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第頁第十二章簡單機械(高頻考點精講)考點01杠桿【高頻考點精講】一、杠桿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固定點O轉(zhuǎn)動,這根硬棒就是杠桿。說明:杠桿可直可曲,形狀任意。2、杠桿五要素(1)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zhuǎn)動的點,用字母O表示。(2)動力:使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用字母表示。(3)阻力:阻礙杠桿轉(zhuǎn)動的力,用字母表示。(4)動力臂:從支點O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表示。(5)阻力臂:從支點O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表示。二、杠桿的平衡條件1、杠桿平衡:杠桿靜止不動或勻速轉(zhuǎn)動都叫做杠桿的平衡狀態(tài)。注意:實驗室中探究杠桿平衡條件是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但在實際生活中,水平位置平衡不多,在許多情況下,杠桿受到平衡力作用時傾斜靜止,所以杠桿不論處于什么狀態(tài)下的靜止,都可以理解成平衡狀態(tài)。2、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三、杠桿的分類及實際應(yīng)用1、省力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費距離。實際應(yīng)用:羊角錘撬釘子、剪樹枝的剪刀、瓶起子、核桃夾等。2、費力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費力省距離。實際應(yīng)用:人的前臂、釣魚竿、食品夾、筷子、鑷子等。3、等臂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費力,不省距離不費距離。實際應(yīng)用:天平等。四、杠桿中最小力的問題1、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阻力、阻力臂一定時,要使動力最小,則須使動力臂最長,連接杠桿支點和動力作用點所得線段,即為最長動力臂。2、具體步驟①確定杠桿中支點和動力作用點的位置。②連接支點與動力作用點,得到最長線段。③經(jīng)過動力作用點做出與該線段垂直的直線。④根據(jù)杠桿平衡原理,確定使杠桿平衡的動力方向?!緹狳c題型精練】1.如圖所示,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下列操作仍能讓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A.兩側(cè)鉤碼同時向外移一格 B.兩側(cè)鉤碼同時向內(nèi)移一格 C.左側(cè)的鉤碼向內(nèi)移一格,右側(cè)減去一個鉤碼 D.在兩側(cè)鉤碼下方,同時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解:設(shè)一個鉤碼的重力為G,橫梁上一個格的長度為L,原來杠桿處于平衡狀態(tài),則有2G×3L=3G×2L;A、兩邊各向外移一格,左邊2G×4L=8GL,右邊3G×3L=9GL,8GL<9GL,杠桿右端下沉;故A錯誤;B、兩邊各往內(nèi)移一格,左邊2G×2L=4GL,右邊3G×1L=3GL,4GL>3GL,杠桿左端下沉;故B錯誤;C、左側(cè)的鉤碼向內(nèi)移一格,右側(cè)減去一個鉤碼,左邊2G×2L=4GL,右邊2G×2L=4GL;4GL=4GL,杠桿平衡;故C正確;D、在兩側(cè)鉤碼下方,同時加掛一個相同的鉤碼,左邊3G×2L=6GL,右邊4G×2L=8GL,6GL<8GL,杠桿右端下沉,故D錯誤。答案:C。2.在“富國強軍”的時代要求下,大連造船廠建造了首艘國產(chǎn)航空母艦。在建造過程中需要使用大型起重機“龍門吊”。它主要由主梁和支架構(gòu)成,可以提升和平移重物,其示意圖如圖所示。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緩慢移到左端的過程中,右支架對主梁的支持力F與重物移動距離s的關(guān)系圖像是()(不考慮主梁自身重力)A.B.C.D.解:在重物由主梁右端緩慢移到左端的過程中,以左側(cè)的支柱為支點,右支架對主梁的支持力F為動力,重物對杠桿的拉力為阻力,大小等于物體的重力G,動力臂為整個主梁的長度,設(shè)為L,阻力臂為L﹣s,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FL=G(L﹣s)得,拉力F為:F=G?Gs由關(guān)系式知:右支架對主梁的支持力F與重物移動距離s成一次函數(shù)關(guān)系,且支持力隨s的增大而減小,故B符合題意。答案:B。3.