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附答案)_第1頁
宜賓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附答案)_第2頁
宜賓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附答案)_第3頁
宜賓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附答案)_第4頁
宜賓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附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宜賓市高考語文二模試卷分類匯編文言文閱讀(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試題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宇文神舉,太祖之族子也。神舉早歲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異之。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舉雅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舉恒得侍從。保定元年,襲爵長廣縣公,邑二千三百戶。尋授帥都督,遷大都督、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治小宮伯。天和元年,遷右宮伯中大夫,進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戶。高祖將誅晉公護也,神舉得預其謀。建德元年,遷京兆尹。三年,出為熊州刺史。神舉威名素重,齊人甚憚之。五年,攻拔齊陸渾等五城。及高祖東伐,詔神舉從軍。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開府儀同大將軍。州既齊氏別都,控帶要重。平定甫爾,民俗澆訛,豪右之家,多為奸猾。神舉勵精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間,遠邇悅服。尋加上大將軍,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戶。俄進柱國大將軍,改封東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戶,所部東壽陽縣土人,相聚為盜,率其黨五千人,來襲州城。神舉以州兵討平之。宣政元年,轉司武上大夫。高祖親戎北伐,令神舉與原國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陽,疾甚,乃班師。幽州人盧昌期、祖英伯等聚眾據范陽反,詔神舉率兵擒之。齊黃門侍郎盧思道亦在反中,賊平見獲,解衣將伏法。神舉素欽其才名,乃釋而禮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禮賢如此。屬稽胡反叛,入寇西河。神舉又率眾與越王盛討平。時突厥與稽胡連和,遣騎赴救。神舉以奇兵擊之,突厥敗走,稽胡于是款服。初,神舉見待于高祖,遂處心腹之任。王軌、宇文孝伯等屢言皇太子之短,神舉亦頗與焉。及宣帝即位,荒淫無度,神舉懼及于禍,懷不自安。初定范陽之后,威聲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鴆酒賜之,薨于馬邑。時年四十八。(選自《周書·卷四十》,略有刪節(jié))(1)對下列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及高祖東伐

伐:征伐

B.

民俗澆訛

澆:輕薄C.

入冠西河

寇:賊寇

D.

神舉亦頗與焉

與:參與(2)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翰林,是翰林院的長官,為朝廷撰擬文書。翰林院的屬官包括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侍讀、侍講、修撰、編修、檢討和庶吉士等。B.

爵,爵位、爵號,是古代皇帝對貴戚功臣的封賜。一般分公、侯、伯、子、男五種,后代爵稱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時而異。C.

別都,即陪都、輔都,指首都以外另設的副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稱為“兩京”,發(fā)揮著呼應、補充、配合等輔助性作用。D.

露布,一種寫有文字并用以通報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來傳遞軍事捷報。常常是士兵高舉露布,一路快馬傳遞捷報。也指不封口的文書、奏章等。(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宇文神舉自幼聰慧,喜好文學。他早有氣量,同族兄長宇文深十分器重他;他愛好詩文,經常侍從皇帝出游。B.

宇文神舉襲爵增邑,備受器重。他先是繼承父爵,食邑二千三百戶;后改封東平郡公,封邑增至六千九百戶。C.

宇文神舉文武兼?zhèn)?,忠勇無敵。他參與籌劃處置晉公護,先后攻克齊國五城,平定范陽叛軍,迫使稽胡款服。D.

宇文神舉勵精為治,敬重人才。他平定熊州時恩威并施,遠近心悅誠服;他欽佩叛臣盧思道才名,以禮相待。(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所部東壽陽縣土人,相聚為盜,率其黨五千人,來襲州城。②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鴆酒賜之,薨于馬邑?!敬鸢浮浚?)C(2)A(3)D(4)①他管轄的東壽陽縣的土人,糾集為盜,率領黨徒五千人,前來襲擊州城。②皇帝也忌妒他名氣大,又有舊怨,就派人送毒酒賞賜給他,他在馬邑去世。【解析】【分析】(1)C項,“寇”,結合“西河”分析,“賊寇”錯誤。應該是動詞,侵入?!叭肟堋奔辞秩?。故選C。(2)A項,“翰林,是翰林院的長官”錯,翰林院的長官稱掌院學士,以大臣充任,翰林院的屬官統(tǒng)稱為翰林。故選A。(3)D項,張冠李戴,“他平定熊州時恩威并施,遠近心悅誠服”錯。結合“神舉勵精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間,遠邇悅服。尋加上大將軍,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戶”分析,“恩威并施,遠近心悅誠服”應是他跟隨高祖平定并州后擔任并州刺史時的事情。故選D。(4)①“部”,管轄;“聚”,聚集、集合;“率”,率領;“其”,代詞,他們的;“黨”,黨徒;“襲”,襲擊。②“忌”,忌妒;“其”,代詞,他的;“名望”,名聲、威望,名氣大;“以”,介詞,因為;“宿憾”,舊日結下的仇恨;“遂”,連詞,于是、就;“赍”,給予、送給;“之”,代詞,他;“于”,介詞,在;“薨于馬邑”(狀語后置句)。故答案為:⑴C;⑵A;⑶D;⑷①他管轄的東壽陽縣的土人,糾集為盜,率領黨徒五千人,前來襲擊州城。②皇帝也忌妒他名氣大,又有舊怨,就派人送毒酒賞賜給他,他在馬邑去世?!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但也不能死記硬背,記憶時要結合句意,注意歸納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對課文注釋中有明確注明的字詞要加強記憶。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答案的正確與否。(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理解識記能力。文化常識的積累有助于解讀文言文,文化常識一般包括官職、宗教禮儀、服飾、年齡稱謂、有特殊意義的專有名詞等,學習過程中注意準確積累。(3)本題考查把握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類題目要梳理原文內容,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把各個選項與原文內容進行細致比對,逐個排除。(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譯首先要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重點字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語法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靖絽⒖甲g文】

宇文神舉是太祖同族兄弟的兒子?宇文神舉在早年就死了父親,有早成的氣量,同族兄長安化公宇文深對他十分器重?世宗初年,開始擔任中侍上士?世宗留意有知識的翰林,而宇文神舉很愛詩文?皇帝每有游幸,總是讓他隨從侍奉?武帝保定元年,宇文神舉繼承了他父親的長廣縣公的爵位,食邑二千三百戶?不久被任命為帥都督,升任大都督、使持節(jié)、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被任命為右大夫?保定四年,升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主管小宮伯?天和元年,升右宮伯中大夫,晉封清河郡公,食邑增加一千戶?高祖準備處死晉公宇文護時,宇文神舉參與了籌劃?建德元年,升京兆尹?三年,出任熊州刺史?宇文神舉威名素來很高,齊人很害怕他?五年,攻克齊國的陸渾等五城。高祖東征時,詔命宇文神舉隨軍?平定并州后,當即任命他為并州刺史,加贈上開府儀同大將軍?該州是齊室別都,控制著交通要道?剛平定沒多久,民風輕薄狡詐,豪強大戶,多為奸猾之人?宇文神舉勵精圖治,恩威并用,一個月之內,遠近心悅誠服?不久加贈上大將軍,改封武德郡公,食邑增加二千戶?不久,升任柱國大將軍,改封東平郡公,增加封邑加上以前的共計六千九百戶?他管轄的東壽陽縣的土人,糾集為盜,率領黨徒五千人,前來襲擊州城?宇文神舉率領州兵將其討平?宣政元年,神舉轉任司武上大夫?高祖親自北伐,命令宇文神舉與原國公姬愿等人率兵,分五路攻入?高祖抵達云陽時,病勢轉重,于是撤軍?幽州人盧昌期?祖英伯等人聚眾占領范陽反叛,皇帝詔令宇文神舉率兵把他們捉住?齊國的黃門侍郎盧思道也在反賊中,平定賊黨后被捉住,準備處死?宇文神舉早就欽佩他的才能名望,就把他釋放,以禮對待,當即命令他起草文告?就是這樣禮賢敬重文人,禮遇賢能?適逢稽胡反叛,侵入西河?宇文神舉又率軍會同越王宇文盛平定稽胡?當時突厥與稽胡結盟,派騎兵赴援?宇文神舉出奇兵進擊,突厥敗逃,稽胡于是表示歸附?當初,宇文神舉被高祖器重,當作心腹委任?王軌、宇文孝伯等人多次上言皇太子的短處,宇文神舉也屢有參與?宣帝即位后,荒淫而沒有節(jié)制,宇文神舉害怕大禍臨頭,心中不安?剛平定范陽時,威名大振?皇帝忌妒他的名望,又有舊怨,就派人送毒酒賞賜給他,在馬邑去世?時四十八歲?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沈貞甫墓志銘歸有光

