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55第十九單元第55講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1頁
新高考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55第十九單元第55講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2頁
新高考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55第十九單元第55講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3頁
新高考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55第十九單元第55講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4頁
新高考2025版高考歷史一輪總復習練案55第十九單元第55講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九單元基層治理與社會保障第55講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一、選擇題1.(2024·大慶試驗中學)無論是秦國還是秦朝都非常重視數(shù)字化管理,如秦惠文王十六年吩咐男丁必需把年紀登錄于戶籍上,秦始皇三十一年則令農夫必需將土地的數(shù)量上報給政府。這種做法旨在(B)A.推行重農抑商政策 B.強化基層社會限制C.提高行政效率 D.抑制土地兼并[解析]依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可知,秦朝之所以重視所謂的“數(shù)字化管理”,其目的不外乎強化對社會的限制以維護專制集權統(tǒng)治,B項正確;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出對農業(yè)的重視,對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的抑制,A項解除;C項表述是其目的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解除;D項表述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2.(2024·山東聊城一中)如圖為1983—1984年于湖北江陵張家山247號漢墓出土的《二年律令》。該律令創(chuàng)作于高祖、惠帝及呂后時期,簡文含《賊律》《戶律》27種律和一種令。此文物出土可以用于探討(D)A.《后漢書》對應的相關記載 B.漢代“以儒入法”的法治理念C.漢代“文景之治”的歷史盛況 D.漢代戶籍賦役的制度建設[解析]依據(jù)“簡文含《賊律》《戶律》27種律和一種令”可得出其涉及的是古代的戶籍管理,故D項正確;《后漢書》是一部記載東漢時期歷史的紀傳體斷代史,不行能提及高祖和漢代“文景之治”,解除A、C兩項;B項在材料中不能體現(xiàn),解除B項。3.(2024·全國)西漢初年繼承秦朝分類登記戶籍的做法,在特別戶籍中,有“宦籍”“宗族籍”及“市籍”等名目。但也增加了封通侯(侯爵的最高一級)者的“通侯籍”、諸侯的“侯籍”等名目。這一改變反映了當時(B)A.戶籍的分類更為雜亂 B.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化C.對民眾人身限制加強 D.人民的賦稅負擔加重[解析]西漢初年繼承秦朝分類登記戶籍的做法,但也增加了“通侯籍”“侯籍”等名目,結合所學可知,秦朝實行郡縣制,西漢初期實行郡國并行制,因此出現(xiàn)了材料中的改變,故選B項;戶籍的分類會使戶籍更清楚,解除A項;西漢分類登記戶籍的做法,無法體現(xiàn)加強了對民眾人身限制,解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賦稅的信息,解除D項。4.(2024·全國)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居民以“黃籍”進行登記,對從北方南渡而來的僑居的州、郡、縣人口以“白籍”進行登記,不向白籍人口征發(fā)賦役。