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中學高二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_第1頁
重點中學高二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_第2頁
重點中學高二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_第3頁
重點中學高二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_第4頁
重點中學高二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重點中學高二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云南省昆明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現(xiàn)代文閱讀I

材料一:

用筆有中鋒、側鋒、藏鋒、出鋒、方筆、圓筆、輕重、疾徐等區(qū)別,皆用單純的點畫而成其變化,來表現(xiàn)豐富的內心情感和世界諸形象。所謂千筆萬筆,統(tǒng)于一筆,中國的大書法家正是運此一筆來構成萬千的藝術形象,這就是中國歷代豐富的書法。

這里所說的一筆書、一筆畫,并不真是一條不斷的線紋,而是像宋人郭若虛所說的,“王獻之能為一筆書,陸探微能為一筆畫。無適一篇之文、一物之象,而能一筆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終,筆有朝揖,連綿相屬,氣脈不斷"。這才是一筆書、一筆畫的正確定義。古人所傳的“永字八法”,用筆為八而一氣呵成,血脈不斷,構成一個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表現(xiàn)一個生命單位,成為一個藝術境界。那么,用筆怎樣能夠表現(xiàn)骨、肉、筋、血,成為藝術境界呢?

三國時魏國大書法家鐘繇說道:“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筆蘸墨畫在紙帛上,留下了點畫,突破了空白,創(chuàng)造了形象。從這一畫之筆跡,流出萬象之美,也就是人內心之關。沒有人,兢感覺不到這美;沒有人,也畫不出、表達不出這美。畫家、書家、雕塑家創(chuàng)造了這條線(一畫),使萬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覺里表現(xiàn)自己,這就是“美”!美是從“人"流出來的,又是萬物形象里節(jié)奏旋律的體現(xiàn)。所以中國人這支筆,開始于一畫,劃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而這條線,中國的先民極早就在書法里、在殷墟甲骨文里、在商周鐘鼎文里、在漢隸八分里、在晉唐真行草書里,做出極豐盛的、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了。

中國人用筆寫世界萬象,從一筆入手,但一筆畫不能攝萬象,須要變動而成八法,才能盡筆畫的“勢”,以反映物象里的“勢"。著名的“永字八法”包括側法、勒法、努法、避法、策法、掠法、啄法、磔法等,八筆合成一個“永"字。這些筆畫,由于懸腕中鋒,運全身之力以赴之,筆跡落紙,一個點不是平鋪的一個面,而是有深度的,它是螺旋運動的終點,顯示著力量,映入眼簾??梢姡懊馈本褪莿?、是力、是虎虎有生氣的節(jié)奏。這里所見到的中國人的美學傾向在于壯美。

(摘編自宗白華《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

材料二:

把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說成是“生命的形式”,固然很有見地,然而,藝術的形式不僅限于此。在中國書法家看來,藝術還有更為高邈的訴求,那就是一“技進乎道”,這是超越了“生命意識"的更為高遠的認知。

“道”從根本上不可言說,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世間萬物中處處存在,《周易·系辭上》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并非某種具體的事物,而是一種抽象的性質,代表著事物中具備的兩種矛盾。成中英先生剖析“陰陽”三義為:陰陽對峙(陰陽相反而并立,相比較而并存)、陰陽之間互相影響產生變化、陰陽的整體性。在書法作品中,陰陽之道就表現(xiàn)為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

劉洪流先生認為,用筆求節(jié)奏,是陰陽宇宙意識體現(xiàn)在筆法運用過程中的大端。而細分之大概有虛實、擒縱、巧拙、剛柔、曲直等多個層面。鄧寶劍老師將點畫的形態(tài)分為粗與細、露鋒與藏鋒、方筆與圓筆、直筆與曲筆、內撅與外拓、潤與枯、濃與淡、精致與粗放、平勻與繁富幾點。這諸多“相互對峙"的形式,通過書法家的“靈心妙用”統(tǒng)一在一起,正是中國傳統(tǒng)陰陽觀念在書法用筆中的體現(xiàn)。在書法家筆下,這些不同形式的點畫形態(tài)被賦予了不同的意趣,不同的點畫形態(tài)之間不是簡單疊加,而是通過藝術的處理手法讓其獲得一種和諧的節(jié)奏感。這樣,局部的矛盾在總體上達到統(tǒng)一,使整幅作品呈現(xiàn)出秩序井然而又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

秩序感與豐富性是書法用筆中陰陽關系表現(xiàn)方式的概括。不同形態(tài)的點畫形式或直或曲,或剛或柔,而又曲中有直、剛柔兼濟,這正是陰陽相峙相成的具體體現(xiàn)。而富于變化的點畫形態(tài)通過一種富于節(jié)奏變化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相互生發(fā),在總體上顯現(xiàn)出和諧的秩序感。秩序感與豐富性本身就是一組陰陽關系,秩序感本身就蘊含著豐富性,不具備豐富性的形式,無所謂秩序與否;豐富性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秩序性,雜亂無章的形式本身就不具備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

(摘編自馬春燈《書法用筆審美內涵探究》)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法用筆中的一筆畫強調的是在構成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時應注重一氣呵成、血脈不斷。

B.中國書法雖從一筆入手,但也重視筆畫的變化多端,比如“永字八法"包括側法、勒法等八筆。

C.作品中的節(jié)奏感,不僅指每字的“陰陽”和諧,還包括整幅作品呈現(xiàn)的秩序和多變的視覺效果。

D.書法作品中,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體現(xiàn)著陰陽相峙相成,且二者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蘊含人心之美與萬象之美的筆跡一定是運用全身之力控制手腕,且運用中鋒一氣呵成的有深度的創(chuàng)作。

B.正是因為有著超越“生命意識"的“技進乎道”的藝術追求目標,我們才更加青睞于壯美的書法作品。

C.要想熟練掌握露鋒與藏鋒、方筆與圓筆等點畫形態(tài)的運筆變化,只需全面通曉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觀念。

D.內心有美,手腕有力,并懂得借助于陰陽之道駕馭用筆,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具有秩序感與豐富性的書法作品。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王澍在《竹云題跋》中說:“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者全具,而后可為人書。"

B.姜夔《續(xù)書譜》中說:“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鐘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

C.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說:“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一畫明,則障不在目,而畫可從心?!?/p>

D.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

4.請簡要概括兩則材料在闡釋書法用筆上的側重點。

5.下邊的“咸”字,取自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請闡釋該字的書寫是如何體現(xiàn)兩則材料中的觀點的。

【答案】1.D

2.D

3.B

4.①材料一側重于闡釋中國書法用“一筆"來構成“萬千的藝術形象”,并介紹了完成“一筆"的要點;②材料二側重于闡釋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體現(xiàn)書法用筆的陰陽關系,符合中國書法家“技進乎道”的藝術訴求。

5.①“咸"字雖有九畫,但王羲之書寫時由橫起筆,后續(xù)筆畫緊承筆勢,自始及終,一氣呵成,血脈不斷,從而構成一個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表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境界;②“咸”字中橫豎撇鉤點等筆畫多樣,王羲之運用剛柔、曲直、粗細等富于變化的點畫形式,既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陰陽觀念,又使字體呈現(xiàn)出秩序井然而又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

【知識點】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文藝理論、文學評價類;論點、論證方法;論據支撐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一般先瀏覽選項,然后到文中找到與選項相關的語句,進行比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做這類題往往需要對原文進行“推斷和想象”,所以選項的內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簡單重復,而是在原句的基礎上,加上了命題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這類題目,首先要做到對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題時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關區(qū)域,進而進行比較、分析、推斷;其次,要清楚選項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礎上進行的合理推斷,絕不是憑空進行的,所以找到原來的句子,聯(lián)系上下文篩選信息、推敲選項;將選項和原文信息進行比較時,掌握一些常見的設錯方式很有必要,從而使思維變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題速度和準確率。

(3)本題考核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同時關注選項敘述與文章內容表達的細微差別。

(4)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qū)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通讀全文,整體理解把文本的內容。然后仔細審題,抓住問題的指向,到文中搜尋相應的答題區(qū)間,抓住重點詞句,歸納概括要點,然后順應問題的方向組織答案,分條回答即可。

