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1頁
初二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2頁
初二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3頁
初二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4頁
初二語文下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與朱元思書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本文的基本內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詞匯。2.通過理解和分析,欣賞富春江上雄奇秀麗的景致,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3.通過誦讀訓練,進一步培養(yǎng)對文言文的語感。過程與方法:通過指導朗讀、啟發(fā)想象等方式引導學生自讀,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會作者愛慕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教學重難點1.在朗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筆下富春江景色之美,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2.幫助學生理解“鳶飛戾天”兩句。教學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要點作者簡介;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調;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文意,整體把握文意。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引得歷代人墨客為之歌唱。這是一張中國地圖。這里是浙江,讓我們聚焦富春江。唐代許多大詩人都慕名來到這里,并揮毫潑墨,留下了許多精美的詩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詩之路”。為什么那么多詩人會一齊聚首這里,這恐怕得益于吳均的《與朱元思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感受作品的聲韻美。

1.教師朗瀆課文,學生初步感知文意。

教師提示學生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

縹碧急湍軒邈泠泠戾天鳶飛經(jīng)綸橫柯

2.學生推薦朗讀水平較高的一位同學范讀課文.其余學生聽讀,把握節(jié)奏、重音、停頓。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薄皬牧鳎h蕩,任意/東西?!碑斎灰灿欣?,如“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教師領讀,學生跟讀。

4.學生齊讀課文.根據(jù)朗讀提示,努力讀出最佳效果。

四、學生自讀課文,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1.學生讀課文,口頭翻譯課文,畫出疑難浯句。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各小組提出難以解決的問題,全班共同討論解決,可以指定某位同學回答,也可請老師回答。

4.教師指導學生積累詞語,理解文句。

教師任選幾位同學回答。

五、作業(yè)熟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要點引導學生把握寫景的脈絡,選擇關鍵詞語,增設詞語提綱,理清背誦思路,指導學生背誦。反復誦讀,引導學生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探究性思維訓練,理解難句。

教學過程理清背誦思路根據(jù)文章想象富春江美景,把握各段的寫景重點及景物特征,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巧妙。

學生分六組交流,每組在統(tǒng)觀全篇的基礎上重點負責一個語段,然后各組選一位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1.學生明確: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冊水總的印象?!帮L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皬牧黠h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弊髡叱舜S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逼嫔疆愃北砻鬟@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上細舉目張,脈絡分明。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

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總領全文)

學生齊讀第一段,想象作者乘舟順流而下,盡興觀賞的情形。

2.學生明確:第二段寫水,突出”異”?!八钥~碧,千丈見底?!笔钦f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坝昔~細石,直視無礙?!彼椎挠昔~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笔钦f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tài)的色和動態(tài)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異水千丈見底水之清急湍猛浪水之急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3.學生明確:第三段寫山,突出“奇”。“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眱砂陡呱剑瑠A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叭な鲢鲎黜?;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睂懬逶降娜暋偠镍B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本哂小w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扣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教師根據(jù)學生講述板書:奇山高山寒樹樹之奇

負勢軒邈山之勢泉鳥蟬猿山之音

息心忘反山之力橫柯疏條林之密

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

學生齊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二、學生根據(jù)板書所顯示的詞語提綱,嘗試背誦課文。

三、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問: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yōu)秀的詩文都講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請反復品味課文,看看作者描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學生自由發(fā)言。

教師總結: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xiàn)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這是有特定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從社會根源來看。當時士林崇尚清淡、鄙棄世務,作者在這里流露的清高隱逸之情正是這種社會時尚的表現(xiàn)。從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賤家庭,在異常講究門庭的南朝時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轉向逃避現(xiàn)實。當然情感的抒發(fā)與文中的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時俗作一對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襯出桐廬山水的驚人之美和具有一種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1.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學生明確:本文的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

本文的語言形象生動,寫景文字精當凝練,有一種獨特的美。

2.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學生自由選句品味寫景的妙處。只要學生能說出一點,教師即應給予褒揚。

3.學生齊誦這幾句話,感受其語言美的特質。

五、課堂小結

讀《與朱元思書》,如讀一首好的詩,因為它不僅有詞采雋永、音節(jié)和諧的詩一般的語言,更洋溢著清新淡雅的詩情;讀《與朱元思書》,如賞一幅畫.因為它不僅有特色鮮明的景物,更有明朗灑脫的畫意。同學們,請拿起你手中的畫筆,或借助電腦,創(chuàng)一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與朱元思書》。

