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1頁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2頁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3頁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4頁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課件-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tǒng)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8課

三國至隋唐的文化

第二

單元

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fā)展《虎溪三笑圖》

敦煌飛天唐招提寺(日本)趙州橋儒學道教佛教漢朝魏晉南北朝隋朝唐朝漢武帝時確立正統(tǒng)地位東漢末興起兩漢之際傳入中國吸收佛、道精神,有新發(fā)展在民間廣為傳播,主張“貴儒”和“尊道”在中國盛行,吸收儒、道思想,漸趨本土化,反佛儒學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歸儒”,以儒為主“三教并行”,韓愈提出復興儒學道教最受尊崇武則天時有很大發(fā)展,禪宗影響最大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fā)展1、發(fā)展概況:根據表格,概括三國至隋唐時期思想發(fā)展的特點。思想特點:思想活躍、多元共生;三教出現(xiàn)融合趨勢;儒學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2.儒學危機,佛道興盛(1)表現(xiàn):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發(fā)展(2)原因材料2:任何時代,苦難中的人民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對暴政反抗,一是籍宗教信仰,尋找未來的幸福。自從二世紀黃巾農民大暴動以來,中國境內從沒有停止過戰(zhàn)爭。從事戰(zhàn)爭的人投入戰(zhàn)爭,沒有從事戰(zhàn)爭的人,如婦女、兒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靈能賜給在戰(zhàn)場上作戰(zhàn)的孩子們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楊《中國人史綱》材料1:以前所宣傳和相信的那套倫理道德、鬼神迷信、讖緯宿命、繁瑣經術等等規(guī)范、標準、價值,都是虛假的或值得懷疑的,它們并不可信或并無價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總充滿那么多的生離死別、哀傷不幸才是真的。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

自西漢武帝以來就居正統(tǒng)地位的儒學地位受到挑戰(zhàn)

①儒學自身缺陷(理論性、思辨性不足)②亂世中的人們要尋求精神解脫和心靈安慰。材料4佛教的幻想能力、迷人的方法都比傳統(tǒng)的中國儒道學說高超得多。佛教認為現(xiàn)實的一切都是“苦”的,即“苦海無邊”。提出超脫苦難的辦法是忍耐、修行,以便達到“涅槃”境界。佛教這一套說明苦難和解決苦難的學說完全掩蓋了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的本質,起到了麻醉人民的鴉片作用?!貏e是北方少數(shù)民族的統(tǒng)治者把佛教視為控制民心,穩(wěn)定社會,拉攏漢族地主階級的法寶。

——葉洵灶《佛教在中國古代得以傳播的原因》材料3道教強調人生的哀樂、現(xiàn)實的縱情,且備有長生之方、登仙之術,溝通了人與神的聯(lián)系?!兰业膶W術思想也就自然成了道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可由此來超凡脫俗,逍遙神游,求得精神上的充實和超越。

——馬懷良《崩潰與重建中的困惑——魏晉風度研究》④統(tǒng)治者借助佛教和道教麻醉人民,維護統(tǒng)治道教是關于生命的宗教,希望人活著就能過上神仙般的日子佛教是關于心靈的宗教,關注靈魂的安頓和精神的寄托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發(fā)展2.儒學危機,佛道興盛③佛道教義給苦難人民以精神的慰藉;【易錯提醒】雖然儒學在該時期受到佛教、道教的沖擊,但其正統(tǒng)地位并未動搖。①儒學自身缺陷(理論性、思辨性不足)②亂世中的人們要尋求精神解脫和心靈安慰。③佛道教義給苦難人民以精神的慰藉;④統(tǒng)治者借助佛教和道教麻醉人民,維護統(tǒng)治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發(fā)展2.儒學危機,佛道興盛(2)原因東漢末年魏晉南北朝唐朝兩漢魏晉南北朝唐朝:武則天道教興起道教在民間廣為傳播,主張“貴儒”和“尊道”三教并行;道教最受尊崇佛教傳入中國佛教在中國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漸趨本土化三教并行;佛教有很大發(fā)展,形成不同宗派;世界的本原是道世界的本原是空人生的歸宿是成仙人生的歸宿是成佛佛道興盛的原因:宗教理念迎合了各階層的現(xiàn)實需求佛道

