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_第1頁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_第2頁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_第3頁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_第4頁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研究與實踐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研究范圍不斷擴大,為貫徹初中語文新課程標

準,并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本文對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教學進行

了探究,同時也在課堂上通過教學案例作為初步的教學實踐。再由問卷

調查、教師訪談等形式,對比分析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網絡技術整合教學

的教學課堂進展情況,試圖探索如何將信息技術與具體的語文教學內容

整合。本人希望本文能夠獲得更多的可操作性的有建設性的意見,并能

夠為日后的教學研究提供一手數據和材料。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整合;多媒體網絡教學

目錄

前言1

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背景及意義1

1.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背景1

1.2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意義2

2研究現狀以及問題2

2.1國外研究現狀2

2.2國內研究現狀2

2.3存在問題及研究必要性3

3概念界定4

3.1信息技術4

3.2課程整合4

4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理論依據5

4.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5

4.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5

5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過程設計5

5.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實施條件6

5.2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過程6

6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的教學實踐8

6.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教學案例設計8

6.2教學實踐結果分析13

7總結18

7.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整合的教學效果要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18

7.2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更能拓展思維并培養(yǎng)情感19

7.3根據不同性質的學習內容選擇信息技術與講述方式開展教學19

7.4教學建議與實踐反思19

結束語21

前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在世界各國都掀起了開展信息技

術與學科整合的熱潮。信息技術以高速度、大容量、多樣化等特性幫助

人們開拓了視野,拓寬了知識渠道,并且逐步為個性化的自主學習提供

了堅實的技術保障。信息技術主要包括了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

虛擬現實技術、面向對象技術等,其中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

在當今學校教學中運用得較為廣泛。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身份,不

僅僅是作為教學用具,更是發(fā)展和提高學生認知能力的促成工具。信息

技術在當今學科整合中已經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我國中小學

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議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把信息技術推廣到各學科教

學中,這也充分反映了我國目前這一階段教育研究與發(fā)展的趨勢是如何

將信息技術更有效地與各學科整合,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培養(yǎng)適合

時代發(fā)展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如今當務之急就是要摸索如何將信息技術

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如何選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效

果能夠比傳統(tǒng)教學效果好。這對日后如何研究該課題能夠提供一些較真

實且實用的一手研究資料。

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背景及意義

1.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背景

由于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日漸發(fā)展成熟,各國相繼關注

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發(fā)展情況。在我國,自90年代以來,先

是在各大高校借助搭建校園網對多媒體技術普及。而后,逐步將發(fā)展范

圍擴大到中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目的是為了全面推進國內教育信息化。

在2010年,由教育部原部長陳至立在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會

議報告中指出"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

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

科的學習中"。該報告的發(fā)布,正式揭開了我國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

整合的研究序幕。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成為眾多學者以及教育

工作者關注研究的主題。

在初中語文課程標準方面,在近幾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

標準(實驗稿)》中出現了多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的要求。如:"教

材的體例和呈現方式應靈活多樣,避免模式化。注意為學生設計體驗性

活動和研究性專題,重視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學生學會借助工具書、

圖書館和互聯網查找有關資料,了解論著著作者情況、相關文化背景和

論著中涉及的主要問題,排除閱讀中遇到的障礙。"

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方面,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學語文教學大綱

做了多次修改,從熟讀背誦課文變成了培養(yǎng)遷移能力,從理解文意變成

提高語文素養(yǎng)。不難看出,中學語文教學目標已經越來越朝能力培養(yǎng)層

面過渡了。

1.2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意義

初中語文教學并不只是簡單的停留在閱讀層面上,更重要的是要深入到

提高語文素養(yǎng)。而正是這個教學目標的轉移就足以讓中學語文教師為難。

“語文素養(yǎng)"是個人綜合能力的表現,僅靠傳統(tǒng)的說教式的教學是遠遠

不能滿足大綱要求的。所以,要滿足新課標的要求,真正提高學生鑒賞

語言的能力,我們就必須摒棄陳舊低效的教學手段,采納新型高效的教

學方式。我們鑒于信息技術在輔助教學方面存在優(yōu)勢,提出將信息技術

與語文整合,其主要目的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和學習激情,

促使他們主動地進行意義建構,培養(yǎng)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最終使得中學語

