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科學上冊全冊電子備課(鳳凰版、江蘇教育版)
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總第一課時課型:新授
教學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水滴里的生物授課日期
內(nèi)容1.
教學本課是本單元的起始課,從總體上對微生物進行概述。大體編寫結構是:用肉眼和放
內(nèi)容大鏡觀察、尋找水中的微生物一一再借助顯微鏡觀察微生物一一認識微生物、了解微
分析生物的發(fā)展史和概貌。
1、能夠運用放大鏡和顯微鏡觀察微生物,并做好觀察記錄。
預期
2、知道微生物是個體微小、分布極廣的生命體,絕大多數(shù)要用顯微鏡才能看到。
學習
3、了解列文虎克世第一個發(fā)現(xiàn)微生物的人。
結果
重點:
教學
觀察、人事微生物。
重點
難點:
難點
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
教時1課時
課時第一課時
¥¥教師準備:放大鏡、顯微鏡、燒杯
準備學生準備:抹布、水樣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情況分析
一、觀察水1、出示水樣,要求學生1、倒水
樣把采集的水樣由瓶子倒
引導學生進燒杯,提醒保持桌面整
取出水樣,潔。
交流水樣的
采集地點,2、請學生觀察水樣。
肉眼觀察的3、教師質疑學生發(fā)現(xiàn):2、學生有序觀察觀
發(fā)現(xiàn)和想進水滴里面除了一些肉眼察,然后進行交流。
一步了解的可以看見的小顆粒外還
知識。有有其他的嗎?借助什顯微鏡:
么來觀察可能會有收
調(diào)節(jié)螺旋(調(diào)目鏡(對著眼
二、用顯微獲?
節(jié)隹相、看法,1-?|
鏡觀察水樣4、教師示范用法。強調(diào)
物鏡(對著標
帶領學輕拿輕放。,鏡臂二方
通光孔一載物臺(放置
生認識顯微5、教師強調(diào):
鏡的構造和()反光鏡不能直接對,反光鏡
1鏡座一
使用方法,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
并嘗試用顯睛;3、生按順序進行觀
微鏡觀察水(2)使用時要小心,鏡察,并做好記錄。
滴里的生頭不要碰著玻片;
物。(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4、小組匯報交流,
和物鏡。選取代表進行全班
三、認識微6、教師小結:在一交流。
生物,了解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
列文虎克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5、學生觀察投影中
交流用多是一個細胞構成的生的的微生物,了解微
顯微鏡觀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生物的特點。
水滴之后的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
發(fā)現(xiàn),用語微鏡才能看到,所以叫微
言文字或圖生物。(板書:微生物)
畫的方式記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
錄所觀察的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的
現(xiàn)象。了解是水藻,有藍藻、團藻、
列文虎克的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
故事。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
外,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
四、拓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
了解微物一一細菌,細菌一般也
生物的分布是不動的,有球狀的、桿
情況。狀的、螺旋狀的。
7、簡單介紹列文虎克的6、學生讀列文虎克
故事。的故事。
8、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
找到微生物?怎么證明7、請學生小組為單
他們的存在?位課后解決。
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總第二課時課型:新授
教學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做酸奶
內(nèi)容2.
本課是繼前一課從整體上認識微生物地概況之后,再分類認識其中常見的一類微生物
教學一細菌。通過本課學習,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細菌,知道細菌具有雙重作用,
內(nèi)容引發(fā)學生關注病菌的傳播。在設計上,本課以做酸奶來激發(fā)學生研究細菌的興趣和愿
分析望,推動學生帶著“牛奶為什么會變成酸奶”的問題,主動查找資料,進而認識細菌
的基本形態(tài)特征、分布及繁殖特點,了解細菌的功與過。
預期
1、能嘗試自己動手做酸奶或泡菜,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牛奶發(fā)酵變成的。
教學
2、知道細菌是一類分布極廣地微生物,以及它們對人類有正反兩方面地作用。
效果
3、知道減少致病細菌傳播的方法。
重點:
教學
做酸奶地活動。
重點
難點:
難點在藍擬細菌繁殖的實驗中計算細菌繁殖個數(shù)。
教時2課時
課時第一課時授課日期
教學教師準備:酸奶、存牛奶、保溫壺、小盆、白糖
準備學生準備:
教學體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情況分析
一、談話引出1、同學們是否喜歡喝酸驚喜
課題奶?知道酸奶是怎么做
的嗎?想動手嘗試嗎?
教2、教師示范做酸奶的方
學法。學生回去后有條件的
活提醒學生注意:嘗試制作。
動①牛奶加熱過程中要注
設二、指導學生意安全,最好請家長幫
計制作酸奶助,加熱后一定要冷卻
到35?40℃
②加入酸奶后要保溫
5~6小時。
③酸奶做成后放入冰箱
不可太久,變質的酸奶
不可以飲用。
課時第二?散寸授B艮日期
教學教師準備:視頻資料、
準備學生準備:做好的酸奶
教教學體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情況分析
、品嘗酸1、請同學們把自己小組1、品嘗酸奶,評選出最
奶。做成的酸奶拿出來進行好的。
品嘗,選出每小組一名
評委。2、學生可以就自己對細引發(fā)我們生病
二、認識酸奶2、教師介紹:細菌體積菌的了解進行介紹。也的細菌我們稱
的制作原理。微小(幾萬個合起來只可以提出自己想知道之為病菌,你有
有頭發(fā)絲那么粗),有三的?哪些好的辦法
種基本形態(tài)(桿菌、球幫助我們預防
菌、螺旋菌),繁殖迅速3、學生閱讀資料?,學習它們?
