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55002-2021 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_第1頁
GB 55002-2021 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_第2頁
GB 55002-2021 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_第3頁
GB 55002-2021 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_第4頁
GB 55002-2021 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聯(lián)合發(fā)布32021年第61號為GB55002-2021,自2022年1月1日起實施。本規(guī)范為強制本規(guī)范在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門戶網(wǎng)站(www.mohurd.2021年4月9日4廢止的現(xiàn)行工程建設標準相關強制性條文56為適應國際技術法規(guī)與技術標準通行規(guī)則,2016年以來,各類建設工程項目,分為工程項目類規(guī)范(簡稱項目規(guī)范)和通用技術類規(guī)范(簡稱通用規(guī)范)兩種類型。項目規(guī)范以工程建設性能要求的各專業(yè)通用技術為對象,以勘察、設計、施工、維應。項目的布局要求主要規(guī)定了產業(yè)布局、建設工程項目選址、功能要求主要規(guī)定項目構成和用途,明確項目的基本組成單元,7等方面應達到的基本水平。關鍵技術措施是實現(xiàn)建設項目功能、性能要求的基本技術規(guī)定,是落實城鄉(xiāng)建設安全、綠色、韌性、工、驗收、維修、養(yǎng)護、拆除等建設活動全過程中必須嚴格執(zhí)行,其中,對于既有建筑改造項目(指不改變現(xiàn)有使用功能),況下也應當執(zhí)行。在滿足強制性工程建設規(guī)范規(guī)定的項目功能、性能要求和關鍵技術措施的前提下,可合理選用相關團體標準、強制性工程建設規(guī)范實施后,現(xiàn)行相關工程建設國家標準、強制性條文應及時修訂,且不得低于強制性工程建設規(guī)范的規(guī)定。現(xiàn)行工程建設標準(包括強制性標準和推薦性標準)中有關8 1 2 2 22.3抗震設防分類和設防標準 32.4工程抗震體系 53場地與地基基礎抗震 73.1場地抗震勘察 3.2地基與基礎抗震 84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 4.1一般規(guī)定 104.2地震作用 4.3抗震驗算 5建筑工程抗震措施 5.1一般規(guī)定 5.2混凝土結構房屋 205.3鋼結構房屋 22 5.5砌體結構房屋 255.6木結構房屋 295.7土石結構房屋 305.8混合承重結構建筑 6市政工程抗震措施 9 36 11.0.1為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建筑和市政工程防震減災的法律法減輕地震破壞、避免人員傷亡、減少經(jīng)濟損失的目的,制定本1.0.2抗震設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區(qū)的各類新建、擴建、改建2多遇地震動設防地震動罕遇地震動含城市地下綜合管廊)10%/50年10%/100年32.2.2各地區(qū)遭受的地震影響,應采用相應于抗震設防烈度的1各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與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對應6度Ⅱ類場地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2特征周期應根據(jù)工程所在地的設計地震分組和場地類別按本規(guī)范第4.2.2條的規(guī)定確定。設計地震分組應根據(jù)現(xiàn)行國家本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值按表2.2.2-2的規(guī)定確定。工Ⅱ類場地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2.3.1抗震設防的各類建筑與市政工程,均應根據(jù)其遭受地震1特殊設防類應為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設施,涉及國家公2重點設防類應為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43標準設防類應為除本條第1款、第2款、第4款以外按4適度設防類應為使用上人員稀少且震損不致產生次生災2.3.2各抗震設防類別建筑與市政工程,其抗震設防標準應符1標準設防類,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確定其抗震措施影響時不致倒塌或發(fā)生危及生命安全的嚴重破壞的抗震設防2重點設防類,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礎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有關規(guī)定。同3特殊設防類,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強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9度時應按比9度更高的要4適度設防類,允許比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的要求適當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設防烈度為6度時不應降低。一般情況于6度的要求采用。6對于城市橋梁,其多遇地震作用尚應根據(jù)抗震設防類別5不應低于2.0、1.7、1.3和1.0。2.4.1建筑與市政工程的抗震體系應根據(jù)工程抗震設防類別、3應具有避免因部分結構或構件破壞而導致整個結構喪失5橋梁結構尚應有可靠的位移約束措施,防止地震時發(fā)生2樓、屋面應具有足夠的面內剛度和整體性。