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教案_第1頁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教案_第2頁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教案_第3頁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教案_第4頁
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微小世界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微小世界

1.放大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使我們看到物體的更多細節(jié)。

2.放大鏡又叫凸透鏡,鏡片是透明的,中央厚邊緣薄,放大倍數(shù)與鏡片的

凸度有關。

科學探究目標

1.能正確使用放大鏡觀察物體。

2.在觀察比較不同鏡片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放大鏡的結構特點。

3.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放大鏡觀察的不同,體驗放大鏡的功能。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增強用放大鏡觀察身邊世界的興趣。

2.表現(xiàn)出對放大鏡的結構、功能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進行科學探究的興

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了解人類對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會的需求是人類發(fā)明放大鏡的動力。認

識到從用肉眼觀察到發(fā)明放大鏡是人類的一大進步。

2.了解放大鏡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學習和科研等許多方面。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放大鏡又叫凸透鏡,鏡片是透明的,中央厚、邊緣薄,放大倍數(shù)

與鏡片的凸度有關。

難點:能在比較觀察不同鏡片的活動中發(fā)現(xiàn)放大鏡的特點。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直徑相同但放大倍數(shù)不同的凸透鏡片、近視眼鏡片(凹透鏡)、

普通玻璃片、圍棋子、平面鏡、滴管、載玻片、燒杯、水、學習單。

教師準備:放大鏡、教學課件、紅外遙控、圓底燒瓶、水、燒杯、載玻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工具一一導入課題

出示放大鏡,請學生說說這是什么。(板書:放大鏡)

二、回憶體驗一一放大鏡的作用

1.全班交流:哪些場合會用到放大鏡?

2.小結:人們在生產、生活、學習和科研中經常要用放大鏡幫助觀察。

3.回憶鞏固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放大鏡動,物體不動;物體動,放大鏡

不動;放大、清晰)

4.學生使用放大鏡觀察自己皮膚上的毛孔。

5.匯報交流:使用放大鏡觀察皮膚上的毛孔,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6.小結:利用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xiàn)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板書: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xiàn)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

三、觀察比較一一發(fā)現(xiàn)放大鏡的特點

(一)觀察比較放大鏡的鏡片、玻璃片、近視眼鏡的鏡片。

1.提問: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它的鏡片有什么特點呢?

2.學生根據自己知道的情況回答。

3.這個1號鏡片是從放大鏡上拆下來的鏡片,2號鏡片是一個普通玻璃片,

3號鏡片是一個近視眼鏡的鏡片。請你仔細觀察,它們都能放大物體嗎?它們各

自都有什么特點?將你的發(fā)現(xiàn)記錄在活動手冊第1頁第1張表格中。

放大鏡的鏡片普通玻璃片近視眼鏡的鏡片

能否放大物體

特點

(簡圖+文字描述)

4.用放大鏡換取新材料后分組觀察。

5.匯報交流。

(1)放大鏡的鏡片能否放大物體圖像?它有什么特點?

(2)如果把放大鏡的鏡片縱切一刀,我們發(fā)現(xiàn)它的截面有什么特點?請你

將它畫下來。

(3)普通玻璃片的鏡片能否放大物體圖像?它有什么特點?你能用圖表現(xiàn)

出它的特點嗎?

(4)近視眼鏡的鏡片能否放大物體圖像?它有什么特點?這個特點你能用

圖表示嗎?

(5)能放大物體圖像的鏡片和不能放大物體圖像的鏡片有什么不同?

(6)這三個鏡片雖然不同,但它們也有共同的特點,你能總結出來嗎?

6.小結:通過比較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放大鏡的鏡片的特點是中央厚、邊緣薄,

所以放大鏡又叫凸透鏡。

(二)觀察比較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

1.出示不同放大倍數(shù)的放大鏡,在投影下展示不同的放大效果。

2.明確要求。

(1)排序:按放大倍數(shù)從小到大排序。

(2)觀察:鏡片側面特點,用簡圖表示。

3.用剛才的材料換取新的材料,分組觀察。

4.匯報交流。

5.小結板書:凸度越大,圖像放大得越大。

四、制作體驗——深化放大鏡特點的認知

1.過渡:出示玻璃片,這個能把字放大嗎?把玻璃片放在字上,投影展示。

提問:你有什么辦法使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

2.同桌討論交流。

3.嘗試根據學生回答的方法做一個放大鏡。

4.明確任務。

(1)做一做: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嗎?

(2)比一比:誰能讓字放得更大?

