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單元卷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1頁
第二單元 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單元卷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2頁
第二單元 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單元卷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3頁
第二單元 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單元卷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4頁
第二單元 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 單元卷 高一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高考歷史大單元一輪復習復習訓練

一、單選題1.貞觀年間,唐太宗接受宰相封德彝的建議,發(fā)布了征召中男(十六歲到二十歲的男子)入伍的詔令。而魏征認為這是“竭澤而漁”,連續(xù)數次駁回這個詔令。當時魏征供職的部門最有可能是()A.中書省 B.門下省 C.尚書省 D.兵部2.下面是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權更迭示意圖。圖中空白處應是()A.東漢 B.東晉 C.北魏 D.南宋3.唐朝對外交通發(fā)達,與域外的經濟文化聯系頻繁。觀察唐朝對外主要交通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三盟()A.法顯在貞觀初年西行前往①地取經B.高僧鑒真六次東渡到②地傳授佛法C.③地向唐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D.向西經絲綢之路最遠可以到達④地4.中國古代某一時期創(chuàng)立了一種新的選官制度,它由中央委任的官員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朝廷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該制度是()A.宗法制 B.察舉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舉制5.飛天是我國石窟藝術中最富舞蹈美感的形象之一。以下飛天形象的變化反映出()大同云岡石窟中北魏早期的飛天舞姿雄健,具有游牧民族的審美特色北魏遷都洛陽后開鑿的龍門石窟中,飛天的服飾、舞具都有中原漢風A.書法藝術成熟 B.北方民族交融 C.江南經濟開發(fā) D.南北政權對峙6.貞觀十六年(641年),刑部奏請對反叛者實行兄弟連坐。該奏章傳給門下省后,給事中崔仁師批駁道:“誅其父子,足警其心。此而不恤,何憂兄弟?”這表明唐代()A.三省官員位高權重 B.門下省可審核奏章C.三省之間分權制衡 D.中書省可監(jiān)察百官7.下圖可用來研究,唐代()A.佛教傳播耗費大量錢財 B.佛教的本土化趨勢C.佛教受到統(tǒng)治者的推崇 D.雕版印刷業(yè)的發(fā)展8.《隋書》記載,隋朝“南郡夷陵、竟陵、沔陽、沅陵、清江、襄陽、春陵、漢東、安陸、永安、義陽、九江、江夏諸郡多雜蠻左(土著民族),其與夏人(漢族)雜居者則與諸華不別,其僻處山谷者則言語不通,嗜好居處全異,頗與巴渝同俗”。據此可知,當時南方()A.民族隔閡已經消除 B.民族交融有所發(fā)展C.社會秩序較為穩(wěn)定 D.民族地域差距較大9.496年,孝文帝以范陽盧氏、清河崔氏、滎陽鄭氏和太原王氏為漢人的四大郡姓,可與皇室通婚。同時,詔令鮮卑各大族改為漢姓,以穆、陸、賀等八姓為第一等。孝文帝的這些舉措()A.旨在提升漢人影響力 B.解決了國家認同問題C.凸顯了士族政治色彩 D.維持了社會長治久安10.下表所示為南朝時期僧尼和佛寺數量的統(tǒng)計情況。據此可知,這一時期()朝代僧尼佛寺南朝宋36000人1900多所齊32000多人2000多所梁82000多人2800多所陳32000人1200多所A.儒學正統(tǒng)地位被取代 B.實行三教并行政策C.佛教發(fā)展呈繁盛之勢 D.佛教完成了本土化11.“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是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提及的中國古代多位杰出帝王。其中“唐宗”最主要的功績是()A.創(chuàng)立中央集權 B.結束割據,實現國家統(tǒng)一C.杯酒釋兵權 D.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局面12.下圖為公元742年江南某些州的戶口數量。據此可知()序號州名戶數增長率呢口數增長率%密度1婺州144086281.0707152208.867.42常州102631384.5690673518.881.53潤州102033302.3662706421.483.74蘇州76421544.46326551061.445.85杭州86258182,2585963281.272.36越州90279248.7529589327.057.57臺州838681174.04890151282.040.28湖州73306418.6477698525.074.1A.