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江西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江西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江西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江西省部分地區(qū) 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部分地區(qū)2023-2024學年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匯編文言文閱讀2024屆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高三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材料一: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傷瘳,數(shù)月不出,猶有憂色。門弟子問曰:“夫子傷足,瘳矣,數(shù)月不出,猶有憂色,何也?”樂正子春曰:“善!如爾之問也。吾聞之曾子,曾子聞諸夫子曰:‘天之所生,地之所養(yǎng),人為大矣。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全矣。故君子頃步之不敢忘也?!褡油蛐⒅酪?,予是以有憂色。故君子一舉足不敢忘父母,一出言不敢忘父母。一舉足不敢忘父母,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也。一出言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及于己,然后不辱其身,不憂其親,則可謂孝矣.”(節(jié)選自《大戴禮記·卷四》)材料二:有天地來,言乎孝者,大曰舜,小曰參。舜承順父母之道,無不為也。雖俾食于衰器,寢于廁竇,猶將順之,況夫修廩浚井哉?然猶避乎大杖也。雖嘗以小杖為順,則舜修廩可也,浚井可也,設死于大杖,誰養(yǎng)瞽叟哉?參承順父母之道,無不至也。鋤瓜傷根,曾皙杖之,幾至于死。是以仲尼不以為孝也.何哉?有參則晳安,無參則皙孤。參順鋤瓜之罪,設死于杖,誰養(yǎng)夫哲哉?夫以二孝之不受重責,恐夫糜骨節(jié)隳肢體,有辱于先人也。豈有操其刃削④己肉以為孝哉?夫人之身者父母之遺體也。剸己之肉,由父母之肉也。言一不順色一不怡情尚以為不孝況剸父母之肉哉?故樂正子春傷足不下堂,漢景不吮孝文之痛。二賢卒成大孝,猶傷足不下堂,吮癰有難色,何者?傷己之足,傷父母之足也。吮父母之癰,吮己之癰也。傷之者不敬,吮之者過媒,是以圣賢不為也。今之愚民,謂己肉可以愈父母之病,必剸而飼之。大者邀縣官之賞,小者市鄉(xiāng)黨之譽,訛風習習,扇成厥俗?;驁?zhí)事者嚴令以禁之,則天下之民保其身,皆父母之身也,欲民為不孝也難矣哉。(節(jié)選自皮日休《鄙孝議上篇》)【注】①樂正子春:曾子的弟子.②瞽叟:指舜的父親。③參:指曾子,他的父親是曾皙。④剸:tuán割斷,截斷。10.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言□一不順□色□一不怡□情□尚以為□不孝□況□剸父母之肉哉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虧,文中指“使……毀壞”,與《五代史伶官傳序》“逸豫可以亡身”中“亡”的用法相同。B.邀,文中指求取、求得,與《琵琶行(并序)》“移船相近邀相見”中的“邀”意思不同。C.鄉(xiāng)黨,古代以五百家為一黨,一萬二千五百家為一鄉(xiāng),泛指家鄉(xiāng)。D.執(zhí)事,指執(zhí)掌事情,其中的“執(zhí)”與成語“執(zhí)意不從”中的“執(zhí)”意思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樂正子春走下廳堂時扭傷了腳,腳傷痊愈之后,他接連幾月仍居家不出,為自己忘記孝道而憂慮不悅。B.舜順從父母修補糧倉、疏浚水井,皮日休認為縱使父母讓舜住廁所,舜也會順從,但他會避開父母的重打。C.曾子鋤瓜,鋤斷了瓜根,被父親曾皙用大杖懲罰,孔子指斥曾子舉動輕率魯莽,不能稱其為孝子。D.為給父母療救疾病,剜自己身上的肉讓父母吃,以此沽名釣譽形成一時風尚,皮日休對此竭力反對。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1)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殆也。(4分)(2)夫以二孝之不受重責,恐夫糜骨節(jié)隳肢體,有辱于先人也。(4分)2024屆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學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秦滅周祀,并海內(nèi),兼諸侯,南面稱帝,以四海養(yǎng)。天下之士,斐然向風。若是,何也?