(幾小時內(nèi)可以繁殖出操作。1—2—4—8—
幾百萬甚至上億個后16-32-64-128-
代)。256-512-1024-2048
三、體驗其驚3、引導學生動手操作,-4096-8192-16384
人的繁殖速并計算出細菌的繁殖數(shù)-32768-65536(16
度0里O代)一131072-
4、酸奶是怎么制成的262144-524288一
呢?教師進行小結。1048576-2097152(21
代)
4、學生進行討論交流。
四、認識細菌5、引導學生討論:今天
的功與過。我們認識了細菌的特
點,你能聯(lián)系生活說說7、交流匯報:捂住鼻子
生活中細菌有著怎樣的打噴嚏、勤洗手、用熱
作用?又有哪些危害水沖洗筷子等。
呢?
第一單元第三課時總第三課時課型:新授
教學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饅頭發(fā)霉了
內(nèi)容3.
本課按照“觀察現(xiàn)象一一發(fā)現(xiàn)問題一一提出假設一一設計實驗一一進行實驗一一分
教學析證據(jù)一一得出結論一一拓展延伸”的順序進行編排,主要教學內(nèi)容有四個部分:
內(nèi)容一、觀察,認識霉有不同形態(tài)。二、設計并進行控制變量的探究性實驗,研究物體
分析發(fā)霉的條件。三、運用研究成果,探討防止霉變的方法,四、霉的作用,害處,尤
其是抗生素。
1、能利用顯微鏡觀察物品上的霉。
期
預2、能夠設計有控制變量地探究性實驗,研究物體發(fā)霉的條件。
學
教3、能夠用圖和文字表示顯微鏡下霉菌的特點。
果
效4、指導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種。
5、知道霉菌對人類有正反兩方面地作用。
6、知道發(fā)霉的原因,了解防止發(fā)霉的方法。
重點:
教學探“在什么情況下物體容易發(fā)霉。
重點
難點:
難點
設計有控制變量地探究性實驗。
教時2課時
課時第一課時授課日期
教學教師準備:學生顯微鏡、鏡子、載玻片、大燒杯、饅頭
準備學生準備:發(fā)霉的食物(饅頭)
教學體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情況分
析
一、用肉眼和1、出示發(fā)霉的饅頭,1、學生觀察帶來的發(fā)霉
放大鏡觀察,請學生觀察。食物,比較其顏色,認識
了解到霉有2、請學生借住放大鏡到顏色多樣:黃、綠等
顏色差異。進行觀察。2、匯報發(fā)現(xiàn):在放大鏡
二、用顯微鏡3、分發(fā)顯微鏡,要求下看到的霉成顆粒狀或
觀察,認識到仔細觀察,用圖畫畫下則絲狀等等。
教
霉有形狀差所看到的霉菌樣子。3、按小組進行觀察,邊
學
異??催叜嫞瑤熃o于指導。然
活
三、探討發(fā)霉后匯報。
動
的條件。設計4、引發(fā)學生的討論。
設
實驗進行研、師給于肯定,提出溫暖潮濕?溫暖干燥?
計4
究。質疑:這些霉菌在什么寒冷潮濕?寒冷干燥?
情況下最容易產(chǎn)生
呢?根據(jù)是什么?5、學生根據(jù)預測,小組
5、讓學生做出預測,討論如何實驗。
請各小組根據(jù)自己的
預測設計實驗。比一比
誰最快發(fā)霉,發(fā)霉最6、進行實驗。
多?