文課堂教學生動有趣,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里培養(yǎng)思維鍛煉能力,

從而順利完成課程目標。

2研究現狀以及問題

2.1國外研究現狀

在1985年美國率先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列入到2061全民文化素質

計劃中。隨后加拿大、日本也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各學科。以日本為例,

在1995年5月,日本文部省和通產省聯合實施名為"100所中小學校

聯網試驗研究”,目的是將Internet引入課堂,探索出新的教育體制

和教學模式。

分析眾多文獻資料不難發(fā)現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對信息技術在各學科教學

方面的運用已經做了良好的嘗試與探究,推進了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

的整合力度。在整理文獻時,發(fā)現JohnBranford,SusanGoldman

andTedHassellbring在LookingatTechnologyinContext提出,

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需要考慮好技術、學習理論和具體學科教學實踐之

間的關系,技術的應用一定要依據一定的學習理論,并結合具體學科教

學的實踐特點。JohnSchacter還在書中提出"只有當管理者、教師和

家長們了解到,不同的計算機技術對于不同的學習環(huán)境,其作用和幫助

各不相同時,他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究竟哪一種技術能夠適于提高

學生的學習和成績?”以上這些研究結論雖注意到了不同課程對信息

技術的選擇與要求不同外,但卻未在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具

體操作上提供更多指示。

2.2國內研究現狀

從教學嘗試方面看,在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已經出現了信息技術

與語文整合的嘗試。到了90年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出現了以多

媒體和網絡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的嘗試,再次加快了信息技術與語文課

程的整合步伐。

從教學研究方面看,本人用Google搜索關鍵字方式檢索文獻,其中以

"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為關鍵字可以搜索到符合的信息多達622010

項,而以"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為關鍵字可以搜索到學術最新文章

60400項。其中不僅有專家學者從專業(yè)角度考慮整合模式和策略的,也

有眾多一線教師從個人實踐角度提出整合建議的。然后,本人又進入《中

國基礎教育優(yōu)秀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檢索從2012年到2018

年的論文資料,當輸入"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時得到82篇論文,當

輸入"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教學模式”時得到11篇論文。其中主要可

分為從語文的口語角度、閱讀角度、寫作角度這三大類來研究整合模式

與策略的。這些論文的研究層面已經逐步由理論模式轉向至實踐操作上

To研究這十年的論文及文獻,發(fā)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整合已經受到教育

技術學界越來越多的專家關注,其中就包括了何克抗、李克東、謝幼如、

丁新、祝智庭等。

2.3存在問題及研究必要性

盡管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研究范圍在不斷擴大,研究程度在不斷深

入,但是還是存在一些問題亟需本人繼續(xù)對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進

行探討研究。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語文課堂與生活實踐明顯脫節(jié)。教師迫于升學壓力,也不管這是篇什

么課文,都一律按照時代背景、介紹作者生平、逐句串講、主旨歸納、

理清結構的順序進行教學。單調枯燥的課堂教學加劇了學生疏遠、排斥

學習的心理,也容易讓他們將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孤立開來,拉大了語

文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2.教學方法古板、俗套,受制于考試大綱。主要表現為教師在課堂上重

視串講,忽視誦讀;重視析詞解意,輕視情感交流;狠抓表層識記,忽

略積累拓展。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并沒有主動的知識建構,而只是機

械地記憶這些字詞意義應付考試,并不能進行相關知識間的意義建構,

更不用說積累和拓展。這樣的教學氛圍是不利于達到新課標中提出的

"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要求的。

3.學生學習態(tài)度消極,缺乏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依賴心理太強。教師

對課文的講解細致入微,小到介紹作者、時代背景及有關材料、字詞句

的理解、組詞造句,大到劃分課文段落、歸納大意,最后還得概括中心

思想及寫作特點,幾乎是"一條龍服務"。這些本屬于學生獨立閱讀、

思考的部分全被教師講解代替了。常此以往,學生極容易產生學習惰性,

形成消極應付的學習態(tài)度。

4.缺少利于語文教學的文化氛圍。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時對文章時代背景

的講解只是點到為止,并沒有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生無法感受到那些特

定背景下人物情感的變化。課外,教師也沒有提供相關的課外素材和學

習資源供學生思考交流。因而不利于學生課后鞏固課堂上所提及的知識

點。

5.當前學校應用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狀況不樂觀。這些應用現狀主

要包括兩種:

第一,信息技術作為知識內容的演示工具。教師只要將課前準備好的演

示文稿或多媒體課件借助計算機與投影儀演示出來,就可以替代傳統(tǒng)教

學中教師現場書寫板書。盡管它在時效上、視覺上都能產生積極的影響,

可是如何把握信息技術的使用頻度就成為焦點問題。教師們極容易依賴

信息技術演示知識點,而忽視了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導入的特點。

如此下去,學生們不但沒能輕松學習,反倒增加了做課堂筆記的負擔。

第二,信息技術作為學生自主學習工具。教師采用任務型教學方式,只

要在機房讓學生分組進行探究性自主學習。雖然這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團

隊協(xié)作方面能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鑒于中學生自我約束力有限,以及課

堂管理機制還不完善,不能排除有些學生因個人懶散而不學習甚至影響

他人學習的情況。

正是因為存在以上這些問題,所以本人認為有必要重新審視當今初中語

文教學出現的種種不足,試圖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

合來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不足,超越傳統(tǒng)講授式的教學效果。本人在文中還提

到了一些教學建議和教學反思,以供今后教學研究。

3概念界定

3.1信息技術

最早提出信息技術是在1982年,用來指以數字化為特征,涵蓋各類信

息,訪問、組織、分析、評價和呈現信息的一系列方法、程序和設備,

包括生產、存儲、交換和應用信息的各種技術。

美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在1998年《新教師為數字化時代的教學準備好了嗎?》

中,將信息技術定義為:"信息技術包括計算機軟硬件,與計算機緊

密結合的網絡,以及把信息(文本、圖像、聲音和動畫)轉換成普通數

字格式的諸多設備。信息技術絕不僅僅是硬件、通訊線路和二進制代碼,

而且包括有效使用數字信息擴展人的能力"。

3.2課程整合

1998年,美國教育技術協(xié)會在《美國國家教育技術標準——課程與技

術整合》中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定義為"課程整合涉及把技術作為一

種工具融進課程,以促進學生對某7口識范圍或多學科領域的學習。技

術允許學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行學習。只有當學生能夠選擇工具幫助

自己及時地獲取信息、分析綜合信息并很專業(yè)地表達出來,技術和課程

的整合才是有效的。"

