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2024屆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3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中華文化中“中”的觀念由來已久。史學家唐蘭認為“中”最初為氏族時代議事場所居中之徽幟,群眾望之而趨附,其所立之地恒為中央,“因更引申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立宮,擇宮之中立廟”成為重要的政治思想。這反映出()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權特點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為主 D.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特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中”的觀念在氏族時代即已產生,既是方位稱謂更有中心、中央之意。這一觀念在商周及之后的政治社會生活中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如擇中建都、擇中立宮等,D項正確;早期政治尚未形成中央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項;“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指的是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而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統(tǒng)一的中華文化中融為一體,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B項;“都以地理中心為主”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2.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全國27郡有鹽官共36處,鐵官在40郡中有48處。其分布范圍在東北遠至遼寧的蓋縣,西南至云南的安寧,西北達內蒙古的河套西北,南抵廣州,東南到浙江的海鹽。漢代的鹽鐵制度()A.滿足了漢代政府的經費需求 B.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C.開創(chuàng)了政府干預經濟的先河 D.提供了物美價廉商品〖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類、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本題材料“全國27郡有鹽官共36處,鐵官在40郡中有48處。其分布范圍在東北遠至遼寧的蓋縣,西南至云南的安寧,西北達內蒙古的河套西北,南抵廣州,東南到浙江的海鹽”可知漢代鹽鐵官設置分布廣,有利于控制地方鹽鐵官營的利潤,因此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B項正確;漢代鹽鐵官營可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但達不到滿足經費需求的作用,排除A項;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中重農抑商就屬于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排除C項;鹽鐵官營只是經營鹽鐵,無法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排除D項。故選B項。3.魏晉時期,除傳統(tǒng)樂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廣為流傳,后人有“東漢魏晉,樂則胡笛箜篌,御則胡床,食則羌炙、貊炙,器則蠻盤,祠則胡天”之說。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A.經濟交流推動文化多元 B.政治改革導致風俗變遷C.社會動蕩引發(fā)人口流動 D.民族交往促進文化交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魏晉時期(中國)。據材料“傳統(tǒng)樂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廣為流傳,后人有‘東漢魏晉,樂則胡笛箜篌,御則胡床,食則羌炙、貊炙,器則蠻盤,祠則胡天’之說”可知,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飲食等文化在中原地區(qū)傳播,反映了民族間的文化交融。這是因為魏晉時期各民族交流交往促進了文化的交融,D項正確;魏晉時期民族交往,不僅僅是經濟的交流,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政治改革,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文化的交融,而不是人口流動,排除C項。故選D項。4.宋元時期,油菜在我國南方廣泛栽培。南宋《務本新書》記載:“十一月種油菜。稻收畢,鋤田如麥田法。即下菜種,和水糞之,芟去其草,再糞之。雪壓亦易長,明年初夏間,收子取油?!痹掇r桑衣食撮要》也記載“九月種油菜,宜肥地種之,以水頻澆灌,十月種則無根腳。”這表明,宋元時期()A.農民兼顧土地養(yǎng)護和利用 B.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C.出現(xiàn)一年兩熟的耕作制度 D.榨油技術得到較大提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宋元時期(中國)。《務本新書》中詳細記錄了油菜的種植方法,同時也記錄了在種植油菜時如何保持土地的肥力,表明宋元時期農民兼顧土地養(yǎng)護和利用,A項正確;材料的意思是油菜在我國南方廣泛栽培,但是未說明其他農作物的狀況,無法看出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排除B項;根據材料“十一月種油菜,……明年初夏間,收子取油”可知油菜是一年一熟,排除C項;材料陳述的是油菜的種植方法,同時也記錄了在種植油菜時如何保持土地的肥力,材料未提及榨油技術,排除D項。故選A項。5.嘉靖年間,山東棉花“六府皆有之,東昌尤多,商人貿于四方,其利甚博”;到萬歷年間,東昌府“高唐、夏津、恩縣、范縣宜木棉,江淮賈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背景是()A.農業(yè)經營方式的革新 B.幣制與賦役制度的變化C.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D.重農抑商政策出現(xiàn)松弛〖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棉花貿易興盛,結合所學可知,明萬歷年間,張居正實行了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不但賦稅折銀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擔,折成銀兩,統(tǒng)一征收,白銀成為主要貨幣,幣制與賦役制度發(fā)生變化,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商業(yè)貿易,農業(yè)經營方式沒有革新,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逐步解體,排除C項;重農抑商政策沒有出現(xiàn)松弛,排除D項。故選B項。6.鴉片戰(zhàn)爭后,強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是列強侵華的重要內容。到日本與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時,仍有此項內容,而列強與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卻沒有此項內容了。這反映出()A.清政府統(tǒng)治根基的動搖 B.列強在華矛盾的加劇C.清政府外交政策改變 D.