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彈性力學仿真軟件:SolidWorksSimulation:疲勞分析與壽命預測技術教程1彈性力學與SolidWorksSimulation簡介1.11彈性力學基礎概念彈性力學是研究彈性體在外力作用下變形和應力分布的學科。它主要關注材料在彈性范圍內(nèi)對力的響應,包括應力、應變和位移的計算。在工程設計中,彈性力學幫助我們預測結構在不同載荷下的行為,確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1.1.1應力和應變應力(Stress):單位面積上的內(nèi)力,通常用符號σ表示。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可以計算出結構各點的正應力和剪應力。應變(Strain):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的形變程度,用ε表示。應變分為線應變和剪應變。1.1.2彈性模量彈性模量(ElasticModulus):描述材料抵抗彈性變形能力的物理量。對于固體材料,彈性模量通常指的是楊氏模量(Young’sModulus),它定義了材料在彈性范圍內(nèi)應力與應變的比值。1.22SolidWorksSimulation軟件概述SolidWorksSimulation是一款基于SolidWorksCAD平臺的有限元分析軟件,它提供了強大的工具來模擬和分析結構的靜態(tài)、動態(tài)和熱性能。在疲勞分析方面,SolidWorksSimulation能夠幫助工程師預測零件在重復載荷下的壽命,識別潛在的疲勞失效點。1.2.1主要功能靜態(tài)分析:計算結構在恒定載荷下的應力和位移。動態(tài)分析:模擬結構在振動或沖擊載荷下的響應。熱分析:評估結構在熱載荷下的性能。疲勞分析:預測結構在重復載荷下的疲勞壽命。1.33疲勞分析的重要性疲勞分析是評估結構在循環(huán)載荷作用下長期性能的關鍵步驟。許多工程結構,如飛機部件、汽車零件和橋梁,都可能遭受疲勞損傷,這可能導致結構的早期失效。通過SolidWorksSimulation進行疲勞分析,工程師可以:預測壽命:估計結構在特定載荷條件下的預期壽命。優(yōu)化設計:識別設計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改進以提高結構的疲勞性能。成本節(jié)約:通過避免過早失效,減少維護和更換成本。1.3.1疲勞分析流程建立模型:在SolidWorks中創(chuàng)建或?qū)肓慵P?。施加載荷:定義循環(huán)載荷條件,如載荷大小、頻率和方向。網(wǎng)格劃分:將模型劃分為有限數(shù)量的單元,以便進行數(shù)值計算。執(zhí)行分析:運行SolidWorksSimulation的疲勞分析模塊,計算疲勞壽命。結果評估:分析結果,識別可能的疲勞失效點,并根據(jù)需要調(diào)整設計。1.3.2示例:疲勞分析假設我們有一個簡單的懸臂梁,需要評估其在重復載荷下的疲勞壽命。以下是使用SolidWorksSimulation進行疲勞分析的基本步驟:模型準備:創(chuàng)建一個懸臂梁的3D模型。材料屬性:定義梁的材料屬性,如彈性模量和泊松比。邊界條件:固定梁的一端,模擬懸臂狀態(tài)。施加載荷:在梁的自由端施加循環(huán)載荷,例如1000N的力,頻率為10Hz。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設置循環(huán)載荷:在Simulation菜單中選擇“載荷”->“循環(huán)載荷”。
輸入載荷的大小、頻率和方向。網(wǎng)格劃分:選擇合適的網(wǎng)格尺寸,確保計算精度。運行分析:在Simulation菜單中選擇“運行分析”。結果查看:分析完成后,查看梁的疲勞壽命預測,以及可能的疲勞失效點。通過以上步驟,工程師可以有效地評估結構的疲勞性能,確保設計的安全性和可靠性。2SolidWorksSimulation基本操作2.11創(chuàng)建與導入模型在進行彈性力學仿真之前,首先需要在SolidWorks中創(chuàng)建或?qū)肽P?。SolidWorksSimulation支持直接在SolidWorks環(huán)境中創(chuàng)建模型,也允許從其他CAD軟件導入模型。2.1.1創(chuàng)建模型步驟1:打開SolidWorks軟件,選擇“新建”來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零件或裝配體。