安史之亂后人口大量南遷 B.戶口分布南多北少C.江南地區(qū)生產工具有改進 D.江南經濟迅速發(fā)展13.下表所示為文獻中有關雕版印刷術的部分記載。據此可以得出的合理推論是()記載來源“鄉(xiāng)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險”《后漢書·張儉傳》晉惠帝永寧二年(公元302年),黃門傳郎劉景先表奏:“臣逼太白山隱士傳洛機辟谷仙方……請將其方鏤版,廣傳天下…”[清]陳芳生《先憂集》“隋文帝開皇十三年(593年)十二月八日,救廢像遺經,悉令雕撰”[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A.早期雕版印刷術的用途較廣泛B.文獻的記載與考古發(fā)現矛盾頗多C.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政府文書D.宗教活動為技術發(fā)明作出了貢獻14.“天可汗不僅是一種榮譽,更具有實質意義,它的目的是使許多弱小鄰國或民族可以和平相處共存共榮?!睋朔治?,唐太宗被擁戴為“天可汗”的原因是()A.輕賦省刑 B.開明的民族政策C.廣開言路 D.提高行政效能15.有學者認為,三省六部制就是決策、審議和行政權各自獨立,政令與施政相分離,在決策層面不是由哪一個部門單獨負責,而是由三個省共同進行,三省長官共同組成朝廷決策班子。這說明三省六部制()A.加強了皇帝權威 B.鞏固了中央集權 C.實現了民主決策 D.有利于科學決策16.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魔稱:“吾先公以來世奉中國,且華裔理殊,強弱固別,豈能與晉競乎?何為不和以害吾百姓邪!”氐族苻堅稱:“今四海事曠,兆庶未寧,黎元應撫,夷狄應和,方將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边@表明當時()A.中原王朝與北方各族關系融洽 B.邊疆與內地呈現一體化趨勢C.北方少數民族華夏認同感增強 D.北方各民族間差異逐漸縮小二、材料題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本朝鑒五代藩鎮(zhèn)之弊,遂盡奪藩鎮(zhèn)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禍,虜騎所過,莫不潰散?!祆洹吨熳诱Z類》卷128(1)材料一中,唐朝的三省六部中門下省和尚書省的職能是什么?(2)材料二中北宋“盡奪藩鎮(zhèn)之權”中“兵也收了,財也收了”的具體措施指哪些?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qū)由于戰(zhàn)亂頻繁,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但江南、遼西和河西涼州地區(qū),經濟卻有很大發(fā)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江南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或三熟,基礎條件很優(yōu)越。孫吳出于立國、爭霸的需要,大力推進軍屯、民屯,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開發(fā)。西晉“永嘉之亂”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規(guī)模地遷移至江南,給江南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加上東晉、南朝相對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使這里的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幾灾旖B侯主編《中國古代史教程》(上)材料二:少數民族在中原地區(qū)建立割據政權后,使用“以漢制漢、以夷制夷”之策略進行統(tǒng)治?!耙詽h制漢”之方:一是仿僑置州郡縣之制。西晉亡,東晉建立后,為安撫中原南遷之世家大族,曾有“僑置州郡縣”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廆在遼東崛起,正值西晉八王之亂,有許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鄉(xiāng)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廆,他承認來歸漢人原來的地望,在遼東另設相同地名以安置他們,這與“僑置州郡縣”的方法相類似,使來歸者有賓至如歸之感。二是重用漢族文人,提倡儒學等?!昂敝饕副旧黼m為漢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時的高歡,已徹底鮮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齊,也為鮮卑化王朝?!幾詤浅?、王浩《魏晉南北朝: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的歷史關鍵期》(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魏晉南北朝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交融的表現。19.