6、師分發(fā)同樣對的同
一時間生產(chǎn)的饅頭。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二單元備課
單元課題:我們的地球
單元教學目標:
1.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jīng)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2.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3.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貌,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
4.知道火山與地震是地球內(nèi)力作用的結果,是自然現(xiàn)象。了解火山與地震的形成原因
及地震的預防措施。
5.意識到要用證據(jù)支持自己的解釋。感嘆自然的力量,欣賞自然的美,意識到人與自
然要和諧相處。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學生從地球表面到地球內(nèi)部去認識地球。
第一課以歷史發(fā)展的軌跡為線索,展示了人類對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說明地球的形
狀。內(nèi)容安排了:一.介紹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歷史。二、了解地球的大小情況。引導學生
認識到人類探索真理的過程是曲折漫長的。
第二課在認識地球形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宏觀上總體認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內(nèi)容有:一、認識多種形態(tài)的地貌。二、制作兩種地貌模型。三、說明描繪地貌的手段在
不斷發(fā)展。
第三課從地球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來導入,認識人類是如何認識地球內(nèi)部情況的。內(nèi)容有:
一、進行猜測黑盒子里舞臺的活動。二、教材展示火山、溫泉、地震的圖片,啟發(fā)學生思
考:科學家是如何掌握地球內(nèi)部信息的。三、指導學生模仿雞蛋的結構,制作一個地球的
內(nèi)部結構模型。
第四課火山和地震是顯著的地質變化,是小學生感興趣的學習內(nèi)容,本課從實例出發(fā),
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研究,知道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了解人們對火山和地震的監(jiān)測和保護自
己的方法。內(nèi)容有:一、了解火山。二、研究地震。
第五課本課主要教學內(nèi)容有:一、從喜馬拉雅山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推測喜馬拉雅山很
久以前的情況。二、研討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的形成,欣賞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風光。三、教材以
由小到大排列的巖石圖片引導學生認識風化作用。四、通過模擬實驗和研討,認識侵蝕作
用。
單元教學重、難點及關鍵點:
重點: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貌特征;了
解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了解巖石的風化和侵蝕對地表的影響。
難點:
比較觀察船體在球面上和平面上航行的差異;制作地表模型;
猜想暗盒里有什么;做火山噴發(fā)的模擬實驗。了解家鄉(xiāng)地表的改變情況。
關鍵點:做好探究實驗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地球儀;塑料盤、大塊玻璃、風景圖片;盒子;
學生準備:玩具小船學生;泥沙小草;
教學措施:
教學思路:提出問題一一學生探究,收集證據(jù)——學生得初步結論——教師指導
-----歸納結論。
教學方法:實驗法、討論法、講解法
課時分配:
第一節(jié)2課時;第二節(jié)1課時;第三節(jié)2課時;第四節(jié)1課時
第5節(jié)2課時;總結課1課時;共9課時
1.地球的形狀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有關地球的資料并提出關于地球形狀的一些問題
2.能夠通過計算對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釋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2.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jīng)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
2.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知道科學結論的得出可以來源于生活中的
現(xiàn)象。
難點:知道合理質疑是科學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動力。
教學準備:
地球儀、小船、相關圖片、筆、紙、多媒體資源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設計:
1、自制紙船
2、閱讀課本,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經(jīng)歷了哪些過程?
3、收集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地球課件,同學們這是什么?(地球)
談話:這就是我們?nèi)祟惥幼『蜕畹胤?,但是,地球的形狀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
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板書課題:地球的形狀。
2.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
3.出示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實景的照片,讓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4.小組討論:關于地球,你已經(jīng)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注意提醒組長做好分類記錄)
5.小組匯報。
二.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1.談話:同學們對于地球的認識基本來自于書和電視,現(xiàn)在科學技術發(fā)達了,人們對
地球有了正確的認識,古代人又是怎樣認識地球的呢?
出示圖片,一種是古代印度人對地球的認識,一種是古代中國人對地球的認識。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2、在高科技的今天,人類已經(jīng)飛出地球通過衛(wèi)星照片證實了地球是個球體,那么想象
一下,如果我們沒有飛進太空,怎樣證明地球是個球體呢?
(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進行假設。)
3、還有哪些現(xiàn)象能夠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交流。
4、看課本,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介紹古代人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既然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我國古代的張衡都在很早以前就認為地球是圓形的,人
們?yōu)槭裁床幌嘈拍兀?/p>
(學生討論交流。)
談話:后來,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航船,發(fā)現(xiàn)進港的船只總是先看見桅桿,在逐
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只總是先不見船身,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地平線下,據(jù)此,人們
猜測-----
5.觀察進港的帆船,論證地球的形狀。
提示:
觀察者眼睛要平視,“開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6、介紹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7、提問:通過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你有何收獲?
三.認識地球的大小
1.介紹利用科學技術觀察到的地球。
蘇聯(lián)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神州五號宇宙飛船
2、談話:根據(jù)收集到的資料,誰來說說地球有多大?
3、學生介紹有關地球赤道周長、半徑、表面積等相關數(shù)據(jù),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把
這些數(shù)據(jù)展示出來。
4、談話: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你們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嗎?
5、提問:我們知道中國的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那么你們能猜猜一個地球相當于多
少中國面積嗎?
6、學生猜想
7、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用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地球的大小。
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的位置,看一看中國在地球儀上有多大。
四、拓展活動: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時,當你繞行赤道一周后,你
的年齡該有多大。
布置預習:
收集各種不同地表形態(tài)的圖片等資料
限時作業(yè)(5分鐘)
評價形式:同桌互評互改,相互檢查。
一、填空題
1、最初,人們憑直覺來認識地球,提出了“天()地()的猜想;
2、古希臘學者()根據(jù)月食的景象分析:月球被地影遮擋的部分的邊
緣是圓弧形的,所以地球應是()體
3、人們總是先看到進港船只的桅桿,再逐漸看到船身,據(jù)此,人們猜測地球是個()
體。
4、地球的表面積越()億平方千米
二、選擇題
1、世界上第一個從太空中觀察到地球的人是()
A、楊利偉B、尤里.加加林C、張衡D、亞里士多德
2、第一個從太空中觀察到地球的中國人是()
A、楊利偉B、尤里.加加林C、張衡D、亞里士多德
板書設計:地球的形狀
從太空看地球圓球體月食
教學反思:
2.地球的表面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收集各種不同地貌特點的圖片和資料。
2.能夠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點。
3.能夠描述家鄉(xiāng)地貌特點。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貌。
2.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體驗動手制作的快樂,并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
2.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貌形態(tài)。
難點:制作地表模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事先做好的一個模型、泥、沙、石塊、各種枝葉、水、各種顏色的粉筆灰、
網(wǎng)格紙、白紙、彩筆等,多媒體資料。
學生準備:有關各種地形的資源。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設計:
收集各種不同地表形態(tài)的圖片等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很多風景圖,讓學生說說是哪里,老師簡單介紹。
這些美景就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除了這些美麗的山水,我們的地球上還有些什么呢?
