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學期上冊 教學教案 - 8 古詩二首 名師教學設計_第1頁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學期上冊 教學教案 - 8 古詩二首 名師教學設計_第2頁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學期上冊 教學教案 - 8 古詩二首 名師教學設計_第3頁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學期上冊 教學教案 - 8 古詩二首 名師教學設計_第4頁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學期上冊 教學教案 - 8 古詩二首 名師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單元導學

【單元導教】

本單元以“家鄉(xiāng)”為主題,編排了《古詩二首》(《登鸛雀樓》《望廬山瀑

布》)《黃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溝》四課,表現(xiàn)了祖國河山的壯美,能

夠激發(fā)學生認識家鄉(xiāng)的熱情和贊美家鄉(xiāng)的情感。

“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了解詞句的意思”是本單元的一個語文要素。是

在一年級下冊學習”聯(lián)系上下文,了解詞語的意思”的基礎上,進行鞏固和提升。

《黃山奇石》《葡萄溝》兩課的泡泡提示了具體的方法指導,在語文園地四的“字

詞句運用”中再次實踐運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經

驗推測意思,再借助字典驗證,促進學生邊閱讀邊思考,提高閱讀能力。

“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積累語言”是本單元第二個語文要素?!饵S山奇石》

《葡萄溝》兩課安排了仿寫練習,《古詩二首》《黃山奇石》和《日月潭》三課

中有詞語積累內容,并安排了內容背誦。

本單元語文園地的“寫話”環(huán)節(jié)安排了學寫留言條。通過例文讓學生感受寫

留言條也是我們生活交流的需要的同時,掌握寫留言條的基本格式。

8《古詩二首》讀一讀,記一記,積累詞語。

讀一讀,選幾個詞說說某處景物。

9《黃山奇石》

\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陡

峭”等詞語的意思

四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

10《日月潭》讀一讀,記一記,積累詞語。

單驗,了解詞句的意思。

元學習課文的語言表達,

根據課文的句子,照樣子寫一寫。積累語言。

11《葡萄溝》

\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等詞語的

意思。

在語境中展開,理解加點詞語的意思。

語文園地四

積累表示顏色的詞語;背誦關于風景的

名句。

【單元教學目標】

字詞句:

1.認識67個生字,讀準4個多音字,會寫37個字,會寫32個詞語。

2.能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詞句的意思。

3積累詞語,并能夠運用。

4.借助火車票上的信息認識8個生字,增強在生活中主動識字的意識。

5.發(fā)現(xiàn)描寫顏色的詞語的構詞規(guī)律,并積累相關的詞語。

閱讀: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背誦古詩和指定的課文段落。

2.激發(fā)學生認識家鄉(xiāng)、贊美家鄉(xiāng)的情感。

3.背誦風景名句,初步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

4.閱讀《畫家鄉(xiāng)》,感受家鄉(xiāng)的美。

表達:

1.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描繪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

麗。

2.能展開想象,用“像”說生活中的事物。

寫作:

1.仿寫句子,提升寫話能力。?

2.了解留言條的基本內容與格式,并能根據實際情況寫留言條。

8.古詩二首

【課前解析】

《登鸛雀樓》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這是一首五言絕句,記述了作者登

鸛雀樓的所見所思。前兩句寫了詩人登樓時的所見,后兩句寓理于詩,寫了作者

的所思。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運用比喻、夸張等

修辭手法,寫出了廬山瀑布的壯美,抒發(fā)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關注詩句: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p>

這兩句寫了詩人登樓的所見,“白日依山盡”是遠處的景色,“黃河入海流”

是近處的景色。這兩句詩對仗工整,氣勢磅礴,寫了“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下沉,

滔滔的黃河水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兩句寓理于詩,寫了作者的所思,這兩句的意思是“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

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北磉_了詩人廣闊的胸襟與抱負。詩中的“千里”和“一

層”為虛數(shù),表示“更遠”和“更高”。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這兩句的意思是“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好

像燃起的紫煙,繚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好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在山

川之間。”詩中的“生”字吧水汽冉冉升起的景象寫得生動形象,“掛”字化動

為靜,寫出了瀑布的壯麗。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這兩句的意思是“瀑布從很高的山峰直瀉而下,讓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斜

下來。”詩中的''飛流”寫出了瀑布凌空飛瀉的樣子,“直下”寫出了崖壁陡峭,

水流湍急,“三千尺”是虛數(shù),夸張地寫出山的陡峭和瀑布飛瀉的壯景,而一個

“疑”字直接點明這是作者的想象。

關注生字:

本課共有9個會寫字,其中“依、爐、煙、掛”這5個字是左右結構,左窄

右寬。需要注意“爐、煙”兩個字中火字旁的最后一筆是點。

關注情感:

《登鸛雀樓》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闡述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

人生哲理;《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對祖國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對大自然的

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依、盡”等11個生字,會寫“依、盡”等9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壯麗。

【教學重點】

1.認識“依、盡”等11個生字,會寫“依、盡”等9個字。

2.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壯麗。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依、盡、欲、窮、層"5個生字,會寫“依、盡、黃、層”4個字。

2.在理解古詩詞的基礎上,體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3.朗讀和背誦《登鸛雀樓》。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大家喜歡古詩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古詩《登鸛雀樓》。(板書:

登鸛雀樓)出示課件1:

或即?每文二年級上冊上劉課黛

8古詩二首——《登鶴雀樓》

萋一課時

「第二課時

八一―一―

題目中的鸛雀樓是我國四大名樓之一,它坐落在山西永濟市的黃河邊上,因

為經常有鸛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們就稱之為鸛雀樓。出示課件2,3:

二、生字認讀

1.同學們,鸛雀把本首詩的生字帶送到屏幕上了,你會讀嗎?出示課件4:

8班二首上零il.

yTjinyuqiongceng

依盡欲窮層

Jbi

2.我再加大難度,去掉拼音你還認識它們嗎?提出要求:先試著自己讀一讀。

出示課件5:

8司寺二首上名;課凝

依盡欲窮層

J,

3.我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來認識它們。

(1)加一加:彳+衣=依;谷+欠=欲;尺+兩個點=盡;穴+力=窮;尸+云=層。

出示課件6:

8古詩二首

\+衣=依尺十兩個點二盡

谷+欠=欲穴+力=窮

尸+云=層

(2)組詞識字:我們還可以組詞幫助識記,一起讀一讀,記一記。

出示課件7:

8古詩二首上%課堂

依靠、依依不舍煙云、煙消云散

窮盡、山窮水盡山川、名山大川

die

層疊、層林疊翠

(設計意圖:學習字詞,為閱讀掃清障礙,采用多元識字方法,豐富學生的

識字方法。)

4.相信同學們已經用自己的方法記住了這幾個字,提出要求:齊讀,每個字

讀兩遍。出示課件8:

8古詩二首**,溟*

依盡欲窮層

三、品讀釋意

過渡:同學們認識了生字,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腳步,一起走進《登鸛雀樓》。

(一)學習題目:《登鸛雀樓》出示課件9:

8古詩二首上學課堂

刎雀樓

白日依山盡

傍晚卷山時的大國|大海??如看山漸漸西沆下去.

黃河入海流。

這個題目應該怎樣斷句?“登”是“登上”的意思,“鸛雀樓”是一個詞,

我們不能拆開,所以要求“登”字的后面斷句。提出要求:齊讀課題“登/鸛雀

樓”。

(二)學習第一、二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1.這兩句詩寫了哪些景物?

預設:白日、山、黃河、海。

2.“白日”的意思是指傍晚落山時的太陽?!耙郎奖M”是說“太陽緊靠著山

漸漸西沉下去。”

3.請同學們結合插圖,想象一下這兩句詩為我們展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

出示課件10:

預設:登上鸛雀樓舉目遠望,看見夕陽依傍著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黃河水

朝著大海的方向洶涌奔流。(板書:所見:夕陽落山黃河入海)

(三)學習第三、四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出示課件11:

8古詩二首課.

欲窮千里目,

I——地利

年止一層樓。

[-------------------------------------------------------------------------------------S

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就密要登?上更高的樓層。

----------------------------------------

i.詩人看到這樣壯觀的景象,會想些什么?

2.“千里目”是指看到很遠的地方,要想看到很遠的地方就必須要“更上一

層樓”。

3.哪個字表示出了還要登樓?

4.“更”字告訴我們還要向上登,再登一層就可以了嗎?

5.“一層樓”并不是真的一層,作者是要告訴我們“若想看到更遠的風景,

就需要登上更高的樓層。”(板書:所思: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設計意圖:學習古詩,通過理解詞語意思,結合插圖,想象意境,培養(yǎng)學

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四、朗讀背誦

1.提出要求:讓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讀出詩人的情感。

出示課件12:

2.借助插圖,讓我們嘗試背誦。出示課件13:

五、指導書寫

1.請同學們觀察“依、盡、黃、層”,我們在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

出示課件14:

huangceng

Jbi

2.范寫指導:

(1)依:左窄右寬,右半部件“衣”的豎提在豎中線上,末筆捺從豎中線

起筆。'

