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 單元評估檢測7 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復習方略精練精析 新人教版_第1頁
高中歷史 單元評估檢測7 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復習方略精練精析 新人教版_第2頁
高中歷史 單元評估檢測7 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復習方略精練精析 新人教版_第3頁
高中歷史 單元評估檢測7 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復習方略精練精析 新人教版_第4頁
高中歷史 單元評估檢測7 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復習方略精練精析 新人教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年備考】【人教版·安徽】版高中歷史全程復習方略精練精析:單元評估檢測7現(xiàn)代中國的對外關系(60分鐘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合肥模擬)美國《商業(yè)周刊》的評論稱,美國企圖把中國“無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臺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內瓦會議所粉碎。以下觀點最能印證這一說法的是()A.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會議B.新中國推動日內瓦會議通過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問題的和平協(xié)議C.中國代表團提出了“求同存異”的外交主張D.新中國積極發(fā)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2.(·溫州模擬)觀察下列《1949年與我國建交的國家地區(qū)分布示意圖》,這一示意圖說明()A.建國初期,我國全方位外交取得輝煌成就B.社會主義國家是新中國外交的唯一主體C.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影響新中國初期外交發(fā)展D.是新中國堅持“一邊倒”外交戰(zhàn)略的完全反映3.(·武漢模擬)日本外務省發(fā)言人指出,印支停戰(zhàn)將使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地位提高。美國《商業(yè)周刊》的評論稱,美國企圖把中國“無限期排斥在世界外交舞臺之外”的幻想已被日內瓦會議所粉碎。這些評論表明()A.恢復中國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大勢所趨B.帝國主義國家孤立中國的政策開始松動C.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D.中國已成為多極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4.“那些希望從后門接納偉大的中國人民的人失敗了,中國在要求恢復它在聯(lián)合國的合法席位時,選擇了從前門進來”,這表明()A.新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B.新中國挫敗了美國制造的“兩個中國”的陰謀C.大國與小國平等磋商國際事務的局面已經(jīng)實現(xiàn)D.一個以互信、互利為宗旨的新型區(qū)域組織建立5.《印度時報》描寫中國60年的反差時用了如下兩個詞:賤民和全球強國。文章說:中國曾被視為冷戰(zhàn)期間被夾在美蘇之間,直到1971年才加入聯(lián)合國,擺脫孤立。“現(xiàn)在,它是一個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全球強國,它購買美國國債,在拉美和非洲搶購自然資源,在重大外交問題上發(fā)出更響亮的聲音?!睂Σ牧系慕庾x正確的是()A.“冷戰(zhàn)期間被夾在美蘇之間”→新中國始終得不到美蘇的承認B.“1971年才加入聯(lián)合國”→中美關系正?;苿悠鋵崿F(xiàn)C.“現(xiàn)在,它是一個擁有廣泛影響力的全球強國”→中國已躋身“超級大國”行列D.“在重大外交問題上發(fā)出更響亮的聲音”→和諧、合作是中國貢獻給世界的財富6.“月黑雁飛高,林彪夜遁逃。無需輕騎逐,大火自焚燒”是時任新中國外交部長喬冠華對“九一三”事件的諷刺?!芭c“文革”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的混亂狀況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報頻傳。下列詞語符合新中國七十年代外交特點的是()A.“另起爐灶”、“分道揚鑣”B.“掃廬請客”、“安貧樂交”C.“左右開弓”、“和而不同”D.“化敵為友”、“跨洋握手”7.(·蚌埠模擬)1970年美國總統(tǒng)外交政策咨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預備與北京建立對話。我們不能接受其意識形態(tài)的觀點,或者共產(chǎn)主義中國必然在亞洲施展霸權的理念。但是我們也不希望對中國施加一種國際立場,否定了它的合法國家利益。”這段咨文反映出的新動向是()A.美國強調中美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差異B.中美關系開始走上正?;缆稢.美國愿意與中國改善外交關系D.美國采取遏制中國的外交政策8.(探究題)冷戰(zhàn)期間,中國對外戰(zhàn)略大約每十年調整一次,50年代“一邊倒”、60年代“兩條線”、70年代“一條線”、80年代以來“獨立自主”。(張小明《冷戰(zhàn)時期新中國的四次對外戰(zhàn)略抉擇》)“一條線”主要是指()A.與亞非人民團結一致反對殖民主義B.與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廣泛外交關系C.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積極開展多邊外交D.與美日等國家外交關系恢復正?;?.圖片是“看得見”的歷史。下列兩幅圖片記錄了新中國兩次重大的外交活動,它們所體現(xiàn)的共同原則是()A.求同存異B.開展以聯(lián)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C.睦鄰友好D.參與地區(qū)性國際組織的外交活動10.1981年,美國宣布向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出售武器,這一事件在當時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下列有關分析錯誤的是()A.有利于打擊“臺獨”勢力 B.有利于中美關系的改善C.