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Z∕T 0338.1-2020 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規(guī)程 第1部分 通則(正式版)_第1頁
DZ∕T 0338.1-2020 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規(guī)程 第1部分 通則(正式版)_第2頁
DZ∕T 0338.1-2020 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規(guī)程 第1部分 通則(正式版)_第3頁
DZ∕T 0338.1-2020 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規(guī)程 第1部分 通則(正式版)_第4頁
DZ∕T 0338.1-2020 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規(guī)程 第1部分 通則(正式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礦產行業(yè)標準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發(fā)布I前言 V 1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13術語和定義 14資源量估算基本要求 25資源量估算方法 25.1資源量估算常用方法 25.2幾何法 25.3地質統(tǒng)計學法 35.4距離冪次反比法 35.5SD法 36資源量估算原則 36.1工業(yè)指標 36.2礦體圈定 36.3塊段(礦塊)劃分原則 56.4礦石類型及品級的圈定原則 56.5資源量類型劃分條件 57資源量估算技術要求 57.1礦體圈定要求 57.2塊段(礦塊)劃分技術要求 68估算方法選擇 68.1基本原則 68.2資源量估算具體要求 78.3塊段資源量估算要求 79資源量估算結果匯總 8附錄A(資料性附錄)原始數(shù)據(jù)的記錄格式 9附錄B(資料性附錄)體積質量樣品采集及計算處理方法 附錄D(資料性附錄)資源量估算基礎表 附錄E(資料性附錄)資源量估算中常見問題的處理 20附錄F(資料性附錄)資源量估算方法應用特點對比表 21Ⅲ本規(guī)程根據(jù)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DZ/T0338《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規(guī)程》分為四個部分:——第1部分:通則; ——第3部分:地質統(tǒng)計學法;——第4部分:SD法。本部分為DZ/T0338的第1部分。本部分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提出。本部分由全國自然資源與國土空間規(guī)劃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93)歸口。本部分主要起草單位: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北京東澳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恩地儲量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本規(guī)程主要起草人:胡建明、嚴鐵雄、鄧善德、高利民、張明燕、張樹泉、藍運蓉、唐長鐘、趙婷鈺、馬V本規(guī)程依據(jù)GB/T17766—2020《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13908—2020《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結合GB/T33444—2016《固體礦產勘查工作規(guī)范》等標準,在總結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經(jīng)驗及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制完成。通則是本規(guī)程的第一部分,明確了資源量估算必不可少且應遵循的共性特征和估算的有關原則及技術要求。幾何法、地質統(tǒng)計學法、SD儲量計算法(簡稱SD法)分別作為本規(guī)程的第2、第3、第4部分。