步驟2:使用SolidWorks的建模工具,如拉伸、旋轉(zhuǎn)、放樣等,構建所需的幾何形狀。步驟3:完成幾何建模后,保存模型。2.1.2導入模型步驟1:在SolidWorks中選擇“文件”>“打開”,瀏覽并選擇從其他CAD軟件導出的文件。步驟2:確保導入設置正確,例如選擇正確的單位系統(tǒng),然后點擊“打開”。步驟3:檢查導入的模型,確保沒有幾何錯誤或缺失部分。2.22應用材料屬性材料屬性對仿真結果至關重要,它決定了模型的彈性模量、泊松比、密度等物理特性。2.2.1應用材料屬性步驟1: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選擇“材料”選項,打開材料屬性對話框。步驟2:從材料庫中選擇合適的材料,或者輸入自定義材料屬性,如彈性模量(E)、泊松比(ν)、密度(ρ)等。步驟3:將材料屬性應用到模型的各個部分,確保每個部分的材料屬性正確無誤。2.2.2示例假設我們有一個鋼制零件,需要設置其材料屬性。彈性模量(E):200GPa泊松比(ν):0.3密度(ρ):7850kg/m3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選擇“材料”>“添加”,輸入上述屬性,然后應用到模型上。2.33定義接觸與約束條件接觸與約束條件定義了模型在仿真過程中的邊界條件和相互作用。2.3.1定義接觸條件步驟1:選擇“接觸”選項,定義模型中不同部分之間的接觸關系。步驟2:選擇接觸類型,如“綁定”、“滑動”或“摩擦”。步驟3:選擇接觸的表面,設置接觸屬性,如摩擦系數(shù)。2.3.2示例假設我們有兩個零件接觸,需要定義“綁定”接觸。選擇“接觸”>“添加”。選擇“綁定”作為接觸類型。選擇兩個接觸的表面,設置接觸屬性。2.3.3定義約束條件步驟1:選擇“約束”選項,定義模型的固定點或面。步驟2:選擇約束類型,如“固定”、“位移”或“力”。步驟3:選擇約束的表面或點,設置約束值。2.3.4示例假設我們需要固定模型的一個面,以模擬安裝條件。選擇“約束”>“添加”。選擇“固定”作為約束類型。選擇模型的一個面,應用固定約束。通過以上步驟,我們可以為模型定義接觸與約束條件,準備進行進一步的彈性力學仿真分析。3疲勞分析前處理3.11疲勞分析模塊介紹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疲勞分析模塊是一個強大的工具,用于預測零件在循環(huán)載荷作用下的疲勞壽命。它基于材料的疲勞特性,結合應力和應變數(shù)據(jù),通過不同的疲勞理論和算法,評估零件的疲勞強度和壽命。此模塊特別適用于設計階段,幫助工程師在早期發(fā)現(xiàn)潛在的疲勞問題,優(yōu)化設計,減少后期的測試和修改成本。3.22設置分析類型3.2.1疲勞分析類型在開始疲勞分析前,需要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選擇正確的分析類型。疲勞分析通?;陟o態(tài)分析或模態(tài)分析的結果進行。靜態(tài)分析提供在特定載荷下的應力和應變分布,而模態(tài)分析則用于理解結構的動態(tài)特性,如固有頻率和振型。3.2.1.1示例:設置靜態(tài)分析打開SolidWorksSimulation,選擇“分析”菜單下的“靜態(tài)分析”。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定義分析的名稱和描述。選擇要分析的零件或裝配體。設置材料屬性,包括彈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強度等。定義網(wǎng)格尺寸,確保關鍵區(qū)域的網(wǎng)格足夠精細。應用邊界條件和載荷,如固定約束、力、壓力等。點擊“確定”開始分析。3.33應用載荷與邊界條件3.3.1載荷與邊界條件的重要性載荷與邊界條件是疲勞分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們直接影響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正確的載荷和邊界條件設置可以確保模擬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從而得到更接近實際的疲勞壽命預測。3.3.1.1示例:應用載荷與邊界條件假設我們正在分析一個承受周期性載荷的機械零件,以下是應用載荷和邊界條件的步驟:固定約束:選擇零件的固定點,如安裝面或基座,應用固定約束。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選擇“約束”菜單下的“固定”。//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應用固定約束