(3)想一想:字放得大的原因。

5.全班交流:采用的方法及字放得大的原因。

6.提問:根據剛才的發(fā)現(xiàn),我們還有什么辦法自制一個放大鏡。

7.學生交流,嘗試制作。(教師根據課堂時間情況決定是否制作)

五、小結延伸引向微生物的觀察

事實上,在我們的世界里,有很多我們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他們存在于

我們身邊,豐富多彩,充滿了無限生機。

今后的學習中,我們將繼續(xù)利用放大鏡來觀察更多的物體,獲得更多信息。

【板書設計】

放大鏡

作用:放大物體圖像。

特點:透明中央厚、邊緣薄有凸度

【教學反思】

2.怎樣放得更大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兩個凸透鏡平行組合可以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

2.兩個凸透鏡平行組合之間的距離會影響圖像的放大倍數(shù)和清晰度。

3.顯微鏡是人類認識微小世界的重要觀察工具,它的發(fā)明拓寬了觀察領域。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利用兩個凸透鏡制作一個簡易顯微鏡。

2.在觀察過程中,能通過調節(jié)兩個凸透鏡之間的距離找到大而清晰的圖像。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樂于參與自制顯微鏡的活動。

2.體會科學家對科學執(zhí)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認識到人類發(fā)明顯微鏡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2.認識到科學的不斷發(fā)展會促進技術的不斷改進,而技術的改進又會促進科

學研究的發(fā)展。

【教學重難點】

用兩個放大鏡組裝成一個簡易顯微鏡,并用它進行觀察記錄。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兩個放大鏡、印有小字的紙片、A4白紙、剪刀、透明膠帶、餐

巾紙、供觀察的物體(如頭發(fā)、花蕊、紙纖維、昆蟲標本等)、學習表。

教師準備:兩個放大鏡、一架光學顯微鏡、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每位同學發(fā)一張印有小字的紙片,觀察上面寫了什么內容。

提問:

(1)用肉眼觀察,能看清紙片上的信息嗎?

(2)用放大鏡觀察,能看清嗎?和肉眼觀察有什么區(qū)別?

2.談話:用肉眼觀察,我們只能勉強辨認紙上寫的內容;用放大鏡觀察,我

們發(fā)現(xiàn)字放大了一些。可看起來還是比較累,有什么辦法能放得更大嗎?

(板書課題:怎樣放得更大)

二、探索和研討

(一)自制顯微鏡

提問:提供兩個放大鏡,把它們組合使用,能不能使物體圖像放得更大?

1.第一次活動。(初步嘗試)

(1)學生兩人一組,使用兩個放大鏡的組合,輪流觀察文字的放大效果。

(2)研討:通過嘗試,兩個放大鏡組合能否讓圖像放得更大?在觀察過程中,

為什么要不斷調節(jié)放大鏡之間的距離?

2.第二次活動。(找準方法)

(1)談話:我們發(fā)現(xiàn)調節(jié)兩個放大鏡之間距離會改變放大倍數(shù)和清晰度,這

兩者哪個要優(yōu)先保證?(板書:清晰度)我們要在保證清晰度的前提下,盡量讓

圖像放更大倍數(shù),這就需要我們找到合適的距離,老師來介紹一種方法(PPT出示)。

①先用一個放大鏡觀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觀察到最大的圖像。

②保持第一個放大鏡不動,在下面平行增加第二個放大鏡。

③上下移動第二個放大鏡,找到最大的清晰圖像。

④保持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不變,反復移進和移出第二個放大鏡,比較所

觀察到的圖像。

(2)學生用上述方法邊觀察邊調節(jié)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找到大而清晰的

圖像,并比較兩個放大鏡組合觀察所得的放大倍數(shù)和一個放大鏡觀察的放大倍數(shù)

之間的差異。

(3)保持兩個放大鏡之間的最佳距離不變,另一名同學用尺子測量出兩個放

大鏡之間的距離并記錄。

(4)研討:怎樣組合放大鏡,才能使圖像放得更大?在這個過程中,你還發(fā)

現(xiàn)了什么?

3.固定放大鏡的組合。

(1)談話:我們發(fā)現(xiàn)兩個放大鏡組合放大倍數(shù)比一個放大鏡更高,但也存在

一定的局限,解脫不了雙手,一旦手動了,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也會隨之發(fā)生

改變,導致圖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數(shù)發(fā)生變化。怎樣固定兩個放大鏡?