曰:近古之無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滅,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諸侯力政,強凌弱,眾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罷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即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虛心而仰上。當此之時,專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秦離戰(zhàn)國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無異也。借使秦王論上世之事,并殷、周之跡,以制御其政,后雖有淫驕之主,猶未有傾危之患也。故三王之建天下,名號顯美,功業(yè)長久。(節(jié)選自賈誼《過秦論·中》)材料二:當秦之世,而滅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為周之亡在乎諸侯之強耳,變封建而為郡縣。方以為兵革可不復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漢帝起隴畝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漢懲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為諸侯,以為同姓之親,可以相繼而無變,而七國萌篡弒之謀。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勢,以為無事矣,而王莽卒移漢祚。而其亡也,蓋出于所備之外。唐太宗聞武氏之殺其子孫,求人于疑似之際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見五代方鎮(zhèn)之足以制其君,盡釋其兵權,而不知子孫卒困于敵國。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蓋世之才,其于治亂存亡之幾①,思之詳而備之審矣。慮切于此而禍興于彼,終至亂亡者,何哉?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良醫(yī)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豈工于活人,而拙于活己之子也哉?乃工于謀人,而拙于謀天也。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慮之遠者也。夫茍不能自結于天,而欲以區(qū)區(qū)之智籠絡當世之務,而必后世之無危亡,此理之所必無者,而豈天道哉?。ü?jié)選自方孝孺《深慮論》)【注】①幾:事變發(fā)生前出現(xiàn)的細微苗頭。10.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秦離戰(zhàn)國而王A天下B其道C不易D其政E不改F是其所以取之G守之者H無異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海內(nèi),古人認為我國四面環(huán)海,稱國內(nèi)為海內(nèi),與“名聞海內(nèi)”中的“海內(nèi)”含義相同。B.休,在文中是“停止、完結”的意思,與《歸去來兮辭》“感吾生之行休”中“休”的含義相同。C.“可以相繼而無變”中的“而”與《種樹郭橐駝傳》“若甚憐焉,而卒以禍”中“而”的用法不同。D.“區(qū)區(qū)之智”中的“區(qū)區(qū)”與《過秦論》“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中“區(qū)區(qū)”一詞的含義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秦始皇吞并諸侯,統(tǒng)一天下,順應了歷史發(fā)展的趨勢,使得士人歸順,百姓擁戴,而國家安定的關鍵也正在此。B.秦始皇改周朝的分封制為郡縣制,而漢從秦的滅亡中吸取教訓,分封諸侯,但這些措施都無法避免國家的滅亡。C.文中將唐太宗、宋太祖治國與良醫(yī)、良巫兒子的遭遇進行類比,表明君王分析國家亂亡原因時的思慮、防范都不夠周密。D.古代圣人善于治理國家,其治理效果對后世子孫有著重要的影響,作者認為他們的思慮是深遠的。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2)故其子孫,雖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國,而天卒不忍遽亡之。14.兩則材料都對秦王朝滅亡的原因進行了分析,請簡要概括。2024屆江西省部分學校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自足下離東都,凡兩度枉問,尋承已達宣州,雖抱羈旅之念,亦且可以度日,無入而不自得。