選擇零件的安裝面
應用固定約束力載荷:確定作用在零件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例如,如果零件承受1000N的拉力,應用如下://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應用力載荷
選擇零件上的受力面或點
應用力載荷,設置力的大小為1000N,方向為零件的拉伸方向壓力載荷:如果零件表面承受壓力,如流體壓力,設置壓力載荷。例如,零件表面承受500Pa的壓力://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應用壓力載荷
選擇零件的受壓面
應用壓力載荷,設置壓力大小為500Pa溫度載荷:溫度變化也會影響材料的疲勞性能。如果分析中需要考慮溫度影響,應用溫度載荷。//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應用溫度載荷
選擇零件的表面或體
應用溫度載荷,設置溫度變化范圍循環(huán)次數(shù):在疲勞分析中,需要定義載荷的循環(huán)次數(shù),這直接影響疲勞壽命的預測。//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設置循環(huán)次數(shù)
在疲勞分析設置中,輸入預期的循環(huán)次數(shù)3.3.2疲勞分析的載荷類型靜態(tài)載荷:在疲勞分析中,靜態(tài)載荷通常用于定義零件在疲勞分析前的初始狀態(tài)。動態(tài)載荷:包括周期性載荷和隨機載荷,用于模擬零件在實際工作環(huán)境中的載荷變化。溫度載荷:考慮溫度變化對材料疲勞性能的影響。3.3.3疲勞分析的邊界條件固定約束:限制零件的位移,模擬安裝或支撐條件。接觸條件:定義零件之間的接觸關系,如滑動、粘合等。預緊力:在零件接觸面施加的初始力,影響接觸區(qū)域的應力分布。3.3.4注意事項載荷和邊界條件的準確性:確保載荷和邊界條件的設置與實際工作環(huán)境相匹配,以提高分析結果的可靠性。材料疲勞數(shù)據(jù):使用準確的材料疲勞數(shù)據(jù),包括S-N曲線、疲勞極限等,以獲得更精確的壽命預測。網(wǎng)格細化:在應力集中區(qū)域進行網(wǎng)格細化,以提高分析精度。通過以上步驟,可以有效地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進行疲勞分析的前處理,為后續(xù)的疲勞壽命預測奠定堅實的基礎。4進行疲勞分析4.11啟動疲勞研究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進行疲勞分析的第一步是啟動疲勞研究。這通常在你已經(jīng)完成了靜態(tài)或動態(tài)分析之后進行,因為疲勞分析需要應力和應變數(shù)據(jù)作為輸入。以下是啟動疲勞研究的步驟:打開SolidWorksSimulation:確保你的模型已經(jīng)在SolidWorks中打開,并且你已經(jīng)完成了初步的應力分析。選擇“研究”菜單:在Simulation的菜單欄中,選擇“研究”選項。創(chuàng)建新的疲勞研究:在下拉菜單中,選擇“疲勞”來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疲勞研究。這將打開疲勞研究的設置對話框。指定研究名稱和類型:在對話框中,你可以為你的研究命名,并選擇疲勞分析的類型,例如基于應力的分析或基于應變的分析。4.1.1示例假設你已經(jīng)完成了一個靜態(tài)分析,現(xiàn)在想要啟動一個基于應力的疲勞研究。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你將:打開你的模型。轉(zhuǎn)到“研究”菜單,選擇“疲勞”。在彈出的對話框中,輸入研究名稱,例如“BridgeFatigueAnalysis”,并選擇“基于應力的疲勞分析”。4.22選擇疲勞分析方法SolidWorksSimulation提供了多種疲勞分析方法,包括基于最大應力、基于應變能密度、基于雨流計數(shù)等。選擇合適的方法對于準確預測疲勞壽命至關重要。4.2.1方法概述基于最大應力:這種方法適用于簡單的加載情況,如恒定幅度的循環(huán)加載。它使用最大應力值來預測疲勞壽命?;趹兡苊芏龋哼m用于復雜加載情況,如變幅加載。它基于材料在每個循環(huán)中的應變能密度來預測疲勞?;谟炅饔嫈?shù):這是一種高級方法,適用于非對稱和變幅加載。