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高考歷史必刷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屆貴州省銅仁市高考歷史必刷試卷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和座位號填寫在試題卷和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2.作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卷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qū)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無效。4.考生必須保證答題卡的整潔??荚嚱Y束后,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1919年,陳獨秀在文章中指出:無論是18世紀法蘭西的政治革命,還是20世紀俄羅斯的社會革命,當時的人都對著它們極口痛罵;但是以后的歷史學家會把它們當作人類社會變動和進化的大關鍵。這一表述反映出陳獨秀A.認為法俄兩場革命的性質相同 B.肯定俄國十月革命的重大意義C.對俄國十月革命態(tài)度發(fā)生變化 D.已轉變成為一位馬克思主義者2.2013年1月26日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第43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討論中,與會者多次提到協(xié)同合作的重要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干事拉加德更是表示:“我們清楚地看到,在危機時刻,經濟發(fā)展具有傳染性,往往會傳染其他國家,不存在經濟孤島,也沒有地方躲避。”這表明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導全球化②金融危機促進全球化的進程③克服危機必須加強合作已成共識④當今世界經濟的不穩(wěn)定性加劇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3.公元前516年,齊國上空出現(xiàn)了彗星,按當時的說法,彗星出現(xiàn)是災禍的象征。齊景公準備舉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災禍。大臣晏嬰認為,如果國君有好的德政,還怕什么彗星?反之,如果國君像夏桀、商紂那樣暴虐,違命亂德,那么即使祈禱又有什么用處?這反映出當時A.君權神授觀念受到徹底批判B.形成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C.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D.出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4.“1870年以后,在工業(yè)革命的第二階段中,……如果得不到貸款,工廠的擴大或現(xiàn)代化往往就無法實現(xiàn)。這時,銀行通過提供由大批儲戶和投資者的資產匯集而成的資本,滿足了這些金融需求”。這說明A.金融家經濟地位發(fā)生變化B.壟斷資本獲得發(fā)展C.工業(yè)資本代替了金融資本D.資本主義性質改變5.中國近現(xiàn)代某部法律規(guī)定:本國采行“君主立憲政體,以議院協(xié)贊立法,以政府輔弼行政,以法院遵律司法”。該法律是A.《欽定憲法大綱》 B.《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中華民國約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6.辛亥革命“不過是宗法式的統(tǒng)一國家及奴才制的滿清宮廷瓦解之表征。至于一切教會式的儒士階級思想,經院派的誦咒書符教育,幾乎絲毫沒有受傷”。這一評價A.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B.對思想啟蒙方面的局限性認識不足C.肯定了反對專制、追求民主的愿望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歷史事實7.英國安妮女王(1702—1714在位)生性猶豫,遇事很難作出決斷。內閣大臣遇事時,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會商討,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內閣會議上提交女王批準。這一議事流程A.表明國王已經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B.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法律框架C.實質是內閣與國王的權力斗爭日益激烈D.體現(xiàn)了責任內閣制的逐步形成8.下表是1787年美國制憲會議的參會代表情況表,據(jù)此可知1787年憲法代表土地投機者高利貸者工商航運者持大量公債者奴隸主人數(shù)1424124015A.體現(xiàn)了人民主權B.消除各階層間的矛盾C.宣揚了自由平等D.強調實際的集團利益9.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發(fā)言時指出:“黨中央號召公安、檢察、法院和一切國家機關,都必須依法辦事。我認為依法辦事,是我們進一步加強人民民主法制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边@一思想A.提供了新中國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建國初期推行依法治國的方針C.標志著有中國特色的法律體系形成D.豐富了毛澤東思想的法學理論寶庫10.以下是兩位史家關于德國統(tǒng)一的歷史論述:甲說:“發(fā)生在1871年的‘統(tǒng)一’與其說是德國民族主義發(fā)展的結果與表現(xiàn),倒不如說是普魯士實行擴張主義、并與被排斥在外的奧地利競爭的一種方式?!币艺f:“俾斯麥是個徹頭徹尾的普魯士人,他對普魯士的認同高過對德國統(tǒng)一的渴望。只不過俾斯麥明白,普魯士若要以強權姿態(tài)迎向未來,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國這個民族國家的領導人?!毕铝羞x項與論者觀點一致的是A.兩位史家關于德意志統(tǒng)一動因的看法相互沖突B.乙認為俾斯麥統(tǒng)一德國的理想高于普魯士意識C.都肯定普魯士自始至終追求德意志統(tǒng)一的說法D.都不認為民族主義是德意志統(tǒng)一的最主要因素11.1961年召開的第一次不結盟會議將“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定為宗旨和原則。20世紀90年代以來則將運動的重心轉移到經濟領域,把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擺脫貧困、愚昧和落后作為今后的主要任務。這一變化反映了A.西方國家的殖民體系已徹底瓦解B.經濟區(qū)域集團化已成為主要趨勢C.經濟發(fā)展是政治獨立的先決條件D.發(fā)展中國家在全球化中處于劣勢12.某學者認為,萬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權,以便緩和其他民族對羅馬政府的不滿,而且還在帝國后期改善和提高了奴隸的地位。據(jù)此可知,萬民法的推行A.有利于維護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 B.緩和了貴族與平民矛盾C.