樂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況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輩。宣州雖稱清涼高爽,然皆大江之南,風土不并以北。將息之道當先理其心心閑無事然后外患不入。風氣所宜,可以審備,小小者亦當自不至矣。足下之賢,雖在窮約,猶能不改其樂,況親愛盡在左右者邪!仆自少至今,從事于往還朋友間,一十七年矣。所與交往相識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與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凡諸淺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無瑕尤,明白淳粹,輝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比亦有人說,足下誠盡善盡美,抑猶有可疑者。仆謂之曰:“何疑?”疑者曰:“君子當有所好惡,好惡不可不明,如清河者,人無賢愚,無不說其善,服其為人!以是而疑之耳?!逼蛻唬骸傍P凰芝草,賢愚皆以為美瑞;青天白日,奴隸亦知其清明?!币烧吣私?。自古賢者少,不肖者多。自省事已來,又見賢者恒不遇,不賢者比肩青紫。賢者恒無以自存,不賢者志滿氣得;賢者雖得卑位,則旋而死,不賢者或至眉壽。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無乃所好惡與人異心哉?又不知無乃都不省記,任其死生壽天邪?未可知也。人固有薄卿相之官、千乘之位,而甘陋巷菜羹者。合于天而乖于人,何害!況又時有兼得者邪!近者尤衰憊:左車第二牙,無故動搖脫去;目視昏花,尋常間便不分人顏色;兩鬢半白,頭發(fā)五分亦白其一,須亦有一莖兩莖白者。仆家不幸,諸父諸兄,皆康強早世,如仆者又可以圖于久長哉?以此忽忽,思與足下相見,一道其懷。足下何由得歸北來?仆不樂江南,官滿便終老嵩下,足下可相就,仆不可去矣。愈再拜。(節(jié)選自韓愈《與崔群書》)【注】①清河者:這里指崔群。②青紫:本為古時公卿綬帶之色,借指官位。③眉壽:長壽。古人認為眉毛長是長壽的象征,故稱“眉壽”。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將息之A道B當先C理D其心E心閑F無事G然后H外患不入。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尋承已達宣州”與《歸去來兮辭》“尋程氏妹喪于武昌”中的“尋”含義相同。B.“考之言行”的“考”指考察,與成語“深稽博考”中的“考”含義相同。C.“千乘之位”與《赤壁賦》“目遇之而成色”中的“之”,意義和用法都不同。D.“足下何由得歸北來”與《蘇武傳》中“子卿尚復誰為乎”的文言句式類型不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崔群離開東都洛陽來到宣州,韓愈認為他能樂天安命,不以得失為憂,希望他善于保養(yǎng)身體。B.韓愈多年來往游處于朋友之間,交往相識的有成百上千人,但真正仰慕佩服的只有崔群一人。C.韓愈認為自古以來不賢者大多在機遇、壽命長短等方面都優(yōu)于賢者,這與上天的意志是相悖的。D.作者向友人傾訴了身體、精神狀況的不佳和家中遭遇的不幸,表明終老嵩山的愿望。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足下之賢,雖在窮約,猶能不改其樂,況親愛盡在左右者邪!(2)自省事已來,又見賢者恒不遇,不賢者比肩青紫。14.為什么有人認為崔群雖十全十美,仍然有可懷疑的地方?韓愈又是如何答復的?請簡要概括。2024屆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南昌市第十九中學高三模擬預測語文試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忠信相連,又示之以利,是以終身不饜,歿世而不卷。古者明王圣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也。是故古者圣王制為節(jié)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①,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痹唬骸胺沧阋苑罱o民用則止?!敝T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古者圣王制為衣服之法,曰:“冬服紺緅②之衣,輕且暖,夏服絺絡③之衣,輕且凊,則止?!敝T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古者圣人為猛禽狡獸暴人害民,于是教民以兵行,日帶劍,為刺則入,擊則斷,旁擊而不折,此劍之利也。車為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此車之利也。古者圣王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于是制為舟楫,足以將之則止。雖上者三公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飾,此舟之利也。