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六國論》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六國論》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六國論》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六國論》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一—統(tǒng)編版—語文—第八單元《六國論》第一課時學習目標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熟悉寫作背景。2.積累文言知識,豐富文學常識。3.梳理論證思路,鑒賞說理藝術。一、導入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奮,讀書籍。(《三字經》)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眉共比高。

(朱德題于三蘇祠)

蘇洵,眉州眉山人,自號老泉,北宋散文家。他少不喜學,喜游歷名山大川,27歲時始發(fā)奮讀書。并著有《衡論》、《權書》、《幾策》數(shù)十篇。

與其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三人并列成為唐宋八大家。

蘇洵的文學成就在于議論文,

他認為作文要“言當事之要”,“言必中當世之過”,文章往往針對北宋社會現(xiàn)實而作,提出諸多革新措施。

從語言藝術上來說,蘇洵的散文以氣勢取勝。觀點明確,論據(jù)有力,析理深透,語言犀利,結構謹嚴,旁征博引。

二、知人論世

北宋王朝重文輕武,輕視軍事裝備。在抵御契丹、西夏上負多勝少。宋與契丹訂立澶淵之盟,宋朝每年給契丹白銀20萬兩,絹30萬匹。西夏向宋朝上書請和,宋朝每年贈給西夏白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

宋朝一再向敵人屈服妥協(xié),以物賂敵,換取一時茍安。結果增加了敵人的財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帶來無窮的后患。

《六國論》選自《權書》,蘇洵在寫這篇文章時,尚未有功名。蘇洵借六國舊事針砭北宋當下,向統(tǒng)治者敲起警鐘。三、寫作背景(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弊在賂秦

(lù)

思厥先祖父

(jué)

如棄草芥

(jiè)

暴霜露

(pù)

與嬴而不助五國也

(yíng)

洎牧以讒誅

(jì)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wéi)四、積累文言字詞

梳理文章脈絡(二)解題《六國論》

“論”:寫作文體,“論者,議也”。

南朝蕭統(tǒng)編纂的《昭明文選》記載:“論有兩體,一曰史論,乃忠臣于傳末作議論,以斷其人之善惡。二曰政論,則學士大夫議論古今時世人物或評經史之言,正其謬誤?!?/p>

六國:戰(zhàn)國七雄中除秦國以外的齊、楚、燕、趙、韓、魏六個國家。(圖片來自網(wǎng)絡)

六國破滅,非兵(兵器)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割讓土地)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原因)也。或曰:六國互(相繼)喪,率(全部)賂秦耶?曰:不賂者以(因為)賂者喪。蓋(因為)失強援,不能獨完(保全)。故曰:弊在賂秦也。(三)疏通文本,概括觀點1.第一段中心觀點:開門見山,指出“六國破滅,弊在賂秦”?!べT秦者: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不賂者: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秦以攻取之外,(還收到諸侯的割地,)?。ㄐ〉姆矫妫﹦t獲邑,大(大的方面)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它的實際數(shù)目)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代詞,他們的)先祖父(祖輩),暴(通“曝”,暴露)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滿足),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2.第二段文學常識:韓、魏、楚以地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韓割武遂予秦。

前280年楚割漢北及上庸予秦。

前275年魏割溫予秦。

前273年魏割南陽予秦。分論點一:論證“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此言得之。數(shù)量對比:秦受賂所得——秦戰(zhàn)勝所得;

諸侯賂秦所亡——諸侯戰(zhàn)敗而亡態(tài)度對比:先人開辟土地的艱難——后代割讓土地的輕易結果對比:一夕安寢——秦兵又至事理對比: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思考第二段主要采用什么方法論證觀點: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親附)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開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堅持正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這)用兵(戰(zhàn)爭)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才)速(招致)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兩次),李牧連卻(使退卻)之。洎(等到)牧以(因為)讒誅(被誅殺),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3.第三段

齊袖手旁觀:

秦國賄賂齊國后勝,齊王聽信后勝主張,對其余五國袖手旁觀,也不加強戰(zhàn)備。秦王在滅亡韓、趙、魏、楚、燕之后,攻打齊國。齊國滅亡后,秦統(tǒng)一天下。

荊軻刺秦:燕太子丹派遣刺客荊軻脅迫秦王嬴政,命退還侵略的土地,若遭拒絕,就刺殺嬴政。后荊軻計劃失敗被殺,嬴政命令大將王翦攻打燕國。燕王被迫縊死太子丹,將其人頭獻給秦軍求和。秦滅魏、楚后再滅燕國。

李牧被誅:李牧連卻秦國,秦重金收買趙王近臣郭開,讓郭開散布流言蜚語,說李牧準備背叛趙國。趙王奪回李牧兵權并斬殺了他。王翦乘勢急攻,大敗趙軍。

且燕趙處秦革滅殆(幾乎)盡之際,可謂智力(智謀力量)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假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不行動),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較量),或未易量。3.第三段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思考三國不賂秦卻滅亡的原因。