2.選擇“山”或“水”,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秀美壯麗的景色,適當加入自己的想象,寫一段寫景文字。

附:板書設計與朱元思書一段:總說---富春江奇特秀麗的景色富春江景色之美(奇山異水)二段:分說---寫水之異天下獨絕三段:分說---寫山之奇22.五柳先生傳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淵明的白畫像,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2.體會本文樸素洗練的語言風格。3.掌握文中的文言詞匯。過程與方法:以點撥為主,多練習朗讀,注重理解重要語句。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教學重點、難點: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風貌,體會個性鮮明的寫人方法。另外掌握與理解有關詞語,如“晏如、蕭然、汲汲、戚戚”等。2.對下面兩句話的理解:(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2)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教學準備1.初讀課文,利用工具書,掌握生字的正確讀音。2.了解陶淵明的生平、思想。教學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整體感知課文,理解課文大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陶淵明是東晉著名詩人。東晉末年,社會黑暗,風氣污濁,很多人不擇手段地追名逐利,社會上充斥著虛偽與欺詐。陶淵明做過幾任小官,因對統(tǒng)治階級不滿,辭去官職,歸隱田園,過著儉樸的生活。他隱居農(nóng)村后,自號“五柳先生”,親身從事耕種,和農(nóng)民交朋友。這期間他除了寫出許多歌頌優(yōu)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樸的農(nóng)村生活的詩以外。也寫了些表現(xiàn)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學期我們曾學過他寫的《桃花源記》,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他用史傳筆法寫的一篇自傳《五柳先生傳》。二、整體感知課文二、檢查預習情況。給下列字注音:嗜輒吝褐三、整體感知課文教師范讀課文。自由朗讀課文。點名朗讀課文。全班齊讀課文。對照注釋,查看資料,理解課文大意。指名翻譯課文。四、深入探究1.文中哪些語句表現(xiàn)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畫了怎樣的形象?要點提示:“閑靜少言,不慕榮利”,點出了五柳先生的隱者心境。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讀書?!昂米x書,不求甚解”,展現(xiàn)了一個在讀書中得到精神愉悅的五柳先生;二是飲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個率真放達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俺V恼伦詩省薄巴鼞训檬А保枋隽艘粋€自得其樂,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通過這種種敘述,把一個雖處于貧困之中卻悠閑自適的隱士形象活靈活現(xiàn)地刻畫出來了,贊美了他安貧樂道的精神。2.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要點提示:這與他“不慕榮利”有關。他讀書的目的,是一種求知的滿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3.“贊”語中哪句話和傳文中“不慕榮利”一句相照應?談談你對五柳先生“不慕榮利”的看法?要點提示:與“不慕榮利”相照應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貴”。對“不慕榮利”的看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五、作業(yè)研討與練習一、二熟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理解文章中心,探究作者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朗讀課文二、思考討論1、如何理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含義?2、怎樣理解“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惜去留”?3、陶淵明“好讀書”,為什么“不求甚解”呢?4.“贊”語與前文有什么聯(lián)系?要點提示:文后的“贊語”是作者仿照史家筆法加的評論性的文字。贊語的實質是兩句話:“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這正好與前面寫到的“不慕榮利”相照應,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點和優(yōu)點。傳贊一體,互為補充,使人物個性更為鮮明。5.本文最大的特點是多用否定句,請從文中找出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要點提示:“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不慕榮利”“不求甚解”“家貧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風日”“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世人有種種追名逐利、矯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與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對高潔志趣和人格的堅持。這樣不僅讓讀者對他的與眾不同擊節(jié)嘆賞,也使文章筆墨精粹而筆調詼諧,讀來生動活潑,引人人勝。三、朗讀質疑自由朗讀課文,質疑問難,討論解決。四、總結全文本文借五柳先生給自己寫自傳,從思想性格、愛好、生活狀況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獨立于世俗之外的隱士形象,表現(xiàn)了自己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操。五、齊讀課文六、布置作業(yè)1.背誦全文。2.把課文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寫出文中的一個成語,并解釋它的意思。23.馬說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認字,解詞,理解文意;2、朗讀背誦;3、了解“說”的文體特點。過程與方法:1、導讀—讀順—讀懂—會背2、導讀法,朗讀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諷刺無知的封建統(tǒng)治者:張顯個人才能:以積極,曠達的心胸面對現(xiàn)實。教學重難點1.理解短文《馬說》所闡明的深刻道理。2.掌握古今異義詞。如:“然后有千里馬”“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等。虛詞“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教學準備1.布置學生對照注釋初讀課文,也可以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2.學生查找有關馬的成語,并作解釋。3.教師準備一個關于千里馬的故事,有關“伯樂相馬”“知己”等詞的來歷。教學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通讀課文,整體感知教學過程一、導入(請學生匯報查找到的有關馬字的成語。就其中的“伯樂相馬”,給學生講關于伯樂的故事。)