形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律體系 D.廢除了羅馬的奴隸制度13.法國史學家朗格諾瓦和瑟諾博司所著《史學原論》一書指出:“史料可分為兩種,有時過去的事件,留下實跡(碑碣及制造品),有時,也是更常見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跡,是心理的狀態(tài)——一種文字上的描寫和敘談?!弊髡叩囊馑际茿.任何文字史料都帶有主觀因素 B.實跡和文字史料都真實反映歷史C.歷史是“心理的狀態(tài)”的反映 D.只有實跡史料才能反映歷史真實14.新政時期,羅斯福政府通過緩慢的通貨膨脹或政府的積極經濟干預,以實現(xiàn)經濟復興和充分就業(yè);通過社會保障及收人再分配改革資本主義的結構;通過創(chuàng)辦政府事業(yè)或公共工程修正從前的自由企業(yè)體制;通過福利政策建立一個更為公正的社會。這體現(xiàn)了A.美國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改變 B.生產方式決定社會制度的性質C.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 D.階級斗爭是新政的根本推動力15.有人形象地說南京既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下列能夠佐證這種說法的兩個歷史事件是()①在南京江面簽訂了《南京條約》②洪秀全在南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③孫中山在南京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④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國民政府“總統(tǒng)府”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④16.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發(fā)現(xiàn),“一切給我們認識的事物都具有一個數(shù),而沒有什么數(shù)既不能設想又不能認識”,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主要任務就是去探究萬事萬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通過數(shù)量關系了解宇宙本質,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的問題。這反映了()A.古希臘時期數(shù)學是最基礎性的科學 B.古希臘時期數(shù)學研究擺脫了宗教束縛C.古希臘人特別強調以人為本 D.古希臘人注重對理性精神的追求17.下表反映了1895—1910年中國紡紗工業(yè)的部分發(fā)展狀況。據(jù)此推斷A.紗廠的創(chuàng)立得益于民國政府的建立 B.創(chuàng)辦者皆為儒學士大夫出身C.紗廠的創(chuàng)立受實業(yè)救國思潮的影響 D.維新變法運動取得較大成效18.1942年2月蔣介石出訪印度,21日宋美齡廣播了蔣介石的《告印度人民書》英文稿。文中說,中印兩國人民命運相同,因此應并肩作戰(zhàn)。他同時要求英國能夠“不待印度人民有任何的要求,從速賦予印度國民以政治上之實權”,使他們能發(fā)揮精神和物質無限之偉力。中國領導人的這次印度之行反映了A.抗戰(zhàn)中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 B.英、印之間的矛盾不可調和C.遠東事務引起國際社會關注 D.中印對日作戰(zhàn)已經轉入反攻19.1858年,《天津條約》規(guī)定外國軍艦和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通航,而一直到19世紀60年代外國輪船才得以進入長江航線。這一現(xiàn)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拒不承認《天津條約》有效 B.太平天國戰(zhàn)事影響C.清政府堅持固守閉關鎖國政策 D.福州船政局的創(chuàng)辦20.明太祖曾規(guī)定:皇室后妃“必須選擇良家女子……女以禮聘娶,不拘處所,勿受大臣進送”。這一規(guī)定的主要目的是A.維護專制皇權 B.確立理學官方地位C.實行仁政懷柔天下 D.防止腐敗滋生21.陸九淵、王陽明相信人心就是理的根源,也是道德法則的根源。他們提出“心即是理”,相信自己的內在價值更勝于外在權威。據(jù)此可知,陸王“心學”A.擺脫儒學思想束縛 B.彰顯人的自我意識C.維護先秦儒學道德 D.批判君主專制統(tǒng)治22.2016年11月,法國國民議會在巴黎公社145周年紀念之際,依據(jù)《憲法》通過了“為所有遭鎮(zhèn)壓的1871年巴黎公社社員平反”的第907決議,宣稱這是一次“盡歷史責任”的“莊嚴行動”。此決議說明了A.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B.歷史價值觀的變化逐步影響了歷史評價C.隨著時間推移人們對歷史認識更加清晰D.巴黎公社的史料豐富程度影響歷史結論23.20世紀50、60年代,蘇聯(lián)一方面宣傳亞非拉獨立國家走“非資本主義道路”的理論,另一方面為新興國家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此舉旨在A.擴大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B(tài).排擠老牌殖民國家的勢力C.與美國的全球戰(zhàn)略相抗衡D.支持民族解放運動的發(fā)展24.195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糧食的計劃收購與計劃供應的決議》,規(guī)定“所有收購量和供應量...必須由中央統(tǒng)-規(guī)定或經中央批準”。國家在對糧食實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以后,1955年對生豬實行派購,1959年以后又擴大到棉、油、烤煙、茶葉、蠶繭、羊毛、牛皮等物品。統(tǒng)購統(tǒng)銷A.是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具體形式 B.為新中國工業(yè)建設提供資本積累C.進-步密切城鄉(xiāng)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 D.一直適應了經濟體制轉型的需要25.晚清時期主要農產品及農產制成品輸出量(部分)單位:擔上表反映的歷史現(xiàn)象A.推動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B.表明中國與世界市場聯(lián)系日益密切C.使列強控制了中國經濟命脈D.進一步擴大了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差26.明末清初,中國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種高勢能的異質文化的挑戰(zhàn),這就是傳教士輸入的西學。此時的“西學”,主要是A.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B.資本主義代議制文獻C.啟蒙運動中的主權在民思想D.歐洲古典主義音樂27.公元前5世紀,古希臘思想家高爾吉亞指出:人的本性自然不是人能選擇的,而合乎自然、無法選擇的就是必然。既然合乎自然的行為正當和無可指責,那么與之相違背的倫理規(guī)范、行為準則、風俗習慣和法律就應當廢棄和變更。這一思想A.否定了法律的作用 B.促進了人文思想的產生C.凸顯了人性的重要 D.阻礙了民主政治的發(fā)展28.明弘治四年,邱浚入閣為文淵閣大學士,此前他是正二品的戶部尚書,入閣時加太子太保,從一品。邱浚入閣,開了六部尚書入閣的先例。