東晉后期和南朝時期,政府時常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使白籍人口土著化,并擔當賦役。這說明(D)A.經濟重心已經轉移到了南方B.少數(shù)民族漸漸封建化C.社會動蕩須要加強中心集權D.戶籍為賦役征發(fā)服務[解析]材料中,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和南渡居民區(qū)分登記戶籍,分為“黃籍”和“白籍”,并區(qū)分征發(fā)賦役。而東晉后期和南朝時期則“時常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并擔當賦役,這反映了古代中國戶籍是賦役征發(fā)的主要依據(jù),故選D項;依據(jù)所學可知,南宋時經濟重心南移完成,與材料中時間不符,解除A項;B項由材料信息無法得出,解除;材料反映的是賦役征發(fā)問題,C項與材料主旨不符,解除。5.(2024·全國)明朝前期,朝廷通過嚴密的戶籍管理對平民實施嚴格約束,以丁戶為基本編制單位,不得隨意遷徙和擇業(yè)。明朝中葉以后,官府加強了對土地的限制而放松了對丁戶的限制。這一改變(D)A.促進了思想文化的旺盛 B.削減了政府財政收入C.提高了民眾的生活水平 D.適應了社會經濟發(fā)展[解析]結合所學學問可知,伴隨著土地兼并的加劇,大量農夫失去土地,政府財政收入削減,再以傳統(tǒng)的丁戶為單位進行征收賦稅的話,簡潔引發(fā)社會動蕩,因此明朝中葉以后,官府加強了對土地的限制而放松了對丁戶的限制,適應了社會的發(fā)展,D項正確;A、C兩項說法不符合史實,解除;這一改變應當是增加了政府的收入,B項解除。6.(2024·安徽六安)相比于明朝,清朝很少有逃戶,人們想方設法擠進政府戶籍系統(tǒng),以愛護田產。而“入戶”最簡潔的方法就是寫進“族譜”,成為宗族的成員。這段材料可用來證明(C)A.戶籍與宗族的區(qū)分漸漸淡化 B.賦役變革推動宗法制的復興C.宗族治理助力國家制度運行 D.清朝人身依附關系走向松弛[解析]由材料內容可以看出,清代通過進“族譜”的方式加強對人們的限制與管理,形成了有效機制,說明宗族治理助力國家制度的運行,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利用戶籍與宗族關系加強對人口的限制,而不是強調二者區(qū)分的淡化,解除A項;宗族管理的強化并不是宗法制的復興,解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利用戶籍與宗族關系加強對人口的限制,沒有體現(xiàn)人身依附關系的松弛,解除D項。7.明清時期,官府往往委任“族正”及“家長”,由他們充當官府與宗族間的合法聯(lián)系人,或將族長等作為鄉(xiāng)村管理人,代官府行事。這反映出明清時期(A)A.宗族組織已納入官府軌道 B.宗法社會被行政統(tǒng)治消解C.基層治理高度發(fā)展成熟 D.官僚政治社會適應力增加[解析]依據(jù)所學學問可知,明清時期,“族正”“家長”成為官府與宗族間的合法聯(lián)系人,代替官府管理地方,反映出宗族組織被政府利用,已納入官府軌道,A項正確;明清時期宗法社會被行政統(tǒng)治消解,與“家長”“族長”受到政府重視,“代官府行事”不符,B項錯誤;基層治理高度發(fā)展成熟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C項錯誤;官僚政治社會適應力增加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錯誤。8.順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設立鄉(xiāng)約制度,規(guī)定每月朔望兩次宣講《圣諭六訓》,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諧鄉(xiāng)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到康熙朝,頒布了“圣諭十六條”。清廷的做法(D)A.保證了地方社會秩序長期穩(wěn)定 B.借助宗法紐帶以加強中心集權C.旨在提高鄉(xiāng)民整體的道德素養(yǎng) D.增加了對基層社會的限制力度[解析]依據(jù)材料可知,清朝鄉(xiāng)約制度中由順治帝時期的“六訓”發(fā)展到康熙朝“十六條”,說明清朝初期為加強對基層的管理,以思想教化的方式對民眾進行限制,D項正確;“保證了地方社會秩序長期穩(wěn)定”的表述過于肯定,解除A項;設立鄉(xiāng)約制度是加強地方治理,并非中心集權,解除B項;鄉(xiāng)約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tǒng)治,而不是提高鄉(xiāng)民的道德素養(yǎng),解除C項。