如圖,小明用一輕質(zhì)杠桿自制簡易密度秤的過程中,在A端的空桶內(nèi)分別注入密度已知的不同液體,改變物體M懸掛點B的位置,當(dāng)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在M懸掛點處標(biāo)出相應(yīng)液體的密度值。下列關(guān)于密度秤制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A.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體積相同 B.秤的刻度值向右越來越大 C.懸點O適當(dāng)右移,秤的量程會增大 D.增大M的質(zhì)量,秤的量程會增大解:A、在液體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質(zhì)量越大,因此只有每次倒入空桶的液體體積相同,才能通過杠桿平衡條件得出液體質(zhì)量的大小,從而判斷液體密度的情況,故A正確;B、當(dāng)A端的空桶內(nèi)的液體密度越大時,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可知,在M懸掛點處標(biāo)出相應(yīng)液體的密度值越大,故應(yīng)將M向右移動,故B正確;C、懸點O適當(dāng)右移,阻力臂減小,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可知秤的量程會減小,故C錯誤;D、增大M的質(zhì)量,根據(jù)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秤的量程會增大,故D正確。答案:C。4.如圖所示,兩個等高的托盤秤甲、乙放在同一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分布不均勻的木條AB重24N,A、B是木條兩端,O、C是木條上的兩個點,AO=BO,AC=OC.A端放在托盤秤甲上,B端放在托盤秤乙上,托盤秤甲的示數(shù)是6N.現(xiàn)移動托盤秤甲,讓C點放在托盤秤甲上。此時托盤秤乙的示數(shù)是()A.8N B.12N C.16N D.18N解:設(shè)木條重心在D點,當(dāng)A端放在托盤秤甲上,B端放在托盤秤乙上時,以B端為支點,托盤秤甲的示數(shù)是6N,根據(j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托盤秤對木條A端的支持力為6N,如圖所示:由杠桿平衡條件有:FA×AB=G×BD,即:6N×AB=24N×BD,所以:AB=4BD,BD=1當(dāng)C點放在托盤秤甲上時,仍以C為支點,此時托盤秤乙對木條B處的支持力為FB,因為AO=BO,AC=OC,所以CO=OD=BD,BC=3BD,CD=2BD由杠桿平衡條件有:FB×BC=G×CD,即:FB×3BD=24N×2BD,所以:FB=16N,則托盤秤乙的示數(shù)為16N。答案:C。5.如圖所示,輕質(zhì)杠桿AB可繞O點轉(zhuǎn)動,當(dāng)物體C浸沒在水中時杠桿恰好水平靜止,A、B兩端的繩子均不可伸長且處于張緊狀態(tài)。已知C是體積為1dm3、重為80N的實心物體,D是邊長為20cm、質(zhì)量為20kg的正方體,OA:OB=2:1,圓柱形容器的底面積為400cm2(g=10N/kg),則下列結(jié)果不正確的是()A.物體C的密度為8×103kg/m3 B.杠桿A端受到細(xì)線的拉力為70N C.物體D對地面的壓強為1.5×103Pa D.物體C浸沒在水中前后,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了2×103Pa解:A、物體C的質(zhì)量:mC=G物體C的密度:ρC=mCVC=B、物體C排開水的體積:V排=VC=1×10﹣3m3,受到的浮力:F?。溅阉甮V排=1×103kg/m3×10N/kg×1×10﹣3m3=10N;杠桿A端受到的拉力:FA=GC﹣F?。?0N﹣10N=70N,故B正確;C、由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FA×OA=FB×OB,則杠桿B端受到細(xì)線的拉力:FB=OAOB×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杠桿B端對D的拉力:F拉=FB=140N,D對地面的壓力:F壓=GD﹣F拉=mDg﹣F拉=20kg×10N/kg﹣140N=60N,D對地面的壓強:p=F壓SD、物體C浸沒在水中前后,水的深度變化:Δh=V水對容器底的壓強增大值:Δp=ρ水gΔh=1×103kg/m3×10N/kg×0.025m=2.5×102Pa,故D錯。答案:D。6.如圖所示,用固定在豎直墻上的直角三角形支架ABC放置空調(diào)室外機,已知AB長40cm,BC長50cm。室外機的質(zhì)量為30kg,室外機的重力作用線正好通過AB中點,則A處釘受到的水平拉力F為200N(支架重力不計)。為了安全,從力學(xué)的角度分析,室外機的位置應(yīng)盡量靠近(選填“靠近”或“遠(yuǎn)離”)墻壁。解:由勾股定理可得,AC=B由題意可知,以C為支點,ABC是一個杠桿。