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03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類遺傳病-高考生物挑戰(zhàn)壓軸題(含解析)_第1頁
-專題03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類遺傳病-高考生物挑戰(zhàn)壓軸題(含解析)_第2頁
-專題03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類遺傳病-高考生物挑戰(zhàn)壓軸題(含解析)_第3頁
-專題03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類遺傳病-高考生物挑戰(zhàn)壓軸題(含解析)_第4頁
-專題03 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類遺傳病-高考生物挑戰(zhàn)壓軸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03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類遺傳病一、單選題12022·江蘇江蘇·一模)實證在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恩格爾曼的水綿實驗為證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提供了實證B.富蘭克林的DNA衍射圖譜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構提供了實證C.薩頓對蝗蟲精子形成過程的觀察和比較為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提供了實證D.艾弗里利用物質提純技術為探索肺炎鏈球菌轉化因子的本質提供了實證22022·湖北·蘄春縣實驗高級中學一模)科研人員利用三種動物分別進行甲、乙、丙三組遺傳學實驗來研究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它們的兩對相對性狀均由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斷錯誤的是()組別親本選擇F1中兩對等位基因均雜合的個體進行隨機交配F2性狀分離比甲4∶2∶2∶1乙5∶3∶3∶1丙6∶3∶2∶1A.三組實驗中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甲組可能是任意一對基因顯性純合均使胚胎致死,則親本A和親本B一定為雜合子C.乙組可能是含有兩個顯性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則F2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4D.丙組可能是其中某一對基因顯性純合時胚胎致死,則F2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5/632022·江蘇連云港·二模)若人體內存在兩對與疾病相關的等位基因A、a和B、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a和B、b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此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基因型為AaBb的雄性個體與aabb的雌性個體交配后,子代表現型比例為1:1:1:1C.由于DNA甲基化,AaBb的表現型與aabb相同,說明基因序列發(fā)生了變化D.若正常的精母細胞中不含有A或a基因,則A、a位于性染色體上42022·重慶·模擬預測)黃瓜的花有雌花、雄花與兩性花之分(雌花:僅雌蕊發(fā)育;雄花:僅雄蕊發(fā)育;兩性花:雌雄蕊均發(fā)育)。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F和M基因均是花芽分化過程中乙烯合成途徑的關鍵基因,對黃瓜花的性別決定有重要作用。F和M基因的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M基因的表達與乙烯的產生之間存在正反饋,造成乙烯持續(xù)積累,進而抑制雄蕊發(fā)育B.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開雌花,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開兩性花C.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與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雜交,F1開雌花D.對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外源施加乙烯抑制劑時,可以出現雌花5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某種小鼠的毛色受AY(黃色)、A(鼠色)、a(黑色)3個基因控制,三者互為等位基因,AY對A、a為完全顯性,A對a為完全顯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計入個體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若AYa個體與AYA個體雜交,則F1有3種基因型B.若AYa個體與Aa個體雜交,則F1有3種表現型C.若1只黃色雄鼠與若干只黑色雌鼠雜交,則F1可同時出現鼠色個體與黑色個體D.