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預警護理對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圖像質量及血管并發(fā)癥的影響_第1頁
安全預警護理對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圖像質量及血管并發(fā)癥的影響_第2頁
安全預警護理對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圖像質量及血管并發(fā)癥的影響_第3頁
安全預警護理對冠狀動脈造影患者圖像質量及血管并發(fā)癥的影響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冠心病是一種常見心血管疾病,目前我國患有此病的人數(shù)約為1139萬,且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因此,冠心病的防治形勢日趨嚴峻[1]。冠狀動脈造影是診斷冠心病的“金標準”,能夠明確冠狀動脈病變的范圍、程度,從而為臨床治療提供依據,但此技術屬于創(chuàng)傷性操作,多數(shù)患者由于認知不足,檢查過程中心理波動較大,心率加快,不但會影響圖像質量,同時還會加大檢查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因此,加強對此類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護理至關重要。安全預警護理是一種事前控制護理模式,主要根據臨床經驗對護理風險進行識別、預測,再采取相應預警護理措施,以保障護理工作安全性[2]。該護理模式在神經內科中的應用較為多見,可有效降低神經內科護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3]。但其在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中的應用并不多見,本研究旨在探討安全預警護理對冠狀動脈造影患者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5月接收的88例冠狀動脈造影患者,根據接收時間分組,將2022年6—12月接收的44例患者納入對照組,另將2022年11月—2023年5月接收的44例患者納入觀察組。對照組男22例,女22例;年齡41~75歲,平均年齡(57.65±4.36)歲。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7.84±4.72)歲。納入標準:(1)臨床診斷或懷疑為冠心病;(2)均接受冠狀動脈造影檢查;(3)意識清醒,無交流障礙;(4)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既往行冠狀動脈搭橋術治療;(2)嚴重瓣膜病變;(3)嚴重心律失常;(4)嚴重電解質紊亂;(5)嚴重呼吸功能衰竭;(6)急性腦血管病變;(7)安裝心臟起搏器;(8)對碘或造影劑過敏;(9)穿刺位置呈現(xiàn)出瘢痕;(10)嚴重認知功能異常。1.2方法1.2.1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檢查護理,具體如下:檢查前護士耐心告訴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目的、檢查流程及配合事項,幫助患者做好檢查準備,囑患者練習床上排便;檢查時加強醫(yī)護配合,選擇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并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檢查后用紗布按壓穿刺點,30min后拔動脈鞘,并用彈力繃帶包扎,囑患者盡可能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并制動,嚴密觀察穿刺部位有沒有滲血,若有出血,需盡早處理;告訴患者檢查后清淡、易消化飲食,以加快切口愈合,讓患者多飲水,以促進造影劑排出,同時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觀察。1.2.2觀察組在常規(guī)檢查護理同時又給予安全預警護理,具體如下:(1)安全預警護理培訓。建立安全預警護理制度,由科室護士長對全科護士進行統(tǒng)一規(guī)范化培訓,培訓內容包含冠狀動脈造影檢查適應證與禁忌證、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術前準備及術后常規(guī)處理、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常見并發(fā)癥及預防、安全預警護理目的及方法等,培訓后考核,合格者方可參與護理工作。(2)啟動預警評估機制。護士長組織全科護士參加會議討論,根據臨床經驗評估影響冠狀動脈造影圖像質量的主要因素,如血管變異、導管走行方向、導管插入位置、造影劑量不足、心理及生理強烈應激等[4],并分析既往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時常見的血管并發(fā)癥問題,如穿刺部位出血、血管迷走反射、血栓形成、假性動脈瘤等[5],以提高圖像質量,降低血管并發(fā)癥作為安全護理目標,制定相應安全預警護理計劃。(3)實施安全預警護理。①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醫(yī)院環(huán)境,通過多媒體材料詳細向患者介紹冠狀動脈造影相關知識,重點講解冠狀動脈造影的過程及安全性,告訴患者此技術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介入手術,雖存在風險,但大多數(shù)風險并不足以致命,消除患者對檢查的恐懼,引導患者以樂觀心態(tài)做好檢查準備,并告訴患者心理壓力過大容易增加檢查應激反應,導致檢查過程中血壓上升,心率加快,不利于檢查的順利進行,指導患者正確宣泄負面情緒。②造影操作預警護理:冠狀動脈造影時護士需密切配合造影師操作,根據患者靶血管的解剖與走行選擇適當?shù)膶Ч?確定導管走行方向及插入位置,造影前應試注造影劑,并確定好造影劑總量和濃度,根據血管顯影的情況調整造影劑注入速度及劑量,避免造影劑不足或過量。③穿刺部位出血及血栓形成預警護理:檢查前根據患者凝血功能情況適度應用抗凝治療,控制好用藥劑量,檢查后橈動脈穿刺者需保持上肢制動12~24h,壓迫敷料松緊適度,叮囑患者臥床休息,定期幫助患者進行肢體按摩,協(xié)助患者進行肌肉收縮運動,以改善患者肢體血液循環(huán)。