材料5:比來慕法,家家齋戒,不務農桑,空談彼岸。......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窮極宏麗;僧尼十余萬,資產豐沃。所在郡縣,不可勝言。道人又有白徒(白徒,非正式僧人),尼人則皆畜養(yǎng)女,皆不貫人籍。天下戶口,幾亡其半。而僧尼多非法,養(yǎng)女多服羅紈。

——《南史·郭祖深傳》

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發(fā)展2.儒學危機,佛道興盛(3)影響

材料6: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繼。致使兵挫于行間,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貨殫于土木。

——范縝《神滅論》材料7:“正光已后,天下多虞,王役尤甚,於是所在編民,相與入道,假慕沙門,實避調役,猥濫之極?!?/p>

——《魏書·釋老志》

材料8:

現(xiàn)在許多人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如果真要摒棄佛教文化的話,恐怕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

——趙樸初《俗語佛源》材料9:佛教的廣泛傳播,也給當時社會帶來嚴重的危害。統(tǒng)治者大修寺塔,施舍錢財,所耗的都是人民血汗?!略呵謯Z百姓大量土地、房產;百姓受騙,向寺院施舍,往往傾家蕩產,大量人口被迫出家為僧尼……這些都使社會生產力遭到破壞?!旖B侯《中國古代史》積極:

對中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邏輯思維、語言詞匯、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方面都產生了深刻影響。消極:①佛教文化宣揚的因果輪回、消極避世等也產生了一定的消極影響。②佛教盛行,廣修寺廟,耗費大量錢財,很多勞動力不事生產,破壞家庭倫理關系、人口減少,兵源枯竭,逃避賦稅徭役,嚴重影響到政府的財政收入。2.儒學危機,佛道興盛(3)影響(1)表現(xiàn):

①民間反佛:南朝范縝抨擊佛教;

②統(tǒng)治者滅佛:“三武一宗”。(2)影響:

①佛教文化遭受損失,但佛教的發(fā)展并未從根本上

受到遏制;

②削弱佛道特權、增加勞動力和稅收,維護封建統(tǒng)治。范縝《神滅論》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發(fā)展3.反佛、滅佛斗爭:材料10按照他(唐武宗)的旨意,西京只許留四寺,東京只留二寺,天下所有的節(jié)度觀察所治州三十四處都各留一寺,其它刺史所在州一律不得有寺。

——陳少峰:《鼎盛與革新:隋唐至明中葉的精神文明》“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若加上后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之厄”。主要措施為拆毀寺院、毀壞佛像、勒令大批僧侶還俗,這些毀滅佛法的事件,使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受到很大打擊,因此在佛教史上又被稱為“法難”。統(tǒng)治者滅佛措施: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反對佛教觀點。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使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背景:4、復興儒學目的:維護封建統(tǒng)治,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材料11:韓愈痛感于儒學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學說中糅進了不少佛學的成果,其“道統(tǒng)說”即是受到佛教定祖立統(tǒng)的啟發(fā)而提出的。除韓愈以外,李翱、柳宗元等人也在致力尋求調和儒、釋二家的途徑,逐一汲取佛教哲學的思辨成果來改造儒家學說。

—ト憲群總撰稿《中國通史·隋唐五代兩宋》影響:為唐朝之后理學的興起奠定了基礎一、儒學、道教與佛教發(fā)展《虎溪三笑圖》

虎溪三笑

東晉時有位高僧法號慧遠,交游廣泛,與很多名士都有往來。相傳他曾住在廬山西北山麓的東林寺中,潛心研究佛法,為表示決心,就以寺前的虎溪為界,立一誓約:“影不出戶,跡不入俗,送客不過虎溪橋?!?/p>

有一次詩人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過到訪,三人談得極為投契,不覺天色已晚,慧遠送出山門,怎奈談興正濃,于是邊走邊談,送出一程又一程,忽聽山崖密林中虎嘯風生,悚然間發(fā)現(xiàn),早已越過虎溪界限了。三人相視大笑,執(zhí)禮作別。據說,后人在他們分手處修建“三笑亭”,以示紀念。有多事者,還寫有一聯(lián):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虎溪三笑”的故事是當時思想界佛、道、儒三教融和趨勢的一種反映。(1)背景:(2)內容:

(3)代表人物:經濟: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

政治:世代沿襲的門閥政治思想:走向崩潰的兩漢經學;

社會:動蕩不安的社會變局思想上,主張?zhí)摕o的“道”,宣揚“無”是產生萬物的根本;政治上,主張“無為”;生活作風上,要任其自然;社會風氣上,崇尚“清談”。竹林七賢

