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研究_第1頁
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研究_第2頁
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研究_第3頁
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研究_第4頁
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研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州大學松田學院2020屆畢業(yè)論文(設計)PAGEPAGE23摘要二維碼支付憑借收支方便的特點,逐漸改變傳統(tǒng)的現(xiàn)金支付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成為大眾首選的支付方式。日常生活中,許多商店都會貼上商家自己的二維碼,而顧客只需拿起手機掃碼就可以與商家完成交易。正因為二維碼的廣泛推廣,現(xiàn)代人只需帶上手機就可以完成衣食住行了,但因此也使不法分子衍生了犯罪的意圖:企圖通過偷換商家的二維碼來非法獲取財物。關于這種行為該如何定性,是盜竊還是詐騙?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上都有不同的觀點。本文分六章來研究偷換商家二維碼這一行為的定性問題。第一章是關于本文的研究背景。第二章是以偷換商家二維碼的相關案情為切入點,總結爭議焦點來分析關于偷換商家二維碼這種新型犯罪案件該如何定性的問題。本文第三章介紹了關于偷換商家二維碼的觀點,主要都是圍繞行為人通過偷換商家二維碼來非法取得財物這一行為是構成盜竊罪還是詐騙罪。本文第四章從犯罪的構成要件入手,分析盜竊罪和詐騙罪的區(qū)別,從而得出在盜騙交織的新型犯罪案件中,處分行為和處分意識是辨析盜竊罪和詐騙罪中關鍵。本文第五章是筆者從詐騙罪和盜竊罪角度分析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由此得出偷換商家二維碼構成盜竊罪。第六章是筆者對這次研究的歸納和總結。關鍵詞:二維碼,盜竊罪,詐騙罪,處分行為,處分意識單頁打印單頁打印

ABSTRACTQrcodepaymenthasgraduallyreplacedthetraditionalcashpaymentmethodandbecomethepreferredpaymentmethodofthepublicbyvirtueoftheconvenienceofincomeandexpenditure.Inadailylife,manystoresposttheirownqrcodes,andcustomerssimplypickuptheirphoneandscanthemtocompleteatransaction.Justbecauseofthewidespreadpromotionoftwo-dimensionalcode,modernpeopleonlyneedtotakeamobilephonetocompletetheclothing,food,housingandtravel,butalsomakecriminalsderivedtheintentionofthecrime:tryingtostealthetwo-dimensionalcodetoillegallyobtainproperty.Howtocharacterizethiskindofbehavior?Therearedifferentviewsintheoryandjudicialpractice.Therearefivechapterstostudythequalitativeproblemofthebehaviorofstealingtwo-dimensionalcode.Thefirstchapterisbackground,whichisabouttheresearchbackgroundofthispaper.Thesecondchapterstartswiththecaseofstealingqrcodesfrommerchants,summarizesthefocusofthedisputeandanalyzeshowtodeterminethenatureofthenewcriminalcaseofstealingqrcodesfrommerchants.Inthethirdchapter,theauthorintroducestheviewpointsofchangingmerchants'qrcode,mainlyfocusingonwhetherthebehaviorofillegallyobtainingpropertybychangingmerchants'qrcodeconstitutestheftorfraud.Thefourthchapterofthispaperstartswiththefourelementsoflarcenyandfraud,analyzesthedifferencebetweenlarcenyandfraud,andconcludesthatinthenewtypeofcrime,thekeytodistinguishlarcenyandfraudisthedisciplinaryactionanddisposeofconsciousness.ThefifthchapteristheauthorfromthecrimeoffraudandtheftAngletoanalyzethequalitativeanalysisofstealingmerchantstwo-dimensionalcode,whichisconcludedthatstealingmerchantstwo-dimensionalcodeconstitutetheft.Thesixthchapteristheauthor'ssummaryofthisresearch.Keywordsqrcode,Larceny,Crimeoffraud,Disciplinaryaction,Disposeofconsciousness

目錄27970第1章緒論 7221281.1研究背景和意義 7183711.1.1研究偷換商家二維碼的背景分析 7319061.1.2本課題的研究意義 7218031.2文獻綜述 7289441.2.1國內(nèi)研究 7194781.2.2國外研究 844331.3課題研究方法和內(nèi)容 8223741.3.1研究方法 8147951.3.2研究內(nèi)容 921222第2章二維碼案的相關案情及爭議 10276832.1二維碼成為犯罪工具的因素 10170032.1.1犯罪目標群體廣、制作成本低 10108852.1.2二維碼存在安全隱患,為犯罪提供有利條件 10324042.1.3法律規(guī)制不完善,使犯罪分子鋌而走險 10137642.2二維碼案的相關案情 11114682.3關于二維碼案的爭議焦點 113552第3章我國關于偷換商家二維碼的相關觀點 1210983.1盜竊罪說 12203563.1.1一般盜竊說 12123203.1.2盜竊罪間接正犯說 1277773.2詐騙罪說 12242073.2.1一般詐騙罪說 1229783.2.2詐騙罪間接正犯說 13205443.2.3三角詐騙說 138399第4章盜竊罪與詐騙罪的構成及區(qū)別 1436094.1盜竊罪的構成要件分析 14150514.1.1盜竊罪的客體 14252714.1.2盜竊罪的客觀方面 14322204.1.3盜竊罪的主體 15237784.1.4盜竊罪的主觀方面 15130224.2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分析 1526754.2.1詐騙罪的客體 1579444.2.2詐騙罪的客觀方面 15223984.2.3詐騙罪的主體 16130424.2.4詐騙罪的主觀方面 1671054.3區(qū)分盜竊罪與詐騙罪的核心要素——處分行為 1648014.3.1處分行為的必要性 17288434.3.2處分行為的關鍵——處分意識 1718586第5章對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分析 19318645.1偷換商家二維碼不構成詐騙罪 19153115.1.1行為人沒有實施欺詐手段 198105.1.2商家和顧客都沒有陷入錯誤認識 1967605.1.3商家和顧客都沒有處分行為 19216195.2偷換商家二維碼構成盜竊罪 2040795.2.1偷換商家二維碼本質(zhì)是秘密竊取 2096775.2.2商家對顧客支付的貨款享有占有 20152795.2.3被害人是商家 218773第6章總結 2210686參考文獻: 231490致謝 24單頁打印單頁打印

宋體、五號、自動生成第1章緒論標題1+黑體+三號+居中以下雙面打印宋體、五號、自動生成標題1+黑體+三號+居中以下雙面打印1.1研究背景和意義1.1.1研究偷換商家二維碼的背景分析二維碼支付的廣泛推廣,日益成為大眾首選的支付方式。日常生活中,許多商店都會貼上商家自己的二維碼,而顧客只需拿起手機掃碼就可以與商家完成交易。正因為二維碼的廣泛推廣,現(xiàn)代人只需帶上手機就可以完成衣食住行了,但因此也使不法分子衍生了犯罪的意圖:企圖通過偷換商家的二維碼來非法獲取財物。關于這種行為該如何定性,是盜竊還是詐騙?最開始引起理論界和司法界關注的是福建省石獅市鄒某偷換商家二維碼一案,檢察院以詐騙罪起訴鄒某,但是法院卻判決鄒某構成盜竊罪。關于鄒某一案,理論界和司法界眾說紛紜,原因在于,鄒某通過偷換商家二維碼的方式,歸根到底就是秘密竊取商家的財物,應構成盜竊罪。另外的觀點提出,偷換只是實施詐騙前的預備行為,應將其認定為詐騙罪。1.1.2本課題的研究意義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智能手機的推廣,網(wǎng)絡技術與手機技術的融合,新型支付方式不斷創(chuàng)新,移動支付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推動下萌生,二維碼支付也悄然生根發(fā)芽。由于移動二維碼支付方式應用范圍的擴寬,給正在成長完善中的法律帶來了另一個犯罪隱患,即二維碼支付犯罪。