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全冊知識匯編_第1頁
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全冊知識匯編_第2頁
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全冊知識匯編_第3頁
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全冊知識匯編_第4頁
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全冊知識匯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中考歷史總復習《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全冊知識匯編(精)

中國近現代史社會性質的三次變化:

1、1840年鴉片戰(zhàn)爭:由封建社會開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

2、1949年新中國成立: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或:開始向社會主義過渡。)

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確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

第1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了解開國大典,認識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八下P-2-4)

(1)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充分準備的一次會議):1949年9月,在北平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

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選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會決定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以《義勇軍進

行曲》為代國歌,以北平為首都并改名為北京,采用公元紀年。大會還決定在首都天安門廣場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紀念碑。

(2)開國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毛澤東向全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親自按動電鈕,一面鮮艷的

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這時,樂隊奏起《義勇軍進行曲》,54門禮炮齊鳴28響。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歡慶新中國的誕

生。毛澤東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接著,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游行開始。

(3)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國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

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標志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中國現代史開端,進入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

世界意義: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第3課土地改革

1、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八下P72)

(1)解放前,封建土地制度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fā)展。

(2)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三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qū)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

2、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八下P-12)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它規(guī)定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土地所有制,

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義(八下P-13—14)

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

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yè)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fā)展,為國家工業(yè)化建設準備了條件。

(-)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第4課工業(yè)化的起步

了解“一五”計劃(八下P-18-20)

(1)原因:我國工業(yè)水平還遠遠落后于發(fā)達國家。

(2)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

(3)時間:1953—1957年底。

(4)基本任務:①集中主要力量發(fā)展重工業(yè),建立國家工業(yè)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②相應地發(fā)展運輸業(yè)、輕工業(yè)、農業(yè)和商業(yè),;③相應地

培養(yǎng)建設人才。

(5)成就:建成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中國第一個飛機制造廠試制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建成以

鞍山鋼鐵公司為中心的東北工業(yè)基地,華北、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業(yè)基地;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寶成鐵

路、鷹廈鐵路建成通車。

(6)意義: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yè)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yè)化邁進。

第5課三大改造

1、了解三大改造(八下P-23—25)

三大改造又稱社會主義改造或社會主義革命,是指黨和國家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把生產資料私有制

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

(1)時間:1953—1956年底。

(2)內容:對農業(yè)(形式:建立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手工業(yè)(形式:建立手工業(yè)生產合作社)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形式:通過公私合營,實行贖買

政策一一這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chuàng)舉)的社會主義改造。

(3)實質: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4)作用:1956年底,國家基本上完成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

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知道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八下P-25)

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勝利完成,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yōu)樯鐣髁x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

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時間:1956年。

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完成。

第6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

1、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的嚴重失誤(八下P-27—28)

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黨中央于1958年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但由于中國剛剛從革命戰(zhàn)爭轉向社會主義建設,黨和人民對我國

社會主義所處的發(fā)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少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客觀的經濟規(guī)律。緊接著,黨中央又發(fā)動了“大躍進”和人民

公社化運動。這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和“共產”風。

“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黨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道路中的一次嚴重失誤。再加上自然災害等因素,國家和人民面臨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嚴

重經濟困難。(1959—1961年三年經濟嚴重困難時期。)

2、知道王進喜'鄧稼先'焦裕祿'雷鋒等先進人物(八下P-29—31)

模范人物:王進喜:大慶石油工人,“鐵人”;鄧稼先:兩彈元勛;焦裕祿:縣委書記,“黨的好干部”;雷鋒,解放軍戰(zhàn)士,“人民的好戰(zhàn)士,黨的

好兒子”。

這些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質:熱愛祖國、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社會主義奮斗、密切聯系群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三)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第8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的背景,知道其內容,認識其意義(八下P-38—39)

背景:①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文革結束。但當時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提出“兩個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擁護,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錯誤方針,維護和堅持“左”的錯誤,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出現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②1978年關于“真

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最終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奠定了思想基礎。

內容:①思想上: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方針,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②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

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③組織上:會議實際上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

導集體。

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轉折。它完成了黨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的撥亂反正,是改革開放的開端。

從此,中國歷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第9課改革開放

1、知道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八下P-42—43)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政府實行改革開放政策。改革先從農村開始。安徽鳳陽小崗村的部分村民首先實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的方法;

隨后,在中央指導下,農村逐步實行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農業(yè)生產得到大發(fā)展,農村開始富裕起來。同時農村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也迅速發(fā)展,為農村

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知道對外開放新格局的形成(八下P-43—44)