各部分分別闡述方法的特點、適用條件、應遵循的原則、技術要求、操作流程等。雖然距離冪次反比法和地質統(tǒng)計學法的原理有差異,但其資源量估算流程相同,在軟件中常相伴使用。因此,本規(guī)程將距離冪次反比法歸并在地質統(tǒng)計學法中。本規(guī)程作為地質礦產標準體系中的通用技術標準,與相關技術標準配套使用。1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DZ/T0338的本部分規(guī)定了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的基本要求、方法、原則、技術要求、方法選擇和結果匯總等相關原則和要求。本部分適用于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和開發(fā)各階段的資源量估算工作。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13908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總則GB/T17766固體礦產資源儲量分類GB/T25283礦產資源綜合勘查評價規(guī)范GB/T33444固體礦產勘查工作規(guī)范DZ/T0078固體礦產勘查原始地質編錄規(guī)程DZ/T0079固體礦產勘查地質資料綜合整理綜合研究技術要求DZ/T0340礦產勘查礦石加工選冶技術性能試驗研究程度要求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又稱線框模型,是在三維空間剖面或平面上,將相鄰的線上包含的點按照一定的運算規(guī)則,在空間上相互連接形成一系列不重疊、不相交的三角片并組成一個完全封閉的、同地質體相似的結構體(或稱包絡指采用不同估算方法對同一礦體或同一礦體的部分塊段估算資源量,并對估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目的在于評價估算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通過勘查與礦山開發(fā)大量實例的探采對比,綜合歸納出的不同產出特征、不同勘查類型的相對較為2可行的工程間距(礦種勘查規(guī)范附錄中提供的參考工程間距)。4資源量估算基本要求4.1凡參與資源量估算的團隊及主要專業(yè)人員應具備相應的工作能力,熟悉勘查區(qū)(礦區(qū))的成礦地質特征及相應礦種(類)地質勘查規(guī)范。掌握擬采用的資源量估算方法和適用條件。4.2估算資源量時,估算人員應對參與資源量估算的資料信息,進行全面的交接、校核;檢查無誤時,接收并簽字。資料不齊全或有誤時,限期提供;否則不予接收。必要時須簽署保密文件。4.3資源量估算所依據(jù)的(原始)地質資料,應經(jīng)過野外驗收、檢查合格。所提交的包含資源量估算成果的各種資源儲量報告,應有相關責任人簽字。4.4參與資源量估算的原始數(shù)據(jù)信息應真實、客觀、完整、有效。其中的測繪、地質測量(包括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huán)境地質、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測量等)、探礦工程(包括專門開采技試等工程質量驗收合格。任一單項工程的樣品采集、分析質量不合格,不能參與資源量估算。內檢、外檢分批次提取送樣,當該批次內檢、外檢分析質量不合格或未做內檢、外檢分析的,其所代表的所有樣品不得參與估算資源量。4.5礦石加工選冶技術性能試驗樣品應具有代表性,其試驗結果應是:礦石加工利用在技術上可行,經(jīng)類比結果,并要提供對比礦山的生產工藝流程、生產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生產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類比結果不符合要求時,應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礦石加工選冶技術性能試驗樣,明確礦石的可利用性。4.6對多組分的共伴生礦產,選礦試驗研究程度應符合DZ/T0340的要求或經(jīng)礦山生產證實,有用組分綜合回收在技術上可行,經(jīng)濟上合理,環(huán)境上允許,可采用折算后以主組分表示的當量品位。4.7礦產勘查項目采集的選礦試驗樣的結果表明,尾礦品位大于邊界品位時,應重新論證工業(yè)指標。4.8當資源量估算結果,其礦石質量指標未達到工業(yè)指標要求時,不能通過四舍五入的方式人為提高礦4.9資源量估算的文、圖、表內容應相互吻合。