(淝水之戰(zhàn)捷報傳來)了無喜色,棋如故。客問之,徐答云:“小兒輩遂已破賊?!奔攘T,還內,過戶限,心喜甚,不覺屐齒之折?!稌x書·謝安傳》

玄學是當時一批知識精英跳出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修齊治平),對宇宙、社會、人生所作的哲學反思,以在正統(tǒng)的儒家信仰發(fā)生嚴重危機后,為士大夫重新尋找精神家園?!吨窳制哔t圖》儒、道交融的產物知識拓展:魏晉玄學——一種崇尚老莊的思潮(4)影響:形成了寄情山林、縱酒清談的社會風氣。知識拓展:寺院經濟(1)含義:以寺院為中心的獨特的封建地主經濟形式(2)形成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廣泛傳播;統(tǒng)治者的支持(4)影響:寺院經濟過渡發(fā)展,廣占田宅,侵奪百姓;與政府爭奪勞動力,影響政府財政收入;加重農民的負擔。寺院經濟的發(fā)展,為佛教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3)寺廟經濟和小農經濟的不同:①寺院經濟下土地全部為寺廟封建主占有,農民沒有土地;小農經濟下自耕農擁有少量土地②寺院經濟下農民沒有生產自主性,缺乏生產積極性;小農經濟下農民有一定的生產自主性,生產積極性較高。③寺院經濟下農民受寺廟封建主的控制,向寺廟交租服役;小農經濟下農民受國家控制,向國家(或地主)交租服役。梁武帝蕭衍親自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三日后返回;第二次脫下帝袍,換上僧衣,舍身出家,由群臣捐錢一億,請求贖回“皇帝菩薩”;第三次出家,這次群臣用兩億錢將其贖回;第四次出家,朝廷出資一億錢贖回。道教最受尊崇佛教在中國盛行,也吸收儒、道的思想,漸趨本土化武則天時佛教有很大發(fā)展,形成不同宗派儒學開始吸收佛、道精神,有了新的發(fā)展?jié)h武帝時期,儒學在統(tǒng)治者的倡導下呈現(xiàn)繁盛之勢時期概況漢朝魏晉南北朝隋朝唐朝儒學獨尊道教傳播在民間廣為傳播,主張“貴儒”和“尊道”(東漢末興起)佛教盛行儒學新發(fā)展“三教合歸儒”以儒學為主,調和并吸收佛、道論三教并行歸納總結:指出儒學、道教和佛教的發(fā)展歷程并總結其特點唐中期以后儒學復興背景:佛教、道教的發(fā)展使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受到挑戰(zhàn)思想:韓愈用儒家的天命論和封建綱常來反對佛教的觀點,鞏固儒學主流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思想特點:①思想多元;②三教合一的歷史趨勢;③儒學吸收道教、佛教的精神不斷發(fā)展完善,雖受挑戰(zhàn)但始終在中國封建社會占據主導地位;

南北朝民歌(語言質樸,風格豪邁)二、文學藝術魏晉南北朝建安文學(渴望建功立業(yè)和哀嘆民生疾苦的的建安風骨)

田園詩(逃避現(xiàn)實,探尋個體)

南朝駢文(講究對仗和韻律)龜雖壽

曹操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人生哀傷與建功立業(yè)交織——社會動蕩戰(zhàn)亂頻繁飲酒