(2)提供材料:A4紙、剪刀和膠帶(或者直徑和放大鏡相當?shù)乃芰瞎?、透?/p>

亞克力管等),做一個紙筒將兩個放大鏡固定好,這樣一個簡易的顯微鏡就做好了。

提示:提供的A4紙尺寸要事先裁好,長度大于剛才測量的兩個放大鏡之間的

距離,寬度和放大鏡周長相同。如果是塑料管和透明亞克力管等硬質材料,應課

前進行處理,割出一條縱縫,保證放大鏡鏡柄放得下去。

(-)用自制簡易顯微鏡觀察周圍的物體

1.明確活動要求:用自制的簡易顯微鏡來觀察餐巾紙和自己選擇的其他物體,

比較用肉眼觀察和用自制顯微鏡觀察的區(qū)別,并將觀察結果記錄在學習表上。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觀察,并記錄觀察所得。

3.研討:用肉眼和自制顯微鏡觀察在放大倍數(shù)上有什么不同?還有什么新的

發(fā)現(xiàn)?

(三)認識實驗室顯微鏡的結構

1.談話:早在16世紀,來自荷蘭的詹森父子就已經發(fā)現(xiàn),兩個放大鏡組合在

一起,能使圖像放得更大,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fā)現(xiàn)。根據這個發(fā)現(xiàn),他們研制出

了世界上第一個顯微鏡(出示PPT圖片),它和我們做的顯微鏡有什么相似之處?

2.出示光學顯微鏡,用課件介紹光學顯微鏡主要有目鏡、物鏡、反光鏡、載

物臺和調節(jié)旋鈕等結構。

3.學生觀察比較光學顯微鏡和自制顯微鏡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了解光學顯微

鏡的幾個主要結構的功能。

三、拓展

1.了解電子顯微鏡:呈現(xiàn)電子顯微鏡圖片,介紹它的放大倍數(shù)和所能觀察到

的微小物體。

2.研討:放大倍數(shù)的不斷提高能給我們帶來什么?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兩個放大鏡組合能使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利

用放大鏡能使我們發(fā)現(xiàn)更多微小物體的特征,這也是光學顯微鏡的基本原理。在

今后的學習中,我們還將利用光學顯微鏡來進行觀察,發(fā)現(xiàn)更多微小事物的特征。

【板書設計】

怎樣放得更大

兩個放大鏡之間的距離清晰度(優(yōu)先保證)

兩個放大鏡組合:放得更大顯微鏡

【教學反思】

3.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同一個微小的物體在肉眼、放大鏡和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圖像大小及視野是不

同的。

科學探究目標

1.能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物體。

2.能夠利用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自主地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并能用示

意圖和文字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和描述出來。

3.知道人類的很多發(fā)明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原型,能說出工程師利用科學

原理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實例。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對探索微小世界產生濃厚的興趣。

2.能夠主動與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和想法,積極參與小組討論。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1.了解當前微小世界的研究成果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2.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應用于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自主地觀察身邊的微小物體,并能用

示意圖和文字將自己的發(fā)現(xiàn)記錄和描述出來。

難點:能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微小的物體。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蝴蝶標本、紅色卡紙、放大鏡、手持式顯微鏡、光學顯微鏡、

觀察記錄表。

教師準備:光學顯微鏡、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問題

1.圖片導入。

(1)出示身邊常見的微小物體的圖片:沙子、浮萍、苔葬、花蕊、蜜蜂、

蜘蟲、瓢蟲、蟋蟀、蝴蝶。

(2)學生欣賞圖片后,組內討論這些物體有什么共同之處。(板書:微小的

物體)

(3)揭示課題: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板書補充課題)

2.提問:要看清楚這些微小物體,我們可以借助什么工具呢?(板書:肉

眼、放大鏡、顯微鏡)

3.聚焦問題:這些微小物體在放大鏡和顯微鏡下是怎樣的呢?

二、探索

(-)學習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認識了顯微鏡的基本結構,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顯微