4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理論依據

要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良好地整合,必須依靠建構主義和人本主

義兩大學習理論支持才能將整個教學開展下去:

4.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要由皮亞杰、科恩伯格、斯閽白格、卡茨、維果斯

基等代表人物提出。皮亞杰創(chuàng)立了關于兒童認知發(fā)展的日內瓦學派。他

認為兒童在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建構起關于外部世界的

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fā)展。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

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

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由于學習是在一定的

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通過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的意義

建構過程,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主要分為"情境"、"協(xié)作"、"會

話"和"意義建構",它們是學習環(huán)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屬性。

4.2人本主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美國興起的一個心理學的重

要學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馬斯洛和羅杰斯。他們強調人有發(fā)展的潛能,

而且有發(fā)揮潛能的內在傾向即自我實現的傾向,卻忽視了人類情感、價

值、態(tài)度等方面對學習的影響。認為心理學探討完整的人,而不是把人

的各個側面(行為表現、認識過程、情緒障礙等)割裂開來加以分析,

強調人的價值。認為意義學習主要包括四個要素:第一,學習具有個人

參與的性質,即整個人包括情感和認知,都投入學習活動中;第二,學

習是自我發(fā)起的,即便在推動力或刺激來自外界時,而其要求發(fā)現、獲

得、掌握和領會的感覺是來自內部的;第三,學習是滲透的,它會使學

生的行為、態(tài)度,乃至個性都會發(fā)生變化;第四,學習是由學生自我評

價的,學生最清楚這種學習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他了解想

要知道的事物、是否明了自己原來不是很清楚的事情。

5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過程設計

本人搜索相關文獻,參看在職教師的教學案例,分析初中生生理、心理

特征和學習傾向,發(fā)現要將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良好整合需要一個

特定的實施條件和一套完善的教學過程。

5.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實施條件

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中,教學流程、教學方式、教學手段以

及師生角色定位都與傳統(tǒng)教學不同。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

教師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輸者,課堂領導者,而是知識促進者、情境建

構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發(fā)揮著主導作用,而學生發(fā)揮著主體作

用。正是這種特殊的師生角色定位才決定了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

合的實施條件必須滿足以下兩點:

1.硬性條件

一般由基于信息技術的網絡教學平臺(因特網和局域網)、計算機房、

投影儀、視音頻設備、在線聊天交流工具、教學課件等組成。

教師在準備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課之前,應該設計好教學課件,

課件的內容應該注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添加適量的視音頻材料,從而調動

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此外,教師在上課之前還必須去機房

檢查每臺機器的使用情況,及時解決故障問題,確保機房局域網連接暢

通。

2.軟性條件

(1)教師要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yǎng)和先進的教學理念。只有具有較高信

息素養(yǎng)的教師才會積極使用信息技術,才會接受全新的教學理念,才能

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2)學生需要具備一定的學習自覺性和信息技術使用能力。教師采用

多媒體網絡技術教學時,學生需要學習自覺性,時刻積極配合老師,才

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否則教師精心設計的一切情境都將付之

東流。另外,如果學生不具備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那么網上展開的討

論環(huán)節(jié)就無法進展下去,從而失去了信息技術整合的意義了。

5.2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過程

5.2.1創(chuàng)設有效情境并導入課題階段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習總是與一定得情境相聯系。而創(chuàng)設情境就

是培養(yǎng)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習動力的有效方式。尤其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

只要是能夠使學生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也就成功了一半。一般情

況下,情境的創(chuàng)設方式分為兩種:一是嚴謹的學科,需要使用音頻、視

頻、動畫等豐富的學習資源,利用超鏈接提高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培

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種則是不嚴謹的學科,需要創(chuàng)設出

接近真實環(huán)境的學習氛圍,可以充分利用QQ聊天工具、BBS公告板,

甚至可以使用多媒體、數字化學習平臺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教師可以根據具

體的教學內容,借助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多媒體素材庫:如圖片、音頻、視頻、

動畫、課件、電子文本、主題學習網站等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后,學生們的學

習情緒就被充分地調動起來。然后教師就可以進入課題導入環(huán)節(jié),引導

學生進入新的學習課題深入學習。

5.2.2呈現學習目標并布置學習任務階段

在教師將教學課題拋出后,緊接著就是讓學生明確學習本課題的學習目

標。然后,教師向學生布置學習任務,使得學生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有

目的的思考,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積極性。另外教師在

學生思考過程中,可以提供一些線索提示以及思考方法,逐步引導學生

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5.2.3展開自主學習并提供協(xié)作互動階段

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認知平臺,在線交流平臺、

BBS、QQ等即時通訊工具也方便了他們之間的互動交流。另外他們的

交流內容也是進行有意義學習的重要資料。

1.自身互動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個體對外界的認識是一個對信息不斷加工,不

斷與個人原有的知識結構發(fā)生作用的過程。當個人在接受外界新知時,

如果個人原有的知識結構與新習得的知識產生了矛盾與差異,會對原有

的知識體系調整,重新建構這方面的知識結構。這個過程就是發(fā)生在個

體內部的互動交流。教師布置學習任務之后,騰出一些時間讓學生獨立

思考、自主學習,完成前面布置的相關任務。從而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的自

主學習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能力。

2.師生互動

教師作為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的引導者,隨時都需要與學生個體和群體互

動。教師在該過程中,不但要對學生學習進行幫促和指導,更重要的是,

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究,調整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協(xié)作學習時的心態(tài)。讓

