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單元練習- 高考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1頁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單元練習- 高考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2頁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單元練習- 高考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3頁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單元練習- 高考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4頁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單元練習- 高考歷史統(tǒng)編版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一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一.選擇題(共12小題)1.據(jù)史料記載,鮮卑貴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后,“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后,以土德王”,還曾“入仕堯世”。拓跋珪此舉主要目的是()A.爭取漢族地主的支持 B.認可并傳承華夏文化 C.增強民族認同塑造北魏政權的正統(tǒng)性 D.學習漢族文化實現(xiàn)北魏政權的封建化2.唐朝中期政治家陸贄(754—805)曾評價兩稅法說,“務輕資而樂轉徙者,恒脫于徭稅。敦本業(yè)而樹居產者,每困于征求”。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兩稅法存在嚴重缺陷 B.土地兼并問題得以緩解 C.政府對百姓控制加重 D.國家財政收入得到保障3.美國學者陸威儀認為,不同于后來中國朝代科舉以筆試為主、考官無從知曉答題人身份的規(guī)定,唐代的科舉要求主考人和應試者之間、應試者們自身之間一種廣泛的、遵照禮儀的互動。而舊的家族嫻熟地掌握了這種考試,以至于進士舉成為大家族確保自身永久地位的一條新途徑。該學者意在強調()A.選官制度成為政治斗爭工具 B.門閥體制在此時有較大影響 C.制度創(chuàng)新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加強 D.人才選拔方式轉變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4.1277年左右,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議,為修訂歷法組織全國范圍的大規(guī)模的天文觀測。元世祖派十四名天文學家“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進行重要的天文觀測。1280年,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時”的古語,將修訂完成的歷法取名為《授時歷》。據(jù)此可知()A.大一統(tǒng)王朝促進了古代科技發(fā)展 B.民族關系的調整推動了歷法進步 C.古代政府歷來重視天文學的發(fā)展 D.科學家的積極探索推進科技進步5.737年,唐朝規(guī)定每年諸州貢士人數(shù)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北方除隴右、河東兩道的下州比例較高外,其余各道下州占比均低于20%;而南方除江南東、西兩道,其余各道的下州占比均大于50%,黔中、嶺南的下州比例達90%以上。由此推知,當時()A.科舉取士存在地域差異 B.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增強 C.社會門第觀念受到?jīng)_擊 D.行政區(qū)域劃分存在弊端6.唐初,政府實行城鄉(xiāng)一體的戶籍管理制度,對逃散浮寄的人戶采取追索回原籍的辦法。憲宗元和五年(810年)政府將附郭而居、以城市為生活和工作場所的浮戶統(tǒng)一納入城市戶籍管理體系。這一轉變主要基于()A.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 B.