唐代是中國古代政治與文化發(fā)展的一座高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三省六部制是政治文明的一大進步。唐代中書、門下、尚書三省職權的分配如下:中書省主管命令的擬定,經過畫敕成為皇帝的命令后再送達門下省。門下省對每一道命令都有副署權,如果門下省不同意副署,中書省的命令就不能下達。詔書經過門下省審核以后,送到尚書省執(zhí)行。尚書省是最高權力執(zhí)行機關,總攬六部。這樣,在最高決策權和最高行政權之間形成了一種較為有效的權力制約機制?!幾酝跣「Φ染幹秳?chuàng)新與再造:隋唐至明中葉的政治文明》材料二:唐代的皇帝多好書法。李淵在登基之前,便已認識歐陽詢,很欣賞他的字。歐陽詢初學王羲之的書法,后漸漸變體,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歐體。后世在科舉取士中,常以歐體作為考卷的標準書體。朝廷選官時,“書法遒美”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因此練字成了讀書人的必修課,書法名家輩出。——摘編自陳少峰等編著《鼎盛與革新:隋唐至明中葉的精神文明》(1)結合材料一與所學知識,簡介唐代三省六部制的運作程序,并分析這一制度的主要優(yōu)點。(2)根據材料二概括唐代書法名家輩出的社會條件,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以歐體作為考卷的標準書體”的主要原因。20.閱讀材料,按要求作答。材料一輔佐國君以行治國之事者,在春秋時期多被稱為“相”。終春秋之世,列國擔任治國重任的“相”,皆屬卿族。這些卿或隨國君外出參加各種禮儀,或主持國政以決國家軍政大事,實為卿權勢力強大的一種表現。戰(zhàn)國時期的“相”往往只有職官的意義,不是傳統(tǒng)的貴族身份的標識。因為在國君的周圍不需要存在能夠使其“易位”的人物,而需要俯首聽命的大臣。士階層登上政治舞臺為這一新格局的出現準備了條件。布衣卿相之局的噶矢在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社會結構大變動中已鳴響?!幾躁烁A帧墩搼?zhàn)國相權》材料二唐初,“因隋制,以三省之長中書令、侍中、尚書令共議國政,此宰相職也”?!白蕴跁r杜淹以吏部尚書參議朝政,魏征以秘書監(jiān)參預朝政,其后或曰參議得失、參知政事之類,其名非一,皆宰相職也”。起草文書詔令,原屬中書省的職責,唐玄宗時則正式設置翰林學士院,“專掌內命,凡拜免垂相,號令征伐”,皆出其手,“其后選用益重,而禮遇益親”,“又以為天子私人,元充其職者無定員”。在代宗永泰年間,又于內朝設立樞密院,以宦官充任樞密使,“其職掌惟承表奏于內中進呈,若人主有所處分,則宣付中書門下施行而已”,如此,則原來共同執(zhí)掌軍國政令、佐天子而統(tǒng)大政的中書省、門下省,都降低為只能照章辦事的執(zhí)行機構?!幾晕嚎〕对囌撝袊饨ㄉ鐣嗦毜难葑儭罚?)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相權演變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指出唐代君主削弱相權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上述措施的影響。

參考答案1.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三省六部制下,中書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核,尚書省下設六部負責具體的政務執(zhí)行,因此根據材料“連續(xù)數次駁回這個詔令”可知徵供職的部門最有可能是門下省,B項正確,排除AC項;兵部負責掌管武官選用及兵籍、兵械、軍令等,與材料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2.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晉滅亡后,司馬睿在建康成立東晉,北方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因此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3.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唐朝的對外交流。選擇C:根據所學知識和題干信息可知,③地是日本,曾向唐朝派遣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排除A:法顯是東晉時期的高僧。排除B:鑒真東渡日本,應該是③地,②地是今朝鮮半島。排除D:唐朝向西經絲綢之路可以遠達歐洲和非洲,④地是西亞地區(qū)。4.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中國)。根據材料“由中央委任的官員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朝廷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后來逐漸發(fā)展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由各州郡分別推選中正若干人,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他們將人才分為九等,朝廷會依據這個授以相應的官職,選官標準從初創(chuàng)時期的重視家世、道德和才能,演變?yōu)橹饕粗丶沂?,成為維護士族特權的工具,C項正確;宗法制是西周維護貴族世襲統(tǒng)治的一種制度,排除A項;察舉制是由地方長官在轄區(qū)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并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排除B項;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通過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項。