(節(jié)選自《墨子·節(jié)用》)材料二:禽滑厘④問于墨子曰:“錦繡烯纻,將安用之?”墨子曰:“惡!是非吾用務也。古有無文者得之矣,夏禹是也。卑小宮室,損薄飲食,土階三等,衣裳細布;當此之時,散無所用,而務在于完堅。殷之盤庚,大其先王之室,而改遷于殷,茅茨不剪,采椽不斫,以變天下之視。當此之時,文采之帛,將安所施?夫品庶非有心也以人主為心茍上不為下惡用之?二王者以化身先于天下,故化隆于其時,成名于今世也。且夫錦繡烯纻,亂君之所造也,其本皆興于齊。景公喜奢而忘儉,幸有晏子以儉鐫之,然猶幾不能勝。夫奢安可窮哉?今當兇年,有欲予子隨侯之珠者,曰不得賣也,珍寶而以為飾。又欲予子一鐘粟者,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將何擇?”禽滑厘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窮?!蹦釉唬骸罢\然,則惡在事夫奢也?長無用,好末淫,非圣人所急也。故食必常飽,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麗;居必常安,然后求樂。為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后文,此圣人之務?!鼻莼逶唬骸吧??!保ü?jié)選自《說苑·反質》)[注]①鞼匏:制皮革的工匠。②紺緅:青色的衣服。③絺絡:葛布的統(tǒng)稱。④禽滑厘:墨子的學生。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夫品庶A非有B心也C以人主為D心E茍上F不為G下H惡I用之?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饜,文中指厭棄、厭惡,與《揚州慢》中“廢池喬木,猶厭言兵”的“厭”意思相同。B.從事,文中指干某項事業(yè),與《五代史伶官傳序》中“則遣從事”的“從事”意思不同。C.卑,本義是位置低下,文中是使動用法,與成語“草菅人命”中的“草菅”用法相同。D.盤庚,即《答司馬諫議書》“盤庚之遷”中的“盤庚”,是商的君王,曾將國都遷到殷。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古代的明王圣人,之所以能稱霸天下,匡正諸侯,是因為他們對百姓忠信有加,而且讓百姓看到利之所在。B.墨子認為,圣王下令,讓天下的工匠在制造物品時要本著實用的原則,其目的就是不想徒增浪費。C.晏子常用節(jié)儉來規(guī)勸喜好奢侈的齊景公,但仍然很難制止,由此可見,一旦習慣于奢侈就很難有盡頭。D.隨侯珠、一鐘粟不可兼得時,禽滑厘毅然選擇粟米,這可看出他寧愿身處窮困,也不丟失道義。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古者圣王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于是制為舟楫,足以將之則止。(2)今當兇年,有欲予子隨侯之珠者,曰不得賣也,珍寶而以為飾。14.兩則材料都提到了衣服的制作,目的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2024屆江西省宜春市第一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卷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題。材料一魏知古起諸吏,為姚崇所引用,及同升也,崇頗輕之。無何,知古拜吏部尚書,知東道選事。崇二子并分曹洛邑,會知古至,恃其蒙恩,頗顧請托。知古歸,悉以聞。上召崇,從客謂曰:“卿子才平?皆何官也?又安在?”崇揣知上意,因奏曰:“臣有三子,兩人分司東都矣。其為人多欲而寡交,以是必干知古,然臣未及聞之耳?!鄙鲜家载┫嘧又匮灾映缫?,若崇私其子,或為之隱;及聞所奏,大喜,且曰:“卿安從知之?”崇曰:“知古微時,是臣薦以至榮達。臣子愚,謂知古見德,必容其非,故必干之?!鄙嫌谑敲鞒绮凰狡渥又^,而薄知古之負崇也,欲斥之。崇為之請曰:“臣有子無狀撓陛下法陛下欲特原之臣為幸大矣。而由臣逐知古,海內(nèi)臣庶,必以陛下為私于臣矣,非所以裨玄化也?!鄙暇弥嗽S。翌日,以知古為工部尚書,罷知政事。姚崇與張說同為相,而相銜頗深。崇病,戒諸子曰:“張丞相與吾不協(xié),然其人素侈,尤好服玩。吾身沒后,當來吊,汝具陳吾平生服玩、寶帶、重器羅列帳前。張若不顧,汝曹無類矣。若顧此,便錄致之,仍以神道碑為請。既獲其文,即時錄進,先礱石以待,至便鐫刻進御。張丞相見事常遲于我,數(shù)日后必悔,若征碑文,當告以上聞,且引視鐫石?!背鐩],說果至,目其服玩者三四。崇家悉如崇戒。及文成,敘致該詳,時謂“極筆”。數(shù)日,果遣使取本,以為辭未周密,欲加刪改。姚氏諸子引使者視碑,仍告以奏御。使者復,說大悔恨,撫膺曰:“死姚崇能算生張說,吾今日方知才之不及!”(節(jié)選自馮夢龍《智囊》)材料二古人云:富貴者,人之怨也。貴則神忌其滿,人愚其上;富則鬼瞰其室,虜利其財。自開辟已來,書籍所載,德薄任重而能壽考無咎者,未之有也。故范蠡、疏廣之輩,知止足之分,前史多之。況吾才不逮古人,而久竊榮寵,位逾高而益懼,恩彌厚而增憂。往在中書,遘疾虛憊,雖終匪懈,而諸務多闕。薦賢自代,屢有誠祈,人欲天從,竟蒙哀允。