齊國:與嬴而不助五國(外交)

燕國:以荊卿為計(政治)

趙國:用武而不終(軍事)共同原因:智力孤危,失去強援分論點二: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為……所:被……)劫(脅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治理)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解決辦法:封謀臣,禮奇才,并力西向。4.第四段得出結論: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如果)以天下之大,下(降低身份)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舊事),是又在六國下矣。點明寫作意圖,借六國之事諷諫六國之后的國家不要重蹈覆轍。5.第五段小結:請用思維導圖繪制本文論證思路。中心觀點: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論證: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論證: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結論: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

借古論今:以六國破亡之故事為鑒

數(shù)量:秦之所得——諸侯之所亡態(tài)度: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子孫,視之不甚惜,如棄草芥

結果:一夕安寢——秦兵又至

事理: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齊:與嬴不助五國——繼五國遷滅燕: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用武不終——邯鄲為郡解決辦法各愛其地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五、鑒賞說理藝術角度文本分析藝術特點論證結構第一段:提出問題第二、三段:分析問題第四、五段:解決問題,以古論今論據(jù)事例:齊國、燕國、趙國引用權威意見:“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薄ā妒酚洝の菏兰摇贰稇?zhàn)國策·魏策》)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三組對比

比喻論證: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舉例論證:齊國、燕國、趙國

假設論證:向使……類比論證:茍以天下之大……觀點鮮明,結構清晰論據(jù)充分,類型豐富方法多樣五、鑒賞說理藝術角度文本分析藝術特點論證邏輯第一段:分析賂秦滅亡的緣由,也分析了不賂秦滅亡的緣由。第二段:道理層層推進。論證語言

破滅(賂秦者內部力虧破碎),遷滅(齊國及天下局勢變動),革滅(秦國勢如破竹)“暴霜露,斬荊棘”“奉之彌繁,侵之愈急”等短句、整句;結尾僅兩句點出寫作目的。

嗚呼、悲夫、哉:哀惋批判,沉痛激切。層層遞進邏輯縝密準確生動簡潔有力以情動人1.聯(lián)系北宋現(xiàn)實,思考《六國論》中蘊含的家國情懷。2.拓展閱讀,結合蘇軾、蘇轍、李楨的《六國論》,探討古

人對六國興亡的看法。作業(yè)高一—統(tǒng)編版—語文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六國論》

第二課時學習目標1.學習蘇洵的家國情懷和擔當精神。2.結合背景理解文章的現(xiàn)實針對性。3.辯證思考,大膽質疑,理性判斷,養(yǎng)成批判性的思維習慣。4.借鑒作品,學會理性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習重點學習難點一、導入新課

“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睆摹按蠼瓥|去,浪淘盡”的氣勢中,我們認識了蘇軾的豪放;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的灑脫中,我們見識了東坡的豁達……兒子如此優(yōu)秀,作為父親的蘇洵會是什么樣的人呢?二、溫故知新——觀文識人任務一:從《六國論》看蘇洵,你覺得他是什么樣的人?多角度探究文章特點人物形象從文章觀點上看見識

從撰文目的上探情懷

從論述特點上見水平

從藝術風格上賞才情

(一)從文章觀點上看:從《六國論》看蘇洵,你覺得他是什么樣的人?角度新穎、觀點震撼眼光獨到、見識深遠(二)從撰文目的上看:切中時弊、借古諷今有擔當精神、家國情懷(三)從論述特點上看:從《六國論》看蘇洵,你覺得他是什么樣的人?(四)從藝術風格上看:結構清晰、邏輯嚴密思維嚴謹、認知理性詞鋒犀利、氣勢充沛膽識不凡、才華橫溢從文章觀點上看,蘇洵是一個眼光獨到、見識深遠的人;從撰文目的上看,蘇洵是一個有擔當精神和家國情懷的人;從論述特點上看,蘇洵是一個思維嚴謹,認知理性的人;從藝術風格上看,蘇洵是一個膽識不凡、才華橫溢的人。小結:三、深入領會——現(xiàn)實價值任務二:請?zhí)顚懴旅姹砀?,探究《阿房宮賦》與《六國論》各有怎樣的現(xiàn)實針對性?篇名作者身份寫作對象針對問題文章觀點寫作目的阿房宮賦

六國論2.《阿房宮賦》的現(xiàn)實針對性《阿房宮賦》

杜牧皇帝唐敬宗針對問題:寫于唐日漸衰落之際,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文章觀點: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粣燮淙藢懽髂康模簞裰G統(tǒng)治者接受秦亡的教訓,施仁愛于百姓。針砭時弊(士大夫)2.《六國論》的現(xiàn)實針對性《六國論》蘇洵(士大夫)北宋統(tǒng)治者針對問題:寫于被蠶食侵吞之時,繳納歲幣,損傷國力。文章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寫作目的:提醒當朝統(tǒng)治者不要為契丹西夏積威所劫。警示當朝三、深入領會——現(xiàn)實價值小結:《阿房宮賦》與《六國論》的現(xiàn)實針對性。