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jù)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今天我們來學習《馬說》,一定會讓你對伯樂和千里馬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二、解題《馬說》是通篇借物比喻的雜文,屬論說文體?!榜R說”這個標題,是后人加的。“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論”隨便些。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帶讀全文,要求學生注意難字的讀音。2.學生讀課文,并且討論、了解全文大意。3.思考討論:(1)文中千里馬指的是什么?要點提示:比喻人才。(2)伯樂指的是什么?要點提示:比喻識人才的人。(3)歸納:本文就是通過千里馬和伯樂,隱喻人才和識人才的人的。四、再讀課文,深入探究(一)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2.思考討論。(1)概括本段內容。(2)世上到底是先有馬還是先有對馬的認識?要點提示:(1)無識馬者則名馬無名。(2)先有馬,再有對馬的認識。就一般的馬來說,應該是這樣的情況。然而對千里馬來說,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從普通的馬群中識別出來,只有一般對待,發(fā)揮不出它的特長來,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馬,就沒有千里馬。在這里,識馬就成為前提了。3.齊讀第一自然段。(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1.請一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2。思考討論。(1)概括本段內容。(2)跟常馬一樣都達不到,豈不是千里馬不如常馬了嗎?要點提示:(1)無識馬者則千里馬無法日行千里。(2)通常數(shù)量的喂養(yǎng),常馬吃飽了而千里馬遠沒有吃飽;沒吃飽的當然比不上吃飽的,本領自然發(fā)揮不出來。這正是說明,千里馬喂養(yǎng)不得法,便無法顯示它的本領。3.齊讀第二自然段。五、作業(yè)熟讀課文第二課時教學內容研討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一、復習引入齊聲朗讀課文。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1.請一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2.思考討論:(1)概括本段內容。(2)“策之”“食之”“鳴之”是什么句式?(3)三個“之”字,用法是否一樣?(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的?要點提示:(1)妄言無千里馬者,恰是不識千里馬者。(2)排比句式??偫ú蛔R馬者不按照千里馬的特性來對待它。(3)前兩個“之”,代詞,指千里馬,分別作動詞“策”(驅使)、“食”(喂)的賓語。第三個“之”卻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如同我們在第一冊中讀到的“久之”的“之”一樣。(見蒲松齡的《狼》)這里“鳴”是(馬)鳴,而不是鳴(馬)。這樣用使句式整齊而又靈活富于變化。(4)表現(xiàn)了作者對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埋沒人才的不滿和憤慨。3.齊讀第三自然段。三、歸納課文。1.讀了本文請你談談作者的思想感情。2.你如何看待這一問題的?要點提示:1.本文圍繞著有千里馬還是沒有千里馬的問題反復論述,慨嘆世無伯樂致使千里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統(tǒng)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沒人才,并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心情。2.閱讀本文的現(xiàn)實教育意義:讀了本文能認識到舊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埋沒、扼殺人才的可惡,深感生在新社會的幸福。我們應當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煉自己,使自己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有用之才。四、拓展探究1.你還知道哪些懷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寫了些什么作品?2.他們作品大多寫些什么內容?3.如果你懷才不遇,你學哪一位古代文人?把你的探究結果,寫成一篇小短文,下節(jié)課交流。五、布置作業(yè)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項作業(yè)。2.背誦課文。24.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學習、積累文中文言詞語。2.掌握文中的一些實詞及虛詞“以”的用法。3.掌握對比的寫作手法。過程與方法:利用文中的對比展開討論,層層剝繭,領會文意。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學習古人專心求學,刻苦自勵的精神。教學重難點1.掌握通過對比表達自己觀點的寫作手法。2.倒裝句和省略句的理解。教學準備學生利用工具書,讀準字音,大體上把握文章內容。教學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大意。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孟子也說:“夫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边@些都說明了苦難并非全是壞事。只要我們善于化苦難為動力,則苦難就會成為成功的墊腳石。今天我們來學習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板書課文標題。)二、介紹作者和作品1.介紹作者。(學生自己介紹,教師補充。)他是明朝主要的開國文臣,明初文學家。他年少時受業(yè)于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晉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為翰林院編修,因為身老不仕,隱居龍門山著書。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學提舉,讓他為太子講經(jīng),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朝廷的重要文書,大都由他參與撰寫。年老辭官。后因長孫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與劉基、高啟為明初詩文三大家。著有《宋學士集》。一2.介紹本文的體裁特點。本文是一篇贈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贈言”的意思。作為文章的體裁,序有書序和贈序之分。書序相當于前言后記,一般是介紹作家的生平,或成書過程與宗旨,為閱讀和評價作品提供一定的參考資料,或給以必要的引導。而贈序與書序的性質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間以言相贈,表達離別時的某種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論,闡明某些觀點,相當于議論性散文。三、朗讀全文,并疏通疑難字詞的讀音要求學生注意以下字詞的讀音:嗜學怠叩問綺秀四、學生自由朗讀全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五、學習課文1.指名學生朗讀。2.學生分組討論翻譯文句。3.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字詞或短語。(1)余幼時即嗜學:我從小就愛好讀書。(2)弗之?。