1.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對應材料二最后一段。“二者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于文無據。根據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秩序感與豐富性本身就是一組陰陽關系,秩序感本身就蘊含著豐富性,不具備豐富性的形式,無所謂秩序與否;豐富性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秩序性,雜亂無章的形式本身就不具備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可知秩序感和豐富性只體現(xiàn)了“陰陽相峙相成”,不能表現(xiàn)二者的相互轉化。故答案為:D。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選項曲解文意,根據材料一第3、4段內容,可知第3段談論的是書法筆跡反映出的人心之美,第4段談論的是書法筆跡體現(xiàn)出的力量之美,二者并無太大關聯(lián)。選項“蘊含著人心之美與萬象之美"說的是書法筆跡的人心之美,“一定是運用……有深度的”說的是書法筆跡的力量之美。B.“正是因為有著……我們才……"強加因果,根據材料內容可知,選項前后兩個部分不構成因果關系。C.“只需全面通曉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觀念”曲解文意,根據材料二第3段中的“鄧寶劍老師將點畫的形態(tài)分為粗與細、露鋒與藏鋒……這諸多‘相互對峙’的形式,通過書法家的‘靈心妙用’統(tǒng)一在一起,正是中國傳統(tǒng)陰陽觀念在書法用筆中的體現(xiàn)”,可知“露鋒與藏鋒”等是陰陽觀念的體現(xiàn),但并非通曉陰陽觀念就能熟練掌握“露鋒與藏鋒"等點畫形態(tài)的運筆變化。故答案為:D。

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強調書的氣韻精神是人的氣韻精神的體現(xiàn),書品和人品應當是統(tǒng)一的、互為表里的,材料一第3段中的“從這一畫之筆跡,流出萬象之美,也就是人內心之美。沒有人,就感覺不到這美;沒有人,也畫不出、表達不出這美”,也強調書與人的統(tǒng)一,選項符合材料一觀點。C.說一筆畫是“眾有之本,萬象之根”,強調一筆畫的重要性,材料一第1段也說“所謂千筆萬筆,統(tǒng)于一筆,中國的大書法家正是運此一筆來構成萬千的藝術形象”,選項符合材料一觀點。D.強調張芝的書法一筆而成,氣脈通連,材料一第2段中說“用筆為八而一氣呵成,血脈不斷,構成一個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表現(xiàn)一個生命單位,成為一個藝術境界”,選項符合材料一觀點。而B項強調的是書法不必拘守平正的規(guī)矩,不符合材料一中的觀點。故答案為:B。

4.本題考查學生對多個信息進行比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題,首先要梳理兩則材料的段落大意。材料一:第1段提出書法就是用“一筆來構成萬千的藝術形象”的觀點;第2段具體闡釋“一筆"的定義;第3段重點強調這有血有肉的“一筆”來源于“人”,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第4段以“永字八法”為例,論述一筆須變動,中國美學傾向于強調“勢"與“力”的“壯美"。由此可知材料一側重于闡釋書法中的“一筆”能構成“萬千的藝術形象”,且強調了完成“一筆”的要點。材料二:第1段指出藝術更高邈的訴求是“技進乎道";第2段根據“陰陽”三義,指出書法作品中的陰陽之道表現(xiàn)為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第3段具體闡釋了點畫用筆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陰陽觀念;第4段進一步強調了“秩序感"與“豐富性”的辯證關系。由此可知材料二側重于闡釋書法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體現(xiàn)了書法用筆中的陰陽關系,符合中國書法家“技進乎道"的藝術訴求。

故答案為:①材料一側重于闡釋中國書法用“一筆”來構成“萬千的藝術形象”,并介紹了完成“一筆”的要點;②材料二側重于闡釋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體現(xiàn)書法用筆的陰陽關系,符合中國書法家“技進乎道"的藝術訴求。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根據題干可知,應結合兩則材料分析王羲之“咸”字所體現(xiàn)出的兩則材料中的觀點。根據材料一第2段中的“用筆為八而一氣呵成,血脈不斷,構成一個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表現(xiàn)一個生命單位,成為一個藝術境界”,結合“咸”字筆順書寫的連貫性,可得出答案第①點;根據材料二第3段中的“在書法家筆下……使整幅作品呈現(xiàn)出秩序井然而又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結合“咸”字筆畫形態(tài)豐富多變的特點,可得出答案第②點。故答案為:①“咸"字雖有九畫,但王羲之書寫時由橫起筆,后續(xù)筆畫緊承筆勢,自始及終,一氣呵成,血脈不斷,從而構成一個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表現(xiàn)出獨特的藝術境界;②“咸”字中橫豎撇鉤點等筆畫多樣,王羲之運用剛柔、曲直、粗細等富于變化的點畫形式,既體現(xiàn)出中國傳統(tǒng)陰陽觀念,又使字體呈現(xiàn)出秩序井然而又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

(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現(xiàn)代文閱讀Ⅱ

文本一:

第一個借給我《紅樓夢》的人

孫犁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是十歲左右還在村里上小學的時候。我先在西頭劉家,借到一部《封神演義》,又到東頭劉家借了這部書。

東頭劉家有兄弟四人,三個在少年時期就被生活所迫,下了關東。家里只留下老大,他娶了一房童養(yǎng)媳婦,算是成了家。老四在將近中年時,從關東回來了。這人走起路來,“蛇搖擔晃”,這種姿勢,常常引起家長們對孩子的告誡,說這種走法沒有根柢,所以他會吃不上飯。

他叫四喜,我對他的印象很好。有時,他坐在曠蕩的院子里,拉著板胡,唱一段清揚悅耳的梆子,聽起來很是入迷。他知道我好看書,就把他的一部《金玉緣》借給了我。

哥哥嫂子,當然對他并不歡迎,在家里,他已經無事可為,每逢集市,他就挾上他那把鋒利明亮的切肉刀,去幫人家賣肉。那把刀,在他手中熟練而敏捷地搖動著,那煮熟的牛肉、馬肉或是驢肉,切出來是那樣薄,就像木匠手下的刨花一樣,飛起來并且有規(guī)律地落在肉案邊緣。他是遠近知名的“飛刀劉四”,現(xiàn)在是英雄落魄,暫時又有用武之地。他高大的身材,在一層層顧客的包圍下,顧盼神飛,談笑自若。

等到集市散了,主人請他到飯鋪吃一頓飽飯,還喝了一些酒。他就又挾著他那把刀回家去。在路上,他有些醉了,走起來,搖晃得更厲害了。

對面來了一輛自行車。他忽然對著人家喊:

“下來!"

“下來干什么?”騎自行車的人,認得他。

“把車子給我!"

“給你干什么?”

“不給,我砍了你!"他把刀一揚。

騎車子的人回頭就走,到集市上的派出所報了案。

他若無其事地回到家里,當晚睡得很香甜,第二天早晨,就被捉到縣城里去了。

那時正是冬季,農村很動亂,每天夜里,綁票的槍聲,就像大年五更的鞭炮。專員正責成縣長加強治安,縣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他槍斃,作為成績向上級報告了。他家里的人沒有去營救,也不去收尸。一個人就這樣完結了。

他那部《金玉緣》,當然也就沒有了下落??雌饋?,是生活決定著他的命運,而不是書。而在我的童年時代,是和小小的書本同時,痛苦地看到了嚴酷的生活本身。

(有刪改)

文本二:

《紅樓夢》雜說

孫犁

清兵的入關,使中國封建社會的階級關系,發(fā)生新的畸形變化。

《郎潛紀聞》記載:每年只京城一地,旗人的奴仆,因不堪虐待,自殺身死,申報到刑部的,就數以千計。其隱瞞不報,或貧病而死的,還不知有多少。這一廣大的奴隸群,身價之低賤,命運之悲慘,走投之無路,已可見一斑。

旗人除強占土地、財產外,還將大量的奴隸,收入他們的府內。這些奴隸,也把他們的社會關系,生活習慣,民間語言和傳說,帶進宮廷,如此就大大豐富了像曹雪芹這些人的生活知識和語言倉庫。

雍、乾時期,皇帝限制旗人與漢人文士交接往來,但他們卻非要吟詩作賦,寫字畫畫不可。他們不事生產,養(yǎng)尊處優(yōu),在中國文化美麗奇幻的長江大河之中,暢游不息。于是在很短的時間里,就出現(xiàn)了那么多的八旗名士。

這一部分人,對于他們面臨的現(xiàn)實生活,政治設施,社會現(xiàn)象,有較深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具備一定的表現(xiàn)能力。而曹雪芹無疑是這些人中間的佼佼者。

當然,曹雪芹感受最深的,是他本階級的飄搖以及他家庭的突然中落。大家知道,在雍、乾兩期,像曹家這種遭遇,是司空見慣的。雍正刻薄寡恩,利用奸民家奴,偵察傾陷大臣,用朱批諭旨,牽制封疆,用圣諭廣訓,禁錮人民思想,使朝野上下,日處于驚惶恐怖之中。

曹雪芹面對這種現(xiàn)實,他思考、探討,并企圖得到答案:什么是人生?人生為何如此?