《阿房宮賦》總結秦朝覆亡的教訓,意在針砭時弊;《六國論》探究六國破滅的緣由,旨在警示當朝。均面向當朝統(tǒng)治者,借古鑒今。

作者寫作的政治背景不同,作者所持的觀點也不相同,但他們都胸懷天下,勇于擔當;都借反思歷史針對現(xiàn)實,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文中蘊含的家國情懷是我們今天要理解與傳承的民族精神。四、培養(yǎng)思維——理性分析任務三:

同樣是“六國破亡”這段史實,杜牧歸為“不愛其人”,蘇洵卻認為“弊在賂秦”。你同意蘇洵的說法嗎?請理性分析本文的論點、論據(jù)和論證邏輯,指出不合理的地方,說明你的理由。從觀點上看觀點: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問題:偏重“以地賂秦”,觀點不夠全面,也不夠客觀。?理性分析《六國論》不合理的地方?從論據(jù)上看論據(jù)1: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問題:論據(jù)與歷史事實不符,缺乏真實性。?理性分析《六國論》不合理的地方?從論據(jù)上看論據(jù)2: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問題:論據(jù)缺乏有效支撐,說服力不足。?理性分析《六國論》不合理的地方?從論證上看論證: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問題:太過主觀臆斷,

推斷不夠嚴謹。?理性分析《六國論》不合理的地方?小結:理性分析,培養(yǎng)思維。

林云銘在《古文析義》中指出:“老泉此論,實為宋賂契丹,借來做個事鑒。”蘇洵的《六國論》并不是一篇史學論文,其根本意圖在于借契丹西夏來諷諭北宋王朝?;诮鉀Q現(xiàn)實問題的實用文章來看,強化現(xiàn)實之弊,突出以史為鑒的一面,是有其合理性的。換一個角度看,這正是理性思維的表現(xiàn)。

我們學習《六國論》既要辯證分析其局限性,也要學習作者對歷史和現(xiàn)實能有自己的思考,能提出獨到的觀點,進而培養(yǎng)自己的批判思維,學習古人心系天下的品格,更好地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能力訓練一:

一項閱讀調查顯示,有相當比例的成年人傾向于傳統(tǒng)紙質圖書閱讀,也有不少成年人則傾向于電子閱讀。對此,有人認為“讀屏”意味著碎片化的淺閱讀,有人則不以為然,認為兩種閱讀方式可以共存融合,相得益彰。

請針對以上現(xiàn)象,進行理性思考,形成合理觀點,表達你理性的聲音。五、形成能力——理性表達理性的觀點(二)如何獲得理性的觀點?1.獲得理性的觀點,要基于事實,獨立思考,深入本質。2.獲得理性的觀點,要全面地、一分為二地看問題。理性的觀點:客觀公正、不盲從、不偏激、不臆測(一)什么是理性的觀點?理性的觀點舉例:觀點一: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的內容可以互補。紙質閱讀多讀經典,電子閱讀多讀時事;電子閱讀可以修正紙質閱讀滯后性的弱點,紙質閱讀可以彌補電子閱讀淺閱讀的不足。觀點二: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可以在不同時段共存。時間相對集中的時段,適合通過讀紙書做深度閱讀;碎片化的時間,適合通過電子閱讀瀏覽新聞、小視頻等。觀點三: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可以在不同環(huán)境共存。安靜的環(huán)境適合用來讀紙書做深度閱讀,嘈雜的環(huán)境可以通過讀屏來閱讀小說等通俗易懂的文字。觀點四:信息化時代“讀屏”可以成為一種閱讀方式,但紙質閱讀仍應作為閱讀的主流方式。高一—統(tǒng)編版—語文—第八單元《六國論》(答疑)疑問:

古人有多篇以《六國論》為題的文章來討論六國興亡教訓,其觀點和立論角度是否相同呢?(一)蘇軾《六國論》(節(jié)選)

六國之君虐用其民,不減始皇二世,然當是時百姓無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養(yǎng)之,不失職也?!?/p>

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則以(認為)客為無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謂民可以恃法而治,謂吏不必才(有才能),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墮(huī,同“隳”,毀壞)名城,殺豪杰,民之秀異者散而歸田畝,向之(從前)食(做食客)于四公子、呂不韋之徒者,皆安歸哉?不知其槁項黃馘(guó,頸項枯瘦,面色蒼黃)以老死于布褐(普通百姓)乎?亦將輟耕太息(嘆息)以俟時也?秦之亂雖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職,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二)蘇轍《六國論》(節(jié)選)

夫韓、魏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間,此豈知天下之勢邪!委(任由)區(qū)區(qū)之韓、魏,以當(抵擋)強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屈服)而入于秦哉?韓、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東諸侯,而使天下偏(通“遍”,普遍)受其禍。

夫韓、魏不能獨當秦,而天下之諸侯,藉(通“借”,憑借)之以蔽其西,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