若1只黃色雄鼠與若干只純合鼠色雌鼠雜交,則F1可同時出現黃色個體與鼠色個體62022·浙江·高三階段練習)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將T-DNA插入到D基因中,使該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記為d?,F以野生植株和突變植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統(tǒng)計母本植株的結實率,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A.表中數據表明D基雜交編號親本組合結實率①♀DD×dd♂②♀dd×DD♂50%③♀DD×DD♂50%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B.為證明D基因失活不影響突變植株配子的形成,可用顯微鏡觀察并與野生植株進行比較C.若讓雜交①子代作父本,具備受精能力的雄配子D:雄配子d=5:1,預期結實率為30%D.若選擇基因型為Dd的植物雜交,所獲得植株表現型及比例為野生型:突變型=35:172022·云南·二模)人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上存在著同源區(qū)(Ⅱ)和非同源區(qū)(Ⅰ、Ⅲ),如圖所示。由此可以推測()A.Ⅲ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體內,Ⅰ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體內B.Ⅱ片段上的基因,遺傳特點與常染色體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Ⅰ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并且Ⅰ片段上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在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同胞姐妹體細胞內至少有一條X染色體相同82022·北京西城·一模)Lesch-Nyhan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代謝疾病,患者由于缺乏HGPRT(由X染色體上的基因編碼的一種轉移酶)導致嘌呤聚集于神經組織和關節(jié)中。下圖是一個Lesch-Nyhan綜合征家系圖,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狀B.Lesch-Nyhan綜合征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C.Ⅲ-1和正常男性結婚生出患病兒子的概率為1/4D.產前診斷是降低Lesch-Nyhan綜合征患兒出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92022·遼寧·丹東市第二中學一模)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綜合征(PD)十分少見,是由Parkin基因突變引起的單基因遺傳病,圖1是某家族青少年型帕金森綜合征的遺傳系譜圖;圖2為正常基因和突變基因上限制酶切割位點以及圖1中不同個體DNA酶切并電泳后的條帶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由于該病發(fā)病率低,因此應在患者家系中調查該病的發(fā)病率B.該病的遺傳方式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C.若想判斷胎兒III-1患該病的情況需對其進行性別鑒定D.經調查該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10000,圖1中III-1患該遺傳病的概率為1/3102022·湖南·模擬預測)遺傳學上的平衡種群是指在理想狀態(tài)下,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都不再改變的大種群。某哺乳動物的平衡種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控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多對黑色個體交配,每對的子代均為黑色,則說明黑色為顯性B.觀察該種群,若新生的栗色個體多于黑色個體,則說明栗色為顯性C.若該種群栗色與黑色個體的數目相等,則說明隱性基因頻率高于顯性基因頻率D.選擇1對栗色個體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現為栗色,則說明栗色為隱性二、綜合題112022·廣東梅州·二模)家蠶(2n=56)的性別決定為ZW型,W染色體決定雌性,其上無控制性狀的基因。蠶體的有班和無斑是一對相對性狀,受B、b基因控制。回答下列問題:(1)科研人員利用純合的有班蠶和無斑蠶,通過兩組雜交實驗得出“有斑對無斑為顯性,控制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的結論。請寫出上述兩組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2)科研人員用X射線處理純合有斑雌蠶(BB)的受精卵,使一個B基因發(fā)生了易位,得到易位雌蠶(BB)。該易位雌蠶中,B基因可能易位到Z染色體上,也可能易位到W染色體上。假定易位不影響易位雌蠶的生活能力且易位的B基因能正常表達,請設計實驗確定易位基因所在的染色體(要求寫出實驗方案和預期實驗結果)。(3)科研人員在家蠶育種時制定了兩個育種目標。目標1:種蠶能從子代中恢復,即可從子代中獲得種蠶;目標2:蠶農可根據幼蠶體表是否有斑,方便去除雌蠶,只養(yǎng)雄蠶(雄蠶的蠶絲質量好、產量高)??蒲腥藛T利用易位雌蠶獲得了基因型為bbZWB、bbZBW的有斑雌蠶,其中基因型為的雌蠶可用作種蠶。另一基因型的有斑雌蠶不能用作種蠶的原因122022·江西·模擬預測)果蠅是遺傳學研究的經典材料,請回答下列有關果蠅的問題:(1)果蠅的灰身和黑身、卷翅和直翅是兩對獨立遺傳的性狀(不考慮X、Y同源區(qū)段)??