鏡的使用方法。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分為五個步驟:安放——對光——上片一

一調焦——觀察。(板書: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光學顯微鏡。

1.出示光學顯微鏡及其操作步驟圖文,教師邊講解邊演示操作。

(1)安放:右手握住顯微鏡的鏡臂,左手托著鏡座,將顯微鏡向著光擺放

在平坦的桌面上,略偏左,鏡座離桌子邊緣大約7厘米。

(2)對光:轉動轉換器,使低倍物鏡對準通光孔。調節(jié)載物臺下的反光鏡,

使光線通過通光孔反射到鏡筒內,從目鏡往下看,能看見白亮的視野。

(3)上片:將要觀察的載玻片放在載物臺上,用壓片夾夾住,要使標本正

對載物臺通光孔的中央。

(4)調焦:眼睛看著物鏡,轉動調節(jié)旋鈕(或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下

降,直到物鏡接近玻片標本為止。用左眼從目鏡往下看,同時反方向轉動調節(jié)旋

鈕(或粗準焦螺旋),使鏡筒緩緩上升,升到標本出現(xiàn)在視野里為止,再略微轉

動調節(jié)旋鈕(或細準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圖像。

(5)觀察:慢慢移動載玻片,用左眼觀察標本的各個部分。注意移動的方

向和從目鏡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一邊觀察一邊將觀察到的圖像畫在學習單上。

2.學生親手操作,學習使用光學顯微鏡,教師巡視指導。

手持式顯微鏡。

1.談話:實驗室還有一種簡易的顯微鏡——手持式顯微鏡。(板書:手持式

顯微鏡)

2.出示手持式顯微鏡及其操作步驟,教師邊介紹邊演示操作。

(1)掰開鏡筒,打開燈泡。

(2)透明罩對準、緊貼被觀察物體。

(3)眼睛對準目鏡觀察。

(4)轉動調焦旋鈕進行調焦,直到看到清晰的圖像。

(5)觀察并將圖像畫在學習表上。

3.出示紅色卡紙和顯微鏡下的卡紙圖像,學生使用手持式顯微鏡觀察紅色

卡紙,直到觀察到目標圖像,教師巡視指導。

(二)觀察蝴蝶

1.談話:今天,我們用手持式顯微鏡來觀察一種我們比較熟悉的昆蟲

蝴蝶。

2.出示蝴蝶標本圖片。

(1)布置觀察任務:分別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選擇蝴蝶身體上

的一個部位進行觀察,把我們觀察到的圖像畫下來,并用文字記錄我們的發(fā)現(xiàn)。

(2)出示學習表1,介紹學習表及記錄方法,可以參考教科書第7頁上方的

內容。

3.蝴蝶標本觀察結束后,再任選兩樣微小物體,用手持式顯微鏡進行觀察,

并畫出示意圖,記錄在學習表2中。

4.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觀察,教師巡視指導。重點關注顯微鏡的使用步驟以

及觀察內容的描述。

三、研討交流

1.學生在實物投影上匯報觀察結果。

2.重點研討問題。

(1)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蝴蝶的某個部位,各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用肉眼、放大鏡、顯微鏡觀察蝴蝶這個部位時,圖像大小和視野大小

有什么不同?

(3)你用手持式顯微鏡觀察到了什么微小物體?有什么新發(fā)現(xiàn)?圖像大小

和視野大小與用肉眼觀察有什么不同?

(4)觀察中,讓你最驚奇的是什么?

3.出示肉眼、放大鏡、高倍顯微鏡下的植物葉片照片。

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結果,說一說使用不同觀察工具,圖像大小和視野

大小各有什么特點。

4.小結:顯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越大,物體的圖像越大,視野反而越小。(板書:

圖像越大,視野越?。?/p>

四、拓展

1.資料學習:昆蟲給人類發(fā)明的啟發(fā)。

(1)談話:放大鏡、顯微鏡等工具的應用使得人類對微小物體的研究更加

深入、透徹,人類還從一些昆蟲的身體結構上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先進的產品,讓

我們來看一看。

(2)學生閱讀教科書第8頁《受昆蟲啟發(fā)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找一找,資料中人

類是受到昆蟲身體結構的哪些啟發(fā),發(fā)明了有益于人類的探測儀器?

2.集體交流。

3.說一說,人類還有哪些發(fā)明也是受到自然界生物的啟發(fā)的?

(例如,魚鰻潛水艇、蝙蝠雷達、螢火蟲人工冷光、電魚

伏特電池、蛙眼——電子蛙眼、魚鰭——船槳、鋸齒草——鋸子、蒼耳——尼龍

搭扣等)

【板書設計】

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

一、肉眼放大鏡顯微鏡

二、顯微鏡的使用步驟:

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三、手持式顯微鏡

四、顯微鏡放大倍數(shù)越大,物體的圖像越大,視野反而越小。

【教學反思】

4.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洋蔥表皮是由細胞構成的。

科學探究目標

1.學習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2.會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用圖畫和文字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

細胞。

3.能夠對比洋蔥表皮細胞與死亡的軟木細胞,認識植物細胞的特點。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認識到細致觀察、詳盡記錄是科學研究的重要過程。

2.發(fā)展觀察生物細胞、研究生物標本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懂得工具的發(fā)明和進步,使人類的視野不斷擴大和深入,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自然

奧秘。

【教學重難點】

使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用圖畫和文字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洋蔥、小刀、清水、滴管、鑲子、碘酒、吸水紙、載玻片、蓋

玻片、顯微鏡。

教師準備: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和正確使用光學顯微鏡的微課、教學課件

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談話:同學們,你們聽說過細胞嗎?