AC為A處螺釘水平拉力的力臂,室外機對其壓力的力臂為AB長的12由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AC=G×1即:F×30cm=300N×1解得:F=200N;為了安全,應(yīng)減小A處的拉力(若拉力過大,支架對螺釘拉力會使螺釘松動而造成危險);在A處拉力和阻力G一定時,室外機的位置越靠近墻壁,室外機對支架壓力力臂越小,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A處的拉力將減小,以保證支架和室外機的安全。答案:200;靠近。7.如圖所示,杠桿AB放在鋼制圓柱體的正中央水平凹槽CD中,杠桿AB能以凹槽兩端的C點或D點為支點在豎直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長度AC=CD=DB,左端重物G=12N.當(dāng)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D(選填“C”或“D”)點翻轉(zhuǎn),為使杠桿AB保持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1=6N的最小值,最大值F2=24N.(杠桿、細(xì)繩的質(zhì)量及摩擦均忽略不計)解:由圖可知,D點更加靠近拉力一端,故當(dāng)作用在B點豎直向下的拉力F足夠大時,杠桿容易繞D點翻轉(zhuǎn);當(dāng)以C點為支點時拉力最小,以D點為支點時拉力最大,則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1×BC=G×AC,F(xiàn)2×BD=G×AD,因為AC=CD=DB,所以BC:AC=2:1,BD:AD=1:2,可得:F1×2=12N×1,F(xiàn)2×1=12N×2,解得,F(xiàn)1=6N,F(xiàn)2=24N。答案:D;6;24。8.如圖,AB為能繞B點轉(zhuǎn)動的輕質(zhì)杠桿,中點C處用細(xì)線懸掛一重物,在A端施加一個豎直向上大小為10N的拉力F,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重物G=20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變,將A端緩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離,在提升的過程中,拉力F將不變(選填“增大”、“不變”或“減小”)解:(1)如圖,杠桿在水平位置,LBA=2LBC,杠桿平衡,F(xiàn)LBA=GLBC,所以G=F×(2)杠桿被拉起后,如圖所示,BA′為動力臂,BC′為阻力臂,阻力不變?yōu)镚,ΔBC′D∽ΔBA′D′,BC′:BA′=BD:BD′=1:2,杠桿平衡,所以F′LBA′=GLBC′,F(xiàn)′=G×LBC′答案:20N;不變。9.如圖所示,輕質(zhì)杠桿OA能繞O點轉(zhuǎn)動,請在杠桿中的A端畫出使輕質(zhì)杠桿保持平衡的最小的力F的示意圖(要求保留作圖痕跡)。解:O為支點,所以力作用在杠桿的最右端A點,并且力臂是OA時,力臂最長,此時的力最小。確定出力臂然后做力臂的垂線即為力F.如圖所示:10.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兩端的螺母作用是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小明用如圖甲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并收集了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杠桿的平衡條件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3)小明又用如圖乙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請在圖中畫出拉力F的力臂,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應(yīng)是2N.(一個鉤碼重0.5N)(4)如圖丙所示,小紅實驗時在一平衡杠桿的兩端放上不同數(shù)量的相同硬幣,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她用刻度尺測出L1和L2,則2L1>(選填“>”“<”或“=”)3L2。