學生們更加集中注意力在任務內容的學習上。

3.生生互動

小組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屬于自己的任務。在個人完成自己

任務的同時,很可能需要他人幫助,這時同在一個小組里的學生之間就

形成了互動。為組員能夠順利完成任務提出個人的意見。同時,組員之

間相互幫助會促成小組內部的凝聚力,不但提供策略上的幫助,而且還

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另外,組與組之間是競爭關系,當組間進行相互評

價時,也形成了一種互動。這種互動激發(fā)了學生對其他各組完成任務優(yōu)

劣的評價,而且也會對自己小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思考。采用這種方式

對小組里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受益匪淺的,既鍛煉到了交流和言語表達能

力,又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精神。

5.2.4反饋階段

1.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即時反饋。各小組完成任務后,教師會對各小

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反饋。同樣,小組任務的完成情況也是對教師在小

組指導的反饋。為教師日后教學提供參考意見,有利于教師進行教學反

思。

2.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相互反饋。各小組向教師展示任務完成情況時,

其他小組成員對該組進行反饋評價。

3.教師總結學習內容與學生形成直接反饋。教師對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

容進行總結,引導學生回顧整堂課所學的主要知識點。根據這些反饋信

息進行深度交流,在內部進行能動反應。在整堂課程結束后,教師將之

前就已經準備好的專題鞏固練習發(fā)布到在線交流平臺或BBS公告板上,

讓學生在課后進行思考練習,目的是為了讓其對所學習的知識能夠在大

腦中進一步鞏固、加深,同時拓展他們的知識遷移能力,提高他們的自

主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6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的教學實踐

6.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教學案例設計

6.1.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整合教學實踐過程說明

為進一步探究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整合,本文選取的教

學案例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二十七課《岳陽樓記》(原文見附錄1)。

目的是為了試驗:將信息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后,現場教學效果能否超

過傳統(tǒng)教學。

本次選取的教學對象是江西省撫州市育新中學八年級2、3班學生(八年

級(2)班共有學生人數57人,八年級(3)班共有學生人數52人),兩個班

學生基礎相當、平均成績基本持平。為了讓這次教學實踐更具有說服力,

讓這兩個班的授課教師都為左云老師,教學時間都為兩課時。此外,本

人讓(2)、(3)兩個班級分別采用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方式

進行授課,經過比較得出兩班學生對本次教學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從而

得出相關結論。在教學實踐后,再通過問卷調查、教師訪談得出使用多

媒體網絡技術對初中語文教學的影響。

6.1.2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整合的教學案例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掌握文中的實詞,了解文中"以"、"則"等虛詞和"然則"、"得

無”的用法。

②本文句式于整齊中見變化,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反復誦讀、體

會文章的特點。

(2)能力目標:通過學習本文,理解文中警句綻放的思想光彩。

(3)德育目標:領會并培養(yǎng)"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

愛國熱情。

2、學習者特征分析

本次授課又搜是撫州市育新中學八年級(2)、(3)班的學生。經過分

析調查,發(fā)現這個班的學生好奇心強、競爭心強、思維活躍,會積極主

動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也很熱意參與課堂討論。止矽卜,他們語文基礎

扎實,會基本的計算機操作,喜歡上網聊天。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①積累和識記本文的文言詞句。

②根據文章的脈絡理解主旨。文章先從"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寫到"重

修岳陽樓",主要目的在于點明寫作目的"屬予作文以記之"。然后再

寫洞庭勝景引出遷客騷人的"悲"和"喜",最后牽出“古仁人"的"憂"

和"樂",其主旨在于抒發(fā)自己偉大的政治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

后天下之樂而樂。

③理解本文中駢散結合的句法。在文章的第三、四段,前一句為駢句,

四字一句,排比鋪陳,富有節(jié)奏感。后一句駢散結合,音節(jié)有起有伏,

富于音樂美。

(2)教學難點:

理解一般的“遷客騷人"和"古之仁人"的兩種不同心境「‘古之仁人"

的心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般的“遷客騷人”的心境:因為物喜,

因為己悲。

4、教學資源

(1)教學課件、教學網站、八年級下冊人教版教材、多媒體素材庫

(2)計算機機房、投影儀、網絡連接設備、校園網

5、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千古名篇,全文駢散結合,排比工整,句式整齊

而又富有變化。所以教學中要重視讓學生多多誦讀本文,培養(yǎng)良好的文

言語感。另外,本文并非單純的寫景之作,在敘景之余還抒發(fā)了作者崇

高的個人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因此,在教學

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抒發(fā)的崇高情感,從而讓學生在思想上接

受有關人生觀的教育。本文在寫景抒情時出現了眾多駢文散句,注意鼓

勵學生自己閱讀,教師只要在此基礎上啟發(fā)指導就可。

6、教學過程

(1)課題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

教師以一段話語引出課題:"我國是一個歷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國,名

勝古跡遍步大江南北。中國古代文人墨客也有游歷山水點墨題詞的雅興。

比如說我國古代的三大名樓滕王閣、黃鶴樓、岳陽樓。"教師打開已準

備好的課件,通過投影儀向學生展示三大名樓的近景圖片。點擊課件中

的聲音文件,播放一段課文朗讀,讓同學們閉上眼睛慢慢體會岳陽樓的

美景以及作者希望表達的情感。然后,教師將學生分成三大組,并由教

師提供教學資源(相關教學網站),讓學生分別搜索這三大名樓的歷史

背景和最著名的文人詩篇。在限定的時間內,各組派代表介紹三大名樓

的文化背景和最具代表性的文人詩篇。最后教師根據學生所查找到的資

料得出總結:王勃《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令人神往之至;崔激《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I"

