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校本教材開發(fā)的研究》課題_第1頁
《高中校本教材開發(fā)的研究》課題_第2頁
《高中校本教材開發(fā)的研究》課題_第3頁
《高中校本教材開發(fā)的研究》課題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高中校本教材開發(fā)的研究》課題成果公報一、 問題的提出㈠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guī)定:“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樣就把課程的一部分權力下放給學校和教師。隨著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將是今后我國課程改革新的焦點,它對于學校實現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向學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在這樣的大前提下,開發(fā)和編寫出適應學校實際和學生需要的校本教材顯得日益迫切和必要。㈡基于教學現狀的分析我國現行的教材屬于國家標準課程,其特點是學科體系完整,知識結構邏輯性強,但內容偏多、偏深、偏難,與實踐相脫節(jié)。使用這樣的教材可以使學生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理論知識,對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基礎和思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它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限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而校本教材是身邊的教材、開放的教材、實踐的教材,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國家標準課程的不足。在日常的教學中,一些基礎性的知識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與高中學科教學有關的知識,我們有迫切的必要研究校本教材的開發(fā)與實施。二、課題理論依據我們在校本教材的開發(fā)上作了積極的準備,課題組在深入分析了學校的校內外環(huán)境的基礎上,吸取了一些名校在開發(fā)校本課程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并結合有關校本課程開發(fā)專家的理論,從課程理念、課程呈現形式、課程內容、課程目標和課程評價體系等方面構建完成了我校地理校本課程的目標。作為校本課程是為選修活動課提供參考教材,因而知識性是其必然的基礎。開設選修活動課,必然圍繞一定的知識去開展活動,所以在選擇內容時要考慮到知識的科學性,與現行統(tǒng)編教材的協(xié)調性等問題。通過選修活動課的學習使學生在某方面的科學知識上有所拓展,獲得知識和地理信息的能力有所提高。地理學科在中學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情況依然是地位不高,時間上還要受到其他基礎科目或者其他人為因素的擠壓,在高考等應試教育習慣的影響之下,學生和一部分領導對地理學科不夠重視的現象依然嚴重。所以地理選修活動課必須要考慮到趣味性設計,讓學生對學習地理知識有濃厚的興趣是地理學科選修活動課生存的關鍵,也是校本教材開發(fā)的目的所在。因而激發(fā)興趣應當是校本教材編寫和內容選擇時必須認真考慮的關鍵原則。教材編寫的目的是為教師的選修活動課提供參考教材,為學生的拓展學習提供方向指導,因而必須要考慮在教師實際教學工作中的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在不同條件的學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可利用條件來編寫設計教材。這樣在實際開課過程中才能夠真正為教師的教學起到參考作用。三、研究內容和方法㈠研究內容⒈對國內、國際校本課程開發(fā)現狀及理論的研究。⒉以統(tǒng)編教材作為參考,對統(tǒng)編教材如何進行補充和拓展的研究。⒊對我校學科(以地理學科和化學學科為具體案例)教學現狀的研究。⒋對學科教學與校本教材整合的研究。⒌對校本教材具體開發(fā)措施的研究。㈡研究方法:⒈文獻法——查找資料,完成理論依據的收集和整理。在研究的前期,主要采用文獻研究法,課題組核心成員搜集盡可能多的有關校本教材研究的論著、論文及其相關理論材料,篩選出針對性強、有價值的信息,找到新的生長點,界定課題、設計課題、論證課題。⒉行動研究法——研究的中期主要采用行動研究法,課題組主要成員通過對州內、縣內的自然和人文地理進行實地考察,收集并整理了與課題研究相關的一系列資料、文獻,為課題的研究與推廣提供翔實有力的第一手資料。2012年,課題組成員利用暑假時間,先后考察了湘西州內的吉首峒河、鳳凰古城、龍山里耶鎮(zhèn)、永順的芙蓉鎮(zhèn)、花垣的邊城、瀘溪縣城等地和古丈縣境內的坐龍峽、棲鳳湖、高望界等地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做了比較廣泛的資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同時,在考察的過程中,廣泛聯系當地的相關部門了解相關的情況。⒊問卷調查法。通過在2013年上學期,在期末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考察學生對課題組于2013年3月修訂完善的校本教材樣稿在教學中的興趣反應。調查問卷涉及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級的120名學生,其中男生60人,女生60人。共發(fā)放問卷120張,收回問卷120張。抽樣了解的學生對校本教材《茶鄉(xiāng)地理》的興趣愛好、看法和建議。⒋教育實驗研究法。通過在我校高一年級4個班開設課題組編寫的校本教材樣稿的實驗,開課一周,總課時4課時。通過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研究的實驗,考察這項教學活動的開展與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的提升有無直接聯系,考察校本課程的教學功能。⒌經驗總結法——在研究的后期,主要采用經驗總結法。在通過理論研究和實際活動之后,對研究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吸取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等等。