二維碼支付犯罪的范圍很廣,本課題針對偷換商家二維碼這一行為的進行探討,一方面是為司法界的工作人員在認定新型犯罪的思路上提供幫助,另一方面是為新型犯罪的性質(zhì)提供理論依據(jù),更重要的是幫助廣大群眾普及法律知識,預防犯罪,將犯罪的想法扼殺在搖籃里。1.2文獻綜述1.2.1國內(nèi)研究周銘川在結合多國學者的觀點、分析眾多學者及其他國家的認定標準的基礎上,他認為行為人的手段屬于秘密竊取,至于行為人是否親自將錢拿走不影響偷換商家二維碼的本質(zhì)就是秘密竊??;其次,他認為不能全然把傳統(tǒng)的理論用在新型的犯罪案件上,商家對于顧客的錢款在掃碼那一瞬間就享有占有;再者,他贊同處分行為和處分意識是認定詐騙罪的關鍵,如果缺乏的話就不構成詐騙罪。柏浪濤強調(diào)在偷換商家二維碼案件中,關鍵是處分行為中的處分意識,這對是否構成犯罪,犯什么罪是有影響的。柏浪濤贊同處分意識必要說,通過“收銀臺案”、“私藏照相機案”、認識的內(nèi)容等多方面展開說明處分意識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自己占有、轉(zhuǎn)移占有、對方。對此,他認為該案的顧客、商家都缺少了詐騙罪中的處分意識,沒有處分意識就不存在詐騙罪中的處分行為,這案件應構成盜竊罪,而盜竊的對象是商家的財產(chǎn)性利益。1.2.2國外研究國外關于二維碼的日常使用少之又少,但是對于盜竊罪和詐騙罪的研究卻有不一樣的看法。日本學者前田雅英也是贊同處分意識必要說,就以喝醉酒的人為例,如果使用欺騙的手法讓喝醉酒的人免除對他人的債務,但醉漢主觀意思并非如此時,構成竊盜罪。即前田雅英認為構成詐騙罪處分行為和處分意識缺一不可。德國在認定構成詐騙罪上的主流觀點持處分意識不要說,即認為處分意識不影響處分行為的認定。1.3課題研究方法和內(nèi)容1.3.1研究方法本論?在撰寫過程中主要運?了以下三種研究?法:文獻研究法。根據(jù)本課題的研究目的,通過知網(wǎng)搜索文獻,來獲得不同學者對這一類案件的研究和觀點,從而全面地、正確地掌握這個研究課題。該方法不僅有利于了解多數(shù)學者對偷換商家二維碼的相關內(nèi)容和現(xiàn)狀的分析和認定,也能形成關于該研究的一般印象,得到現(xiàn)實資料的比較資料,從而進一步對該研究課題進行探析。描述性研究法,本文將現(xiàn)有現(xiàn)象,理論通過筆者的理解,給予敘述和解釋出來。對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提出見解,為我國關于偷換商家二維碼現(xiàn)存法律問題提供幫助。比較分析法。通過查閱國外相關國家對認定罪名的不同觀點,對新型犯罪方式的具體認定提供理論基礎,并結合我國國情,分析其國外學說以及理論的優(yōu)質(zhì)方面在國內(nèi)實施具有可行性,并借鑒其立法規(guī)定,為我國所用。1.3.2研究內(nèi)容本論??共分為六個部分,具體內(nèi)容安排如下:第1章:緒論。主要介紹本論?的研究背景,分析偷換商家二維碼在當今社會的意義。同時,對偷換商家二維碼的相關?獻資料進?綜述。闡述本論?的研究意義。第2章:是二維碼案的相關案情和爭議。筆者首先闡述了二維碼的成為犯罪工具的因素后進而引出二維碼案件的相關案情,以案件為切入點,提出此類新型案件的爭議焦點。第3章:是介紹我國關于偷換商家二維碼的相關觀點。目前理論和實務界主要存在盜竊罪說、詐騙罪說之分歧。通過這兩種學說,發(fā)現(xiàn)兩者的區(qū)別。第4章:是區(qū)分盜竊罪和詐騙罪。主要從兩個罪的構成要件入手,分析盜竊罪和詐騙罪的核心要素,為進一步辨析罪名提供有力幫助。第5章:筆者從詐騙罪和盜竊罪角度對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分析,簡單談談筆者對于這種案件的看法。第6章:總結。是筆者在這次研究中的歸納和總結以及不足之處。備注:1.每章另起一頁。

第2章二維碼案的相關案情及爭議在中國,二維碼支付已成為生活中日常收支方式,一般是由商家通過交易平臺或者手機移動支付賬號生成存儲交易數(shù)據(jù)的二維碼,顧客則使用手機等移動設備掃瞄碼特定的二維碼進入手機銀行賬戶或者第三方平臺支付賬戶,結算二維碼提供的交易訂單,達到交易目的,進而生成電子票據(jù)。正因為二維碼支付的廣泛推廣,使用群體較多,使犯罪分子產(chǎn)生犯罪意思。2.1二維碼成為犯罪工具的因素2.1.1犯罪目標群體廣、制作成本低二維碼支付改變了傳統(tǒng)的現(xiàn)金與刷卡支付模式,人們出行不再麻煩,這種便利性使更多人接受使用,人們只需要使用手機等移動網(wǎng)絡設備進行掃碼即可。這種新型支付方式已成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支付方式,為新型犯罪類型提供新方向,且制作成本低,只需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即可生成二維碼。2.1.2二維碼存在安全隱患,為犯罪提供有利條件二維碼支付的原理普通大眾只停留在掃碼支付即完成交易,大多數(shù)都不能正確判斷在支付時資金的去向,篡改支付命令等問題。二維碼支付不單只容留有用的個人信息,它還可以容留支付類的病毒,一旦支付人通過掃描帶有病毒的二維碼支付,個人支付賬號的支付信息將被病毒讀取復制,從而導致個人支付信息嚴重的泄漏,為犯罪分子提供有力幫助。