實驗次數(shù)動力/N動力臂/m阻力/N阻力臂/m10.50.21.00.121.00.151.50.133.00.12.00.15【拓展】探究了杠桿的平衡條件后,小紅對天平上游碼的質(zhì)量進行了計算,她用刻度尺測出L1和L2(如圖丁所示),則游碼的質(zhì)量為5L2解:(1)杠桿兩端的螺母的作用是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由表格中數(shù)據(jù),①0.5N×0.2m=1.0N×0.1m=0.1N?m;②1.0N×0.15m=1.5N×0.1m=0.15N?m;③3N×0.1m=2.0N×0.15m=0.3N?m;可知杠桿的平衡條件為: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3)過支點O向力的作用線作垂線,垂足與支點的距離,就是力臂,如下圖:設(shè)一格的長度為L,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彈簧測力計的拉力的力臂為12由F1L1=F2L2得,0.5N×3×4L=F1×6L×1解得,F(xiàn)1=2N;(4)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F(xiàn)1l1=F2l2,設(shè)每個硬幣的重量為G,半徑為r,則由圖可得,2G(r+L1)=3G(r+L2),2Gr+2GL1=3Gr+3GL2,2GL1=Gr+3GL2,所以2GL1>3GL2,即2L1>3L2,拓展:以天平的刀口為杠桿的支點,天平的左盤和右盤的質(zhì)量分別為m左和m右,游碼的質(zhì)量為m,當(dāng)游碼位于零刻度線時,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得m左g×12L2+mg×12L1=m右g×1當(dāng)游碼位于最大值5克時,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得(m左+5)g×12L2=mg×12L1+m右g×1由(2)﹣(1)得,5×12L2=mL解得m=5答案:(1)調(diào)節(jié)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2)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3)2;(4)>;5L11.圖甲是《天工開物》中記載的三千多年前在井上汲水的桔槔,其示意圖如圖乙。輕質(zhì)杠桿的支點O距左端l1=0.5m,距右端l2=0.2m。在杠桿左端懸掛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A,右端掛邊長為0.1m的正方體B,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時,正方體B對地面的壓力為20N.求:(1)此時杠桿左端所受拉力大小為多少牛頓?(2)正方體B的密度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3)若該處為松軟的泥地,能承受最大壓強為4×103Pa,為使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物體A的重力至少為多少牛頓?解:(1)此時杠桿左端所受拉力:F左=GA=mAg=2kg×10N/kg=20N;(2)由F1l1=F2l2可得,杠桿右端的拉力即繩子對B的拉力:FB=F右=l1l2因正方體B對地面的壓力等于B的重力減去繩子對B的拉力,所以,B的重力:GB=FB+F壓=50N+20N=70N,由G=mg可得,B的質(zhì)量:mB=GB的體積:VB=L3=(0.1m)3=0.001m3,B的密度:ρB=mBVB=(3)B的底面積:SB=L2=(0.1m)2=0.01m2,由p=FF壓′=pSB=4×103Pa×0.01m2=40N,杠桿右端受到的拉力:F右′=GB﹣F壓′=70N﹣40N=30N,物體A的最小重力:GA′=F左′=l2l1F答:(1)此時杠桿左端所受拉力大小為20N;(2)正方體B的密度為7×103kg/m3;(3)物體A的重力至少為12N??键c02滑輪【高頻考點精講】一、定滑輪和動滑輪(一)定滑輪1、定滑輪使用時,滑輪的位置固定不變。2、特點(1)如圖1所示,定滑輪可以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2)若物體移動的距離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h。3、原理:等臂杠桿。如圖2所示,動力臂=阻力臂=r,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二)動滑輪1、動滑輪使用時,滑輪隨重物一起移動。2、特點(1)省力,但不能改變力的方向。(2)費距離,若物體移動的距離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h。3、原理:省力杠桿。如圖3所示,=2,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二、滑輪組1、定義:由定滑輪和動滑輪組合在一起的裝置叫做滑輪組。2、使用滑輪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3、規(guī)律總結(jié)(1)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提起物體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幾分之一,即動力F=,若忽略滑輪重,則有F=,其中n為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3)用滑輪組時,雖然省力,但是費距離,滑輪組用幾段繩子吊著物體,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就是物體移動距離的幾倍。