列強侵華方式的變化〖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恶R關條約》簽訂后,外國資本大量涌入中國,開辦銀行、鐵礦、煤礦和紡紗廠,修鐵路,滿足了列強掠奪中國的目的,列強侵華由商品輸出為主轉化為資本輸出為主,這使列強對通商口岸要求不再強烈,D項正確;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眳f(xié)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根基,排除A項;列強矛盾加劇在材料中體現(xiàn)不出來,排除B項;外國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與清政府外交政策的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7.下面為1923年王盡美創(chuàng)作的詩歌《革命天才明》摘錄。這表明當時人()對工人工人白勞動,廠主吸血蟲。工人無政權,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來,革命打先鋒!對農民窮漢白勞動,財主寄生蟲;人窮并非命,世道太不公;農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A.堅持城市中心道路 B.強調黨的組織建設C.重視階級覺悟啟蒙 D.主張挽救民族危亡〖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23年(中國)。據材料“工人白勞動,廠主吸血蟲”“窮漢白勞動,財主寄生蟲”可知,當時人強調了工農階級在社會中的悲慘處境,指出了貧富差距和階級不平等的問題;“工人站起來,革命打先鋒”“農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則表達了人鼓勵工農階級覺醒并參與革命的呼吁,因此,當時人重視階級覺悟啟蒙,C項正確;材料中涉及到對農民的啟蒙,選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沒有黨的組織建設的信息,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階級對抗,不屬于民族革命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C項。8.如圖是《新華日報》對國民黨一次重要會議的報道。此次會議召開的時間應是()這次……代表大會是最近十年來國民黨最有歷史意義的一個會議,因為這次會議表現(xiàn)了國民黨更向前的進步,對于……時期許多重要的國策,更確定基本的方針。A.國民革命時期 B.抗戰(zhàn)相持階段 C.局部抗戰(zhàn)時期 D.全面抗戰(zhàn)初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因為這次會議表現(xiàn)了國民黨更向前的進步”與“《新華日報》對國民黨一次重要會議的報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華日報》中共創(chuàng)辦的刊物,而其對于國民黨會議持積極評價,說明此時國共關系良好,故此次會議召開的時間應是全面抗戰(zhàn)初期,D項正確;根據材料“代表大會是最近十年來國民黨最有歷史意義的一個會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國民黨形成應該超過十年,國民革命時期時間是1924年至1927年,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抗戰(zhàn)相持階段時期,國民黨進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國共關系受到影響,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局部抗戰(zhàn)時期”國共關系還是敵對關系,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9.1963年至1965年,我國城市建設投資占基本建設投資的比例,由“二五”期間的2.3%上升到2.9%,超過“一五”期間的投資比例。非生產性投資比例由“二五”期間的14.6%上升到20.6%。上述變化出現(xiàn)的原因是()A.黨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 B.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C.國內基本矛盾出現(xiàn)變化 D.將建設重點放在三線地區(qū)〖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3-1965年(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結論是:“二五”期間我國城市建設投資和非生產性投資比例都有所上升。這正是黨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的表現(xiàn),A項正確;這個時候還沒有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排除B項;題目中所給材料并沒有涉及到國內基本矛盾,排除C項;材料沒有突出建設的重點在那一個地區(qū),排除D項。故選A項。10.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統(tǒng)籌協(xié)調黨、人大、政府、政協(xié)、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的對外交往,加強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xié)同格局”。這說明當今的中國()A.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zhàn)略 B.持續(xù)深化睦鄰友好外交政策C.積極提升民間外交發(fā)展水平 D.力主構建多元外交聯(lián)結渠道〖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根據材料“統(tǒng)籌協(xié)調黨、人大、政府、政協(xié)、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的對外交往,加強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xié)同格局”可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對外交往,要統(tǒng)籌黨、政軍及民間團體,總攬全局,構建多元的外交聯(lián)結渠道,D項正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是統(tǒng)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外交聯(lián)結渠道的多元,不涉及睦鄰友好外交政策,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有政府,有人民團體,不能只提及民間外交水平,排除C項。故選D項。11.古巴比倫國王在獎給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對背約者的詛咒是:“愿阿達德,天地之渠長,使堿土圍其田,令大麥饑渴,綠色永絕!”另一王的石契碑的詛咒為:“愿阿達德敗其田,絕粒麥于垅上,生堿草替大麥,取堿土代清泉!”由此可知,當時的古巴比倫()A.面臨著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B.形成了完備的法律和契約體系C.封建莊園經濟占據統(tǒng)治地位 D.國王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統(tǒng)治者〖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巴比倫)。據本題材料“愿阿達德,天地之渠長,使堿土圍其田,令大麥饑渴,綠色永絕”“愿阿達德敗其田,絕粒麥于垅上,生堿草替大麥,取堿土代清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古巴比倫面臨著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土地的不斷鹽堿化致使農業(yè)逐漸衰敗,A項正確;材料為古巴比倫國王在獎給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對背約者的詛咒,沒有對法律內容展開論述,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當時的古巴比倫面臨著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材料未展示古巴比倫的具體經濟狀況,不能得出“封建莊園經濟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當時的古巴比倫面臨著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關于“國王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信息不足,不能得出該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12.