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初三上學期歷史試卷及解答參考_第1頁
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初三上學期歷史試卷及解答參考_第2頁
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初三上學期歷史試卷及解答參考_第3頁
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初三上學期歷史試卷及解答參考_第4頁
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初三上學期歷史試卷及解答參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4年安徽省亳州市歷史初三上學期模擬試卷及解答參考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有12小題,每小題4分,共48分)1、下列關于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史實,敘述不正確的是:A、秦始皇滅掉了戰(zhàn)國七雄中的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B、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C、秦始皇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了“焚書坑儒”的政策D、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將全國劃分為36個郡,郡下設縣答案:C解析:C選項中的“焚書坑儒”是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為了加強思想控制而實行的政策,但這并不是統(tǒng)一六國的史實,而是統(tǒng)一后的政策措施。其他選項均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史實。因此,C選項敘述不正確。2、以下哪項不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fā)明?A、造紙術B、印刷術C、火藥D、指南針答案:A解析: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fā)明包括造紙術、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選項A中的造紙術是四大發(fā)明之一,而選項B、C、D分別對應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也是四大發(fā)明之一。因此,A選項不是四大發(fā)明,是本題的正確答案。3、下列哪個朝代結束了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tǒng)一?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A解析:隋朝由楊堅建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國家的統(tǒng)一。隋朝的統(tǒng)一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為隋唐盛世奠定了基礎。因此,選項A是正確答案。4、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初唐四杰”之一?A.王勃B.駱賓王C.楊炯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是唐朝初年著名的文學家,以其詩歌成就著稱。因此,選項D“以上都是”是正確答案。5、下列對歷史事件發(fā)生背景的描述,不準確的是()A.鴉片戰(zhàn)爭–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B.甲午中日戰(zhàn)爭–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的夢想C.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義和團運動危及列強在華利益D.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禁煙運動引起英國不滿題目要求選出對歷史事件發(fā)生背景描述不準確的選項。選項A,鴉片戰(zhàn)爭是19世紀中葉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大門而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其背景是英國為了擴大商品市場,掠奪廉價的工業(yè)原料,把侵略的矛頭指向中國,故A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選項B,甲午中日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是日本為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的夢想,故B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選項C,八國聯軍侵華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是義和團運動危及列強在華利益,故C項正確,但不符合題意。選項D,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背景是鴉片戰(zhàn)爭的余波和英法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的企圖,并非僅僅因為中國禁煙運動引起英國不滿,故D項錯誤,符合題意。因此,對歷史事件發(fā)生背景的描述不準確的是:D.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國禁煙運動引起英國不滿。6、在近代,西方列強通過一系列侵略戰(zhàn)爭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下列條約中,割占中國領土面積最大的是()A.《南京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璦琿條約》本題要求選出近代西方列強強迫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割占中國領土面積最大的一項。選項A,《南京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但并沒有割占大量領土,故選項A錯誤。選項B,《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南端及昂船洲交給英國管治,但并未涉及大片領土的割讓,故選項B錯誤。選項C,《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后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但割讓面積并非最大,故選項C錯誤。選項D,《璦琿條約》是沙俄迫使清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該條約令中國失去了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約六十萬平方千米的領土,是近代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不平等條約,故選項D正確。因此,割占中國領土面積最大的條約是:D.《璦琿條約》。7、題干:以下哪個歷史事件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A.夏朝的建立B.秦朝的統(tǒng)一C.漢朝的建立D.唐朝的開國答案:A解析:夏朝的建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標志著中國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渡,也標志著中國封建社會的開始。因此,正確答案是A.夏朝的建立。8、題干:下列哪項不是《共產黨宣言》發(fā)表的歷史意義?A.闡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B.為世界無產階級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C.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D.促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答案:D解析:《共產黨宣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的,于1848年發(fā)表,它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為世界無產階級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闡明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而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與《共產黨宣言》的發(fā)表沒有直接因果關系。因此,正確答案是D.促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9、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玄奘西行②鑒真東渡③文成公主入藏④鄭和下西洋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①③④D.①③②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歷史事件時間順序。選項①,玄奘西行是指唐代高僧玄奘為了求取佛經佛法而前往印度取經的事件,發(fā)生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即627年至645年。選項②,鑒真東渡是指唐代高僧鑒真應日本僧人邀請,先后6次東渡,弘揚佛法,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他最后一次東渡成功是在天寶十二年(753年)。選項③,文成公主入藏是指唐朝貞觀年間,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此事件發(fā)生在貞觀十五年(641年)。選項④,鄭和下西洋是指明成祖朱棣命三寶太監(jiān)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2.7萬多人海員組成的海船隊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事件,首次航行始于永樂三年(1405年)。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正確的歷史事件時間順序為:玄奘西行(627-645年)→文成公主入藏(641年)→鑒真東渡(753年)→鄭和下西洋(1405年),即①③②④,故選項D正確,選項A、B、C錯誤。10、19世紀末,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其中俄國割占中國領土最多,共割占中國領土()A.100多萬平方千米B.150多萬平方千米C.180多萬平方千米D.200多萬平方千米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近代史上俄國割占中國領土的史實。