按照數(shù)據(jù)庫格式建立工程數(shù)據(jù)庫表(參見附錄A),便于數(shù)據(jù)核實和不同軟件的共享。4.10煤、地浸砂巖型鈾礦等礦種規(guī)范中對資源量估算有特殊要求的,除遵循本規(guī)程的基本要求外,應執(zhí)行相應礦種地質勘查規(guī)范的相關要求。4.11倡導采用市場認可的相關軟件估算資源量。5資源量估算方法5.1資源量估算常用方法我國固體礦產資源量估算常用的方法包括幾何法、地質統(tǒng)計學法、距離冪次反比法、SD法等。5.2幾何法將不同形態(tài)的礦體分割成若干簡單的幾何體(塊段),估算其平均品位、平均厚度、面積,從而得到礦體資源量。常用的幾何法有地質塊段法、斷面法(剖面法)、最近地區(qū)法(同心圓法、多邊形法)、三角形法、35.3地質統(tǒng)計學法以區(qū)域化變量理論為基礎,以變異函數(shù)為主要工具,為既有隨機性又有相關性的空間變量(通常為礦石品位等礦體的屬性)實現(xiàn)最優(yōu)線性無偏估計,通過塊體約束估算資源量(通常稱克里格法)。常用的有普通克里格法、對數(shù)克里格法和指示克里格法等。5.4距離冪次反比法利用樣品點和待估塊中心之間距離取冪次后的倒數(shù)為權系數(shù)進行加權平均,通過塊體約束估算資以構建結構地質變量為基礎,運用動態(tài)分維技術和SD樣條函數(shù)(改進的樣條函數(shù))工具,采用降維(拓撲)形變、搜索(積分)求解和遞進逼近等原理,通過對資源儲量精度的預測,確定靶區(qū)求取資源量,也被稱為“SD結構地質變量樣條曲線斷面積分計算和審定法”或“地質分維拓撲學法”。常用的SD法有框6資源量估算原則6.1工業(yè)指標6.1.1礦床工業(yè)指標體系包括工程指標體系和礦塊指標體系。6.1.2工程指標體系:包括但不限于邊界品位、最低工業(yè)品位、最小可采厚度、最小夾石剔除厚度等指標。通常在幾何法(如斷面法、地質塊段法等)估算資源量時采用。應用時針對單個勘查工程(部分礦種為塊段)采用邊界品位結合最小可采厚度及最小夾石剔除厚度等要求界定礦石與圍巖,采用最低工業(yè)品位圈出工業(yè)上可利用的礦石,再利用各勘查工程的圈礦結果,通過內圈或外推確定礦體及工業(yè)礦體的范6.1.3礦塊指標體系:通常以邊際品位為主,兼顧其他因素,在地質統(tǒng)計學法、距離冪次反比法等估算資源量時采用。一般根據(jù)地質礦化規(guī)律采用某一個品位界線(一般介于地質上的礦化品位與工程指標體系中的邊界品位之間)圈出的一個比較完整的礦化域,在礦化域內按照一定的大小劃分估算品位的單元塊,繼而對單元塊進行品位估值,再采用邊際品位界定單元塊是礦石還是廢石,然后統(tǒng)計資源量,在單元塊中用邊際品位來圈定礦體。6.1.4普查階段通常采用礦床一般工業(yè)指標;詳查、勘探階段原則上采用論證制定的礦床工業(yè)指標。6.1.5生產礦山資源儲量核實采用的礦床工業(yè)指標不合理時,應及時調整。6.2礦體圈定6.2.1礦體圈定原則6.2.1.1用于資源量估算的礦體邊界的圈定,應區(qū)別于勘查過程中對特殊地質體——礦體的自然連接,遵循資源量估算中的相關要求。6.2.1.2對不同勘查程度的勘查區(qū),都應根據(jù)區(qū)內的主要控礦因素和地質規(guī)律,結合其他因素客觀地圈連礦體。礦體圈定的順序是:單工程—橫向、縱向剖面—二維平面—三維空間,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地依46.2.1.3采用工程指標體系圈定礦體(層)時,應符合下列要求:a)單工程中礦體(層)的圈連,連續(xù)達到邊界品位的樣品,可圈為一個礦體(層)。b)若相鄰工程的相應位置都有夾石,可將夾石(即使小于夾石剔除厚度)對應連接,圈連出兩個或多個礦體(層)。c)當?shù)乇砘蚬こ套C實礦體具有分支復合特征時,應遵循地質規(guī)律將礦體進行分支復合形態(tài)處理。d)剖面上礦體的圈連,勘查區(qū)內有與礦體密切關系的標志層,應根據(jù)標志層的分布特征圈連礦體。剖面上兩工程間礦體的圈連,通常應以直線連接。任意地段礦體的厚度,不應大于相鄰工程中最大的見礦厚度。一些受古地理地貌、古巖溶或構造影響的礦體,圈連時應充分考慮礦體產出的特點。礦體中夾石的圈連也應遵循這一原則。e)平面上礦體(層)的圈連,先從地表或覆蓋層下的礦體開始,圈連方法同剖面圖;平面上礦體邊界的圈連,只需用直線連接各剖面上礦體的尖滅點即可;依據(jù)工業(yè)指標圈連平面上的礦體,只需將各剖面上的最小可采厚度點相連即可。