讓人回味無窮;而岳陽樓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

而樂"傳唱不衰。由此,教師便可將今日的教學課題引出:"今天我們

要學習的就是描寫岳陽樓之景并抒情的代表名著《岳陽樓記》。下面我

們就來閱讀這篇課文,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注意思考本文的作者是如何

描寫景色的,又是如何借景傳達個人情感的。"

(2)視音頻演示,個體自主學習

教師點擊課件中的多媒體圖片庫,通過電腦向學生展示岳陽樓諸多圖片,

并簡單介紹下岳陽樓的文化背景:"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

閱兵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

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然后,教師播放課文朗讀,讓學生邊

聽邊思考文章是如何描寫景色的,并體會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感。每個

同學都記錄下本文描寫景色的句子。

(3)明確學習任務,小組協(xié)作學習

鑒于本文是一篇駢散結合的文章,教師先帶領學生劃分文句的朗讀節(jié)奏。

(如:凡四字句皆兩字一頓,如:陰風/怒號,濁浪/排空;其余按意

義劃分,不要讀破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相鄰的兩組駢句之間,要有稍長的停頓。如: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然后將學生分成4個大組,分別讓各組比

賽對文章進行有感情地朗讀,看看哪個組能夠讀得既有節(jié)奏韻律,又飽

含豐富情感。

教師向學生初步疏通全文大意,提示文中的重點語句。接著教師向學生

布置學習任務,各小組成員都必須完成以下一些任務:

①積累詞語:

實詞:(名詞)賦、國、景、大觀、遷客、騷人、寵辱

(動詞)謫、屬、把

虛詞:夫、斯、其、微、貝!k然則

詞組:百廢具興、浩浩湯湯、氣象萬千、淫雨霏霏、陰風怒號、濁浪排

空、滿目蕭然、感極而悲、一碧萬頃、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曠神怡、

先憂后樂

②理解句意:

得無異乎?(反問句)吾誰與歸?(變序句)

各小組成員借助工具書、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料和在線聊天工具,理解并

交流上述兩個任務中的字詞句意。在學生交流意見的同時,教師可以與

學生共同交流,適當的時候可以提示學生。最后,在各小組學生之間都

相互間考察,然后各小組都派出代表比賽,看哪個組能夠回答出教師布

置的這兩個任務中涉及到的字詞句意。對掌握得最牢、記憶得最快的小

組進行獎勵。

(4)集體思考,師生互動交流

經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學生們已基本掌握了文中的字詞,也大概了解了文章大

意。下面就文章具體內容,進行全班集體思考,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文章。

首先看到教師在投影儀上提出的幾個問題:

①為什么范仲淹要寫下本文,文中哪句話最能揭示本文的中心?他和文

中的滕子京的處境怎樣?

②找出本文中寫景的句子,想一想它們所寫的景物各有什么特點?它們

在文章中分別起了怎樣的作用?

在給學生思考時間時,鼓勵學生踴躍回答,其他同學可以對該同學的回

答做出補充和評價。之后,教師對上述同學的答案進行評價,積極地引

導學生思考。

然后教師通過網絡教學系統(tǒng)控制每位同學的電腦屏幕,在其屏幕上顯示

以下幾個難句分析:

①越明年,I政通II人和,I百廢具興。②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③至若春和II景明,I波瀾不驚……④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⑤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⑥居廟堂之高I則

憂其民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⑧微斯人,I吾誰與歸?

學生可以借助工具書、課本同步教輔,在教師的提示下思考這些難句。

已經思考好的同學可以舉手搶答,看看哪位同學對以上這些句子的理解

最為貼切。之后,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再對上面八個難句

逐句分析。

(5)總結回顧

教師帶領學生回顧本課時講解和討論的知識點,引導學生梳理今天學習

的主要知識點。從學生的反饋,基本能夠了解學生對本課的掌握情況,

進一步促進學生對這些知識的深入理解。

(6)布置課外作業(yè)

①讓學生完成對需要識記和積累的字詞進行注音與翻譯。

②背誦本文描寫景物的優(yōu)美語句。

6.1.3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網絡教學實踐過程對比

為了更清楚地顯示出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網絡教學實踐過程的不同,本人

做了以下兩張表,表1、表2分別表示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

下的教學實踐過程設計。

表1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下的教學實踐過程設計

教學階段八年級(2)班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式

課題直接導入教師引出學習課題,翻開課文,首先將課文默讀一遍。

再介紹作者生平事跡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詞句串講分析教師將字詞羅列至黑板上,讓學生上來演板。以串講的