這說明A.內閣成為法定行政機構B.六部尚書的權力大為削弱C.內閣地位已經高于六部D.六部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29.詹姆斯·W·湯普遜在《中世紀晚期社會經濟史》中寫到“當西歐封建制趨于完型時,其內部已經孕育了新的因素。……舊事物日趨衰亡,萬物皆在更新”。從歷史看,居于主導地位的“新的因素”是A.商品經濟發(fā)展 B.城市的自治 C.君主專制的確立 D.啟蒙運動30.按右圖漫畫寓意所指的事件應該是A.王安石變法 B.商鞅變法 C.孝文帝改革 D.戊戌變法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英國崛起材料一“英國崛起的進程是從16世紀開始的,直到19世紀,每個世紀都有其突出特征,使近代英國的歷史節(jié)奏好像是以世紀為單位:16世紀社會和經濟的變動首先邁步,推動著17世紀政治和思想改造,反過來又促進18世紀的經濟“起飛”,帶來社會的深刻變革,19世紀英國進入最輝煌時代。近代英國崛起的歷程,似乎在驗證著某種歷史規(guī)律性?!薄洞髧ヂ渲b》材料二以往的世界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一向認為西歐的發(fā)展道路具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意義(包括對中國)。所謂西歐道路其實主要是英國模式,其核心即工業(yè)革命體現(xiàn)的經濟變革。但近年歐洲經濟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證明,英國模式有其特殊性。與歷史上的歐洲中心主義者們不同,彭慕蘭(按:美國漢學家)承認所謂的“英國模式”不能成為唯一標準、甚至不能被視為“標準”,他進而指出:“英國模式”的形成,是歐洲在與其他地域、其他經濟模式的聯(lián)系和互動中才可能的,彭慕蘭這種在廣泛的世界聯(lián)系中觀察歐洲的視野,代表了歐洲史研究的巨大進步。盡管如此,在彭慕蘭看來,英國在19世紀的興起還是具有必然性,也正因為“現(xiàn)代性”恰恰率先發(fā)生在英國——或者只是發(fā)生在英國,所以它才可以被稱為一種“模式”。例如,他反復指出:公司式的資本營運方式、戰(zhàn)爭貸款的債務方式和以貿易和機器生產“節(jié)約資源”、特別是節(jié)約土地和人力資源的方式,這三者確實是歐洲、特別是英國才具備的極其特殊的經濟——政治創(chuàng)制,——而且,這些制度早在工業(yè)革命之前都已經存在于英國,盡管它們只是通過工業(yè)革命才得以壯大成熟?!n毓?!段灏倌陙碚l著史》問題:(1)試述推動16世紀英國社會和經濟變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2)17世紀英國的政治和思想改造主要有哪些表現(xiàn)?(3)你是如何評價材料中關于“英國模式”的觀點。(要求:圍繞材料中的英國模式的普遍性或特殊性兩種觀點展開評論,觀點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清楚。)32.材料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軍在短時間內席卷東南亞,隨即矛頭直指緬甸。由于中國的工業(yè)基礎薄弱,急需大量物資和外援。滇緬公路成了唯一的一條援華通道,滇緬公路成為中國抗戰(zhàn)的輸血管:為了保衛(wèi)緬甸,中英早在1941年初就醞釀成立軍事同盟,中國方面組建遠征軍。1942年1月4日,日軍開始進攻緬甸,英緬軍節(jié)節(jié)敗退,日軍迅速進逼仰光。英方吁請中國軍隊入緬援救,在英緬軍總司令胡敦的統(tǒng)一指揮下對日作戰(zhàn)。但是,由于已經失去作戰(zhàn)先機,造成緬甸保衛(wèi)戰(zhàn)的失利。中國遠征軍仍然作出了讓英美盟國盟軍欽佩的戰(zhàn)績,并達到了一定的戰(zhàn)略目的。從1942年3月中國遠征軍開始與日軍作戰(zhàn),至8月初中英聯(lián)軍撤離緬甸,歷時半年,轉戰(zhàn)1-500余公里,浴血奮戰(zhàn),屢挫敵鋒,使日軍遭到太平洋戰(zhàn)爭以來少有的沉重打擊,多次給英緬軍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仁安羌解圍戰(zhàn)、東枝收復戰(zhàn)等勝利?!幾灾袊嗣窠夥跑娷娛驴茖W院《中國抗日戰(zhàn)爭史》(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zhàn)的背景。(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中國遠征軍人緬作戰(zhàn)的意義。33.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在19世紀(中期),俄羅斯和中國社會都面臨著來自內部和外部的雙重挑戰(zhàn),和歐美軍事力量的碰撞顯示出農業(yè)社會在軍事上要遠遠弱于工業(yè)化國家。所有這些國家都啟動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從歐美模式中汲取靈感以解決……統(tǒng)治危機?!芾铩け咎乩取缎氯蚴贰凡牧隙袊锩旰?,俄國才有革命。俄國革命黨不僅把世界最大威權之帝國主義推翻,且進而解決世界經濟政治諸問題。這種革命,真是徹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特俄國之革命黨之聰明厲害,又百倍過于彼輩(指俄之反革命派)耳。中國之革命黨經驗不多,遂令反對派得盡其技,沒有俄國那種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從中破壞。故俄國雖遲我六年革命而以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孫中山《中國之現(xiàn)狀及國民黨改組問題》(1924年1月20日)材料三中、蘇兩國經濟發(fā)展對比簡表材料四經過長期的高速發(fā)展,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蘇聯(lián)這座龐大的國家機器似乎因為太疲憊、太僵化而突然不能有效運轉,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1991年解體。蘇聯(lián)的失敗不是敗于技術和軍事,而是敗于政治經濟制度。鄧小平領導的第二次革命給中國帶來根本性的變化,一個貧窮的國家正在變得富強,而根本原因則是制度變遷和制度創(chuàng)新。中國的經濟改革表明,在有效的制度安排下,同樣的技術會帶來更大的社會產出?!C述自楊光斌《制度的形式與國家的興衰》等(1)據(jù)材料一和所學知識,19世紀中期,中、俄兩國面臨的“雙重挑戰(zhàn)”有什么相似性?19世紀六十年代,兩國統(tǒng)治集團“改革計劃”的側重點又有什么不同?(2)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孫中山談到的“中國革命”和“俄國革命”的成果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孫中山認為“俄國革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基于上述認識,他的革命策略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3)據(jù)材料三,概括蘇聯(lián)和中國經濟在上述時期發(fā)展的相似特點,并指出影響中國經濟出現(xiàn)這一特點的的外部因素。(4)據(jù)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如何理解“蘇聯(lián)的失敗不是敗于技術和軍事,而是敗于政治經濟制度”?鄧小平開創(chuàng)的“第二次革命”給中國帶來了怎樣的制度創(chuàng)新?(5)綜合中俄、中蘇兩國歷史的比較探究,你得到了怎樣的認識?