f)有夾矸的煤層的采用厚度的確定方法:1)煤層中單層厚度小于0.05m的夾矸,可與煤分層合并計算采用厚度,但并入夾矸以后全層的灰分(或發(fā)熱量)、硫分應符合估算指標的規(guī)定;2)煤層中夾矸厚度大于或等于煤層最低可采厚度時,煤分層應分別視為獨立煤層;單層夾矸厚度小于煤層的最低可采厚度,且煤分層厚度均大于或等于夾矸厚度時,可將上下煤分層3)結構復雜的煤層和無法進行煤分層對比的復煤層,當夾矸的總厚度不大于煤分層總厚度的1/2時,以各煤分層的總厚度作為煤層的采用厚度;當夾矸的總厚度大于煤分層總厚度的1/2時,按照前兩條的規(guī)定處理。6.2.1.4采用礦塊指標體系估算資源量時,一般考慮礦化體(層)等因素對礦化域進行圈定,再以邊際品位為主,兼顧其他因素進行礦體圈定。估算時應對采用的邊際品位做出詳細說明。6.2.2礦體外推原則6.2.2.1采用幾何法時,礦體的圈連需要外推,分為有限外推和無限外推兩種。a)有限外推:在剖面上,相鄰兩工程一個見礦另一個不見礦時,礦體邊界的推定有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當實際工程間距小于經(jīng)驗工程間距時,以實際工程間距1/2尖推(工程間距指相鄰兩工程所見礦體厚度中線的距離);當實際工程間距大于經(jīng)驗工程間距時,以經(jīng)驗工程間距1/2尖推。普查階段主要任務是找礦,不要求系統(tǒng)工程網(wǎng)度,礦體的圈連可用實際工程間距的1/4平推處理。b)無限外推:見礦工程向外再沒有工程控制時,允許以礦體產出特征結合擬推的資源量類型的經(jīng)驗工程間距1/2尖推。c)邊界工程的品位為米·克/噸值或米·百分值時,不得外推(薄脈型礦體除外)。d)相鄰兩工程一個見礦另一個見礦化(品位大于或等于1/2邊界品位)時,允許尖推實際工程間距的2/3。e)夾石圈連的原則同圈礦原則。兩相鄰工程一個有夾石另一個沒有夾石時,遵循兩工程間夾石圈連厚度不大于相鄰工程的最大厚度。6.2.2.2地質統(tǒng)計學法可根據(jù)礦化域范圍內估值結果確定礦體邊界。6.2.2.3距離冪次反比法可采用礦體或礦化域范圍進行估值確定。6.2.2.4SD法根據(jù)SD樣條曲線,按照礦體品位、厚度的變化規(guī)律,搜索有限外推邊界;對于無限外推,一般依據(jù)SD法計算的基距及地質可靠程度所對應的框棱來確定。56.3塊段(礦塊)劃分原則6.3.1估算資源量應劃分塊段。幾何法、地質統(tǒng)計學法、SD法塊段劃分原則分別見DZ/T0338的第2、6.3.2通常采用探礦工程對地質可靠程度的影響程度劃分塊段。6.3.3生產礦山開發(fā)階段礦體深部(外圍)延伸部分的塊段劃分,應以有利于礦山生產為原則。6.4礦石類型及品級的圈定原則6.4.1當?shù)V體中存在需要分采分選且能分圈的礦石類型和品級時,應該分別圈連。6.4.2原生礦、混合礦、氧化礦一般應分別圈定礦體;當?shù)V石加工選冶技術性能無明顯差異時,可以混圈。6.4.3按品級分圈礦石的,應嚴格執(zhí)行品級指標。當不同品級的礦石分布無規(guī)律時,可歸并處理,其控制程度相應降低。6.5資源量類型劃分條件6.5.1資源量類型劃分按GB/T17766、GB/T13908執(zhí)行。6.5.2沿脈坑道間隔8m~10m連續(xù)采樣證實了礦體連續(xù)性,其下部若無工程控制時,可以尖推1/2間距的礦體,資源量類型與其上塊段相同。6.5.3伴生礦產的資源量類型劃分按GB/T25283執(zhí)行。7資源量估算技術要求7.1礦體圈定要求7.1.1凡單樣品位達到工業(yè)指標中邊界品位和最小可采厚度的要求或滿足采用米·克/噸值或米·百分值的要求時,即可圈入礦體。7.1.2當?shù)V體邊部的工程品位是米·克/噸值或米·百分值時,不得外推(薄脈型礦體除外)。礦體內部出現(xiàn)單工程米·克/噸值或米·百分值時,不影響礦體的圈連。7.1.3主礦體上下邊部零星分散的低品位礦,從充分利用資源的角度出發(fā),在滿足最低工業(yè)品位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帶入多個低品位礦樣。當?shù)V體中出現(xiàn)厚大連片的低品位礦時,應分別圈連工業(yè)品位礦和低品位礦。工業(yè)品位礦的頂、底板出現(xiàn)厚大連片低品位礦時,允許帶入相當夾石剔除厚度的低品位礦,目的是防止工業(yè)品位礦過度貧化。7.1.4礦體中出現(xiàn)特高品位樣時應做處理。若礦體中存在富礦段,應單獨圈連。7.1.5兩相鄰工程主要有用組分不同或一個為工業(yè)品位礦另一個為低品位礦時,需分別圈連,應視周邊礦體的產出特征,采用對角線方法分別連礦。7.1.6平面或剖面上未經(jīng)證實相連的礦體,不能歸為同一礦體,不能用同一礦體編號。7.1.7礦區(qū)內有些單樣達到邊界品位或以上,而周圍工程相應位置沒有發(fā)現(xiàn)對應的礦體,則只能作為礦點在圖上標注,并統(tǒng)計說明。7.1.8礦體呈分支復合形態(tài)時,用幾何法估算資源量時不得采用壓縮法。