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作為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紐帶,把各地區(qū)松散地連接在一起。到15世紀晚期,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薩貝拉聯(lián)合統(tǒng)治下的西班牙,“中世紀的行政管理經由漫長而逐漸的過程轉化成文藝復興式的國家”。幾乎同時,類似的過程也出現(xiàn)在英國和法國。這里的“文藝復興式的國家”,其突出特征是()A.國家權力集中于國王 B.脫離了羅馬教廷的控制C.受到古希臘文化影響 D.開始走上海外擴張道路〖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世界)。中世紀歐洲處于只有“領地”沒有“國家”的松散狀態(tài),所謂“君主不分國界,臣民也無論民族”?!拔乃噺团d式的國家”與這一狀況明顯不同的是,中央集權即君主統(tǒng)治權力加強,近代民族國家開始形成,A項正確。中世紀的歐洲還沒有脫離羅馬教廷的控制,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受到古希臘文化影響是表象,沒有揭示變化的實質特征,排除C項;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3.1500—1600年,傳統(tǒng)社會經濟關系確立日常生活的確定性被打碎,歐洲社會每個人都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政府普遍感到習慣性的財源已入不敷出了;大多數(shù)人斷定,比以前更大的貪婪和更多的邪惡將會在世界上肆虐。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A.價格革命的影響 B.宗教改革的進行C.貧富差距的擴大 D.技術革命的發(fā)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00—1600年(歐洲)。材料中“確定性被打破””“政府感到入不敷出”“更多的貪婪""更多的邪惡”等信息說明1500-1600間歐洲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與物價上漲,需要更多的金錢才能保證正常的開銷有關,A項正確;宗教改革不會導致政府財政困難,排除B項;材料中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多個階層,所以與貧富差距無關,排除C項;技術革命發(fā)生于1765年以后,排除D項。故選A項。14.下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創(chuàng)作的漫畫《你們認清我太晚了》,漫畫中的路易十六以野豬形象出現(xiàn)。該漫畫的寓意是當時法國()A.新舊勢力矛盾開始激化 B.革命原則成為社會共識C.外部勢力威脅與日俱增 D.專制主義破壞社會秩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根據漫畫的題目《你們認清我太晚了》以及“路易十六以野豬形象出現(xiàn)”,結合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背景可知,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以野豬形象出現(xiàn)的國王實際上是社會秩序破壞者的形象,所以該漫畫的寓意是當時法國專制主義破壞社會秩序,D項正確;大革命的爆發(fā)就意味著新舊勢力的矛盾激化,排除A項;“社會共識”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漫畫顯示的是當時法國國內各派勢力的狀況,外部勢力的表述不符合漫畫的寓意,排除C項。故選D項。15.1928—1934年蘇聯(lián)谷物生產總量和谷物征購量(單位:百萬公擔)時間谷物生產總量谷物征購量1928年733.2107.91929年7174160.81931年694.8228.31934年676269.6對表中信息解讀合理的是()A.新經濟政策成效顯著 B.余糧收集制引起農民的不滿C.大危機影響農業(yè)生產 D.工業(yè)化與農民利益存在矛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8—1934年(蘇聯(lián))。據材料信息可知,1928年至1934年谷物的生產總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但谷物的征購量卻呈現(xiàn)上升趨勢,這反映了蘇聯(lián)在工業(yè)化過程中犧牲了農民的利益,從農民身上拿走的太多,體現(xiàn)了工業(yè)化與農民利益存在矛盾,D項正確;1924年列寧去世后,蘇聯(lián)逐漸取消了新經濟政策,排除A項;蘇俄建立初期實行余糧征集制,1921年就廢除了余糧征集制,排除B項;1929年爆發(fā)的經濟大危機幾乎波及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但對蘇聯(lián)基本沒有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16.20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實施新經濟政策,從對采礦和農業(yè)的依賴轉向制造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吸引外資,并以出口貿易推動經濟增長;新加坡實行工業(yè)技術升級,建立高技術、高工藝、高附加值、有出口競爭能力的新興工業(yè)企業(yè)。這說明當時兩國()A.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 B.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嚴重問題C.強調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D.重視宏觀調控以建設現(xiàn)代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東南亞)。據本題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70年馬來西亞開始施行新經濟政策,該政策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全面扶植馬來人的經濟勢力,建立以馬來人為中心的社會經濟結構。新加坡實行工業(yè)技術升級目的也是增強本國企業(yè)的競爭力,聯(lián)系兩國曾經都是西方殖民地,所以兩國都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A項正確;材料強調經濟的發(fā)展,并未涉及到經濟結構的問題,B項排除;傳統(tǒng)文化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C項排除;宏觀調控是政府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通過各種手段干預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手段,材料未涉及宏觀調控,D項排除。故選A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其中第17題12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6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河西漢塞地區(qū)作為漢代重要的貿易集散地,存留了大量簡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內容出處受甲渠君(甲渠地區(qū)的邊防官員)錢千,出二百五十,買羊一;出百八十,買雞五只;出七十二,買駱四于;出百六十八,余米七平;出百卅,沽酒一石三斗。《居延新簡》聞羌人買谷民間,持出塞甚眾,長史廢不為意,未有坐者,務禁防之?!稇胰獫h簡》昌武里公乘(爵位名)郭弘,年世七,自言為家私市張掖郡《肩水金關漢簡》出錢四千四百卅買帛十二匹匹三百,口口口千付李卿以至長安市《懸泉漢簡》(1)提取材料信息,說明漢代河西地區(qū)存在的商業(yè)貿易形式。