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動 C.賦稅制度改革的推進 D.坊市分置界限的打破7.如圖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示意圖,具體可知()A.中書門下,權力最大 B.協(xié)商政務,減少失誤 C.皇帝權力,嚴重削弱 D.六部分工,直屬門下8.對于晉以前的人們而言,長江的地位實不能與黃河等量齊觀。如《風俗通義》云:“江者,貢也,所出珍物可貢獻也。河者,播也,播為九流,出龍圖也。”至東晉,郭璞作《江賦》則言,長江“總百川之殊勢,集朝宗乎滄浪”、“播靈潤於千里,越岱宗(泰山尊稱)之觸石”。這一變化反映出東晉時期()A.北方戰(zhàn)亂學術凋敝 B.士人重構王朝正統(tǒng) C.民族融合不斷加強 D.正統(tǒng)思想受到?jīng)_擊9.如圖所示為唐朝政府控制的戶口總數(shù)變化情況數(shù)據(jù)圖。為了解決這一變化帶來的財政運轉困難,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抑制土地兼并 B.改革均田制 C.精簡政府機構 D.實行兩稅法10.如圖為唐代的曲轅型、秘色瓷和開元通寶。據(jù)此可知()A.唐代吸收隋亡教訓勸課農桑 B.唐代的三彩瓷代表最高水平 C.開元通寶是開元盛世的代表 D.唐代經(jīng)濟有了很大發(fā)展進步11.科舉制度“是對門閥制度的一種否定,是對文官政治的強化,是傳統(tǒng)中國將帝制政權向中下層知識分子開放的重要方式”。這說明,科舉制()A.消除了門閥政治殘余 B.弱化了皇權專制統(tǒng)治 C.有利于社會階層流動 D.強化了崇文抑武政策12.如圖為唐代出土文物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舞馬是選擇西域良馬經(jīng)過特殊訓練后,讓馬在音樂節(jié)奏下進行的一種表演。唐中宗時期,舞馬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宮廷宴會中,且規(guī)模十分龐大。這一時期舞馬的發(fā)展反映了()A.政治奢靡的景象 B.民族交融的加強 C.軍事戰(zhàn)爭的擴大 D.禮樂制度的完善二.解答題(共2小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160年,四川總領所調利州路民夫3萬余人轉運軍糧,“令諸州守貳以民間產力高下品差(田產)……民間一夫之費為七八十千,雇夫以行者又倍”。孝宗時在四川“巴、蓬、劍、閬,上自三等,每戶有出一夫者,出兩三夫者”?;茨系貐^(qū),據(jù)黃翰所言,“起夫一事,官司敷之稅戶,稅戶抑勒佃戶?!钁粢詾橥吨赖兀缸臃蚱尴囝櫶柶笮小?。南宋法條規(guī)定:“其支移(民戶將稅糧送往指定地點)非急切及軍期,而人戶愿納支移物價、腳錢者,聽。”“諸人戶稅租應付他處輸納、而愿就納本縣者,轉運司量地里、定則例,令別納實費腳錢?!薄幾粤缴取赌纤螘r期攤丁入畝演進軌跡及內在機制考析》材料二“攤丁入畝”制度自康熙末年首先在廣東、四川試行,雍正二年起在直隸正式實行,之后相繼在各省推行。到乾隆四十二年,貴州實行“攤丁入畝”,全國基本上完成了這一賦役制度的改革。同時,各地在實行“攤丁入畝”制度的過程中,也進行了清理土地和統(tǒng)計人口的工作,并在雍正十二年重修了《賦役全書》,使清政府更好地掌握了全國的土地和人口情況。從推行后的稅率看,一般地多丁少的省份攤丁銀稅率低;丁多地少、人口密集地區(qū)攤丁銀稅率高,所以原則上是“原稅重者加稅輕,原稅輕者加稅重”,各省整體稅負相對均衡。——摘編自王郁琛《“攤丁入畝”制度的歷史透視與現(xiàn)實啟示》(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南宋力役征調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攤丁入畝”制度能夠順利實施的歷史原因。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是科舉制的形成和完善時期,隋文帝繼位后,在人才選舉方面廢除了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拔舉人才,進士這一名稱,作為一個考試取士科目則始于隋煬帝,由于狹義的科舉是指進士科舉,因此,進士科的創(chuàng)設成為科舉制起始的標志。唐太宗時,科舉考試的內容日漸豐富,進士和明經(jīng)作為主要的選士科目,在貞觀年間得以確立。武則天時期,共取進士454人,人數(shù)明顯增加,在702年還救令“宜教或藝,每年準明經(jīng)、進士貢舉”,自此或舉開始實行。