自予初識貞甫,時貞甫年甚少,讀書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與貞甫之妻為兄弟,時時過內家相從也。予嘗入鄧尉山中,貞甫來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諸山,觀太湖七十二峰之勝。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吳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貞甫是以益親善,以文字往來無虛日。以予之窮于世,貞甫獨相信,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而卒以予之言為然。

蓋予屏居江海之濱,二十年間,死喪憂患,顛倒狼狽,世人之所嗤笑,貞甫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于心,以與之上下。至于一時富貴翕嚇①,眾所觀駭,而貞甫不予易也。嗟夫!士當不遇時,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貞甫耶?此貞甫之沒,不能不為之慟也。

貞甫為人伉厲,喜自修飾。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嘗假以詞色。遇事激昂,僵仆無所避。尤好觀古書,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宮。所至掃地焚香,圖書充幾。聞人有書,多方求之,手自抄寫,至數百卷。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學古為迂貞甫獨于書知好之如此蓋方進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數年,而為書益勤。予甚畏其志,而憂其力之不繼,而竟以病死,悲夫!

初,予在安亭,無事,每過其精廬,啜茗論文,或至竟日。及貞甫沒而予復往,又經兵燹之后,獨徘徊無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嘆矣。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杀惨眩°懺唬禾旌趺醪豢芍?,其志之勤而止于斯!【注】①嚇:顯赫。(1)對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以予之窮于世

窮:貧窮

B.

貞甫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于心

了:全然C.

而貞甫不予易也

易:輕易

D.

予甚畏其志

畏:畏懼(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B.

此貞甫之沒

不能不為之慟也C.

予甚畏其志,而憂其力之不繼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D.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而竟以病死(3)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學古為迂/貞甫獨于書知/好之如此/蓋方進于古而未已也/B.

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學古為迂/貞甫獨于書/知好之如此蓋/方進于古而未已也/C.

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學古為迂/貞甫獨于書知好之如此/蓋方進于古而未已也/D.

今世有科舉速化之學/皆以通經學古/為迂貞甫/獨于書知好之如此蓋/方進于古而未已也/(4)以下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表現沈貞甫“志之勤”的一組是(

)①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②了不以人之說而有動于心,以與之上下。③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嘗假以詞色。④聞人有書,多方求之,手自抄寫,至數百卷。⑤不幸而病;病已數年,而為書益勤。A.

①④⑤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5)下列對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歸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繼承了西漢和唐宋散文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反對當時浮飾雕琢的文風。本文和《項脊軒志》都顯得文筆質樸簡潔,情感真摯動人。B.

作者以自己同沈貞甫的交誼為線索,簡要記敘兩人從初識到交厚的過程,重點介紹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為人和為學。最后簡介其卒年,并以銘文作結。C.

文章在平實質樸的記敘中,揭示了貞甫為人耿直,交友誠篤,鄙棄趨炎附勢,抵制浮躁學風的性格特點。這正是平凡讀書人的不平凡之處。D.

本文記敘和抒情緊密結合:自己狼狽不堪卻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慟;畏其志,憂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論文,今獨處寂寞,不能不嘆;最后贊其勤學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6)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雖一字之疑,必過予考訂,而卒以予之言為然。②予在安亭,無事每過其精廬,啜茗論文,或至竟日?!敬鸢浮浚?)B(2)C(3)C(4)A(5)B(6)①即使是一個字的疑惑,也一定要來我這里考核訂正,并且最終認為我的話是對的。②我在安亭的時候,常常到他雅潔的書房,和他一邊品茶一邊談論文學,有時談到一整天?!窘馕觥俊痉治觥浚?)A項,“以予之窮于世”意思是“當我在世上處境困難的時候”,“窮”意思為困厄,仕途不通達;C項,“而貞甫不予易也”意思是“但貞甫并不改變對我的看法”,“易”意思為改變;D項,“予甚畏其志”意思是“我很敬佩他的志向”,“畏”在文中是敬重的意思。(2)A項,前一個“于”,介詞,“在”;后一個“于”,介詞,“比”。B項,前一個“之”,助詞,取消主謂短語獨立性;后一個“之”,代詞“他”。C項,兩個“其”都是作領屬性定語,可譯作“他的”。D項,前一個“以”,介詞,“在”;后一個“以”,介詞,“因為”。故答案為C項。(3)畫線句子中,“以……為”是固定結構,意思是“把……作為”,且“通經學古”是互文結構,因此“以通經學古為迂”中間不應斷開?!柏懜Α笔侨嗣诰渲幸话阕鲋髡Z或賓語,且上文寫了貞甫“好書”的事,根據這些信息可推知畫線句子的大意是:現代時興科舉考試速成的學習方法,都把通曉經書學習古人作為迂腐,貞甫獨自對于書像這樣了解愛好,這是正進入到古人的學問還沒有停止的時候。根據句意可知正確的選項是C項。(4)“志之勤”意思是“勤謹忠懇”,所給五個句子中,①的意思是即使是一個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訂,可以體現“志之勤”;②的意思是說貞甫完全不因為別人的說法在心里對“我”的評價有所動搖,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對,是說貞甫對作者的態(tài)度,與“志之勤”無關;③是說貞甫耿直地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賞的人就不會給他好話好臉色,與“志之勤”無關;④是說聽到有書的人家,多方去把書借來,親手抄寫,達到幾百卷。可以體現“志之勤”;⑤意思是說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經幾年了,但他對讀書更勤奮,可以體現“志之勤”。故此題答案應為A項。(5)B項,“重點介紹貞甫的身世”分析不正確,文中重在介紹沈貞甫為人和為學的態(tài)度,對其“身世”基本沒有介紹。(6)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句有:①“雖”,即使;“疑”,疑惑;“過”,拜訪;“考訂”,考核訂正;“卒”,最終;“以”,認為;“然”,正確。②“每”,常常;“精廬”,雅潔的書房;“啜”,喝;“論文”,談論文學;“或”,有時;“竟日”,一整天。故答案為:⑴B;⑵C;⑶C;⑷A;⑸B;⑹①即使是一個字的疑惑,也一定要來我這里考核訂正,并且最終認為我的話是對的。②我在安亭的時候,常常到他雅潔的書房,和他一邊品茶一邊談論文學,有時談到一整天。【點評】(1)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推斷文言實詞可以運用語境解詞法。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另外,文言實詞重點還在于平時的分類積累、記憶,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學們在記憶不牢、拿捏不準的時候,嘗試運用。這些實詞全部出自已學過的內容,在平時加強記憶即可。?(2)此題考查理解文言虛詞的基本能力。根據句意和對文言文常用詞的掌握來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要根據語境判斷在選項中的含義。(3)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通讀文意的基礎上,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后語句的含義及聯系,看看斷在哪里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聯系往往都有標志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就可以輕松斷句,同時,需要掌握語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4)此題考查把握文章要點,篩選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這類題目一要注意從原文中尋找對應信息,二要認真比較,不漏過任何字眼。命題者往往在轉述中變換一些信息對答題者進行干擾,故解答這類題重在細心。(5)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容。(6)此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譯的能力。翻譯題是區(qū)分度較大的題目,一定要注意直譯,注意重點字,還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綱規(guī)定的“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句”“介賓短語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譯中一定要有所體現。【附參考譯文】