它使用雨流計數(shù)算法來處理復雜的應力-應變歷史。4.2.2示例假設你正在分析一個承受變幅加載的零件,你可能會選擇“基于應變能密度”的方法。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你將:在疲勞研究設置中,選擇“基于應變能密度”作為分析方法。確定材料的S-N曲線,這是應變能密度與循環(huán)次數(shù)的關系曲線。4.33調(diào)整分析參數(shù)在啟動疲勞研究并選擇分析方法后,你需要調(diào)整一系列參數(shù)來細化你的分析。這些參數(shù)包括材料屬性、應力-應變循環(huán)、安全系數(shù)等。4.3.1材料屬性S-N曲線:這是材料的應力-壽命曲線,用于預測材料在不同應力水平下的壽命。疲勞強度系數(shù):材料在無限循環(huán)下的疲勞強度。疲勞強度指數(shù):描述S-N曲線斜率的指數(shù)。4.3.2應力-應變循環(huán)最小應力:循環(huán)加載中的最小應力值。最大應力:循環(huán)加載中的最大應力值。應力比:最小應力與最大應力的比值。4.3.3安全系數(shù)安全系數(shù):用于評估設計的安全裕度,通常設置為大于1的值。4.3.4示例假設你正在分析一個鋼制零件,以下是調(diào)整分析參數(shù)的步驟:設置材料屬性:選擇材料為“Steel”。輸入S-N曲線數(shù)據(jù),例如在10^6循環(huán)時的應力為200MPa。設置疲勞強度系數(shù)為300MPa,疲勞強度指數(shù)為0.1。定義應力-應變循環(huán):設置最小應力為50MPa,最大應力為250MPa。應力比設置為0.2。調(diào)整安全系數(shù):設置安全系數(shù)為1.5。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這些參數(shù)可以在疲勞研究的設置對話框中進行調(diào)整。確保在進行分析之前,仔細檢查并調(diào)整這些參數(shù),以獲得最準確的疲勞壽命預測。以上步驟和參數(shù)設置是進行疲勞分析的基礎。通過SolidWorksSimulation的高級功能,你可以進一步細化你的分析,包括考慮環(huán)境因素、表面處理和制造缺陷的影響。這將幫助你更準確地預測零件在實際工作條件下的疲勞壽命。5疲勞分析結果解讀5.11查看應力與應變結果在進行疲勞分析時,查看應力與應變結果是理解結構在循環(huán)載荷作用下行為的關鍵。SolidWorksSimulation提供了直觀的工具來可視化這些結果。5.1.1應力結果應力結果通常以等值線圖的形式顯示,可以幫助識別結構中的高應力區(qū)域。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可以通過以下步驟查看應力結果:在結果樹中選擇“疲勞分析”。點擊“應力”選項。調(diào)整等值線的范圍和密度,以更清晰地顯示應力分布。例如,假設我們有一個承受周期性載荷的金屬零件,其最大應力值為200MPa。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我們可以設置等值線的最小值為150MPa,最大值為250MPa,以突出顯示應力集中的區(qū)域。5.1.2應變結果應變結果同樣重要,它揭示了材料在載荷作用下的變形程度。查看應變結果的步驟與查看應力結果類似:在結果樹中選擇“疲勞分析”。點擊“應變”選項。調(diào)整等值線參數(shù),以優(yōu)化應變結果的可視化。5.22分析疲勞壽命預測疲勞壽命預測是基于材料的疲勞特性,結合應力或應變結果,來估計零件在特定載荷循環(huán)下的預期壽命。SolidWorksSimulation使用Miner累積損傷理論和S-N曲線來預測疲勞壽命。5.2.1Miner累積損傷理論Miner累積損傷理論認為,零件的總損傷是每次載荷循環(huán)損傷的累加。如果損傷累積達到1,則零件將發(fā)生疲勞失效。5.2.2S-N曲線S-N曲線(應力-壽命曲線)是材料疲勞特性的表示,它描述了材料在不同應力水平下的預期壽命。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可以為每種材料指定S-N曲線,軟件將使用這些數(shù)據(jù)來預測疲勞壽命。例如,對于一種特定的鋼材料,其S-N曲線可能如下所示:應力(MPa)壽命(循環(huán)次數(shù))3001000025050000200100000150500000在分析中,SolidWorksSimulation將根據(jù)零件上的應力分布,結合上述S-N曲線,預測每個區(qū)域的疲勞壽命。5.33疲勞安全系數(shù)評估疲勞安全系數(shù)評估是確定零件在預期使用條件下是否安全的重要步驟。SolidWorksSimulation通過比較實際應力與材料的疲勞極限,計算出安全系數(shù)。5.3.1安全系數(shù)計算安全系數(shù)(SafetyFactor)是材料的疲勞極限與實際應力的比值。如果安全系數(shù)大于1,則表示零件在該應力水平下是安全的。例如,如果零件上的最大應力為180MPa,而材料的疲勞極限為200MPa,則安全系數(shù)為:安全系數(shù)=材料的疲勞極限/實際應力