優(yōu)游園沼,放浪形骸,人生一代,斯亦足矣。田巴云:“百年之期,未有能至。”王逸少云:“俯仰之間,已為陳跡?!闭\哉此言。(節(jié)選自姚崇《遺令誡子孫文》)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分)臣有子A無狀B撓C陛下D法E陛下欲特F原之G臣H為幸大矣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引,在本文的意思是推薦,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引趙使者藺相如”的“引”意思相同。B.東都,歷代王朝在原京師以東的都城,這里指河南開封。C.沒,通“歿”,死的意思,與賈誼的《過秦論》中“孝公既沒”的“沒”意思相同。D.中書,即唐朝的中書省,主要職責是負責審查詔令,簽署章奏,有封駁之權。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姚崇為國薦才。魏知古雖然出身于低級官吏,但受到姚崇推薦任用,與姚崇職位相當,后來魏知古升任吏部尚書,負責東都官員的考選任職,不久改調(diào)為工部尚書。B.姚崇不以權謀私。姚崇的兩個兒子仗著父親對魏知古的知遇之恩,不斷向魏知古索求,皇帝知道后詢問姚崇,姚崇如實反映兒子們的情況,并因此瞧不起魏知古。C.張說奢侈貪婪。姚崇去世時,張說前往吊唁,相中了陳列的三四件華服珍玩,接受了姚崇兒子們送的寶物,并替姚崇寫好墓碑碑文,等到后悔,卻已來不及更改。D.姚崇謙虛謹慎。姚崇認為自己才能不及古人,卻長期受到皇上給予的榮耀和恩寵,地位越高越害怕,恩惠越厚越增添憂慮。退休后也反省自己任職中書省時的政務欠缺。1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8分)(1)上始以丞相子重言之,欲微動崇意,若崇私其子,或為之隱。(2)薦賢自代,屢有誠祈,人欲天從,竟蒙哀允。14.馮夢龍在《智囊·明智部·總序》中指出:人如果不明則會陷入混亂愚昧之中;明者能洞見一般人所無法洞見的,能決斷一般人所難以決斷的,躲開可能的災禍,甚至建立不世之功勛,成就萬古的聲名。請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姚崇的明智之處。(3分)答案2024屆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學高三三模語文試題10.CEG11.D(“執(zhí)事”中的“執(zhí)”是執(zhí)掌之意:“執(zhí)意不從”中的“執(zhí)”是堅持之意)12.C(“孔子指斥曾子舉動輕率魯莽,不能稱其為孝子”錯,孔子認為,曾子不能保全自己的身體,這是不孝的)13.(1)所以走大道卻不走小徑,乘船卻不游泳,不敢拿已故父母遺留的身體做危險的事。(“道”“徑”“舟”“殆”各1分)(2)因而兩位孝子不應該接受重的責打,害怕(擔心)使骨頭關節(jié)粉碎,使身體毀壞,對祖先有辱沒。(“恐”“糜”“隳”“有辱于先人”狀語后置各1分,大意1分)參考譯文材料一:樂正子春,走下廳堂時扭傷了腳。腳傷痊愈,他幾個月不出門,還面帶憂慮神色。他的弟子問道:“老師您的腳傷痊愈了,幾個月不出門,還面帶憂慮神色,為什么呢?”樂正子春說:“你問的太好了。我聽曾子說過,曾子從孔子那兒聽到:‘上天生長的,土地養(yǎng)育的,人是尊貴的。父母完整地生出子女,子女完整地把身體還給父母,可以說是孝。不讓身體毀壞,不讓身體受辱,可以說是完整。所以君子時刻不敢忘記孝道?!F(xiàn)在我忘記了孝道,我因此有憂慮的神色。所以君子每一抬腳不敢忘記父母,每一說話不敢忘記父母。每一抬腳不敢忘記父母,所以走大道卻不走小徑,乘船卻不游泳,不敢拿已故父母留下的身體做危險的事。每一說話不敢忘記父母,因此傷害他人的話不會說出口,別人的辱罵就不會落到自己身上,這之后不讓自己的身體受辱,不讓自己的父母憂慮,就可以稱得上是孝了。”材料二:自有天地以來,人們說到孝順的人,大的會提到舜,小的會提到曾參。舜敬奉恭順父母行孝道,沒有什么不做。即使讓他用溲便之器吃飯,在廁所里睡覺,他仍將會順從,何況修補糧倉、疏通水井呢?然而舜仍然避開大杖毆打。雖然他曾經(jīng)受小杖毆打時順從,讓他修補糧倉可以順從,疏通水井可以順從,但是假使被父親用大杖打死,誰來奉養(yǎng)父親?曾子敬奉恭順父母行孝道,沒有什么不做。曾子鋤瓜鋤斷了瓜根,曾皙打他,幾乎打死。所以孔子不認為曾子這樣就是行孝。為什么呢?有曾子在,那么曾皙就可以安穩(wěn)度日。曾子不在了,那么曾皙就孤獨無依了。曾子順從鋤瓜的懲罰,假使被杖打死,誰奉養(yǎng)曾皙?因而兩位孝子不應該接受重的責打,害怕使骨頭關節(jié)粉碎、使身體毀壞,對祖先有辱沒。怎么有拿著刀剜自己的肉的行為被認為是行孝呢?人的身體,是父母留下的身體。剜自己身上的肉,來自于父母的肉。說話一旦不順從父母的臉色,一旦不讓父母高興,尚且被認為是不孝順,何況剜父母的肉呢?所以樂正子春扭傷了腳不走出廳堂,漢景帝不吮吸漢文帝的癰疽。兩位賢人最終成為了大孝子,他們?nèi)匀慌四_不走出廳堂,吮吸癰疽面露難色,為什么呢?扭傷了自己的腳,就是扭傷了父母的腳。吮吸父母的癰疽,就是吮吸自己的癰疽。傷腳的人不恭敬父母,吮吸癰疽的人過于輕慢,因此圣賢不做這樣的事。當今愚笨的百姓,認為自己的肉可以治愈父母的病,一定剜下來讓父母吃。