各分支礦體應單獨估算資源量。7.1.9盲礦體的圈定,應特別加強對礦頭部分的控制。詳查階段應根據(jù)勘查區(qū)的地質特征和礦體的產出規(guī)律適當加密??碧诫A段應增加工程滿足盲礦體上端部圈礦的需要。缺少加密工程控制時,外推間距6應是勘查區(qū)內相應工程間距的1/4~1/3尖推。7.1.10礦體的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三帶)界線的劃分應以物相分析結果為依據(jù)。普查階段要注意收集資料,詳查、勘探階段應結合區(qū)內地形、地質和構造特征,在有代表性的工程中采集物相分析樣品。物相分析樣品應及時采樣、送樣,以免由于人為因素造成氧化程度的增加。7.1.11需采用含礦率估算資源量的,首先須確定礦體的含礦率指標。含礦率分為工程含礦率、線含礦7.1.12采用精礦法估算伴生組分資源量時,應確定這些伴生組分能從精礦中回收,并依據(jù)精礦中該伴生組分的含量和精礦的產率求得。7.1.13估算資源量時的1/4平推,主要適用于礦產勘查的普查階段。詳查、勘探階段圈連礦體,應嚴格遵循工業(yè)指標要求。7.1.14礦體圈連不允許連續(xù)外推。即不得據(jù)見礦點外推后又據(jù)外推點向外任意方向再次外推。7.1.15工程間距主要用于查明礦體的連續(xù)性,應由是否達到不同勘查階段對控制礦體連續(xù)性的要求來檢驗,不能簡單地放稀或加密一倍來衡量??碧诫A段對礦體連續(xù)性的控制要求是確定的,不論施工了多少工程,只有消除了所有的多解性,確定了礦體的連續(xù)性,才能達到勘探階段的查明程度。詳查階段的礦體連續(xù)性查明程度只需要基本查明,即允許有一定的多解性。普查階段的礦體連續(xù)性查明程度是推斷出7.1.16采用地質統(tǒng)計學法和SD法時,可遵循上述原則,也可根據(jù)各自方法的圈礦要求執(zhí)行。7.2塊段(礦塊)劃分技術要求7.2.2塊段劃分主要依據(jù)地質研究程度和礦體控制程度,二者缺一不可。不得僅依據(jù)工程間距大小,不考慮相應的地質研究程度要求劃分塊段。7.2.3塊段劃分不宜過大或過小,尤其是厚度變化較大的礦體,應結合礦山建設設計和生產的需要劃分。通常以兩條勘查線之間的4個工程組成的規(guī)整塊段為宜。當工程呈不規(guī)則狀分布時,以最近間距的相鄰工程圈定塊段。厚度較穩(wěn)定、構造不復雜的沉積礦產,兩條勘查線間單個塊段的工程數(shù)可適當放寬。7.2.4同一資源量類型的塊段分布應相對集中,控制程度高的應分布在先期開采地段(首采區(qū)),不同資源量類型的塊段不得相間交錯分布,以利于礦山建設設計和生產。7.2.5探明資源量、控制資源量塊段應有實際工程控制(最近地區(qū)法除外)。煤炭勘查中,跨越斷層劃定探明資源量和控制資源量塊段時,均應在斷層的兩側各劃出30m~50m的范圍作為推斷資源量塊段。斷層密集時,不允許跨越斷層劃定探明資源量或控制資源量塊段。7.2.6小構造或陷落柱發(fā)育的地段,不應劃定探明資源量或控制資源量塊段。探明資源量或控制資源量塊段不得直接以推定的老窯采空區(qū)邊界、煤的風化帶邊界或以插入法確定的可采邊界為邊界。7.2.7塊段劃分盡可能做到估算資源量對各工程的利用次數(shù)相同或相近,盡可能減少利用次數(shù)的不均勻性造成的誤差。不允許因某個工程品位高或厚度大反復利用構成放射狀塊段。7.2.8采用地質統(tǒng)計學法和SD法時,可遵循上述原則,也可根據(jù)各自方法劃分礦塊。8估算方法選擇8.1基本原則7勘查控制程度等,結合不同資源量估算方法的適用條件,選擇適宜的估算方法。8.1.2使用建模軟件估算資源量時,一般采用三維建模,對于需單獨估算和建模的薄脈型礦體,可采用二維模型。8.2資源量估算具體要求8.2.1當?shù)V體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時,貴金屬礦產用米·克/噸值,其他金屬礦產用米·百分值。8.2.2應分礦體、礦石類型、松散程度采集體積質量(體重)樣品(取樣和計算處理方法詳參見附錄B)。金屬礦產以及利用化學組分的非金屬礦產的體積質量樣還應測試有用組分含量。8.2.3特高品位的判別與處理方法參見附錄C。8.2.4礦體內的大厚度主要由古侵蝕面、巖溶以及構造節(jié)點等因素形成,致使礦體的厚度發(fā)生急劇的突變,對資源量估算影響很大。在DZ/T0202—2020《礦產地質勘查規(guī)范鋁土礦》中將大厚度工程率作為一個指標參與資源量估算,目的在于盡可能消除大厚度對資源量估算的影響。對任一礦種的礦體中出現(xiàn)的大厚度,可參照鋁土礦大厚度處理辦法處理。使用幾何法時,大厚度的處理原則如下:a)厚度:單工程礦體的厚度大于或等于礦體平均厚度3倍及以上者稱為大厚度。