自從我初次認識貞甫,那時他很年輕,在馬鞍山寺廟旁讀書。到我娶妻子王氏,我的妻子和貞甫的妻子是姊妹,常常跟著我到妻子的娘家。我曾經進入鄧尉山中,貞甫來和我共住,天天游覽虎山、西崦周圍各個山,觀看太湖七十二峰的美景。嘉靖二十年,我在安亭選地方居住。安亭在吳淞江邊,地處昆山、嘉定的地界之間,沈家世代在這里居住。貞甫因此更和我親近友好,通過文字往來,沒有空過一天。當我在世上處境困難的時候,唯獨貞甫相信我。即使是一個字的疑惑,也一定找我考訂,并且最終認為我的話是對的。

我獨自居住在江海邊,二十年中間,經歷親人死亡、家庭憂患、科舉失敗、處境狼狽,被世人譏笑,(這時候,)貞甫完全不因為別人的說法在心里(對我的評價)有所動搖,以致和那些人一起表示支持或反對。到了我突然富貴,顯赫一時,一般人看見感到吃驚,但貞甫并不改變對我的看法。唉,讀書人在不被賞識的時候,聽到別人一句好話,也不能在心里忘記,我憑什么從貞甫那里得到這種賞識啊。這正是貞甫去世,我不能不為他極度悲傷(的原因)啊。

貞甫為人正直嚴厲,喜歡講求自己的儀表修養(yǎng)。耿直地保持自己的節(jié)操,不是自己心目中欣賞的人就不會給他好話好臉色,遇到事情情緒激動,即使受到挫折也不躲避。尤其喜歡讀古書,一定要去游歷名山及佛廟道觀。在所到的這些地方掃地焚香,圖書擺滿了桌子。聽到有書的人家,多方去把書借來,親手抄寫,達到幾百卷。現代時興科舉考試速成的學習方法,都把通曉經書學習古人作為迂腐,貞甫獨自對于書像這樣了解愛好,這是正進入到古人的學問還沒有停止的時候,不幸而病重了,病重已經幾年了,但他對讀書更勤奮。我很敬佩他的志向,卻擔心他的力量不能繼續(xù),但他終于因此病故了。真叫人傷心?。?/p>

當初,我在安亭沒有事情的時候,常常去他那精致的房屋,邊喝茶邊談論文章,有時達一整天,到貞甫死我又去,又是經過戰(zhàn)亂以后,我獨自徘徊無處可去。更使人有江水滔滔荒涼寂寞的感嘆。

他在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某日逝世,時年四十二歲,真該悲痛啊。銘文是:

天意命運不可預料,勤謹忠懇英年早逝!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趙景緯字德父,臨安府于潛人。少勤學,弱冠得周敦頤、程顥兄弟諸書讀之,恨不及登朱熹之門。熹門人葉味道謂之曰:“度正,吾黨中第一人?!彼焱姡渍d以求放心為本。由是往來味道、正之間,研索益精。入大學,登淳祐元年進士第。授江陰軍教授,諸生守其榘度。

知臺州,兩辭,不許,趣命益嚴。至郡以化民成俗為先務首取陳述古《諭俗文》書示諸邑且自為之說使其民更相告諭諷誦服行期無失墜約束官吏擾民五事。取《孝經庶人章》為四言詠贊其義,使朝夕歌之,至有為之感涕者。旌孝行,作《訓孝文》以勵其俗。平重刑,懲嘩訐,治豪橫。建黃巖縣社倉六十有六。節(jié)浮費,為下戶代輸秋苗,奏蠲五縣邑河渡錢。

期年之內,乞歸田里者再,皆不許。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間采藥著書,庶幾有補后學,使病廢之身不為無用于圣世,不許。御筆兼崇政殿說書,造朝,侍緝熙殿。彗出于柳,景緯應詔上封事曰: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過悅人心而已。百姓之心即天心也。閭閻之糟糠不厭,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則人不悅。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則人不悅。不公于己而欲絕天下之私,則人不悅。夫必有是數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災。

后以直敷文閣知嘉興府,至郡,首以護根本、正風俗為先務。拜宗正少卿,御筆兼侍講。以《禮記》進講,開陳敬恕之義。封還濫恩詞頭,帝從之。

進權禮部侍郎兼修玉牒,進《圣學四箴》。有疾,謝醫(yī)卻藥,曰:“使我清心以順天命,毋重惱我懷。”拱手三揖乃卒。詔特贈四官至中奉大夫,謚文安。景緯天性孝友,雅志沖淡,親沒無意仕進,故其立朝之日不久云。(節(jié)選自《宋史·列傳·卷一百八十四》)(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至郡/以化民成俗為先務/首取陳述古《諭俗文》書/示諸邑/且自為之說/使其民更相告諭/諷誦/服行期/無失墜B.

至郡/以化民成俗為先務/首取陳述古《諭俗文》/書示諸邑/且自為之說/使其民更相告諭/諷誦/服行/期無失墜C.

至郡/以化民成俗為先務/首取陳述古《諭俗文》/書示諸邑/且自為之說/使其民更相告諭/諷誦/服行期/無失墜D.

至郡/以化民成俗為先務/首取陳述古《諭俗文》書/示諸邑/且自為之說/使其民更相告諭/諷誦/服行/期無失墜(2)下列對文中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諸生,指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學校(太學)學習的學生。B.

社倉,古代為防荒年而在鄉(xiāng)社設置的糧倉。是民辦糧倉的一種。C.

御筆,指帝王親筆所書或所畫,也借指圣旨。文中指皇帝親筆批示。D.

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書奏事,防止內容泄漏,用皂囊封緘。(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趙景緯讀書勤奮,積極從師受學。趙景緯讀周敦頤、程顥兄弟的書,跟隨朱熹門人葉味道、度正學習,精深的研討探求。B.

趙景緯注重教化,倡導百姓行孝。他任職臺州時,把《孝經庶人章》編成四言詩,歌頌孝道,讓百姓早晚誦唱,收到了效果。C.

趙景緯忠于職守,敢于勸諫皇帝。他借出現彗星一事,告誡皇帝要關心百姓疾苦,否則會召怨致災;封還皇帝過當施恩的詔書。D.