2.1.3法律規(guī)制不完善,使犯罪分子鋌而走險隨著二維碼支付的廣泛推廣,關于這方面的更多細則需要結合實際問題來不斷進行完善與健全。雖有法律規(guī)制,但是由于法律方面的網(wǎng)絡技術類人才較少,對計算機技術要求較高,就陷入了破案難的境地,因此大大提高了犯罪分子非法取財?shù)男判摹?.2二維碼案的相關案情2017年1月初起,被告人申某去到廣州市天河區(qū)岑村北街16號1樓“彩虹鞋業(yè)”店鋪,岑村北街焊塘尾3巷2號“天下客木桶飯”店內(nèi),龍洞步行街G5檔“花某司”店外招牌處,燒烤車處,奶茶店等,趁被害人不備之機,將申某自己的收款二維碼覆蓋店內(nèi)原有的支付寶收款二維碼,在此期間,申某共收取貨款5474元。公訴機關以盜竊罪起訴申某。2017年7月,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認為被告人申某無視國家法律,多次竊取公民財產(chǎn),符合成盜竊罪的構成。申某昊有坦白,認罪認罰,可從輕處罰。公訴機關指控申某昊構成盜竊罪證據(jù)確實充分,法院予以支持參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人民法院(2017)粵0103刑初735號判決書。。參見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qū)人民法院(2017)粵0103刑初735號判決書。2017年2月至3月間,被告人鄒曉敏先后到多家店鋪、攤位,乘無人注意之機,將店鋪、攤位上的微信收款二維碼掉換(覆蓋)為自己的微信二維碼,從而獲取顧客通過微信掃描支付給商家的錢款。經(jīng)查,被告人鄒曉敏獲取的錢款共計人民幣6983.03元。公訴機關以詐騙罪起訴鄒敏。2017年8月,福建省石獅市人民法院公開審理,認為被告人鄒曉敏的行為不符合詐騙罪的客觀構成要件,其以秘密手段掉換商家二維碼獲取財物的行為,符合盜竊罪的客觀構成要件。參見福建省石獅市人民法院(2017)閩0581刑初1070號判決書。2.3關于二維碼案的爭議焦點上述兩個案件的被告人采取同樣的犯罪手法,利用自己的二維碼覆蓋在商家原有的二維碼之上的方式,非法獲得財物。對此,不同的部門對同一犯罪手法卻有不同認識。由于法院對檢察院指控的罪名有爭議,使得人們更多的把目光投向偷換商家二維碼定性,從而促使理論界和司法實踐對這一方面加大了研究。也正是這一關注,使得偷換商家二維碼行為的爭議焦點愈加明顯,主要集中在該行為應定什么罪名,為什么該行為符合這一罪名構成。針對偷換商家二維碼這一行為,在國內(nèi)目前爭議比較大的主要有兩種罪名說,分別是盜竊罪說和詐騙罪說。

第3章我國關于偷換商家二維碼的相關觀點3.1盜竊罪說3.1.1一般盜竊說該學說認為:行為人采取的方式,本質(zhì)上是秘密竊?。阂皇蔷哂忻孛苄?,二是手段較為平和。其次,被害人是商家,行為人獲得財物。再次,這是違背商家的意愿。另外,盜竊罪的前提是被害人占有財產(chǎn),但隨著社會發(fā)展,觀念占有也應包含在刑法上的占有之內(nèi),不能用傳統(tǒng)的理論去認識新出現(xiàn)的事物,在二維碼案中應收未收的錢款就是觀念占有,因此,該案應定性為盜竊罪。3.1.2盜竊罪間接正犯說該學說認為:行為人在該案中將顧客或第三方支付平臺視為犯罪工具,然后利用顧客或第三方支付平臺秘密竊取商家的財物。與一般盜竊說一致的是,盜竊罪間接正犯說也是認為商家對應收未收的錢款屬于觀念占有。該案中商家的財產(chǎn)受到損失,而行為人獲得財產(chǎn)。綜上,行為人利用不知情的顧客或利用第三方支付平臺實施犯罪,行為已滿足盜竊罪的間接正犯的條件。因此,該案應定性為盜竊罪。3.2詐騙罪說3.2.1一般詐騙罪說顧客被騙說認為:偷換商家二維碼是實施騙取財物行為的預設前提,直到利用偷換的商家二維碼取財才是實行行為。張慶立.偷換二維碼取財?shù)男袨橐苏J定為詐騙罪[J].東方法學,2017(2).123-131.張慶立.偷換二維碼取財?shù)男袨橐苏J定為詐騙罪[J].東方法學,2017(2).123-131.商家被騙說認為:首先行為人采取偷換的手段,讓商家錯誤認為店內(nèi)的二維碼屬于商家自己所有;其次商家的處行為是商家指示顧客掃描二維碼支付貨款;再有就是商家不僅把貨物交給顧客了,而且自己未收到應收的貨款;最后行為人獲得貨款。綜上,本案的被害人和受騙人均為商家,本案構成詐騙罪。3.2.2詐騙罪間接正犯說第一種情況:“顧客的掃碼支付行為”被視為犯罪工具。行為人事先偷換,商家誤以為店內(nèi)二維碼未發(fā)生變化,然后行為人利用了不知情的顧客的掃碼支付行為,令商家處分本應屬于自己的貨款,行為人獲得貨款,商家遭受損失。第二種情況:“商家的指示付款行為”被視為犯罪工具。行為人事先偷換,然后利用了商家的指示付款行為(這里的商家為不知情),使顧客誤認為商店里的二維碼是商家的,隨即掃碼支付自己的財產(chǎn),行為人獲得貨款,顧客遭損失。這里的被害人和被騙人均為顧客。3.2.3三角詐騙說該學說認為,被害人是商家,被騙人是顧客,行為人實施欺詐行為,顧客基于錯誤認識處分了商家的財產(chǎn),顧客處于可以處分商家財產(chǎn)的地位,因此屬于三角詐騙。馬超.偷換二維碼案的定性分析[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8:5.