2.學生說說自己對細胞的了解。

3.你想不想親眼看一下細胞?今天我們就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二、探索

(-)制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1.談話:怎樣觀察洋蔥表皮細胞呢?我們不能直接拿洋蔥來觀察,要先制

作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明確制作要求。用光學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細胞,需要把洋蔥表皮做成薄而

透明的玻片標本。

2.認識制作材料。

清水:滴在載玻片上,使標本舒展。

碘酒:染色。

滴灌:吸取清水,吸取碘酒。

載玻片:放置標本。

蓋玻片:蓋住標本。

吸水紙:吸取多余水分。

鎰子:撕下洋蔥表皮,夾取蓋玻片。

小刀:切洋蔥,劃‘'井"字。

3.學習制作方法。

教師演示或觀看制作視頻,分步驟講解制作要求及要點,具體制作方法如下:

(1)撕下一小塊洋蔥表皮。

(2)在一塊干凈的載玻片中間滴一滴清水。

(3)用鑲子把取下的洋蔥表皮放到載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標本要平展開,

不能折疊。

(4)用鏡子夾取蓋玻片蓋到標本上面;放蓋玻片時,先放一端,再慢慢放

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氣泡。

(5)從標本的邊緣滴一滴稀釋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傾斜,讓碘酒盡量滲

透到洋蔥表皮細胞。

(6)在另一側用吸水紙吸掉多余的水和碘酒。

簡單概括為:撕——滴——展——蓋——染—吸。(板書)

4.領取材料,制作洋蔥表皮細胞玻片標本。

條件允許的可以每人一套材料,每人動手操作。

(在制作過程中,部分學生撕的表皮不夠理想,需要教師巡視指導;部分學

生的蓋玻片容易碎裂,要多準備一些。)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1.談話:完成了洋蔥表皮玻片標本的制作,接下來我們就要用顯微鏡來觀

察了。還記得怎樣使用光學顯微鏡嗎?下面來復習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

使用步驟:安放——對光——上片——調焦——觀察。

注意事項:①先對光再上片;②先用低倍物鏡,再用高倍物鏡;③鏡筒先下

降,再上升;④觀察時雙眼睜開,用左眼看目鏡;⑤顯微鏡中看到的圖像與真實

物體方向相反。

2.利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洋蔥表皮玻片標本,并記錄觀察到的洋蔥表

皮細胞。(四人小組一臺顯微鏡,條件允許的也可以兩人一臺)要求一邊觀察一

邊記錄。

因為沒見過洋蔥表皮細胞,學生在觀察過程中會出現(xiàn)誤認,最好在大屏幕或

黑板上呈現(xiàn)洋蔥表皮細胞的圖片,便于學生比對觀察。

(三)認識洋蔥表皮細胞

1.談話:觀察了洋蔥表皮細胞,下面請大家拿著自己的觀察記錄,向同學

們介紹你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是什么樣子。

交流觀察、記錄的洋蔥表皮細胞。

學生將自己記錄的洋蔥表皮細胞向全班進行展示,描述自己的發(fā)現(xiàn)。

2.討論:同學們展示的洋蔥表皮細胞有哪些共同點?

學生會比較集中于細胞的形狀、細胞的外壁、細胞的大小、細胞核等結構。

教師需要在學生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加以引導,特別需要強調看到的顏色不是洋蔥

表皮細胞原本的顏色。

3.小結:洋蔥表皮細胞結構。

如果條件允許,老師可以利用電子顯微設備在白板屏幕上展示洋蔥表皮細胞,

然后再介紹細胞的特點;如果條件不允許,可以利用課件中的洋蔥表皮細胞圖片

進行介紹。

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核等。

三、研討

過渡:世界上第一個發(fā)現(xiàn)細胞的人是英國科學家羅伯特?胡克,我們來了解

一下他發(fā)現(xiàn)細胞的過程。

1.出示胡克發(fā)現(xiàn)細胞的資料(也可以閱讀教科書第10頁的資料),學生閱

讀。

2.討論:胡克發(fā)現(xiàn)的軟木細胞與我們觀察的洋蔥表皮細胞有哪些相同?有

哪些不同?