參考答案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2.5分,共7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B【解析】

從陳獨秀將俄國十月革命與法國大革命并列,以及材料中的“但是以后的歷史學家會把它們當作人類社會變動和進化的大關鍵”可以看出,陳獨秀肯定了俄國十月革命的重要意義,故答案為B項;材料沒有反映陳獨秀認為法俄兩場革命的性質相同,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陳獨秀對俄國十月革命態(tài)度的變化,排除C項;材料信息不能反映陳獨秀已轉變成為一位馬克思主義者,排除D項。2、B【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說明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經濟危機的破壞性更大,沒有國家能孤身事外,這反映了在共同應對經濟發(fā)展危機時加強國際合作的重要性,所以③④兩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①②兩項說法錯誤不符合史實,經濟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發(fā)達國家在其中占據(jù)主導地位但也不能主導全球化進程,經濟全球化會加劇金融危機的破壞性,所以答案選③④,即B項??键c:二戰(zhàn)后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影響3、D【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晏嬰認為國君如果德政比祈禱更重要,強調了人的主觀能動性,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選項D正確;君權神授觀念是董仲舒提倡的,選項A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春秋時期尚未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選項B排除;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成為主流思想,選項C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點睛】解題關鍵在于把握晏嬰言論中對鬼神的態(tài)度,其強調人的作用,以此思路解答即可。4、A【解析】