安全系數(shù)=200MPa/180MPa
安全系數(shù)=1.11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可以生成安全系數(shù)的等值線圖,以直觀地顯示整個零件的安全系數(shù)分布。5.3.2評估標準通常,安全系數(shù)的評估標準如下:安全系數(shù)>1.5:非常安全1.5>安全系數(shù)>1.0:安全安全系數(shù)<1.0:不安全,需要設計修改通過這些標準,可以快速識別設計中的潛在問題區(qū)域,進行必要的優(yōu)化,以確保零件的疲勞壽命滿足設計要求。以上內(nèi)容詳細介紹了如何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解讀疲勞分析結果,包括查看應力與應變結果、分析疲勞壽命預測以及評估疲勞安全系數(shù)。通過這些步驟,可以有效地評估零件的疲勞性能,確保設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6提高疲勞分析精度6.11網(wǎng)格細化策略在進行疲勞分析時,網(wǎng)格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分析的準確性。SolidWorksSimulation提供了多種網(wǎng)格細化策略,以確保關鍵區(qū)域的分析精度。網(wǎng)格細化通常在應力集中區(qū)域進行,如孔洞、邊緣、焊接點等,因為這些區(qū)域的應力梯度大,對疲勞壽命的預測至關重要。6.1.1網(wǎng)格細化的重要性提高精度:細化網(wǎng)格可以捕捉到更小的應力變化,從而提高疲勞分析的準確性。減少誤差:粗網(wǎng)格可能導致應力計算的誤差,細化網(wǎng)格可以減少這種誤差。6.1.2如何實施網(wǎng)格細化手動細化: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可以手動選擇模型的特定區(qū)域進行網(wǎng)格細化。自動細化:軟件也提供了自動細化功能,根據(jù)模型的幾何特征自動識別應力集中區(qū)域并細化網(wǎng)格。6.1.3示例假設我們有一個帶有孔洞的金屬板模型,需要在孔洞周圍進行網(wǎng)格細化。選擇細化區(qū)域:在SolidWorksSimulation的界面中,選擇模型的孔洞區(qū)域。設置細化參數(shù):在網(wǎng)格細化設置中,選擇細化級別,例如,從默認的中等細化到高細化。運行分析:應用細化設置后,重新運行疲勞分析,觀察孔洞區(qū)域的應力分布和疲勞壽命預測的變化。6.22材料數(shù)據(jù)的準確輸入材料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對疲勞分析的結果有著直接的影響。SolidWorksSimulation要求用戶輸入材料的彈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強度、疲勞極限等參數(shù),這些數(shù)據(jù)必須準確無誤。6.2.1材料數(shù)據(jù)的重要性彈性模量:影響結構的剛度和變形。泊松比:描述材料橫向收縮與縱向伸長的比值。屈服強度:材料開始塑性變形的應力點。疲勞極限:材料在無限次循環(huán)載荷下不發(fā)生疲勞破壞的最大應力。6.2.2如何準確輸入材料數(shù)據(jù)查閱材料手冊:獲取材料的準確物理和力學性能數(shù)據(jù)。使用數(shù)據(jù)庫:SolidWorksSimulation內(nèi)置了材料數(shù)據(jù)庫,可以直接選擇材料類型,軟件自動填充參數(shù)。6.2.3示例假設我們正在分析的金屬板材料為鋁合金6061-T6。選擇材料:在SolidWorksSimulation的材料屬性設置中,選擇鋁合金6061-T6。輸入數(shù)據(jù):如果數(shù)據(jù)庫中沒有該材料,手動輸入其彈性模量為68.9GPa,泊松比為0.33,屈服強度為276MPa,疲勞極限為120MPa。