大的方面求取縣官的獎賞,小的方面求得同鄉(xiāng)的贊譽,不正的風氣盛行,形成一時風俗。如果執(zhí)政者嚴令禁止,那么天下的百姓就可以保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身體都是父母的身體,想讓百姓不行孝道也難??!2024屆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學高三下學期三模語文試題【答案】10.BDF11.D12.C13.(1)如今秦始皇面向南面(稱帝),統(tǒng)治了天下,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2)因此他的子孫后代中,即使有極為愚笨不賢良足以使國家滅亡的,上天卻終究不忍心讓他們的國家立即滅亡。14.①材料一認為:秦始皇懷有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個人智慧,脫離百姓,拋棄仁政王道,殘暴苛刻。②材料二認為:秦始皇治國謀劃的只是人事因素,缺乏深謀遠慮,不知道積累真誠,用大德感動上天?!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秦經(jīng)歷了戰(zhàn)國到統(tǒng)一天下,它的路線沒有改,他的政令沒有變,這是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王”的賓語為“天下”,中間不應斷開,應在“下”后面斷開,即在B處斷開;“其道”的謂語為“不易”,中間不應斷開,應在“易”后面斷開,即在D處斷開;“其政”的謂語為“不改”,中間不應斷開,應在“改”后面斷開,即在F處斷開。所以,應選BDF?!?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均為“國內(nèi)”;句意:秦統(tǒng)一天下。/名字在國內(nèi)聞名。B.正確。均為“停止、完結”;句意:戰(zhàn)爭不斷。/感嘆自己的一生行將結束。C.正確?!斑B詞,表示并列關系;/連詞,表示轉折關系”;句意:可以共輔江山,不生變亂。/好像是很憐愛(百姓)啊,但百姓最終反因此受到禍害。D.“含義不相同”錯誤。均為“微不足道”;句意:僅憑著微不足道的智謀,包攬?zhí)煜碌氖聞铡?然而秦憑借著它的小小的地方。故選D。1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C.“君王分析國家亂亡原因時的思慮、防范都不夠周密”錯誤。文中說“其于治亂存亡之幾,思之詳而備之審矣”,可見作者認為他們對國家亂亡原因的分析是細致、周密的。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南面”,賓語前置,面向南面;“王”,稱王;“是”,這。(2)“不肖”,不賢良;“卒”,終究;“遽”,立即?!?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概括信息的能力。由原文“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而立私愛,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可知,材料一認為:秦始皇懷有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個人智慧,脫離百姓,拋棄仁政王道,殘暴苛刻。由原文“蓋智可以謀人,而不可以謀天”“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變,非智慮之所能周,不敢肆其私謀詭計,而唯積至誠,用大德以結乎天心,使天眷其德”可知,材料二認為:秦始皇治國謀劃的只是人事因素,缺乏深謀遠慮,不知道積累真誠,用大德感動上天。參考譯文:材料一:秦統(tǒng)一天下,吞并諸侯,臨朝稱帝,供養(yǎng)四海,天下的士人順服的慕風向往,為什么會像這樣呢?回答是:近古以來沒有統(tǒng)一天下的帝王已經(jīng)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繼死去以后,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諸侯憑著武力相征伐,強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戰(zhàn)事不止,軍民疲憊。如今秦皇南面稱帝統(tǒng)治了天下,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這樣一來,那些可憐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沒有誰不誠心景仰皇上,在這個時候,應該保住威權,穩(wěn)定功業(yè),是安定,是危敗,關鍵就在于此了。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把詭詐權勢放在前頭,把仁德信義丟在后頭,把殘暴苛虐作為治理天下的前提。秦經(jīng)歷了戰(zhàn)國到統(tǒng)一天下,它的路線沒有改,他的政令沒有變,這是它奪天下和保天下所用的方法沒有不同。