蒲腥藛T將黑身卷翅與灰身直翅果蠅分別進行正交和反交,發(fā)現F1灰身直翅與灰身卷翅果蠅各占1/2;再將F1中的灰身卷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發(fā)現F2無論雄性還是雌性,卷翅果蠅與直翅果蠅的比例均為2:1。分析實驗結果可知,果蠅的卷翅基因位于(填“?!被颉癤"或“Y”)染色體上。上述F2中灰身卷翅:灰身直翅:黑身卷翅:黑身直翅=。(2)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卷翅基因A所在染色體上還存在一個隱性基因b,該基因可能與致死有關,但不影響存活個體的其他性狀,F1卷翅果蠅的相關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甲。為了解釋F2果蠅卷翅與直翅的性狀分離比為2:1,有人提出兩種假設,一種假設是AA純合致死,另一種假設是bb純合致死?,F有下圖所示的四種基因型的果蠅作為實驗材料,需要通過一代雜交實驗證明一種假設成立、另一種假設不成立(不考慮其他致死原因及交叉互換)。請完成下列有關的實驗思路:則AA純合致死:若子代,則bb純合致死。思路二:分別將甲與丙、甲與丁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若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后者卷翅:直翅=2:1,則AA致死:若,則bb純合致死。思路三:將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預期結果及結論略。132022·云南·二模)水稻是二倍體(2N=24)植物,兩性花、花小,稻瘟病會導致水稻減產,請回答培育抗稻瘟病水稻的相關問題:(1)雄性不育系是一類特殊的水稻類型,其自身花器中,雄性器官發(fā)育不完善,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利用這種水稻進行雜交操作的優(yōu)勢是。這樣的水稻在雜交中作為(填“父”或“母”)本。(2)水稻的抗稻瘟病性狀(A/a)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育種工作者用抗稻瘟病(抗?。┲仓昱c易感稻瘟?。ǜ胁。┲仓觌s交,F1中既有抗病植株又有感病植株,且比例接近1:1。若抗病性狀為顯性,讓F1連續(xù)自交,最早可在子代中分離出抗病純合子。(3)育種工作者用γ射線處理水稻,得到高產新品種植株甲,植株甲自交,F1中既有高產植株F1高產植株中純合子占。若要縮短育種年限,盡快得到高產純合子,可采用的育種方法是,此方法所得高產植株占。142022·河北衡水·一模)某昆蟲的棒眼和圓眼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a控制。某科研人員在一棒眼昆蟲種群中偶然發(fā)現一只重棒眼昆蟲,推測其可能是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結構變異所致。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判斷該重棒眼昆蟲形成的原因,最好觀察期的染色體,原因(2)若重棒眼昆蟲是基因突變形成的結果,基因用A+表示。該科研人員將重棒眼昆蟲與圓眼昆蟲交配,后代有重棒眼和棒眼昆蟲,則三種基因的顯隱性關系是(用文字表示重棒眼基因與棒眼基因的本質區(qū)別是。(3)選取問題(2)的后代重棒眼雌雄昆蟲相互交配,后代出現重棒眼和圓眼昆蟲,比例為1:1,原因可能是。(4)若存在一非同源染色體上致死基因b,導致A+精子致死,現有基因型為A+aBb的重棒眼雌雄昆蟲相互交配,后代表現型及比例是。152022·全國·模擬預測)雞的性別決定方式為ZW型,羽色中蘆花(B)對非蘆花(b)為顯性,純合非蘆花公雞與純合蘆花母雞交配,F1公雞全為蘆花、母雞全為非蘆花。請回答下列問題:(1)某同學對該遺傳現象進行分析后,對該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提出下列兩種假設:假設一:。假設二:控制羽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但性狀與性別有關。無論雌雄,BB個為體均為蘆花,bb個體均為非蘆花;但Bb雌性個體為,Bb雄性個體為。(2)若想證明上述哪種假設成立,該同學設計了一個簡單的實驗方案:讓F1中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觀察并統(tǒng)計后代的表型及比例。請寫出預期的實驗結果:①若子代表型及比例為,則假設一成立。②若子代表型及比例為,則假設二成立。(3)若假設一成立,雞常染色體上有基因D/d,基因D能抑制色素的合成,當基因D存在時表現為非蘆花,基因d沒有此效應。兩只純合的非蘆花雞交配,F1全為非蘆花雞。F1的雌 F2的非蘆花雞中,雄性:雌性=。專題03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和人類遺傳病一、單選題12022·江蘇江蘇·一模)實證在科學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恩格爾曼的水綿實驗為證明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提供了實證B.富蘭克林的DNA衍射圖譜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構提供了實證C.薩頓對蝗蟲精子形成過程的觀察和比較為證明基因在染色體上提供了實證D.艾弗里利用物質提純技術為探索肺炎鏈球菌轉化因子的本質提供了實證【答案】C【解析】【分析】1、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推論利用的是類比推理過程。