唐玄宗在位期間,人們高度重視科名。因此,科舉事務的重要性與考功員外郎職位較輕的矛盾日益突出,唐玄宗決定由禮部掌管科舉,這是唐玄宗對科舉制進行的影響最為深選的改革。——摘編自劉海峰、李兵《中國科舉史》材料二:隋及唐前期繼續(xù)沿用北魏以來的均田制,并在均田制下實行的賦役制度稱為租庸調制,租庸調以丁為單位征稅,每年租二石,調絹兩丈及綿三兩(或折納布、麻),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納絹替代,是為庸,庸的作用是替代正役,納庸即不服正役,服正役不納庸,如在20日以外加派正役,加15日免調,30日租調俱免,算上加派,總計不能超過50日,這方面的規(guī)定保證了農民的基本生產時間,有利于經(jīng)濟的恢復、發(fā)展?!幾詮埛吨袊糯喪贰罚?)根據(jù)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科舉制在隋唐時期形成和完善的過程。(2)根據(jù)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租庸調制的積極作用。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一.選擇題(共12小題)1.據(jù)史料記載,鮮卑貴族拓跋珪正式建立北魏王朝后,“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后,以土德王”,還曾“入仕堯世”。拓跋珪此舉主要目的是()A.爭取漢族地主的支持 B.認可并傳承華夏文化 C.增強民族認同塑造北魏政權的正統(tǒng)性 D.學習漢族文化實現(xiàn)北魏政權的封建化【答案】C2.唐朝中期政治家陸贄(754—805)曾評價兩稅法說,“務輕資而樂轉徙者,恒脫于徭稅。敦本業(yè)而樹居產者,每困于征求”。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兩稅法存在嚴重缺陷 B.土地兼并問題得以緩解 C.政府對百姓控制加重 D.國家財政收入得到保障【答案】A3.美國學者陸威儀認為,不同于后來中國朝代科舉以筆試為主、考官無從知曉答題人身份的規(guī)定,唐代的科舉要求主考人和應試者之間、應試者們自身之間一種廣泛的、遵照禮儀的互動。而舊的家族嫻熟地掌握了這種考試,以至于進士舉成為大家族確保自身永久地位的一條新途徑。該學者意在強調()A.選官制度成為政治斗爭工具 B.門閥體制在此時有較大影響 C.制度創(chuàng)新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加強 D.人才選拔方式轉變提高了官員文化素質【答案】B4.1277年左右,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郭守敬的建議,為修訂歷法組織全國范圍的大規(guī)模的天文觀測。元世祖派十四名天文學家“東至高麗,西極滇池,南逾朱崖,北盡鐵勒,四海測驗,凡二十七所”,進行重要的天文觀測。1280年,元世祖按照“敬授民時”的古語,將修訂完成的歷法取名為《授時歷》。據(jù)此可知()A.大一統(tǒng)王朝促進了古代科技發(fā)展 B.民族關系的調整推動了歷法進步 C.古代政府歷來重視天文學的發(fā)展 D.科學家的積極探索推進科技進步【答案】A5.737年,唐朝規(guī)定每年諸州貢士人數(shù)上州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北方除隴右、河東兩道的下州比例較高外,其余各道下州占比均低于20%;而南方除江南東、西兩道,其余各道的下州占比均大于50%,黔中、嶺南的下州比例達90%以上。由此推知,當時()A.科舉取士存在地域差異 B.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增強 C.社會門第觀念受到?jīng)_擊 D.行政區(qū)域劃分存在弊端【答案】A6.唐初,政府實行城鄉(xiāng)一體的戶籍管理制度,對逃散浮寄的人戶采取追索回原籍的辦法。憲宗元和五年(810年)政府將附郭而居、以城市為生活和工作場所的浮戶統(tǒng)一納入城市戶籍管理體系。這一轉變主要基于()A.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 B.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動 C.賦稅制度改革的推進 D.坊市分置界限的打破【答案】C7.如圖是唐代三省六部制示意圖,具體可知()A.中書門下,權力最大 B.協(xié)商政務,減少失誤 C.