有利于國際社會主義力量的發(fā)展D.有利于美國全球戰(zhàn)略的調整11.(易錯題)胡錦濤在年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五點建議:第一,尊重多樣文明,促進睦鄰友好。第二,轉變發(fā)展方式,推動全面發(fā)展。第三,分享發(fā)展機遇,共迎各種挑戰(zhàn)。第四,堅持求同存異,促進共同安全。第五,倡導互利共贏,深化區(qū)域合作。下列最能符合上述建議的應是()①萬隆會議②1961年柏林墻事件③“新經(jīng)濟”的出現(xiàn)④上海合作組織成立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2.1960年尼克松曾說:“一個國家必須愛好和平才具備進入聯(lián)合國的資格。十分明顯,中國不是。”1971年尼克松又說:“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參加,是不能有穩(wěn)定與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系敞開門戶?!蹦峥怂汕昂髴B(tài)度的變化說明()①二戰(zhàn)后初期美國對中國采取遏制和孤立政策是正確的②美國要主動采取行動促進兩國關系正?;勖绹冀K以自身利益得失作為處理國際關系的出發(fā)點④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3.(·合肥模擬)自上海合作組織成立以來,國際上“伙伴關系”的說法屢見報端,國際關系正在向一種“碰撞中磨合”、“競爭中協(xié)調”的趨勢演變。這種變化說明()A.新的國際關系格局已經(jīng)建立起來B.中國的“和平崛起”理念得到了西方支持C.“結伴不結盟”已經(jīng)成為所有國家的外交策略D.反映出主權國家或集團對外政策的務實調整14.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胡錦濤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豐富多彩的外交實踐、獨具一格的外交藝術和外交風格,在國際社會上為黨和國家贏得了很高的聲譽?!蹦茏糇C胡錦濤高度評價的有()①中美關系正?;?953年首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1955年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④中蘇關系解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5.(·蚌埠模擬)20世紀某一時期,有人攻擊我國的外交路線是“三降一滅”,即“向帝國主義投降,向修正主義投降,向各國反動派投降,撲滅世界人民革命”。這一時期應該是()A.五十年代初期B.六十年代后期C.七十年代末期D.八十年代初期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6題20分,第17題20分,共40分)16.(預測題)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問題一從盟友到敵人從1941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到1945年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中國人民對美國的友好和感謝的心情達到高潮?!w啟正《中國人眼中的美國和美國人》一個共產(chǎn)黨統(tǒng)治下的中國,對美國利益是有害的……一個援助計劃,如果有效地執(zhí)行起來,可以支持對共產(chǎn)主義的擴張的抵抗,且可有助于中國逐漸趨向于安定的發(fā)展?!?947年9月魏德邁提交杜魯門的報告書(1)據(jù)材料分析1941~1945年及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的對華政策。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對華政策轉變的原因。二戰(zhàn)后對華政策的實施是否真的使“中國逐漸趨向于安定的發(fā)展”,請說明理由。(10分)問題二從敵視到重視我愿意非常明確地表明,我反對給中國共產(chǎn)黨以外交承認。我同樣反對接納中國共產(chǎn)黨進入聯(lián)合國?!?960年尼克松發(fā)表的談話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及其7.5億人民的參加,是不可能有穩(wěn)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為如此,我在好幾個方面采取主動行動,為兩國之間的比較正常的關系敞開門戶。——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講話(2)20世紀70年代與60年代相比,美國對華政策有了什么變化?20世紀70年代尼克松講話前后美國采取了哪些“主動行動”與中國政府接觸?這樣做的原因有哪些?結果怎樣?(10分)17.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950年2月14日,中蘇雙方在友好平等的基礎上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條約規(guī)定:“一旦締約國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與日本同盟的國家之侵襲因而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時,締約國另一方即盡其全力給予軍事及其他援助?!l(fā)展和鞏固中蘇兩國之間的經(jīng)濟與文化關系,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jīng)濟援助,并進行必要的經(jīng)濟合作。”——摘自《國際條約集》材料二1957年11月的莫斯科會議期間,毛澤東的言談舉止充分反映出一個客觀事實——在國際共產(chǎn)主義運動中,中共已經(jīng)可以同蘇平起平坐了。但也就在這時,雙方的分歧開始露出苗頭。真正反映出中蘇在對外對內政策上出現(xiàn)重大分歧,并引起尖銳對立的,是后來發(fā)生的兩件事:1958年中共領導人在未通知蘇共領導人的情況下炮轟金門,惹惱了正在積極推動冷戰(zhàn)緩和戰(zhàn)略的赫魯曉夫,因為中共的做法無疑是在唱對臺戲;另一件事就是中蘇兩黨雖然都要求改革斯大林式的發(fā)展模式,但蘇共領導人并不支持中共以建立人民公社來實現(xiàn)躍進的做法?!陨蛑救A主編《中蘇關系史綱》材料三年中俄兩國在莫斯科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這是中俄關系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澾_成協(xié)議如下:……第五條,俄方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俄方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灣獨立。