2、在艾弗里證明遺傳物質是DNA的實驗中,艾弗里將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糖類等物質分離開,單獨的、直接的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詳解】A、恩格爾曼采用水綿、好氧細菌和極細光束進行對照實驗,發(fā)現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產物之一為氧氣,A正確;B、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提供了DNA衍射圖譜,沃森和克里克依據他們提供的DNA衍射圖譜及有關數據,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結構,B正確;C、薩頓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推論并未提出實證,C錯誤;D、艾弗里利用物質提純技術,將S型細菌的DNA、蛋白質、糖類等物質分離開,單獨的、直接的觀察它們各自的作用,為探索肺炎鏈球菌轉化因子的本質提供了實證,D正確。故選C。22022·湖北·蘄春縣實驗高級中學一模)科研人員利用三種動物分別進行甲、乙、丙三組遺傳學實驗來研究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它們的兩對相對性狀均由常染色體上的兩對等位基因控制),實驗結果如表所示。下列推斷錯誤的是()組別親本選擇F1中兩對等位基因均雜合的個體進行隨機交配F2性狀分離比甲4∶2∶2∶1乙5∶3∶3∶1丙6∶3∶2∶1A.三組實驗中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B.甲組可能是任意一對基因顯性純合均使胚胎致死,則親本A和親本B一定為雜合子C.乙組可能是含有兩個顯性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則F2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1/4D.丙組可能是其中某一對基因顯性純合時胚胎致死,則F2中雜合子所占的比例為5/6【答案】B【解析】【分析】從表格中看出,三對雜交組合中,F1自交后代均出現9:3:3:1的變式,說明兩對基因獨立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用Aa和Bb表示控制性狀的兩對基因。【詳解】A、根據分析,三組實驗中兩對相對性狀雜交在F2中均出現了9:3:3:1的變式的分離比,所以均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B、4:2:2:l=(2:1)×(2:1出現該比例的原因是由于任意一對基因顯性純合均使胚胎致死,即AA和BB致死,親本基因型可以是AaBb和aabb,而aabb是純合子,B錯誤;C、如果含有兩個顯性基因的雄配子或雌配子致死,即AB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則后代出現5∶3∶3∶1的比例,F1基因型是AaBb,純合子有AAbb、aaBB和aabb,所以比例為D、丙組出現6∶3∶2∶1=(3:1)×(2:1所以由一對基因純合子致死,即AA或BB致死,假設AA致死,所以純合子有aaBB和aabb比例為1/6,所以雜合子的比例為5/6,D正確。故選B。32022·江蘇連云港·二模)若人體內存在兩對與疾病相關的等位基因A、a和B、b。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a和B、b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此兩對等位基因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基因型為AaBb的雄性個體與aabb的雌性個體交配后,子代表現型比例為1:1:1:1C.由于DNA甲基化,AaBb的表現型與aabb相同,說明基因序列發(fā)生了變化D.若正常的精母細胞中不含有A或a基因,則A、a位于性染色體上【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的分離定律的實質:在雜合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等位基因會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開,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獨立的隨配子遺傳給后代。2、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驹斀狻緼、A、a和B、b的遺傳都遵循分離定律,但不一定遵循自由組合定律:若基因A、a和B、b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則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A錯誤;B、基因型為AaBb的雄性個體與aabb的雌性個體交配后,若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不獨立遺傳,AaBb的個體AB連鎖、ab連鎖,則子代為AaBb:aabb=1:1,B錯誤;C、DNA甲基化不會改變基因序列但能抑制基因的表達,C錯誤;D、據題意可知,A、a和B、b是兩對與疾病相關的等位基因,若正常的精母細胞中不含有A或a基因,說明A、a在細胞中成單存在,則A、a位于性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D正確。故選D。42022·重慶·模擬預測)黃瓜的花有雌花、雄花與兩性花之分(雌花:僅雌蕊發(fā)育;雄花:僅雄蕊發(fā)育;兩性花:雌雄蕊均發(fā)育)。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F和M基因均是花芽分化過程中乙烯合成途徑的關鍵基因,對黃瓜花的性別決定有重要作用。F和M基因的作用機制如圖所示。下列表述錯誤的是()A.M基因的表達與乙烯的產生之間存在正反饋,造成乙烯持續(xù)積累,進而抑制雄蕊發(fā)育B.