邊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22.多邊形內角和定理n邊形的內角的和等于(n-2)×180°
23.推論任意多邊的外角和等于360°第十一章:圓一.知識框架二.知識概念1.圓:①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做圓。定點稱為圓心,定長稱為半徑。②圓的內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小于半徑的點的集合③圓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圓心的距離大于半徑的點的集合④同圓或等圓的半徑相等⑤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
2.圓弧和弦: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大于半圓的弧稱為優(yōu)弧,小于半圓的弧稱為劣弧。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叫做弦。經(jīng)過圓心的弦叫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出口寵物食品合同范本
- 倉庫租賃 配送合同范本
- 主力商家合同范本
- 2025年超大型特厚板軋機項目建議書
- 第六課 友誼之樹常青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
- 包裝買賣合同范本
- 北京合伙合同范本咨詢
- 《認識面積》(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三年級下冊數(shù)學人教版
- 信用擔保借款合同范本你
- 制造珠寶生產(chǎn)訂單合同范本
- 2025年重慶三峽擔保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第二編 債權總論
- 試用期考核合格證明表
- 常見八種疾病
- 膠粘劑基礎知識及產(chǎn)品詳解(課堂PPT)
- 完整版三措兩案范文
- 鐵路總公司近期處理的七起突出質量問題的通報
- 常用洪水預報模型介紹
- 援外項目鋼結構運輸包裝作業(yè)指導書(共13頁)
- 髖關節(jié)置換術男性患者留置尿管最佳時機探析和對策
- [爆笑小品校園劇本7人]爆笑小品校園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