設(shè)物體上升的高度為h,則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其中n為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三、斜面1、斜面是簡單機械的一種,能夠?qū)⑽矬w以相對較小的力從低處提升至高處,但是提升物體的路徑長度也會增加。2、用F表示力,l表示斜面長,h表示斜面高,物重為G,不計阻力,根據(jù)功的原理可得Fl=Gh,斜面傾角越小,斜面越長,則越省力,但費距離,例如盤山公路、螺絲釘上的螺紋等。四、輪軸1、定義:由輪和軸組成,能繞共同軸線旋轉(zhuǎn)的簡單機械叫做輪軸,例如汽車方向盤、旋轉(zhuǎn)門把手等。2、實質(zhì):輪軸相當(dāng)于一個杠桿,輪和軸的中心O是支點,作用在輪上的力是動力F1,作用在軸上的力是阻力F2,輪的半徑OA就是杠桿的動力臂l1,軸的半徑OB就是杠桿的阻力臂l2。3、特點:因為輪半徑R大于軸半徑r,即杠桿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作用在輪上的動力F1總小于作用在軸上的阻力F2,使用輪軸可省力,但是費距離。4、公式:。【熱點題型精練】12.A、B兩種實心物體的質(zhì)量與體積的關(guān)系如圖1所示,把體積相等的A、B物體掛在滑輪組下,若要使它們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則圖2的虛線框內(nèi)懸掛B物體的個數(shù)是(不計摩擦和滑輪的自重)()A.1個 B.2個 C.3個 D.4個解:由圖1可知,當(dāng)m=20g時,VA=10cm3,VB=40cm3,則ρA=mVA=20g10cm3=所以ρA:ρB=2g/cm3:0.5g/cm3=4:1;因為A、B的體積相同,所以由G=mg=ρVg可得,A、B的重力之比:GA:GB=ρAVg:ρBVg=ρA:ρB=4:1;由圖2可知,使用的滑輪組中n=2,不計摩擦和滑輪的自重,要使它們處于靜止?fàn)顟B(tài),設(shè)方框中掛N個B物體,則有:N?GB=12G則N=1答案:B。13.在水平桌面上放一個重300N的物體,物體與桌面的摩擦力為60N,如圖所示,若不考慮繩和滑輪的重力和繩的摩擦,使物體以0.1m/s勻速移動時,水平拉力F及其功率的大小分別為()A.20N2W B.30N6W C.60N2W D.20N6W解:物體勻速運動,可知物體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拉=f=60N,從圖可知,此滑輪組有三股繩子承擔(dān)對物體的拉力,不考慮繩的重力和繩的摩擦,所以繩子自由端的水平拉力為:F=13F拉水平拉力的功率:P=Wt=答案:D。14.如圖所示,用完全相同的四個滑輪和兩根相同的細(xì)繩組成甲、乙兩個滑輪組,在各自的自由端施加大小分別為F1和F2的拉力,將相同的重物緩慢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計繩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拉力F1小于拉力F2 B.甲、乙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相同 C.甲、乙兩滑輪組中的動滑輪都是費力機械 D.甲、乙兩滑輪組中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相等解:A、不計繩重及摩擦,因為拉力F=1n(G物+G動),n1=2,n所以繩端的拉力:F1=12(G物+G動),F(xiàn)2=13(G物+G動),所以FB、因為動滑輪重相同,提升的物體重和高度相同,W額=G動h,W有用=G物h,所以利用滑輪組做的有用功相同、額外功相同,則總功相同;因為η=WC、使用動滑輪能夠省力,動滑輪為省力杠桿,故C錯誤;D、因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nh,n1=2,n2=3,提升物體的高度h相同,所以s1=2h,s2=3h,則s1<s2,故D錯誤;答案:B。15.用水平力F1拉動如圖所示裝置,使木板A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勻速運動,物塊B在木板A上表面相對地面靜止,連接B與豎直墻壁之間的水平繩的拉力大小為F2。不計滑輪重和繩重,滑輪軸光滑。