他從現(xiàn)實生活中,歸結出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決定人生命運的,不是自己,而是外界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有時可知,有時不可知。他痛感身不由主,“好”“了"相尋,謀求解脫,而又處于無可奈何之中。

在命運的輪轉推移中,遭逢不幸,并不限于底下層,也包括那些最上層——高官命婦,公子小姐。曹雪芹的思想是入世的,是熱愛人生的,是贊美人生的。他認為世界上有如此眾多的可愛的人物和性格,他為他們的不幸,流下了熱淚,以至淚盡而逝。

只有完全體驗了人生的各種滋味,即經歷了生離死別,悲歡離合,興衰成敗,貧富榮辱,才能了解全部人生。曹雪芹是知道全部人生的,這就是“紅書”上所謂“過來人"。

歷史上,“過來人”是那樣多,為什么偉大的作品,卻寥若晨星,很不相稱呢?這是因為“過來人"經過一番浩劫之后,容易產生消極思想,心有余悸,不敢正視現(xiàn)實?;蛱佑谇f,或遁于禪。而曹雪芹雖亦有些這方面的影子,總的說來,振奮多了,所以極為可貴。

因此,《紅樓夢》絕不是出世的書,也不是勸誡的書,也不是暴露的書,也不是作者的自傳。它是經歷了人生全過程之后,在豐富的生活基礎上,產生了現(xiàn)實主義,而嚴肅的現(xiàn)實主義,產生了完全創(chuàng)新的藝術。

我們可以用陳舊的話說:《紅樓夢》是為人生的藝術,它的主題思想,是熱望解放人生,解放個性。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一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到西頭劉家借《封神演義》,到東頭劉家借《紅樓夢》,說明他對古典文學興趣濃厚。

B.四喜從關東回來后,走路的姿勢“蛇搖擔晃”,引發(fā)周圍人的不屑,認為他生活沒有根柢。

C.“飛刀劉四"幫人賣肉,切肉時,顧盼神飛,用刀技藝高超,這讓“我”對他最初的印象很好。

D.四喜挾刀搶奪自行車并被槍斃的命運,和當時的歷史環(huán)境、特殊的家庭關系狀況有關聯(lián)。

7.下列對文本二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郎潛紀聞》中記載的內容,以鮮活的歷史案例印證了明清之際的階級關系變化。

B.曹雪芹家族飄搖、中落的命運,深受雍正時期執(zhí)政特點的影響,具有時代的典型性。

C.借助孫犁總結的普遍規(guī)律,讀者能更好地把握《紅樓夢》中《好了歌》的思想情感。

D.曹雪芹作為“過來人”,卻沒有其他“過來人”消極思想與懦弱,這是極其可貴的。

8.請結合文本二概括分析.哪些條件有助于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

9.文本一和文本二的寫作側重點分別是什么?兩則材料有什么內在關聯(lián)?請你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6.C

7.C

8.①階級關系變化,豐富其生活知識和語言倉庫。②不事生產、養(yǎng)尊處優(yōu),能暢游在中國文化之中。③對于現(xiàn)實,有一定的觀察、理解和表現(xiàn)能力。④思想上,曹雪芹較為振奮。

9.①文本一為孫犁童年時借閱《紅樓夢》的關聯(lián)事件,四喜的命運讓作者看到了嚴酷的生活本身;②文本二為孫犁對曹雪芹及《紅樓夢》的點評分析。③兩個文本都揭示了人物命運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用,文本一中的生活經歷能增加孫犁對文藝作品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知識點】分析文體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散文;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內容;篩選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本題時,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的內容,看清文脈,并認真品味關鍵性語言。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答題的關鍵是審讀題干,把握命題意圖,找出題干所在的具體語段及語句;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分析,尋找細微的差別,得出正確結論。

(3)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篩選答案時,要仔細審題,確定篩選標準、范圍;一般來講,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現(xiàn),往往就是篩選的重點;在篩選的基礎上,對主旨或共性的東西加以提煉概括。

(4)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篩選答案時,要仔細審題,確定篩選標準、范圍;一般來講,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現(xiàn),往往就是篩選的重點;在篩選的基礎上,對主旨或共性的東西加以提煉概括。

6.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這讓“我"對他最初的印象很好”錯誤,歸因錯誤,由原文“我對他的印象很好。有時,他坐在曠蕩的院子里,拉著板胡,唱一段清揚悅耳的梆子,聽起來很是入迷。他知道我好看書,就把他的一郎《金玉緣》借給了我"可知,“我”起初就對他的印象很好,并不是因為他用刀技藝高超。故答案為:C。

7.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C.“借助孫犁總結的普遍規(guī)律"錯誤,由原文“他從現(xiàn)實生活中,歸納出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決定人生命運的……”可知,是曹雪芹總結的普遍規(guī)律。故答案為:C。

8.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原文“這一部分人,對于他們面臨的現(xiàn)實生活,政治設施,社會現(xiàn)象,有較深的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也具備一定的表現(xiàn)能力。而曹雪芹無疑是這些人中間的佼佼者"可知,他自身具備對社會較深的觀察力和理解力,具備一定的表現(xiàn)能力。由原文“曹雪芹感受最深的,是他本階級的敘據以及他家庭的突然中落。”可知,他對本階級和自己家族的中落有深刻的感受。由原文“在雍、乾兩期,像曹家這種遭遇,是司空見慣的。雍正刻薄寡恩,利用奸民家奴,偵察傾陷大臣,用朱批諭旨,牽制封殺,用圣諭廣訓,禁錮人民思想,使朝野上下,日日處于驚悚恐怖之中"可知,對當時的社會有思考和對人生有自己獨到的認識。由原文“曹雪芹的思想是入世的,是熱愛人生的,是贊美人生的。他認為世界上有如此眾多的可愛的人物和性格,他為他們的不幸,流下了熱淚,以至淚盡而逝”可知,曹雪芹的思想是入世的,是熱愛人生的,是贊美人生的;對世人的不行是同情的。由原文“只有完全體驗了人生的各種滋味,即經歷了生離死別,悲歡離合,興衰成敗,貧富榮辱,才能了解全部人生。曹雪芹是知道全部人生的,……"可知,他體驗過人生的生離死別,悲歡離合,興衰成敗,貧富榮辱。

故答案為:①階級關系變化,豐富其生活知識和語言倉庫。②不事生產、養(yǎng)尊處優(yōu),能暢游在中國文化之中。③對于現(xiàn)實,有一定的觀察、理解和表現(xiàn)能力。④思想上,曹雪芹較為振奮。

9.本題考查學生歸納內容要點,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1)由原文“哥哥嫂子,當然對他并不歡迎,在家里,他已經無事可為,每逢集市,他就抉上他那把鋒利明亮的切肉刀”“他若無其事地回到家里,當晚睡得很香甜,第二天早晨,就被捉到縣城里去了"以及“縣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他槍斃,作為成績向上級報告了。他家里的人沒有去營救,也不去收尸。一個人就這樣完結了。”可知,文中寫四喜的一生,展現(xiàn)平凡之人不能把握自己的命運的現(xiàn)實。由原文“當然,曹雪芹感受最深的,是他本階級的敘據以及他家庭的突然中落。"曹雪芹面對這種現(xiàn)實,他思考、探討,并企圖得到答案:什么是人生?人生為何如此?”“曹雪芹的思想是入世的,是熱愛人生的,是贊美人生的。他認為世界上有如此眾多的可愛的人物和性格,他為他們的不幸,流下了熱淚,以至淚盡而逝。"等信息可知,材料二側重寫曹雪芹創(chuàng)作《紅樓夢》的各種條件。(2)由原文“他從現(xiàn)實生活中,歸納出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決定人生命運的,不是自己,而是外界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有時可知,有時不可知。他痛感身不由己”可知,材料一的主旨正是材料二中曹雪芹所總結的人生規(guī)律,也是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要極力展現(xiàn)的主旨。故答案為:①文本一為孫犁童年時借閱《紅樓夢》的關聯(lián)事件,四喜的命運讓作者看到了嚴酷的生活本身;②文本二為孫犁對曹雪芹及《紅樓夢》的點評分析。③兩個文本都揭示了人物命運對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作用,文本一中的生活經歷能增加孫犁對文藝作品理解的深度和廣度。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文言文閱讀

