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后提能訓練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1頁
2024秋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后提能訓練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2頁
2024秋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后提能訓練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3頁
2024秋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后提能訓練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4頁
2024秋高中歷史第二單元中古時期的世界第5課古代非洲與美洲課后提能訓練部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1其次單元第5課【學考過關練】一、選擇題1.4世紀左右,在今埃塞俄比亞地區(qū)比較強大的國家是()A.阿克蘇姆 B.桑給巴爾C.蒙巴薩 D.摩加迪沙【答案】A【解析】4世紀,在今埃塞俄比亞地區(qū)的阿克蘇姆王國進入鼎盛時期,故選A項。2.10—15世紀,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與世界的貿易與溝通主要集中在()A.東非沿海 B.南非沿海C.西非沿海 D.整個非洲沿?!敬鸢浮緼【解析】10—15世紀,興起于東非沿海地區(qū)的一系列國家是環(huán)印度洋貿易的重要參加者,對外貿易發(fā)達,故選A項。3.“在桑海帝國阿斯基亞王朝時期,它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享有‘尼日爾河畔的明珠’的美譽?!辈牧现械摹八弊钣锌赡苁窍铝心淖鞘?)A.開羅 B.廷巴克圖C.巴格達 D.大馬士革【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學問可知,廷巴克圖是古代西非重要的文化城市,故選B項。4.下圖的大津巴布韋是古津巴布韋國家都城的遺址,由石塊壘砌而成。大津巴布韋是()A.古代北非文明的代表 B.古代西非文明的代表C.古代東非文明的代表 D.古代南非文明的代表【答案】D【解析】大津巴布韋是古代南非文明的代表,故選D項。5.印第安人在美洲這片土地上創(chuàng)建了自己獨具匠心的古代文明。下列古代文明主要位于南美洲的是()A.瑪雅文明 B.埃及文明C.桑海文明 D.蘇美爾文明【答案】A【解析】瑪雅文明是古代美洲印第安人創(chuàng)建的文明,埃及文明和桑海文明屬于非洲文明,蘇美爾文明屬于西亞文明,故選A項。6.墨西哥瑪雅古國城市遺址帕倫克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于600年至700年達到頂峰,現存的古老建筑多是這一時期的,素有“美洲的雅典”之稱。這說明()A.帕倫克汲取了雅典文明成果 B.瑪雅古國曾有旺盛的城邦文明C.帕倫克的文明成果持續(xù)至今 D.瑪雅文明發(fā)展了雅典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材料“于600年至700年達到頂峰,現存的古老建筑多是這一時期的,素有‘美洲的雅典’之稱”說明瑪雅古國曾有旺盛的城邦文明,故B項正確;材料與雅典無關,解除A、D兩項;帕倫克的文明沒有持續(xù),解除C項。7.“浮動園地”(見下圖)是一種創(chuàng)建性地擴大耕地面積的方法,創(chuàng)建它的人是()A.瑪雅人 B.阿茲特克人C.印加人 D.班圖人【答案】B【解析】阿茲特克人獨創(chuàng)了“浮動園地”,擴大了耕地面積,故選B項。8.印加帝國為傳遞政府的吩咐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所實行的措施是()A.依據人口多少設置官員 B.修建完善的道路系統(tǒng)C.全部居民遷移到新地區(qū) D.在河渠上架設多座橋梁【答案】B【解析】15世紀末16世紀初,印加帝國發(fā)展到鼎盛時期,帝國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統(tǒng),用于傳遞政府的吩咐和情報,以及調動軍隊,故B項正確。二、非選擇題9.瑪雅文明曾是地球上最絢麗、也是最神奇的文明之一。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現今人們對古瑪雅的相識建立在100多年來對墨西哥東部、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伯利茲等地古瑪雅遺址考古發(fā)掘和記錄的基礎上。20世紀初,一些博物館和調查機構對瑪雅文明進行了當代意義上的學術探討?,斞诺慕ㄖ⑺囆g史、古文字破譯都是熱門探討領域。目前為止,借助古文字破譯的成果,我們已基本能理解一篇瑪雅歷史文獻中80%的內容,并能用瑪雅語進行朗讀?,斞殴盼淖痔接懻叩膼酆靡呀洸粌H局限于釋讀文字,而更多關注其包含的文化意義,如象征和隱喻等?!幾詫O妙凝《瑪雅文明為何“神奇”消逝》(1)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圖中建筑和文字體現的瑪雅文明的特點。(2)依據材料二,指出瑪雅文明探討借助的主要載體是什么,說明當代對瑪雅文明探討呈現出的新趨向?!敬鸢浮?1)特點:建筑——梯形結構;同時作為神廟、天文臺和墳墓運用。文字——方塊圖形。(2)主要載體:古瑪雅遺址考古發(fā)掘和記錄。新趨向:探討領域的擴大化;文字探討的深化化。【選考過關練】一、選擇題1.探討表明,原始班圖人已經進入鐵器時代,他們駕馭了鐵器的制作和運用。因此,班圖人蹤跡所至,鐵器也被引入。