悍穸ň浯~作賓語前置。之:指抄書。(3)碩師:大師,對學者的尊稱。(4)先達:有地位有聲望的前輩。據(jù)有關資料來看,可能是指黃晉。(5)未嘗稍降辭色:態(tài)度一直嚴肅。辭色:語言和臉色。(6)援疑質理:援疑,提出疑難;質理,質詢道理。(7)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蓋,句首發(fā)語詞。我求學時辛勤艱苦的情況大體就是這樣。六、小結第一段,作者先從自己說起,也就是現(xiàn)身說法,歷數(shù)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種種艱難情況,說明盡管客觀條件很不利,但由于自己的主觀努力,克服了不利條件帶給自己的困難,取得了成就。可見,主觀努力是成功的決定因素。七、作業(yè)熟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一。第二課時教學內容探究課文主題,背誦課文教學過程復習引入齊聲朗讀課文。二、思考探究。(1)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請簡要概括。(2)文章是如何寫出自己學習時的困難條件的?請引用原文的關鍵詞語或者句子回答。(3)作者寫出了學習時極為艱苦的條件,目的是什么?(4)根據(jù)課文,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作者求學時候的情景。(學生分小組討論。)’要點提示:(1)講述作者本人求學的艱難和用心之專。、(2)主要體現(xiàn)在借書抄錄、衣食粗劣、生活簡樸、跋涉艱難等方面。主要語句有:①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②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③窮冬烈風,大雪深數(shù)尺,足膚皸裂而不知。④余則綿袍敝衣處其間。(3)作者認為,勤奮和艱苦是相互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有了主觀的勤奮,一切艱難困苦都可以克服。這正是學有所成的根本原因。(4)要求學生描繪,一是檢查學生對課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準確描述出來,必須理解文句的準確意思,在此基礎上,再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出來。二是要學生體會作者求學艱難,從而感受到自己求學的幸福。三、領會文章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本文在寫作上,注意了記敘、描寫、議論三者的自然結合。本文以記敘為主,筆法簡潔。有些地方適當?shù)丶右凿秩竞兔枥L,使文章增添了文采,顯得更加生動具體。比如,寫到百里之外向碩師名人求教的情景,寫了周圍的環(huán)境,寫了“先達”的表現(xiàn),寫了自己求教時的謙虛恭謹。文字簡潔,而人物神情躍然紙上。又如寫奔走途中的艱難,寥寥數(shù)語,情態(tài)畢現(xiàn)。寫同舍諸生的服飾華貴,采取了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更襯托出作者的樸素與艱苦。四、朗讀課文,質疑問難自由朗讀課文,提出疑難問題,討論解決。五、拓展探究作者家貧嗜學,樂以忘憂,在老師面前畢恭畢敬,不敢出言。當代中學生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學習態(tài)度和從師尊師方式?寫成發(fā)言材料,下節(jié)課交流。六、布置作業(yè)1.完成上面“拓展探究”。2.背誦課文。25.詩詞曲五首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培養(yǎng)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過程與方法反復誦讀,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熱愛詩歌的情懷,豐富學生的古典文化修養(yǎng)。教學重難點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3.了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教學準備1.布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2.了解各位詩人的生平。教學安排二課時。第一課時教學內容賞析《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過零丁洋》教學過程一、引入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fā)復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xiàn)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二、研習詩歌(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jié)奏、感情。2.作家作品簡介。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xiàn)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后,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jīng)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詩人在二十余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qū)。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jīng)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于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為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jù)《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fā)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沉舟”“病樹”為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fā)。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么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qū)。寂寞地閑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后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為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著酒聽著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lián)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4.齊讀這首詩。(二)《赤壁》。1.指名朗讀《赤壁》。2.思考探究:(1)《赤壁》開頭為什么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zhàn)爭有聯(lián)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對歷史的詠嘆。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為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著強烈的意念活動。