相同:都有細胞壁。

不同:胡克發(fā)現(xiàn)的是死亡的細胞,沒有細胞核;它們的形狀、大小也不相同。

四、總結

1.請說一說,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

(1)學習并制作了洋蔥表皮玻片標本。

(2)觀察了洋蔥表皮細胞,認識了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

2.拓展:認識了解更多的植物細胞。

【板書設計】

觀察洋蔥表皮細胞

制作方法:撕——滴——展——蓋——染——吸

【教學反思】

5.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自然界中的大多數(shù)生物體都是由細胞組成的。

2.生物細胞的形態(tài)多種多樣,不同生物的細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組織或

器官的細胞也是不同的。

3.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科學探究目標

1.觀察幾種植物、動物及人體的細胞。

2.畫圖記錄顯微鏡下的生物細胞。

3.閱讀資料,了解細胞對生物的作用。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認識到細致觀察和詳盡記錄的重要性

2.發(fā)展觀察研究生物細胞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懂得由于觀察工具的改進,人們才能觀察到許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到絕大多數(shù)生物體是由細胞組成的。

難點:初步了解細胞是生物體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顯微鏡、多種裝片(花粉萌發(fā)裝片、蠶豆葉上表皮裝片、植物

根尖縱切片、雙子葉植物莖橫切片、人血涂片、骨骼肌縱切片、運動神經元裝片、

人體口腔上皮細胞等)。

教師準備:學生活動手冊、學習表、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提問:洋蔥表皮是由一個個細胞組成的,那么,其它生物是否也是由細

胞組成的?如果是,這些細胞的形狀會是怎樣的?

2.揭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走進微小世界,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

二、探索

1.出示觀察的裝片:以4人小組為單位,教師為每組搭配好四種裝片。建

議兩種動物裝片、兩種植物裝片。

2.介紹實驗要求。

(1)有條件的情況下,兩人一組,輪流觀察。

(2)邊看邊畫。用圖和簡單的文字記錄細胞的形態(tài)結構。

(3)依據表現(xiàn),獲取更多裝片。如果提前完成,可以向老師要其它生物裝

片。

3.簡單回顧光學顯微鏡的使用方法,提醒注意事項。

(1)步驟:取鏡一一對光——上片——調焦——觀察記錄。

(2)注意:切片標本輕拿輕放。

4.學生開始觀察記錄,將結果記錄在活動手冊上。

5.教師巡視指導。(1)關注學生操作顯微鏡是否準確。(2)關注是否做到

邊觀察邊記錄。若存在困難,可以適當放寬要求,但務必要求畫圖要真實客觀,

不能憑空想象。(3)關注如葉片表皮的氣孔、植物花粉、人血細胞、蛙卵等單個

細胞形態(tài)較為清楚的記錄單,并讓學生將這些細胞形態(tài)在黑板上進行板畫。

三、研討

1.請學生上臺描述黑板上所畫的生物細胞名稱并指認單個細胞的形狀特點。

可以用句式引導:我觀察的是細胞,它的形狀有點像o

2.請學生觀察比較黑板上的這幾種生物細胞,以及自己在小組里觀察的細

胞,你有哪些發(fā)現(xiàn)?植物和動物的細胞形態(tài)一樣嗎?在同一株植物或同一種動物

中,不同部位的細胞形態(tài)一樣嗎?

得出結論:

(1)不同生物的細胞形態(tài)結構是不一樣的。

(2)同一生物,不同部位、不同組織的細胞形態(tài)結構也是不一樣的。

3.以人體中的細胞為例:利用課件出示各種組織的單個細胞,以及由單個

細胞組合成的整個組織,引導學生認識到人體各部位其實都是以細胞為單位組成

的,進而引導學生明白,我們人類的身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4.小結:動物、植物也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也就是說,生物是由細胞組成

的。

四、拓展

1.我們知道,生物體不同部位有其不同的功能與作用。而不同的部位都是

由不同形態(tài)的細胞組成的,那是不是意味著不同形態(tài)的細胞,也有著不同的功能

呢?