(2)根據材料,對漢代河西地區(qū)商業(yè)貿易發(fā)展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釋?!即鸢浮剑?)形式:屯戍機構在附近縣治所之中市的日常用品采購;羌人民間買谷是在河西地區(qū)漢羌關市貿易;為個體家庭去郡治等中心市場或者較大市場的交易;去都城長安進行大宗商品販運。(2)原因:政府、私人家庭和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巨大需要;內地紡織業(yè)為代表經濟的發(fā)達;筑塞、移民、構筑交通和軍事防御設施,促進了河西地區(qū)的開發(fā);河西地區(qū)是重要的交通通道,道路暢通;絲綢之路開辟后,是重要的交通樞紐。〖解析〗【小問1】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材料“受甲渠君(甲渠地區(qū)的邊防官員)錢千,出二百五十,買羊一;出百八十,買雞五只;出七十二,買駱四于;出百六十八,余米七平;出百卅,沽酒一石三斗?!笨芍褪鶛C構在附近縣治所之中市的日常用品采購;據材料“聞羌人買谷民間,持出塞甚眾,長史廢不為意,未有坐者,務禁防之”可知,羌人民間買谷是在河西地區(qū)漢羌關市貿易;據材料“昌武里公乘(爵位名)郭弘,年世七,自言為家私市張掖郡”可知,為個體家庭去郡治等中心市場或者較大市場的交易;據材料“出錢四千四百卅買帛十二匹匹三百,口口口千付李卿以至長安市”可知;去都城長安進行大宗商品販運?!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材料“受甲渠君(甲渠地區(qū)的邊防官員)錢千”、“聞羌人買谷民間”,“自言為家私市張掖郡”等信息可得出,政府、私人家庭和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巨大需要;據材料“出錢四千四百卅買帛十二匹匹三百,口口口千付李卿以至長安市”可得出,內地紡織業(yè)為代表經濟的發(fā)達;據材料“受甲渠君(甲渠地區(qū)的邊防官員)”、“長史廢不為意,未有坐者,務禁防之?!钡刃畔⒑退鶎W可得出,筑塞、移民、構筑交通和軍事防御設施,促進了河西地區(qū)的開發(fā);據材料河西走廊交通道路示意圖可得出,河西地區(qū)是重要的交通通道,道路暢通;絲綢之路開辟后,是重要的交通樞紐。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晚清“阿思本艦隊”事件1861年4月,英國人赫德建議恭親王奕?從外國購買一支艦隊,并請外國軍官進行訓練。8月,曾國藩上折陳述“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1862年2月,清政府委托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李泰國在英具體經辦買船事宜。1863年1月,李泰國在英籌建艦隊,聘請英國海軍上校阿思本為艦隊司令,并擅自代表清政府同阿思本簽訂合同,規(guī)定“中國現(xiàn)立外國兵船水師,阿思本允做總統(tǒng)四年”“水師各船員弁兵丁水手,均由阿思本選用”。5月,總理衙門與李泰國經激烈爭吵后重新議定《輪船章程》五條,規(guī)定“由中國選派武職大員,作為該師船之漢總統(tǒng)”“阿思本作為幫同總統(tǒng)”“用兵地方,應聽督撫節(jié)制調遣”。9月,阿思本率艦隊駛抵北京,即與李泰國赴總理衙門堅決要求推翻《輪船章程》,雙方激烈爭辯長達二十多天。英國駐華公使布魯斯也公開表態(tài)支持阿思本。最后清政府決定解散艦隊,由阿思本將艦隊駛回英國變賣,清廷負責船員的遣散費用?!幾詮垷槨⒎綀抑骶帯吨袊=ㄊ贰方Y合材料及所學知識,以“嘗試·回響”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示例: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使清政府意識到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巨大威力,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朝統(tǒng)治產生嚴重威脅;面對內憂外患的境地,清政府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引下進行洋務派,推動籌建近代海軍。在購艦過程中清政府與李泰國等人圍繞艦隊控制權展開激烈爭奪;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清政府國家主權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出西方列強企圖控制中國海軍的野心。清政府籌建近代艦隊的最初嘗試有助于其認清西方列強的侵略本質,堅定了有識之士建立獨立軍事工業(yè)、發(fā)展近代海軍的決心,推動了洋務新政的開展和新式海軍的建立;但洋務派引進西方軍事技術的初衷仍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其落后的政治體制終將成為阻礙洋務企業(yè)發(fā)展和近代海軍建設的桎梏?!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論事短文撰寫類。時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首先,從分析清政府“嘗試”購艦時代背景的角度闡述。如: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對清政府的影響;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朝統(tǒng)治的威脅;洋務派推動籌建近代海軍的努力等。其次,從分析清政府“嘗試”購艦中的焦點議程及其所反映本質問題的角度闡述。如:在購艦過程中清政府與李泰國等人圍繞艦隊控制權展開激烈爭奪;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清政府國家主權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出西方列強企圖控制中國海軍的野心等。最后,從分析清政府購艦事件歷史影響與反思的角度闡述。如:清政府籌建近代艦隊推動了洋務新政的開展;但其初衷仍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等。19.閱讀材料,完成相關要求。材料一頒行時間制定者憲法名稱特色1908年清政府《欽定憲法大綱》仿照日本憲法,預備立憲。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借鑒美國憲法,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憲法。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工農民主專政——摘編自李劍農《中國近百年政治史》材料二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制定了《共同綱領》,構建新政權的運行秩序。新中國成立后,一屆人大制定和頒行了1954年憲法,進一步指明了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制度。改革開放后,人民政府又頒行1982年憲法,并逐步提出“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憲執(zhí)政”等重大理念。后來,又根據客觀實際需要,推進憲法與時俱進,形成了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4個憲法修正案,真實記錄了黨領導人民加快推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歷史進程,及時確認了黨領導人民創(chuàng)造的成就與經驗,規(guī)范、引領、推動和保障國家各項事業(yè)向前發(fā)展?!幾詶盍諈抢凇度嗣駪椃ㄓ^的百年演進與內在邏輯》(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我國制憲實踐的發(fā)展特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新中國的制憲實踐?!即鸢浮剑?)特點:以救亡圖存為目的;受西方法治思想和憲法的影響;多個階級和政治勢力參與;制憲過程在曲折中不斷推進。(2)評析:新中國制憲實踐以實現(xiàn)國家獨立、富強為目標,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制憲,推進憲法與時俱進,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了保障;制憲過程也是民主法制現(xiàn)代化的過程?!