假使秦王能夠考慮古代的情況,順著商、周的道路,來制定實行自己的政策,那么后代即使出現(xiàn)驕奢淫逸的君主,也不會有傾覆危亡的憂患。所以夏禹、商湯、周文王和周武王建立了國家,名號卓著,功業(yè)長久。材料二:秦始皇剿滅諸侯,統(tǒng)一天下后,認為周朝的滅亡在于諸侯的強大,于是改分封制為郡縣制。滿以為這樣一來就會根除戰(zhàn)爭動亂,天子的尊位可以代代安享,卻不知漢高祖在鄉(xiāng)野間崛起,最終顛覆了秦朝的江山。漢王室鑒于秦朝的孤立無輔,大肆分封兄弟、子侄為諸侯,自以為憑著同胞骨肉的親情,可以共輔江山,不生變亂,然而吳王劉濞等七國還是萌生了弒君篡位的陰謀野心。漢武帝、漢宣帝之后,逐漸分割諸侯王的土地,削弱他們的勢力,這樣便以為平安無事了,沒想到外戚王莽最終奪取了漢家的皇位??伤麄儨缤龅母?,都在防備的范圍之外。唐太宗聽傳言說:將有帶“武”字的人殺戮唐室子孫,便將可疑之人找出來統(tǒng)統(tǒng)殺掉??晌鋭t天每天侍奉在他身邊,卻怎么也沒想到她。宋太祖看到五代的節(jié)度可以制伏君王,便收回節(jié)度使的兵權,哪料想子孫后代竟在敵國的困擾下逐步衰亡。這些人都有著超人的智慧,蓋世的才華,對國家亂亡的誘因,他們可謂考慮得細致,防范得周密了,然而,思慮的重心在這邊,災禍卻在那邊產(chǎn)生,最終免不了滅亡,為什么呢?或許智力謀劃的只是人事的因素,卻無法預測天道的安排。良醫(yī)的兒子難免會病死,良巫的兒子難免死于神鬼,難道是善于救助別人而不善于救自己的子女嗎?這是善于謀劃人事而不善于謀利天道??!古代的圣人,知道國家將來的變化,不是人的智謀能考慮周全的,不敢濫用限謀詭計,只是積累真誠,用大德來感動天心,使上天顧念他(對百姓)的恩德。因此他的子孫后代中,即使有極為愚笨不賢良足以使國家滅亡的,上天卻終究不忍心讓他們的國家立即滅亡。這才是思慮得深遠呀!假如不能用大德贏得天心,僅憑著微不足道的智謀,包攬?zhí)煜碌氖聞?,想使國家沒有希望危亡,這從道理上是講不過去的,難道天意會如此安排嗎?2024屆江西省部分學校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答案】10.BEG11.D12.C13.(1)您是位賢德的人,即使處在貧窮困苦的環(huán)境中,還能夠不改變自己樂觀的態(tài)度,況且親人都在身邊啊?。?)從我懂事以來,看到賢德的人常常得不到賞識任用,不賢的人卻一個接一個地做官。14.有人認為君子應愛憎分明,但無論是賢德或者愚昧的人,都佩服、喜愛崔群。韓愈以鳳凰靈芝、青天白日比喻崔群,說明其品質高尚,無論是賢德或者愚昧的人都會仰慕喜愛他?!窘馕觥俊?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療養(yǎng)休息的辦法,首先應當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心里平靜沒有是非,這以后疾病才不能侵入體內(nèi)?!皩⑾⒅馈笔瞧陶Z做主語,在主謂間的B處斷開,表示強調(diào)。兩個“心”字重復,前一個“心”做賓語,后一個“心”是主語,不能連用,在中間的E處斷開。“然后”領起下一個句子,在前面的G處斷開。故選BEG?!?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言文一詞多義現(xiàn)象和文言句式的能力。A.正確。不久。句意:不久又接到消息說您已經(jīng)到達宣州。/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B.正確??疾臁>湟猓嚎疾焖难孕信e止。/深入地稽核,廣泛地考察。C.正確。結構助詞,的;/代詞,它。句意:千乘之國國君那樣的地位./進入眼簾便繪出形色。D.錯誤。賓語前置。正常語序是由何、為誰。句意:您有什么辦法可以回北方來嗎?/你還打算為誰守節(jié)呢?故選D?!?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這與上天的意志是相悖的”錯,從第三段“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無乃所好惡與人異心哉?”可知,作者感慨天意不公,發(fā)出了質疑?!昂嫌谔於杂谌恕?,則認為人心皆希望賢者得志,長壽。故選C?!?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雖”,即使;“窮約”,貧窮困苦;“親愛”,親人。(2)“省事”,懂事;“已”,通“以”;“比肩”,一個接一個地?!?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第一問針對人們的質疑,理由是“君子當有所好惡,……服其為人!”,翻譯后,概括要點即可。第二問針對韓愈答復的內(nèi)容“鳳凰芝草,賢愚皆以為美瑞;青天白日,奴隸亦知其清明”,作答時,在翻譯的基礎上,分析手法及人物品質。“鳳凰靈芝”與“青天白日”都是古人常用來比喻人物高潔、美好品質的意象,這里用來比喻崔群,用的是類比論證。參考譯文:自從您離開東都洛陽以來,勞煩您兩次寫信問候我,不久又接到消息說您已經(jīng)到達宣州,雖然懷有寄居他鄉(xiāng)的念頭,也尚且可以生活下去,無論到哪里都可以自得其樂。