初,元昊反,陰誘屬羌為助,而環(huán)慶酋長六百余人約為鄉(xiāng)道。事尋露。仲淹以其反復不常,至部即奏行邊,以詔書犒賞諸羌,閱其人馬,為立條約,諸羌皆受命。自是為中國用,羌人親愛之,呼為龍圖老子。仲淹以慶州西北馬鋪砦當后橋川口,在賊腹中,欲城之,度賊必爭,密遣其子純佑與番將趙明先據其地,引兵隨之。諸將不知所向,行至柔遠,版筑皆具,旬日城成,即大順城也。賊覺,以三萬騎來戰(zhàn),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順既成,而白豹、金湯皆不敢犯,環(huán)慶自此寇盜益少。時塞門諸砦既陷,鄜州判官種世衡言:“延安東北二百里有故寬州,請因廢壘而興之,以當寇沖,右可固延安之勢,左可致河東之粟,北可圖銀、夏之舊。"朝廷從之。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屢來爭,世衡且戰(zhàn)且城。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鑿地百五十尺,遇石橫亙,工徒曰:“是不可井矣?!笔篮庠贿^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重泉果沛發(fā)城成,賜名青澗,以世衡知城事。世衡開營田,募商賈,通貨利,城遂富實。教民習射,以銀為的,中者與之,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邊,知環(huán)州屬羌多密與元昊相通,以種世衡素得屬羌心,而青澗城已完,乃奏徒世衡知環(huán)州以鎮(zhèn)撫之。有牛奴訛素倔強,未嘗出見州官,聞世衡至,乃來郊迎。世衡與約,明日當至其帳,慰勞部落。是夕,雪深三尺。左右曰:“奴訛兇詐難信,且道險,不可行。"世衡曰:“吾方以信鮚諸胡,可失期邪?”遂冒雪而往。既至,奴訛大驚曰:“吾世居此山,漢官無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帥部落羅拜,皆感激心服。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來·夏元昊拒命》)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世衡曰/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重/泉果沛發(fā)/

B.世衡曰/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重/泉果沛發(fā)/

C.世衡曰/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重/泉果沛發(fā)/

D.世衡曰/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重/泉果沛發(fā)/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詔書,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書,自秦始皇登基后,改命為制,令為詔。

B.河東,黃河由北向南流經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黃河以東,故古稱河東。

C.營田,古時政府利用戍卒或農民、商人墾殖荒地,以此取得軍餉和稅糧。

D.郊迎,在郊外迎接賓客,多有怠慢之意。古時主賓見面禮儀多為作揖禮。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元吳做事反復無常,他在暗中收買羌人作為內助,環(huán)慶路的羌族酋長六百多人被誘使,相約做他的向導,但此舉不久后便敗露了。

B.范仲淹用兵有方,他秘密派遣兒子范純佑和番將趙明先占領腹地,敵人率領三萬騎來戰(zhàn),范仲淹識破對方計謀,擊退了來犯的敵人。

C.種世衡深謀遠慮,他倡議依憑寬州的1日壘來修筑新城,除了能抵擋西夏的鋒銳之外,還有很多方面的戰(zhàn)略意義,朝廷接納了他的建議。

D.種世衡講求信義,他讓工匠鑿石挖井,教百姓練習射箭,都取得了成功;種世衡冒雪履行與牛奴訛的約定,也讓對方大為感動。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屢來爭,世衡且戰(zhàn)且城。

②吾世居此山,漢官無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

14.范仲淹和種世衡防御西夏的策略有哪些相同之處?

【答案】10.B

11.D

12.B

13.①朝廷命令種世衡監(jiān)督管理這項工程。夏人屢次來爭奪,種世衡邊作戰(zhàn)邊筑城。

②我們世代居住在這座山里,漢族官員沒有敢來的。您難道完全不懷疑我嗎?

14.①修筑城池,鞏固宋軍的陣地;②團結諸羌,阻止西夏的滲透

【知識點】翻譯;斷句;概括分析;篩選信息;稱謂;古代禮儀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斷句能力。解答斷句題目,應先把句子代入文言文當中,結合語境,分析詞義,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見的具有標志性的詞語,注意句尾、句首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實詞、虛詞充當的成分,結合上述成分進行分析斷句等。

(2)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包括傳統(tǒng)文化中事關人物稱謂、作品命名、古代官職和科舉、地理常識、宗法禮俗、服飾和器物、古代音樂和歷代刑罰等相關知識。需要注意的是這類試題一般不考偏僻的冷門的內容,大多是較為比較熟悉的作家作品、科舉、姓名、禮俗等,學生要注重平時對相關文化知識的積累。

(3)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決這種類型的題目有三種方法:第一,引用文言文原句分析回答;第二,摘取文言文中與題目相關的詞語回答;第三,分析原文,用自己的話組織文字回答。特別是在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要仔細的理解,綜結合多方面分析。

(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文言文語句翻譯,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5)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題,首先需要在原文中找到關鍵語句,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

【參考譯文】

當初,元昊造反,暗地里誘使羌族為內助,環(huán)慶路的酋長六百多人相約做向導。事情不久就敗露了。范仲淹因為他們反復無常,到達自己所部,就奏請巡行邊境,憑借詔書犒賞羌族,檢閱他們的人馬,為他們建立條規(guī)約定,羌族人都聽命。從此為中原所用,羌人親近愛戴范仲淹,稱呼他為“龍圖老子"。范仲淹因為慶州西北馬鋪砦面對后橋川口,在敵人腹地,想在那兒筑城,估計敵人肯定會來爭奪,秘密派遣兒子范純佑和番將趙明先占領那個地方,自己帶著軍隊跟著他們。將領們不知到哪兒去,走到柔遠,版筑都準備好了,十幾天就把城墻筑好了,就是大順城。敵人發(fā)覺后,派三萬多騎兵來戰(zhàn),假裝敗退,范仲淹告誡不要追擊,后來發(fā)現(xiàn)果然有伏兵。大順城建完,白豹和金湯的敵人都不敢進犯,環(huán)慶路從此以后受到的侵略就更少了。當時塞外的寨子已經陷落了,鄜州判官種世衡說:“延安東北二百里有過去設的寬州,請憑借廢棄的堡壘再興建,來抵擋敵寇的攻擊,往西可以鞏固延安的形勢,向東可以方便獲得河東的糧食,向北可以謀取銀州夏州的舊土?!背⒙爮牧怂慕ㄗh。命令種世衡監(jiān)督管理這項工程。夏人屢次來爭奪,種世衡邊作戰(zhàn)邊筑城。然而位置險要卻沒有泉水,商議認為此城不能守。鑿井挖地一百五十尺,遇到橫亙的石層,工匠們說:“這里不能挖出井了。"種世衡說:“石頭下面,難道還沒有泉水嗎?你們把石頭打碎挖出(泉水)來?!狈彩谴蛩榈氖^夠一簸箕的,就付一百錢,工匠們拼命干,穿過好幾層石頭,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來。城建完后,皇帝賜名青澗,讓種世衡管理城市事務。種世衡開營田,招募商賈,流通貨物財力,城里富實起來。教百姓練習射箭,用銀子作標的,誰射中就給誰,因此人人能射箭。范仲淹巡邊,知道環(huán)州的羌人很多秘密地和元昊相通,因為種世衡平常深得羌族人的信任,直到青澗城完工,就奏明讓種世衡任環(huán)州知州來鎮(zhèn)守安撫他們。有個叫牛奴訛的平常很倔強,不曾出來見過州官,聽說種世衡來了,到城郊迎接種世衡。種世衡和他約定第二天去他的帳篷慰勞部落里的人。這天晚上,雪深三尺。左右說:“牛奴訛兇惡狡詐難以相信,況且道路艱險,不能去。"種世衡說:“我正要以信義交結這些胡人,怎么能失約呢?”就冒著雪去了。到了之后,牛奴訛大驚說:“我們世代居住在這座山里,漢族官員沒有敢來的。您難道完全不懷疑我嗎?"率領部落里的人環(huán)繞著下拜,都感動不已,心里敬服。

10.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的斷句能力。句意:種世衡說:“石頭下面,難道還沒有泉水嗎?你們把石頭打碎挖出(泉水)來?!狈彩谴蛩榈氖^夠一簸箕的,就付一百錢,工匠們拼命干,穿過好幾層石頭,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來。語氣助詞“邪"后應斷開,排除AC;中心詞和后置定語中間不能斷開,“數重”作定語修飾“石”,置于“石”后面,之間不能斷開,排除D;故答案為:B。

11.本題考查學生掌握文化常識的能力。D.“多有怠慢之意"錯,不是怠慢,是敬重。故答案為:D。

12.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范仲淹識破對方誘敵之計,擊退了來犯的敵人”錯,據“以三萬騎來戰(zhàn),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可知,敵人是假裝失敗,范仲淹也并沒有追擊。故答案為:B。

1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①“董”,監(jiān)督管理;“役”,工程;“城”,名詞用作動詞,筑城。②“世居”,世代居?。弧傲恕?,完全;“公了不我疑耶”,賓語前置,正常語序為“公了不疑我耶”,您難道完全不懷疑我嗎?