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開雌花,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開兩性花C.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與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雜交,F1開雌花D.對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外源施加乙烯抑制劑時,可以出現雌花【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題意和圖示可知,黃瓜的花受到基因型和乙烯的共同影響,F基因存在時會合成乙烯,促進雌蕊的發(fā)育,同時激活M基因,M基因的表達會進一步促進乙烯合成而抑制雄蕊的發(fā)育,故可推知,F_M_的植株開雌花,F_mm的植株開兩性花,ffM_和ffmm的植株開雄花?!驹斀狻緼、M基因的表達會促進乙烯的產生,乙烯的產生又會促進M基因的表達,即二者之間存在正反饋,造成乙烯持續(xù)積累,進而抑制雄蕊發(fā)育,A正確;B、根據分析可知,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開雌花,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開兩性花,B正確;C、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與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雜交,F1基因型為FfMm,開雌花,C正確;D、當對FFmm基因型的黃瓜植株外源施加乙烯利時,較高濃度的乙烯會抑制雄蕊的發(fā)育,出現雌花,D錯誤。故選D。52022·全國·高三專題練習)某種小鼠的毛色受AY(黃色)、A(鼠色)、a(黑色)3個基因控制,三者互為等位基因,AY對A、a為完全顯性,A對a為完全顯性,并且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不計入個體數)。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若AYa個體與AYA個體雜交,則F1有3種基因型B.若AYa個體與Aa個體雜交,則F1有3種表現型C.若1只黃色雄鼠與若干只黑色雌鼠雜交,則F1可同時出現鼠色個體與黑色個體D.若1只黃色雄鼠與若干只純合鼠色雌鼠雜交,則F1可同時出現黃色個體與鼠色個體【答案】C【解析】【分析】由題干信息可知,AY對A、a為完全顯性,A對a為完全顯性,AYAY胚胎致死,因此小鼠色據此分析。【詳解】A、若AYa個體與AYA個體雜交,由于基因型AYAY胚胎致死,則F1有AYA、AYa、Aa共3種基因型,A正確;B、若AYa個體與Aa個體雜交,產生的F1的基因型及表現型有Aa(鼠色)、aa(黑色即有3種表現型,B正確;C、若1只黃色雄鼠(AYA或AYa)與若干只黑色雌鼠(aa)雜交,產生的F1的基因型為 AYa(黃色)、Aa(鼠色或AYa(黃色)、aa(黑色不會同時出現鼠色個體C錯誤;D、若1只黃色雄鼠(AYA或AYa)與若干只純合鼠色雌鼠(AA)雜交,產生的F1的基因型為AYA(黃色)、AA(鼠色或AYA(黃色)、Aa(鼠色則F1可同時出現黃色個體與鼠色個體,D正確。故選C。62022·浙江·高三階段練習)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將T-DNA插入到D基因中,使該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記為d。現以野生植株和突變植株作為親本進行雜交實驗,統(tǒng)計母本植株的結實率,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雜交編號親本組合結實率①♀DD×dd♂②♀dd×DD♂50%③♀DD×DD♂50%A.表中數據表明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B.為證明D基因失活不影響突變植株配子的形成,可用顯微鏡觀察并與野生植株進行比較C.若讓雜交①子代作父本,具備受精能力的雄配子D:雄配子d=5:1,預期結實率為30%D.若選擇基因型為Dd的植物雜交,所獲得植株表現型及比例為野生型:突變型=35:1【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表格:②③組都是DD做父本,結實率都為50%,①組是dd做父本,結實率為10%,所以可以猜測D基因失活后會使雄配子的育性降低。且DD做父本,結實率都為50%,可以得出D的雄配子中可育的占1/2;dd做父本,結實率為10%,可以得出d的雄配子中可育【詳解】A、由②③兩組對照可得基因型為d的雌配子不影響結實率,由①③兩組對照可得基因型為d的雄配子降低結實率,表明是D基因失活使雄配子育性降低,A正確;B、雄配子育性降低可能是產生過程受影響導致最終配子數目減少,也可能是配子形成不受影響,但影響配子的受精能力。因此可通過顯微鏡觀察配子數目來驗證前一個原因,B正確;C、在第②③組中DD作父本,結實率為50%,可知D的雄配子中可育占1/2,同理由①組/2=30%,C正確;D、若基因型Dd的植株自交,母本產生可育雌配子D:d=1:1,父本產生可育雄配子D:d=5:1,子代基因型為DD:Dd:dd=5:6:1,野生型:突變型=11:1,D錯誤。故選D。72022·云南·二模)人的X染色體和Y染色體上存在著同源區(qū)(Ⅱ)和非同源區(qū)(Ⅰ、Ⅲ),如圖所示。由此可以推測()A.Ⅲ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體內,Ⅰ片段上的基因只存在于女性體內B.Ⅱ片段上的基因,遺傳特點與常染色體上的基因完全相同C.Ⅰ片段上的基因不存在等位基因,并且Ⅰ片段上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在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D.