2.以植物的葉表皮細胞和葉肉細胞為例,半月形的保衛(wèi)細胞組成了氣孔,

是氣體、水分進出的通道;葉肉細胞中的葉綠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場所。

3.向學生簡單介紹細胞的其它作用,如細胞在生物體中具有呼吸、消化、

運動、遺傳、排泄、生長等作用,不同部位的細胞承擔著不同的作用。

【板書設計】

觀察更多的生物細胞

【教學反思】

6.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用顯微鏡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的生物。

2.在水中生活著形態(tài)各異的微小的生物,它們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對環(huán)境

有一定的需求,對外界的刺激有反應,會運動,能繁殖等。

科學探究目標

1.在顯微鏡下觀察水中活著的微小的生物,用圖文結合的方式記錄它們的

形態(tài)和行為特征。

2.對照資料識別水中常見的微小生物名稱。

科學態(tài)度目標

發(fā)展研究微小的生物的興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觀察工具的進步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用顯微鏡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并記錄下來。

難點:知道水中微小的生物也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對環(huán)境有一定的需求,對

外界的刺激有反應,會運動,能繁殖等。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顯微鏡,觀察用的草履蟲、綠藻等的培養(yǎng)液、燒杯、滴管、載

玻片、蓋玻片、脫脂棉纖維、吸水紙、鏡子、學習單。

教師準備:常見水中微小的生物卡片、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這節(jié)課需要的水樣,教師要提前準備好,可以是河溝里的水,也可以是魚缸

里的水,還可以是提前培育過微生物的水。

一、聚焦

1.回顧顯微鏡的作用。

說一說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步驟,以及鏡頭下所能看到的物體情況。逐步引導

學生擴展認識,顯微鏡不僅能看到細胞,還能看到微小的物體,甚至能發(fā)現(xiàn)我們

周圍許多微小的生物。

2.出示課題:在我們身邊有魚和水草的池塘里,也有許多微小的生物。它

們又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板書課題)。

二、探索

1.引言:對于微小的生物來說,一滴水就是一個世界,我們一起來認識這

個“被忽視”的世界。

2.布置觀察內容。

(1)出示除了顯微鏡之外所需的實驗器材:燒杯、滴管、載玻片、蓋玻片、

鑲子、吸水紙、脫脂棉纖維。

(2)教師取出準備好的水,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介紹水的來源,是取自池

塘、魚缸,還是提前培育的。

(3)提醒:“我們拿起杯子,能用眼睛直接看到水中有什么東西嗎?”可以

讓學生拿起裝水的容器,用肉眼直接觀察一下水中是否有一些微小的物體。試著

請學生說說這些微小的物體有什么特征,如有些是漂浮不動的,有些是會運動的,

有些是顆粒狀或者團狀、帶狀的……如果有,就描述一下;沒有,也不強求。需

要注意的是,這些微小的物體不一定都是微生物,有些可能只是灰塵微?;蛘唠s

質等。

3.學生利用顯微鏡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1)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裝片。

①演示“制作微小的生物的裝片”的過程??梢允墙處熤苯邮痉恫僮?,也

可以用視頻播放演示。

具體操作:用滴管在水樣中靠近水面處取水,滴管豎直在載玻片上滴水,然

后鏡子夾取蓋玻片蓋上,最后用吸水紙吸取多余水分,玻片制作完成。

補充說明:為了限制某些水生物的運動,可以事先在載玻片上放一些疏散的

脫脂棉纖維,把水滴在纖維上,便于觀察。不建議滴藥水,這樣會殺死水中的微

小生物。

②學生動手制作“微小生物的裝片”。完成制作后,相互之間看看裝片的制

作情況。檢查是否充滿氣泡,放的纖維是不是太多,位置是不是不正。

(2)學生觀察并記錄。

①要求學生把顯微鏡下觀察到的微小的生物畫下來,要有初步的輪廓,要有

比較典型的局部特征,配上文字說明或符號??梢援嬙诨顒邮謨曰蜃灾茖W習單上。

提醒學生:我們在顯微鏡下看到的微小的物體不一定都是生物,有些可能只

是泥沙或碎屑,要注意辨識。

②對照認識。

學生把自己觀察的微小的生物畫完后,對照教科書第16頁中的微生物圖片

進行辨認,確定相應的名稱。如果不能確定,那就再查查其他資料。

教師可以給每個小組發(fā)一些微小生物的圖片、文字等補充資料,如水蚤、鐘

形蟲、草履蟲、變形蟲、線蟲、新月藻、衣藻等,擴充學生的認知,方便學生識

別。

三、研討

1.展示交流:在交流中需要讓學生逐漸明確這種生物的名稱、基本特征(如

會運動、能繁殖、有生命、會排泄、需要食物等)和構成(由細胞構成的)。適

時板書其名稱、特征,可以畫一些簡圖。

學生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種類有限,觀察的清晰度不高,所以在認識上還是

比較模糊。教師可以再提供一些比較清晰的圖片或者動態(tài)的視頻來加深學生的認

識。一邊播放一邊介紹水中微生物的典型特征。

2.討論:我們根據什么辨認出它們是生物的?