(2)盡:上寬下窄,兩個點被“尺”字罩住,斜向平行,豎中線處收筆,

撇和捺寫舒展。

(3)黃:上部扁、寬,第四筆橫長,在橫中線上側,“由”字的豎落在豎

中線,撇和點上合下開,底部相平。

(4)層:左上包圍,“云”字的撇折起筆在豎中線上。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提示書寫姿勢。

4.書寫展示,集中點評,及時改正。

六、課堂總結

教師總結: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高遠望時寫下了這首不朽詩篇,展現(xiàn)出他不

凡的胸襟抱負,同樣也是在激勵著我們努力奮進,積極進?。〕鍪菊n件15:

8古詩二首

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高遠望時寫

下了這首不朽詩篇,展現(xiàn)出他不凡的

胸襟抱負,同樣也是在激勵著我們努

x力奮進,積極進??!a

七、布置作業(yè)

i.背誦《登鸛雀樓》。

2.給爸爸、媽媽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八、板書設計

8登鸛雀樓

所見:夕陽落山黃河入海

所思: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依盡黃層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瀑、布、爐、煙、遙、川”6個生字,會寫“照、爐、煙、掛、川”

5個字。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色,理解詩句意思。

3.了解詩句意思,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一篇描寫瀑布的古詩。(板書:望廬山瀑布)

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讀題目。出示課件16:

二、介紹作者出示課件17:

8工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著名

詩人。

?有“詩仙”之稱,與杜甫合禰“李杜”.

?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

?存世的詩文有十余篇,比如《藥道難》

《勢夜思》《將進酒》

三、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本詩中的會認字你認識嗎?借助拼音自己讀一讀。出示課件18:

8古詩二首七零謖*

PUbulu

布爐

yanydochuan

煙遙川

3.識記會認字:出示課件19、20:

(1)加一加:1+暴=瀑;火+戶=爐;火+因=煙。

(2)換一換:“搖”把“才”換成“L”,就是“遙遠”的“遙”。

(3)字理識字:“川”字的甲骨文像彎彎曲曲的河道中流動的水,有點甲

骨文把中間的點簡化成彎曲的實線。

(4)圖片識字:瀑布、煙。

4.相信同學們都認識這些字了吧,讓我們一起來玩識字游戲。出示課件21:

(設計意圖:通過識字游戲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鞏固識

字。)

四、品讀釋意

(一)學習題目:《望廬山瀑布》出示課件22:

8演二首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I痛一爐峰II日光逵過云■蒙,?上去仿佛是紫色的為I

遙看瀑布掛前川。

I-一■上去像一條大—音]小

同學們,通過題目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描寫的是廬山的瀑布,廬山位于江西省,

接下來讓我們一同去欣賞廬山瀑布。

(二)學習第一、二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1.這兩句寫了哪些景物?

2.“香爐”指的是香爐峰;“紫煙”是日光透過云霧,看上去仿佛是紫色的

煙;“掛前川”是指瀑布看上去像一條大河持在山前。(板書:看:生紫煙掛

前川)

3.請同學們結合插圖,想象一下這兩句詩展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出示課件23: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太陽睡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雪彌漫,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

好像燃起的紫如,繪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好像一條

巨大的曳絲帶掛在山川之間.

預設:太陽照在香爐峰上,峰頂云霧彌漫,呈現(xiàn)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

煙,繚繞著香爐峰,遠遠望去,瀑布好像一條巨大的白絲帶高掛在山川之間。

(三)學習第三、四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出示課件24:

1.這兩句詩中的“飛流”寫出了水流得非常快,凌空飛瀉;“直下”既寫出

了崖壁的陡峭,又表現(xiàn)出水流特別湍急;“三千尺”是一個虛數(shù),夸張地寫出山

的陡峭和瀑布飛瀉的樣子。而一個“疑”字主要表達了詩人的心理活動,面對眼

前雄奇壯觀的景象,作者有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于是就產生了“疑”,明知

是瀑布,卻又似乎覺得像是天上的銀河,“九天”就是指天之極高處,體現(xiàn)出瀑

布之高,氣勢之恢弘。(板書:疑:三千尺落九天)

2.請同學們想象這兩句詩,說一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出示課件25: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瀑布從很高的山峰直當而下,讓人以為是銀河

預設:瀑布從很高的山峰直瀉而下,讓人以為是銀河從九天傾斜下來。

五、朗讀背誦

1.作者站在廬山瀑布前,采用了夸張、比喻等修辭手法為我們展現(xiàn)出了廬山

瀑布的磅礴氣勢,提出要求:請你把這種氣勢讀出來。出示課件26:

2.在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感受到詩人李白對廬山瀑布壯觀美景的贊美之

情,感受到他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提出要求:讓我們看著圖片,嘗試背誦。

出示課件27:

1.請同學們觀察“照、爐、煙、掛、川”,書寫時要注意什么?