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從近代中國的民族危機分析,得出以救亡圖存為目的;據材料“仿照日本憲法,預備立憲”可知,受西方法治思想和憲法的影響;據材料“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清政府”,得出多個階級和政治勢力參與;從頒行時間以及制憲過程分析,得出制憲過程在曲折中不斷推進?!拘?】本題是影響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建國以后(中國)。據材料“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制定了《共同綱領》,構建新政權的運行秩序”,得出新中國的制憲實踐以實現(xiàn)國家獨立、富強為目標,代表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據材料“進一步指明了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制度”,得出通過制憲,推進憲法與時俱進,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的復興提供了保障;從對我國民主法制的影響分析,得出制憲過程也是民主法制現(xiàn)代化的過程。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6世紀以來的世界是西歐逐漸從邊緣走向中心的世界,這之前各大文明相對而言各自獨立發(fā)展,有往來但并沒有給對方帶來顛覆性的影響。歐洲1850年時的所有優(yōu)勢都產生于1750年以后的“科學文化”要素,特別是在英格蘭,這些要素包括:越來越強的讀寫能力和印刷術、科學社團的發(fā)展、比較容易聽懂的公開演講等?!幾躁惡恪墩l在敘述誰的全球史:不對等與歷史書寫的陷阱》材料二歐洲中心主義者認為,西方之所以能夠崛起并最先實現(xiàn)資本主義現(xiàn)代化的突破,依賴的是自身的“稟賦和特性”,近代世界的興起被描述為西方的勝利。而英國學者約翰·霍布森則認為,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東方比西方更先進,在促進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方面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東方的貢獻,西方的崛起無法想象。——摘編自張倩紅《先發(fā)的東方與落后的西方》(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從邊緣走向中心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論證約翰·霍布森的觀點?!即鸢浮剑?)背景:經濟:資本主義萌芽與發(fā)展;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擴張;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和世界市場的形成;政治: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及發(fā)展完善;文化: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革命、啟蒙運動促進思想解放;印刷術的普及;科學社團的建立;公眾演講的推動等。(2)說明:阿拉伯帝國時期,阿拉伯人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shù)字等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fā)展;宋元時期,中國的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傳入歐洲,為歐洲近代社會轉型奠定了基礎;明清時期,傳教士將儒學介紹到歐洲,影響了歐洲的啟蒙運動:海陸絲綢之路加強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西方文明的進步;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擴張使歐洲的崛起成為可能。〖解析〗【小問1】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16-19世紀(歐洲)。背景:結合所學知識,可從政治、經濟、文化三方面進行回答。政治:歐洲最早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和及發(fā)展完善;經濟:意大利地區(qū)最早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西班牙、葡萄牙進行新航路的開辟和殖民擴張;英國率先開展工業(yè)革命;世界市場的逐步形成形成;文化:歐洲思想解放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近代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根據材料“越來越強的讀寫能力和印刷術、科學社團的發(fā)展、比較容易聽懂的公開演講”得出,印刷術的普及;科學社團的建立;公眾演講的推動等。【小問2】本題是論述題之歷史事物闡釋題。時空是古代(中國)。首先,提煉約翰·霍布森的觀點,得出“東方文明促進西方文明的崛起”。然后,結合所學知識,從中國文明對西方的影響角度來說明:阿拉伯帝國時期,阿拉伯人將中國的造紙術、印度的數(shù)字等傳入歐洲,促進了西歐文化的發(fā)展;宋元時期,中國的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傳入歐洲,為歐洲近代社會轉型奠定了基礎;明清時期,傳教士將儒學介紹到歐洲,影響了歐洲的啟蒙運動:海陸絲綢之路加強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西方文明的進步;最后,總結,由于東方文明對西方的影響,才使得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擴張使歐洲的崛起成為可能。河北省衡水市部分高中2024屆高三下學期一模歷史試題第I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中華文化中“中”的觀念由來已久。史學家唐蘭認為“中”最初為氏族時代議事場所居中之徽幟,群眾望之而趨附,其所立之地恒為中央,“因更引申為一切之中”。商周以降,“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國之中立宮,擇宮之中立廟”成為重要的政治思想。這反映出()A.早期政治的中央集權特點 B.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C.古代建都以地理中心為主 D.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特征〖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中”的觀念在氏族時代即已產生,既是方位稱謂更有中心、中央之意。這一觀念在商周及之后的政治社會生活中得以延續(xù)和發(fā)展,如擇中建都、擇中立宮等,D項正確;早期政治尚未形成中央權力的高度集中,排除A項;“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指的是多元起源,中原核心,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獨特文化,而這些文化又互相融合,在統(tǒng)一的中華文化中融為一體,材料未體現(xiàn),排除B項;“都以地理中心為主”的表述過于絕對,排除C項。故選D項。2.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全國27郡有鹽官共36處,鐵官在40郡中有48處。其分布范圍在東北遠至遼寧的蓋縣,西南至云南的安寧,西北達內蒙古的河套西北,南抵廣州,東南到浙江的海鹽。漢代的鹽鐵制度()A.滿足了漢代政府的經費需求 B.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C.開創(chuàng)了政府干預經濟的先河 D.提供了物美價廉商品〖答案〗B〖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類、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本題材料“全國27郡有鹽官共36處,鐵官在40郡中有48處。