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哈九中高一語文晨讀訓練過秦論_第1頁
黑龍江哈九中高一語文晨讀訓練過秦論_第2頁
黑龍江哈九中高一語文晨讀訓練過秦論_第3頁
黑龍江哈九中高一語文晨讀訓練過秦論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過秦論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讀本字音)

約從離衡(通“橫”)合從締交(通“縱”)制其弊(通“敝”)

陳利兵而誰何(通“呵”)倔起阡陌之中(通“崛”)贏糧而景從(通“影”)

百有余年(通“又”)二、指出下列詞語的古今意義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古:黃河以西一帶今:河的西面贏糧而景從古:擔負今:輸贏的“贏”山東豪俊遂并起古:崤山以東,即東方今:指山東省流血漂櫓古:盾牌今:使船前進的工具三、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例句活用類型釋義席卷、包舉、囊括名詞作狀語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樣

天下云集響應同上像云一樣、像聲音一樣

贏糧而景從同上像影子一樣內(nèi)立法度,南取漢中同上在國內(nèi)、向南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詞使動使……有序使……朝拜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詞動用登上

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名詞動用用破甕作用草繩系

追亡逐北動詞作名詞逃走的人卻匈奴七百余里動詞使動用法使……退卻

約從離衡動詞使動用法使……離散

外連橫而斗諸侯動詞使動用法使……爭斗

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動詞使動用法使……滅亡

會盟而謀弱秦形容詞使動使……弱

以弱天下之民形容詞使動使……弱,削弱

以愚黔首形容詞使動使……愚蠢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詞動用變小,變?nèi)跛?、指出下列詞語的意義和用法①制

一日不再食則饑,終歲不制衣則寒《齊桓晉文之事》制作、縫制

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后漢書?張衡傳》制造、制作

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赤壁之戰(zhàn)》壓制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過秦論》控制

王寥、田忌、廉頗、趙奢之倫制其兵《過秦論》統(tǒng)率、指揮

是故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養(yǎng)足以事父母《齊桓晉文之事》規(guī)定、制定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樓記》規(guī)模②亡

從徑道亡,歸璧于趙《廉頗藺相如列傳》逃跑、逃脫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侯已困矣《過秦論》丟失、失去燕雖小國而后亡《六國論》滅亡、消亡

今劉表新亡,二子不協(xié)《赤壁之戰(zhàn)》死亡

追亡逐北,伏尸百萬《過秦論》逃兵、逃亡的人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通“無”,沒有吞二周而亡諸侯《過秦論》使動用法,使……滅亡③固

臨不測之淵以為固《過秦論》牢固、堅固(的)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孟子》鞏固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廉頗藺相如列傳》堅持、堅決且遷我如振落葉耳,而固吝者何《王忠肅公翱事》一定、必

吾固知公子之還也《信陵君竊符救趙》本來、原來

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本來

獨夫之心,日益驕固《阿房宮賦》固執(zhí)、頑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報任安書》固然、誠然

④利

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勸學》銳利、鋒利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勸學》使……快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有利、條件好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過秦論》有利的形勢

有蔣士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利益、好處

商人重利輕別離《琵琶行》利潤

故兵不頓,而利可全,此謀攻之法也《孫子?謀攻》勝利火器利襲遠,技擊利巷戰(zhàn)《馮婉貞》有利于

⑤遺秦無亡矢遺鏃之費,而天下諸候已困矣《過秦論》丟失

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封神演義》丟失的東西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師說》遺漏、忽略

此三者,吾遺恨也《伶官傳序》死去的人遺留下來的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給予⑥度

寧信度,無自信也《韓非子》尺碼、尺度

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論積貯疏》程度、限度內(nèi)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zhàn)之具《過秦論》規(guī)章、制度卒起不意,盡失其度《荊軻刺秦王》風度、常態(tài)