第4章盜竊罪與詐騙罪的構成及區(qū)別本文認為,盜竊罪和詐騙罪在具體案件的定罪過程發(fā)生爭議主要是盜竊罪和詐騙罪構成要素存在混淆,理論上分析盜竊罪和詐騙罪,務必要從基本犯罪構成著手,傳統(tǒng)的四要件理論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問題。本章節(jié)就是采取四要件分析法來區(qū)分盜竊罪和詐騙罪的犯罪構成,探究這兩種罪名的本質(zhì)區(qū)別。4.1盜竊罪的構成要件分析4.1.1盜竊罪的客體第一,客觀上具有一定的經(jīng)濟價值。只有具有經(jīng)濟價值的物品才能成為刑法意義上的財物,否則,只能稱之為“物品”。假如同樣偷一張“紙”,如果是一張白紙,則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客體,即不構成盜竊罪;如果是一張有價證券,則構成盜竊罪。第二,可以被人們控制或占有。盜竊罪是排除他人對財物的絕對控制和占有,從而使自己替代原所有人的地位。這里控制和占有不僅指物理上的支配,也指觀念上的支配。例如,人在臥室,但手機放在客廳,這仍屬于觀念上的占有;但是對于一些無形物則不能成為盜竊罪的客體,如空氣。第三,能夠被移動。動產(chǎn)顯而易見是可以被移動的事物,只有滿足可移動性,行為人才可以對其實施盜竊,比如搬走、偷走。由于不動產(chǎn)自身的屬性就具有不可轉(zhuǎn)移性,不存在簡單的物理移動,因此,不動產(chǎn)不能成為盜竊罪的犯罪對象。第四,他人的財物。偷“自己”的財物在一定情況下仍構成盜竊,例如所有權歸自己,但是他人擁有合法的占有使用權,反之亦然。4.1.2盜竊罪的客觀方面第一,竊取具有秘密性。秘密意味財物占有人沒有發(fā)現(xiàn)行為人的盜竊行為,并且財物的占有狀況被悄悄地轉(zhuǎn)移。其次,秘密針對的目標是財物的所有者或占有人,而不是所有其他非參與者。最后,行為人必須在竊取財物的過程中要一直保持保密性,在犯罪實施的過程中突然改變犯罪手段,相應犯罪行為的犯罪性質(zhì)就發(fā)生了變化。第二,竊取是為了排除原所有人對財物的支配,從而使自己取代原所有人支配財物。盜竊的手段并不是固定不變的,要注意分清行為的本質(zhì)。如果只是排除原所有人對財物的支配狀態(tài),則不是盜竊,要具體分析行為。第三,竊取具有平和性。在這過程中不能出現(xiàn)非平和性行為,如暴力。第四,竊取的公私財物數(shù)額較大,或者多次竊取公私財物。筆者認為需要綜合多方面的因素去認定“多次盜竊”,同時應根據(jù)不同地方而制定不同標準才算合理。4.1.3盜竊罪的主體主體是一般主體,刑法沒有對其特別規(guī)定。4.1.4盜竊罪的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這里需要從廣義上去理解)。至于行為人是為了誰占有或者占有之后財物的如何處分,都不影響侵犯他人財物占有事實的存在。4.2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分析4.2.1詐騙罪的客體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傳統(tǒng)的刑法理論認為,詐騙罪的對象是公私財產(chǎn)所有權,但近些年來犯罪手段的復雜化,犯罪對象并不是唯一的。詐騙罪的對象并不限于騙取有體物,還包括騙取無形物與財產(chǎn)性利益。4.2.2詐騙罪的客觀方面詐騙罪的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shù)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第一,行為人實施了欺詐的方法,可以是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指行為人沒有將客觀的事實反饋給被欺騙人,制造一種假象使被欺騙人上當受騙,從而在主觀上產(chǎn)生認識錯誤。第二,行為人的欺詐行為使被害人產(chǎn)生錯誤認識,詐騙罪的認識錯誤是基于詐騙行為而產(chǎn)生的,又因為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chǎn)劉憲權.中國刑法學講演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52劉憲權.中國刑法學講演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52—856.第三,在陷入錯誤認識之后,要求被害人實施了處分財產(chǎn)的行為。李慧麗.盜竊與詐騙行為交織刑事案件的司法認定[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1.10.第四,行為人基于被害人的處分行為而獲得被害人的財產(chǎn)。第五,被害人的財產(chǎn)受到損害。4.2.3詐騙罪的主體主體是一般主體,刑法沒有對其特別規(guī)定。4.2.4詐騙罪的主觀方面主觀方面是直接故意的,行為人就是為了使被害人上當受騙處分自己的財物,真正實現(xiàn)了行為人的犯罪意圖,繼而實現(xiàn)自己的犯罪行為。4.3區(qū)分盜竊罪與詐騙罪的核心要素——處分行為盜竊罪的邏輯結構為:行為人秘密竊取財物→被害人受到損害→行為人取得財物。