其分布范圍在東北遠至遼寧的蓋縣,西南至云南的安寧,西北達內蒙古的河套西北,南抵廣州,東南到浙江的海鹽”可知漢代鹽鐵官設置分布廣,有利于控制地方鹽鐵官營的利潤,因此目的是加強中央集權,B項正確;漢代鹽鐵官營可以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但達不到滿足經費需求的作用,排除A項;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中重農抑商就屬于政府干預經濟的政策,排除C項;鹽鐵官營只是經營鹽鐵,無法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排除D項。故選B項。3.魏晉時期,除傳統(tǒng)樂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廣為流傳,后人有“東漢魏晉,樂則胡笛箜篌,御則胡床,食則羌炙、貊炙,器則蠻盤,祠則胡天”之說。這一現(xiàn)象說明了()A.經濟交流推動文化多元 B.政治改革導致風俗變遷C.社會動蕩引發(fā)人口流動 D.民族交往促進文化交融〖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魏晉時期(中國)。據材料“傳統(tǒng)樂器之外胡箜篌、琵琶等廣為流傳,后人有‘東漢魏晉,樂則胡笛箜篌,御則胡床,食則羌炙、貊炙,器則蠻盤,祠則胡天’之說”可知,少數(shù)民族的樂器、飲食等文化在中原地區(qū)傳播,反映了民族間的文化交融。這是因為魏晉時期各民族交流交往促進了文化的交融,D項正確;魏晉時期民族交往,不僅僅是經濟的交流,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政治改革,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文化的交融,而不是人口流動,排除C項。故選D項。4.宋元時期,油菜在我國南方廣泛栽培。南宋《務本新書》記載:“十一月種油菜。稻收畢,鋤田如麥田法。即下菜種,和水糞之,芟去其草,再糞之。雪壓亦易長,明年初夏間,收子取油?!痹掇r桑衣食撮要》也記載“九月種油菜,宜肥地種之,以水頻澆灌,十月種則無根腳。”這表明,宋元時期()A.農民兼顧土地養(yǎng)護和利用 B.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C.出現(xiàn)一年兩熟的耕作制度 D.榨油技術得到較大提升〖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內容,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時空是:宋元時期(中國)。《務本新書》中詳細記錄了油菜的種植方法,同時也記錄了在種植油菜時如何保持土地的肥力,表明宋元時期農民兼顧土地養(yǎng)護和利用,A項正確;材料的意思是油菜在我國南方廣泛栽培,但是未說明其他農作物的狀況,無法看出經濟結構發(fā)生重大變化,排除B項;根據材料“十一月種油菜,……明年初夏間,收子取油”可知油菜是一年一熟,排除C項;材料陳述的是油菜的種植方法,同時也記錄了在種植油菜時如何保持土地的肥力,材料未提及榨油技術,排除D項。故選A項。5.嘉靖年間,山東棉花“六府皆有之,東昌尤多,商人貿于四方,其利甚博”;到萬歷年間,東昌府“高唐、夏津、恩縣、范縣宜木棉,江淮賈客列肆赍收,居人以此致富”。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背景是()A.農業(yè)經營方式的革新 B.幣制與賦役制度的變化C.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D.重農抑商政策出現(xiàn)松弛〖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明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棉花貿易興盛,結合所學可知,明萬歷年間,張居正實行了一條鞭法,實行賦役合并、一概折銀,不但賦稅折銀征收,而且役也改由丁、田共同承擔,折成銀兩,統(tǒng)一征收,白銀成為主要貨幣,幣制與賦役制度發(fā)生變化,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商業(yè)貿易,農業(yè)經營方式沒有革新,排除A項;鴉片戰(zhàn)爭后,自然經濟逐步解體,排除C項;重農抑商政策沒有出現(xiàn)松弛,排除D項。故選B項。6.鴉片戰(zhàn)爭后,強迫中國開放通商口岸是列強侵華的重要內容。到日本與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時,仍有此項內容,而列強與清政府簽訂的《辛丑條約》中,卻沒有此項內容了。這反映出()A.清政府統(tǒng)治根基的動搖 B.列強在華矛盾的加劇C.清政府外交政策改變 D.列強侵華方式的變化〖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恶R關條約》簽訂后,外國資本大量涌入中國,開辦銀行、鐵礦、煤礦和紡紗廠,修鐵路,滿足了列強掠奪中國的目的,列強侵華由商品輸出為主轉化為資本輸出為主,這使列強對通商口岸要求不再強烈,D項正確;八國聯(lián)軍侵華時,南方各省督撫與英、美等國洽商“東南互?!眳f(xié)議,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統(tǒng)治的根基,排除A項;列強矛盾加劇在材料中體現(xiàn)不出來,排除B項;外國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與清政府外交政策的無關,排除C項。故選D項7.下面為1923年王盡美創(chuàng)作的詩歌《革命天才明》摘錄。這表明當時人()對工人工人白勞動,廠主吸血蟲。工人無政權,世道太不公。工人站起來,革命打先鋒!對農民窮漢白勞動,財主寄生蟲;人窮并非命,世道太不公;農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A.堅持城市中心道路 B.強調黨的組織建設C.重視階級覺悟啟蒙 D.主張挽救民族危亡〖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設問詞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1923年(中國)。據材料“工人白勞動,廠主吸血蟲”“窮漢白勞動,財主寄生蟲”可知,當時人強調了工農階級在社會中的悲慘處境,指出了貧富差距和階級不平等的問題;“工人站起來,革命打先鋒”“農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則表達了人鼓勵工農階級覺醒并參與革命的呼吁,因此,當時人重視階級覺悟啟蒙,C項正確;材料中涉及到對農民的啟蒙,選項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沒有黨的組織建設的信息,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階級對抗,不屬于民族革命的范疇,排除D項。故選C項。8.如圖是《新華日報》對國民黨一次重要會議的報道。此次會議召開的時間應是()這次……代表大會是最近十年來國民黨最有歷史意義的一個會議,因為這次會議表現(xiàn)了國民黨更向前的進步,對于……時期許多重要的國策,更確定基本的方針。A.國民革命時期 B.抗戰(zhàn)相持階段 C.局部抗戰(zhàn)時期 D.全面抗戰(zhàn)初期〖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因為這次會議表現(xiàn)了國民黨更向前的進步”與“《新華日報》對國民黨一次重要會議的報道”,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新華日報》中共創(chuàng)辦的刊物,而其對于國民黨會議持積極評價,說明此時國共關系良好,故此次會議召開的時間應是全面抗戰(zhàn)初期,D項正確;根據材料“代表大會是最近十年來國民黨最有歷史意義的一個會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國民黨形成應該超過十年,國民革命時期時間是1924年至1927年,時間與材料不符,排除A項;抗戰(zhàn)相持階段時期,國民黨進行“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政策,國共關系受到影響,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局部抗戰(zhàn)時期”國共關系還是敵對關系,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9.1963年至1965年,我國城市建設投資占基本建設投資的比例,由“二五”期間的2.3%上升到2.9%,超過“一五”期間的投資比例。非生產性投資比例由“二五”期間的14.6%上升到20.6%。上述變化出現(xiàn)的原因是()A.