安于命運、樂守本分,這本來就是前代的仁人對待外部環(huán)境的態(tài)度,更何況您超越這些人百倍千倍。宣州雖然被稱為清涼高爽之地,但都在長江南岸,風俗習慣、地理環(huán)境和北方不一樣。療養(yǎng)休息的辦法,首先應當調(diào)整自己的心情,心里平靜沒有是非,這以后疾病才不能侵入體內(nèi)。適應氣候風俗,隨著不同情況做周密的準備,小毛病自然就不會來。您是位賢德的人,即使處在貧窮困苦的環(huán)境中,還能夠不改變自己樂觀的態(tài)度,況且親人都在身邊啊!我從小到現(xiàn)在,在朋友間來往游處已十七年了。交往相識的人有千百個,人數(shù)并不少,其中交情像同胞兄弟的也不少。交情淺的不必說,交往深的也不過就那樣。至于使我從心底里仰慕欽佩,考察他的言行舉止,沒有瑕疵和過失,內(nèi)心坦蕩光明、純粹沒有雜念,像太陽的光輝一樣天天嶄新的人,只有崔先生一人。近來有人對我說,您確實可以稱得上十全十美了,但是恐怕仍然有可懷疑的地方。我問他說:“懷疑什么?”那人說:“君子應當有喜愛和憎惡的東西,喜好和憎惡不能不分清楚,像崔清河這樣的人,無論別人是賢德還是愚昧,沒有不說他好的,都佩服他的為人,我因此而懷疑他?!蔽一卮鹚f:“鳳凰靈芝,賢德和愚昧的人都認為他們美好吉祥;青天白日,奴隸也知道它們的清新明亮?!睉岩傻娜诉@才明白。自古以來,賢德的人少,不賢的人多。從我懂事以來,看到賢德的人常常得不到賞識任用,不賢的人卻一個接一個地做官。賢德的人常常無法生存下去,而不賢的人卻志得意滿;賢德的人即使得到一個卑微的官職,不久也就會死去,不賢的人卻健康長壽。不知道上天的意圖究竟是什么,莫非它的喜好和憎惡與人的心思不一樣?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對人的行為都不考察記錄,任憑人們生或死、長命或短壽?沒有辦法知道啊。人固然有輕視達官顯貴而甘愿居住在陋巷、吃野菜清貧度日的。與天意相符而與人心相違背,又有什么害處呢?更何況有時能夠做到二者兼得呢!我近來尤其衰老疲憊:左邊牙床第二顆牙齒無緣無故地松動脫落了;眼睛看不清東西,平常時候就分不清人的臉色;兩鬢半白,頭發(fā)也白了五分之一,胡須也有一兩縷白的。我家里不幸,父親和各位兄弟都在壯年早早離開了人世,像我這樣的人又怎么可以希望活得長久呢?我因此而精神恍惚,想要和您相見,一訴我的衷腸。您有什么辦法可以回北方來嗎?我不喜歡江南,打算官期一滿就在嵩山下終老,您可以來看我,我卻不能去看望您了。韓愈再拜。(節(jié)選自韓愈《與崔群書》)2024屆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南昌市第十九中學高三模擬預測語文試題【答案】10.CEG11.C12.D13.(1)古代的圣王,因為大河寬谷不能通過,于是制造了船只,但足以用來渡河就夠了。

(2)碰上荒年,有人想送給你隋侯寶珠,說不能賣出,要珍惜它并只能把它用作裝飾。14.①材料一是為了證明古代的圣王重視節(jié)用制度的落實;②材料二是為了闡明做事應先注重本質,再追求文飾。【解析】【1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眾人沒有主見,以君王的意志為主見。假如在上的君王不這樣做,在下的臣民怎么會使用它們?“也”為句末語氣助詞,其后C處斷開;“以人主為心”是“以……為……”的固定結構,其后E處斷開;“茍上不為”是主謂結構,且“上”與“下惡用之”的“下”對舉,分別作主語,G處斷開。故選CEG。【11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文言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句意:所以人民對于圣王終身都不會感到厭惡。/連荒廢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樹,都厭惡再提起那場可惡的戰(zhàn)爭。B.正確。干某項事業(yè);屬官。句意:使他們各自從事所專長的技藝。/就派遣屬官。C.錯誤。使動用法,使……矮小;意動用法,以……為草菅。句意:他使宮室矮小。/以人命為草菅。D.正確。故選C?!?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D.“這可看出他寧愿身處窮困,也不丟失道義”錯誤,禽滑厘選擇粟米主要是基于實用的目的。故選D。【1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為”,因為;“濟”,渡河;“舟楫”,船只。(2)“兇年”,荒年;“予”,送給;“以為”,把……用作。【1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①由原文“諸加費,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為”可知,材料一是為了證明古代的圣王重視節(jié)用制度的落實;②由原文“為可長,行可久,先質而后文,此圣人之務”可知,材料二是為了闡明做事應先注重本質,再追求文飾。參考譯文:材料一:墨子說:古代的明王圣人之所以能做天下的帝王、做諸侯的首領,是因為他們忠實地愛護人民,豐厚地為人民謀利,忠信有加,而且使人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