四、研究主要結果㈠初步形成的觀點⒈校本教材的開發(fā)對我校有緊迫的必要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規(guī)定:“為保障和促進課程適應不同地區(qū)、學校、學生的要求,實行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這樣就把課程的一部分權力下放給學校和教師。隨著課程權力的再分配和學校自主權的加強,校本課程開發(fā)研究將是今后我國課程改革新的焦點,它對于學校實現辦學宗旨,體現辦學特色,向學生提供最迫切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價值。在這樣的大前提下,開發(fā)和編寫出適應學校實際和學生需要的校本教材顯得日益迫切和必要。⒉校本教材的開發(fā)要結合當地、學校的具體情況:校本教材是地方和學校管理的課程,教材的開發(fā)要結合地的實際情況,教材的素材應該是學生熟悉的而不是陌生的素材,這樣才能體現校本教材開發(fā)的特點和意義。⒊校本課程開發(fā)要堅持主體性、合作性、民主性和選擇性原則:⑴主體性。學校課程開發(fā)的主體是教師,教師可以與專家合作,但不是由專家編教材、教師教教材。而是教師自主研究、自主選題、自主開發(fā)、自主設計編排。⑵合作性。課程開發(fā)是一種集體配合的事業(yè),學校課程更是如此,在整個開發(fā)過程中教師與專家、校長、其他同事、學生、家長、社區(qū)人員等通力合作,發(fā)揮群體智慧。⑶民主性。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構成學校教育的“共同體”,成為學校課程開發(fā)的主體。要開發(fā)什么課程、學生需要學什么,喜歡學什么,“共同體”里教師、家長最清楚。因此,在開發(fā)過程中,我們總是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形成一個民主氛圍。⑷選擇性。學校課程開發(fā)要有利于學生全面、主動的發(fā)展,讓每一位學生的潛能都獲得充分和諧的發(fā)展和個性得到張揚。因此,我校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盡量做到了為學生提供多樣化、可供選擇的課程資源,適應學生的需要、興趣和經驗。以“生活中的美”為主題,分為低、中、高三個年級段,每個年級段又以多種形式、多個角度組織編寫案例。這樣既活躍了教材形式,又讓學生在學習時有多種選擇。㈡校本教材《茶鄉(xiāng)地理》順利出版并進入課堂課題組成員通過多種渠道查閱了國內有關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研究工作的論文資料,到古丈縣圖書館查閱有關著作,深入各級機關單位收集第一手資料,通過實地考察掌握了湘西州地理方面的大量資料,攝制相關照片近百張……以這些豐富的資料為藍本,編寫古丈一中第一本校本教材——《茶鄉(xiāng)地理》。㈢學生對地理課堂教學的興趣和學習效果明顯提高2013年上學期,在期末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考察學生對課題組于2013年3月修訂完善的校本教材樣稿在教學中的興趣反應。調查問卷涉及高一、高二、高三三個年級的120名學生,其中男生60人,女生60人。共發(fā)放問卷120張,收回問卷120張。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fā)現校本教材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和效率。㈣通過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研究,教師的科研能力顯著提高課題組成員經過3年的學習和研究,自身的科研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課題組的每一位成員都撰寫了科研論文,有的在不同的刊物上獲得發(fā)表,有的獲得省級、州級教研部門的各類獎勵。比如方新國老師的論文《地理校本教材開發(fā)研究》獲得省級三等獎,熊振華老師的論文《高中地理復習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發(fā)表于古丈教研雜志,田鈺娟、彭卷輝、李質勇老師的多篇論文獲得省級獎勵等。由此可見,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課題研究與提高課題組成員的科研能力有著密切的聯系。五、研究成果推廣的范圍本課題研究成果之一的校本教材《茶鄉(xiāng)地理》,綜合介紹了古丈縣的地理概況,可直接在古丈縣中小學推廣。利用鄉(xiāng)土地理資源開發(fā)校本課程的模式,充分顯示地方資源、案例的教學應用功能,這種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利用模式可在各個地區(qū)推廣。六、研究成果取得的社會效益校本教材《茶鄉(xiāng)地理》進入高中課堂,獲得廣大學子和家長的認可,社會反響良好。我校高一年級的100多名學生參加中國地理學會舉辦的第七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技大賽有9人獲得一等獎,24人獲得二等獎,36人獲得三等獎;獲得學校和家長以及社會的好評。我?!陡咧行1窘滩拈_發(fā)的研究》課題組的教師,將在課題研究中形成的好的教研教改方法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熊振華老師在青年教師素養(yǎng)大賽中獲得優(yōu)異的成績。七、主要研究成果目錄⒈課題組編寫的校本教材《茶鄉(xiāng)地理》于2013年6月由南方出版社正式出版,并進入課堂教學。⒉課題組成員方新國老師的論文《地理校本教材開發(fā)研究》或省級三等獎。⒊熊振華老師的論文《高中地理復習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發(fā)表于古丈教研雜志。⒋彭卷輝老師的論文《愛護水資源》獲得省級一等獎。⒌彭卷輝、李質勇老師的論文《合理利用鄉(xiāng)土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獲得省級二等獎。⒍李質勇老師的論文《農業(yè)區(qū)位因素》獲得省級二等獎。⒎我校高一年級的100多名學生參加中國地理學會舉辦的第七屆地球小博士全國地理科技大賽有9人獲得一等獎,24人獲得二等獎,36人獲得三等獎。⒏我?!陡咧行1窘滩拈_發(fā)的研究》課題組的教師,將在課題研究中形成的好的教研教改方法運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