故答案為:①朝廷命令種世衡監(jiān)督管理這項工程。夏人屢次來爭奪,種世衡邊作戰(zhàn)邊筑城。

②我們世代居住在這座山里,漢族官員沒有敢來的。您難道完全不懷疑我嗎?

14.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仲淹以慶州西北馬鋪砦當后橋川口,在賊腹中,欲城之,……行至柔遠,版筑皆具,旬日城成,即大順城也"夏人屢來爭,世衡且戰(zhàn)且城。然處險無泉,議不可守……世衡曰:‘過石而下,將無泉邪?爾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償百錢。工乃致力,過石數重,泉果沛發(fā)。城成,賜名青澗’,可知他們都修筑城池,鞏固宋軍的陣地;由“仲淹以其反復不常,至部即奏行邊。以詔書犒賞諸羌,閱其人馬,為立條約,諸羌皆受命。自是為中國用,羌人親愛之,呼為龍圖老子”“教民習射,以銀為的,中者與之,由是人人能射。范仲淹巡邊,知環(huán)州屬羌多密與元昊相通,以種世衡素得屬羌心,而青澗城已完,乃奏徙世衡知環(huán)州以鎮(zhèn)撫之”,可知他們都團結諸羌,阻止西夏的滲透。故答案為:①修筑城池,鞏固宋軍的陣地;②團結諸羌,阻止西夏的滲透

(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古代詩歌閱讀

對雪①

杜甫

戰(zhàn)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云低簿暮,急雪舞回風。

瓢棄樟無綠,爐存火似紅。數州消息斷,愁坐正書空②。

【注】①此詩寫于安史之亂期間,長安失陷時,詩人逃到半路被叛軍抓住,解送回長安。②書空:晉人殷浩憂愁無聊,用手在空中寫字。

15.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正確的一項是()

A.詩人用“多”寫安史之亂帶來的悲慘景象:用“獨"寫自己的處境,抒發(fā)自己的悲涼之情。

B.“瓢棄樽無綠”一句,“綠"喻指酒,寫出了詩人在苦寒中找不到一滴酒的窘態(tài),表現(xiàn)了詩人困居長安生活的艱苦。

C.“爐存火似紅”中的“紅"字寫出了爐火熊熊燃燒,火光照亮室內的情景,詩人通過對客觀事物的如實描寫,道出了對溫暖的渴望。

D.詩歌塑造了一位因國家動亂而滯留京城的貧寒交困、牽掛親人、愁苦無奈、憂傷國事而又壯志難酬的詩人形象。

16.詩歌的第二聯(lián)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這樣寫有什么用意?

【答案】15.A

16.景象:詩歌第二聯(lián)描寫了黃昏云亂、風急雪緊的景象。

用意:①詩人借景抒情,通過描寫飛雪的狀態(tài),表現(xiàn)詩人在戰(zhàn)亂之中內心的悲涼;②同時呼應詩歌標題,為下文描寫室內景象和抒發(fā)詩人感情做鋪墊。

【知識點】形象、意象、意境類題目;思想內容、觀點態(tài)度、感情類題目;古代詩歌鑒賞綜合練習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2)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意象的分析鑒賞能力。篩選答案時,要仔細審題,確定篩選標準、范圍;一般來講,題干所在的位置前后,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抓住詩歌中意象的特點,分析詩歌的意境。

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

B項,“‘綠’借喻指酒”錯誤,這不是借喻,是借代,這是以顏色代指物體“酒"。C項,“‘紅’字寫出了爐火熊熊燃燒,火光照亮室內的情景”錯誤,“爐存火似紅”,意思是“火爐中的余火,好似照得眼前一片通紅”,這句是寫爐火燃盡的情景,“火似紅"是想象的。D項,“壯志難酬”錯誤,詩歌中沒有體現(xiàn)。由注釋可知,此詩寫于“安史之亂"期間,詩人杜甫為叛軍所羈押,又聽到唐軍新敗的消息時,表達了詩人對國家和親人的命運深切關懷而又無從著力的愁苦之情。

故答案為:A。

16.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意象的分析鑒賞能力。

解答時可抓住意象來分析。第二聯(lián)“亂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風”,選用的意象主要有“云"雪”“風”,其中“云”是亂云,“雪"是急雪,“風”是旋風,描繪出一幅黃昏時分亂云低壓,急急下落的雪花在風中回旋的景象。作用可以從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分析。從內容上看,這兩句先寫云后寫雪,層次清楚,暗示詩人獨坐斗室,從亂云欲雪一直呆坐到急雪回風,這樣就通過寫景,借景抒情,表達出詩人身處戰(zhàn)亂之世內心的悲涼。從結構上看,第二聯(lián)所寫之景是詩人看到的景象,照應了標題中的“對雪"二字,而雪急風大也意味著天氣寒冷,因此就需要取暖的物品,也使詩人更加思念親人的消息,因此這兩句放款為下文寫酒器、酒、爐火等室內景象及抒發(fā)情感做了鋪墊。

故答案為:景象:詩歌第二聯(lián)描寫了黃昏云亂、風急雪緊的景象。

用意:①詩人借景抒情,通過描寫飛雪的狀態(tài),表現(xiàn)詩人在戰(zhàn)亂之中內心的悲涼;②同時呼應詩歌標題,為下文描寫室內景象和抒發(fā)詩人感情做鋪墊。

17.(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名篇名句默寫

(1)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中,“,”兩句,既寫出了妻子獨臥黃泉之下的孤苦冷清,又寫出了詞人和妻子不能互訴凄涼的悲哀。

(2)《伶官傳序》中,作者引《尚書》中“,"與后唐破亡的史實相對照,闡明治亂興之理。

(3)《過秦論》中,描寫陳涉起義所使用的武器與秦國相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1)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2)滿招損;謙得益

(3)鋤懮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三、語言文字運用

【知識點】理解性默寫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錯字詞:凄涼、鋤、櫌、棘、矜、铦、鉤、戟、鎩。

故答案為:(1)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2)滿招損謙得益

(3)鋤櫌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誦,分為直接性默寫、理解性默寫、開放性默寫三種類型。解答此類題,要求學生平時既要注意記憶、積累,同時在此基礎上加以理解、應用和賞析。答題時看清題目要求,認真審題,本題屬于理解性默寫。寫錯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語言文字運用I

“注水劇"即被人為拉長劇情的作品,涉及內容生產、制作、播出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大致分為幾種情況。一是人物設定喧賓奪主。劇中配角戲份過多,甚至超過主角,這雖能使次要形象更加生動飽滿,并且背離了“配角之戲在精不在多”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更導致主角與配角之間界限模糊,帶來主線故事不夠明朗、支線故事太過龐雜等問題。二是故事情節(jié)棄簡就繁。有些劇集故意用拖慢動作節(jié)奏、廢話當臺詞等方式拉長劇情,抑或“戲不夠情來湊”,陷入循環(huán)往復的套路中無法自拔,稀釋劇集應有的情節(jié)黏度和敘事張力,給人節(jié)奏緩慢、生拉硬扯、索然無趣的印象。三是制播方式花招頻現(xiàn)。通過空鏡頭、回憶鏡頭等形式對同一素材進行反復剪輯利用,或增加前情提要、先導預告時長,或把劇集拆分成幾季分別播出。這些“注水”手段,潛藏于作品制播過程中,實施起來更為隱秘便捷。凡此種種,使很多原本有望成為精品的劇集淪為“注水"生產線上的工業(yè)產品,雖有“其表”卻敗絮“其中”,極盡“鴻篇”卻難成“巨制"。