趙景緯性情沖淡,不汲汲于官場。他在仕途中多次請辭,雙親去世后更是無意仕進;他還曾經采藥著書,對后世學者有所補益。(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節(jié)浮費,為下戶代輸秋苗,奏蠲五縣邑河渡錢。②閭閻之糟糠不厭,而宴私之供奉自如,則人不悅?!敬鸢浮浚?)B(2)A(3)D(4)①節(jié)省不必要的開支,為貧民百姓代交秋稅,上奏免除五個縣的河渡錢。②民間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滿足,可是(官宦們)私宴的供給還和原來一樣,那么百姓就不高興。【解析】【分析】(1)句中“書”動詞,“抄寫”的意思,與“示”作并列謂語,前面斷開;“期”是希望的意思,作后句的謂語,前面斷開。故選B。(2)A項,“進入中央學校(太學)學習的學生”錯誤,諸生,指古代經考試錄取而進入中央、府、州、縣各級學校學習的生員。原文有“授江陰軍教授”,可見是在地方。故選A。(3)D項,“曾經”錯誤,原文“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間采藥著書,庶幾有補后學,使病廢之身不為無用于圣世,不許”,他想如此,但皇帝沒有答應。故選D。(4)重點句子,第①句,浮費:不必要開支;下戶:貧民百姓;輸:繳納;蠲:免除。第②句,閭閻:平民百姓;糟糠:粗劣的食物;厭:滿足;自如:和原來一樣。故答案為:⑴B;⑵A;⑶D;⑷①節(jié)省不必要的開支,為貧民百姓代交秋稅,上奏免除五個縣的河渡錢。②民間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滿足,可是(官宦們)私宴的供給還和原來一樣,那么百姓就不高興?!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是翻譯的另一種形式,如果不能翻譯則采用文字標志斷句和語法斷句。一般來說名詞代詞常作主語或者賓語,因此出現名詞或代詞就在此前或后斷句,還有就是出現的一些虛詞,表示語氣常句尾,可在此后斷句,如果是發(fā)語詞,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斷句。(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復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注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3)此題考查綜合分析的能力。綜合分析題,需要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對選項逐一排查,設誤常常有時間與發(fā)生的事與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學生在這些方面要注意;在選項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靖絽⒖甲g文】

趙景緯字德父,臨安府于潛人。少年時勤奮好學,二十歲得到周敦頤、程顥兄弟的各種書閱讀,遺憾不能到朱熹門下做弟子。朱熹的門人葉味道對他說:“度正,是我們這些人中的第一人。”趙景緯便前去拜見,(度正)首先教導他以安心為本。從此在葉味道、度正之間往來,研討探求更加精深。進入太學,淳祐元年進士及第。任江陰軍教授,學生都遵守他的規(guī)矩。

被任命為臺州知州,兩次推辭,不被允許,催促的命令更加嚴厲。到臺州,將教化百姓改變習俗作為首要事務,首先拿來陳述古的《諭俗文》,抄寫給各縣看,并且親自進行講解,讓百姓互相轉告、誦讀、遵行,希望不要丟棄。限制官吏騷擾百姓五件事。拿《孝經庶人章》作四言詩,歌詠贊頌孝的大義,讓百姓早晚誦唱,以至有人感動落淚。表彰孝順行為,作《訓孝文》來勸勉風俗。公正判刑,懲辦吵鬧、攻擊別人的人,整治豪強。在黃巖縣建造社倉六十六座。節(jié)省不必要的開支,為貧民百姓代交秋稅,上奏免除五個縣的河渡錢。

一年之內,兩次請求還鄉(xiāng),都不準許。于是請求在赤城、桐柏之間采藥著書,希望對后世學者有所補益,使自己廢病之身對圣世還有些用處,不準許?;实塾H筆內批兼任崇政殿說書,到朝廷,侍奉緝熙殿。彗星在柳宿出現,趙景緯應詔上密封奏章說:今日尋求緩解天意的方法,不過是取悅民心而已。百姓的心意就是天心。民間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滿足,可是(官宦們)祭祀后同族親屬私宴的供給還和原來一樣,那么百姓就不高興。百姓積累的財富一天天減少,可是官府收稅的文書像流星一樣越來越急,那么百姓就不高興。對于自己不要求公正卻想杜絕天下私心,那么百姓就不高興。如果有這幾樣,就足以招來怨恨導致災難。

后來以直敷文閣任嘉興府知府,到任,首先把保護根本、端正風俗作為當務之急。任宗正少卿,皇帝親筆內批兼任侍講。給皇帝講解《禮記》,闡明恭敬寬容的要義。封還皇帝過當施恩的詔敕,皇帝聽從了他。

進升代理禮部侍郎兼修玉牒,進獻《圣學四箴》。患病,謝絕醫(yī)藥,說:"讓我清心以順從天命,不要再煩惱我的心。"抱拳作揖三次就去世了。詔令特贈四級官到中奉大夫,謚號文安。趙景緯天性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平素的志趣平和淡泊,雙親去世后不想進身做官,所以他在朝廷的時間不長。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胡晉臣,字子遠,蜀州人。登紹興二十七年進士第,為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以公輔薦諸朝,孝宗召赴行在。入對,疏當今士俗、民力、邊備、軍政四弊。試學士院,除秘書省校書郎,遷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輪對,論三事:一,無忽講讀官,以仁宗為法;二,責諫官以糾官邪,責宰相以抑奔競;三,廣聽納、通下情,以銷未形之患。又極論近幸,上覽奏色動。晉臣口陳甚悉,至論及兩稅折變,天感稍霽,首肯久之。趙雄時秉政,手詔下中書問近幸姓名。晉臣翼日至中書,執(zhí)政詰其故,晉臣曰:“近習①招權,丞相豈不知之?”即條具大者以聞。上感悟,自是近習嚴憚。置臣以親年高,求外補,知漢州,除潼川路提點刑獄,以憂去。服除再召,以五事見,曰:“選將帥,廣常平,治梁壤,更銓法,通褚?guī)拧!鄙现^輔臣日:“胡晉臣言可行。”除度支郎,系遷侍御史。朱熹除兵部郎官,以病足未供職。侍郎林栗與熹論《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為傲慢晉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論歸重。光宗嗣位,遷工部侍郎,除給事中,每以裁濫恩、惜名器為重,內降持不下,上嘉其有守,拜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正謝日,上命條上軍政利害。既而朝重華宮,孝宗謂回:“嗣君擢任二三大臣,深愜朕意,聞外庭亦無異詞。”晉臣拜謝。除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上自南郊后久不御朝,晉臣與丞相留正同心輔政,中外帖然。其所奏陳,以溫清定省為先,次及親君子、遠小人、抑僥幸、消朋黨,啟沃剴切,彌縫續(xù)密,人無知者。未幾,薨于位,贈資政殿學士,謚文靖。【注釋】①近習:君主寵愛親信的人。(節(jié)選自《宋史·胡晉臣傳》)(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侍郎林栗與熹論/《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為傲慢/晉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論歸重B.

侍郎林栗與熹論《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為傲慢/晉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論歸重C.

侍郎林栗與熹論《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為傲慢/晉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論歸重D.

侍郎林栗與熹論/《易》不合/因奏熹/不即受印為傲慢/晉臣上疏留熹而排栗/物論歸重(2)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行在,即“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本指京都,后專指天子巡行天下所到之地。B.

輪對,宋代一種官制,官員每隔數日輪流上殿策對時政利弊,也叫“轉對”。C.

常平,古代調節(jié)米價方法,政府豐年購糧以免谷賤傷農,歉年賣出儲糧以穩(wěn)定糧價。D.

工部,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全國土地、賦稅、水利等政令。(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胡晉臣才學突出,見識高卓。紹興二十七年考中進士,后被薦入朝,受到孝宗召見。他明確指出當時的政治弊端,官職也得以升遷。B.

胡晉臣為官正直,不懼權貴。他敢于斥責皇帝身邊的親信,包括諫官和宰相,皇帝看了奏章臉色都變了。C.

胡晉臣侍奉大宋,竭忠盡智。他輔佐孝宗和光宗兩位皇帝,都是盡心竭誠,光宗不親臨朝政時他更是小心輔政,后來死于官任上。D.

