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第8課 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導學案 高二上學期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中國古代的法治與教化【學習目標】知道中國先秦時期成文法的產生過程,以及這一時期思想家對于德治、法治關系的討論;知道自西漢起歷代王朝法律、禮教并用的統治手段?;A知識一、先秦時期:德治與法治之爭1.夏商西周時期的法治與德治(1)法治:《左傳》記載,夏朝有《禹刑》,商朝有________,周朝有________,表明早期國家可能已經有了法律。夏商時期,法律嚴酷。(2)德(禮)治:西周統治者建立起以________為核心的禮制,同時提出“________”的思想,有一定的進步性。2.東周時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1)叔向和子產之爭起因:春秋時期,鄭國的________“鑄刑書”,把刑法澆鑄在金屬器皿上,制定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________。概況:子產“鑄刑書”,引發(fā)了一場辯論。鄰國一位名叫叔向的官員寫信給子產,反對他刊布法律,理由是刑罰適用于________,公布刑書會使老百姓更注重________,而不顧________。這是早期的德治與法治之爭。(2)儒家與法家之爭角度儒家法家核心觀點認為人性善→主張________(主張通過道德禮義教化民眾,甚至宣稱“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________→主張法治代表人物孔子和________________和韓非主要言行(1)孔子提出,統治者要“________”“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不要過度消耗________;(2)孟子建議統治者“施________于民,省刑罰,薄稅斂”,認為“仁者無敵”(1)商鞅在秦國頒行了一系列法令,保護________的權益;(2)韓非——①提倡君主不要談禮義,而要以________駕馭臣下,②君主賞罰分明,則臣民必能守法奉令,③主張“以法為教”“以吏為師”,以保證________社會影響(1)儒家思想并不適用于________、________的戰(zhàn)國時期,無助于國君們實現他們的強國抱負;(2)在重視富國強兵的君主們看來,儒家的________與________思想,難以落到實處(1)法家思想既能帶來________的現實利益,又滿足了各國________的愿望;(2)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國________,最終________,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二、秦漢至隋唐時期的法律與教化1.秦漢時期。(1)律:秦以法家思想治國,推動律的編纂。漢承秦制,制成《________》。(2)令:秦漢朝廷還發(fā)布法律文告,稱“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晉時期:律令儒家化。(1)原因:漢武帝以后________思想成為主流思想,儒家知識分子以經注律。(2)措施:魏明帝在朝廷設置________,命令專用儒家思想來解釋律令。(3)量刑原則:親屬之間的尊卑親疏。3.唐朝。(1)法律。①表現:唐高宗修訂頒布《永徽律》,后命人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議》。②特點:禮法結合。(2)教化。①提倡禮治,頒行《大唐開元禮》。②基層教化:推廣重視________的經驗,在社會層面強化基層教化。三、宋元至明清時期的法律與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體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為藍本。(2)元朝:對唐宋法律整體上棄而不用,但在司法實踐中廣泛援引唐律。(3)明朝:以唐律為藍本制定《________》,在司法實踐中特別重視“例”。(4)清朝:沿襲《大明律》,重視例,制定《________》。2.教化。(1)理學。形成北宋代表人物周敦頤、程顥、程頤、朱熹影響①程朱理學在________逐步建立統治地位。②程朱理學控制教育與________,在社會上廣泛傳播,甚至深入族規(guī)、家訓之中。③朱熹《家禮》和《________》成為家庭和幼童的行為規(guī)范(2)鄉(xiāng)約。①創(chuàng)造者:北宋________兄弟。②范本:《________》。③發(fā)展。