皇帝權力,嚴重削弱 D.六部分工,直屬門下【答案】B8.對于晉以前的人們而言,長江的地位實不能與黃河等量齊觀。如《風俗通義》云:“江者,貢也,所出珍物可貢獻也。河者,播也,播為九流,出龍圖也?!敝翓|晉,郭璞作《江賦》則言,長江“總百川之殊勢,集朝宗乎滄浪”、“播靈潤於千里,越岱宗(泰山尊稱)之觸石”。這一變化反映出東晉時期()A.北方戰(zhàn)亂學術凋敝 B.士人重構王朝正統(tǒng) C.民族融合不斷加強 D.正統(tǒng)思想受到?jīng)_擊【答案】B9.如圖所示為唐朝政府控制的戶口總數(shù)變化情況數(shù)據(jù)圖。為了解決這一變化帶來的財政運轉困難,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抑制土地兼并 B.改革均田制 C.精簡政府機構 D.實行兩稅法【答案】D10.如圖為唐代的曲轅型、秘色瓷和開元通寶。據(jù)此可知()A.唐代吸收隋亡教訓勸課農桑 B.唐代的三彩瓷代表最高水平 C.開元通寶是開元盛世的代表 D.唐代經(jīng)濟有了很大發(fā)展進步【答案】D11.科舉制度“是對門閥制度的一種否定,是對文官政治的強化,是傳統(tǒng)中國將帝制政權向中下層知識分子開放的重要方式”。這說明,科舉制()A.消除了門閥政治殘余 B.弱化了皇權專制統(tǒng)治 C.有利于社會階層流動 D.強化了崇文抑武政策【答案】C12.如圖為唐代出土文物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舞馬是選擇西域良馬經(jīng)過特殊訓練后,讓馬在音樂節(jié)奏下進行的一種表演。唐中宗時期,舞馬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宮廷宴會中,且規(guī)模十分龐大。這一時期舞馬的發(fā)展反映了()A.政治奢靡的景象 B.民族交融的加強 C.軍事戰(zhàn)爭的擴大 D.禮樂制度的完善【答案】A二.解答題(共2小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160年,四川總領所調利州路民夫3萬余人轉運軍糧,“令諸州守貳以民間產力高下品差(田產)……民間一夫之費為七八十千,雇夫以行者又倍”。孝宗時在四川“巴、蓬、劍、閬,上自三等,每戶有出一夫者,出兩三夫者”?;茨系貐^(qū),據(jù)黃翰所言,“起夫一事,官司敷之稅戶,稅戶抑勒佃戶?!钁粢詾橥吨赖?,父子夫妻相顧號泣而后行”。南宋法條規(guī)定:“其支移(民戶將稅糧送往指定地點)非急切及軍期,而人戶愿納支移物價、腳錢者,聽?!薄爸T人戶稅租應付他處輸納、而愿就納本縣者,轉運司量地里、定則例,令別納實費腳錢?!薄幾粤缴取赌纤螘r期攤丁入畝演進軌跡及內在機制考析》材料二“攤丁入畝”制度自康熙末年首先在廣東、四川試行,雍正二年起在直隸正式實行,之后相繼在各省推行。到乾隆四十二年,貴州實行“攤丁入畝”,全國基本上完成了這一賦役制度的改革。同時,各地在實行“攤丁入畝”制度的過程中,也進行了清理土地和統(tǒng)計人口的工作,并在雍正十二年重修了《賦役全書》,使清政府更好地掌握了全國的土地和人口情況。從推行后的稅率看,一般地多丁少的省份攤丁銀稅率低;丁多地少、人口密集地區(qū)攤丁銀稅率高,所以原則上是“原稅重者加稅輕,原稅輕者加稅重”,各省整體稅負相對均衡?!幾酝跤翳 丁皵偠∪氘€”制度的歷史透視與現(xiàn)實啟示》(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南宋力役征調的特點。(2)根據(jù)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清朝“攤丁入畝”制度能夠順利實施的歷史原因?!敬鸢浮浚?)特點:以運送軍糧為主;劃分了等級;力役負擔沉重;可以出錢雇人代力役。(2)歷史原因:采取了先試行,再逐步推進的策略;清理土地和統(tǒng)計人口的工作配合了“攤丁入畝”制度的實施;《賦役全書》的重修使清政府更好地掌握了全國的土地和人口情況;各省整體稅負相對均衡;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人身關系逐漸松弛。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是科舉制的形成和完善時期,隋文帝繼位后,在人才選舉方面廢除了九品中正制,設立分科拔舉人才,進士這一名稱,作為一個考試取士科目則始于隋煬帝,由于狹義的科舉是指進士科舉,因此,進士科的創(chuàng)設成為科舉制起始的標志。唐太宗時,科舉考試的內容日漸豐富,進士和明經(jīng)作為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