胡晉臣恪盡職守,深得褒嘉。在擔任給事中期間,光宗褒獎他有操守,后在重華宮朝拜時,孝宗又稱贊他“深愜朕意”。(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晉臣口陳甚悉,至論及兩稅折變,天威稍霽,首肯久之。②晉臣以親年高,求外補,知漢州,除潼川路提點刑獄,以憂去?!敬鸢浮浚?)C(2)D(3)B(4)①胡晉臣的口頭陳述非常詳盡,直到談及兩稅的變化虧損,皇帝威怒才稍微平和,長時間點頭表示贊同。②胡晉臣因為父母年紀大了,請求到京城外補缺,擔任漢州知州,再任潼川路提點刑獄,后因父母的喪事離職?!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論”是動詞,賓語是《易》,動賓之間不能斷開,排除AD兩項;“奏”的內容是“熹不即受印為傲慢”,而不是“奏”“熹”,故應在“傲慢”后斷開,排除B項。故選C。(2)D項,“工部,……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全國土地、賦稅、水利等政令”錯誤,“全國土地、賦稅”由戶部掌管。故選D。(3)B項,“胡晉臣……他敢于斥責皇帝身邊的親信,包括諫官和宰相”錯誤,從文中來看,應是責成監(jiān)督的官員糾正官風,責成宰相抑制官員對名利的追求,又著重評論了皇帝身邊受寵的近臣。故選B。(4)該題第一句中,“口陳”,口頭陳述;“悉”,詳盡;“至”,到;“折變”,變化虧損;“霽”,平和;“首肯”,點頭表示贊同。第二句中,“以”,因為;“親”,父母,雙親;“外補”,到京城外補缺;“知”,名詞做動詞,做知州,擔任知州;“除”,授,拜(官職);“憂”,父母喪事;“去”,離職。故答案為:⑴C;⑵D;⑶B;⑷①胡晉臣的口頭陳述非常詳盡,直到談及兩稅的變化虧損,皇帝威怒才稍微平和,長時間點頭表示贊同。②胡晉臣因為父母年紀大了,請求到京城外補缺,擔任漢州知州,再任潼川路提點刑獄,后因父母的喪事離職。【點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是翻譯的另一種形式,如果不能翻譯則采用文字標志斷句和語法斷句。一般來說名詞代詞常作主語或者賓語,因此出現名詞或代詞就在此前或后斷句,還有就是出現的一些虛詞,表示語氣常句尾,可在此后斷句,如果是發(fā)語詞,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斷句。(2)此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復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于細枝末節(jié),注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3)此題考查綜合分析的能力。綜合分析題,需要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對選項逐一排查,設誤常常有時間與發(fā)生的事與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學生在這些方面要注意;在選項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異義詞、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做翻譯題時,一定要先回到語境中,根據語境讀懂句子的整體意思,然后思考命題者可能確定的賦分點,遵循“信、達、雅”的三字原則,運用“留、刪、替、補、調”的五字方法進行翻譯?!緟⒖甲g文】

胡晉臣,字子遠,四川人。考中紹興二十七年進士,擔任成都通判。制置使范成大認為他有輔佐國君之才把他推薦給朝廷,宋孝宗召他前往行宮。入宮對答,上疏當今士俗、民力、邊備、軍政四方面的弊病。試用于學士院,授官秘書省校書郎,后升遷著作佐郎兼右曹郎官。輪流奏對時,(胡晉臣)談論三件事:一、不要忽視講讀官,要效法仁宗時期;二、要求諫官檢舉官員的不當之處,要求宰相遏制競相跑官的人;三、(應該)廣泛聽取、采納意見,掌握下層的情況,來消除尚未形成的禍患。又著重評論了皇帝身邊受寵的近臣,皇帝看完奏章后變了臉色。胡晉臣的口頭陳述非常詳盡,直到談及兩稅折變,皇帝神色稍微緩和,長時間點頭表示贊同。丞相趙雄當時執(zhí)掌朝政,皇帝親手寫詔書下到中書省詢問近臣的姓名。晉臣第二天到中書省,主持政事的官員詢問他其中的緣故,胡晉臣說:“近臣弄權,丞相怎么能不知道呢?”隨即分條詳陳,把權力大的近臣上報。皇帝對此事深有感悟,從此近臣十分害怕。胡晉臣因為父母年紀大了,請求到京城外補缺,擔任了漢州知州,再任潼川路的提點刑獄,因父母喪事離職。守喪期滿再被征召,拿五件事覲見,分別是:“選拔將帥,擴大常平倉,興修水利,修訂選拔、任用官吏的條例,推行紙幣?!被实蹖o政大臣說:“胡晉臣說的可以實行?!保ê鷷x臣)擔任度支郎,幾次升遷擔任侍御史。當時朱熹被授予兵部郎官,因腿病沒有到任。侍郎林栗因與朱熹的論《易》觀點不合,上奏稱朱熹不立刻到任是對皇帝的傲慢行為。晉臣上疏請求留下朱熹而駁斥林栗的上奏,眾人議論推重他。光宗繼位后,胡晉臣調任工部侍郎,任職給事中,常常以裁減過度的恩惠,珍惜名聲和人才為要務,皇帝贊賞他有操守,任命他為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正式上朝謝恩那天,皇帝命他分條列舉軍政方面的利與害。不久在重華宮朝拜前任皇帝孝宗,孝宗對他說:“現任皇帝提拔任用的二三位大臣,非常合我意,聽說朝廷外面也沒有不同的意見?!焙鷷x臣磕頭謝恩。任命胡晉臣為參知政事兼同知樞密院事。皇帝自南郊回來后很久不臨朝,胡晉臣和丞相留正同心協(xié)力輔佐朝政,朝廷內外一派安定。他所上奏陳述,以冬溫夏凊、昏定晨省為先,其次提及親近君子、疏遠小人、抑制僥幸得官、消除官員結黨,真心誠意輔佐皇帝,切中事理,彌補過失謹慎細致。不久,死在官任上,朝廷追贈他為資政殿學士,謚號“文靖”。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蓋老子百有六十余歲,或言二百余歲,以其修道而養(yǎng)壽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記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隱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宮,宮玄孫假,假仕于漢孝文帝。而假之子解為膠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齊焉。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暗啦煌幌酁橹\”,豈謂是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節(jié)選)(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B.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C.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D.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2)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書之所?!笆夭厥沂贰币喾Q“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與“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皇家圖書的史官。B.

矰,是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因拴著絲繩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來也泛指短箭。C.

太傅,為朝廷的輔佐大臣與帝王老師,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古代三公之一,位高于太師。D.

孝文,是謚號。漢孝文帝是劉恒,是《二十四孝》中親嘗湯藥的主角。(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老子認為,品德高尚的君子時運來了就要出去做官,時運不濟就和蓬草一樣隨風飄轉。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B.

孔子在告別老子后,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彰顯了圣人虛懷若谷、溫良恭儉的品格,同時也側面烘托了老子見識遠過于常人。C.

老子寫了5000多字《道德經》,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本意,然后瀟灑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D.

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貶斥儒學,信奉儒學的貶斥老子。作為嚴肅的歷史學家,司馬遷對老子的學說只作客觀描述,并沒有尊老貶孔。(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②始秦與周合,合五百歲而離,離七十歲而霸王者出焉。【答案】(1)B(2)C(3)A(4)①我聽說,善于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②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后,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解析】【分析】(1)本題,先了解句意為: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然后利用句式對稱和語法知識斷句。觀察本句的句式是對稱的,“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這三個相同的句式形成排比,所以應在這三個句子之后停頓。且句子的主語分別是“鳥”“魚”“獸”,謂語分別是“吾知其能飛”“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所以可以在“鳥”“魚”“獸”三個主語后停頓。排除A、C項?!白哒呖梢詾樨琛薄坝握呖梢詾榫]”“飛者可以為矰”句式也對稱,主語分別是“走者”“游者”“飛者”,所以應在三個主語前停頓。排除D項。故選B。(2)C項,錯在“位高于太師”。古代三公是太師、太傅、太保。太傅位次于太師。故選C。(3)A項,錯在“跟儒家……的思想完全相同”。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時做官,但是不得志時是不同的。儒家主張不得志時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老子認為不得志時像草一樣漂泊。故選A。(4)第①題得分點:“賈”是商人,補出“深藏”的賓語“貨物”,“虛”意思是“什么東西都沒有”?!笆⒌隆笔恰案呱衅返隆?。第②題得分點:“合”意為“合并”,“離”意為“分離”,“歲”意為“年”,“霸王者”意為“稱王稱霸的人”。故答案為:⑴B;⑵C;⑶A;⑷①我聽說,善于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②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后,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军c評】(1)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給文言文語段斷句,需要在通讀文意的基礎上,對不能斷開的字詞要研究前后語句的含義及聯系,看看斷在哪里語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聯系往往都有標志可尋,只要抓住了這些標志,就可以輕松斷句,同時,需要掌握語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識記能力。答題時,應根據平時課內對文化常識的知識積累與不斷復習,結合著具體語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斷。(3)此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帶著選項回到原文,從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等角度進行比較分析,作出判定。(4)此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略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緟⒖甲g文】

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請教禮的學問。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骨頭都已經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駕著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我聽說,善于經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拋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您做作的情態(tài)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笨鬃与x去以后,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龍,我就不知道它能駕著風而飛騰升天。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龍一樣吧!”