b)大厚度工程率:礦體大厚度工程數(shù)之和與總工程數(shù)之比為大厚度工程率。c)大厚度的處理:比照對特高品位的處理原則,用大厚度工程所影響塊段的所有工程平均厚度代替大厚度工程的厚度,進行塊段平均厚度的計算。d)在金屬礦產勘查中,出現(xiàn)大厚度工程的礦體越來越多。當大厚度與特高品位疊加時則影響更大,應分別對大厚度和特高品位處理后估算資源量;經(jīng)一次處理后其值仍大于礦體平均厚度的3倍時,再重復處理一次。8.2.5小于夾石剔除厚度的夾石據(jù)其厚度和品位參與資源量估算。資源量估算基礎表參見附錄D。8.2.6資源量估算中常見問題的處理參見附錄E。8.2.7結合采用的資源量估算方法的特點,參照附錄F,對資源量估算結果做出必要的說明。8.2.8采用不同的軟件進行資源量估算時,應對估算結果進行對比說明。8.2.10采用地質統(tǒng)計學法和SD法時,可遵循上述原則,也可根據(jù)各自方法確定。8.3塊段資源量估算要求8.3.1幾何法應以塊段的資源量估算為基礎。通常采用厚度加權平均法計算平均品位;塊段內工程分布均勻、樣長相近時,可采用算術平均法。當塊段工程分布不均勻(包括脈內沿脈在兩條勘查線之間每8m~10m采集的樣品),塊段范圍內剖面線上工程數(shù)量不一致時,則應先求出線平均品位,再合并求出塊段平均品位,參與塊段資源量的估算。8.3.2當相鄰兩工程的礦石類型不同時,遵循區(qū)內地質規(guī)律,按對角線方式區(qū)分不同類型礦石,估算資8.3.3當相鄰兩工程一個為工業(yè)品位礦,另一個為低品位礦時,按對角線方式區(qū)分不同類型礦石,估算8.3.4采用地質統(tǒng)計學法估算資源量時,應對礦體(礦化域)內的所有子塊體品位和其他屬性進行估值,再利用礦體或不同類型范圍約束出相應的塊體,從而計算出估算范圍的體積和其他屬性。8.3.5采用SD法估算資源量時,應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適當?shù)膲K體尺寸。89資源量估算結果匯總9.1應分礦體、礦石類型、品級、資源量類型匯總資源量。9.2共生礦產中,同一共生組分在礦體內分布不均勻,當局部地段達不到工業(yè)指標要求時,可作為伴生組分估算資源量。同一組分的共生礦和伴生礦資源量應分別統(tǒng)計,不能相加。9.3不同礦種的資源量不能相加。9.4低品位礦不能與工業(yè)品位礦相加。9.5資源量估算結果取值,按相應礦種的勘查規(guī)范執(zhí)行。9(資料性附錄)原始數(shù)據(jù)的記錄格式根據(jù)DZ/T—0078中明確的地質工程編錄要求,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在數(shù)據(jù)庫中的應用以及與相關軟件相結合的需要,對基礎表格設置不同的字段名稱和數(shù)據(jù)類型,確保數(shù)據(jù)收集的統(tǒng)一性,提出具體的數(shù)據(jù)整理格式和字段屬性要求,建立數(shù)據(jù)庫,實現(xiàn)數(shù)據(jù)共享。A.2工程編錄信息在各類礦產勘查過程中,地質編錄是最主要的資料收集手段。我國有嚴格的規(guī)范和要求并且鼓勵使用計算機輔助系統(tǒng),凡能用計算機成圖、成表的資料,都應該按標準化表格內容的要求填寫。工程、采樣、測試、編錄的質量問題及礦體、礦石質量的異常變化,應如實在報告中一一反映。A.3數(shù)據(jù)庫表格和字段設計針對勘查過程中不同的數(shù)據(jù)類型,在處理時采用不同的方式進行。鉆孔數(shù)據(jù)是主要的類型之一,也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數(shù)據(jù),在處理其他類型的數(shù)據(jù)時,也將其視為鉆孔數(shù)據(jù)來對待,從而得到相應的數(shù)據(jù)表。通常情況下,數(shù)據(jù)庫容易連接單元表格而不接受合并的單元格,即在處理數(shù)據(jù)時采用一元的電子表格。按照當前的規(guī)范以及計算機應用的原則,列出常用表格和字段要求。A.4工程定位表“Collar”結合國內常用的“工程測量成果表、原始工程記錄表以及工程概況表”等記錄信息,按照三維軟件中使用的“定位表”,合并成為“工程定位表”(參見表A.1),主要記錄工程起始點坐標、最大深度(長度)等信息。其中對于坑道和探槽的控制點之間,將采用距離、方位和角度的參數(shù)直接計算得到終點的坐標。詳細字段、說明(包括但不限于)見表A.1。表A.1工程定位表說明起始點X(東坐標)Y(北坐標)Z(高程)最大深度(長度)中段開孔時間終孔時間表A.1工程定位表(續(xù))說明區(qū)域設計目的需要說明或備注的信息A.5工程測斜表“Survey”根據(jù)工程鉆(掘)進過程中記錄的測斜信息或坑道等工程的控制點之間的方位等信息,建立“工程測斜表”(見表A.2),在三維軟件中可直接進行鉆孔校正和彎曲度計算以及坑道和探槽工程中的位置和拐點坐標。