一年一度秋風勁《采桑子?重陽》次、回、量詞

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揚州慢》譜寫、創(chuàng)制生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錄)后序》考慮、思慮試使山東諸國與陳涉度長絜大《過秦論》量、計算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問說》推測、猜測

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木蘭詩》通“渡”,過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①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判斷句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被動句③陳利兵而誰何。賓語前置句④謫戌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介詞結(jié)構(gòu)后置六、翻譯下列語句1、外連衡而斗諸侯斗:使動用法,使……爭斗.文言中,不及物動詞的后邊有賓語時,這種不及物動詞大都是使動詞.這里,在“斗”的后邊帶有賓語“諸侯”.譯文:對外采取連衡的策略來使(其他六國)諸侯相互爭斗.2、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連詞,相當于“因而”

“之”,助詞,的.。譯文:這樣一來,秦國就毫不費力地取得了(魏國)黃河以西(的大片土地)。3、會盟而謀弱秦會盟:聚在一起訂立盟約.“盟”,動詞,訂立盟約.文言中,當用“而”把(或動詞短語)和名詞連接起來時,這種名詞就用作動詞.。弱:使動用法,使……弱。譯文:(他們便)聚在一起訂立盟約來謀劃削弱秦國(的勢力)。4、追亡逐北亡:逃亡的敗兵.北:敗逃,這里指潰敗的軍隊.這句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追”和“逐”為互文,“亡”和“北”為互文。譯文:追逐逃亡的敗兵。七、按要求完成1――4題李驥,字尚德,郯城人。舉洪武二十六年鄉(xiāng)試。入國學,居三年,授戶科給事中。時關(guān)市譏商旅,發(fā)及囊篋,驥奏止之。尋坐事免。建文時,薦起新鄉(xiāng)知縣,招流亡,給以農(nóng)具,復業(yè)者數(shù)千人。內(nèi)艱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數(shù)四,不許。永樂初,服闋,改知東安。事有病民,輒奏于朝,罷免之。有嫠婦子嚙死,訴于驥。驥禱城隍神,深自咎責。明旦,狼死于其所。侍郎李昶等交薦,攫刑部郎中。奏陳十余事,多見采納。坐累,謫役保安。李驥,字尚德,山東郯城人,洪武二十六年通過了多試,進入國學,學習了三年后,擔任戶科給事中。當時集市盤查行商.把行李箱都翻倒一空,李驥上奏阻止了這個做法。不久,李驥因事獲罪而被免職。建文年間。李驥因人推薦而被起用為新鄉(xiāng)知縣。他招來流亡的百姓,給他們農(nóng)具。由此回歸農(nóng)業(yè)的人有數(shù)千人。李驥因為母喪而離職,許多百姓一個接一個多次奏請挽留他,沒有得到朝廷的允許。永樂初年。(李驥)守母喪期滿,改任東安知縣。對民眾不利的事情,他就向朝廷稟明免去。有一個寡婦因兒子被咬死而向李驥告狀。李驥向城隍神禱告,深深自責。第二天早上,咬死孩子的狼死在它的狼窩里。侍郎李昶等人共同推薦李驥,朝廷提拔他做刑部郎中。李驥上奏了十余件事情,很多都被朝廷采納了。后來因事被牽累,被貶到保安做勞役。