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關令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庇谑抢献泳妥珜懥吮緯稚舷聝善?,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

據說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歲,也有的人說活了二百多歲,這是因為他能修道養(yǎng)心而長壽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書記載周太史儋會見秦獻公時,曾預言說:“當初秦國與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開了,分開七十年之后,就會有稱霸稱王的人出現。”有的人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說不是,世上沒有人知道哪種說法正確??傊献邮且晃浑[君子。

老子的兒子叫李宗,做過魏國的將軍,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兒子叫李注,李注的兒子叫李宮,李宮的玄孫叫李假,李假在漢文帝時做過官。而李假的兒子李解擔任過膠西王劉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齊地。

社會上信奉老子學說的人就貶斥儒學,信奉儒家學說的人也貶斥老子學說“主張不同的人,彼此說不到一塊去”,難道就是說的這種情況嗎?老子認為,無為而治,百姓自然趨于“化”;清靜不撓,百姓自然會歸于“正”。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臧燾字德仁,東莞莒人。少好學,善《三禮》。貧約自立,操行為鄉(xiāng)里所稱。晉孝武帝太元中,衛(wèi)將軍謝安始立國學,刺史謝玄舉燾為助教。孝武帝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議者或謂宜配食中宗。燾議曰:“前漢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為號,祭于寢園,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廟。謂宜遠準《陽秋》考宮之義,別建寢廟,則嚴禰之義顯。”議者從之。頃之,去官。以母老家貧,與弟熹俱棄人事,躬耕自業(yè),約己養(yǎng)親者十余載。父母喪亡,居喪六年,以毀瘠著稱。服闋,除臨沂令。義旗建,為太學博士。高祖鎮(zhèn)京口,與燾書曰:“頃學尚廢弛,后進頹業(yè),衡門之內,清風輟響。良由戎車屢警,禮樂中息,浮夫恣志,情與事染。豈可不敦厲風尚。想復弘之?!眳⒏咦嬷熊娷娛拢u封高陵亭侯。時太廟鴟尾災,燾謂著作郎徐廣曰:“昔孔子在齊聞魯廟災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毀落而猶列廟饗此其征乎”乃上議曰:“求之禮籍,未見其可。昔永和之初,大議斯禮,于時虞喜、范宣并以淵儒碩學,咸謂四府君神主,無緣永存于百世。或欲瘞之兩階,或欲藏之石室,或欲為之改筑,雖所秉小異,而大歸是同。準傍事例,宜瘞埋。然經典難詳,群言紛錯,非臣卑淺所能折中?!睍r學者多從燾議,竟未施行。義熙十四年,除侍中。元熙元年,以腳疾去職。高祖受命,征拜太常,雖外戚貴顯,而彌自沖約,茅屋蔬餐,不改其舊,所得奉祿,與親戚共之。永初三年,致仕。其年卒,時年七十。(節(jié)選自《宋書·臧燾傳》)(1)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昔孔子在齊/聞魯廟災/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毀落/而猶列廟饗/此其征乎/B.

昔孔子在齊/聞魯廟災/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毀落而猶/列廟饗/此其征乎/C.

昔孔子在齊/聞魯廟災/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毀落/而猶列廟饗此/其征乎/D.

昔孔子在齊/聞魯廟災/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毀落而猶/列廟饗此/其征乎/(2)下列對文中加下劃線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庶,指宗族的旁支,封建社會中,人們的身份會因其母親的身份而有嫡庶之分。B.

博士,古代學官,主要從事教授生徒之職,學術專業(yè)上常專通經典或精通技藝。C.

太廟,是我國古代皇帝的宗廟,起初僅供奉先皇,后來宗室、功臣等也可入廟。D.

儒,此處指“儒學”,我國自封建社會以來,“儒學”便是統(tǒng)治階級的正統(tǒng)思想。(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臧燾貧苦好學,熟悉經典。他家境貧寒,但卻富有自立的精神,喜好讀書學習,對古代的一些經典著作頗為熟悉。B.

臧燾恪守孝道,精心侍親。他曾與弟弟一同辭去官職,回家親自參與農耕,自己省吃儉用,服侍父母親長達十余年。C.

臧燾善于言辭,受到認可。針對朝政、災禍,他引經據典,清晰地陳述看法并提出建議,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納。D.

臧燾官至顯貴,嚴于律己。高祖登基后,他身居要位,但仍保持節(jié)儉自律的一貫作風,粗茶淡飯,與親人共享俸祿。(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良由戎車屢警,禮樂中息,浮夫恣志,情與事染。②然經典難詳,群言紛錯,非臣卑淺所能折中?!敬鸢浮浚?)A(2)D(3)C(4)①這的確是由于戰(zhàn)事頻頻,禮樂教化為之中斷,輕浮淺薄者任性而不務正業(yè),求學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響(干擾)。②然而經典難以詳解,眾人議論紛雜,這不是微臣卑陋的見識所能說準的?!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句,根據名詞代詞“孔子”“齊”“魯廟”“桓”“僖”“征西(征西將軍)”“京兆四府君”“廟”“此”“征”等,虛詞“在”“也”“而”“其”,“而”表示轉折,“猶”意思是“還”,“列廟饗”意思“列于太廟受供享”,其前省略主語“征西京兆四府君”,意思是“(征西將軍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卻仍列于太廟受供享”意思完整,結構獨立,前后斷開,排除BD兩項。“此”作“其征乎”的主語,意思是“這火災大概就是征兆吧”,意思獨立,結構完整,在“此”前斷開,排除C項,再結合本句意思:過去孔子在齊國,聽說魯國太廟發(fā)生火災,說一定是由于桓公、僖公的事。如今征西將軍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本應當撤除神主,卻仍列于太廟受供享,這火災大概就是征兆吧?句子可以斷開為:昔孔子在齊/聞魯廟災/曰必桓/僖也/今征西/京兆四府君/宜在毀落/而猶列廟饗/此其征乎/故選A。(2)D項,“我國自封建社會以來,‘儒學’便是統(tǒng)治階級的正統(tǒng)思想”中“自封建社會以來”說法有誤,儒學思想成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是從西漢時開始的。故選D。(3)C項,可知“其建言每次都被采納”說法有誤,原文說“時學者多從燾議,竟未施行”,意思是“當時學者大多贊成臧燾的意見,但最終還是沒有實行”。故選C。(4)本題翻譯賦分點:①中的“良”,的確;“戎車屢警”,指戰(zhàn)事頻頻;“中息”,中斷,停止;“浮夫”,指輕浮淺薄者;“恣志”,指任性而不務正業(yè);“情”,指求學的情趣;“染”,影響,干擾;“情與事染”,求學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響(干擾)。②中“然”,表轉折,然而;“詳”,詳解;“言”,指議論;“紛錯”,紛雜;“群言紛錯”,眾人議論紛雜;“卑淺”,形容詞作名詞,指卑陋的見識;“折中”,說準;“非臣卑淺所能折中”,這不是微臣卑陋的見識所能說準的。故答案為:⑴A;⑵D;⑶C;⑷①這的確是由于戰(zhàn)事頻頻,禮樂教化為之中斷,輕浮淺薄者任性而不務正業(yè),求學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響(干擾)。②然而經典難以詳解,眾人議論紛雜,這不是微臣卑陋的見識所能說準的?!军c評】(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文言文斷句要根據常見的句首句尾語氣詞、句式、修辭、意思進行斷句。本題可以根據句中動詞、虛詞、句子結構,抓住關鍵詞,然后根據語意進行斷句。(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的理解識記能力。文化常識的積累有助于解讀文言文,文化常識一般包括官職、宗教禮儀、服飾、年齡稱謂、有特殊意義的專有名詞等,學習過程中注意準確積累。(3)本題考查把握內容要點和鑒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類題目要梳理原文內容,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把各個選項與原文內容進行細致比對,逐個排除。(4)此題考查文言文翻譯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譯首先要做到直譯為主,意譯為輔,一定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句中重點字詞,如:實詞中的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翻譯重點語句是一項綜合能力的體現,不僅要求學生具有豐富的文言詞匯知識儲備,還要有一定的古漢語語法知識,同時要求語言表達流暢與優(yōu)美?!緟⒖甲g文】