9.1925年刊印的《上海曹氏續(xù)修族譜》記載:光緒三十一年,蘇松太道袁樹勛實行地方自治。邑王氏、朱氏仿其意,集族人為族會,從事家族立憲。宣統(tǒng)元年十月,潤甫公于宗祠崇孝堂先后兩次邀集族眾決議仿行,擬具簡章。十一月朔冬至,祠祭聚族通過簡章,公舉職員,正式成立。這反映出當時上海地區(qū)(D)A.共和觀念深化人心 B.民間習俗的徹底改變C.宗族觀念漸漸消逝 D.社會治理民主化趨向[解析]材料“十一月朔冬至,祠祭聚族通過簡章,公舉職員,正式成立”體現(xiàn)的是民國時期社會治理民主化趨向加強,D項正確;A項是辛亥革命的影響,與材料無關,解除;B項“徹底”說法過于肯定,解除;C項說法不符合史實,宗族觀念至今仍在發(fā)揮影響,解除。10.(2024·廣東二模)明代弘治時詔令“天下郡邑,各建名宦、鄉(xiāng)賢,以為世勸”。嘉靖年間責令地方官“備查各處名宦、鄉(xiāng)賢,果有遺愛在人,鄉(xiāng)評有據(jù),即便剛好興立祠祀,以勵風化”。這反映出當時(A)A.儒家倫理滲透地方治理 B.科舉制度不斷完善C.名宦鄉(xiāng)賢掌控基層權力 D.皇權干脆延長至民間[解析]明代名宦、鄉(xiāng)賢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是儒家倫理的代言人,政府在地方上把他們作為典范樹立,能達到勸導世人和教化風氣的目的,反映出儒家倫理滲透地方治理,A項正確;名宦、鄉(xiāng)賢是獲得功名之人,把他們樹立為地方典范,不能說明科舉制度不斷完善,也不能反映出他們掌控了基層權力,B、C兩項錯誤;皇帝詔令“天下郡邑”、地方官員,說明皇權不是干脆延長至民間,而是間接,D項錯誤。11.(2024·天水一中)《禮記·王制》中提出:“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孟子·梁惠王下》強調:“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薄赌印て呋肌氛f:“倉無備粟,不行以待兇饑?!边@反映出(D)A.中國有著尊老養(yǎng)老的傳統(tǒng) B.古代中國救濟的重點在災民C.歷代社會救濟主體是政府 D.中國救濟思想植根久遠歷史[解析]材料“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fā)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倉無備粟,不行以待兇饑”體現(xiàn)的是早在先秦時期就已經出現(xiàn)了救濟思想,D項正確;A、C兩項與材料無關,解除;材料中救濟的對象并非都是災民,B項解除。12.北宋名臣范仲淹以其官俸收入購得十余頃田地,首創(chuàng)“義莊”,將收獲的租米用來贍養(yǎng)宗族,規(guī)定凡是范家的族人,只要住在本鄉(xiāng),就有權利向義莊領取口糧等生活物資,不分貧富,一視同仁,奴婢及其兒女亦可按規(guī)定領取。義莊族產受到朝廷的愛護。此類現(xiàn)象(B)A.導致土地兼并激化沖突B.有利于強化中心集權C.實現(xiàn)家族內部身份同等D.擴大了理學影響范圍[解析]作為朝廷高級官員建立的宗族組織,義莊彌補了官府在縣以下基層社會限制方面留下的空白,加強了基層社會的治理,且得到中心的認可和愛護,可見有利于加強中心集權,故B項正確;義莊在擴充規(guī)模、購買土地時,基于“義”,帶有人情色調,義莊平衡了其與佃戶的關系,化解了土地兼并帶來的沖突,帶來了地方的穩(wěn)定,故A項錯誤;義莊體現(xiàn)了肯定的同等,但“三綱五?!薄⒌燃壷贫热耘f在宗族內部存在,故C項錯誤;義莊的建立和做法是否與理學有必定聯(lián)系無法推斷,“擴大”更是缺乏證據(jù),故D項錯誤。13.元世祖時期,政府將北方一些農戶為生產互助而自發(fā)組成的“鋤社”加以推廣,并規(guī)定:凡民戶五十家為一社。社長由“高年曉農事者”擔當;一邊立本牌,上書某社某人,“社長以時點視勸誡”;社中疾病兇喪之家,由眾人合力相助;一社內如受災民戶較多,則“兩社助之”。這說明“鋤社”(A)A.管理職能多樣化 B.是游牧經濟的真實體現(xiàn)C.促進了商品經濟發(fā)展 D.