依據(jù)材料“如果得不到貸款,工廠的擴大或現(xiàn)代化往往就無法實現(xiàn)”結合所學可知,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使經濟組織的主要形式發(fā)生新變化,出現(xiàn)了金融資本主義,金融對工業(yè)發(fā)展作用重要,金融家的經濟地位發(fā)生變化,因此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出現(xiàn)了壟斷資本,包括工業(yè)資本、金融資本等,但材料側重說明的是金融資本的發(fā)展;C選項錯誤,材料反映的是工業(yè)資本已經離不開金融資本,不是工業(yè)資本代替了金融資本;D選項錯誤,金融資本的發(fā)展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性質,這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又一局部調整,不是資本主義性質的改變。故正確答案為A選項。5、A【解析】

1908年清政府頒布《欽定憲法大綱》,決定中國實行君主立憲政體,故A正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中華民國約法》都是實行民主共和政體,排除BC;《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中國的政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D錯誤。6、A【解析】

該評價認為辛亥革命只是推翻了專制制度,但對于整個封建制度沒有觸動,這個認知符合對辛亥革命的評價,代表了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認知水平,故選A項,排除D項;該評價是對辛亥革命的認知,不是對思想啟蒙的評價,排除B項;該評價主要是指出了辛亥革命的弊端,C項不符合題意主旨,排除。故選A。7、D【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內閣大臣遇事時,往往先由主要大臣聚會商討,形成一致看法后再在女王召集的內閣會議上提交女王批準,這體現(xiàn)的是英國責任內閣制的運行過程,D符合題意;18世紀中葉,英國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故A錯誤;B是英國《權利法案》的影響,排除;C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8、D【解析】

從表格中可知參會代表“高利貸者”“持大量公債者”的人數(shù)較多,說明1787年憲法代表了利益既得者,D符合題意。表格中數(shù)據(jù)不能體現(xiàn)出人民主權的特點,A錯誤;顯然1787年憲法不能消除各階層間的矛盾,B錯誤;表格的數(shù)據(jù)不能說明1787年憲法宣揚了自由平等的思想,C錯誤。9、D【解析】