驗證數(shù)據(jù):確保輸入的數(shù)據(jù)與材料手冊或供應商提供的數(shù)據(jù)一致。6.33載荷與邊界條件的優(yōu)化載荷和邊界條件的設定對疲勞分析結果的準確性至關重要。不合理的載荷分布或邊界條件會導致分析結果偏離實際情況。6.3.1載荷與邊界條件的重要性載荷分布:影響結構的應力分布,不均勻的載荷可能導致局部應力過高。邊界條件:確定結構的約束方式,錯誤的邊界條件會誤導應力和變形的計算。6.3.2如何優(yōu)化載荷與邊界條件載荷分布:確保載荷分布與實際工況相符,可以使用SolidWorksSimulation的載荷分布工具來模擬真實載荷。邊界條件:根據(jù)結構的實際約束情況設置邊界條件,避免過度約束或約束不足。6.3.3示例假設我們正在分析的金屬板在實際應用中受到均勻的壓力載荷,并且一端被固定。設置載荷:在SolidWorksSimulation中,選擇金屬板的受壓面,設置均勻壓力載荷,例如,1000Pa。設置邊界條件:選擇金屬板的一端,設置固定約束,確保該端在分析中不會移動。分析結果:運行疲勞分析,檢查應力分布和變形情況,確保載荷和邊界條件的設定沒有導致異常結果。通過以上步驟,可以顯著提高SolidWorksSimulation中疲勞分析的精度,確保疲勞壽命預測的可靠性。7疲勞分析案例研究7.11案例選擇與背景介紹在本案例研究中,我們將探討一個典型的工程問題:汽車懸掛系統(tǒng)中彈簧的疲勞壽命預測。汽車彈簧在車輛運行過程中承受反復的載荷,這可能導致材料疲勞,最終影響彈簧的性能和安全性。使用SolidWorksSimulation進行疲勞分析,可以幫助我們預測彈簧在特定載荷條件下的壽命,從而優(yōu)化設計,確保其可靠性和耐用性。7.1.1背景信息應用領域:汽車制造業(yè)分析目標:預測彈簧在正常使用條件下的疲勞壽命關鍵因素:載荷循環(huán)、材料屬性、應力集中7.22模型建立與分析設置7.2.1模型建立導入CAD模型:首先,使用SolidWorks導入汽車彈簧的CAD模型。確保模型的幾何精度,以便準確進行分析。材料屬性定義:為彈簧材料定義屬性,例如彈性模量、泊松比、屈服強度和疲勞強度系數(shù)。假設彈簧材料為SAE9254鋼,其屬性如下:彈性模量:200GPa泊松比:0.3屈服強度:1200MPa疲勞強度系數(shù):180MPa7.2.2分析設置載荷與約束:應用實際載荷條件,如車輛行駛時彈簧承受的最大和最小載荷。同時,定義彈簧的固定端和活動端,以模擬其在車輛懸掛系統(tǒng)中的實際工作狀態(tài)。網(wǎng)格劃分:選擇適當?shù)木W(wǎng)格尺寸進行模型離散化,確保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二零二五年度地下管線探測與測繪分包合同精準實施范本3篇
- 2025年水泥編織袋市場拓展與品牌戰(zhàn)略合作框架協(xié)議3篇
- 2025年度制片人知識產(chǎn)權聘用合同規(guī)范
- 二零二五年度倉儲用地租賃合同簡易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農(nóng)行電子商務平臺技術支持與維護合同
- 2025年離婚協(xié)議簽訂時效與婚姻解除后續(xù)子女監(jiān)護權協(xié)議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廢輪胎膠粉回收及橡膠制品生產(chǎn)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品牌酒店用品采購合同
- 2025年度智能城市建設項目承包協(xié)議書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倉儲服務與倉儲設備租賃合同模板3篇
- JTG∕T E61-2014 公路路面技術狀況自動化檢測規(guī)程
- 高中英語短語大全(打印版)
- 2024年資格考試-對外漢語教師資格證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
- 軟件研發(fā)安全管理制度
- 三位數(shù)除以兩位數(shù)-豎式運算300題
- 寺院消防安全培訓課件
- 比摩阻-管徑-流量計算公式
- GB/T 42430-2023血液、尿液中乙醇、甲醇、正丙醇、丙酮、異丙醇和正丁醇檢驗
- 五年級數(shù)學應用題100道
- 西方經(jīng)濟學(第二版)完整整套課件(馬工程)
- GB/T 33688-2017選煤磁選設備工藝效果評定方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