方式帶領學生理解文中的重點詞句。中間可以穿插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揣

摩作者使用某些詞語的用意。

通讀課文,理解全文讓學生齊聲朗讀全文,尋找描寫岳陽樓景色的語

句。對文章各段逐個指明學生朗讀并口譯,教師對學生回答進行評價和

必要的更正和補充。

分析文章結構,理清脈絡對全文結構進行梳理,根據文章結構劃分段

落層次;以與學生問答的方式把文章寫作特點和理解上的一些難點內容

梳理完成。

總結回顧教師沿著板書對本課知識點進行梳理,強調本課需要著重掌

握的字詞句。

布置家庭作業(yè)識記并積累課后字詞;背誦文中描寫岳陽樓景色的優(yōu)美

句子。

表2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下的教學實踐過程設計

教學階段八年級(3)班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

課題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打開課件,借助投影儀展現三大名樓圖片,播放

課文朗讀音頻,將學生置身岳陽樓環(huán)境中。

視音頻演示,個體自主學習點擊課件中多媒體圖片庫,簡要介紹岳陽

樓文化背景;播放視音頻文件,觀察并體會文章描寫岳陽樓景色的語句。

明確學習任務,小組協(xié)作學習打開課件,點擊音頻文件,逐句播放,

疏通課文大意,將學生分成4小組,完成積累字詞和理解句意兩大學習

任務。以獎勵的方式激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比賽記憶中。

集體思考,師生互動交流打開課件,借助投影儀將接下來要全班共同

討論的問題展現出來,再由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教師通過網絡教學

系統(tǒng)控制學生電腦,以游戲競賽的方式讓學生思考本課中需要重要理解

的詞句。

對作者抒情語句進行重點分析,調動全班同學的學習興趣思考并體會作

者的崇高情感。

總結回顧教師點擊課件相關內容,回顧并梳理知識點,從學生的回答

掌握學生的掌握程度。

布置課外作業(yè)識記并積累課后羅列的字詞;背誦文中描寫岳陽樓景色

的優(yōu)美句子。

提供一些教學網站以供學生課外深入學習。

對比上面兩表,發(fā)現傳統(tǒng)教學和多媒體網絡教學方式存在著很多不同之

處:

第一,多媒體網絡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注重情境創(chuàng)設。情境創(chuàng)設是多媒體網

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最為顯著的不同點之一。傳統(tǒng)教學往往傾向于單刀直

入地將課題導入,從而快速地進入課文講解階段。而多媒體網絡教學則

是先以某種特定的情境營造教學氣氛,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地進入學習

的課題。

第二,多媒體網絡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注重自主學習和互動交流。多媒體網

絡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節(jié)省了板書時間和教師個人反復解釋的時間,這樣就

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留下了更多的時間空隙,同樣也為教師與學生

之間的情感互動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

第三,多媒體網絡教學比傳統(tǒng)教學注重知識的延伸與拓展。在多媒體網

絡教學時,教師更側重以情境引導學生思考,給一些教學網站或材料讓

學生自主學習,這就比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涉及的知識面廣闊了許多。

6.2教學實踐結果分析

為檢驗本次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效果,本文從教學實踐過

程、隨堂測試結果、教學反饋情況問卷調查、教師教學反思這些方面對

本次實踐進行評析。

6.2.1利用教學實踐過程進展情況分析教學實踐結果

從教學實踐過程角度分析,通過本次教學,發(fā)現使用了多媒體網絡教學

的八年級(3)班學習氣氛比采用傳統(tǒng)教學的八年級(2)班要活躍很多。

在第一個教學階段——課題導入就能明顯看出。多媒體的視音頻比教師

的口頭敘述更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組協(xié)作

學習時,學生們都能在教師的激勵與協(xié)助下,快速地完成教師布置的學

習任務。并且也發(fā)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彼此間的溝通交流能力。

盡管如此,在本次教學過程中還是暴露了一些不足:在這種教學方式下

的教學要比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式花費的時間要長,而且在學生小組討論時,

教師很難照看到全部學生的學習過程。這導致一些上課容易開小差的同

學無法跟隨教師的學習進度,甚至會利用網絡做其他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這些問題都是本人在設計教學時始料未及的。

6.2.2利用當堂測試題的統(tǒng)計數據分析教學實踐結果

從課堂實踐后的當堂測試題(見附錄2)結果分析,本次隨堂測試共10

道題,試題的題型可以分為字詞基礎題(包括1、2題)、語句翻譯題

(包括3、4、8題)、理解分析題(包括5、6、7、9、10題)三大

題型。下表主要是對兩班學生各道測試題得分的數據統(tǒng)計表:

表3各題測試結果數據統(tǒng)計表

八年級⑵班(57人)八年級⑶班(52人)

題號得分得分率得分得分率

1570100%520100%

249887.37%45286.92%

3502.588.16%48593.27%

449085.96%46088.46%

542674.74%41880.38%

638467.37%40878.46%

741672.98%39475.77%

8417.573.25%382.573.56%

943676.49%41279.23%

1039268.77%37672.31%

總分45324293.5

平均分79.5182.57

通過對兩個授課班級的隨堂測試10道題得分分析,發(fā)現采用多媒體網

絡教學的八年級(3)班的平均分為82.57分,采用傳統(tǒng)教學的八年級

(2)班平均分為79.51分。由此可以推出,八年級(3)班的成績要高

于八年級(2)班。

另外,兩個授課班級在各題型的得分情況,還可以用下圖(圖1)概括:

圖1隨堂測試結果統(tǒng)計圖

上圖能夠明顯反應出兩個授課班級各題得分情況和它們間存在的差異。

兩個班的得分率相同的題為第1題得分率比較接近的題為第2、8題;