故選C項。5.答案:B解析:6.答案:B解析:據材料信息“該奏章傳給門下省后,給事中崔仁師批駁道”可知,門下省的給事中可審核刑部奏章,故選B項;材料中只有門下省的信息,沒有涉及其與中書省、尚書省及三者之間的關系,故排除A、C、D三項。7.答案:D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中的金剛經卷子是通過雕版印刷術印刷的,可以用來研究唐代雕版印刷業(yè)的發(fā)展,故選D項;僅憑一幅圖,不能得出A、B、C項結論,故排除A、B、C三項。8.答案:B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朝(中國)。據材料“南郡夷陵、竟陵、沔陽、沅陵、清江、襄陽、春陵、漢東、安陸、永安、義陽、九江、江夏諸郡多雜蠻左(土著民族),其與夏人(漢族)雜居者則與諸華不別”可知,隋朝時期,南方地區(qū)的一些土著民族與漢族雜居,使得這些人之間在社會習俗等方面相差不大體現了民族交融的發(fā)展,B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古代民族隔閡并沒有消除這夸大了民族交融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之間的關系,沒有涉及社會秩序方面的內容,不能得知社會秩序是否穩(wěn)定,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隋朝南方地區(qū)的土著民族與漢族之間的差別變小,并非差距較大,排除D項。故選B項。9.答案:C解析: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提示詞可知這是目的題、影響題。時空是:北魏(中國)。據材料“孝文帝以范陽盧氏、清河崔氏、蒙陽鄭氏和太原王氏為漢人的四大郡姓,可與皇室通婚”“詔令鮮卑各大族改為漢姓,以穆、陸、賀等八姓為第一等”及所學知識可知,孝文帝改革中將漢族的士族制度引入北魏,規(guī)定漢人的四個比較大的士族可以與皇室通婚,并且將鮮卑族按照漢族的士族制度進行劃分,體現了士族政治色彩,C項正確;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學習漢族的士族制度,其目的是為了維護統(tǒng)治,并非提升漢人影響,排除A項;雖然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動了民族交融,但一些漢人對北魏政權的國家認同仍日存在問題,排除B項;北魏孝文帝改革并沒有維持社會長治久安,北魏最終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排除D項。故選C項。10.答案:C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南朝時期(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南朝時期的僧尼數量較多,佛寺的修建數量也較多,整體反映了佛教此時期的繁榮發(fā)展,C項正確;雖然佛教發(fā)展沖擊了儒家思想,但儒學正統(tǒng)地位并沒有被取代,排除A項;材料只反映了佛教發(fā)展的情況,沒有涉及儒家與道教,排除B項;佛教完成本土化是禪宗的形成,排除D項。故選C項。11.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宗指的是唐太宗,其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局面,D項正確;秦朝時期建立了統(tǒng)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排除A項;唐太宗繼位時國家就已經統(tǒng)一,排除B項;杯酒釋兵權的是宋太祖,排除C項。故選D項。12.答案:D解析: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742年(中國)。根據材料“742年江南某些州的戶口數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742年,江南一些州的戶口數量增長較快,反映出此時南方經濟迅速發(fā)展,D項正確;安史之亂爆發(fā)于755年,排除A項;材料沒有給出北方戶數情況,無法得知南多北少排除B項;材料無法得出生產工具改進的信息,排除C項。故選D項。13.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早期雕版印刷術廣泛用于告示(搜捕令)和宗教典籍印刷,故選A項;目前已知最早的有確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唐后期的文物,與材料中的記述時間沒有交叉,故無法由此推出文獻記載與考古發(fā)現的矛盾之處,故排除B項;材料并沒有列舉所有和雕版印刷術有關的文獻記載,不能確定東漢以前是否將雕印技術用于其他用途,故排除C項;材料只能體現宗教典籍印刷對雕版印刷術的運用,并不能說明宗教對技術發(fā)明的貢獻,故排除D項。