表A.2工程測斜表說明方位角方位是指北向為0°,順時針至360°坡度(天頂角)傾角鉆孔與水平線的夾角,與天頂角互為余角。向上為“正”,向下為“負”實際上,對于坑道和探槽工程來講,可采用三維編錄方法直接獲得三維空間資料信息,也可將它們理解為一個特殊的鉆孔進行信息提取。對于坑道取樣的記錄,可以理解為沿坑道一幫或兩幫的小鉆孔取樣,所不同的是,此時需要得到坑道實測位置圖以及巷道的高程,如果是掌子面取樣,還需要知道掌子面的方位(與主坑道垂直),同時記錄取樣點的標高。另外可以通過穿脈巷道的方位,或沿脈的方位換算出掌子面的方位。如果是斜坡道上取樣,需要測算斜坡道的角度,以便求出樣槽的角度。探槽樣品的提取和列表與坑道的取樣記錄一樣,將探槽樣品的位置和取樣間隔理解為一個沿槽幫或底的鉆孔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刻槽取樣的位置是隨著探槽的起伏而變化,可能按照角度和方位的變化較多,容易出現(xiàn)錯誤。一般來講,探槽編錄時,根據(jù)對應的控制點而言,位置差別不會太大。豎(淺)井之類的樣品記錄將其理解為豎直的鉆孔,需要確定取樣位置和編錄信息。A.6地質巖性表“Geology”此表為原始地質記錄表的主要內容,一般要求是盡可能將巖性位置、巖性描述、代號、蝕變強度與類型、礦化強度與類型、斷層構造位置與描述以及礦帶編號和體積質量樣品的記錄。此表為間隔表,記錄的信息一般是有間隔距離。其相關字段和說明見表A.3。表A.3地質巖性表說明深度起點以開孔點位置為起點,沿孔深方向記錄的開始位置深度終點根據(jù)礦床的特點和地質編錄要求,記錄巖性的名稱結合巖性、蝕變和礦化位置,利用平面或剖面解譯圈定礦帶編號記錄與之相關的必要信息或說明A.7樣品分析表“Sample”此表為工程采樣登記表和分析結果記錄表的主要內容,是最基本的樣品采集、化驗分析和質量統(tǒng)計表,也是最重要的數(shù)據(jù)信息表。實際工作中,所有的地質編錄中需要記錄取樣位置、長度、分析元素以及相關的地質信息,同時可記錄內檢、外檢樣品對應的分析數(shù)據(jù)。其相關字段和說明見表A.4。說明深度起點以開孔點位置為起點,沿孔深方向記錄的開始位置深度終點結合巖性、蝕變和礦化位置,利用平剖面解譯圈定可能對應的礦帶編號品級主要根據(jù)工業(yè)指標,結合實際品位值圈定的“工業(yè)礦”或“低品位礦”內檢樣編號內檢樣品的編號內檢樣品位內檢樣品的分析結果和單位內檢相對誤差外檢樣編號內檢樣品的編號內檢樣品的分析結果和單位關于樣品的特殊說明A.8工程質量表“Quality”此表為工程質量檢查記錄,可根據(jù)記錄評定工程質量情況。其相關字段和說明見表A.5。說明深度起點以開孔點位置為起點,沿孔深方向記錄的開始位置深度終點回次實際獲取的巖芯長度,可分別記錄巖芯與礦芯長度彎曲度結合巖性、水文信息進行說明是否對終孔進行封孔和實測記錄與之相關的必要信息或說明A.9小結地質編錄信息是編寫報告和資源量估算的主要數(shù)據(jù)信息來源,應據(jù)原始地質編錄規(guī)范要求完善表格的定義和說明。通過數(shù)據(jù)庫的方式存儲這些表格將有利于數(shù)據(jù)的安全、共享和更新應用。目前,國內已經(jīng)研發(fā)出野外地質編錄軟件,可以根據(jù)編錄資料完成信息的存儲和圖件的制成,雖然格式有所不同,但基本信息都是一致的。綜合國內地質報告和資源量估算的要求,所有的工程變量信息都可以在數(shù)據(jù)表中建立,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步驟導入地質數(shù)據(jù)庫中,這樣,可以對地質編錄信息進行保存和使用。(資料性附錄)體積質量樣品采集及計算處理方法B.1樣品采集與應用B.1.1礦石體積質量樣品測定須由經(jīng)過培訓的技術人員測定,必要時應進行驗證試驗;也可與濕度、孔隙(裂隙)度樣品一起送測試單位測定。礦石體積質量應按不同礦石類型分別計算,同時需要進行主要化學成分測試并了解其相關性。B.1.2當不同礦體體積質量相差較大時,能夠分采分選的礦石類型,應分別采集有代表性的樣品30個以上,作為估算資源量的參數(shù)。主要礦體有代表性的體積質量樣少于30個,不得參與資源量估算。B.1.3分礦體采集樣品體積一般為60cm2~120cm3;煤炭體積質量(視密度)測試樣品的數(shù)量應為煤芯煤樣的10%。采集的樣品應有代表性。