沙里沉埋著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fā)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于發(fā)現(xiàn)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認一番,發(fā)現(xiàn)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zhàn)時的遺物。從而為下文鋪墊。(2)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為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7.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為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為,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3.齊讀背誦這首詩。(三)《過零丁洋》。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1)這首七言律詩首聯(lián)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2)頷聯(lián)上下兩句有何聯(lián)系?都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3)頸聯(lián)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4)尾聯(lián)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5)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要點提示:(1)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2)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蕩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3)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4)表明詩人舍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民族氣節(jié)。(5)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tǒng)一要求。)3.齊讀這首詩。三、布置作業(yè)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2.品析下面的詩句。(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2)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二課時教學內容賞析《水調歌頭》、《山坡羊潼關懷古》教學過程一、檢查作業(yè)全班集體或指名背誦前三首詩。二、研讀作品(一)《水調歌頭》1.學生試讀,老師示讀,學生再朗讀。2.解題。先看《水調歌頭》四字,它是詞牌名,它的作用是規(guī)定了一首詞的每句的字數(shù)平仄等。接著讀序言,問:它有哪句話告訴了我們這首詩的題旨和信息?——對,“中秋”“兼懷子由”告訴了做詞的時間和目的。那么農(nóng)歷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團圓。要點提示:當時子由被貶謫到離蘇軾約數(shù)百公里的山東濟南,兄弟七年沒有見面了。3.師生共同品讀這首詞。(1)閱讀講析詞上片。詞人以拿酒問月開端:明月什么時候就有了?‘天上的宮殿今晚是何年何月?(體現(xiàn)蘇軾屢受打擊后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徘徊的困惑心態(tài)。)于是想乘風飛往月官去,可是又擔心在高寒的月宮自己難以承受,(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女相比,表達作者出世入世的雙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宮回不去,還不如在人間。(說明蘇軾愿意在人間為國家出力,這顯現(xiàn)蘇軾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上片大意:敘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2)閱讀講析詞下片。先是講自己徹夜難眠:月影移動,轉過紅色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這樣寫的目的是——承上啟下,自然轉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個主題上了。接著問月:為什么偏偏在人們分離時團圓呢?‘提問:①什么語氣?要點提示:反詰埋怨。②懷念誰?要點提示:弟弟子由。接著由己推人,人間有悲歡離合如同月亮有陰晴圓缺,自古以來沒有完美無缺的。③提問:用什么語氣、態(tài)度?要點提示:對離人的同情撫慰,更是賦予哲理,表現(xiàn)詩人曠達的心胸和情懷。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達對天下所有離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歲歲平安,雖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④提問:這樣的名句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思想?要點提示:深摯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下片大意:抒發(fā)對弟弟的懷念之情。(二)《山坡羊潼關懷古》。1.揭示課題:簡單了解曲是詩詞以外的另一種文學作品。2.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宋朝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且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種新興的體裁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戲曲,另一種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為獨立單位。小令以一支為限,如果兩三支合為一個單位,叫做帶過曲。課題的《天凈沙》《山坡羊》都是標有題目的小令。3.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散讀一次后齊讀,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糾正。4.教師簡要講解。作者這時正行進在潼關的路上,峰巒、波濤都是親眼見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躊躇)的原因是:災難頻繁,百姓受苦。5.思考探究。(1)這首曲劃分為幾個層次?。(2)這首曲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結合后兩句來理解。)(3)你認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試說明理由。三、作業(yè)布置背誦并默寫這兩首詩。綜合性學習·古詩苑漫步活動目標感受中華詩詞文化的燦爛輝煌,提高審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提高寫作編輯和口語交際能力。三、培養(yǎng)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活動重點

一、詩歌賞析。

二、寫作編輯。課時安排

一、活動準備兩周。

二、成果展示二課時?;顒釉O想

中國是詩的國度,中華詩詞是民族華文化的寶典。了解中華詩詞,就可以了解民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