本題考查了我國民主法治建設。依法辦事是加強民主法治和政治的原則,其本身不是法律制度,所以不是法律保障,故排除A項;依法治國的方針提出于1999年全國人大九屆二中全會,故排除B項;中共八大時我國的法律體系還遠遠沒有形成,故排除C項;依法辦事原則的提出豐富了毛澤東思想的法學理論寶庫,故選D。10、D【解析】從材料“與其說是德國民族主義發(fā)展的結果或表現(xiàn),倒不如說是普魯士實行擴張主義”可以看出甲認為不應把民族主義當作德國統(tǒng)一的最主要因素,根據(jù)“俾斯麥是個徹頭徹尾的普魯士人,他對普魯士的認同高過對德國統(tǒng)一的渴望”可知乙認為俾斯麥普魯士的認同高過對德國統(tǒng)一,兩位史學家都不認為民族主義是德意志統(tǒng)一的最主要因素,D正確;甲和乙的論述可以看出兩種看法是互相支持的,A錯誤;從材料“對普魯士的認同高過對德國統(tǒng)一的渴望”可以看出B、C兩項錯誤。11、D【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不結盟運動將運動的重心由政治領域轉移到經濟領域,把幫助發(fā)展中國家作為主要任務,再結合材料中的時間“20世紀90年代”,可知在全球化趨勢下.發(fā)展中國家處于不利地位,故D項正確;A項說法過于絕對,排除;不結盟運動不是經濟區(qū)域集團,排除B項;發(fā)展中國家在二戰(zhàn)后已經紛紛獨立,故C項說法錯誤。12、A【解析】

根據(jù)材料可知萬民法不但授予外邦人公民權,而且改善和提高了奴隸的地位,說明萬民法緩和了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有利于維護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故選A;材料沒有體現(xiàn)緩和貴族和平民矛盾,排除B;《查士丁尼法典》形成了完整的羅馬法律體系,C錯誤;D不符合史實,排除。13、A【解析】

材料反映了作者認為史料分為文字史料何實物史料。材料中第一種即指實物史料,第二種即指文字史料。作者指出文字史料是“是心理的狀態(tài)——一種文字上的描寫和敘談”,說明了文字史料都帶有主觀因素。故A正確。14、C【解析】

羅斯福政府采取各種干預措施應對經濟危機,意圖復興經濟和建立更為公正的社會,體現(xiàn)了國家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即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故選C;羅斯福新政是對生產關系的調整,生產資料所有制沒有發(fā)生變化,排除A;B項與題意主旨無關,排除;羅斯福新政不是通過階級斗爭的方式推動新政,排除D。故選C。15、D【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調動知識與運用知識能力。1842《南京條約》的簽訂是中國屈辱近代史的起點,1949年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宣告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基本勝利,中國近代史由此結束。故①④符合題意,②③時間不符合。所以本題正確答案是D。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南京條約》;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國運動·《天朝田畝制度》;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辛亥運動·中華民國成立;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渡江戰(zhàn)役。16、D【解析】

依據(jù)材料中“探究萬事萬物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通過數(shù)量關系了解宇宙本質,試圖回答有關人類自身存在的問題?!毙畔⒖芍呥_哥拉斯學派希望通過這種數(shù)學探求而能了解宇宙的本質,而不是用數(shù)學來解決社會生活的實際問題,他們將數(shù)學作為一種純粹的理性思辨的對象,開啟了西方數(shù)學文化的理性傳統(tǒng),因此D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僅依據(jù)材料中信息不能說明古希臘時期數(shù)學是最基礎性的科學;B選項錯誤,材料并未涉及宗教對數(shù)學研究的束縛;C選項錯誤,材料并未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故正確答案為D選項。17、C【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10世紀末20世紀初的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fā)展,這一時期的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主要和政府政策放寬、自然經濟進一步解體和實業(yè)救國思潮的影響有關,C正確;民國政府成立于1912年,A排除;榮宗敬、張石君明顯不是儒學士大夫出身,B排除;維新變法運動在1898年就已經失敗,D排除。故選C。18、A【解析】

抗戰(zhàn)時期中國領導人出訪印度,強調兩國合作,表明支持印度民族解放的外交立場反映出當時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A項正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世界人民的共同敵人是法西斯軸心國集團,英印是反法西斯同盟的成員,B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及具體“遠東事務”和“國際社會”的關系,C項錯誤;1942年初,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剛剛成立,中印對日作戰(zhàn)還不具備反攻條件,D項錯誤。19、B【解析】