采用裝配整3基礎應具有良好的整體性和抗轉動能力,避免地震時基4構件連接的設計與構造應能保證節(jié)點或錨固件的破壞不2.4.3城鎮(zhèn)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的抗震體系應符合下列2埋地管道應采用延性良好的管材或沿線設置柔性連接3裝配式結構的連接構造,應保證結構的整體性及抗震性62.4.4相鄰建(構)筑物之間或同一建筑物不同結構單體之間2.4.5抗震結構體系對結構材料(包含專用的結構設備)、施工71根據(jù)工程場址所處地段的地質環(huán)境等情況,應對地段抗4對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非巖石和強風化巖石的陡坡、河岸和邊坡邊緣等不利地段,尚應提供相對高差、5對存在隱伏斷裂的不利地段,應查明工程場地覆蓋層厚6對需要采用場址人工地震波進行時程分析法補充計算的3.1.2建筑與市政工程進行場地勘察時,應根據(jù)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動情況、工程地質和地震地質等有關資料按表3.1.2對地段8軟弱土,液化土,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河岸和邊坡的邊緣,平面分布上成因、巖性、狀態(tài)明顯不均勻(含故河道、疏松的斷層破碎帶、暗埋的塘浜溝谷和半填半挖地基),地震時可能發(fā)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3.1.3工程場地應根據(jù)巖石的剪切波速或土層等效剪切波速和場地覆蓋層厚度按表3.1.3進行分類。剪切波速Ve(m/s)ⅡⅢ003.2.1天然地基的抗震驗算,應采用地震作用效應的標準組合3.2.2對抗震設防烈度不低于7度的建筑與市政工程,當?shù)孛嫦?0m范圍內存在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時,應進行液化判別;93.2.3液化土和震陷軟土中樁的配筋范圍,應取樁頂至液化土層或震陷軟土層底面埋深以下不小于1.0m的范圍,且其縱向鋼4.1.1各類建筑與市政工程地震作用計算時,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應根據(jù)設防烈度按本規(guī)范第2.2節(jié)的相關規(guī)定確定,并按下列規(guī)1當工程結構處于發(fā)震斷裂兩側10km以內時,應計入近2當工程結構處于條狀突出的山嘴、高聳孤立的山丘、非利地段的具體情況確定,其數(shù)值不得小于1.1,不大于1.6。4.1.2各類建筑與市政工程的地震作用,應采用符合結構實際1一般情況下,應至少沿結構兩個主軸方向分別計算水平2計算各抗側力構件的水平地震作用效應時,應計入扭轉3抗震設防烈度不低于8度的大跨度、長懸臂結構和抗震設防烈度9度的高層建筑物、盛水構筑物、貯氣罐、儲氣柜等,4對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間結構和長線型結構,地震作5對地下建筑和埋地管道,應考慮地震地面運動的位移向4.1.3計算地震作用時,建筑與市政工程結構的重力荷載代表起重機懸吊物重力1各類建筑與市政工程結構均應進行構件截面抗震承載力用時,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的取值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2條的2采用時程分析法計算建筑結構、橋梁結構、地上管線、3地下工程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應根據(jù)地下工程的尺度、4.2.2各類建筑與市政工程的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取值,應符合1水平地震影響系數(shù)應根據(jù)烈度、場地類別、設計地震分多遇地震3特征周期應根據(jù)場地類別和設計地震分組按表4.2.2-2采用。當有可靠的剪切波速和覆蓋層厚度且其值處于本規(guī)范表3.1.3所列場地類別的分界線±15%范圍內時,應按插值方法ⅡⅢ4計算罕遇地震作用時,特征周期應在本條第3款規(guī)定的基礎上增加0.05s。4.2.3多遇地震下,各類建筑與市政工程結構的水平地震剪力λ——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應按本條第3款的規(guī)定取2市政工程結構抗震驗算時,其基底水平地震剪λ-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應按本條第3款的規(guī)定3多遇地震下,建筑與市政工程結構的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1)對扭轉不規(guī)則或基本周期小于3.5s的結構,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不應小于表4.2.3的基準值;2)對基本周期大于5.0s的結構,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不應小于表4.2.3的基準值的0.75倍;3)對基本周期介于3.5s和5s之間的結構,最小地震剪力系數(shù)不應小于表4.2.3的基準值的(9.5-T?)/6倍7度(0.15g)8度(0.30g)式中:S——結構構件的地震組合內力設計值,按本規(guī)范4.3.2Ye——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除本規(guī)范另有專門規(guī)定外,應按表4.3.1采用。