為何“注水”現(xiàn)象會大行其道?這是多方在追求利潤最大化動機的驅使下形成的一種默契。國產劇版權主要采取“按集計價"的交易模式,所以當制作方和播出機構約定好單集價格后,增加集數成為快速提升盈利能力的捷徑。播出機構在播放劇集前,也可能對作品進行再度“注水”。因為集數越多,廣告承載空間越大,獲得的廣告收益越高。廣告主同樣青睞長劇,畢竟集數多意味著品牌宣傳和曝光的周期長、目標受眾的黏性強,對相關話題的發(fā)酵更有利。一波操作下來,即便最終面世的作品藝術水準低,相關利益方也早已賺得____。從商業(yè)層面考慮,從業(yè)者通過制作長劇獲得利益本____。但如果為了賺“快錢"犧牲藝術品質,一味地“注水”就會帶偏創(chuàng)作風氣,阻礙影視業(yè)的高質量發(fā)展。長此以往,必然遭到市場的反噬、觀眾的拋棄。

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的成語。

19.材料中畫橫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20.請根據材料的第一段,為“注水劇"下一個定義。不超過70字。

【答案】18.盆滿缽滿;無可厚非

19.這雖能使次要形象更加生動飽滿,卻導致主角與配角之間界限模糊,更背離了“配角之戲在精不在多”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

20.“注水劇"是在內容生產、制作、播出等環(huán)節(jié)通過人物設定喧賓奪主、故事情節(jié)棄簡就繁、制播方式花招頻現(xiàn)等手段(方式)被人為拉長劇情的作品。

【知識點】壓縮語段;成語的使用;不合邏輯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語的意思,再結合語境辨析正誤。解答詞語題,第一、逐字解釋詞語,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詞語潛在的感彩和語體色彩;第三、要注意詞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第四、弄清所用詞語的前后語境,盡可能找出句中相關聯(lián)的信息;第五、從修飾與被修飾關系上分析,看修飾成分跟中心詞之間是否存在前后語義矛盾或者前后語義重復的現(xiàn)象。

(2)本題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病句題一般可通過以下方法篩選正確答案:一讀,通讀語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認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沒有語序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表意不明和不合邏輯;三改,針對病因,對癥下藥,進行刪、補、換、移,修改病句;四查,對修改后的句子進行校對閱讀,看是否通順、句意準確。

(3)本題考查學生語段壓縮之下定義的能力。解答此類試題,先分出語段的層次,再保留關鍵句剔除次要信息,逐步壓縮。要從整體上把握語段的中心意思,從中篩選出最關鍵的信息。其中人們最關心的、最有價值的內容,用最簡明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也可找出語段中起概括作用的關鍵句,再進行翻新改造。要確定哪些是主要信息,哪些是本質特征。學會刪除無關的內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打葉削枝,把多余的枝葉去掉,剔除那些可以不要的信息。選定的詞語,要能大體表達出主要內容。你能抓住主要信息,就能找出關鍵詞。先概括再提取,提取最能展示優(yōu)點、充滿正能量的關鍵詞,攝取其精髓。

18.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第一空,語境中有“賺得”,應用“盆滿缽滿"。盆滿缽滿:形容賺的錢很多。第二空,由“本”可知,從業(yè)者通過制作長劇獲得利益本來沒有什么可過分指責的,應用“無可厚非"。無可厚非:不可過分指責,表示雖有缺點,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諒。故答案為:盆滿缽滿;無可厚非。

19.本題考查學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語病有:不合邏輯,“并且”錯,“使次要形象更加生動飽滿"與“背離了‘配角之戲在精不在多’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之間是轉折關系,應用“卻"。修改為:這雖能使次要形象更加生動飽滿,卻背離了“配角之戲在精不在多”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更導致主角與配角之間界限模糊。故答案為:這雖能使次要形象更加生動飽滿,卻導致主角與配角之間界限模糊,更背離了“配角之戲在精不在多"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

20.本題考查學生語段壓縮之下定義的能力。首先根據“‘注水劇’即被人為拉長劇情的作品”可知,定義的屬概念為“作品”,種概念之一為“被人為拉長劇情”;接著找其他種概念,由“涉及內容生產、制作、播出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可得出,是在內容生產、制作、播出等環(huán)節(jié);由“一是人物設定喧賓奪主”“二是故事情節(jié)棄簡就繁"三是制播方式花招頻現(xiàn)”可得出,通過人物設定喧賓奪主、故事情節(jié)棄簡就繁、制播方式花招頻現(xiàn)等手段。最后整合答案:“注水劇"是在內容生產、制作、播出等環(huán)節(jié)通過人物設定喧賓奪主、故事情節(jié)棄簡就繁、制播方式花招頻現(xiàn)等手段(方式)被人為拉長劇情的作品。故答案為:“注水劇”是在內容生產、制作、播出等環(huán)節(jié)通過人物設定喧賓奪主、故事情節(jié)棄簡就繁、制播方式花招頻現(xiàn)等手段(方式)被人為拉長劇情的作品。

(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語言文字運用Ⅱ

食鹽,是人類飲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料,被稱為“百味之王”,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鹽,小篆為鹽,屬于象形字:“臣”代表大臣,“人"代表制鹽工人,“鹵”代表制鹽鹵水,“皿"代表制鹽的器皿。①,在大臣的監(jiān)督下,工人在器皿中燒鹵水制鹽,這表明制鹽過程是政府行為。

中國古代流傳著“白鹿飲泉”“羝羊舐土"的傳說,古人通過觀察動物的行為而發(fā)現(xiàn)了鹽的存在。我國的制鹽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神農時代(公元前2370年一公元前2338年)。傳說黃帝手下一個叫夙沙氏的部落通過把海水煎煮成鹵水再制成鹽,發(fā)明了制鹽之法,夙沙氏也因此被稱為“鹽圣”。古代蒙學《千字文》里也有“夙沙煮海"的故事。

我國從神農時代開始種植谷物。之前古人的飲食以獸類、禽類為主,動物體內的鹽分已經足夠補充人體所需,但主要飲食來源變成谷物后,②,制鹽的方法也應運而生。從制鹽方法來看,鹽可分為巖鹽、井鹽、海鹽、池鹽(湖鹽)等。

③,它還可以用來殺菌消毒、護齒、美容、清潔皮膚、去污、醫(yī)療等。鹽鹵中的鉀是重要的化肥原料,可保障糧食等作物生長:鹽鹵中的硼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玻璃、儀器等離不開它;鹽鹵中的鎂更是航天、軍工產業(yè)的重要原料。鹽鹵中還有多種微量元素,如新能源汽車中的核心部件——鋰電池,一部分原料出自鹽田;手機里的電池原料,也來自生產鹽的副產品。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2.下列各項與文中“百味之王”引號用法一致的是()

A.現(xiàn)代畫家徐悲鴻筆下的馬,正如有的評論家所說的那樣,“形神兼?zhèn)洌錆M生機"。

B.“木”不但讓我們容易想起了樹干,而且還會帶來了“木"所暗示的顏色性。

C.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們從蘭考土地上像送瘟神一樣送走。

D.百團大戰(zhàn)中,我們部隊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的戰(zhàn)火中一個很有意義的“插曲"。

【答案】21.這個字的意思是;就需要攝入鹽分;鹽的用途遠遠不止食用一種

22.C

【知識點】標點符號的使用;語句補寫

【解析】【點評】

(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本題是一道補寫題,屬于語言表達能力里的連貫考查。此類試題一般根據上下文的語境,填上與前文或后文相照應的語句即可。

(2)本題考查學生對引號作用的掌握能力。解答本題,一要積累、熟記常見標點符號的意義和用法,二要結合語句進行判斷。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它的作用有表示停頓,表示語氣,表示詞語的性質和作用。標點符號分兩大類:點號和標號。標號包括破折號、括號、省略號、書名號、引號、連接號、間隔號、著重號、專名號等,主要標明詞語或句子的性質和作用。點號包括頓號、逗號、分號、句號、問號、嘆號及冒號等,主要表示語言中種種停頓。