2.談話: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樣的。(結合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
有關大氣、水、巖石的圖片,明確認識)
3.小結:地球表面有大氣,大氣是構成地球的氣體;有巖石,巖石是構成地球的固體;
還有水,水是構成地球的液體。還有就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生物。
二.制作地表模型
1.談話:在地球形成的漫長歷史中,地球表面不斷在發(fā)生變化,使地球表面呈現(xiàn)出不
同的地形。
2.提問: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地形呢?
了解地形可分為平原、山脈、河流等
3.談話: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地形呈現(xiàn)在自己的眼前,即把它們做出來呢?
4.出示事先做好的一個模型,討論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完成。
5.分組討論設計圖。(小組之間協(xié)調(diào)分工,盡可能地呈現(xiàn)多種多樣的地表類型。)
6.講述布置要求:
想好了再做,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送回,允許各組去參觀。
下面我們四個人一組,來制作一個你們喜歡的地方的模型,材料都已經(jīng)放在你們的實
驗桌里了,注意不要把東西弄到地上,不要把地面桌面弄臟。
7.學生領取材料,開始制作。
8.學生制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三、指導畫模型
1.談話:剛才我一直在各組“旅游”,你們設想的這些地方真的很漂亮,(舉例表揚表
現(xiàn)出色的小組)。下面我想請大家把你們設計的這些地方描在我的這張明膠片上,這樣我們
就可以永久保存它們了,愿意嗎?
2.講解:這個明膠片上一面是有粘性的,大家用手指一摸就知道了。我們把光滑的一
面朝下蓋在大家制作的模型上,用水彩筆在上面描出地形的輪廓,然后根據(jù)不同的地形涂
上不同的顏色,比如小河可以用藍色。描的時候要利用這上面的網(wǎng)格把圖畫的更準確些。
3.學生描圖,上色。(教師注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問題,及時提供幫助,如俯視圖
和平時看到物體的角度不同)
4.談話:現(xiàn)在,我們把畫好的圖后面放一張白紙,舉起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看我
們畫的是什么?(師生討論)
5.談話:沒錯,我們畫的就是地圖啊,當然真正的地圖要畫很大的地方,別說沒有這
么大的紙,就算有也是不可能這樣做的,測繪人員觀測了地形以后還需要按照比例縮小才
能制成地圖。我們把書翻開,你們看這里的方格圖就比我們的明膠片小了很多,你能把我
們的地圖正確地畫到這兒嗎?該怎么畫?
6.討論交流。
7.在書上制作地圖。
8.談話:為了精確地、全景式地描繪地球地貌,攝影師在飛機上進行航空拍攝。20
世紀70年代以后,人們開始利用更先進的衛(wèi)星在空中拍攝地球,從而獲得更清晰、更準確
的圖片。
9.出示幾張航空照片。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手段各有哪些優(yōu)點,并與過去的手段進行
比較,突出它們的先進性。
10.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現(xiàn)代手段,引導學生預測未來描繪地貌的方法。
四.了解世界地形
1.出示地形地球儀,提問:在這個地球儀上最多的顏色是什么?它代表什么?
2.師生共同探討地球儀上所表達的意義。
認識各種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3.出示世界地形圖,提問: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哪些地方是海拔比較高的地方?
南極應該在哪里?北極應該在哪里?
4.學生回答。
5.小結:我們的世界一共有七大洲、四大洋,海洋在地球上占到了大部分,陸地上又
是高原多,平原少。我們的家鄉(xiāng)地處長江下游,這里屬于平原,和世界上很多大江大河的
下游一樣,這里也是美麗富饒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努力學習,長大了讓我們的家鄉(xiāng)變得更
美麗。
五、認識地圖
1.提問:今天,很多同學都帶來了地圖,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地圖?(學
生討論交流)
2.出示幾個圖例,提問:你能看懂地圖嗎?這在地圖上一般都表示什么?
3.講解圖例。(具體圖例情況參見常見的地圖)
六、總結全課、拓展:
有句俗話說“三山六水一分田”,就基本概括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情況。結合今天所學的
知識,你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嗎?