同胞姐妹體細胞內至少有一條X染色體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人類的性別決定是XY型,X、Y染色體是異型同源染色體,X染色體和Y染色體上存在著同源區(qū)(Ⅱ)和非同源區(qū)(Ⅰ、Ⅲ),同源區(qū)段上,X、Y染色體上有等位基因,在非同源區(qū)段Ⅰ上的基因,Y染色體上無對應的等位基因,在非同源區(qū)段Ⅲ上,X染色體上無對應的等位基因。2、女性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其中一條X染色體來自父方,一條X染色體來自母方,同胞姐妹中來自父方的X染色體相同;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X來自母方,Y來自父方,同胞兄弟中來自父方的Y染色體相同,來自母方的X染色體不一定相同?!驹斀狻緼、女性無Y染色體,Ⅲ是Y染色體的非同源區(qū)段,該段染色體上的基因只存在于男性中,由于男性有X染色體,Ⅰ片段上的基因既存在于女性體內,也可能存在于男性體內,A錯誤;B、Ⅱ片段雖然是X、Y染色體的同源區(qū)段,但是其遺傳也與性別相關聯,遺傳特點與常染色體上的基因不完全相同,B錯誤;C、在女性體內有兩條X染色體,Ⅰ片段上的基因可存在等位基因,伴X隱性遺傳病在人群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C錯誤;D、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其中一條X染色體一定來自父親,因此同胞姐妹體內至少有一條X染色體相同,D正確。故選D。82022·北京西城·一模)Lesch-Nyhan綜合征是一種嚴重的代謝疾病,患者由于缺乏HGPRT(由X染色體上的基因編碼的一種轉移酶)導致嘌呤聚集于神經組織和關節(jié)中。下圖是一個Lesch-Nyhan綜合征家系圖,敘述錯誤的是()A.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狀B.Lesch-Nyhan綜合征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C.Ⅲ-1和正常男性結婚生出患病兒子的概率為1/4D.產前診斷是降低Lesch-Nyhan綜合征患兒出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據圖分析,系譜圖中II-3和II-4正常,而子代中III-3和III-4患病,說明該病為隱性遺傳病,又發(fā)病原因是“由X染色體上的基因編碼的一種轉移酶”導致,故致病基因位位于X染色體,設相關基因為A、a,據此分析作答?!驹斀狻緼、結合題意可知,該病的發(fā)病原因是由X染色體上的基因編碼的一種轉移酶缺失導致的,故說明基因可通過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狀,A正確;B、結合分析可知,Lesch-Nyhan綜合征致病基因為隱性基因,B正確;C、該病為伴X隱性遺傳病,則III-3和III-4基因型均為XaY,II-3和II-4基因型為XAXa、XAY,則III-1基因型為1/2XAXA、1/2XAXa(配子及比例為3/4XA、1/4Xa和正常男性(XAY)結婚,生出患病兒子(XaY)的概率為1/4×1/2=1/8,C錯誤;D、產前診斷和遺傳咨詢可有效降低遺傳病發(fā)病率,故產前診斷是降低Lesch-Nyhan綜合征患兒出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D正確。故選C。92022·遼寧·丹東市第二中學一模)青少年型帕金森氏綜合征(PD)十分少見,是由Parkin基因突變引起的單基因遺傳病,圖1是某家族青少年型帕金森綜合征的遺傳系譜圖;圖2為正?;蚝屯蛔兓蛏舷拗泼盖懈钗稽c以及圖1中不同個體DNA酶切并電泳后的條帶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由于該病發(fā)病率低,因此應在患者家系中調查該病的發(fā)病率B.該病的遺傳方式可能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或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C.若想判斷胎兒III-1患該病的情況需對其進行性別鑒定D.經調查該病在人群中的發(fā)病率為1/10000,圖1中III-1患該遺傳病的概率為1/3【答案】D【解析】【分析】1、遺傳病是由生殖細胞或受精卵里的遺傳物質發(fā)生了改變引起的??煞譃椋簡位蜻z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人類遺傳病的調查通常以發(fā)病率高的單基因遺傳病為調查對象,調查遺傳病的發(fā)病率時,應隨機調查,同時還要注意調查的群體要足夠大;調查遺傳方式時,應調查患者的家族。2、根據Ⅰ-1和Ⅰ-2正常,兒子Ⅱ-2患病,可知該病是隱性遺傳病,再結合電泳條帶分析可知,Ⅰ3和Ⅰ4都是致病基因攜帶者,可知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驹斀狻緼、在患者家系中調查該病的遺傳方式,發(fā)病率應該在人群中調查,A錯誤;B、由分析可知,該病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B錯誤;C、Ⅱ-3很有可能是該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所以Ⅲ-1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有患病的可能,若想判斷胎兒Ⅲ-1患該病的情況需對其進行基因檢測,C錯誤;D、根據電泳條帶分析可知,Ⅰ-3和Ⅰ-4的基因型都為Aa,因此其子代Ⅱ-3的基因型為AA或Aa(2/3Aa,1/3AA從電泳圖上看,Ⅱ-2的基因型為aa,因此Ⅲ-1患該遺傳病的概率為故選D。