21.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1)通過上句對“鹽”字構成的拆解,可合理推斷下句應該是對“鹽"字意義的總結,應填:這個字的意思是。(2)上句主要講的是鹽攝入來源主要是動物,而根據后句“制鹽的方法也應運而生”可知,飲食來源改變成谷物后,應該填:就需要攝入鹽分。(3)此句位于段首,為過渡句,依據后文“它還可以用來……"可知前面講的是鹽的用途,此處強調不止一種,應填:鹽的用途遠遠不止食用一種。

故答案為:這個字的意思是;就需要攝入鹽分;鹽的用途遠遠不止食用一種。

22.本題考查學生對引號作用的掌握能力?!鞍傥吨酢币柋硎咎囟ǚQ謂。A.表示引用;B.表示強調;C.表示特定稱謂;D.表示特殊含義。故答案為:C。

四、作文(60分)

23.(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奔馳和寶馬是世界著名的汽車品牌,前者誕生于1886年,后者始于1916年。長期以來,兩者既互相競爭,又彼此尊重,不斷超越,成為行業(yè)的佼佼者。2016年3月,寶馬誕生100周年,奔馳公司發(fā)布祝賀海報,寫道:“感謝100年來的競爭,沒有你的那30年好孤獨。"

常言道,商道亦人道。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聯(lián)想和啟示?請聯(lián)系生活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凡爾賽背后的格局與智慧

世人都說,商場如戰(zhàn)場,商家、企業(yè)之間的競爭,似乎是“綠肥紅瘦”的零和博弈,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生死較量。

然而,寶馬誕生100周年之際,奔馳公司的祝賀海報寫道:“感謝100年來的競爭,沒有你的那30年好孤獨。"相較于面對勁敵悲嘆“既生瑜,何生亮”,奔馳公司視寶馬為志同道合的朋友,而非爭奪蛋糕的對手,何等的自信自許!這種看似凡爾賽的背后,彰顯了百年奔馳的雅量、格局和智慧。

“出則無敵國外患,國恒亡"的警世通言,告訴我們,競爭是人世間的普遍法則,也是向上的車輪。競爭,宛然一條巨大的鯰魚,攪動時代的“大江大河”,渠清如許,食物充足,血氧充分。試想,倘若奔馳沒有寶馬這一對手,百年來一騎絕塵,很可能就躺在舒適區(qū),心生怠慢感,最終成為龜兔賽跑中的兔子;而寶馬異軍突起,并與奔馳勢均力敵,兩家企業(yè)在激烈的良性競爭中,唯有以質取勝,做到極致。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寶馬和奔馳,惺惺相惜,成了汽車工業(yè)中的兩匹“騏驥”,沒有“其勢不俱生”,而是并轡而行,羨煞也愧煞旁人。

小故事,大道理,競爭中有龍虎斗,也有朋友圈,競爭中有合作,既是商道,也是人道,亦是社會進步、國家發(fā)展之理。

你看,新農村建設中,不少合作社如雨后春筍紛紛成立,農民們從小作坊式的單打獨斗,從只關心自家“多收了三五斗”,到合作共贏,共同抵御風險,共享發(fā)展紅利。

你看,中國乒乓,也曾有孤獨求敗的寂寞,于是實施“養(yǎng)狼計劃”,向對手傾心傳授絕技,從不擔心“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相反,金就礪則利,人逢勁敵更強,通過此舉,國乒以砥礪斗志,精進技藝。

華為創(chuàng)始人任正非說,真正有對手把華為打垮才高興。這也是一種凡爾賽。而其背后,有對華為科技的自信,也體現(xiàn)了企業(yè)家恢弘的格局和競合的智慧:打壓、封鎖、深溝高壘,并非一個人和企業(yè)、國家的自強之道。面對激烈的太空博弈,面對美國借鑒中國火星車尺蠖之思的創(chuàng)意,中國朗聲“歡迎共享”。

一個人、一個國家真正強大,不應懼怕對手,防范對手,而是尊重甚至歡迎對手,高尚的競爭往往是卓越才能的催化劑。

可在當下,惡性競爭也時有發(fā)生,相互卷,已然成為各行各業(yè)的常態(tài)。本該是同行相親的同仁,卻陷入狼性競爭的泥淖,逐漸異化為你死我活的冤家。每個人,都像囚徒一樣,被短視、敵意、戒心的囚籠所困。人們熱衷于蠅頭小利而“勇于私斗”,而忽略了前瞻未來。

君不見,打敗方便面的,不是同行,而是外賣平臺;打敗相機的,是手機……我們的困境并不完全來源于對手的步步緊逼。當我們在本該親如一家的行業(yè)大家庭里“鬩于墻”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時代的巨大鱷魚悄悄逼近。

希望聰明的你,讀懂奔馳的凡爾賽賀詞。面對對手,不如從與你為敵,到與你為鄰,從背對背,到面對面,再到手牽手,這才是最好的破局之法。

【知識點】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題干分析】

背景材料由材料和引導詞組成。材料列舉了奔馳和寶馬兩個世界知名的汽車品牌,它們之間相互競爭,相互成就,共同成長。奔馳給寶馬發(fā)的“賀電"充分體現(xiàn)了他們之間公平競爭、相互促進的共生關系。材料雖短,但內涵鮮明。正是在相互競爭中,寶馬和奔馳不斷超越對方,超越自己,才有機會和實力成為行業(yè)的佼佼者。而“相互尊重”則讓強者的“相互扶持"相互成就”與一些人、一些企業(yè)只圖競爭“相互斗爭"的普遍現(xiàn)象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相互扶持”“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可見,材料要討論的是我們應該如何競爭,除了競爭之外,我們還能和對手有什么。導游語言中“商業(yè)也是人道的”這句話啟示我們,除了商業(yè)競爭,在與人交往時,也要思考如何處理與他人的關系。

在具體寫作中,可以在作文中倡導合理競爭、合作共贏的思想,在論述和分析中采用正反對比的論點,對“合作共贏"和“拆臺”進行對比分析,指出影響和后果,也可以論述面對新時代前所未有的變革,中國只有“同心協(xié)力”,才能實現(xiàn)民族的偉大復興。國與國之間更是如此,當今世界只有“和平與發(fā)展”才是主流。

【立意提取】

1.唯有公平競爭,才能實現(xiàn)“共贏"。

2.惟有“大格局”,方可成就大事業(yè)。

3.真正的朋友往往是你的敵手。

4.有競爭才會有發(fā)展的動力。

5.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寫作的能力。首先要讀懂材料,全面把握,要抓住重點,理清關系。然后立意要準確,力求新穎,立志好壞影響到作文的創(chuàng)新程度。使用素材要恰當巧妙,我們要在恰當的地方直接或間接引用一下題干材料,可以照應話題,否則容易造成與材料疏遠的感覺。

1/1云南省昆明市重點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現(xiàn)代文閱讀I

材料一:

用筆有中鋒、側鋒、藏鋒、出鋒、方筆、圓筆、輕重、疾徐等區(qū)別,皆用單純的點畫而成其變化,來表現(xiàn)豐富的內心情感和世界諸形象。所謂千筆萬筆,統(tǒng)于一筆,中國的大書法家正是運此一筆來構成萬千的藝術形象,這就是中國歷代豐富的書法。

這里所說的一筆書、一筆畫,并不真是一條不斷的線紋,而是像宋人郭若虛所說的,“王獻之能為一筆書,陸探微能為一筆畫。無適一篇之文、一物之象,而能一筆可就也。乃是自始及終,筆有朝揖,連綿相屬,氣脈不斷"。這才是一筆書、一筆畫的正確定義。古人所傳的“永字八法”,用筆為八而一氣呵成,血脈不斷,構成一個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表現(xiàn)一個生命單位,成為一個藝術境界。那么,用筆怎樣能夠表現(xiàn)骨、肉、筋、血,成為藝術境界呢?