則F1與F2的大小關(guān)系是()A.F1=F2 B.F2<F1<2F2 C.F1=2F2 D.F1>2F2解:由圖知,(1)動滑輪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個力的作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1,墻壁對它水平向左的拉力F墻,木板A對它水平向左的拉力F木板,由于木板向右勻速運動,所以F1=F墻+F木板,由于同一根繩子各處的拉力相等,所以F木板=12F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動滑輪對木板A的拉力為F動=F木板=12F1﹣﹣﹣﹣﹣﹣﹣﹣﹣﹣(2)物塊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兩個力的作用:繩子對它向左的拉力F2,木板A對它向右的摩擦力fA對B;由于物塊B保持靜止,所以F2=fA對B;木板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個力的作用:動滑輪對木板向右的拉力F動,物體B對木板向左的摩擦力fB對A,地面對木板向左的摩擦力f地面,由于木板向右勻速運動,所以F動=fB對A+f地面﹣﹣﹣﹣﹣﹣﹣﹣﹣﹣﹣②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fB對A=fA對B=F2﹣﹣﹣﹣﹣﹣﹣﹣﹣﹣③由②③可得F動=F2+f地面,即12F1=F2+f地面也就是F1=2F2+2f地面,所以F1>2F2。答案:D。16.如圖所示,用動滑輪勻速提起重3N的物體,拉力F為2N,物體在10s內(nèi)上升1m。在此過程中,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75%,拉力F的功率為0.4W,若要提高動滑輪提升物體的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提升的物重、減小動滑輪的重力、減小動滑輪與繩子之間的摩擦力。解:(1)由圖可知動滑輪繩子的有效股數(shù)為2,則繩端移動的距離:s=nh=2×1m=2m,拉力做的總功:W總=Fs=2N×2m=4J,有用功:W有=Gh=3N×1m=3J,動滑輪的機械效率:η=W有W拉力F的功率:P=W(2)若要提高動滑輪提升物體的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提升的物重、減小動滑輪的重力、減小動滑輪與繩子之間的摩擦力。答案:75%;0.4;增加提升的物重、減小動滑輪的重力、減小動滑輪與繩子之間的摩擦力。17.高速鐵路的輸電線,無論冬、夏都繃得直直的,以保障列車電極與輸電線的良好接觸。圖為輸電線的牽引裝置。鋼繩通過滑輪組懸掛20個相同的墜砣,每個墜砣質(zhì)量為25kg,不計滑輪和鋼繩自重及摩擦,輸電線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為1×104N.若某段時間內(nèi)墜砣串下降了30cm,則輸電線A端向左移動了15cm.(g取10N/kg,不考慮鋼繩的熱脹冷縮)解:(1)20個墜砣的總重力:G=mg=25kg×20×10N/kg=5000N,由圖知,使用的滑輪組承擔(dān)A端拉力的繩子股數(shù)n=2,圖中墜砣掛在鋼繩的自由端,不計滑輪和鋼繩自重及摩擦,可得G=12F則輸電線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FA=2G=2×5000N=1×104N;(2)圖中墜砣掛在鋼繩的自由端,則墜砣串下降高度h=2sA,則輸電線A端向左移動的距離:sA=12h答案:1×104;15。18.如圖所示,動滑輪重4N,所吊重物B重20N,物體A重240N,此時物體B恰好以0.1m/s的速度勻速下降。不計繩重、繩子的伸長和滑輪組內(nèi)部的摩擦。求:(1)水平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是多大?(2)要使物體B恰好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則要對物體A施加水平向右拉力F的功率為多大?解:(1)由圖知,n=2,不計繩重和滑輪組內(nèi)部的摩擦,當(dāng)物體B勻速下降時,物體A受到水平向右滑動摩擦力的大?。篺=F拉=12(GB+G動)(2)當(dāng)物體B勻速上升時,繩子的拉力F拉不變,物體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變,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對物體A施加水平向右的拉力:F=f+F拉=12N+12N=24N,物體A向右運動的速度:v=2vB=2×0.2m/s=0.4m/s,拉力F的功率:P=W答:(1)水平面對物體A的摩擦力是12N;(2)要使物體B恰好以0.2m/s的速度勻速上升,則要對物體A施加水平向右拉力F的功率為9.6W。考點03機械效率【高頻考點精講】一、三種功1、有用功:對人們有用的、必須要做的功,用表示。2、額外功:做有用功的過程中,人們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用表示。3、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用表示。=+二、機械效率1、定義:物理學(xué)中,將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用表示。