從材料可以看出()A.班圖人南遷促進了文明的溝通B.生產力的發(fā)展是班圖人南遷的根本緣由C.當時非洲社會經濟發(fā)展不平衡D.班圖人南遷后建立了疆域廣袤的帝國【答案】A【解析】材料“班圖人蹤跡所至,鐵器也被引入”反映出班圖人的遷徙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方式,促進了文明的溝通,故A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班圖人南遷的影響,并未涉及南遷的緣由,故B項錯誤;從材料中無法看出非洲社會生產發(fā)展和疆域的狀況,故C、D兩項錯誤。2.在對7世紀時南部非洲的卡穆祖洛遺址的發(fā)掘中,考古人員發(fā)覺了近似長方形的木麻結構房屋和農作物的痕跡,在其中一間房子里還發(fā)覺了產自沿海地區(qū)的玻璃。這些發(fā)覺說明()A.南部非洲手工業(yè)發(fā)達B.當時居民已經過上了定居的生活C.商業(yè)是當時社會的主要經濟部門D.外來文明推動了南部非洲的發(fā)展【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發(fā)覺了近似長方形的木麻結構房屋和農作物的痕跡”可知,南部非洲因為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已經出現了村落,居民過上了定居的生活,故B項正確;A、C、D三項在材料中均無法體現,解除。3.馬里帝國雖然盛產黃金,但并未鑄造金幣,在國內個別市場上運用阿拉伯的金幣,同時運用其他一般等價物如銅棒、鹽塊、布帛等,很多地方仍舊是以物易物。據此可知,馬里帝國()A.國內貿易交換產品多樣化 B.國王對黃金的限制嚴格C.對外貿易被阿拉伯人壟斷 D.未形成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可知,馬里盛產黃金,卻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貨幣,在不同地區(qū)運用的交易手段不同,這說明沒有能夠形成統(tǒng)一的國內市場,因此沒有能夠統(tǒng)一貨幣,故D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貿易手段多樣化,而不是交換產品多樣化,解除A項;沒有鑄造金幣并不是因為國王對黃金的嚴格限制,解除B項;個別市場運用阿拉伯金幣不代表對外貿易被阿拉伯人壟斷,解除C項。4.桑海時期,廷巴克圖依舊是聞名的文化中心,有180多所學校,其中該城的桑科爾學校,有來自北非各地的幾千名學生學習法律、文學、修辭和地理學等。據此可知,桑海()A.文化教化事業(yè)推動了北非文化的發(fā)展B.是非洲文化最昌盛的國家C.統(tǒng)治者重視對外文化溝通D.奉行友好交往的對外政策【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可知,桑海時期廷巴克圖是聞名的文化中心,培育了大量國內外的人才,這必定推動北非文化的發(fā)展,故A項正確;B項說法過于肯定,C、D兩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均解除。5.津巴布韋國家在其鼎盛時期便向外擴張,石建文化快速向外傳播,類似于大津巴布韋的石建出現于高原的東部、西南部、中部和北部,從中可以看出()A.津巴布韋對外擴張推動了文化的溝通和傳播B.石建文化并非是津巴布韋獨有C.津巴布韋已經發(fā)展到較高文明階段D.石建文化是由地理環(huán)境確定的【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津巴布韋國家在其鼎盛時期便向外擴張,石建文化快速向外傳播”可知,津巴布韋對外擴張推動了文化的溝通和傳播,故A項正確。6.廟宇和府邸建在城市的中心廣場四周,與碑石、石座(祭祀時最高統(tǒng)治者的寶座)、球戲場組成雄偉的建筑群,這顯示出瑪雅社會宗教與政治的合一和集權,平民百姓則散居在城市郊外。材料中房屋建筑的布局()A.反映了瑪雅宗教地位高 B.體現了瑪雅的社會面貌C.表明瑪雅公共設施齊全 D.擴大了中心城區(qū)的面積【答案】B【解析】依據材料可知,瑪雅城市的建筑布局可以映射社會的整體權力分布特點,故B項正確;A項符合史實但不能全面反映材料,解除;碑石、石座明顯不屬于公共設施的范疇,解除C項;D項在材料中無法體現,解除。7.阿茲特克歷為大多數中美洲民族所習用,由一個365天的太陽年及一個260天的神圣年所組成;兩個年度周期平行運轉,產生一個52年的大周期。阿茲特克祭司所掌管的繁縟的祭祀和慶典的周期,即以歷法為據。這表明()A.太陽神在國家中地位極其重要B.阿茲特克歷因其精確而為多數地區(qū)運用C.歷法與政治宗教生活親密相連D.阿茲特克歷主要是用于祭祀活動【答案】C【解析】材料“祭司所掌管的繁縟的祭祀和慶典的周期,即以歷法為據”表明阿茲特克歷與政治宗教生活親密相連,故C項正確。8.智利聞名詩人聶魯達曾在他的長詩中寫道:“我望見石砌的古老建筑物鑲嵌在青翠的安第斯高峰之間。激流自風雨侵蝕了幾百年的城堡奔騰下泄?!边@首詩描寫的是()A.墨西哥的浮動園地 B.印加的馬丘比丘遺址C.瑪雅的波南帕克神廟 D.大津巴布韋都城遺址【答案】B【解析】馬丘比丘是印加人建立的古城,位于安第斯山脈的山脊上,遺址中的宮殿、神廟等充分呈現了印加人超群的建筑藝術,故選B項。二、非選擇題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在《歷史哲學》一書中認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從來就“不是一個歷史的大陸,它既沒有顯示出改變,也沒有顯示動身展”。非洲黑人“既不能進步,也不能教化,正像我們所看到的,他們從來就是這樣”,“處在野蠻的、未開化的狀態(tài)中”。你覺得材料中黑格爾的這一觀點正確嗎?請結合所學學問加以說明?!敬鸢浮坎徽_。黑格爾的觀點帶有明顯的種族卑視色調。雖然因為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