鋼自承重墻梁受彎木4.3.2結構構件抗震驗算的組合內力設計值應采用地震作用效式中:S——結構構件地震組合內力設計值,包括組合的彎矩、不應小于1.5;SDik——不包括在重力荷載內的第i個永久荷載標準值的Sik——不包括在重力荷載內的第i個可變荷載標準值的ψ——不包括在重力荷載內的第i個可變荷載的組合值系荷載類別、分項系數(shù)、不利預應力土壓力市政工程、地下結構水壓力荷載類別、分項系數(shù)、不利溫度作用ψ地震作用僅計算水平地震作用僅計算豎向地震作用同時計算水平與豎向地震作用(水平地震為主)同時計算水平與豎向地震作用(豎向地震為主)筑,應進行多遇地震下的彈性變形驗算,并不應大于容許變2橋梁結構,應驗算罕遇地震作用下順橋向和橫橋向橋墩于橋墩容許位移,塑性鉸區(qū)域的塑性轉角不應大于最大容許5.1.1建筑設計應根據(jù)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明確的房屋,應根據(jù)設防類別、設防烈度、房屋高度、場地地基條1應根據(jù)地質、地形條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設置符合2建筑基礎與土質、強風化巖質邊坡的邊緣應留有足夠的2隔震裝置和消能部件的設置部位,應采取便于檢查和替3設計文件上應注明對隔震裝置和消能器的性能要求,安1隔震設計應根據(jù)預期的豎向承載力、水平向減震和位移控制要求,選擇適當?shù)母粽鹧b置、抗風裝置以及必要的消能裝2隔震裝置應進行豎向承載力的驗算,隔震支座應進行罕3隔震建筑應具有足夠的抗傾覆能力,高層建筑尚應進行1隔震層以上結構的總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6度設防本規(guī)范第4.2.3條的規(guī)定。2隔震層以上結構的抗震措施,應根據(jù)隔震后上部結構地1直接支承隔震裝置的支墩、支柱及相連構件,應采用隔2隔震層以下、地面以上的結構,在罕遇地震下的層間位移角不應大于表5.1.8的限值要求。下部結構類型5.1.9隔震支座與上、下部結構之間的連接,應能傳遞罕遇地1消能減震結構的總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6度設防的本規(guī)范第4.2.3條的規(guī)定。2主體結構構件的截面抗震驗算,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3.14消能減震結構,其抗震措施應根據(jù)減震后地震作用的降5.1.13建筑主體結構中,幕墻、圍護墻、隔墻、女兒墻、雨安裝部位,應采取加強措施,以承受由非結構構件傳遞的地震2墻體及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應具有足夠變形能力,以適3人流出入口和通道處的砌體女兒墻應與主體結構錨固,1各類頂棚的構件及與樓板的連接件,應能承2懸挑構件或一端由柱支承的構件,應與主體結構可靠3玻璃幕墻、預制墻板、附屬于樓屋面的懸臂構件和大型5.2.1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應根據(jù)設防類別、設防烈度、結構1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5.2.1確定。結構類型6度7度高度(m)25~25~25~I三三二二的框架三二結構類型高度(m)61~25~61~25~61~25~四三四三二三二一二三三二二 高度(m)81~25~81~25~四三四三二三二二墻高度(m)25~25~墻四三四三二三二三二三二二二二高度(m)三二二二 三二內筒三二高度(m)36~36~三二二二二二二二2甲、乙類建筑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2.4.2條的規(guī)3當房屋高度接近或等于表5.2.1的高度分界時,應結合5.2.2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潛在塑性鉸區(qū)應采取箍筋加密措施;震剪力設計值的20%。2板柱節(jié)點處,沿兩個主軸方向在柱截面范圍內應設置足5.2.5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當施工中需要以不同規(guī)格或型號的5.3.1鋼結構房屋應根據(jù)設防類別、設防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1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5.3.1確定。8度9度四三二四三二2甲、乙類建筑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2.4.2條的框架-偏心支撐結構的消能梁段的鋼材屈服強度不應大表5.4.1丙類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房屋的抗震等級結構類型結構房屋高度(m)25~25~25~四三三二二的框架三二結構房屋高度(m)61~25~61~25~61~鋼管(型鋼)四三四三二三二二三三三二二二結構類型結構房屋高度(m)81~25~81~25~81~25~四三四三二三二二房屋高度(m)81~25~25~墻四三四三二三二三二三二二鋼管(型鋼)二二二二結構房屋高度(m)151~131~101~鋼、鋼管(型鋼)三二二 二二二結構房屋高度(m)181~151~121~鋼管(型鋼)三二二 一一二二二一一高度(m)36~三二二二二二二二—2甲、乙類建筑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2.4.2條的規(guī)3當房屋高度接近或等于表5.4.1的高度分界時,應結合5.4.2鋼-混凝土組合框架結構、鋼-混凝土組合抗震墻結構、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框架-抗震墻結構抗震構造應符合下列1各類型結構的框架梁和框架柱的潛在塑性鉸區(qū)應采取箍2鋼-混凝土組合抗震墻結構、部分框支抗震墻結構、框架-抗震墻結構的鋼筋混凝土抗震墻設計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2節(jié)3型鋼混凝土抗震墻的墻肢和連梁以及框支框架等構件的1一般情況下,房屋的層數(shù)和總高度不應超過表5.5.1的的多層砌體房屋應按表5.5.1的規(guī)定層數(shù)減少1層、總高度應降3橫墻較少的多層砌體房屋,總高度應按表5.5.1的規(guī)定降低3m,層數(shù)相應減少1層;各層橫墻很少的多層砌體房屋,還應再減少1層。房屋類別度高度層數(shù)高度層數(shù)高度層數(shù)高度層數(shù)高度層數(shù)高度層數(shù)多層砌7776547766593765547766593架-抗7765765477654采用蒸壓灰砂磚和蒸壓粉煤灰磚的砌體房屋,當砌體的抗剪強度僅達到普通黏土磚砌體的70%時,房屋的層數(shù)應比普通磚房減少1層,總高度應減少3m;當砌體的抗剪強度達到普通黏土磚砌體的取值時,房屋層數(shù)和總高度的要求同普通磚1一般情況下,抗震橫墻間距不應超過表5.5.2的3多孔磚抗震橫墻厚度為190mm時,最大橫墻間距應比表5.5.2中數(shù)值減少3m。