2、公式:說明:使用任何機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額外功,有用功總是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3、影響因素(1)動滑輪的重力、繩重和各部分間的摩擦。(2)提升物體的重力。注意:機械效率與提升高度、滑輪的繞線方式、做功多少等無關(guān)。4、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1)有用功一定時,盡量減少額外功,可以減輕機械自重和添加潤滑油減小摩擦。(2)額外功一定時,增大有用功,在機械能夠承受的范圍內(nèi)盡可能增加每次提起物體的重力。三、機械效率的計算(一)滑輪組1、滑輪組豎直放置(1)(2)不計繩重和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說明:G為物重;為動滑輪的重力;h為重物上升高度;s為繩自由端移動距離;n為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段數(shù)。2、滑輪組水平放置說明:為物體與水平面之間的摩擦力;F為拉力;為物體移動的距離;為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n為承擔(dān)摩擦力的繩子段數(shù)。(二)斜面1、2、說明:G為物重;h為斜面高度;s為斜面長度;F為拉力;為摩擦力?!緹狳c題型精練】19.下列有關(guān)起重機提升貨物時機械效率的說法,正確的是()A.有用功越多,機械效率越高 B.同一起重機提起的貨物越重,機械效率越高 C.額外功越少,機械效率越高 D.同一起重機提起同一貨物越快,機械效率越高解:A、機械效率是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由于總功的多少不確定,所以無法判斷有用功與總功比值的大小,即機械做的有用功越多,其機械效率不一定高,故A錯誤;B、起重機提起的貨物越重,所做的額外功基本不變,有用功在總功中所占的比重越大,所以它的機械效率越大,故B正確;C、機械效率越高,說明所做有用功占總功的比值大,額外功所占總功的比值小,不是做的額外功越少,故C錯誤;D、使用滑輪組做功越快,說明功率越大,但機械效率與功率沒有關(guān)系,故D錯誤。答案:B。20.如圖所示,張偉同學(xué)通過斜面用平行于斜面F=200N的推力,將質(zhì)量為30kg的物體在5s時間內(nèi)勻速推到1m高的平臺上,斜面長s=2m。(g取10N/kg)則()A.推力的功率為40W B.斜面的機械效率為75% C.推力做的總功300J D.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100N解:AC、總功:W總=Fs=200N×2m=400J;推力的功率:P=WB、有用功:W有=Gh=mgh=30kg×10N/kg×1m=300J,斜面的機械效率:η=W有WD、由W總=W有+W額可得,W額=W總﹣W有=400J﹣300J=100J,由W額=fs可得摩擦力:f=W答案:B。21.為了將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為100N的物體提升一定高度,設(shè)置了圖甲所示的滑輪組裝置。當(dāng)用圖乙所示隨時間變化的豎直向下的拉力F拉繩時,物體的速度v和物體上升的高度h隨時間變化的關(guān)系分別如圖丙和丁所示。(不計繩重和繩與輪之間的摩擦)下列計算結(jié)果正確的是()A.0s~1s內(nèi),地面對物體的支持力是10N B.1s~2s內(nèi),拉力F做的功是187.5J C.2s~3s內(nèi),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內(nèi),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62.5%解:(1)由圖乙可知,在0~1s內(nèi),拉力F=30N.取動滑輪和重物為研究對象,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G動,向上的支持力F支,及三根繩子向上的拉力F′作用,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地面對重物的支持力F支=G﹣F′=G﹣3F拉+G動=100N﹣3×30N+G動=G動+10N;故A錯誤;(2)由圖可知在2~3s內(nèi),重物做勻速運動,v3=2.50m/s,拉力F3=40N,因為從動滑輪上直接引出的繩子股數(shù)(承擔(dān)物重的繩子股數(shù))n=3,所以拉力F的作用點下降的速度v3′=3v3=3×2.50m/s=7.5m/s,拉力做功功率(總功率):P總=F3V3′=40N×7.5m/s=300W,故C錯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W有用W總×(3)在1~2s內(nèi),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拉力F的作用點下降的距離s2=3h2=3×1.25m=3.75m,拉力做的功:W=F2S2=50N×3.75m=187.5J;故B正確。答案:B。22.