預習作業(yè):
收集地球內(nèi)部的一些資料。
限時作業(yè):(5分鐘)
評價形式:同桌互評互改,交流記憶。
一、填空題
1、地球表面()為海洋,()為陸地
2、陸地的地形可分為()、()、()、()、()
3、世界地圖或地球儀上
藍色表示();綠色表示();
黃色表示();白色表示()
二、選擇題
我們寧陽屬于()
A、沙漠B、平原C、山地D、高原
板書設計:
2.地球的表面
水
巖石
大氣層
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圖例:河流湖泊、沙漠、鐵路、運河等
教學反思:
3.地球的內(nèi)部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夠根據(jù)一些自然現(xiàn)象推測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
2.能夠制作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
二、科學知識:
知道地球內(nèi)部的結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科學的自然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內(nèi)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能夠選擇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表述對地
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難點:體會科學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義。
教學準備:
煮熟的雞蛋、各色橡皮泥、火山爆發(fā)和地震的有關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預習設計:
收集地球內(nèi)部的一些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猜謎語:桌上放了3個盒子,里面裝著水、細沙和小石頭。
2.談話:你們不打開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夠猜出盒子里有什么?
學生交流。
話:同學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剛才猜物體的方法
對研究地球內(nèi)部有什么啟發(fā)?
學生討論
4.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看看地球的內(nèi)部。
二、指導學生討論地球內(nèi)部構造
1..引導學生按書后的活動記錄對地球的內(nèi)部情況做一個推測。
相互交流。
說說自己的構思,比比誰畫的最有可能。
2.請學生朗讀書上的資料(注意“殼、鍥”的讀音)。
3.補充提問:地球內(nèi)部可以分成幾個層?
出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地球內(nèi)部構造和各部分的厚度,學生說,教師板書。
4.請學生看圖回答三者的厚度是多少,主要有什么構成。
5.請學生用熟雞蛋作類比,幫助認識地球內(nèi)部的構造。
6.討論書上的問題:將鐵水注入炸開的大裂縫是否可行?
學生交流。
三、制作地球內(nèi)部構造模型
1.談話: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看到地球的內(nèi)部,但根據(jù)科學家對地球的了解,我們可以
用橡皮泥制作一個能“打開的地球:各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制作?
2.引導學生圍繞如何區(qū)分地球內(nèi)部各層次及怎樣確定各層厚度等問題展開討論。
如:(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時用不同顏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內(nèi)部構造;
(3)制作地殼、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交流匯報,確定方案。
4.分組制作。
5.各組展示后切開相互評價。
四、總結拓展
1.過渡談話:人類是如何了解到地球的內(nèi)部構造的?
2.小結:地殼、地幔、地核的劃分是根據(jù)地震波發(fā)生折射的不同推測出來的。地球內(nèi)
部還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nèi)パ芯俊?/p>
3.討論:現(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想到了鉆孔的方法來研究地球。將來,假如讓你來研究,你會
怎么做呢?
預習作業(yè):
搜集有關火山和地震的圖片
限時作業(yè)(8分鐘)
評價形式:小組內(nèi)交流,互評互改,反饋記憶。
一、填空題
1、科學家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層稱為(),它主要有()組成;把
地球的中心部分叫();把兩者之間的部分叫()
2、科學家是通過()來猜測打探地球內(nèi)部
的秘密的。
3、到目前為止,人類鉆孔的深度只能夠達到()千米,如果把熟雞蛋比作地球,
就連雞蛋()還沒鉆透呢。
二、選擇題
地球從表面到內(nèi)部依次可分為()
A、地殼、地幔、地核B、地幔、地殼、地核
C、地幔、地殼、地核C、地幔、地核、地殼
三、簡答題:
若把地球比作一個煮熟的雞蛋,那么雞蛋的皮、清、黃分別相當于地球的什么部分?
板書設計:
地球的內(nèi)部
地球由外到內(nèi)是地殼、地幔、地核
教學反思:
4火山和地震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收集有關火山與地震的資料。
2、能夠模擬火山的噴發(fā)和模擬地震的形成。
3、能用擅長的方式表達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
二、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火山與地震是地球內(nèi)力作用的結果,是自然現(xiàn)象。
2、了解火山與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預防措施。
3、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國家之一。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識自然界的力量是強大的,人為了生存可以戰(zhàn)勝自然。
2、了解張衡及他的貢獻,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3、熱愛大自然,從小立志,勇于探索。
教學重點:火山和地震的具體成因。
教學難點:地球內(nèi)部是運動的。
教學準備:地震模擬器、水槽、火山噴發(fā)模擬器、氣球、積木、錄像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設計:
搜集有關火山和地震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復習:
通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紹嗎?(地球由哪
幾個部分組成?)
2、過渡揭題:今天這兩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索地球的兩大自然現(xiàn)象火山噴發(fā)和地震的一些
知識。板書課題。
3、學生交流:關于火山和地震你知道些什么?
4、視頻欣賞:通過片段你又知道了些什么?學生交流。
二、組織學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噴發(fā)的原因
1、過渡:大家去過科學宮,看過火山噴發(fā),結合剛才的錄象,請大家再看書說說火山
形成及噴發(fā)的原因。
2、學生交流:學生閱讀提問,對答。
3、過渡:為了更好得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進行模擬火山噴發(fā)實驗。
學生氣球噴水實驗(幾名)
教師模擬實驗。(土豆泥實驗)
4、師生小結。
火山噴發(fā)的原因?
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經(jīng)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卻沒有?