(1)照:上半部分的“日”窄“召”寬,下半部分的“小”較寬,上合下

開。

(2)爐:左窄右寬,“火”的首筆落在橫中線上,第四筆捺變成點?!皯簟?/p>

的第三筆在橫中線,最后一筆撇起筆靠近豎中線。'

(3)煙:左窄右寬,火字旁的寫法同“爐”?!耙颉钡牡谝还P豎靠近豎中

線,里面“大”的最后一筆由捺變成點。

(4)掛:左窄右寬,右半部分“圭”的兩個土分別在橫中線上下,豎筆垂

直對齊。

(5)川:三筆分立,間距相當,第二筆段豎在豎中線。

3.學生進行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強調書寫姿勢。

4.書寫展示,集中點評,及時改正。

七、課堂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認識了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學習了他筆下的《望廬

山瀑布》,感受到詩人對祖國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

出示課件29:

8古詩二首*£課堂

詩人對祖國壯美山河的熱愛

之情,對大自然的贄美之情。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給爸爸、媽媽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3.收集一篇李白描寫祖國山水的古詩。

九、板書設計

8望廬山瀑布

看:生紫煙掛前川

疑:三千尺落九天

照爐煙掛川

【教學反思】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認知特點是仍然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要,所以在本課

中,我借助書中插圖,讓學生說說詩中描寫的景物。在理解詩意時,我主要抓重

點詞語,重點詞語的意思明白后,整個詩意便容易理解。學生們的想象力是豐富

的,課上我讓學生們充分表達,通過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把“看到”的場景描

述出來,就便是對兩首古詩有了具體的理解,當學生的情感貼近詩人時,兩首詩

所蘊含的思想感情便自然顯露。

覆創(chuàng)新教案

《登鸛雀樓》教學設計

【教學設想】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趣”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成為孩子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扎

實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創(chuàng)設情境談話。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旅游嗎?你們去過哪些地方?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山西

的永濟縣去玩一玩???,這里有一座樓,多高呀,數(shù)一數(shù),有幾層樓?今天我們

就到這座樓上去玩一玩。聽導游介紹,這座樓常有一種叫鸛雀的鳥兒停留在上面

休息,所以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誰來讀一讀。(學生讀“鸛雀樓”,讀正確)

[設計意圖:利用媒體,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

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數(shù)一數(shù),有幾層樓?”為下文登高望遠作好鋪墊。]

2.以前,鸛雀樓不是很有名氣的,但在唐代有一位大詩人王之渙來到這里,

登上鸛雀樓,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了下來,取名為《登鸛雀樓》,學生讀

題目。今天,我們就跟隨王之渙登鸛雀樓,去看看,去玩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但王之渙說,在登樓之前,要把他寫的古詩讀正確、讀流利。請大家打開

語文書,翻到第43頁,借助拼音自讀古詩: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讀詩。

古詩一共有兩句四行詩句,誰來讀一讀第一句詩句?(個別讀、齊讀)

誰來讀一讀第二句詩句?(個別讀、齊讀)(更、層正音。)

誰能把整首詩連起來讀一讀?(個別讀、齊讀)

過渡:我們把《登鸛雀樓》讀得這么正確、這么流利,王之渙請我們一起登

樓了。

三、品讀詩句,悟意明理。

(一)品讀第一、二行詩句。

1.啊,我們現(xiàn)在登上二樓了,讓我們一起去欣賞一下美景吧。(看動畫)

2.你看到了什么?

預設:(1)山

a這是怎樣的山?

(青山,評價:對,因為山上種滿了樹。)

這是高大的山(對,山又高又大)

b山怎么樣呢?(一座挨著一座。)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連綿起伏連

綿起伏的群山eV

(2)日

這是怎樣的太陽呢?

紅紅的(像紅氣球,像紅燈籠),你說了太陽的顏色。

圓圓的(形狀)

發(fā)出了亮光,(但一點兒也不刺眼),古詩中,有一個詞語就寫了這美美的,

紅紅的、亮亮的太陽,誰找出來了。讀一讀“白日”。

傍晚的太陽怎么樣了呢?(落下去了)

怎樣落下去的呢?(慢慢的,靠著群山),書上哪個字是表示“靠著、挨著”

的意思?(依),誰來做一做“依”的動作。

呀,紅紅的太陽,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消失了,看不

見了,第一行詩中,哪個字表示“完了,消失了”?(盡)

3.指導朗讀“白日依山盡"

(1)啊,看到了紅紅的夕陽,挨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地落下去,最后消

失了,看不見了,我們忍不住吟頌到:“白日依山盡”

(2)個別讀。

評價:通過你朗讀的白日,讓我仿佛看到了一輪圓圓的、亮亮的紅日,多美

呀。

從你讀的“依山”讓我感受到了太陽靠著山頭,多么可愛?。?/p>

聽了你讀的“盡”,讓我感覺到太陽怎么一下子掉下去的,他可是慢慢地落

下去的呀。

你讀得真好,那是因為你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我們學著他的樣子來讀一

讀。

4.學習第二行詩句

(1)詩人站在鸛雀樓上還看到什么?