《天津條約》簽訂后,太平天國運動還沒有結束,當時和清政府作戰(zhàn)范圍主要在長江流域,B正確;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清政府承認了《天津條約》,排除A;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即被列強打破,排除C;福州船政局開辦于1866年,而且是清政府官辦的,不會對材料現(xiàn)象構成干擾,排除D。20、A【解析】

明代皇室選擇后妃時要求不拘處所、須良家女子、不許大臣進送等做法,目的是為了維護專制皇權,A項正確;皇室選擇后妃與確立理學官方地位、實行仁政無關,BC兩項錯誤;明代皇室選擇后妃的相關規(guī)定,主要目的不是為了防止腐敗滋生,D項錯誤。21、B【解析】

結合所學可知,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主張通過內悟反省的方式以求理,激發(fā)了人們力求成圣的主體意識,故B項正確;心學是對理學思想的繼承發(fā)展,并未擺脫儒學思想束縛,排除A項;心學主張的倫理綱常并不同于先秦儒學道德,排除C項;心學仍為專制統(tǒng)治服務,排除D項。故選B。22、B【解析】

“盡歷史責任”的“莊嚴行動”,是對巴黎公社的高度評價,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國民議會與“巴黎公社”均對“公平”與“正義”的追求,也反映了歷史價值觀的變化逐步影響力歷史評價,B正確;法國是資產階級社會,不可能因為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政權而對其社員平反,排除A;平反屬于歷史評價而非歷史解釋,排除C、D。23、C【解析】

根據(jù)材料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50年代美蘇兩極格局奠定,進入全面冷戰(zhàn)時期,蘇聯(lián)意圖拉攏新興獨立國家,擴大反美陣營,爭奪世界霸權,故C項符合題意。A項,蘇聯(lián)宣傳亞非拉獨立國家走“非資本主義道路”,但不能說明是宣傳亞非拉獨立國家走社會主義道路,排除。B項,蘇聯(lián)為新興國家提供經濟、軍事援助意在抗衡美國,與排斥老牌殖民國家并無關聯(lián),排除。D項,材料未體現(xiàn)蘇聯(lián)參與支持亞非拉殖民解放運動,排除。24、B【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對物資進行統(tǒng)購統(tǒng)銷,結合當時發(fā)展工業(yè)的時代背景可知是為工業(yè)化積累資金,B正確;材料與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無關,且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于1956年已經完成,A排除;材料未涉及城鄉(xiāng)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C排除;當時以計劃經濟體制為主,體制轉型的說法錯誤,D排除。故選B。25、B【解析】

本題考查晚清時期中國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關系。從表格數(shù)據(jù)看,1868—-1888年,中國絲、茶、棉花等主要農產品及農產制成品對外輸出量不斷增加,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與世界市場的聯(lián)系日益密切,故B項正確;推動中國自然經濟開始解體的主要因素是外國資本主義人侵,農產品出口量增加中國成為列強原料產地是自然經濟解體的表現(xiàn)之一,故A項錯誤;促使列強控制中國經濟命脈的主要手段是列強的資本輸出,如在華投資設廠、設立銀行進行政治性貸款、獲得筑路權、礦山開采權等,故C項錯誤;材料并未反映當時中國對外貿易中進出口的關系,無法得出貿易順差擴大的結論,故D項錯誤。26、A【解析】試題分析:本題材料提到,明末清初,中國文化第一次遇到一種高勢能的異質文化的挑戰(zhàn),這就是傳教士輸入的西學。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時的“西學”,主要是文藝復興時期的自然科學成就。因此選A。BC都是在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中國的,D與題目無關,排除??键c: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學藝術·古代中國的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西學東漸27、C【解析】

材料中高爾吉亞認為人的本性是必然的,倫理規(guī)則、行為準則、風俗習慣和法律等要適應人性的需要,從而凸顯了人性的重要,故選C項;材料只是說“與之相違背的倫理規(guī)范、行為準則、風俗習慣和法律就應當廢棄和變更”,并沒有否定法律的作用,故A項錯誤;材料本身屬于人文思想的范疇,無法起到“促進了人文思想的產生”的作用,故B項錯誤;題干思想體現(xiàn)了人文精神,對民主政治有促進作用,故D項錯誤。故選C。28、C【解析】