現在,對外開放區(qū)已從沿海地區(qū)向內地發(fā)展,形成經濟特區(qū)一一沿海開放城市(共14個,江蘇省境內有連云港和南通兩個沿海開放城市)一一沿

海經濟開放區(qū)一一內地,這樣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10課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了解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主要內容。(八下P-48-50)

1982年,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我們的現代化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

,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1987年,黨的十三大:①闡明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階段的基本路線。②作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fā)展分三步走的

戰(zhàn)略部署。

1992年,鄧小平到南方視察:發(fā)展才是硬道理。鄧小平視察南方的講話,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產生了深遠影響

。1992年,黨的十四大:①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②高度評價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③這次

大會形成了以江澤民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1997年,黨的十五大:①江澤民作了《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全

面推向21世紀》的報告。②大會通過的黨章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③把鄧小平理論確立

為黨的指導思想,這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2、認識鄧小平理論的地位(八下P-49—50)

鄧小平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一句話評價鄧小平)。

鄧小平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思想,逐步形成了鄧小平理論。這一理論,第一次比較系統(tǒng)地回答了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基本問

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新階段。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它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黨的十五大通過的黨章確

立它為黨的指導思想。(鄧小平理論的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四)民族團結與祖國統(tǒng)一

第11課民族團結

了解民族區(qū)域自治政策(八下P-56-57)

實行民族區(qū)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統(tǒng)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設立自治區(qū),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qū)域大小,分別建立不同級

別的民族自治區(qū)域和自治機關。在自治區(qū)域,內,由當地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內部事務,行使自治權利。

民族區(qū)域自治對祖國統(tǒng)一、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地區(qū)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成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全國已建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qū):內蒙古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和西藏自治區(qū)。

第12課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及其實踐(八下P-60-62)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針對臺灣問題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一國兩制”就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臺灣、香港和澳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1999年12月20日,澳門回歸祖國。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就是“一國兩制”

構想的具體成功實踐。

“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指明了前景,贏得海內外人士的好評。''一國兩制”構想的提出,為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開辟了途徑,也為臺灣

回歸祖國奠定了基礎。

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1、了解對臺基本政策(八下P-65—66)

(1)新中國成立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

(2)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3)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確立了和平統(tǒng)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不久,在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

“和平統(tǒng)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推進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

(4)1995年初,江澤民又提出了現階段發(fā)展兩岸關系、促進和平統(tǒng)一進程的八項主張,成為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進程的指導思想。

2、了解“?;鶗?“海協(xié)會”和“九二共識”(八下P?66)

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鶗?;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xié)會,簡稱“海協(xié)會”。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

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

3、認識祖國統(tǒng)一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祖國統(tǒng)一一定能實現,因為:海峽兩岸中國人民都渴望統(tǒng)一;“臺獨”不得人心;鄧小平提出了用“一國兩制”的方針來解決臺灣問題,港澳的

回歸為臺灣回歸樹立了榜樣;祖國大陸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建設成就顯著,綜合國力增強,具有強大的向心力;中美關系將繼續(xù)向前發(fā)展,這將有利于

臺灣問題的解決。

(五)外交成就

第15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知道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主要內容(八下P?76—77)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的背景:新中國建立以后,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提出:最早是周恩來1953年接見印度代表團是時提出的。中、Eh緬三國總理倡導。

(2)內容: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后改為: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后改為: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標志著我

國外交政策的成熟。

2、了解萬隆會議(八下P-78)

(1)召開的時間、地點:1955年,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2)特點: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

(3)主題:討論保衛(wèi)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fā)展民族經濟等共同關心的問題。

(4)會議遇到的問題:帝國主義國家挑撥一些國家的代表當著中國代表的面攻擊共產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

(5)結果: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6)“萬隆精神”:人們把萬隆會議所反映的亞非人民團結一致,保衛(wèi)世界和平,增進各國人民間友誼的精神,稱為“萬隆精神”。

第16課外交事業(yè)的發(fā)展

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

1、了解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八下P-81—82)

《喬的笑》。見教材P86。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中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有利于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其根本原因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和國際地位的提高。

2、中美建交(八下P?80—81)

(1)新中國的成立宣告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徹底失敗。美國政府敵視新中國。

(2)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20世紀70年代初,中美關系出現轉機。

(3)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同周恩來總理舉行會談。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tǒng)訪華,雙方在上海簽署《上海聯合公報》。1979年1

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

(4)中美建交的意義:有利于國際和平與穩(wěn)定,中國外交形勢出現重大轉折。

(六)科技、教育與文化

第17、18課科學技術的成就

1、知道“兩彈一星”的成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