詐騙罪的邏輯結構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chǎn)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chǎn)→行為人取得財產(chǎn)→被害人受到財產(chǎn)上的損害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第889頁.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第889頁.通過上述邏輯結構得知,行為人取得財(物)產(chǎn)、被害人遭受財(物)產(chǎn)損害都是兩罪都具備的結果要素,除此之外,區(qū)分兩罪的因素還包括秘密竊取行為和欺詐行為、被害人的錯誤認識及處分行為。我們都知道前罪中最明顯的特征是秘密竊取,但是對于竊取的手法刑法上并沒有規(guī)定,當然也可以在竊取的過程中行為人實施欺詐,使被害人上當受騙也是有可能的,畢竟盜竊和詐騙,一個是他損行為,一個是自損行為。所以,上述均不能成為區(qū)分盜竊罪與詐騙罪的標準。盜竊罪的本質(zhì)是他損性犯罪,被害人不可能存在處分行為;詐欺罪本質(zhì)上屬于“自損行為”,而處分財產(chǎn)的要素,同時構成其與本質(zhì)上為“他損行為”的竊盜罪之界限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J].臺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3期.。因此,處分行為是詐騙罪中沒有記載的構成要素,是區(qū)分盜竊罪和詐騙罪的關鍵周光權.刑法各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第104頁.,即區(qū)分盜竊罪與詐騙罪的核心要素為處分行為。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J].臺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3期.周光權.刑法各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第104頁.4.3.1處分行為的必要性德國的主流觀點認為:處分行為是成立詐騙罪的必備條件。我國刑法學界也同意德國的這一觀點,即詐騙罪的成立要求被害人客觀上要有處分財產(chǎn)的行為。第一,被害人需具有行為能力。這里的行為能力是評價被害人有無處分行為的重要因素。如果行為人對有行為能力的人實施欺詐手段騙取財產(chǎn)必然構成詐騙罪。但是,如果行為人是對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實施欺詐手段,即從小孩、精神病人手中騙取財物,刑法規(guī)定成立盜竊罪。因為被害人雖然處分了手中的財物,但是對于自己處分財物的行為全然不知,對處分意識認識不足,所以不可能構成詐騙罪。第二,被害人對財產(chǎn)必須進行了處分。當處分的對象是有形物時,可以是直接交付或者間接交付;當處分的對象是無形物時,可以是轉(zhuǎn)移,如一些財產(chǎn)性利益。第三,被害人處分財產(chǎn)的行為與行為人實施欺詐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只有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而處分財產(chǎn),才成立刑法意義上的因果關系,否則就不構成詐騙行為,即僅僅發(fā)生了行為人的取財行為。4.3.2處分行為的關鍵——處分意識處分意識是評價處分行為的關鍵,因此,學術界衍生了三種不同的學說。。處分意識必要說認為:處分人實施處分行為不僅要求客觀上確實存在轉(zhuǎn)移財產(chǎn)占有的處分行為,同時要求主觀上必須認識到自己確實是在轉(zhuǎn)移財產(chǎn)占有。黃秋龍.偷換二維碼非法行為的刑法分析[D].廣東:廣東財經(jīng)大學,2018.11.如果兩個條件都不滿足或者其中一個條件(僅指處分意識)不滿足的話,這個行為便不能視為詐騙罪中的“處分行為”黃秋龍.偷換二維碼非法行為的刑法分析[D].廣東:廣東財經(jīng)大學,2018.11.處分意識不要說認為:詐騙罪中的被害人內(nèi)心的想法是怎么樣的根本不重要,處分行為只需要在客觀上有表現(xiàn)行為即可,即主觀不影響客觀。區(qū)別說認為,在詐騙財物的場合,因為有必要與盜竊罪劃定界限,所以必須是有意識的處分行為;而在詐騙債權等財產(chǎn)性利益的場合,因為沒有必要與盜竊罪劃定界限,所以可以是無意識的處分行為。張明楷.外國刑法綱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第588頁.筆者認為,處分行為與處分意識是詐騙罪缺一不可的成立要件。這不僅僅是為了體現(xiàn)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傳統(tǒng)刑法原則,而且也為了在新型犯罪的認識上,盡可能準確定罪量刑的標準。