三國時魏國大書法家鐘繇說道:“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筆蘸墨畫在紙帛上,留下了點畫,突破了空白,創(chuàng)造了形象。從這一畫之筆跡,流出萬象之美,也就是人內心之關。沒有人,兢感覺不到這美;沒有人,也畫不出、表達不出這美。畫家、書家、雕塑家創(chuàng)造了這條線(一畫),使萬象得以在自由自在的感覺里表現(xiàn)自己,這就是“美”!美是從“人"流出來的,又是萬物形象里節(jié)奏旋律的體現(xiàn)。所以中國人這支筆,開始于一畫,劃破了虛空,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而這條線,中國的先民極早就在書法里、在殷墟甲骨文里、在商周鐘鼎文里、在漢隸八分里、在晉唐真行草書里,做出極豐盛的、創(chuàng)造性的反映了。

中國人用筆寫世界萬象,從一筆入手,但一筆畫不能攝萬象,須要變動而成八法,才能盡筆畫的“勢”,以反映物象里的“勢"。著名的“永字八法”包括側法、勒法、努法、避法、策法、掠法、啄法、磔法等,八筆合成一個“永"字。這些筆畫,由于懸腕中鋒,運全身之力以赴之,筆跡落紙,一個點不是平鋪的一個面,而是有深度的,它是螺旋運動的終點,顯示著力量,映入眼簾。可見,“美”就是勢、是力、是虎虎有生氣的節(jié)奏。這里所見到的中國人的美學傾向在于壯美。

(摘編自宗白華《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

材料二:

把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說成是“生命的形式”,固然很有見地,然而,藝術的形式不僅限于此。在中國書法家看來,藝術還有更為高邈的訴求,那就是一“技進乎道”,這是超越了“生命意識"的更為高遠的認知。

“道”從根本上不可言說,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世間萬物中處處存在,《周易·系辭上》中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陰陽并非某種具體的事物,而是一種抽象的性質,代表著事物中具備的兩種矛盾。成中英先生剖析“陰陽”三義為:陰陽對峙(陰陽相反而并立,相比較而并存)、陰陽之間互相影響產生變化、陰陽的整體性。在書法作品中,陰陽之道就表現(xiàn)為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

劉洪流先生認為,用筆求節(jié)奏,是陰陽宇宙意識體現(xiàn)在筆法運用過程中的大端。而細分之大概有虛實、擒縱、巧拙、剛柔、曲直等多個層面。鄧寶劍老師將點畫的形態(tài)分為粗與細、露鋒與藏鋒、方筆與圓筆、直筆與曲筆、內撅與外拓、潤與枯、濃與淡、精致與粗放、平勻與繁富幾點。這諸多“相互對峙"的形式,通過書法家的“靈心妙用”統(tǒng)一在一起,正是中國傳統(tǒng)陰陽觀念在書法用筆中的體現(xiàn)。在書法家筆下,這些不同形式的點畫形態(tài)被賦予了不同的意趣,不同的點畫形態(tài)之間不是簡單疊加,而是通過藝術的處理手法讓其獲得一種和諧的節(jié)奏感。這樣,局部的矛盾在總體上達到統(tǒng)一,使整幅作品呈現(xiàn)出秩序井然而又豐富多變的視覺效果。

秩序感與豐富性是書法用筆中陰陽關系表現(xiàn)方式的概括。不同形態(tài)的點畫形式或直或曲,或剛或柔,而又曲中有直、剛柔兼濟,這正是陰陽相峙相成的具體體現(xiàn)。而富于變化的點畫形態(tài)通過一種富于節(jié)奏變化的方式組合在一起,相互生發(fā),在總體上顯現(xiàn)出和諧的秩序感。秩序感與豐富性本身就是一組陰陽關系,秩序感本身就蘊含著豐富性,不具備豐富性的形式,無所謂秩序與否;豐富性本身就要求有一定的秩序性,雜亂無章的形式本身就不具備豐富的表現(xiàn)形式。

(摘編自馬春燈《書法用筆審美內涵探究》)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書法用筆中的一筆畫強調的是在構成有骨有肉、有筋有血的字體時應注重一氣呵成、血脈不斷。

B.中國書法雖從一筆入手,但也重視筆畫的變化多端,比如“永字八法"包括側法、勒法等八筆。

C.作品中的節(jié)奏感,不僅指每字的“陰陽”和諧,還包括整幅作品呈現(xiàn)的秩序和多變的視覺效果。

D.書法作品中,點畫用筆的秩序感與豐富性體現(xiàn)著陰陽相峙相成,且二者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蘊含人心之美與萬象之美的筆跡一定是運用全身之力控制手腕,且運用中鋒一氣呵成的有深度的創(chuàng)作。

B.正是因為有著超越“生命意識"的“技進乎道”的藝術追求目標,我們才更加青睞于壯美的書法作品。

C.要想熟練掌握露鋒與藏鋒、方筆與圓筆等點畫形態(tài)的運筆變化,只需全面通曉中國傳統(tǒng)的陰陽觀念。

D.內心有美,手腕有力,并懂得借助于陰陽之道駕馭用筆,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具有秩序感與豐富性的書法作品。

3.下列選項,不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王澍在《竹云題跋》中說:“筋骨、血肉、精神、氣脈,八者全具,而后可為人書。"

B.姜夔《續(xù)書譜》中說:“古今真書之神妙,無出鐘元常,其次則王逸少。今觀二家之書,皆瀟灑縱橫,何拘平正?”

C.石濤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中說:“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一畫明,則障不在目,而畫可從心。”

D.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說:“昔張芝學崔瑗、杜度草書之法,因而變之,以成今草書之體勢。一筆而成,氣脈通連,隔行不斷。"

4.請簡要概括兩則材料在闡釋書法用筆上的側重點。

5.下邊的“咸”字,取自王羲之的書法作品《蘭亭集序》,請闡釋該字的書寫是如何體現(xiàn)兩則材料中的觀點的。

(2023高二上·昆明月考)現(xiàn)代文閱讀Ⅱ

文本一:

第一個借給我《紅樓夢》的人

孫犁

我第一次讀《紅樓夢》,是十歲左右還在村里上小學的時候。我先在西頭劉家,借到一部《封神演義》,又到東頭劉家借了這部書。

東頭劉家有兄弟四人,三個在少年時期就被生活所迫,下了關東。家里只留下老大,他娶了一房童養(yǎng)媳婦,算是成了家。老四在將近中年時,從關東回來了。這人走起路來,“蛇搖擔晃”,這種姿勢,常常引起家長們對孩子的告誡,說這種走法沒有根柢,所以他會吃不上飯。

他叫四喜,我對他的印象很好。有時,他坐在曠蕩的院子里,拉著板胡,唱一段清揚悅耳的梆子,聽起來很是入迷。他知道我好看書,就把他的一部《金玉緣》借給了我。

哥哥嫂子,當然對他并不歡迎,在家里,他已經無事可為,每逢集市,他就挾上他那把鋒利明亮的切肉刀,去幫人家賣肉。那把刀,在他手中熟練而敏捷地搖動著,那煮熟的牛肉、馬肉或是驢肉,切出來是那樣薄,就像木匠手下的刨花一樣,飛起來并且有規(guī)律地落在肉案邊緣。他是遠近知名的“飛刀劉四”,現(xiàn)在是英雄落魄,暫時又有用武之地。他高大的身材,在一層層顧客的包圍下,顧盼神飛,談笑自若。

等到集市散了,主人請他到飯鋪吃一頓飽飯,還喝了一些酒。他就又挾著他那把刀回家去。在路上,他有些醉了,走起來,搖晃得更厲害了。

對面來了一輛自行車。他忽然對著人家喊:

“下來!"

“下來干什么?”騎自行車的人,認得他。

“把車子給我!"

“給你干什么?”

“不給,我砍了你!"他把刀一揚。

騎車子的人回頭就走,到集市上的派出所報了案。

他若無其事地回到家里,當晚睡得很香甜,第二天早晨,就被捉到縣城里去了。

那時正是冬季,農村很動亂,每天夜里,綁票的槍聲,就像大年五更的鞭炮。專員正責成縣長加強治安,縣長不分青紅皂白,就把他槍斃,作為成績向上級報告了。他家里的人沒有去營救,也不去收尸。一個人就這樣完結了。

他那部《金玉緣》,當然也就沒有了下落??雌饋?,是生活決定著他的命運,而不是書。而在我的童年時代,是和小小的書本同時,痛苦地看到了嚴酷的生活本身。

(有刪改)

文本二:

《紅樓夢》雜說

孫犁

清兵的入關,使中國封建社會的階級關系,發(fā)生新的畸形變化。

《郎潛紀聞》記載:每年只京城一地,旗人的奴仆,因不堪虐待,自殺身死,申報到刑部的,就數以千計。其隱瞞不報,或貧病而死的,還不知有多少。這一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