于穿刺位置正確使用止血器,避免患肢加壓或輸液,避免用力,密切觀察穿刺部位有無皮下血腫、滲血等反應,如有則需第一時間讓值班醫(yī)生進行處理。④血管迷走反射預警護理:血管迷走反射是冠狀動脈造影檢查較為常見的反應,嚴重時可致患者心率緩慢、血壓降低,檢查前需做好患者心理安撫工作,減輕患者焦慮感,告訴患者檢查前禁食時間控制在4h內,檢查中適當補充液體,以防止患者血容量不足,密切觀察患者反應,若患者面色蒼白、心率減慢、血壓迅速降低,需配合醫(yī)生及時給予處理,如靜脈推注阿托品0.5~1mg,靜脈滴注多巴胺5~10μg/kg、積極快速補充血容量等,若患者疼痛較敏感,拔除動脈鞘管時可注射少量利多卡因,以免劇烈疼痛而導致血管迷走反射的發(fā)生。⑤假性動脈瘤預警護理:假性動脈瘤一般局限在穿刺部位,避免兩次或多次刺入動脈,以免加重動脈損傷,拔管時主動與患者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拔管后需徹底壓迫,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皮膚情況,若發(fā)現(xiàn)局部有2~3cm包塊,需考慮假性動脈瘤的發(fā)生,直徑不足2.5cm時,給予患者局部包扎壓迫,限制患者活動,直徑超過2.5cm時需進行手術矯正。1.3觀察指標1.3.1應激反應。觀察比較兩組患者造影前及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壓(收縮壓、舒張壓)水平變化。1.3.2圖像質量。由二位醫(yī)生按照統(tǒng)一標準共同對冠狀動脈造影圖像質量進行評價,標準如下[6]:(1)質量優(yōu)秀:血管充盈良好,冠狀動脈圖各分支顯示清晰,無呼吸運動偽影,閱片完全不受影響,可滿足診斷要求。(2)質量良好:血管充盈良好,冠狀動脈圖各分支顯示欠清晰,呼吸運動有一些偽影,但其他體位可補償,閱片基本不受影響,可滿足診斷要求。(3)質量較差:血管充盈較差,冠狀動脈圖各分支顯示不清晰,呼吸運動有較多偽影,其他體位亦不可補償,閱片明顯受影響,不通滿足診斷要求。圖像質量優(yōu)良率=(圖像質量優(yōu)秀例數(shù)+圖像質量良好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00%。1.3.3血管并發(fā)癥。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檢查過程中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含穿刺部位出血、血栓形成、血管迷走反射、假性動脈瘤。2結果2.1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變化比較安全預警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壓值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表1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指標比較2.2兩組患者圖像質量比較安全預警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圖像質量優(yōu)良率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79.55%(χ2=7.221,P=0.007<0.05),詳見表2。表2兩組患者圖像質量比較[n(%)]2.3兩組患者血管并發(fā)癥比較安全預警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55%,低于對照組的18.18%(χ2=4.456,P=0.035<0.05),詳見表3。表3兩組患者血管并發(fā)癥比較[n(%)]3討論冠狀動脈造影能夠準確地顯示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及狹窄程度,評價冠狀動脈功能性的改變等,對冠心病的診斷與治療有良好的輔佐效果。雖然冠狀動脈造影效果明顯,但其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傷的檢查技術,檢查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各種并發(fā)癥,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加強冠狀動脈造影護理至關重要[7]。以往常規(guī)護理一般遵照醫(yī)囑進行,存在一定滯后性,無法及時識別并控制護理中安全隱患,難以保證護理安全[8]。安全預警護理作為一種預見性護理模式,能夠準確預測患者存在的護理安全隱患,從源頭上進行預警干預,有效保證護理安全性[9]。本次研究對觀察組給予安全預警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造影后20min的心率及血壓值均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的圖像質量優(yōu)良率為97.73%,高于對照組的79.55%,且觀察組患者的血管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55%,低于對照組的18.18%,可見,安全預警護理對冠狀動脈造影患者的檢查安全性及效果同樣有良好作用。建立安全預警護理制度,再加強科室護士的安全預警護理培訓,可有效提高科室護士的安全防范意識,確保護理工作順利開展;患者入院后,啟動預警評估機制,對冠狀動脈造影圖像質量影響因素及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進行預警分析,再明確護理目標,制定相應安全預警護理計劃,能夠有效避免傳統(tǒng)檢查護理的盲目性,進一步保證檢查質量。冠狀動脈造影作為一種有創(chuàng)檢查,極易對患者心理造成一定刺激,若沒有得到有效疏導,可能引起患者生理應激反應,從而導致患者檢查時血壓、心率異常[10]。研究中安全預警護理時重視對患者的心理預警護理,加強對患者的冠狀動脈造影相關知識宣教,重點講解此技術的安全性,并教會患者正確宣泄不良情緒,可有效消除患者心理壓力,降低患者檢查應激反應,確保檢查順利開展。此外,冠狀動脈造影的圖像質量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11],本研究中根據其影響因素采取相應操作預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