黃河水是怎樣的呢?(河水流得很急,很快,不停地流著)

是呀,黃河水不停地向前流著,老師送給大家一個詞語“奔騰不息”,黃

河水的氣勢多大啊,再送你一個詞語“浩浩蕩蕩”。

黃河水浩浩蕩蕩,奔騰不息地向前流著,要流到哪里去呢?(大海)你是從

哪里知道的?詩句中,哪里告訴我們的?(入海流)哦,“入海流”就是“流入

?!毖健?/p>

(2)指導朗讀:

誰來讀讀第二行詩句?

評價:從你讀的“黃河”聽出來了,這是浩浩蕩蕩的黃河。從你讀的“入海”,

聽出來了,黃河是流進大海的?!傲鳌辈煌5兀髦?。讓我感受到了黃河入海

的雄渾的氣勢。

5.小結:

小朋友們,我們登上鸛雀樓??吹搅艘惠喖t日靠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地

落山。奔騰呼嘯的黃河,流入大海,你覺得怎么樣呢?(美。高興)那么,我們

再把兩行詩句連起來讀一讀,再去好好地欣賞一番。

(二)品讀第三、四行詩句。

1.(情境)看了這么多的美景,我們還想看更多的景物,看到更遠的地方,

那該怎么辦呢?(再登上一層樓)好,讓我們再登上一層樓,我們到了第三層了,

此時我們站得更高了,就能看得更遠了,看到更多的景物了。

詩人和你們的想法一樣,就寫下了第三、四行詩句。

2.讀一讀第三、四行詩句,找找哪個字表示看?“目”(是呀,“目”原

來是眼睛的意思,在這里是指用眼睛看。)

哪個詞表示“很遠很遠的地方”,“千里”(練讀)千里目,就是目千里。

哪個字表示想要?(欲)

是呀,要想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哪個字表示再?“更”。(只要再登一層就足夠了嗎?一層并不是真的一

層,而是還要往上的意思。)

3.學生練讀第三、四行詩句。

評價:

“欲”,你的心情非常迫切。

“千里”多遠啊,誰讀得比他更遠。

“更”聽出來了,你在不斷地登樓,不斷地攀登。

4.小結

今天,我們跟著唐代大詩人王之渙,登上了鸛雀樓,看到了夕陽挨著群山慢

慢地落下去,看到了黃河水滾滾地流向大海,想到了要看得遠,就要站得高。這

就是名揚天下的古詩《登鸛雀樓》,我們非常喜歡,讓我們再連起來讀一讀。同

時,我們在游玩的過程中,我們又學會了一種讀懂古詩的方法,看圖畫,讀詩意。

授課

課題8古詩二t課型講讀課文2課時

時間

1.認識“依、盡”等10個生字,會寫“依、盡”等9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

教學1司語0

目標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3.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學

識字、寫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想象畫面,背誦古詩。

重點

教學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壯麗。

難點

第一課時

認識“依、盡”等個生字,會寫“依、盡”等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詞

教學1.54

語。

目標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教具

教學課件。

準備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理解題意。【設計意圖:學習古詩

1.小朋友,你們喜歡背古詩嗎?誰來背就從背誦古詩入手。古

兩首聽聽。詩,背起來朗朗上口,

2.今天我們要來學一首新的古詩,看老正是低年級小學生喜

師寫課題。(師板書課題:登鸛雀樓)歡做的事情?!?/p>

導入

3.題目應該怎么讀才能讀準節(jié)奏?(登/鸛雀樓)

()分

4.課題還有不理解的嗎?

5.結合學生的疑問,教師講述(課件出示2):鸛雀樓

名稱由來:鸛雀,是一種鳥,形狀像鶴。在山西永濟縣的黃

河邊上,有一座樓經常有鸛雀停在上面休息,所以人們給它

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鸛雀樓。大家看,這就是鸛雀樓。(師

貼圖)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現(xiàn)在請同學們自己讀讀這首詩,讀之前,我們先來看

看要求。(課件出示3)

要求:

①借助拼音自由讀讀這首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②看看從這首詩里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你沒有讀

懂?