對偷換商家二維碼的定性分析5.1偷換商家二維碼不構成詐騙罪5.1.1行為人沒有實施欺詐手段在偷換商家二維碼案中,顧客和商家根本不知道有這行為人、也不知道行為人的偷換行為,可以說顧客和商家對于這整一件事是全然不知,所以顧客和商家并沒有受騙的結果發(fā)生,行為人也沒有采取欺詐的手段進行取財,所以不構成詐騙罪。5.1.2商家和顧客都沒有陷入錯誤認識商家沒有陷入錯誤認識。第一,對于在商店里的二維碼屬于商家的認識并沒有產(chǎn)生錯誤認識;第二,商家指示顧客掃碼,是為了讓顧客把貨款轉(zhuǎn)移到商家的賬戶里,這一認識也并沒有產(chǎn)生錯誤。雖然商家誤以為貨款已經(jīng)在自己的賬戶里,但導致這一認識并不是因為行為人的欺詐行為,而是因為行為人偷換的這一行為,由始至終行為人根本沒出現(xiàn),又如何欺詐商家呢?商家又怎么陷入錯誤認識呢?由此可見,商家根本不存在認識錯誤的問題。顧客沒有陷入錯誤認識。第一,顧客支付貨款指向的直接對象是商家而不是行為人,顧客和商家是基于合法的買賣交易產(chǎn)生密切聯(lián)系,掃碼付款的行為只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交易付款行為而己。第二,顧客對自身處分財產(chǎn)這個行為本身未產(chǎn)生錯誤認識。雖然顧客誤將行為人的二維碼當做是商家的二維碼進行支付,使得貨款流入行為人的賬戶里,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顧客從頭到尾是不知情的,但是不知情并不等于顧客陷入了刑法上的錯誤認識,顧客在商店購買商品,向商家支付貨款的行為是正常的商品交易需要而產(chǎn)生的,而非偷換商家二維碼這個行為而進行的財產(chǎn)處分,所以顧客沒有陷入錯誤認識。5.1.3商家和顧客都沒有處分行為商家主觀上沒有處分意識,客觀上沒有處分行為。且不說商家是否被騙一事,單單從社會認知而言,商家經(jīng)營商店就是為了營利,商家的主觀上怎么可能會有想把自己的財產(chǎn)轉(zhuǎn)移給別人占有的想法呢?這并不符合社會認知,也不符合常理,況且商家對于行為人的出現(xiàn)是不知情的。至于商家指示顧客掃碼支付這一行為是商業(yè)交易行為,至于最后貨款到達行為人的賬戶里,并不是商家將債權的占有轉(zhuǎn)移給了行為人,而是行為人通過偷換二維碼的行為代替商家處于債權人的地位,因此商家沒有處分意識和處分行為。顧客主觀上沒有處分意識,客觀上沒有處分行為。顧客一直以為交付的對象是商家,從來沒有認識到是行為人。其給付貨款的行為時基于合法的買賣交易而言,并己經(jīng)達到交易初衷,顧客只是履行了其交易義務,不能將交易義務等同于處分權或者就此推出處分行為。就此可以推出,由于顧客缺乏處分意識,所以顧客不存在處分行為。就算顧客有“處分行為”,也并非成立詐騙罪的處分行為,因為詐騙罪之處分行為要求建立在處分意識之下。5.2偷換商家二維碼構成盜竊罪5.2.1偷換商家二維碼本質(zhì)是秘密竊取在該案中,顧客和商家是從未意識到有行為人這一人物的存在,且在整個過程中行為人的偷換行為都是在顧客和商家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完成的,該行為具有秘密性,本質(zhì)上屬于秘密竊取,而不屬于詐騙、搶劫、搶奪等手段。至于行為人事實上是否親自從商家賬戶中劃走了錢款,不影響對其行為之“秘密竊取”本質(zhì)的認定。周銘川.偷換商家支付二維碼獲取財物的定性分析[J].東方法學,2017(2).112-122.5.2.2商家對顧客支付的貨款享有占有關于顧客掃碼支付給商家的貨款,無論在社會觀念上還是在所有權上,至少在掃碼支付的那一瞬間,就已經(jīng)屬于商家所有和占有馬超.偷換二維碼案的定性分析[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8:5。因此,行為人偷換商家二維碼這一行為的介入因素,根本不影響貨款應屬商家所有和占有這一事實認定馬超.偷換二維碼案的定性分析[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8:5顧客掃描商家二維碼支付貨款,貨款本應轉(zhuǎn)入商家的賬戶,商家也一直以為貨款是轉(zhuǎn)到自己的賬戶,并且商家也沒有要處分貨款的意思表示。主觀上,商家從始至終認為貨款是在自己的賬戶的,自己對貨款享有所有權。但是由于行為人的偷換行為轉(zhuǎn)移了占有,這種轉(zhuǎn)移占有的方式是違背商家的主觀意志的,行為人為了非法占有商家的貨款,采取了秘密竊取的方式,滿足盜竊罪的構成要件,并且是通過平和的手段獲取財物,導致商家喪失對財物的所有權,符合盜竊罪犯罪構成的要素。5.2.3被害人是商家顧客不是被害人。根據(jù)社會常識,商店里所張貼的二維碼都是商家貼出的,顧客購買商品,向商家支付貨款是很正常的交易行為。顧客根據(jù)商家的指示做出掃碼行為,支付了合理對價,也取得商品,已與商家完成交易。所以顧客并沒有遭受到到任何損失。至于商家沒有收到貨款這一事,顧客并沒有存在過錯,顧客是根據(jù)商家的指示進行交付,且數(shù)額正確,盡管商家最后沒有收到貨款,但也不能讓無過錯的顧客承擔責任。所以顧客不是被害人。商家是被害人。顧客取得商品并支付合理對價,已完成交易行為。商家向顧客交付了商品,但未獲得貨款,商家的財產(chǎn)受到損失。這一結果的發(fā)生不是因為商家指示顧客掃碼,而是由行為人偷換商家二維碼的行為造成的,商家的損害應由行為人全部承擔。因此,被害人是商家。