房屋類別999474同多層砌體房屋5.5.3底部框架-抗震墻砌體房屋的結構體系,應符合下列1上部的砌體墻體與底部的框架梁或抗震墻,除樓梯間附2房屋的底部,應沿縱橫兩方向設置一定數(shù)量的抗震墻,并應均勻對稱布置。6度且總層數(shù)不超過4層的底層框架-抗震凝土抗震墻和約束砌體抗震墻;其余情況,凝土抗震墻,6度、7度時應采用鋼筋混凝土抗震墻或配筋小砌構造柱影響的側向剛度與底層側向剛度的比值,6度、7度時不應大于2.5,8度時不應大于2.0,且均不應小于1.0。底部第二層側向剛度的比值,6度、7度時不應大于2.0,8度時不應大于1.5,且均不應小于1.0。5.5.4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抗震墻房屋的高度應符合下列2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體房屋某層或幾層開間大于6.0m以上的房間建筑面積占相應層建筑面積40%以上時,表5.5.4中高度規(guī)定相應減少6m。5.5.5配筋小砌塊砌體抗震墻結構房屋抗震設計時,抗震墻的抗震等級應根據(jù)設防烈度和房屋高度按表5.度接近或等于表5.5.5高度分界時,應結合9度高度(m)四三三二二 5.5.6各類砌體沿階梯形截面破壞的抗震抗剪強度設計值應合力設計值均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其值應允許在1.2~1.5范圍內選2對底部2層框架-抗震墻砌體房屋,底層和第二層的縱向3底層或底部2層的縱向和橫向地震剪力設計值應全部由2裝配式鋼筋混凝土樓板或屋面板,應采取有效的拉結措3樓、屋面的鋼筋混凝土梁或屋架應與墻、柱(包括構造柱)或圈梁可靠連接;不得采用獨立磚柱??缍炔恍∮?m的大4樓梯間及門廳內墻陽角處的大梁支承長度不應小于5頂層及出屋面的樓梯間,構造柱應伸到頂部,并與頂部6頂層以下樓梯間墻體應在休息平臺或樓層半高處設置鋼1砌體結構房屋中的構造柱、芯柱、圈梁及4木框架-支撐結構、木框架-抗震墻結構、正交膠合木抗17度及以上的大跨度木結構、長懸臂木結構,應計入豎2計算多遇地震作用時,應考慮非承重墻體的剛度影響對1木柱與屋架(梁)間應采取加強連接的措施,穿斗木構2斜撐及屋面支撐與主體構件的連接應采用螺栓連接,椽5.7.1土、石結構房屋的高度和層數(shù)應符合高度高度高度6262砌體(無墊片)54433(有墊片)43372723外墻四角和內外墻交接處應設置混凝土或木構造柱,并2多層石砌體房屋的抗震橫墻間距,6度、7度不應超過10m,8度不應超過7m。3多層石砌體房屋應在外墻四角、樓梯間四角和每開間內1一般情況下,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5.8.2確定。結構類型高度(m)三二二四三三二二三二2甲、乙類建筑的抗震措施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2.4.2條的3當房屋高度接近或等于表5.8.2的高度分界時,應結合2鋼支撐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3節(jié)的相關構造要求;混凝土框架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2節(jié)的相關構造要求。1屋面及其支承結構的選型和布置應具有合理的剛度和承2屋面結構的形式應同時保證各向地震作用能有效傳遞到3單向傳力體系的結構布置,應設置可靠的支撐,保證垂5.8.5大跨屋面結構的地震作用計算,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章2非單向傳力體系的大跨屋面結構,應采用空間結構模型5.8.6屋面構件截面抗震驗算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3節(jié)的有關1關鍵桿件和關鍵節(jié)點應具有足夠的抗震承載力儲備,其調整系數(shù)最小不得小于1.1。2預張拉結構中的拉索,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應保證拉索1屋面結構中鋼桿件的長細比,關鍵受壓桿件不得大于150;關鍵受拉桿件不得大于200。2支座應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度,在荷載作用下不應先于4對于水平可滑動的支座,應采取可靠措施保證屋面在罕6.1.1城市橋梁的抗震設計類別應根據(jù)抗震設防烈度和所屬的抗震設防類別按表6.1.1選用。乙丙丁BCCAAB6.1.2按照本規(guī)范第6.1.1條的分類,城市橋梁抗震設計應符1A類城市橋梁,應進行多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分2B類城市橋梁,應進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分析和抗3C類城市橋梁,允許不進行抗震分析和抗震驗6.1.3城市橋梁應根據(jù)其地震響應的復雜程度分為規(guī)則和非規(guī)性以及地震作用水準按表6.1.3選用。地震作用規(guī)則非規(guī)則規(guī)則非規(guī)則震作用地震作用規(guī)則非規(guī)則規(guī)則非規(guī)則震作用6.1.4城市橋梁結構能力保護構件的地震組合內力設計值確定1當罕遇地震作用下結構未進入塑性工作范圍時,墩柱的震的計算結果按本規(guī)范第4.3.2條的規(guī)定確定。2對抗震設計類別為A類,且彈塑性變形、耗能部位位于6.1.57度及以上地區(qū),城市橋梁墩柱潛在塑性鉸區(qū)的箍筋應1加密區(qū)范圍,應由最大組合彎矩所在截面處算起,長度之比小于2.5時,柱加密區(qū)范圍應取墩柱全高。定,9度時尚應乘以不小于1.2的放大系數(shù),且均不得小于0.4%:3加密區(qū)的箍筋,直徑不應小于10mm,間距不應大于密區(qū)的50%。7度及以上,不應小于(700+0.005L)mm,其中,L為梁的計1地下或半地下砌體結構,磚砌體強度等級不應低于6.2.2盛水構筑物的防震縫寬度不得小于30mm。當縫兩側結構在多遇地震最大變形值超過10mm時,應適當加寬,同時應水池,其防震縫寬度不應小于單側擋水墻多遇地震最大位移的2倍,且不得小于50mm。6.2.3城鄉(xiāng)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中單層現(xiàn)澆混凝土結構的抗震等級不得低于表6.2.3的規(guī)定。