B.1.4致密塊狀礦石可用小體積質量樣;裂隙較發(fā)育的致密塊狀礦石除了用小體積質量樣外,還應有不同類型各3個~5個大體積質量樣校正小體積質量值參與資源量估算;疏松、破碎、構造裂隙非常發(fā)育的礦石,則采用大體積質量樣的平均值參與資源量估算,每個礦體或每種礦石類型采集樣品數(shù)量5個~10B.2計算處理方法B.2.1當?shù)V石品位變化對體積質量影響很小時,可用算術平均法取得。B.2.2若兩斷面內體積質量值相差很大時,則以斷面的體積質量與面積加權平均計算。B.2.3應研究、確定可能影響體積質量的主要組分,同時對該組分進行測試,統(tǒng)計、研究其與體積相關關系,當其與體積質量的關系密切時,應采用線性回歸方法求取不同類型、不同品級、不同塊段(礦塊)礦石相應的平均體積質量。B.2.4當?shù)V石品位與體積質量之間有函數(shù)關系時,可依函數(shù)曲線選取。B.2.5當采集的體積質量樣品足夠多時,可采用不同塊段分別進行計算選取。B.2.7體積質量測試時應同時進行濕度測定,當濕度大于3%時應進行濕度校正。B.3體積質量測試結果體積質量測試結果見表B.1。表B.1體積質量測試結果表表B.1體積質量測試結果表(續(xù))注1:表格字段可根據(jù)需求增減。注2:礦石品位或礦物含量,其單位以礦種類型確定,下同。注3:貴金屬品位數(shù)值用10-°表示,下同。(資料性附錄)特高品位(特異值、風暴品位)的判別與處C.1特高品位判別方法C.1.1特高品位的鑒別:當樣品分析結果中出現(xiàn)特高品位時,首先應對樣品及分析結果再次查對,在確定分析結果無誤時,用其副樣做第二次(內檢)分析,兩次分析結果在允許誤差范圍內時,確認其為特高品位樣,并據(jù)第一次的分析結果進行處理。C.1.2在幾何法中,當樣品的品位高出礦體平均品位6~8倍以上時稱為特高品位。在確定為特高品位C.1.3在地質統(tǒng)計學方法中是特異值的一種,是根據(jù)礦化域或礦體中主(共生)元素分布的均勻程度與其品位分布特點,通過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確定該礦化域或礦體的特高品位下限值。C.1.4SD法根據(jù)礦體的復雜程度定量計算倍數(shù)限,求出風暴品位下限值并以此判斷風暴品位。C.1.5系統(tǒng)工程采樣證實礦體中的特高品位有規(guī)律分布構成富礦帶(層)時,則按富礦帶(層)對待。富礦帶(層)內有無特高品位用富礦帶(層)的平均品位衡量,凡單樣品位高于富礦帶平均品位的6倍時,仍需以單樣為單位做特高品位處理。C.2特高品位的處理方法C.2.1特高品位是貴金屬和部分有色金屬礦產的重要特征之一,應處理但影響范圍又不宜過大。C.2.2處理特高品位有許多方法,目前尚無國際公認的方法。地質統(tǒng)計學法、SD法也都有各自的處理方法。根據(jù)我國礦產資源的稟賦,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明確了幾何法處理特高品位的方法:a)礦體品位變化系數(shù)大時,采用上限值;品位變b)處理方法以用特高品位所影響塊段的平均品位代替為宜。當單工程礦體厚大(大體相當于影響塊段各工程厚度的總和)時,也可用該單工程中含特高品位樣品在內的平均品位代替。c)為了減少不必要的處理,對在品位分布不均勻的礦體部位采樣時的樣長,要充分考慮成礦特征、工業(yè)指標中的最小可采厚度及是否能分采等因素確定樣長,不宜劃分過細。避免出現(xiàn)人為的特高品位。C.2.3特高品位的影響:a)除以礦體為單位的特高品位外,有的特高品位在礦體局部地段突顯,即大范圍的較低品位工程分布區(qū)內,其中一個工程的平均品位高出周邊相鄰工程平均品位6倍以上,若不做處理會明顯提高該地段的平均品位,夸大了該地段的資源量。b)還有一種特高品位樣是在單工程多少不一的樣品中,出現(xiàn)品位高出上下樣品品位6倍以上的單樣,有些高達10余倍甚至數(shù)十倍,又構不成富礦帶(層),明顯提高了單工程的平均品位,對資源量估算結果的可靠性影響很大。由此,凡出現(xiàn)特高品位,不論是礦體范圍內、礦體局部地段,還是單工程中都應該處理。局部地段的特高品位用與其影響塊段的所有工程(包括其自身)平均品位代替。單工程中的特高品位用包括特高品位樣在內的工程平均品位代替。C.2.4采用地質統(tǒng)計學法估算資源量時,處理特異值可采用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法、影響系數(shù)法及概率曲線法和累積頻率分布曲線法等。C.2.4.1分位數(shù)法:從礦體樣品品位累積頻率分布曲線中讀出分位數(shù)所對應的品位值作為上限值代替n——包含G的鄰域內的樣品數(shù);o2——鄰域內包含G的樣品值的平均方差。C.2.4.3影響系數(shù)法:包含疑似特異值在內的樣品值的均值與去掉C.3處理情況說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