臧燾字德仁,東莞莒人。他年少的時候愛好學習,精通《三禮》。貧乏窮困卻能自立,操守品行為家鄉(xiāng)鄉(xiāng)里稱道。晉孝武帝太元年間,衛(wèi)將軍謝安開始建立國學,刺史謝玄舉薦臧燾為助教。孝武帝追尊他的庶祖母宣太后,有的議者認為宣太后當附祭配享中宗。臧燾建議說:“前漢孝文、孝昭太后,都是依照兒子取得尊號,在陵寢祭祀,不在高祖、孝武的廟中附祭。臣以為追尊宣太后一事,應當遠依《春秋》考宮的古義,另建寢廟,則尊奉崇敬的禮義得以顯明。”議者采納了他的意見。不久,辭去官職。由于母親年老,家中貧窮,跟弟弟臧熹一起放棄仕途,以耕種謀生,自己節(jié)約而供奉雙親十多年。父母去世后,臧燾守喪六年,以居喪過哀聞名。守喪期滿后,被任命為臨沂縣令。義旗樹起后,任太學博士。高祖鎮(zhèn)守京口,寫信給臧燾說:近來求學的風尚衰微,后輩學人學業(yè)荒廢,民間戶內,不聞朗朗讀書聲。這的確是由于戰(zhàn)事頻頻,禮樂教化為之中斷,輕浮淺薄者任性而不務正業(yè),求學的情趣受到事功的影響(干擾)。怎么能夠不大力鼓勵學習的風尚呢?希望您對此事再有所光大?!标盃c擔任高祖的中軍軍事,承襲封爵為高陵亭侯。當時太廟發(fā)生火災,臧燾對著作郎徐廣說:“過去孔子在齊國,聽說魯國太廟發(fā)生火災,說一定是由于桓公、僖公的事。如今征西將軍以及京兆尹四位府君本應當撤除神主,卻仍列于太廟受供享,這火災大概就是征兆吧?”于是上奏議說:“核查禮法典籍,看不出這種做法的允當。從前永和初年曾熱烈討論過此事,那時候虞喜、范宣都是學識淵博的儒學大師,都認為四位府君的神主,沒有理由世世代代永遠存放,有的計劃埋葬在墓室兩邊的石階下,有的主張收藏在石室中,有的提議為他們另外筑室,雖然所持的意見略有區(qū)別,但是大方向基本相同。依準有關事例,對四府君神主的處理應當采用埋祭的辦法。然而經典難以詳解,眾人議論紛雜,這不是微臣卑陋的見識所能說準的。”當時學者大多贊成臧燾的意見,但最終還是沒有實行。義熙十四年,任命為侍中。元熙元年,因為腳病離職。高祖受命登基,召拜臧燾為太常,他雖然身為外戚權貴,然而更加自我約束,住茅房吃蔬菜,不改變原來的習慣,所得俸祿,與親戚共享。永初三年,退職。同年去世,時年七十歲。7.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游靈巖記姚鼐(清)

①泰山北多巨巖,而靈巖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來觀之。如壘石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環(huán)而缺其南。重嶂蔽之,事溪絡帝自巖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種柏,翳高塞深。靈巖寺在柏中,積雪林下,初日澄澈,寒光動寺壁。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出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騖而詭趣,帷張而軍行。巖尻有泉,皇帝來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飲余。回視寺左右立石,多宋以來人刻字,有墁入壁內者,又有取石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云。

②余初與朱子潁約來靈巖,值子潁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聶劍光偕余。聶君指巖之北谷,溯以東,越一嶺,則入于琨瑞之山。蓋靈巖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濟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濟,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當苻堅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樓閣甚壯,其后頹廢至盡;£靈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

③靈巖在長清縣東七十里,西近大路,來游者日眾然至琨瑞山,其巖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書以告子潁:子潁他日之來也循泰山西麓,觀乎靈巖,北至歷城。復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簏以反乎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張峽夜宿,姚鼐記。【注釋】①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②殊騖而詭趣:山勢如萬馬奔馳般奇形怪狀。詭,怪異。趣通趨,急速地奔馳。③政和:北宋徽宗年號。(1)

賞析第①段畫線句的描寫手法。(2)對第①段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

靈巖山很高大,群峰環(huán)繞像個玉環(huán),在南面有個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嶺。B.

柏樹覆蓋著高高的山嶺,塞滿了深深的崖谷而靈巖寺就在這片茂密的柏林中。C.

靈巖寺后的山崖極其陡峭,不可直上只有有時橫行、有時側身攀援才能上去。D.

靈巖山崖下有軍隊駐扎行動,還有泉水,皇帝巡視時,親自命名為“甘露之泉”。(3)可填入第②段方框處的虛詞是()。A.

B.

C.

D.

其(4)給第③段畫線句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

復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麓以反乎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B.

復溯朝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麓/以反乎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C.

復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麓以反乎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D.