結構類型6度7度9度高度(m)乙類四三三二二四四四三三二二的框架乙類二三二 一乙類三二 四三二乙類三三二二四四三三6.2.4城鄉(xiāng)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中各類結構的抗震驗算應1各類建筑物、構筑物的結構構件應按本規(guī)范第4章的相2承插式連接埋地管道或預制拼裝結構應進行抗震變位驗YEh——水平向地震作用分項系數(shù),應取1.40;λe——半個視波長范圍內管道接頭協(xié)同工作系數(shù),應取0.64;37度及7度以上的整體連接埋地管道應進行截面應變量YG——重力荷載分項系數(shù),一般情況應采用1.3,當重力荷載效應對構件承載能力有利時,不應大于y,——溫度作用分項系數(shù),取1.5;ψ——溫度作用組合系數(shù),取0.65。4對污泥消化池、擋墻式結構等,尚應進行罕遇地震下的17度及7度以上地區(qū),儲氣柜的高徑比不應超過表6.2.5高徑比6.2.6城鄉(xiāng)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中,管道及其連接的材料1輸送水、氣或熱力的有壓管道,其管材的材質應具有較2地下直埋熱力管道與其外護層、外保溫應具有良好的整1鋼筋混凝土蓋板與側墻應有可靠連接。7度、8類場地時,預制裝配頂蓋不應采用梁板結構(不含鋼筋混凝土槽2基礎應采用整體底板。8度Ⅲ、IV類場地或9度時,底6.2.8城鎮(zhèn)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中,直埋承插式圓形管道2承插式管道的三通、四通、大于45°的彎頭等附件與直6.2.9城鎮(zhèn)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中,管道穿過建(構)筑1在穿管的墻體或基礎上應設置套管,穿管與套管之間的2當穿越的管道與墻體或基礎嵌固時,應在穿越的管道上值的75%。16度、7度設防時位于I、Ⅱ場地中的丙類、丁類地下28度(0.20g)設防時位于I、Ⅱ類場地、層數(shù)不超過26.3.5地下工程進行地震響應分析時,各設計參數(shù)應符合下列1對于采用平面應變分析模型的地下結構,允許僅計算橫2對采用空間結構分析模型的地下工程,應同時計算橫向3采用土層-結構時程分析法或等效水平地震加速度法時,6.3.6地下工程的抗震驗算,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章的要求外,1應根據(jù)預期的設防目標,進行第一或第二水準地震作用2應根據(jù)預期的設防目標,進行第三水準地震作用下的彈3液化地基中的地下工程,尚應進行液化時的抗浮穩(wěn)定性2地下工程的頂板、底板及各層樓板的鋼筋錨入長度應滿3樓板開孔時,孔洞寬度不應大于該層樓板典型寬度的30%;洞口周邊應設置邊梁或暗梁。6.3.8地下工程周圍土體和地基存在液化土層時,應采取下列2進行地下結構液化抗浮驗算,必要時采取增設抗拔樁、6.3.9地下工程穿越地震時岸坡可能滑動的古河道或可能發(fā)生一、基本情況 45二、本規(guī)范編制單位、起草人員及審查人員 47 51 2基本規(guī)定 533場地與地基基礎抗震 4地震作用和結構抗震驗算 675建筑工程抗震措施 6市政工程抗震措施 按照《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關于印發(fā)2019年工程建設規(guī)范和標準編制及相關工作計劃的通知》(建標函[2019]8號)要求,本規(guī)范的主要內容是:規(guī)定了建筑與市政工程工程選址、巖土勘察、地基基礎抗震、地震作用計算與抗震驗本規(guī)范中,規(guī)定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性能要求的條款是:第2.1節(jié)全部條款。《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32-《鎮(zhèn)(鄉(xiāng))村建筑抗震技術規(guī)程》JGJ161-2008(一)編制單位(二)起草人員黃世敏羅開海王亞勇呂西林柯長華錢稼茹聶建國范重李愛群丁永君王立軍吳漢福7設計特征周期designcharacteristicperiodofground和場地類別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點對應的周期值,簡稱特征8場地site9建筑抗震概念設計seismicconceptdesignofbu11抗震構造措施detailsofseismicdesign12抗震設防分類seismicfortificationcategoryforst1.0.1本條明確本規(guī)范的編制目的和編制依據(jù)。我國地處環(huán)太程的抗震設防對策,減輕地震破壞、避免人員傷亡、減少經(jīng)濟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應當達到抗震設防要求”,第三十六1本規(guī)范中有抗震設防要求的對象是“各類新建、改建、2從工程階段上,為“勘察、設計、施工、使用維護”等全過程。根據(jù)《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79號)第三條規(guī)定,建設工程的質量負責主體包括建設單位、勘察單3關于6度設防規(guī)定的保留。雖然根據(jù)國家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2015的規(guī)定,全國的基本地震烈度均為6度及以上,但是,6度開始設防是唐山地震后建設部門關于建筑抗震設防的重要決策,也是各類抗震技術標準的前提條件,取消“抗震設防烈度6度及以上地區(qū)的”相關字樣后會造成不必要的混亂,而且各類工程幾度開始設防是沒有依(1)實施當建筑與市政工程所在地區(qū)的抗震設防烈度不低于6度時,從事工程建設的各相關責任主體,如勘察單位、設計單位、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或)相關的行業(yè)主管部門應依據(jù)抗震(2)檢查1.0.3工程建設強制性規(guī)范是以工程建設活動結果為導向的技用的全部技術方法和措施,僅僅是保障工程性能的“關鍵點”,和措施是否按照規(guī)范的要求去執(zhí)行,需要進行全面的判定,其強調了工程監(jiān)管、建設、規(guī)劃、勘察、設計、施工、監(jiān)理、檢2.1.1本條規(guī)定了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設防的最低性能要求,城市橋梁采用的是兩級設防思想,在表1明確了各類城市橋梁的抗震設防標準,同時,在表2明確了各類城市橋梁的E1和E2地震調整系數(shù),E1水準地震動要稍大于建筑工程的多遇地震El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震后使用甲立即使用修復可繼續(xù)使用乙立即使用久性修復后恢復正常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震后使用丙立即使用緊急救援車輛使用不產生嚴重的丁立即使用E1地震作用E2地震作用乙丙丁對于設計使用年限不超過5年的臨時性建筑與市政工程,在滿足靜力承載要求的前提下可不設防。