第六條,締約雙方滿意地指出,相互沒有領土要求,決心并積極致力于將兩國邊界建設成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邊界。……第十八條,締約雙方將根據(jù)各自承擔的國際義務及本國法律在促進實現(xiàn)人權和基本自由方面進行合作……(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蘇關系怎樣?這種關系對中國有何影響?(4分)(2)20世紀50年代末之后中蘇關系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根據(jù)材料二概括變化的主要原因。(6分)(3)21世紀以來中俄關系又有何新的發(fā)展?其出發(fā)點是什么?(4分)(4)據(jù)材料三歸納,新世紀在中俄關系的改善過程中,俄羅斯在哪些方面體現(xiàn)出其誠意?(6分)答案解析1.【解析】選A。日內瓦會議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的會議,極大地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B項結論與題干材料中的觀點不符,C、D兩項與日內瓦會議無關。2.【解析】選C。由示意圖可以看出,中國在此時期建交最廣泛的地區(qū)是東歐,結合此時期東歐國家的社會制度可知,作為社會主義的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外交關系上,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影響了新中國初期外交政策。3.【解析】選C。材料涉及的國際會議是日內瓦會議,中國代表團在會議上的積極作用,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聲譽,從日本和美國的新聞評論中可以印證這一點,C符合史實和材料信息。4.【解析】選B。材料中“從前門進來”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通過合法程序恢復聯(lián)合國合法席位,“從后門接納”是指保留臺灣的中華民國的席位,制造“一臺一中”的陰謀,故B符合題意。A、C、D皆不符合題意。【變式備選】二十六屆聯(lián)大召開前夕,尼克松政府知道已很難再把中國拒于聯(lián)合國大門之外,遂伙同日本政府炮制了所謂“雙重代表權”案。這不僅遭到了中國外交部的反對,而且被二十六屆聯(lián)大以59票反對、55票贊成、15票棄權否決。出現(xiàn)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該提案()A.實質是在聯(lián)合國制造“兩個中國”B.不符合“一個中國”的根本立場C.破壞了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D.遭到第三世界國家的強烈反對【解析】選D。本題考查對中國重返聯(lián)合國原因的理解。美日拋出的“雙重代表權”提案主要是遭到了廣大發(fā)展中國家的反對。5.【解析】選D。中國對世界和平與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是負責任的大國,D項符合現(xiàn)實。A項錯誤,因為冷戰(zhàn)期間是指1946年到蘇聯(lián)解體之間的時期,中蘇關系由友好合作轉變?yōu)閻夯瘮硨?,而中美關系經(jīng)歷敵對到正?;霓D變;B項錯誤,中國加入聯(lián)合國在前,中美關系正常化在后;C項錯誤,中國仍屬于發(fā)展中國家。6.【解析】選D。本題考查20世紀70年代的中國外交。其中“化敵為友”、“跨洋握手”是指中美關系的改善。7.【解析】選C。解題時要注意題干材料中的時間信息和美國總統(tǒng)的觀點。“預備與北京建立對話”表明美國意欲改善中美關系。A、D兩項結論與題干材料含義不符,B項史實發(fā)生于1972年以后。8.【解析】選D。60年代,中美敵對,中蘇關系惡化。70年代,中美、中日關系恢復正常化。根據(jù)時間信息70年代以及該時期中國的外交成就,可判斷選擇D項。9.【解題指南】解答本題,注意觀察圖片反映的歷史信息,尋找二者反映的共同點,排除其差異性。【解析】選A。上海合作組織是一種新型的區(qū)域合作組織,成員是有著不同社會制度與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而1979年鄧小平訪美,是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的重要過程,兩國也是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不同,因此,兩幅圖片都反映不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國家和平共處,A項正確。C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中美兩國不是睦鄰國家。10.【解析】選C。本題通過美國對中國出售武器切入,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注意美國這一政策僅是對中國,C項過于牽強,分析錯誤,故答案為C。11.【解析】選A。柏林墻事件是兩大陣營對抗的結果,是冷戰(zhàn)的反映,與材料中博鰲亞洲論壇上提出的五點建議完全相反。①③④反映了尊重多樣文明,促進睦鄰友好;轉變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推動全面發(fā)展等特點。12.【解析】選C。依據(jù)材料中的時間“1971年”可判斷②④正確;國家利益是處理國際關系的基本準則,美國也不例外,故③正確,①本身表述錯誤,且在材料中沒有體現(xiàn)。13.【解析】選D。從國際關系正在向一種“碰撞中磨合”、“競爭中協(xié)調”的趨勢演變這一關鍵信息可以看出,各國不斷調整對外政策,以適應新的國際形勢發(fā)展的需要。A、B、C三項結論與史實不符。14.【解析】選C。①②③均與周恩來直接或間接相關,而中蘇關系解凍發(fā)生在20世紀80年代,周恩來此時已經(jīng)去世,不符合題意,排除④。15.【解析】選B。從題干中的觀點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錯誤觀點。A、C、D三項時間與題意不符。16.【解析】第(1)題,第一問難度不大;第二問注意結合美國的全球霸權戰(zhàn)略分析;第三問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回答。第(2)題實際上考查的是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改善的原因及過程,結合所學知識作答。答案:(1)政策:1941~1945年援助中國抗日;二戰(zhàn)結束后扶蔣反共。原因:二戰(zhàn)結束后,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經(jīng)濟與軍事實力,確立了稱霸世界的全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