③數(shù)一數(shù)這首詩有幾句。

1.教師范讀古詩,學生注意傾聽,感受古詩誦讀的節(jié)

奏和停頓。(課件出示4)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

層樓。

2.指名讀古詩,檢查讀的效果。(教師點評)

新建“盡”是前鼻音,“層、黃、窮”是后鼻音,“依、欲”

‘獨學是整體認讀音節(jié)。

教學

八3.領讀、齊讀。

()分

_三、圖文結合,細讀品味。

過渡:有一天,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看到了很多美麗

的風景,他看到了什么呢?咱們一起去看看。個%”

1.請小朋友打開書,自由地讀詩,看看圖,想一想:詩

人王之渙登上樓以后看到了什么?

2.交流:你和王之渙在鸛雀樓上看到了什么呢?

(白日、群山、黃河、大海)

在交流過程中相機地送一些詞語幫助他們積累。(課件

出示5)如:即將落山的太陽、連綿起伏的群山、奔流不息

的黃河等。(板書:落日群山黃河)

3.作畫:假如老師想把你們看到的畫下來,你能幫幫我

嗎?

(1)白日依山盡。

“白日”在詩中指傍晚落山的太陽。在師生共同的作

畫中達成一致:太陽要和山靠得近些,并且在一點一點往下

落。

結合詩句猜一猜哪個字是太陽和群山靠得近的意思,

(依)再猜猜,最后太陽躲在大山背后不見了。(板書:夕

陽)哪個字告訴我們太陽不見了。(盡)(板書:依盡)

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發(fā)揮想象:小朋友,見過夕陽西下的

景象嗎?(學生描繪)

看到這么美的情景你會情不自禁地說些什么呢?

教師動情地以描繪作結:(課件出示6:夕陽落山圖)太

陽漸漸收起刺眼的光芒,連綿起伏的群山披著夕陽的余暉,

顯得十分壯麗!

(指導學生朗讀)

繼續(xù)作畫:我們在樓上還看到了黃河,黃河是怎樣的一

條河呢?(學生自由談,把你們搜集到的資料和大家分享。)

(課件出示7)

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源于青海巴顏喀拉山,干流

貫穿九個省、自治區(qū),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

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設計意圖:課前搜集

75萬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74億立方米,平均徑流深度79資料,把自己搜集的成

米。沿途匯集有35條主要支流,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涅果展現(xiàn)出來,鍛煉了學

水、洗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生搜集資料的能力?!?/p>

河、洛河。

(2)想象黃河流向大海的景象,并指導朗讀詩句二:黃

河入海流。

小朋友,站在鸛雀樓上,你還能看到什么?(課件出示

8)出示文中插圖。(看看文中的圖,想象一下)

如:歸舟、小島等,教師用畫筆將畫面變得更為豐富。

(課件出示9)詩人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又想到了什么

呢?

(3)(課件出示10:詩人登樓圖9)出示:欲窮千里

目,更上一層樓。

①這兩句話是什么意思呢?你有沒有登高的經歷呢?

學生暢談:自己站在高處能看到很遠很遠的地方的經

歷?!驹O計意圖:聯(lián)系學生

②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是什么呢?生活經驗,談談登高的

這兩句詩告訴我們: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道理。經歷,感受古詩表達的

(板書:站得高看得遠)意思,就變得很容易

③我們在學習上應該怎么樣呢?了?!?/p>

知道了要想取得更大的進步,還要不斷努力。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過渡語:我們把整首詩有感情地讀一讀。

2.指導朗讀

(1)注意詩句的節(jié)奏,體會作者的心情。

(2)朗讀。先試讀,再指名讀,讀后評議。

(3)有感情朗讀?!兜躯X雀樓》這首詩雖然只有短暫的

四行,卻向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風景,讓我們再美美地讀

一讀(交流讀后的感受)

3.當堂背誦

4.教師小結:學習了這首詩,我們明白了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遠的道理。

五、分析字形,指導寫字。產',.

聽到同學們動聽的讀書聲,課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們

交朋友???,它們是誰?

1.交流識記字形。【設計意圖:多元認

(1)字源識記:“川”,是象形字,教學時可以出示字,是統(tǒng)編版教材強調

甲骨文字形對照識記。的重點,書寫的指導,

(2)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依”,“彳”表意,右規(guī)范學生的書寫習慣,

半部分表音。使學生愛寫字、會寫

(3)組詞擴展法識記:“欲”,可組詞為“欲望、食字?!?/p>

欲”。

(4)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谷”加“欠”是“欲”。

2.教師指導書寫。(課件出示11)

“依”左窄右寬,“彳”兩筆在橫中線上側相接;“衣”

的首筆點在豎中線右側,長撇從橫筆中部起筆,撇至”