2.1.2本規(guī)范第2.1.1條規(guī)定了各類工程的三級設防思想,本條兼顧各類工程間的差別,規(guī)定了各類工程的三級地震動概率水準的最低取值要求。由于地下綜合管廊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因此,對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的三級地震動概率水準進行了專門規(guī)定。實施與檢查控制(1)實施設計總說明中應明確設計使用(或工作)年限;在結構計算書中,應明確給出各級地震動參數(shù)的取值。(2)檢查檢查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取值,查看結構設計總說明和計算書的地震動參數(shù)取值是否準確。2.2.1本條規(guī)定了各地區(qū)及各類工程設防烈度的確定原則??挂罁?jù)的文件或圖件系由國家有關主管部門依照規(guī)(1)實施的文件(圖件)確定。本條為各類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設防烈度的最低標準,有條件的建設單位、業(yè)主可以采用比本條要求更高的設防(2)檢查檢查設防烈度,查看設計總說明和計算書的設防烈度是否2.2.2本條明確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等地震地面運動表征參數(shù)的確定原則。采用什么樣的參數(shù)、以何種方式來表征預期的地震地面運動,是進行工程抗震設防和設計首先需要解決的基本技術問題。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由國務院地震主管部門負責編制并發(fā)布2015采用雙參數(shù),即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和基本地震動加速度反應譜特征周期,來表征地震地面運動,同時,為了適應工程抗震設防的需要,還給出了基本地震烈度與基本地震動峰值加速度的對應關系。(1)實施在設計總說明中,應明確其抗震設防烈度;在結構計算書中,設計地震分組應準確(一般情況下,設計地震第一組允許省(2)檢查檢查設防依據(jù),查看設計總說明和計算書的設防烈度(含必要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是否準確。2.3.1本條明確建筑與市政工程抗震設防分類的基本原則和類(1)實施1)劃分抗震設防類別,是為了體現(xiàn)抗震防災對策的區(qū)別對2)各個抗震設防類別的名稱,在工程設計文件中可采用甲3)本條規(guī)定是最低要求,有條件的投資方可以采取更高的(2)檢查2)查看設計總說明和結構計算書中的抗震設防類別是否重于只提高地震作用(10%~30%)而不提高抗震措施,在概念定;特殊設防類工程的地震作用應按地震安全性評價結果確定,設防類別地震作用(1)實施1)甲類地震作用計算取值標準的掌握。2)抗震措施和抗震構造措施要求高低的掌握。②根據(jù)震害經(jīng)驗,對I類場地,除6度設防外均允許降低(2)檢查(1)實施1)結構體系應受力明確、傳力合理、具備必要的承載力和良好的延性。要防止局部的加強導致整個結構剛度和強度不協(xié)層(部位)轉移,是提高結構整體抗震能力的有效手段。結構設術條件下采取措施防止倒塌,則應根據(jù)規(guī)定對建筑方案進行2)結構薄弱層和薄弱部位的判別、驗算及加強措施,應針①結構在強烈地震下不存在強度安全儲備,構件的實際承載力分析(而不是承載力設計值的分析)是判斷薄弱層(部位)②要使樓層(部位)的實際承載力和設計計算的彈性受力③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強而忽視整個結構各部位剛度、強度(2)檢查2.4.2本條明確建筑工程抗震體系的基本措施要求??拐鸫胧┦墙ㄖ拐鹉芰Φ闹匾M成部分,本條針對房屋建筑的具體情況,給出的基本措施要求是歷次地震災害的經(jīng)驗或教訓的總結,2.4.3本條明確城鎮(zhèn)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體系的基本2.4.4本條明確相鄰建筑(或結構)的地震碰撞控制要求。鑒于近期大地震中相鄰建筑(或結構)碰撞破壞頻繁,且實際工程中防震縫的使用、管理不當進一步加重碰撞風險,本規(guī)范提出要保證在設防地震作用下相鄰建筑(或結構)不發(fā)生碰撞,并對防震縫的管理和使用提出明確要求是必要的。本條參考歐洲規(guī)范《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一般規(guī)定》EN1998-1:2004第條有關防震縫的設置要求。2.4.5本條明確設計文件中必須注明的抗震相關材料、施工以(1)實施(2)檢查3.1.1本條明確場地和巖土抗震勘察的基本要求。地震造成建筑的破壞,除了地震動直接引起的結構破壞外,還有場地的原因,諸如地基不均勻沉降、砂性土液化、滑坡、地表錯動和地裂、局部地形地貌的放大作用等。為了減輕場地造成的地震災(1)實施1)勘察內容:應根據(jù)實際的土層情況確定,大致應包括地2)場地地段的劃分,在選擇建筑場地的勘察階段進行,根3)場地類別劃分要依據(jù)場地覆蓋層厚度和土層的等效剪切4)提供覆蓋層范圍內各土層的動力參數(shù),包括不同變形狀(2)檢查(1)實施(2)檢查(1)實施2)計算等效剪切波速時,土層的分界處應有波速測試值,切波速都不是嚴格的數(shù)值,有±15%的誤差屬正常范圍,當上述(2)檢查3.2.1本條明確天然地基抗震驗算的原則要求。地基抗震驗算(1)實施1)抗震承載力是在靜力設計的承載力特征值基礎上進行調2)地基基礎的抗震驗算一般采用“擬靜力法”,即將施加于3)基礎構件的驗算,包括天然地基的基礎高度、樁基承臺、樁身等,仍采用地震作用效應基本組合進行構件的抗震截面驗算,基礎構件的承載力抗震調整系數(shù)YRe應根據(jù)受力狀態(tài)的不同4)地基基礎的有關設計參數(shù)應與勘察成果相符,基礎選型(2)檢查3.2.2本條明確液化判別要求和處理原則。