黨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 B.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C.國內基本矛盾出現(xiàn)變化 D.將建設重點放在三線地區(qū)〖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63-1965年(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結論是:“二五”期間我國城市建設投資和非生產性投資比例都有所上升。這正是黨對國民經濟進行調整的表現(xiàn),A項正確;這個時候還沒有進行經濟體制改革,排除B項;題目中所給材料并沒有涉及到國內基本矛盾,排除C項;材料沒有突出建設的重點在那一個地區(qū),排除D項。故選A項。10.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統(tǒng)籌協(xié)調黨、人大、政府、政協(xié)、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的對外交往,加強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xié)同格局”。這說明當今的中國()A.踐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戰(zhàn)略 B.持續(xù)深化睦鄰友好外交政策C.積極提升民間外交發(fā)展水平 D.力主構建多元外交聯(lián)結渠道〖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xiàn)代(中國)。根據材料“統(tǒng)籌協(xié)調黨、人大、政府、政協(xié)、軍隊、地方、人民團體等的對外交往,加強黨總攬全局、協(xié)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xié)同格局”可知,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對外交往,要統(tǒng)籌黨、政軍及民間團體,總攬全局,構建多元的外交聯(lián)結渠道,D項正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理念,是統(tǒng)籌國內、國外兩個大局,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外交聯(lián)結渠道的多元,不涉及睦鄰友好外交政策,排除B項;材料體現(xiàn)的有政府,有人民團體,不能只提及民間外交水平,排除C項。故選D項。11.古巴比倫國王在獎給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對背約者的詛咒是:“愿阿達德,天地之渠長,使堿土圍其田,令大麥饑渴,綠色永絕!”另一王的石契碑的詛咒為:“愿阿達德敗其田,絕粒麥于垅上,生堿草替大麥,取堿土代清泉!”由此可知,當時的古巴比倫()A.面臨著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 B.形成了完備的法律和契約體系C.封建莊園經濟占據統(tǒng)治地位 D.國王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統(tǒng)治者〖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巴比倫)。據本題材料“愿阿達德,天地之渠長,使堿土圍其田,令大麥饑渴,綠色永絕”“愿阿達德敗其田,絕粒麥于垅上,生堿草替大麥,取堿土代清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古巴比倫面臨著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土地的不斷鹽堿化致使農業(yè)逐漸衰敗,A項正確;材料為古巴比倫國王在獎給大臣的石刻地契中對背約者的詛咒,沒有對法律內容展開論述,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當時的古巴比倫面臨著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材料未展示古巴比倫的具體經濟狀況,不能得出“封建莊園經濟占據統(tǒng)治地位”的結論,排除C項;材料反映了當時的古巴比倫面臨著一定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關于“國王是政教合一的最高統(tǒng)治者”的信息不足,不能得出該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12.中世紀的歐洲,基督教作為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紐帶,把各地區(qū)松散地連接在一起。到15世紀晚期,在斐迪南二世和伊薩貝拉聯(lián)合統(tǒng)治下的西班牙,“中世紀的行政管理經由漫長而逐漸的過程轉化成文藝復興式的國家”。幾乎同時,類似的過程也出現(xiàn)在英國和法國。這里的“文藝復興式的國家”,其突出特征是()A.國家權力集中于國王 B.脫離了羅馬教廷的控制C.受到古希臘文化影響 D.開始走上海外擴張道路〖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歐洲(世界)。中世紀歐洲處于只有“領地”沒有“國家”的松散狀態(tài),所謂“君主不分國界,臣民也無論民族”?!拔乃噺团d式的國家”與這一狀況明顯不同的是,中央集權即君主統(tǒng)治權力加強,近代民族國家開始形成,A項正確。中世紀的歐洲還沒有脫離羅馬教廷的控制,B項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受到古希臘文化影響是表象,沒有揭示變化的實質特征,排除C項;D項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3.1500—1600年,傳統(tǒng)社會經濟關系確立日常生活的確定性被打碎,歐洲社會每個人都對未來感到不確定;政府普遍感到習慣性的財源已入不敷出了;大多數(shù)人斷定,比以前更大的貪婪和更多的邪惡將會在世界上肆虐。造成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是()A.價格革命的影響 B.宗教改革的進行C.貧富差距的擴大 D.技術革命的發(fā)展〖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00—1600年(歐洲)。材料中“確定性被打破””“政府感到入不敷出”“更多的貪婪""更多的邪惡”等信息說明1500-1600間歐洲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這些變化與物價上漲,需要更多的金錢才能保證正常的開銷有關,A項正確;宗教改革不會導致政府財政困難,排除B項;材料中的現(xiàn)象發(fā)生在多個階層,所以與貧富差距無關,排除C項;技術革命發(fā)生于1765年以后,排除D項。故選A項。14.下圖是法國大革命時期創(chuàng)作的漫畫《你們認清我太晚了》,漫畫中的路易十六以野豬形象出現(xiàn)。該漫畫的寓意是當時法國()A.新舊勢力矛盾開始激化 B.革命原則成為社會共識C.外部勢力威脅與日俱增 D.專制主義破壞社會秩序〖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法國大革命時期(法國)。根據漫畫的題目《你們認清我太晚了》以及“路易十六以野豬形象出現(xiàn)”,結合法國大革命的時代背景可知,法國大革命推翻了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以野豬形象出現(xiàn)的國王實際上是社會秩序破壞者的形象,所以該漫畫的寓意是當時法國專制主義破壞社會秩序,D項正確;大革命的爆發(fā)就意味著新舊勢力的矛盾激化,排除A項;“社會共識”的表述不符合史實,排除B項;漫畫顯示的是當時法國國內各派勢力的狀況,外部勢力的表述不符合漫畫的寓意,排除C項。故選D項。15.1928—1934年蘇聯(lián)谷物生產總量和谷物征購量(單位:百萬公擔)時間谷物生產總量谷物征購量1928年733.2107.91929年7174160.81931年694.8228.31934年676269.6對表中信息解讀合理的是()A.新經濟政策成效顯著 B.余糧收集制引起農民的不滿C.大危機影響農業(yè)生產 D.工業(yè)化與農民利益存在矛盾〖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28—1934年(蘇聯(lián))。