側,豎提的豎段在豎中線左側,末筆從豎中線起筆。

教師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指,跟老

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

勻稱。

3.學生練習寫字。

學生練習。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

作業(yè)展評。

板書登鸛雀樓

內容群山黃河夕陽依盡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看拼音寫漢字

yijinhudngceng

()傍()頭()河云()

2.用自己的話把《登鸛雀樓》的意思說一說。

3.說說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自目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參考答案:

L依盡黃層

2.太陽漸漸收起刺眼的光芒,連綿起伏的群山披著夕陽的余暉,顯得十分壯麗!滔滔的

黃河水奔向大海。要想看到更遠的地方,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層樓。

3.白日:傍晚落山的太陽。依:靠著。盡:完,指太陽落下去了。

第二課時

教學1.認識“瀑、布”等6個生字,會寫“照、爐”等5個生字,認讀生字組成的

目標1句語。

2.展開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中描述的畫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壯麗。

教具

教學課件

準備

教學設計設計意圖

一、激發(fā)興趣正確讀詩。【設計意圖:出示廬山

(課件出示13:廬山風光圖)風光圖,直觀、形象地

師:廬山美嗎?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廬山的美?展現(xiàn)廬山之美,為接下

生:煙霧縹緲、綠意盎然、生機勃勃、山青水秀...來的學習做好鋪墊?!?/p>

師:是呀!廬山的美是說不盡的,喜歡畫畫的人來到

導入廬山會情不自禁地拿起畫筆;喜歡作詩的人來到廬山更會

()脫口而出吟誦詩歌。1300多年前,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

分鐘人李白第二次上廬山時,被廬山瀑布的壯美深深陶醉了,

于是寫下了一首《望廬山瀑布》,想讀讀這首膾炙人口的

不朽名作嗎?(板書:《望廬山瀑布》)

生:想?。▽W生翻書,迫不及待地小聲讀起古詩來)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大聲朗讀這首詩,把每個字讀

正確,每行詩讀流利。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瀑、布”的韻母都是“u",以“P”和“b”為【設計意圖:鼓勵學生

聲母的兩個字易混。注意“照、川”是翹舌音,“煙”是在學習古詩時,讀準字

新課前鼻音。音,讀準節(jié)奏,學會多

教學2.邊讀邊想,看自己能讀懂哪些,還有什么不懂的?元識字。掃清閱讀障

()讀準詩的節(jié)奏和停頓:(課件出示14)礙,為下面的分析做準

分鐘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備?!?/p>

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3.開火車讀。

4.點撥評價。

5.出示生字,識記生字

zhaoluyanguachuanpubuyao

照爐煙掛川瀑布遙

①源識記:“川”,是象形字,教學時可以出示甲

骨文字形

對照識記。

②形聲字構字特點識記:“遙、煙”,“L、火”分

別表意,右半部分表音。

③熟字相加的方法識記:“瀑、煙”。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一)品析“日照香爐生紫煙”。

1.引導:同學們,看圖,(課件出示15:香爐峰圖):

日照香爐生紫煙

這是什么地方?(香爐峰)你還看到了香爐峰上有什

么?(板書:香爐峰)

(峰頂升起的紫色煙霧、陡峭的巖壁、急速直下的瀑

布)

2.這一句詩中哪一個字寫出了紫煙的美?(生)能說

說你的體會嗎?(板書:生)【設計意圖:古詩比較

①“生”紫煙的“生”把紫煙寫活了,好像源源不斷抽象難懂,一定借助圖

地產生著。片或者聯(lián)系自己的生

②“生”紫煙的“生”讓我感到廬山好像媽媽,紫煙活實際來理解詞語和

就是她的寶寶,這些紫煙寶寶調皮地不停掙脫出廬山香爐句子?!?/p>

峰的懷抱。

(你的想象真是別具一格),你還能從這個“生”字里

感受到什么?

③太陽出來了,紫煙把廬山喚醒了,鳥兒也開始婉轉

啼叫,一切都充滿了生機,充滿了鮮活的生命力。

你能讀出生機勃勃的“紫煙”嗎?

(二)品析“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

1.誰見過瀑布,說一說瀑布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

(瀑布從山崖上飛落下來,像一條白絲帶掛在山前。)

(課件出示16:廬山瀑布圖):遙看瀑布掛前川

2.引導:這是一個怎樣的瀑布?(課件出示17:廬山瀑

布圖):飛流直下三千尺。

從“飛流直下”看出瀑布快、急、猛。從“三千尺”

看出瀑布太長了。

2.瀑布的快、急、猛、長帶給你們什么樣的感受?(板

書:快猛長)、

這瀑布簡直太雄偉、太壯觀了。

(三)品析“疑是銀河落九天”。

(課件出示18:銀河圖,瀑布圖):疑是銀河落九

天。

.1.老師和你們一樣,被這奔騰飛瀉的瀑布深深吸引。

站在這瀑布下的李白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呢?