第6章總結與二維碼相關的一些行為,并非全部成立盜竊罪。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犯罪手法也不斷提升,形式也層出不窮,因此司法工作者需要針對個別案情個別分析,不同案件不同分析,不可一概而論。當出現(xiàn)新型犯罪類型時,不能從表面上分析定罪名,要從最基本的罪名構成四要件入手分析。另外,時代在不斷進步,我們不能用傳統(tǒng)的認知去分析構成要件,當新事物出現(xiàn)也要積極去識別它的本質(zhì),去進行歸納。例如盜竊、詐騙的方式有很多種,有些可能是披著盜竊外衣的詐騙,有些可能是披著詐騙的盜竊,這些行為都不是固定一成不變的,因此我們需要按照犯罪構成要件,逐一分析,得出結論。在研究的過程,筆者認識到自己對兩罪的研究尚有不足之處,仍需繼續(xù)努力。在此過程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不同的學說也有值得借鑒的地方,不能因為意見的不同而去反駁其他觀點,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參考文獻:[1]張慶立.偷換二維碼取財?shù)男袨橐苏J定為詐騙罪[J].東方法學,2017(2).123-131.[2]馬超.偷換二維碼案的定性分析[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8:5.[3]劉憲權.中國刑法學講演錄[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852—856..[4]李慧麗.盜竊與詐騙行為交織刑事案件的司法認定[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1.10.[5]張明楷.刑法學[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889.[6]林鈺雄.論詐欺罪之施用詐術[J].臺大法學論叢.第32卷第3期.[7]周光權.刑法各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104.[8]黃秋龍.偷換二維碼非法行為的刑法分析[D].廣東:廣東財經(jīng)大學,2018.11.[9]張明楷.外國刑法綱要[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588.[10]周銘川.偷換商家支付二維碼獲取財物的定性分析[J].東方法學,2017(2).112-122.[11]馬超.偷換二維碼案的定性分析[D].上海:華東政法大學,2018:5.

致謝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即將結束,從懵懵懂懂進入大學,進入法政系,就讀法學專業(yè),四年的每一個日日夜夜,都在我腦海里播放著未曾忘記。美好的大學生活都離不開父母的支持與鼓勵、離不開老師的教誨與指導,離不開同學的關心和愛護。我是幸運的,從進入大學開始,我就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當選班長,成為輔導員的好幫手,成為同學們的好朋友。讓我有更多的機會去成長,去磨練,去塑造不一樣的自己。感謝學校,給我機會成長,讓我從一個羞澀的小孩慢慢磨練成一個有擔當、有能力的大學生。感謝老師,教會我知識與道理,讓我在未來的生活中不會迷茫。感謝同學,讓我在大學四年里快樂成長,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感謝在論文中提供幫助的學者們,讓我知識得到充實,讓我不斷深思。

畢業(yè)設計論文成績?nèi)绾芜M行評定論文成績評定最后的分數(shù)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論文指導教師的分數(shù),另一部分是答辯教師的分數(shù)。兩個分數(shù)所占的百分比是不一樣的,各個學校有時的各占百分之五十,有的是答辯教師占60%,指導教師占40%.(1)評定方法指導教師評分、評閱人評分、答辯小組評分均采用百分制評定,按五級記分制統(tǒng)計,優(yōu)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及以下)。其中優(yōu)秀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5%以內(nèi),良好的比例控制在30%以內(nèi),其余為中等、及格和不及格。學生畢業(yè)設計(論文)的總成績采用結構比例進行綜合評定,由專業(yè)指導教師、評閱人和答辯委員會的評分組成,三部分所占比例分別為30%,30%,40%.(2)評定要求指導教師、評閱人和答辯小組成員對學生的畢業(yè)設計(論文)進行成績評定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評價:①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科學態(tài)度和工作作風;②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工作量大小、工作表現(xiàn)及基礎理論和專業(yè)技能的掌握程度;③設計方案的正確性、合理性、可行性;④畢業(yè)設計說明書和圖樣的質(zhì)量情況及寫作、繪制水平;⑤設計中獨立見解和創(chuàng)新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