102022·湖南·模擬預測)遺傳學上的平衡種群是指在理想狀態(tài)下,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都不再改變的大種群。某哺乳動物的平衡種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體上的1對等位基因控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多對黑色個體交配,每對的子代均為黑色,則說明黑色為顯性B.觀察該種群,若新生的栗色個體多于黑色個體,則說明栗色為顯性C.若該種群栗色與黑色個體的數目相等,則說明隱性基因頻率高于顯性基因頻率D.選擇1對栗色個體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現為栗色,則說明栗色為隱性【答案】C【解析】【分析】1、相對性狀中顯隱性的判斷:(1)親代是具有相對性狀的兩種表現型,子代只有一種表現型,即親2子1可確定顯隱性關系;(2)親代一種表現型,子代有兩種表現型,即親1子2可確定顯隱性關系,所以親2子1或親1子2可確定顯隱性關系,但親1子1或親2子2則不能直接確定。2、基因頻率及基因型頻率1)在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2)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該等位基因純合子的頻率+1/2雜合子的頻率?!驹斀狻緼、多對黑色個體交配,每對的子代均為黑色,據此能判斷黑色為隱性性狀,A錯誤;B、根據“新生的栗色個體多于黑色個體”不能說明栗色為顯性,B錯誤;C、若顯性基因頻率和隱性基因頻率相等,則顯性個體數目多于隱性個體數目,因此該種群栗色與黑色個體的數目相等時,則說明隱性基因頻率高于顯性基因頻率,C正確;D、選擇1對(數量太少)栗色個體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現為栗色,據此不能判斷這對相對性狀的顯隱性關系,栗色可能為顯性,也有可能為隱性,D錯誤。故選C。二、綜合題112022·廣東梅州·二模)家蠶(2n=56)的性別決定為ZW型,W染色體決定雌性,其上無控制性狀的基因。蠶體的有班和無斑是一對相對性狀,受B、b基因控制。回答下列問題:(1)科研人員利用純合的有班蠶和無斑蠶,通過兩組雜交實驗得出“有斑對無斑為顯性,控制基因(B、b)位于常染色體”的結論。請寫出上述兩組雜交實驗的遺傳圖解。(2)科研人員用X射線處理純合有斑雌蠶(BB)的受精卵,使一個B基因發(fā)生了易位,得到易位雌蠶(BB)。該易位雌蠶中,B基因可能易位到Z染色體上,也可能易位到W染色體上。假定易位不影響易位雌蠶的生活能力且易位的B基因能正常表達,請設計實驗確定易位基因所在的染色體(要求寫出實驗方案和預期實驗結果)。(3)科研人員在家蠶育種時制定了兩個育種目標。目標1:種蠶能從子代中恢復,即可從子代中獲得種蠶;目標2:蠶農可根據幼蠶體表是否有斑,方便去除雌蠶,只養(yǎng)雄蠶(雄蠶的蠶絲質量好、產量高)。科研人員利用易位雌蠶獲得了基因型為bbZWB、bbZBW的有斑雌蠶,其中基因型為的雌蠶可用作種蠶。另一基因型的有斑雌蠶不能用作種蠶的原因【答案】(1)(2)實驗方案:將易位雌蠶與無斑雄蠶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實驗預期:若子代有斑♂:有斑♀:無斑♀=2:1:1,說明B基因易位在Z染色體上。若子代有斑♂:有斑♀:無斑♂=1:2:1,說明B基因易位在W染色體上(3)bbZWB基因型為bbZBW的家蠶和基因型為bbZZ的家蠶雜交后,子代的基因型為bbZBZ(有斑雄蠶)、bbZW(無斑雌蠶),雖然能達到育種目標2,但子代中不能產生基因型為bbZBW的雌蠶,沒有達到育種目標1【解析】【分析】根據題意,家蠶(2n=56)的性別決定為ZW型,蠶體的有班和無斑是一對相對性狀,受B、b基因控制。由(1)可知,正常情況下,B/b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1)要判斷基因的位置以及顯隱性,用正反交。遺傳圖解如下:(2)分析題意,若是B基因易位到Z染色體上,基因型可以寫為BbZBW,ZB會傳給子代雄性個體;若是易位到W染色體上,基因型可以寫為BbZWB,WB會傳給子代雌性個體。所以選擇將該易位雌蠶與無斑雄蠶(基因型為bbZZ)雜交觀察并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若是B基因易位在Z染色體上,子代是(1/2Bb:1/2bb)(1/2ZBZ:1/2ZW子代出現有斑♂:有子代出現有斑♂:有斑♀:無斑♂=1:2:1。(3)根據育種目標,基因型為bbZWB的雌蠶可以作為種蠶。因為基因型為bbZBW的家蠶和基因型為bbZZ的家蠶雜交后,子代的基因型為bbZBZ(有斑雄蠶)、bbZW(無斑雌蠶),雖然能達到育種目標2,但子代中不能產生基因型為bbZBW的雌蠶,沒有達到育種目標1。122022·江西·模擬預測)果蠅是遺傳學研究的經典材料,請回答下列有關果蠅的問題:(1)果蠅的灰身和黑身、卷翅和直翅是兩對獨立遺傳的性狀(不考慮X、Y同源區(qū)段)??蒲腥藛T將黑身卷翅與灰身直翅果蠅分別進行正交和反交,發(fā)現F1灰身直翅與灰身卷翅果蠅各占1/2;再將F1中的灰身卷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發(fā)現F2無論雄性還是雌性,卷翅果蠅與直翅果蠅的比例均為2:1。分析實驗結果可知,果蠅的卷翅基因位于(填“常”或“X"或“Y”)染色體上。上述F2中灰身卷翅:灰身直翅:黑身卷翅:黑身直翅=。(2)進一步研究發(fā)現,卷翅基因A所在染色體上還存在一個隱性基因b,該基因可能與致死有關,但不影響存活個體的其他性狀,F1卷翅果蠅的相關基因在染色體上的位置如圖甲。為了解釋F2果蠅卷翅與直翅的性狀分離比為2:1,有人提出兩種假設,一種假設是AA純合致死,另一種假設是bb純合致死?,F有下圖所示的四種基因型的果蠅作為實驗材料,需要通過一代雜交實驗證明一種假設成立、另一種假設不成立(不考慮其他致死原因及交叉互換)。請完成下列有關的實驗思路:則AA純合致死:若子代,則bb純合致死。