從火山爆發(fā)的現(xiàn)象中,人們能獲得哪些信息。
5、拓展:學生介紹火山知識。
三、組織學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過渡:我們知道地震也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自然災害,通過錄象我們已經(jīng)略知一二。
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師介紹地震的主要類型:火山、塌陷、構造地震
構造地震的原因:地球內(nèi)部運動產(chǎn)生的力。(毛巾實驗)
3、研究地震的危害程度:
學生活動一:水槽落子實驗。
學生活動二:紙箱地震模擬器實驗,判斷地震的中心與強弱。
學生活動三:畫圖(地震的中心與強弱)
4、交流,小結。
四、讀故事說體會,談談安全教育:
1、過渡:在人類不斷認識、改造自然的歷程中,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為之奉獻一生,為
人類的提供大量的科學數(shù)據(jù)和寶貴經(jīng)驗,還有偉大的發(fā)明。
2、聽故事,談體會:(科學家夫婦獻身故事,張衡的研究。)
從這兩個故事中,你能告訴大家什么呢?
3、思考:人類為什么要研究這兩種自然現(xiàn)象,或者其它現(xiàn)象?
4、安全教育:
地震來臨時我們怎么辦?
印度洋海嘯對你的啟示?
你在其它災難面前我們怎么辦?
五、總結,拓展:
1、總結:
2、投影拓展辯論賽:
地球是運動的嗎?
為什么我國臺灣省是地震的頻繁地區(qū)?
板塊之間的運動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后果?
我國古代對地震的研究還有何成果?
現(xiàn)代還有哪些地震預測儀器?
如果沒有科學儀器,怎樣預測地震?
為什么地震前有征兆?
預習作業(yè):
1、閱讀課本內(nèi)容:
(1)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是(),最高峰是(),最高峰海拔()米。
(2)我國北宋時期的()所著的《》闡述了關于地球的演變、
地質變化的精辟見解。
2、思考:什么力量使地表變得千姿百態(tài)?
限時作業(yè)(5分鐘)
評價形式:同桌互評互改,交流記憶。
1、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山脈,最高的山峰是我國的(珠穆朗瑪峰)
2、我國北宋時期卓越的科學家沈括,晚年有一部著作《夢溪筆談》。
3.說一說:
火山噴發(fā)的原因?
板書設計:
火山和地震
形成原因
預防措施
教學反思:
5地表的變遷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根據(jù)資料推斷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夠對一些現(xiàn)象作出大膽的猜想。
3、能夠模擬風化對巖石的影響。
4、能夠對人類的一些行為作出合理的評判。
二、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流水、冰川、風、氣象會對地表產(chǎn)生影響。
2、知道人類的有些行為也使得地表發(fā)生了變化。
3、知道地表的變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意識到要用證據(jù)支持自己的解釋。
2、感嘆自然的力量,欣賞自然的美。
3、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地球多種地表形成的具體原因。
教學難點:風化和侵蝕的作用。
教學準備:酒精燈、小石子、鏡子、水搬運模擬器、火柴等
課時安排:2課時
預習設計:
1、閱讀課本內(nèi)容:
(1)世界上最高的山脈是(),最高峰是(),最高峰海拔()米。
(2)我國北宋時期的()所著的《》闡述了關于地球的演變、
地質變化的精辟見解。
2、思考:什么力量使地表變得千姿百態(tài)?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過渡:大家看過化石嗎?
2、欣賞化石圖片。
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過去)
4、錄象:世界風光欣賞。
5、揭題:多美的世界,從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這樣的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試試來
了解地球的過去,探究地球表面的變遷狀況(板課題)
二、研究喜馬拉雅山的過去。
1、過渡:有人說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沒有,你同意這樣的
觀點嗎?
2、學生討論,匯報。
3、交流:為什么說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證據(jù)?
(化石,地球內(nèi)部是運動的)
4、小結:只有證據(jù)才能說明事實……。
三、組織學生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讓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態(tài)
1、過渡:有了化石等證據(jù),科學家對才會對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有這樣的推測,
既然世界最高峰有這樣的變遷,那世界上那么多的地表形態(tài)是誰,什么力量造就的呢?
2、討論交流:
將你收集的材料,介紹給大家。
請你將你的觀點告訴大家。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27—P28內(nèi)容
4、小結: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陽的照射和吸引經(jīng)過風、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
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形態(tài)。
四、組織學生探究自然界的風化和侵蝕作用
1、過渡:太陽、地球冰川、海浪、流水真有這么大的力量?
2、學生交流:龍卷風、海嘯、泥石流
3、談話:大家說得不錯,這些確實能說明問題,那我們怎么通過小實驗來了解大自然
的神奇力量呢?
4、研究風化的作用。
出示:沙子和泥土,說他們都是大巖石變成的?
交流推測:你的理由?贊成的有?
實驗:石子變小實驗。(分組提供器具、實驗要求、填寫報告、交流實驗情況)
推測:自然界的大巖石是怎樣變成泥沙?
(風吹、太陽的照射、雨水--物體熱脹冷縮)
交流小結:什么樣的過程是風化。
5、研究侵蝕作用。
過渡:在生活中,我們經(jīng)??吹綕L滾河水夾著、裹著泥沙向東流去?請告訴大家流
水有什么作用?