①他應該陶醉不已。

②他也許覺得自己到了仙境。

③他被這壯美的瀑布迷住了,好像不知道究竟是在人

間還是在天上?!?/p>

2.(說得太妙了!老師覺得你的思維火花真燦爛?。?/p>

你從哪個字能體會到李白的這種心境?(板書:疑)

從“疑”字可以讓我體會到。

師:“九天”指天極高,表現(xiàn)瀑布之高?!熬拧辈皇?/p>

實指。

3.那這句話應該怎么讀呢?

(學生自由練習讀,努力讀出如夢似幻的飄渺感。)

4.李白在廬山的瀑布中陶醉了,我們在李白的詩歌中

陶醉了,想跟著老師來讀這首《望廬山瀑布》嗎?

(課件出示19):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朗讀,注重節(jié)奏韻律,重點把握“生、掛、飛流

直下、疑、落九天”)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吟誦。在反復讀的過程

中背誦這首古詩)

(四)指導背誦,積累語言。..

1.誰會背這首古詩?

(指名吟誦,評價朗誦)

2.你能從這首詩中體會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詩人贊美了瀑布的壯美。

②詩人也抒發(fā)了對秀美山川的熱愛。(板書:熱愛贊

美)

3.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課件出示20)出示生字課件:田字格:照爐煙掛

1.指導書寫:教師在黑板上板演,并讓學生伸出手

指,跟老師一起比劃書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

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寫勻稱)

“照”上下結構,“昭”窄、大,“八、、”寬、扁,“昭”

日窄“召”寬,“刀”在右上格,“口”上寬下窄,豎筆

在豎中線右側,頂部在橫中線;“八”上合下開。

“掛”左窄右寬,提手旁橫筆在橫中線上方,“圭”,

兩“土”分寫橫中線上下,豎筆垂直對齊,上“土”的底

部在橫中線。

2.學生練寫。

教師巡視,個別指導,糾正寫字姿勢。個別作業(yè)

望廬山瀑布

板書

香爐峰生快猛長疑

內容

熱愛贊美

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解釋詞語

生:遙:三千尺:

2.()香爐()紫煙,()瀑布掛()。

3.用自己的話說說“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意思。

1.生:煙霧冉冉升起的樣子。

遙:遠遠地。

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長。

2.日照生遙看前川

3.那奔流直下的水柱從峭壁上一瀉千尺,恍惚間好像銀河從云端墜落。

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低年級兒童的語言特點就是形象具體,如何將抽象簡練的語言變成學生可以理解的生

活語言,如何使抽象概括的文字所代表的客觀事物的圖像在學生腦海中留下明晰的印象,

這是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一直在思索的一個問題。

在教學中,我通過以下幾點來落實。

1.讀詩看圖,感受詩意。

課文插圖能夠幫助學生明像入境,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學生自由地朗讀詩看看圖,說說

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有了課文插圖的提示,學生一下就知道了詩句描寫的景物。

2.畫一畫詩,解讀詩意。

我讓學生指導我把詩人看到的畫下來,學生在指導的過程中強調了太陽是靠著山很近

的,一點一點落下去的。在作畫的過程中,學生輕而易舉地就感悟到了“依”,感悟到了

“盡”。

3.讀一讀詩,理解作者的詩情。「

在抓重點詞理解這句古詩,感悟這句詩的非凡意境后,再讓學生從“疑”字著重體會

詩人的如癡如醉,更能讓學生從側面感受到瀑布的形態(tài)美。還是這個“疑”字,讓學生真

正融進古詩中,融進意境中,感受到詩人激越的創(chuàng)作情緒。

不足之處:

詩歌的朗讀范讀得還不夠,最好能配樂朗讀。

備課素材

【教材分析】

《登鸛雀樓》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上鸛雀樓后根據自己的所見有感而發(fā),

寫下的一首名詩。詩的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發(fā)感想。其中的后兩句:”欲窮千

里目,更上一層樓”蘊含“站得高,看得遠”的深刻哲理,成為傳誦千古的佳句。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是詩人李白五十歲左右隱居廬山時寫的一首風景詩。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廬山瀑布雄奇壯麗的景色,反映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

限熱愛。

【作者介紹】

王之渙(688年一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字季凌,漢族,絳州

(今山西新絳縣)人。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

動一時,他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寫邊塞風光著稱。其代表作有

《登鸛雀樓》《涼州詞》等。其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

上一層樓?!奔矣鲬魰浴?/p>

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

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

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

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