復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麓以反平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5)分析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敬鸢浮浚?)以動寫靜,“寒光動寺壁”寫出了隨著太陽的升起,光線移動,寒光折射在墻壁上,仿佛墻壁在動,給人一種動態(tài)美。(2)D(3)C(4)B(5)內容上交代了靈巖的具體位置,游覽者情況,并告訴了子潁游覽路線及寫作時間、地點人物。是對文章內容的總結,使文章內容更加完成。結構上,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也是對上文的總結?!窘馕觥俊痉治觥浚?)作答本類題首先明確確定劃線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然后對本句話進行分析,本句話的意思為:樹林中積滿了白雪,初升的太陽照在上面,清澈透明,積雪的寒光反射在寺廟的墻壁上,墻壁都好像在晃動了。點明手法,從動靜的角度,對手法進行解釋分析即可。(2)D選項,由“登則周望萬山,殊騖而詭趣,帷張而軍行。巖尻有泉,皇帝來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的以飲余”可知,“靈巖山崖下有軍隊駐扎行動”錯誤?!搬埗娦小边@是一個比喻。故本題選D項。(3)上文寫“當苻堅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樓閣甚壯,其后頹廢至盡”,中間用分號,可知為并列結構。前文寫到“當前秦苻堅時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閣樓房,十分壯麗,后來逐漸倒塌廢棄?!焙笪膶憽办`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可知為轉折關系,故本題選C項。(4)本題“復溯”修飾“朝公谷東南”,“緣”修飾“泰山東麓”中間不能斷開;本題前后兩句句式相同,結構相似,故選B項。(5)作答本類題型,從內容結構方面進行分析?!办`巖在長清縣東七十里,西近大路”寫出了靈巖的位置;“來游者日眾然至琨瑞山”記述了游覽者情況;“其巖谷幽邃,乃益奇也”記述了景色。“余不及往,書以告子潁:子潁他日之來也循泰山西麓,觀乎靈巖,北至歷城。復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簏以反乎泰安則山之四面盡矣?!庇浭隽擞斡[路線。“張峽夜宿,姚鼐記”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故答案為:⑴以動寫靜,“寒光動寺壁”寫出了隨著太陽的升起,光線移動,寒光折射在墻壁上,仿佛墻壁在動,給人一種動態(tài)美。⑵D;⑶C;⑷B;⑸內容上交代了靈巖的具體位置,游覽者情況,并告訴了子潁游覽路線及寫作時間、地點人物。是對文章內容的總結,使文章內容更加完成。結構上,使文章結構更加完整,也是對上文的總結?!军c評】⑴本題考查描寫手法的能力。第一步,指明運用了哪一種描寫手法。第二步,結合具體情節(jié)分析這種描寫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體現的。第三步,明確有何效果或作用。⑵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章內容要點、篩選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學生準確翻譯理解文言內容,特別是側重于對文章要點的具體把握,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關鍵所在,在解答的時候要突出這一點內容。⑶此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理解與辨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注重識記,積累,掌握文言18個虛詞的常規(guī)用法;當然也可以借助語境或利用教材所學作遷移聯想等來推斷詞義。⑷此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標點也講求一定的技巧,做題時應把握準語意,根據語法結構、邏輯規(guī)律作出判斷。解答本題應首先明白語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對語句進行斷句。⑸此題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語段的作用,首先明確語段的內容,然后從結構和內容的角度分析,結構上注意照應、鋪墊等,內容注意主旨的體現,和其它語段的關系。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文學徐君家傳[清]魏禧

徐君諱謙尊,字玄初,吳縣附學生①,君天資英敏,讀書觀大略,慕古俠烈之士,好施與,矜然諾。里有爭,必造門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故鄉(xiāng)望公②得與二三故舊歌嘯山水間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經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剛卞,君事之彌謹。季讀書,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

明末賦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jié)曰:“此真讀書人?!庇谑菑V義田以資通區(qū),置役田給諸甲,至今猶食其利焉。崇禎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歲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又勸助有力之家,全活甚眾。妻兄弟有老而獨者養(yǎng)之二十年,沒葬而歲祀之,君友黃某父子死非所,遺二寡婦一女,君悉心護之,以其女字君從子,故黃氏終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黃之姻某喜豪舉,忽罹大禍,君營救之為破家。其教子以親賢友善為第一務。鼎革③初,州郡望人義士多辟地鄧尉山、太湖中,君為謀舍館資飲餼不倦,不復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間,群盜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聞盜則挺身出,糾里中壯士為守御。賊大恨,卒殺公。鄉(xiāng)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輩無所恃矣?!?/p>

或曰:君古游俠之流也。魏禧曰:游俠士以好義亂國,君以好義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潔己礪治以利其下,下盡職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其衰也,大吏貪縱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細民無所依倚。當是時,千家之鄉(xiāng),百室之聚,茍有巨室魁士,好義輕財利,能緩急一方者,則窮民饑寒有所資,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為盜賊。又或畏威懷德,不敢為非,不忍負其人。故鄉(xiāng)邑有好義士,足以補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幾于是者與?嗟乎,是非獨為徐氏言之也?!咀⑨尅竣俑綄W生:明清科舉生員名稱之一。②鄉(xiāng)望公:對徐謙尊父親的尊稱。③鼎革:指改朝換代。(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在句中的意思①糾里中壯士為守御________

②沒葬而歲祀之________(2)為下列句中加下劃線詞語選擇釋義正確的一項①君一言折之(

)A.使……屈服

B.指責

C.使……折服

D.證明②全活甚眾(

)A.

全、都

B.保全

C.成全

D.整個(3)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君不以貧故竭力佽助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B.

民殣于道路

河內兇,則移其民于河東C.

上下相安,而盜賊不作

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D.

其庶幾于是者與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4)翻譯以下句子明末賦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條利弊上巡撫張公,公覽而擊節(jié)曰:“此真讀書人?!保?)根據以下事例,概括出徐君的性格特點事例性格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________君歲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________(6)文章最后一段提及“游俠士”的作用是?【答案】(1)聚集;通“歿”死亡,去世(2)C;B(3)A(4)明代末年,各種苛捐雜稅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經常耗盡家產,徐君逐條列舉了賦稅中的弊端呈給巡撫張公,張公看了打著拍子贊賞說:“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保?)孝順恭謹;重義輕財(6)結尾提及游俠士,由敘到議,表現游俠士之義與徐君之義不同,二者形成對比,游俠士之義是“亂國”,徐君之義是“庇民”,肯定了徐謙尊這類人在亂世中對國家的積極作用,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題“糾”,屬于一詞多義現象,放在語境中應該釋為聚集;“沒”,通“歿”死亡,去世。(2)①折,在語境中應該是強調客觀使然,屬于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折服。故選C。②全,形容詞使動,使……全,可以意譯為保全。故選B。(3)A項,均解釋為介詞“因為”。意義和用法相同;B項,介詞,在/介詞,到。不同;C項,表因果,因而/表轉折,但是。不同。D項,代詞,他/助詞,一定。不同。故選A。(4)本題賦分點有:首事者,主管其事的人;往往,經常;破家,耗盡家產;條,逐條列舉;上,向上級奏明,呈給上級;覽,看;而,承接關系,譯為然后;擊節(jié),打著拍子,表示贊賞;此真讀書人,判斷句。(5)本題要求從事件列中歸納人物特點。①“家既落,君委曲以奉甘旨”,意思是說“家境中落后,徐謙尊殷勤周至悉心奉養(yǎng)父親”,可以總結性格特點為:孝順長輩,恭敬謹慎,細膩周到,體貼入微;②“君歲減廩食以資鄉(xiāng)里”,意思是說“徐謙尊每年拿出倉庫儲存的糧食來救濟鄉(xiāng)親”,從中可以歸結性格特點為:

重義輕財、大公無私、關愛百姓、克己奉公、勇于奉獻、樂于犧牲、舍己為民。(6)從表達方式上看寫游俠士的部分屬于議論,而作為人物傳記,上文表達方式主要是敘述,由敘到議,突出表現人物之間的異同,對比中凸顯主要人物性格和主題思想;從內容主旨層面看崇尚俠義的人因為喜愛俠義使國家混亂,而徐謙尊憑借俠義來保護百姓,這是他們的行為產生的結果的不同之處,從而彰顯并肯定了徐謙尊對國家的積極作用,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之情。故答案為:⑴聚集

通“歿”死亡,去世⑵C;B;⑶A;⑷明代末年,各種苛捐雜稅非常沉重,主管其事的人經常耗盡家產,徐君逐條列舉了賦稅中的弊端呈給巡撫張公,張公看了打著拍子贊賞說:“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雹尚㈨樄е攟重義輕財⑹結尾提及游俠士,由敘到議,表現游俠士之義與徐君之義不同,二者形成對比,游俠士之義是“亂國”,徐君之義是“庇民”,肯定了徐謙尊這類人在亂世中對國家的積極作用,表達了作者對他的贊美。【點評】(1)此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答題時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實詞放回到句中理解,通則對,不通則錯。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義、從字音相同推測通假字、通過語法特征推斷詞性、用互文見義對照解釋前后詞、用成語比較推導詞義等。(2)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含義的理解和識記能力。文言實詞的理解,重在平時積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