演示實驗。(水搬運P27)
談話:大自然的巖石除了流水以外,還有哪些力量能夠將巖石的碎屑帶走呢?
小結:什么樣的過程叫侵蝕
總結:地表形態(tài)形成的原因。
五、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的影響:
1、提問:人類的活動在地球上已有幾百萬年,那人類的活動對地表的變化有影響嗎?
如果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分組討論。
3、匯報交流。
4、欣賞:人類的足跡
六、拓展:
1、古人常站在石頭城上作詩吟文,感嘆城下江水及水景的美妙,如今江水為什么沒有
呢?
2、固城湖和石臼湖分屬高淳和漂水兩縣,兩湖相隔幾百公里,為什么說她們是姐妹關
系?
限時作業(yè):(8分鐘)
評價形式:小組交流,評價反饋。
一、填空題
1、在長期的(風吹日曬)、(雨水沖刷)、(生物破壞)等作用下,地表巖石破碎的
過程,叫做風化。
2.風化后的巖石被(風)、(水)、(冰)或(重力磨蝕)、(搬運)的過程由叫做
侵蝕。
二、選擇題
1.科學家在喜馬拉雅山山體的巖石中發(fā)現(xiàn)了魚、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測喜馬拉
雅山曾經(jīng)是()
A、大海B、湖泊C、山地
三、情景解答題:
小紅在路邊撿了一塊小磚塊,用鏡子夾著在家里的爐灶上加熱,然后再放到冷水里,反
復做了幾次,小磚塊會();在大自然里,大巖石也有類似的情況,這是
()現(xiàn)象。
板書設計:
5地表的變遷
風化
侵蝕
教學反思:
小學六年級科學上冊第三單元備課
單元課題:物質在變化
單元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從蠟燭溶化和燃燒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兩種變化的主要特點。
2、能收集物質變化的證據(jù),并能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
3、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變化新的物質;另一類會產(chǎn)
生新的物質。
二、過程與方法: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會觀察
單元教學重點:
通過蠟燭溶化和燃燒的實驗,認識物質的兩類變化。
單元教學難點:
尋找證據(jù)判斷物質變化的種類。
教學措施:
教學思路:提出問題一一學生探究,收集證據(jù)——學生得初步結論教師指導
-----歸納結論。
教學方法:實驗法、討論法、講解法
課時分配:
第一節(jié)2課時;第二節(jié)1課時;第三節(jié)2課時;第四節(jié)1課時
總結課1課時;共7課時
1.蠟燭的變化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能從蠟燭熔化和燃燒的現(xiàn)象中,發(fā)現(xiàn)物質變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收集物質變化的證據(jù),并能用恰當?shù)恼Z言表達。
二、知識與技能:
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另一類會生成
新的物質。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
2.體驗實驗獲得證據(jù)、交流獲得結論的重要。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利用實驗材料做蠟燭燃燒的實驗。
難點:能仔細觀察蠟燭加熱和燃燒的現(xiàn)象,比較、判斷并描述出兩類物質變化的不同。
教學準備:
各色蠟燭、酒精燈、燒杯、抹布、蒸發(fā)皿、火柴、生雞蛋、白醋、可樂罐、錘子、澄
清石灰水、吸管、堿快、白糖。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設計:
1、回家找一支蠟燭,觀察它燃燒前后的特點
2、在課本上劃出本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
3、在家做課本上的30頁的圖3實驗。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生日蠟燭,談話:同學們過生日時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蠟燭吧,這是我們生活中
熟悉的物體,你們能說說蠟燭是種什么樣的物體?
2.提問:生活中見過蠟燭的變化嗎?有哪些變化?
3.學生討論,回答。
二、研究蠟燭的變化
1、談話:你們加熱過蠟燭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冷卻后呢?
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2、給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各色蠟燭、酒精燈、燒杯、抹布、蒸發(fā)皿、火柴。
3、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給蠟燭加熱和冷卻,并仔細觀察現(xiàn)象記錄下來?
4、小組討論組裝實驗。
5、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6、各組匯報,要求用自己的話描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
7、下面我們把蠟燭燃燒看看會有什么現(xiàn)象發(fā)生?
(1)指導學生觀察30頁燃燒蠟燭的三幅圖的實驗方法。
(2)師操作示范,提出實驗注意事項及要求。
8.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
9.匯報交流實驗現(xiàn)象。
10.討論:加熱蠟燭和燃燒蠟燭都讓蠟燭發(fā)生了變化,這兩種變化相同嗎?你有什么
證據(jù)可以證明你的說法?
11.小結:在自然界中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緊緊是外形和狀態(tài)的變化,沒有生
成新的物質;另一類是生成了新的物質,可以從顏色的改變、產(chǎn)生沉淀、發(fā)光發(fā)熱等現(xiàn)象
中找到證據(jù)。
三、通過尋找證據(jù),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屬于哪一類變化
1、談話:生活中物質變化的現(xiàn)象很多,看看31頁都有哪些現(xiàn)象?