據材料信息可知,1928年至1934年谷物的生產總量呈現(xiàn)下降趨勢,但谷物的征購量卻呈現(xiàn)上升趨勢,這反映了蘇聯(lián)在工業(yè)化過程中犧牲了農民的利益,從農民身上拿走的太多,體現(xiàn)了工業(yè)化與農民利益存在矛盾,D項正確;1924年列寧去世后,蘇聯(lián)逐漸取消了新經濟政策,排除A項;蘇俄建立初期實行余糧征集制,1921年就廢除了余糧征集制,排除B項;1929年爆發(fā)的經濟大危機幾乎波及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但對蘇聯(lián)基本沒有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16.20世紀70年代,馬來西亞實施新經濟政策,從對采礦和農業(yè)的依賴轉向制造業(yè),創(chuàng)造條件吸引外資,并以出口貿易推動經濟增長;新加坡實行工業(yè)技術升級,建立高技術、高工藝、高附加值、有出口競爭能力的新興工業(yè)企業(yè)。這說明當時兩國()A.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 B.自身經濟結構存在嚴重問題C.強調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D.重視宏觀調控以建設現(xiàn)代化〖答案〗A〖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世紀70年代(東南亞)。據本題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1970年馬來西亞開始施行新經濟政策,該政策的基本指導思想是全面扶植馬來人的經濟勢力,建立以馬來人為中心的社會經濟結構。新加坡實行工業(yè)技術升級目的也是增強本國企業(yè)的競爭力,聯(lián)系兩國曾經都是西方殖民地,所以兩國都將經濟獨立作為首要目標,A項正確;材料強調經濟的發(fā)展,并未涉及到經濟結構的問題,B項排除;傳統(tǒng)文化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C項排除;宏觀調控是政府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通過各種手段干預經濟發(fā)展的一種手段,材料未涉及宏觀調控,D項排除。故選A項。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其中第17題12分,第18題12分,第19題16分,第20題12分,共52分)17.河西漢塞地區(qū)作為漢代重要的貿易集散地,存留了大量簡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內容出處受甲渠君(甲渠地區(qū)的邊防官員)錢千,出二百五十,買羊一;出百八十,買雞五只;出七十二,買駱四于;出百六十八,余米七平;出百卅,沽酒一石三斗?!毒友有潞啞仿勄既速I谷民間,持出塞甚眾,長史廢不為意,未有坐者,務禁防之?!稇胰獫h簡》昌武里公乘(爵位名)郭弘,年世七,自言為家私市張掖郡《肩水金關漢簡》出錢四千四百卅買帛十二匹匹三百,口口口千付李卿以至長安市《懸泉漢簡》(1)提取材料信息,說明漢代河西地區(qū)存在的商業(yè)貿易形式。(2)根據材料,對漢代河西地區(qū)商業(yè)貿易發(fā)展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釋。〖答案〗(1)形式:屯戍機構在附近縣治所之中市的日常用品采購;羌人民間買谷是在河西地區(qū)漢羌關市貿易;為個體家庭去郡治等中心市場或者較大市場的交易;去都城長安進行大宗商品販運。(2)原因:政府、私人家庭和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巨大需要;內地紡織業(yè)為代表經濟的發(fā)達;筑塞、移民、構筑交通和軍事防御設施,促進了河西地區(qū)的開發(fā);河西地區(qū)是重要的交通通道,道路暢通;絲綢之路開辟后,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冀馕觥健拘?】本題是特點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材料“受甲渠君(甲渠地區(qū)的邊防官員)錢千,出二百五十,買羊一;出百八十,買雞五只;出七十二,買駱四于;出百六十八,余米七平;出百卅,沽酒一石三斗?!笨芍褪鶛C構在附近縣治所之中市的日常用品采購;據材料“聞羌人買谷民間,持出塞甚眾,長史廢不為意,未有坐者,務禁防之”可知,羌人民間買谷是在河西地區(qū)漢羌關市貿易;據材料“昌武里公乘(爵位名)郭弘,年世七,自言為家私市張掖郡”可知,為個體家庭去郡治等中心市場或者較大市場的交易;據材料“出錢四千四百卅買帛十二匹匹三百,口口口千付李卿以至長安市”可知;去都城長安進行大宗商品販運?!拘?】本題是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漢代(中國)。據材料“受甲渠君(甲渠地區(qū)的邊防官員)錢千”、“聞羌人買谷民間”,“自言為家私市張掖郡”等信息可得出,政府、私人家庭和少數(shù)民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巨大需要;據材料“出錢四千四百卅買帛十二匹匹三百,口口口千付李卿以至長安市”可得出,內地紡織業(yè)為代表經濟的發(fā)達;據材料“受甲渠君(甲渠地區(qū)的邊防官員)”、“長史廢不為意,未有坐者,務禁防之。”等信息和所學可得出,筑塞、移民、構筑交通和軍事防御設施,促進了河西地區(qū)的開發(fā);據材料河西走廊交通道路示意圖可得出,河西地區(qū)是重要的交通通道,道路暢通;絲綢之路開辟后,是重要的交通樞紐。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晚清“阿思本艦隊”事件1861年4月,英國人赫德建議恭親王奕?從外國購買一支艦隊,并請外國軍官進行訓練。8月,曾國藩上折陳述“購買外洋船炮,則為今日救時之第一要務”。1862年2月,清政府委托中國海關總稅務司、英國人李泰國在英具體經辦買船事宜。1863年1月,李泰國在英籌建艦隊,聘請英國海軍上校阿思本為艦隊司令,并擅自代表清政府同阿思本簽訂合同,規(guī)定“中國現(xiàn)立外國兵船水師,阿思本允做總統(tǒng)四年”“水師各船員弁兵丁水手,均由阿思本選用”。5月,總理衙門與李泰國經激烈爭吵后重新議定《輪船章程》五條,規(guī)定“由中國選派武職大員,作為該師船之漢總統(tǒng)”“阿思本作為幫同總統(tǒng)”“用兵地方,應聽督撫節(jié)制調遣”。9月,阿思本率艦隊駛抵北京,即與李泰國赴總理衙門堅決要求推翻《輪船章程》,雙方激烈爭辯長達二十多天。英國駐華公使布魯斯也公開表態(tài)支持阿思本。最后清政府決定解散艦隊,由阿思本將艦隊駛回英國變賣,清廷負責船員的遣散費用?!幾詮垷槨⒎綀抑骶帯吨袊=ㄊ贰方Y合材料及所學知識,以“嘗試·回響”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答案〗示例: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使清政府意識到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巨大威力,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朝統(tǒng)治產生嚴重威脅;面對內憂外患的境地,清政府在中體西用思想指引下進行洋務派,推動籌建近代海軍。在購艦過程中清政府與李泰國等人圍繞艦隊控制權展開激烈爭奪;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清政府國家主權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出西方列強企圖控制中國海軍的野心。清政府籌建近代艦隊的最初嘗試有助于其認清西方列強的侵略本質,堅定了有識之士建立獨立軍事工業(yè)、發(fā)展近代海軍的決心,推動了洋務新政的開展和新式海軍的建立;但洋務派引進西方軍事技術的初衷仍是維護封建統(tǒng)治,其落后的政治體制終將成為阻礙洋務企業(yè)發(fā)展和近代海軍建設的桎梏?!冀馕觥奖绢}是論述題之論事短文撰寫類。時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首先,從分析清政府“嘗試”購艦時代背景的角度闡述。如: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對清政府的影響;太平天國運動對清朝統(tǒng)治的威脅;洋務派推動籌建近代海軍的努力等。其次,從分析清政府“嘗試”購艦中的焦點議程及其所反映本質問題的角度闡述。如:在購艦過程中清政府與李泰國等人圍繞艦隊控制權展開激烈爭奪;這一方面體現(xiàn)了清政府國家主權意識的增強,另一方面又體現(xiàn)出西方列強企圖控制中國海軍的野心等。最后,從分析清政府購艦事件歷史影響與反思的角度闡述。如:清政府籌建近代艦隊推動了洋務新政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