明朝宣講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諭”,并引用《________》解釋六諭,具有強制力清朝宣講康熙帝的“________”和雍正帝的《圣諭廣訓》,宣講時常常引用《________》④特點:經政府利用和推廣具有約束力;與________合流。習題鞏固1.[2024·山東聊城高二模擬]下表為《周禮·地官司徒》中有關西周大司徒職責的記載(節(jié)選)據此可以認定,當時()以鄉(xiāng)三物教萬民而賓興之一曰六德:知、仁、圣、義、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以鄉(xiāng)八刑糾萬民一曰不孝之刑,二曰不睦之刑,三曰不姻之刑,四曰不弟之刑,五曰不任之刑,六曰不恤之刑,七曰造言之刑,八曰亂民之刑A.德治法治爭端初起B(yǎng).援禮入法開創(chuàng)先河C.教化刑罰相輔相成D.社會局面安定有序2.[2024·福建寧德高二模擬]韓非子強調“不務德而務法”,但也指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此天下之常道也?!边@表明韓非子主張()A.刑主德輔B.德主刑輔C.禮法并舉D.嚴刑峻法3.[2024·山東臨沂高二模擬]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周公時期,參照夏商禮儀,制定了一套維護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級的典章制度,講究尚德、尊尊、敬老幼。這表明西周時期()A.天命觀念已經瓦解B.儒家思想備受推崇C.從法治到德治轉變D.人文意識逐漸增強4.[2024·湖南湖湘教育高二檢測]據下表可知,當時()代表人物學派治國思想孔子儒家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足食,足兵(軍備),民信之矣商鞅法家國之所以治者三:一曰法(君臣共操),二曰信(君臣共立),三曰權(君所獨制)A.儒家講究誠實守信B.法家適應各國需要C.各派探索治國途徑D.百家爭鳴局面形成5.[2024·山西孝義高二模擬]根據各地出土的秦簡材料,《金布律》的主要內容有:市場交易的場所和相應的組織管理體系,市場交易過程需明碼標價,禁止強買強賣的行為,對馬匹貿易進行特殊管理。據此推知,當時()A.法律制度細密嚴苛B.重視保護私有財產C.重視規(guī)范市場秩序D.強調商業(yè)契約觀念6.[2024·廣東深圳高二檢測]漢代奉行的一種審判案件的推理判斷方式——“春秋決獄”,又稱“經義決獄”,其基本原則是“論心定罪”,依據犯罪者的主觀動機定罪量刑,“春秋之聽獄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志邪者不待成,首惡者罪特重,本直者其論輕。”據此可知,漢代的“春秋決獄”()A.強化了法律刑罰的威嚴B.體現出法律與儒家倫理的沖突C.呈現出司法儒家化特征D.促進了道德與法律地位的平衡7.[2024·廣西貴港平南縣高二檢測]北魏律規(guī)定:“子孫告父母、祖父母者,死?!碧扑温煞ㄒ?guī)定:“諸告期親尊長、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雖得實,徒二年?!边@些律文()A.均以道家思想為依據B.體現了依法治國理念C.凸顯了禮法合一色彩D.保證了司法公平公正8.[2024·湖南益陽高一上模擬]漢宣帝下詔:“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孫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孫,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請廷尉以聞。”這表明當時()A.親屬間可以隱匿犯罪行為B.綱常倫理凌駕于封建法制上C.封建法律程序具有隨意性D.君主專制與宗族倫理相結合9.[2024·江蘇高郵高二檢測]唐代對“議、請、減、老、小、疾”這些不適合拷訊的涉案當事人,實行“眾證定罪”原則,即至少有三人作證才能定罪;為獲取證詞,唐律允許拷訊證人。這一原則說明唐朝()A.司法判決全憑群體作證B.保證了司法審判的公平公正性C.承認刑訊制度的合法性D.司法實踐中堅持無罪推定原則10.[2024·河南南陽高二檢測]《唐律疏議》規(guī)定:“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毆者,斬;過失殺者,流三千里;傷者,徒三年。若子孫違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毆殺者,徒一年半;以刃殺者,徒二年?!边@體現了,唐朝()A.建立以宗法為核心的禮制B.司法堅持重罪輕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