洪熙時,有詔求賢,薦為御史。陳經(jīng)國利民十事,仁宗嘉納。宣德五年巡視倉場,軍高祥盜倉粟,驥執(zhí)而鞫之。祥父妾言,祥與張貴等同盜,驥受貴等賄故獨罪祥。刑部侍郎施禮遂論驥死。驥上章自辨,帝日:“御史即擒盜,安肯納賄!”命偕都察院再訊,驥果枉。帝乃切責禮,而復驥官。其年十一月,擇廷臣二十五人為郡守,奉敕以行,驥授河南知府。洪熙年間,朝廷頒布詔書尋求賢才.李驥被推薦做了御變。他上奏有關(guān)治國利民的十件事情,仁宗贊許并予以采納。宣德五年,李驥巡視倉場。軍士高祥盜取倉里的粟米,李驥拘捕了他,并加以審問。高祥父親的小妾說,高祥與張貴等人一起偷盜,李驥接受張責等人的賄賂,所以只把高祥問罪。刑部侍郎施禮于是判處李驥死州。李驥給宣宗上奏章自我辯解。宣宗說:“御使既然擒獲了盜賊,怎么肯接受賄賂呢?”命令施禮和都察院重新審訊,李驥果然是冤枉的。宣宗于是嚴厲地斥責了施禮,并恢復了李驥的官職。這年十一月,朝廷選擇大臣二十五人擔任郡守,奉著皇帝的敕書上路,李驥做了河南知府。河南境多盜,驥為設火甲,一戶被盜,一甲償之。犯者,大署其門日盜賊之家。又為《勸教文》.振木鐸以徇之。自是人成改行,道不拾遺??び幸镣醺鯏?shù)請囑,不從。中官及校卒虐民,又為驥所抑,恨甚。及冬至,令驥以四更往陪位行禮,及驥如期往,誣驥后期,執(zhí)而桎梏之,次日乃釋。驥奏聞,帝怒,貽書讓王,府中承奉、長史、典儀悉逮置于理。河南境內(nèi)盜賊多,李驥特地設立火甲制度,一戶被盜,一甲給予賠償。在犯盜竊罪的人的家門口寫上“盜賊之家”四字。李驥又編纂了《勸教文》,搖著鈴鐺巡行各地去傳達。自此之后人們都改變了行為,東西掉在路上都沒有誰去撿走。河南有伊王府,伊王多次請托李驥,李驥并不聽從。伊王府里的宦官和侍衛(wèi)殘害百姓。又被李驥阻止,伊王于是很怨恨李驥。等到冬至,伊王命令李驥在四更天的時候去府里作陪行禮。牽驥如期而至,伊王反而無限李驥遲到。抓起來戴上腳鐐和手銬,第二天才被釋放。李驥向朝廷匯報,宣宗發(fā)怒,寫信責備伊王,將府中承奉、長史、典儀都逮起采交給法官處置。驥持身端恪,晏居雖幾席必正。蒞郡六年卒,年七十。士民赴吊,咸哭失聲。 李驥行為端正嚴謹,平日家居即使是長桌竹席也要拜訪端正。他到河南六年后去世,壽七十歲。百姓們來吊喪,都痛哭失聲。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舉洪武二十六年鄉(xiāng)試 舉:中舉B.尋坐事免 坐:因為C.奉敕以行 行:施行D.道不拾遺 遺:遺失,丟失1.A(B因犯……罪或錯誤,C出行,D遺失的東西)2.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李驥“對下采用安撫方式”和“對不公事敢于抗爭’’的一組是()A.①時關(guān)市譏商旅,發(fā)及囊篋,驥奏止之②內(nèi)艱去官,民相率奏留者數(shù)四,不許B.①招流亡,給以農(nóng)具②驥上章自辨C.①事有病民,輒奏于朝,罷免之②帝乃切責禮,而復驥官D.①驥為設火甲,一戶被盜,一甲償之②中官及校卒虐民,又為驥所抑2.B(A②表明李驥深受百姓的愛戴;C②是宣宗的行為;D(①)是李驥對盜賊采取的防范措施)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驥是郯城人,他仕途坎坷,任戶科給事中和刑部郎中期間,皆因事獲罪而被免職。B.李驥大力推行百姓的教化工作。任御史職務時,他編纂了《勸教文》,并讓人搖著鈴鐺去宣傳。C.李驥不畏權(quán)貴。伊王多次請托李驥,他都不聽從。后來受到伊王的誣陷,無故被拘禁。D.李驥深受百姓的愛戴。任新鄉(xiāng)知縣離職時,百姓多次上奏挽留他;逝世時,百姓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