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之前板書的一些特征,明確微小的生物也具有運動、排

泄、需要食物甚至會繁殖等特征,這些都是有生命的表現(xiàn),所以它們也是生物。

這些生物與我們能直接看到的魚蟲鳥獸相比,體型實在是太小了,但它們都

是有生命的微小個體,所以稱為“微生物”。

設計意圖:研討環(huán)節(jié)就是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呈現(xiàn)更多信息。

在不斷積累的信息中,逐漸完善對水中微小生物的界定和認識。

四、擴展

1.資料閱讀:資料介紹荷蘭的安東尼?范?列文虎克首次在顯微鏡下發(fā)現(xiàn)

了微生物,發(fā)現(xiàn)了另外一個更小的世界。

2.展開聯(lián)想:水中有大量微生物存在,在其他環(huán)境中,如空氣中、土壤中,

科學家也都發(fā)現(xiàn)了各種形態(tài)的微生物。我們的世界充滿了無數(shù)未知的微生物,等

著我們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微生物是不是都是小到不能用眼睛直接看到呢?其實不

然,絕大多數(shù)微生物確實很微小,但也有例外,如木耳、蘑菇等,我們都比較熟

悉,我們都能直接用眼睛看到它們,它們也是微生物。

五、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到水中確實有各種各樣的微生物,雖然它們的形

態(tài)各不相同,但是具有跟生物一樣的基本特性,它們也是我們整個環(huán)境中的一部

分,只是不容易被我們發(fā)現(xiàn)。

【板書設計】

觀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草履蟲:像鞋子、會運動、能繁殖。

線蟲:細長、會運動。

水蚤:小蝦米、身體內部在不停流動。

【教學反思】

7彳顆生物與健康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1.觀察工具的改進,使人類觀察的范圍擴大,發(fā)現(xiàn)了僅靠肉眼無法發(fā)現(xiàn)的

自然界的許多秘密。

2.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它與我們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總結人類在觀察工具開發(fā)及探索范圍擴大方面的成果,并用流程圖

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2.能夠根據學習主題查閱相關資料,并進行整理、歸類、交流。

科學態(tài)度目標

1.熱愛科學技術,敬佩人類在探索微小世界過程中不懈追求的精神。

2.知道我們周圍還有許多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物質及自然界的秘密。我們所能看

到的只是物質世界的一部分。隨著科技的發(fā)展,我們還將了解越來越多的自然界

的秘密。

3.養(yǎng)成積極參與交流、選擇吸納信息的良好習慣。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huán)境目標

認識到人類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和人類

生活的改善。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資料收集和交流研討知道微生物與我們的健康生活有密切關系。

難點:能進行信息的獲取、加工和交流。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各組學生按自己選擇的主題整理好資料(照片、圖表、實物等),

如需用多媒體匯報交流,要自己準備好課件。

教師準備:課前了解學生收集資料的情況,并根據學生的要求提供相應的設

備;對教室做一定的環(huán)境布置,給學生提供展示交流資料的場所。

【教學過程】

課前活動:課前師生要共同收集有關人類在探索微生物取得成果方面的資料。

為了收集的資料比較全面,教師課前擬訂一些專題,如醫(yī)藥、食品、污水和垃圾

處理、農業(yè)新品種改良等專題,把學生分成幾個專題小組,從不同方面去收集資

料。在收集資料時,注意不要僅限于人類探索和利用微生物方面的成果,其他如

冶金、地質、微電子、偵緝、探索物質內部微小結構等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也可收集。

一、談話導入

1.談話:自列文虎克發(fā)現(xiàn)微生物后,有許多科學家對各種微生物進行了觀察

和研究。隨著光學顯微鏡的發(fā)展和電子顯微鏡的發(fā)明,人們看到了更多的微生物,

包括發(fā)現(xiàn)很多細菌、病毒。讓我們來看一看顯微鏡下的一些微生物吧。

2.課件展示。

談話:隨著對微生物的觀察和研究,也引發(fā)了許多科學的新發(fā)現(xiàn)和技術的創(chuàng)

新,由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微生物與人類的健康的關

系。

3.揭示課題:微生物與健康。

二、微生物與醫(yī)藥

1.出示資料:新型冠狀病毒來了,怎么辦?

2019年12月,在某地區(qū)陸續(xù)出現(xiàn)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人,有的病人只是發(fā)燒、

咳嗽,有的很快發(fā)展成肺炎,有的則更為嚴重,甚至死亡。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