思路二:分別將甲與丙、甲與丁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若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后者卷翅:直翅=2:1,則AA致死:若,則bb純合致死。思路三:將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預期結果及結論略?!敬鸢浮?1)常6∶3∶2∶1(2)乙子代卷翅∶直翅=2∶1子代全為卷翅1∶1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1∶2,后者卷翅∶直翅=3∶1乙與丙、乙與丁【解析】【分析】1、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2、正反交實驗的結果相同,證明基因位于常染體上,正反交結果不同,證明位于性染色體(1)F1中的卷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發(fā)現F2代無論雄性還是雌性,卷翅果蠅與直翅果蠅的比例均為2:1,后代沒有性別差異,說明控制卷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F1中的灰身卷翅的基因型是AaBb,雌雄自由交配后,灰身:黑身=3:1,卷翅:直翅=2:1,則后代的表現型是灰身卷翅:灰身直翅:黑身卷翅:黑身直翅=6:3:2:1。(2)F1中的卷翅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發(fā)現F2代無論雄性還是雌性,卷翅果蠅與直翅果蠅的比例均為2:1,本來是3:1,說明存在致死效應,可能是AA致死,或bb致死,通過給定的材料進行雜交實驗判斷是AA致死還是bb致死,則選取的材料雜交后應得到含AA或bb的基因型,則可以選取的材料進行的雜交實驗為:思路一:將乙基因型(子代有AA、bb類型)的雌雄個體相互交配,由于其產生的配子及比例為AB:ab=1:1,正常情況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為:AABB:AaBb:aabb=1:2:1,若AA純合致死,則子代卷翅∶直翅=2∶1,若bb致死,則子代全為卷翅。思路二:將甲(配子為Ab、aB)與丙(配子為aB、ab)、甲(配子為Ab、aB)與?。ˋB、aB)雜交,若AA致死,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1∶1,后者卷翅:直翅=2:1;若bb純合致死,前者的子代卷翅∶直翅=1∶2,后者卷翅∶直翅=3∶1。思路三:分別將乙與丙、乙與丁雜交,統(tǒng)計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132022·云南·二模)水稻是二倍體(2N=24)植物,兩性花、花小,稻瘟病會導致水稻減產,請回答培育抗稻瘟病水稻的相關問題:(1)雄性不育系是一類特殊的水稻類型,其自身花器中,雄性器官發(fā)育不完善,不能形成正常的花粉,利用這種水稻進行雜交操作的優(yōu)勢是。這樣的水稻在雜交中作為(填“父”或“母”)本。(2)水稻的抗稻瘟病性狀(A/a)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育種工作者用抗稻瘟?。共。┲仓昱c易感稻瘟?。ǜ胁。┲仓觌s交,F1中既有抗病植株又有感病植株,且比例接近1:1。若抗病性狀為顯性,讓F1連續(xù)自交,最早可在子代中分離出抗病純合子。(3)育種工作者用γ射線處理水稻,得到高產新品種植株甲,植株甲自交,F1中既有高產植株F1高產植株中純合子占。若要縮短育種年限,盡快得到高產純合子,可采用的育種方法是,此方法所得高產植株占?!敬鸢浮?1)雜交時不用去雄,提高了雜交育種的效率母(2)三(3)盲目性大,需處理大量材料1/5單倍體育種3/4【解析】【分析】基因的分離定律: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控制同一性狀的遺傳因子成對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時,成對的遺傳因子發(fā)生分離,分離后的遺傳因子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隨配子遺傳給后代?!驹斀狻浚?)水稻是兩性花、花小,雄性不育,能形成正常的花粉,在雜交中作為母本,雜交時不用去雄,提高了雜交育種的效率。(2)F1中抗病植株為雜合子,自交后F2中抗病植株既有純合子,又有雜合子,F2再自交F3中不發(fā)生性狀分離的即為純合子,故最早可在子三代中分離出抗病純合子。(3)由于基因突變不定向性,誘變育種盲目性大,需處理大量材料。F1中既有抗病植株又有感病植株,且比例接近15:1,為9:3:3:1的變式,植株甲為雙雜個體,故F1抗病植株中純合子占(1+1+1)/15=1/5;縮短育種年限,盡快得到抗病純合子可采用單倍體育種,得四種純合子中三種為抗病植株,占3/4。142022·河北衡水·一模)某昆蟲的棒眼和圓眼由位于常染色體上的基因A/a控制。某科研人員在一棒眼昆蟲種群中偶然發(fā)現一只重棒眼昆蟲,推測其可能是基因突變或染色體結構變異所致。請回答下列問題:(1)若利用光學顯微鏡觀察判斷該重棒眼昆蟲形成的原因,最好觀察期的染色體,原因(2)若重棒眼昆蟲是基因突變形成的結果,基因用A+表示。該科研人員將重棒眼昆蟲與圓眼(用文字表示重(用文字表示重棒眼基因與棒眼基因的本質區(qū)別是。(3)選取問題(2)的后代重棒眼雌雄昆蟲相互交配,后代出現重棒眼和圓眼昆蟲,比例為1:1,原因可能是。(4)若存在一非同源染色體上致死基因b,導致A+精子致死,現有基因型為A+aBb的重棒眼雌雄昆蟲相互交配,后代表現型及比例是?!敬鸢浮?1)中此時染色體形態(tài)穩(wěn)定、數目清晰(2)重棒眼對棒眼和圓眼為顯性,棒眼對圓眼為顯性基因中脫氧核苷酸(堿基對)的排列順序不同(3)含有A+的雌配子或雄配子致死(4)重棒眼:圓眼=2:1【解析】【分析】基因突變是由于DNA分子中發(fā)生堿基對的增添、替換、缺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