存在明顯差異的題為第3、4、5、6、7、9、10題。通過分析對比這兩

個班級的得分數據,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在字詞讀音的識別上,多媒體網絡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效果旗鼓相當。兩

個班第題都得了滿分,第題得分率也都超過了而且這兩種

1285%O

教學方式的得分率非常接近,說明這兩種教學方式對學生字詞讀音識別

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在語句翻譯上,多媒體網絡教學略勝傳統(tǒng)教學一籌。從測試的3、4、

8三道語句翻譯題分析,發(fā)現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八年級(3)班得

分率均高于傳統(tǒng)教學的八年級(2)班。由此說明與傳統(tǒng)教學下教師的

一言堂相比,多媒體網絡教學營造的教學情境和學習氛圍更有利于學生

理解掌握復雜語句。

3.在理解分析上,多媒體網絡教學效果要明顯強于傳統(tǒng)教學效果。通過

對比兩班的第5、6、7題三道理解分析題得分兩班的得分率差距較大。

尤其是第5題(3)班比(2)班的得分率高出了5.64%,第6題(3)

班比(2)班的得分率高出了11.09%。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多媒體網

絡教學在促進學生理解分析文章上要遠遠強于傳統(tǒng)教學。究其原因,主

要是多媒體網絡教學充分采用了視音頻刺激的方式,對要講解的內容進

行了一定的處理。從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大了學生的學

習動力。而傳統(tǒng)教學一直都是教師一人在課堂上講解,學生很少參與到

其中,整堂課程很容易陷入單調與枯燥中。學生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和

樂趣,進而直接影響了學生對語句的理解。

綜述整個測試分析結果發(fā)現采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的效果要高于傳統(tǒng)教

學。多媒體網絡教學整合了信息技術,營造了更有利的學習情境,能夠

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發(fā)掘他們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理解能

力。

6.2.3利用教學反饋情況調查表的統(tǒng)計數據分析教學實踐結果

從教學反饋角度分析,本次教學反饋的信息主要依靠發(fā)放調查問卷的方

式進行收集。該問卷(見附錄3)共發(fā)放了109份,有效問卷有104

份,有效率為95.41%。其中有5份因學生未對問卷回答完整以及單選

題中選了多項而被視作費卷。教學反饋問卷包括9道題,第1到第7

題是單選題,第8題是多選題,第9題是主觀開放題。下圖(圖2)反

映的就是第1到第7題的調查統(tǒng)計結果:

圖2教學反饋問卷調查結果統(tǒng)計圖

1.上課方式2.知識理解3.激發(fā)興趣4.促進交流

5.培養(yǎng)能力6.解決問題7.教學效果

1.從上課方式的角度看,絕大部分學生更青睞于多媒體網絡的互動教學。

統(tǒng)計數據顯示,贊成多媒體網絡的互動教學的學生有90.82%,而贊成

傳統(tǒng)的串講教學只有3.67%。剩下的5.51%是暫時還不能確定自己更

喜歡哪一種教學的。

2.從知識理解的角度看,學生們對多媒體網絡教學的認可度要遠遠高于

傳統(tǒng)教學。由統(tǒng)計數據得出,有86.23%的學生認為多媒體網絡教學在

處理知識理解方面要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而5.50%的學生認為傳統(tǒng)教學更利

于其理解知識。還剩下8.27%的學生暫時還未給出確定的結論。

3.從激發(fā)興趣的角度看,多媒體網絡教學以絕對的優(yōu)勢超過了傳統(tǒng)教學。

通過對問卷第3題的數據統(tǒng)計,發(fā)現有88.99%的學生選擇了多媒體網

絡教學,而只有1.83%的學生選擇傳統(tǒng)教學。還有9.18%的學生不能

判別。

4.從促進交流的角度看,多媒體網絡互動教學仍然以多數票選戰(zhàn)勝傳統(tǒng)

教學。由問卷第4題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接近85.02%的學生認為多媒體

網絡教學更能促進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贊成傳統(tǒng)串講教學的就只有

10.9%的學生。當然還剩下4.08%的學生沒有意向性的傾倒。

5.從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的角度看,多媒體網絡教學更是以其勢不可擋的

優(yōu)勢戰(zhàn)勝傳統(tǒng)教學。在問卷的第5題中,統(tǒng)計發(fā)現有80.73%的學生毅

然選擇多媒體網絡教學,4.58%的學生選擇傳統(tǒng)教學,還剩下14.69%

的學生無法確定。

6.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多媒體網絡教學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的潛力要高

于傳統(tǒng)教學。統(tǒng)計問卷第6題的數據,發(fā)現相信多媒體網絡幫助解決問

題的學生有,而相信傳統(tǒng)教學的學生僅有還剩

92.66%3.67%O3.67%

的學生暫時還無法辨別哪種教學更能解決問題。

7.從整體教學效果的角度看,多媒體網絡教學深受廣大學生喜愛,以

94.5%的絕對票數戰(zhàn)勝支持傳統(tǒng)教學的1.83%的學生,而還有3.67%的

學生暫時還無法分辨兩種教學的優(yōu)劣。

綜述以上教學反饋情況的調查結果,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多媒體網絡教

學憑借將眾多媒介集結并運用的特點,不論是在知識理解、激發(fā)興趣、

促進交流,還是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幫助解決問題方面都以絕對的優(yōu)勢

戰(zhàn)勝了傳統(tǒng)教學。因而在眾多學生們心中生動有趣的多媒體網絡技術教

學的效果要遠遠超過單調枯燥的傳統(tǒng)教學。

8.從信息技術教學上看,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整合也存在著一些不盡如

人意之處,如下圖(圖3)所示,有24%的學生認為多媒體網絡的使用

使他們注意力不集中;有22%的學生認為集體互動學習時,個人的思

路有些跟不上大家;有18%的學生認為教師讓我自己思考的時間還有

些少;有14%的學生認為小組互動時自己沒能按時按量的完成任務;