2、討論交流這些現(xiàn)象各屬于哪一類。
3、談話:判斷這種物質的變化屬于哪類變化時要說出最充分的證據(jù)。
4、小組討論匯報。
5、小結:在觀察一種物質的變化是屬于哪類變化時,最主要的是觀察它有沒有生成新
的物質,可以從變化中產(chǎn)生發(fā)光發(fā)熱、沉淀、變色等現(xiàn)象中證明。
四、鞏固練習
看書74頁上圖,每組任選兩個實驗做做,仔細觀察現(xiàn)象并記錄下來。
交流匯報實驗現(xiàn)象。
討論判斷圖上這些物質的變化是哪類變化,說出理由。
預習作業(yè):
1、想想看,你在哪里見過鐵銹?
2、你家里的哪些鐵制品生銹了?
3、你認為如何防銹?
限時作業(yè)(5分鐘)
評價形式:同桌互評互改,背誦交流
1、物質的變化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產(chǎn)生)新物質,如(蠟
燭受熱熔化);另一類是(產(chǎn)生)新物質的變化,這類變化常??梢詮念伾母淖?、產(chǎn)生沉
淀或氣泡,發(fā)光發(fā)熱等現(xiàn)象表現(xiàn)出來,如(蠟燭燃燒)。
2、下列變化產(chǎn)生新物質的是()
A、水結成冰B、雪化了C、鐵釘生銹了D、玻璃破碎
板書設計:
我們周圍的變化
形態(tài)、狀態(tài)變化
產(chǎn)生新物質的變化
教學反思:
2.鐵釘生銹了
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能運用簡單器材設計對比試驗,能夠持續(xù)觀察鐵釘生銹的過程,并認真記錄實驗現(xiàn)象,
表達分析結果,提出防銹建議。
二、知識與技能:
1.知道鋼鐵生銹的原因是鐵與水和空氣接觸。
2.了解防止鐵生銹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堅持參加較長時間的探究活動,尊重證據(jù),愿意合作與交流。
2.關心與防銹有關的科技知識,樂于用所學知識改善生活。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制定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的實驗方案。
難點:設計鐵生銹條件實驗方案材料的選擇和實驗步驟的安排。
教學準備:
無銹鐵釘、試管、保鮮袋、干燥劑、細線、涼開水、油、砂紙、。
課時安排
1課時
預習設計:
1、想想看,你在哪里見過鐵銹?
2、你家里的哪些鐵制品生銹了?
3、你認為如何防銹?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兩種鐵釘,生銹的和沒有生銹的。
談話:這是些常見的鐵釘,仔細看看他們有什么不同?
提問:鐵制品生銹在生活中很常見,看看書上的這些物品哪里生銹了?
談話:你還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生銹的物品?
5.學生討論,回答。
二、比較鐵與鐵銹的不同
1.談話:你們也帶了一些生了銹的鐵制品,與沒有生銹的比較比較鐵銹是什么樣的?
它和鐵有什么不同?
2.看看書上的小朋友他們是從哪些方面進行觀察比較的?
3.學生分組觀察,記錄。
4.學生交流并匯報。
三、研究鐵在什么條件下最容易生銹。
1.提問:這些鐵制品是怎么會生銹的呢?根據(jù)你們的生活經(jīng)驗猜猜看鐵在什么情況下
最容易生銹?。
2.學生討論交流
3.討論:用什么方法能證明你們說的這些原因是正確的?
4.看看34頁王剛這個小組是怎么考慮的。
5.教師指導學生仿照書上設計實驗方案。
6.請各組參照書上這個小組的研究方案也來設計一份實驗方案?
7.學生討論設計方案,并記錄。
(教師出示課前準備的實驗結果,證明學生的猜測結果)。
8.小結:鐵制品容易生銹主要是應為空氣中的氧氣和水分,以及一些酸檢鹽。
四、了解防銹的方法
現(xiàn)在我們知道了鐵生銹是由于表面沾了水,接觸到空氣中的氧氣等原因
造成的,而鐵銹那么松軟,容易酥松剝落,使鐵不再兼顧,那我們該怎樣防止生銹呢?
交流討論匯報防銹方法。
在我們生活中,或是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水電廠個人工作總結
- 小學課堂教學改革方案
- 湘教版高考地理二輪復習學案:中國地理分區(qū)
-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 化學試題
- 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無答案)
- 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2024-2025學年高二上學期11月期中物理試題(無答案)
- 浙江地區(qū)高考語文五年高考真題匯編-文學類文本閱讀讀
- 戶外廣告場地租賃合同范本
- 企業(yè)財產(chǎn)保險投保單樣本
- 各類店面租賃合同示范
- 2025屆新高考語文熱點沖刺復習議論文開頭結尾
- 加快推進涉外法治建設
- 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yè)一般要求符合性評價表
- 某系統(tǒng)安防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2024年7月13日云南省昆明市直遴選筆試真題及解析綜合管理崗
- 《明朝的統(tǒng)治》(2016年人教版)
- 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管理規(guī)定
- DB32T-住宅電梯使用安全管理規(guī)范編制說明
- 2024年中級咖啡師技能鑒定考前必刷必練題庫500題(含真題、必會題)
- CJ/T 123-2016 給水用鋼骨架聚乙烯塑料復合管
- 2024江蘇省沿海開發(fā)集團限公司招聘23人重點基礎提升難、易點模擬試題(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