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逃避現(xiàn)實,歸隱田園,追尋理想人格

——偏安江左

木蘭辭

北朝民歌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與朱元思書

吳均

風煙俱凈,

天山共色。

從流飄蕩,

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

一百許里,

奇山異水,

天下獨絕間律和諧,詞句華麗——局部統(tǒng)一安逸語言質樸風格豪邁——反映北方動亂不安的社會現(xiàn)實和人民的生活風習。1.文學一定時期的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晚唐)唐朝(詩歌創(chuàng)作黃金時期)盛唐晚唐中唐①開朗奔放、剛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國力強盛、文化開放代表:李白、杜甫②平實淺近,諷喻詩作大量涌現(xiàn),反映了唐朝社會弊端日益暴露代表:白居易③凝重濃郁,反映了唐朝的由盛轉衰代表:杜甫、李商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半匹紅紗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拙右锥⑽膶W藝術1.文學融匯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創(chuàng)出新風格。顏真卿氣勢雄渾的顏體和柳公權骨力遒勁的柳體最為有名(“顏筋柳骨”)2、書法魏晉南北朝:東漢末年:書法在東漢末年成為一種藝術隸書、草書、行書和楷書等各種書體均已完備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采眾長,諸體兼精,世稱“書圣”隋唐:二、文學藝術(東晉)王羲之《蘭亭序》(行書)(東晉)王羲之《游目帖》(草書)顏筋柳骨飄若浮云、矯若驚龍草圣張旭《肚痛帖》顛張醉素2、書法名家欣賞二、文學藝術東晉:出現(xiàn)專職畫家,顧愷之提出“以形寫神”,代表作《女史箴圖》《洛神賦圖》唐朝:題材廣泛,風格多樣,宗教畫生活氣息濃厚,人物畫注重表現(xiàn)人的形態(tài),山水、花鳥也成為繪畫主題。吳道子,被尊為“畫圣”。3、繪畫吳道子《送子天王圖》(局部)顧愷之《洛神賦圖》(局部)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二、文學藝術4.石窟藝術:

因佛教廣泛傳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敦煌莫高窟。

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莫高窟、云岡石窟:深受印度佛教藝術的影響

,佛像高鼻深目,神情凝重,衣紋厚重凸起,線條簡潔,表現(xiàn)出西域人的特征。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佛像溫和慈祥,衣紋飄動流暢,更多體現(xiàn)了中原文化的風采。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二、文學藝術5.舞蹈隋唐時期的樂舞受西域和周邊鄰國的影響,風格多樣,具有壯闊歡騰的盛世特色。唐玄宗《霓裳羽衣舞》敦煌壁畫中的胡旋舞唐代樂舞胡旋舞是來自西域游牧民族的一種舞蹈。二、文學藝術領域時期主要成就數(shù)學南朝農學北朝地理西晉建筑隋朝印刷術唐朝火藥天文學醫(yī)藥學祖沖之精確地計算出圓周率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賈思勰《齊民要術》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裴秀繪制《禹貢地域圖》,并提出繪制地圖的方法李春設計建造趙州橋,是現(xiàn)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雕版印刷的佛經、日歷和書籍僧一行世界上最早用科學的方法實測地球子午線長度唐中期書籍中記載了火藥配方;唐末開始用于戰(zhàn)爭孫思邈《千金方》全面總結歷代和當時的醫(yī)藥學成果并有創(chuàng)新《唐本草》世界上最早由國家頒行的藥典三、科技特點:

領域廣泛、重實用輕理論、重經驗輕實驗、世界領先、主要服務與農業(yè)趙州橋祖沖之《齊民要術》書影《禹貢地域圖》三、科技(1)從東漢到北朝,陸續(xù)有中亞、天竺的高僧來華,將大批佛經翻譯成漢文。(2)東晉的法顯從長安出發(fā),經西域至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經典。(3)唐朝的玄奘,前往天竺取經,又到周邊國家講學,成為公認的佛學大師。公元3世紀,為求取真經,65歲高齡的法顯與慧景、道整、慧應、慧嵬等4人,從長安啟程,踏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長路。歷時14年,轉近30個國家,行程5萬里,先后到達北天竺,中天竺等五天竺國,游歷了包括斯里蘭卡在內的諸多佛教圣地,共取回真經10部,近百萬言的梵文寫本?!幾猿山ㄈA《法顯在中斯文化交流史上的貢獻與影響》1、佛教傳入中國四、中外文化交流(1)唐朝鑒真六次東渡日本,傳授佛法。(2)日本的空海來長安求法。2、中國佛教影響周邊鑒真應日本圣武天皇的約請東渡日本,經過六次努力,歷盡艱險,“頻經炎熱”,雙目失明,終于在754年(天寶十三年)攜同弟子到達日本,時已年近七旬……日本現(xiàn)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鑒真及其弟子創(chuàng)建的,它對日本建筑藝術有重要影響,該寺至今還收藏著鑒真和尚的坐像,這是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紀念物。——朱紹侯主編《中國古代史》四、中外文化交流空海---創(chuàng)立日本佛教真言宗(1)唐朝對外交通發(fā)達,與域外經濟文化聯(lián)系頻繁。(2)唐長安聚集了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使節(jié)、商人、僑民,成為當時的國際大都會。(3)唐后期,不少經海路來華的西亞商人在廣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3、絲綢之路暢通四、中外文化交流4、中華文化圈(1)新羅和日本向唐朝派遣了許多使節(jié)和留學生。(2)古代朝鮮、日本和越南的制度大多來自唐朝。(3)隋唐以后,朝鮮、日本等國的各級學校把儒學經典作為教科書,儒學成為官學。中華文化圈材料