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前后,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如《璦琿條約》、《北京條約》、《改訂條約》及以后五個勘界議定書等,共割占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千米,是近代史上割占中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故選項B正確。選項A、C、D的數值均與史實不符,可一并排除。11、以下哪位歷史人物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A.魏源B.林則徐C.譚嗣同D.康有為答案:B解析:林則徐在鴉片戰(zhàn)爭時期,組織編譯《四洲志》,詳細記載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和科技發(fā)展情況,他的這種開放視野和求知精神,被譽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睜眼看世界的人”。因此,正確答案是B。12、下列關于辛亥革命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辛亥革命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C.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建立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D.辛亥革命使中國進入了民主共和時代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確實推翻了清朝統(tǒng)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華民國,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但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建立了北洋軍閥統(tǒng)治,并沒有使中國立即進入民主共和時代。因此,選項D是不正確的。正確答案是D。二、非選擇題(本部分有4大題,每大題13分,共52分)第一題閱讀材料歷史與社會:從工業(yè)革命到全球化工業(yè)革命是人類歷史上一次深刻的變革,它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改變了世界的面貌。從18世紀末的英國開始,工業(yè)革命迅速傳播到歐洲大陸及其他地區(qū),最終形成了全球性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的互動與融合。工業(yè)革命的核心是技術的革新,特別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工廠制度的建立,使得大規(guī)模生產成為可能,同時也促進了城市化進程。隨著交通和通訊技術的不斷進步,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經濟全球化逐漸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然而,工業(yè)革命也帶來了許多社會問題。工人階級的生活條件惡劣,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也逐漸顯現。面對這些挑戰(zhàn),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開始探索解決之道,推動了社會改革和環(huán)境保護的興起。題目1、簡述工業(yè)革命對歐洲社會產生的主要影響。答案:工業(yè)革命對歐洲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首先,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推動了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其次,工廠制度的建立促進了城市化進程,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同時,工業(yè)革命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使得社會結構發(fā)生了深刻變化。此外,工業(yè)革命還推動了科技的進步和文化的繁榮。2、分析經濟全球化對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影響有何不同。答案:經濟全球化對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影響存在顯著差異。對于發(fā)達國家而言,經濟全球化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和資源來源,促進了經濟的持續(xù)增長和科技創(chuàng)新。然而,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雖然全球化也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如外資流入和國際貿易的增加,但同時也面臨著更大的挑戰(zhàn)和風險。發(fā)展中國家往往處于全球產業(yè)鏈的低端,難以獲得高附加值和核心技術,同時還需要應對外部經濟波動和金融風險。3、結合材料,談談你對當前全球環(huán)境治理的看法。答案:當前全球環(huán)境治理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環(huán)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日益嚴重,對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構成了威脅。為了應對這些挑戰(zhàn),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需要共同努力,加強合作與協調。一方面,發(fā)達國家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幫助其改善環(huán)境狀況;另一方面,發(fā)展中國家也應加強自身的環(huán)境治理能力,推動經濟結構的轉型和升級,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國際社會還應加強全球環(huán)境治理的制度建設,建立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國際治理機制。第二題材料:《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說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描繪了賈寶玉和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悲劇,以及賈家由盛轉衰的過程。小說通過對封建社會的深刻揭露,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矛盾和沖突。1、《紅樓夢》的作者是誰?2、請簡述《紅樓夢》的主要故事背景。3、根據材料,談談《紅樓夢》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答案:1、《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2、《紅樓夢》的主要故事背景是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以及賈家由盛轉衰的過程。3、《紅樓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矛盾和沖突,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衰落,以及人性的悲劇。第三題閱讀材料:探索古代文明——古埃及與古中國的輝煌古埃及,這個尼羅河畔的古老國度,以其獨特的象形文字、雄偉的金字塔和神秘的法老文化聞名于世。古埃及文明約始于公元前3100年,其社會結構高度組織化,分為國王(法老)、貴族、工匠和平民等多個階層。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為農業(y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促進了古埃及的經濟發(fā)展和社會穩(wěn)定。在宗教信仰上,古埃及人崇拜眾多神祇,認為法老是神在人間的代表,死后會進入另一個世界繼續(xù)統(tǒng)治。與此同時,東方的古中國也在黃河與長江流域孕育出了燦爛的文明。古中國文明以四大發(fā)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為代表,展現了高度的科技成就。在政治上,古中國經歷了從夏、商、周到春秋戰(zhàn)國的漫長歷程,形成了獨特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儒家思想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強調禮制、仁愛和君子之道,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問題:1、古埃及文明和古中國文明在自然環(huán)境方面有哪些相似之處?請簡要說明。答案:兩者都依賴于大河流域的肥沃土壤進行農業(yè)生產。古埃及文明依賴于尼羅河的定期泛濫帶來的肥沃土地,而古中國文明則依賴于黃河與長江流域的灌溉和土地資源。2、比較古埃及和古中國在宗教信仰上的不同特點。答案: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具有多神崇拜的特點,人們崇拜眾多神祇,并認為法老是神在人間的代表。而古中國則逐漸形成了較為統(tǒng)一的宗教信仰體系,盡管也存在多種崇拜,但儒家思想后來成為主流,強調人倫道德和社會秩序,而非直接的神靈崇拜。3、簡述古中國四大發(fā)明對當時及后世的影響。答案:古中國的四大發(fā)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對當時及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造紙術促進了文化的傳播和知識的積累;指南針推動了航海技術的發(fā)展,加強了中外交流;火藥不僅用于軍事防御,還促進了采礦、冶金等工業(yè)的發(fā)展;印刷術則極大地提高了書籍的復制效率,降低了知識傳播的成本,對文化、教育、宗教等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發(fā)明不僅在當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也對后世的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第四題《史記》是我國古代一部偉大的史書,由司馬遷所著。全書分為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部分,記載了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共三千多年的歷史?!妒酚洝凡粌H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還以其獨特的文學價值被后世稱頌。閱讀材料后,請回答以下問題:1、請簡要概述《史記》的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