根據(jù)材料“邱浚入閣,開了六部尚書入閣的先例”可知,內閣地位已經高于六部,C選項符合題意。內閣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機構,A選項錯誤。材料未反映六部尚書的權力大為削弱,B選項排除。六部變成內閣的下屬機構說法錯誤,內閣不是中央一級的法定機構,不能統(tǒng)帥六部,無決策權,D選項排除?!军c睛】明朝內閣是明朝皇帝咨政機構,此后權力逐漸增大,后形成為明朝行政中樞。內閣輔臣的人數(shù)為一人至七人不等,輔臣奉使出外辦事,多自稱閣部。起初,內閣大學士只具有顧問身份,皇帝為最終決定的權力,而大學士很少有參決的機會。到明仁宗、明宣宗時期,地位日益受尊崇。自此,內閣的權力日益增大,到明世宗中葉,夏言、嚴嵩等人執(zhí)掌內閣,地位赫然為真正的宰相,亦可壓制六部。然而,雖然首席內閣大學士有票擬的權力,但卻不得不依賴于內部太監(jiān)送達批紅。首輔大學士的職權如同以往的丞相,但必須與宦官合作,才能執(zhí)掌大政,如張居正結合馮保。29、A【解析】

根據(jù)材料“當西歐封建制趨于完型時,其內部已經孕育了新的因素....舊事物日趨衰亡,萬物皆在更新”結合所學可知,西歐商品經濟的發(fā)展,不斷沖擊西歐傳統(tǒng)社會結構,促進西歐社會轉型,故A項正確;城市自治與啟蒙運動反映了西歐社會在政治思想領域的新變化,但并非主導地位新因素,排除BD兩項;君主專制不利于促進社會轉型,排除C項。故選A。30、A【解析】

試題分析:王安石在其變法時提出變法的口號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即可判斷出最符合的是王安石變法,故選A項。其他的選項并沒有徹底得與傳統(tǒng)制度決裂。考點:宋朝的積貧積弱?王安石變法【詳解】二、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31題10分,第32題12分,第33題12分,共計34分。要求:分析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31、(1)新航路開辟,使得英國成為世界商路和貿易中心;民族國家和君主專制的形成,在客觀上有利于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2)政治:英國發(fā)生革命,推翻了斯圖亞特王朝,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和議會至上原則;思想:霍布斯提出國家學說,洛克提出分權學說。(3)

參考答案:(1)答案示例一:“英國模式”具有普遍性,英國模式所體現(xiàn)的從農業(yè)文明向工業(yè)文明轉型適用于對于任何國家(或地區(qū))的近代工業(yè)化的研究。歐美其他國家以及日本在英國工業(yè)革命影響下開始本國的工業(yè)革命,向工業(yè)社會過渡;印度等殖民地在英國的影響下,產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并向近代社會過渡;19世紀后期,在外國近代工業(yè)在示范作用下,中國的洋務運動從外國輸入機器開辦軍事工業(yè)和民用工業(yè),中國資本主義工業(yè)的產生和發(fā)展,促使中國經濟轉型,英國模式在中國近代工業(yè)化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綜上所述,英國模式具有普遍性。拓展升華:強調“英國模式”的特殊性,也就是強調不同文明的共生與并存,世界文明發(fā)展是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tǒng)一?!窘馕觥?/p>

試題分析:(1)推動16世紀英國社會和經濟變動的有利因素主要是以時間為切入點,找到16世紀英國社會和經濟的方面有積極作用的歷史事件。主要是新航路開辟、民族國家和君主專制的形成。(2)以17世紀的英國為切入點說明其改造,政治方面的改造是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和議會至上原則,思想方面是霍布斯提出國家學說、洛克提出分權學說。(3)本類題旨在真正的選撥出具有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學生。該類題的一般解題思路是:概括材料觀點和信息,對材料觀點進行正確或錯誤的判斷,然后結合教材提供的歷史事實進行例證式的分析和評價,或者是對材料里某種觀點的個性認識。同時建議學生一定注意要求是材料里的信息還是教材的信息作為說明的依據(jù)。最后學生一定要注意括號內的具體要求,是一個觀點還是多個觀點的評析。就本題而言,首先應該根據(jù)材料概括出觀點具體是什么,主要有兩個觀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