地震時由于砂性土(包括飽和砂土和飽和粉土)液化而導致建筑或工程破壞的事例(1)實施1)凡初判法認定為不液化或不考慮液化影響,不能再用標準貫入法判別,否則可能出現(xiàn)混亂。用于液化判別的黏粒含量,因沿用20世紀70年代的試驗數(shù)據(jù),需要采用六偏磷酸鈉作分散2)液化判別的標準貫入數(shù)據(jù),每個土層至少應有6個。深基礎和樁基的液化判別深度應為20m。3)計算地基液化指數(shù)時,需對每個鉆孔逐一計算,然后對4)采取抗液化工程措施的基本原則是根據(jù)液化的可能危害程度區(qū)別對待,盡量減少工程量。對基礎和上部結構的綜合治措施也不同。《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僅對故河道等傾斜場地的液化側向擴展和液化流滑提出處理5)液化判別、液化等級不按抗震設防類別區(qū)分,但同樣的類建筑仍按本地區(qū)設防烈度的要求進行液化判別并確定液化等6)震害資料表明,6度時,液化對房屋建筑的震害比較輕(2)檢查但在采用m法的樁身內力計算方法中卻無法反映,目前除考慮(1)實施(2)檢查4.1.1本條明確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的調整要求和控制底線。通常工程設計地震動參數(shù)可由現(xiàn)行國家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GB18306確定。但區(qū)劃圖給出的地震動參數(shù)僅為一般場地所謂的發(fā)震斷裂,指的是全新世活動斷裂中,近500年來發(fā)生過M≥5級地震的斷裂或今后100年內可能發(fā)生M≥5級地震莊,烈度為7度;而相距僅2km的牛家山莊,因位于高出百米的突出的黃土梁上,烈度竟高達9度。1966年云南東川地震,度。海城地震,在大石橋盤龍山高差58m的兩個測點上收到的平地上的加速度平均大1.84倍。1970年通海地震的宏觀調查數(shù)烈度,比附近平坦地帶的房屋約高出一度。2008(1)實施1)根據(jù)歷次地震宏觀震害經(jīng)驗和地震反應分析結果,局部③從巖土構成方面看,在同樣地形條件下,土質結構的反④高突地形頂面越開闊,遠離邊緣的中心部位的反應明顯2)基于以上變化趨勢,以突出地形的高差H,坡降角度的a——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動參數(shù)的增大幅度,按表4采用;可取1.0;當2.5≤L?/H<5時,ξ可取0.6;當突出地形的局部突出臺向平均坡降0形頂部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的放大系數(shù)λ的計算值,小于1.1時取1.1,大于1.6時取1.6。3)按表4,局部突出地形地震影響系數(shù)的增大幅度α存在取值為0的情況,但不能據(jù)此簡單地將此類場地從抗震不利地段4)本條規(guī)定的最大增大幅度0.6是根據(jù)分析結果和綜合判5)本條要求放大的僅是水平向的地震影響系數(shù)最大值,豎(2)檢查地震作用計算時結構計算模型、水平地震作用方向、扭轉效應、豎向地震作用、地震地面運動的空間特性、地面位移的基本平面投影尺度很大的空間結構指跨度大于120m,或長度大于300m,或懸臂大于40m的結構。(1)實施1)水平地震作用的計算方向計算。考慮到地震可能來自任意方向,當有斜交抗側力構件時,求計算各抗側力構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而不是僅指斜交2)豎向地震作用的計算范圍如表5所示。表5大跨度和長懸臂結構大跨度(m)長懸臂(m)(2)檢查4.1.3本條明確重力荷載代表值的取值要求。建筑結構抗震計荷載代表值GE”,即永久荷載標準值與有關可變荷載組合值(1)實施建筑工程發(fā)生火災、消防車進行消防作業(yè)的同時,本地區(qū)發(fā)生50年一遇地震(多遇地震)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對于建(2)檢查4.1.4本條明確結構構件抗震驗算的范圍和設計基本要求。強烈地震下結構和構件并不存在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的可靠性。從根本上說,建筑結構的抗震驗算應該是在強烈地震下的彈塑性變形能力和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的驗算。本條結合我國工程實踐,對構件抗震承載力驗算范圍和設計基本要求提出強制性要求是必(1)實施(2)檢查4.2.1本條明確地震作用計算方法的選取原則。地震作用計算(1)實施0.05取值。進行罕遇地震計算的設計特征周期增加0.05s,以反映大震(2)檢查4.2.3本條明確水平地震作用的下限控制要求。地震作用的取(1)實施1)當?shù)撞靠偧袅ο嗖钶^多時,結構的選型和總體布置需重2)只要底部總剪力不滿足要求,則以上各樓層的剪力均需3)滿足最小地震剪力是結構后續(xù)抗震計算的前提,只有調整到符合最小剪力要求才能進行相應的地震傾覆力矩、構件內力、位移等的計算分析。即應先調整樓層剪力,再計算內力及4)采用時程分析法時,其計算的總剪力也需符合最小地震(2)檢查相應地變?yōu)榉强拐鹪O計的構件承載力設計值的抗震調整系數(shù)(1)實施于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的底板受彎配筋計算可按梁受彎采用,即yE取0.75;對條形地基梁的受剪驗算取0.85等。(2)檢查(1)實施應調整。在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及相(2)檢查4.3.3本條明確各類結構的地震變形驗算原則和要求。結構抗在同一次地震中,體型復雜的房屋比體型規(guī)則的房屋容易破壞,案要進行專門研究和論證,采取高于規(guī)范、規(guī)程規(guī)定的加強措(1)實施所謂規(guī)則,包含了對建筑平、立面外形,抗側力構件布置、1倍,則房屋的總層數(shù)可能超過砌體房屋層數(shù)的強制性限值,不次梁轉換,設計時對不落地構件(混凝土墻、磚抗震墻、柱、支撐等)的地震作用如何通過次梁傳遞到主梁又傳遞到落地豎向構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規(guī)定》(建設部令第111號)的要求,(2)檢查5.1.3本條明確框架填充墻不利影響的控制要求。