用如圖所示的滑輪組拉動水平地面上重1000N的物體A,使物體A在4s內(nèi)勻速前進了4m,物體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300N,所用拉力F=120N,忽略繩重、滑輪重。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繩子自由端在4s內(nèi)移動了8m B.物體A重力做功的功率為1000W C.物體A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480J D.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約為83.3%解:A、由圖可知,有三段繩子拉著動滑輪,F(xiàn)的距離為物體移動距離的3倍,即12m,故A錯誤;B、物體在水平方向上移動,沒有在重力的方向上通過距離,故重力做功的功率為0,故B錯誤;C、摩擦力做的功為:W=fs=300N×4m=1200J,故C錯誤;D、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為有用功1200J,拉力做的總功為W總=Fs'=120N×12m=1440J,機械效率為η=W答案:D。23.如圖所示,用相同的滑輪安裝成甲、乙兩種裝置,分別用FA、FB勻速提升重力為GA、GB的A、B兩物體,不計繩重和摩擦。若GA>GB,則η甲>η乙;若FA=FB,則GA<GB.(選填“>”、“<”或“=”)解:(1)不計繩重和摩擦,克服物體重力做的功為有用功,克服物體重力和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總功,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W有W總×100%=因物體的重力G越大,1+G動G所以,GA>GB時,η甲>η乙;(2)由圖可知,n甲=2,n乙=3,由F=1n(G+GG=nF﹣G動,則FA=FB時,提升物體的重力關(guān)系為GA<GB。答案:>;<。24.如圖所示,用滑輪組拉動重70N的物體A,在10s內(nèi)使A在水平方向上移動5m,所用拉力F為20N,地面對A的摩擦力為30N,則A運動速度是0.5m/s,滑輪組所做的有用功是15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是75%。解:(1)A運動的速度v=s(2)滑輪組做的有用功:W有用=fsA=30N×5m=150J;(3)由圖可知:n=2,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2sA=2×5m=10m,拉力F做的總功:W總=Fs=20N×10m=200J,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W答案:0.5;150;75%。25.某小組同學(xué)在探究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時,提出了一些猜想并對猜想進行驗證。
(1)如果影響機械效率的因素有A、B、C多個,要研究其與B因素的關(guān)系,需要先控制其他幾個因素不變,而改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五校聯(lián)考九年級上學(xué)期語文開學(xué)考試卷
- 菠蘿幼兒課件教學(xué)課件
- 過渡合同范本(2篇)
- 股份協(xié)議書(2篇)
- 學(xué)生會培訓(xùn)演講外聯(lián)部
- 四川機電高級技工學(xué)校災(zāi)后恢復(fù)重建項目施工組織設(shè)計
- 南京工業(yè)大學(xué)浦江學(xué)院《路由交換技術(shù)》2023-2024學(xué)年期末試卷
- 簡單專業(yè)分包合同(2篇)
- 南京工業(yè)大學(xué)《影視與影像(視聽語言與創(chuàng)意表達(dá))》2021-2022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期末試卷
- 南京工業(yè)大學(xué)《土質(zhì)學(xué)與土力學(xué)》2023-2024學(xué)年第一學(xué)期期末試卷
- 平安校園建設(shè)關(guān)于動態(tài)防范清理低谷有害信息和不規(guī)范的app方案
- 旅行社經(jīng)營管理教案
- 蘇州大學(xué)操作系統(tǒng)習(xí)題集(大學(xué)期末復(fù)習(xí)資料)
- 教學(xué)信息技術(shù) 2.0對小學(xué)音樂課堂的意義
- (完整版)高中英語語法填空專練-時態(tài)語態(tài)
- 鋰-危險化學(xué)品安全周知卡
- 園林建筑設(shè)計與施工第二章-園林建筑設(shè)計的基本原課件
- 幼兒園中班美術(shù)《制作汽車》課件
- 外墻干掛石材施工組織設(shè)計(技術(shù)標(biāo))
- 物業(yè)維修基金管理使用制度
- gyb-創(chuàng)業(yè)意識培訓(xùn)課件針對學(xué)生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