是全國性耕作互助組織[解析]由材料“自發(fā)組成的”“凡民戶五十家為一社”“社中疾病兇喪之家,由眾人合力相助;一社內如受災民戶較多,則‘兩社助之”可知,鋤社是北方農夫自發(fā)的耕作互助組織,具有生產和生活的管理職能,故選A項。鋤社是農夫自發(fā)的耕作互助組織,是農耕經濟的表現(xiàn),解除B項;鋤社強化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除C項;材料強調的是北方地區(qū)而非全國,解除D項。14.周代宗族實行族長制,駕馭對祖先的祭祀權、對族人的治理權和對族內資源的支配權,族人嚴格聽從族長管理。到了清末民初,有些宗族實行族會制、任期制和選舉制。這主要體現(xiàn)了(C)A.古代宗族管理等級森嚴 B.宗族管理突破血緣限制C.宗族管理的日趨近代化 D.古代宗族制度影響深遠[解析]清末民初,一些地方的宗族治理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帶有肯定民主色調的集體管理即族會制,族長通過選舉產生,并有了任期等,體現(xiàn)了宗族管理的日趨近代化,C項正確;古代宗族管理等級森嚴與“族會制、任期制和選舉制”不符,A項錯誤;“宗族管理突破血緣限制”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B項錯誤;古代宗族制度影響“深遠”與材料主旨不符,D項錯誤。15.(2024·山東淄博)下圖為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qū)一塊石碑摘錄。這反映出當時該地區(qū)(D)《麻市碑》生員王炳南……于同治三年春,邀集當時同人葉金山,監(jiān)生閆光祖,鄉(xiāng)耆張聲聞等,以鄉(xiāng)約十二班,公協(xié)商舉,領貼文,起麻市?!枚ㄕ鲁獭F袷嗄觊g,市價無偽,童叟莫欺,客來云集,貨集山堆;閑人歸市,村無游民,隙地植麻,野無曠土。A.經濟結構實現(xiàn)轉型 B.民間鄉(xiāng)約具有強制力C.政府扶持農村市場 D.鄉(xiāng)紳推動了商業(yè)發(fā)展[解析]材料反映了1864年王炳南邀請當?shù)剜l(xiāng)紳共同協(xié)商“起麻市”的事務,訂立鄉(xiāng)約章程,維護了當?shù)厥袌鲋刃颍苿恿松虡I(yè)發(fā)展,故選D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經濟結構實現(xiàn)轉型,且說法不符合史實,解除A項;材料反映了鄉(xiāng)約具有肯定約束力,但不是強制力,解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政府因素,解除C項。二、非選擇題16.(2024·山東泰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顏之推(531—約597年),古代聞名的文學家、教化家。他“生于亂世,長于戎馬”,對南北朝社會風俗、政治得失、學風特點有透徹的了解。所著《顏氏家訓》是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為歷代統(tǒng)治者所推崇?!额伿霞矣枴凡糠謺烤泶纹孔幽績热莞乓?節(jié)選)卷一教子篇其次氣節(jié)尊嚴不行失兄弟篇第三兄弟分形連氣如手足;千經萬典,孝悌為先治家篇第五教化須自上而下;進德修身齊家之本卷二風操篇第六言談舉止有禮有致;北方頗具華夏遺風;接待來賓恭謙有禮慕賢篇第七珍惜身邊圣賢人;賢才關乎家興國昌卷三勉學篇第八學習無用是個謬論;學以致用是根本;莫等閑白了少年頭;治一經可弘圣人之道;勤奮好學方成大器;天下之大,教化為本卷四名實篇第十名不副實以為恥;寡欲淡泊方遠致涉務篇第十一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卷五省事篇第十二君子當修德以待時;追名逐利必招禍卷六歸心篇第十五儒佛兩家本為一體;修道之事大矣哉;五常之道始于心依據(jù)材料和所學學問,以“中國古代家訓的典范”為題,寫一篇《顏氏家訓》的圖書推介詞。(要求:表述成文,言之有據(jù),論述充分,邏輯清楚)[答案]《顏氏家訓》是中國古代家訓的典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由顏之推所著。該書提倡氣節(jié)尊嚴、孝悌之義、教化和道德修養(yǎng),尊崇五常之道。要求子孫崇尚禮儀,敬慕人才,敦促子孫珍惜時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