有12%的學生認為教師提供的教學資料和教學資源有些少;另外,還

有10%的學生認為自己與同學交流有些困難。長此以往,可以想象,

如果這些缺點得不到解決,那么他們都將成為影響整個課堂教學效果的

因素,而這也將與最初整合思想相背離。

圖3多媒體網絡教學實踐的不足

對比前后兩次教學實踐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對持有認同觀點

的。與傳統(tǒng)教學相匕喉,信息技術教學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習

主動性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方面,這種教學形式

下的信息技術教學提供了充足的時間資源。止矽卜,它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之

間的協(xié)作學習能力。雖然這種整合方式擁有眾多傳統(tǒng)教學所無法匹及之

處,可是由于對該問題的探究還處在起步階段,仍然需要在今后進行更

為深入的研究。

624利用教師訪談并結合教師反思的方式分析教學實踐結果

在課堂教學實踐后,本人對任課教師左云老師進行了即時訪談(見附錄

4)o通過這次的訪談調查,發(fā)現左云對本次教學效果還是基本滿意的。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加入多媒體技術,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也

激發(fā)了同學的學習興趣。另外,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學生理

解晦澀的課文大有幫助。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的合理使用為教師節(jié)省

了大量的板書時間,遺留下更多時間方便學生思考。教師與學生的教學

地位更加明確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更加充裕,同時學生之間、師生

之間的互動相比從前明顯增多了。但是,令教師感到難以把握的是,在

這種教學環(huán)境下的課堂紀律較難控制,教師需要有足夠的信息素養(yǎng)與控

制突發(fā)事件的應變能力。在本堂課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的過程中,雖然大

部分學生都能依靠教師指導,在教師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可是仍然

有一小部分學生是教師不能完全控制的,他們乘著小組討論之機,干著

與教學不相干的事情,不單影響了自己的學習,而且也干擾了旁邊同學

的學習。

在左老師的教學反思中認為,首先自己的信息素養(yǎng)能力還有待于提高,

需要不斷積累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其次,自己對這種模式下的教學時

間還沒把握好,小組討論、教師講解時間的分配上沒有做好更細致的規(guī)

劃。因此,在本次教學中,課堂進程略欠緊湊,課堂紀律也出現些許松

散。以上這些問題都迫切需要在以后教學備課中做好充分準備。

此外,在左云老師的教學反思中也清楚地提及到了新課標對學生的培養(yǎng)

目標提出了新要求,這當然為信息技術能夠運用到教學中提供了歷史舞

臺。信息技術的種種便利、形象高交互性、海量信息的特點為學生自

主學習和小組協(xié)作學習提供了強大的物質與技術支持。當然,信息技術

對改善傳統(tǒng)語文教學也會施展出其無窮的功用。所以,信息技術與語文

教學整合的研究探索很有意義。在語文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對擴大學

生視野、拓寬學生思維、促進師生和生生互動都將產生積極影響。這才

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新課標要求發(fā)展的語文素養(yǎng)。使用

信息技術,借助多媒體網絡教學,將原本枯燥的課堂氛圍轉變成了現在

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更重要的是,它培養(yǎng)了學生借助工具書和信息網

絡技術,搜索自己需要的知識??傊?,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既能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與他人協(xié)

作學習的能力。但是,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時,必須注意使用的限度,

不要完全依托信息技術和多媒體素材庫過于全面地向學生展示。這將會

對前期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語言思維能力產生某些負面效應。教師需

要把握使用信息技術的尺度,才能更好地發(fā)展初中學生的欣賞玩味語言

和理解人文內涵的能力。同時教師也需要有一定的教學組織能力和嫻熟

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因為隨時都可能出現令人意想不到的突發(fā)事件,

一旦校園網絡出現故障,機房電腦死機,教師機對學生機失去控制了等

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課堂紀律極容易受到影響,如果教師沒有做好這方面

的防范應急措施或者臨時對課堂紀律沒有維護好,那么將會出現不可想

象的混亂局面,這將嚴重影響教學,最終導致課堂教學無法順利進行下

去。在使用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整合教學中,教師認為雖然自己會

比從前要辛苦一些,但是每每看到學生們學得輕松愉快時,都是她感到

最為欣慰的時刻。因為她課前的充分準備,使得更多學生都能參與到課

堂討論中,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這成了激勵她日后教學的強

大動力。

7總結

本文主要是對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的教學研究與案例實踐。本人主

要是圍繞新課程標準,結合八年級學生學習特點設計了一個采用多媒體

網絡技術整合的教學案例。而后通過對比分別采用傳統(tǒng)教學與多媒體網

絡教學的兩個教學班級的教學效果,得出了以下結論:

7.1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