14.答案:B解析:據題干“天可汗不僅是一種榮譽,更具有實質意義,它的目的是使許多弱小鄰國或民族可以和平相處共存共榮”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經濟繁榮,唐太宗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對各民族一視同仁,從而獲得北方各少數民族的擁戴,被稱為“天可汗”。故唐太宗被擁戴為“天可汗”的原因是開明的民族政策。故選:B。15.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三省六部制。根據材料“在決策層面……是由三個省共同進行,三省長官共同組成朝廷決策班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集體決策的方式有利于科學決策,故D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加強了皇帝權威和鞏固了中央集權,故A,B兩項錯誤;在皇權體制下不可能實現民主決策,故C項錯誤。16.答案:C解析:題干所示為東晉十六國時期,鮮卑族慕容魔和氐族苻堅的相關言論,“吾先公以來世奉中國”“夷狄應和,方將混六合以一家,同有形于赤子”,表明當時北方少數民族華夏認同感增強,故C項正確。當時中原王朝和北方各族間戰(zhàn)爭時有發(fā)生,“中原王朝與北方各族關系融洽”“邊疆與內地呈現一體化趨勢”說法不符合題干主旨與史實,排除A、B兩項;題干所示為北方少數民族積極融入“華夷一家”的政治體系,華夏認同感增強,材料并沒有北方各民族間差異縮小的信息,D項不符合題干主旨,排除。17.答案:(1)門下?。贺撠煂徍嗽t令,有不妥者駁回;尚書?。簣?zhí)行(2)設諸路轉運司統(tǒng)管地方財政;將地方精銳部隊編入禁軍。解析:18.答案:(1)原因: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穩(wěn)定;南方的自然條件相對優(yōu)越;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北方先進耕作技術的南傳;統(tǒng)治者的重視;人民的辛勤勞作。(2)表現:少數民族政權積極推行漢化政策;各民族頻繁遷徙,交錯雜居;各民族具有一定的華夏文化認同;儒家思想仍作為正統(tǒng)精神紐帶;中原漢族吸納借鑒了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解析:(1)通過材料“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原地區(qū)由于戰(zhàn)亂頻繁,經濟發(fā)展相對緩慢,但江南、遼西和河西涼州地區(qū),經濟卻有很大發(fā)展,其中江南尤其突出”及所學可得出北方戰(zhàn)亂頻繁,南方相對穩(wěn)定;由材料“江南氣候溫暖濕潤,土壤肥沃,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或三熟,基礎條件很優(yōu)越”可得出南方的自然條件相對優(yōu)越;由材料“孫吳出于立國、爭霸的需要,大力推進軍屯、民屯,興修水利,使江南經濟得到開發(fā)”可得出統(tǒng)治者的重視;由材料“西晉‘永嘉之亂’后,中原人民多次大規(guī)模地遷移至江南,給江南帶來了充足的勞動力和先進的技術,加上東晉、南朝相對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使這里的經濟得到迅速發(fā)展”可得出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北方先進耕作技術的南傳;結合所學可得出人民的辛勤勞作。

(2)由材料“少數民族在中原地區(qū)建立割據政權后,使用以漢制漢、以夷制夷;之策略進行統(tǒng)治?!笨傻贸錾贁得褡逭喾e極推行漢化政策;由材“西晉亡,東晉建立后,為安撫中原南遷之世家大族,曾有‘僑置州郡縣’之制。建立前燕的慕容虎在遼東崛起,正值西晉八王之亂,有許多中原士大夫世家豪族率鄉(xiāng)里、部曲、佃客投奔慕容鹿”及所學可得出各民族頻繁遷徙,交錯雜居;由材料“他承認來歸漢人原來的地望,在遼東另設相同地名以安置他們,這與‘僑置州郡縣’的方法相類似,使來歸者有賓至如歸之感”及所學可得出各民族具有一定的華夏文化認同;由材料“二是重用漢族文人,提倡儒學等”及所學可得出儒家思想仍作為正統(tǒng)精神紐帶;由材料“‘胡化’主要指本身雖為漢族,但接受胡族文化。如北魏時的高歡,已徹底鮮卑化,其后人所建的北齊,也為鮮卑化王朝?!凹八鶎W可得出中原漢族吸納借鑒了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

19.答案:(1)運作程序:中書省草擬,門下省審核,尚書省執(zhí)行。主要優(yōu)點: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三省相互制衡,防范三省長官擅權;利于減少決策失誤,提高行政效率;彌補政務繁多而宰相才干不足的缺陷。(2)社會條件:皇帝好書法;書法家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朝廷重視,書法成為選官的重要標準;良好的社會氛圍。原因:字形方正,規(guī)矩嚴整。解析:20.答案:(1)特點:相的來源(身份)由卿大夫下移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