在框架結構2004第4.3.6節(jié)“砌體填充框架補充規(guī)定”以及第5.9節(jié)“砌(1)實施(2)檢查5.1.4本條對山地建筑的邊坡工程和地基安全提出了強制性要用要求,從總體規(guī)劃、選址、勘察、邊坡工程、地基基礎設計、5.1.5本條明確隔震裝置、消能部件性能的基本要求。隔震裝類房屋建筑地震安全的關鍵,本規(guī)范提出強制性要求,是必(1)實施數(shù),橡膠隔震支座的有效剛度與振動周期有關,動靜剛度差別動剛度進行計算,產品應提供有關的性能參數(shù)。檢驗應嚴格把關,要求現(xiàn)場抽樣檢驗100%合格。特別要求檢驗隔震支座的平(2)檢查(1)實施分項系數(shù)1.3、活荷載分項系數(shù)1.5的組合值;需要驗算傾覆1.3,水平地震作用的分項系數(shù)為1.4,豎向地震作用分項系數(shù)(2)檢查處理不好往往在地震時倒塌傷人,砸壞設備財產,破壞主體結建筑附屬機電設備指為現(xiàn)代建筑使用功能服務的附屬機械、(1)實施1)非結構構件的抗震設計應由相關專業(yè)的設計人員完成,2)非結構構件的抗震對策,可根據(jù)不同情況區(qū)別對待:①做好細部構造,讓非結構構件成為抗震結構的一部分,②與上述相反,在構造做法上防止非結構構件參與工作,(2)檢查5.2.1本條明確混凝土房屋抗震等級的基本規(guī)定。鋼筋混凝土造要求也有所不同,體現(xiàn)了不同延性要求和區(qū)別對待的設計原則。本條綜合考慮設防烈度、設防類別、結構類型和房屋高度4(1)關于高度分界數(shù)值的把握本規(guī)范中關于房屋高度界限的數(shù)值規(guī)定,均應按有效數(shù)字控制,即本規(guī)范中給定的高度數(shù)值均為某一有效區(qū)間的代表值,比如,24m代表的有效區(qū)間為[23.5~24.4]m。實際工程操作時,房架-抗震墻結構、抗震墻結構等類型的房屋,高度在24m~25m之間時應采用四舍五入方法來確定其抗震等級。例如,高度為24.4m,取整時為24m;高度為24.8m,取整時為25m。盡管其高度稍高于(接近)高度分界,但抗震設計時亦允許適當基礎再加上(或減去)一個標準層,則房屋的總高度就會超出(1)實施樓層(共2個樓層)的構造措施應適當加強(2)檢查5.2.2本條明確框架結構基本構造要求。構造措施是抗震設計要保障。對框架結構的構件斷面、潛在塑性鉸區(qū)的箍筋加密要出原則性要求,是保障混凝土框架結構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手5.2.3本條明確筒體結構的基本構造要求。構造措施是抗震設重要保障。對抗震墻的厚度、配筋率、水平加強構件(大梁或桁架)的布置、外框架剛度要求及設計對策等提出原則性要求或下能力的重要保障。對板柱-抗震墻結構的抗震墻厚度、邊框架布5.2.5本條明確混凝土結構施工過程中鋼筋代換的原則要求。混凝土結構施工中,往往因缺乏設計規(guī)定的鋼筋型號(規(guī)格)而采用另外型號(規(guī)格)的鋼筋代替,此時應注意替代后的縱向鋼筋的總承載力設計值不應高于原設計的縱向鋼筋總承載力設計凝土的脆性破壞(混凝土壓碎、剪切破壞等)。除按照上述等承載力原則換算外,還應滿足最小配筋率和鋼筋間距等構造要求,節(jié),對顯著影響工程抗震質量的關鍵工序作出強制性規(guī)定是必(1)實施(2)檢查5.3.1本條是鋼結構抗震等級的基本規(guī)定??拐鸬燃壥俏覈?1)實施抗震設防烈度不同,房屋高度不同,應采用不同的抗震(2)檢查5.3.2本條明確鋼框架結構的基本構造要求。構造措施是抗震的重要保障。對鋼框架結構潛在塑性鉸區(qū)的構造要求、柱長細等提出原則性要求,是保障鋼框架結構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本條同時明確鋼框架-中心支撐結構的基本構造要求。鋼框架-中心支撐結構與鋼框架結構相比,區(qū)別在于支撐桿件及其連接的設計要求,除無支撐框架的構造要求保持與框架結構相同則性要求,是保障鋼框架-中心支撐結構房屋抗震能力的重要手梁段的細部構造提出原則性要求,是保障鋼框架-偏心支撐結構震等級是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房屋重要的設計參數(shù),抗震等級不(1)實施樓層(共2個樓層)的構造措施應適當加強(2)檢查本節(jié)中,橫墻較少的砌體房屋是指同一樓層內開間大于(1)實施入,意味著室內外高差不大于0.6m可增加0.4m,室內外高差 30%控制。(2)檢查5.5.2本條明確砌體結構房屋抗震概念設計的基本原則。所謂“抗震概念設計”,是指人們根據(jù)地震災害和工程經(jīng)驗等所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抗震設計基本原則和指導思想,實踐經(jīng)驗表明,其對建筑抗震的重要性遠非“計算分析”可以比擬的,對于砌體結構房屋尤其如此。對砌體房屋的建筑平面布局、承重體系選擇、抗側力構件布置、樓屋面的整體性要求、樓板高差要求、整體性拉結措施等提出原則性或底線控制性要求。(1)實施1)抗震橫墻間距的實質是指承擔地震剪力的墻體間距。對2)多層砌體房屋的頂層,當屋面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房間平面長寬比不大于2.5時,最大抗震橫墻間距可適當增加,但不應超過表5.5.2中數(shù)值的1.4倍及15m,同時,抗震橫至少向下延伸1層。(2)檢查5.5.3本條規(guī)定底部框架-抗震墻砌體房屋抗震體系的基本(1)實施1)兩方向均應布置抗震墻,不可采用底層純框架。底層的墻體一般采用混凝土抗震墻,可充分發(fā)揮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延柱的托墻梁(框架主梁)支承,使地震作用有很明確的傳遞途(2)檢查(1)實施(2)檢查檢查砌體承載力,查看計算書中砌體抗剪強度設計值的(1)實施(2)檢查5.5.8本條明確砌體房屋圈梁、構造柱和芯柱的設置要求。根剪能力約10%~30%,其提高的幅度與墻體高寬比、正應力大才能充分發(fā)揮其約束作用??傮w來說,構造柱應根據(jù)房屋用途、5.5.9本條明確砌體房屋樓、屋面構件(板、梁)的基本構造環(huán)節(jié),因此,世界各國的抗震設計規(guī)范均十分重視橫隔板設計。是形成突發(fā)事件發(fā)生時的應急疏散安全通道,提高對生命的震滿應力設計確定構件截面結構,不僅可以滿足“小震不壞”跨度(60m以上)屋面結構的構件截面設計起控制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