李唐起自西陲,歷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襲前代之舊,一切文物亦復不聞華夷,兼收井蓄。第七世紀以降之長安,幾乎為一國際的都會,各種人民,各種宗教,無不可于長安得之。太宗雄才大略,固不囿于瑣微……異族入居長安者多,于是長安胡化盛極一時,此種胡化大率為西域風之好尚:服飾、飲食、宮室、樂舞、繪畫,競事紛泊;其極社會各方面,隱約皆有所化,好之者蓋不僅帝王及一二貴戚達官已也。

——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

知識拓展:

所材料并結合所學,概括隋唐文化繁榮的原因和特點1.原因:(1)國家統(tǒng)一強盛、經濟繁榮,為文化的繁榮奠定了基礎。(2)隋唐統(tǒng)治者推行開明、兼容的文化政策,為其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氛圍。(3)國內各民族交往密切,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為中華文化增添了多民族色彩。(4)隋唐繼承發(fā)揚了前代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5)中外交往頻繁,文化上吸取了外來優(yōu)秀成分。2.特點:①博大精深、全面繁榮尤其是唐詩使中國詩歌創(chuàng)作②兼容并包、充滿活力如佛教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和風格各異的隋唐樂舞。③輝煌燦爛、世界領先如雕版印刷術和火藥。④澤被東西、影響深遠隋唐文化促進亞洲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三國至隋唐的文化儒學、道教與佛教的發(fā)展儒學道教佛教文學藝術文學:建安文學、田園詩、南朝駢文、南北朝民歌→唐詩藝術書法: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繪畫:顧愷之→吳道子雕塑:云岡石窟、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科技魏晉南北朝時期:數(shù)學、農學、地理隋唐時期:建筑、印刷術、火藥、天文、醫(yī)學佛教傳入中國——玄奘西行佛教外傳——鑒真東渡其他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三教合一、三教并立,以儒為尊

課堂小結1.C【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儒學世家以儒家經學為家學核心,堅守并傳承儒家文化,這有利于儒學復興,C項正確;北方士族南遷只是南朝會稽賀氏形成的一個原因,并不是所有經學世家形成的原因,排除A項;經學世家的形成與南北政權的頻繁更替無關,排除B項;“三教合歸儒”的局面出現(xiàn)在隋唐以后,排除D項。故選C項。高考真題1.(2024·江蘇·高考真題)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tǒng)儒學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戰(zhàn),但世家大族依然尊奉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經學為家學的核心內容,形成了以南朝會稽賀氏、北朝范陽盧氏為代表的經學世家。這一時期經學世家的形成(

)A.源于北方士族南遷 B.影響南北方政權頻繁更替C.有利于儒學的復興 D.導致“三教合歸儒”的局面2.(2024·安徽·高考真題)唐朝文學家段成式《酉陽雜俎》所記植物近二百種,包括唐代傳入的龍膽香、安息香、波斯棗、巴旦杏、無花果等。其子段公路《北戶錄》則主要記載了嶺南地區(qū)的動植物,其中寫道:茉莉花“本出外國,大同二年(536),始來中土,今番禺士女,多以彩縷貫花賣之”。這反映了(

)A.唐朝文化兼收并蓄

B.大唐風俗遠播異域C.市民生活悠閑雅致

D.文學體裁多種多樣2.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中國)。材料反映了大量物種傳入唐朝,并在人們的生活中發(fā)揮作用,在唐朝的文學作品中呈現(xiàn),故體現(xiàn)出唐朝文化兼收并蓄,A項正確;材料不涉大唐風俗外傳,排除B項;從材料中無法判斷龍膽香等是否為市民所享用,材料也無法體現(xiàn)生活悠閑雅致,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xiàn)段成式父子文學作品是何種體裁,排除D項。故選A項。3.(2024·甘肅·高考真題)據碑志記載,李素,波斯人,唐天寶年間,其祖奉命出使中國,獲賜李姓;其父李志,任廣州別駕;李素與其子李景亮,博學攻文,恪勤奉忠,先后任翰林待詔。從李素家族的經歷可以看出,唐代(

)A.兼容并蓄促進文化認同

B.民族遷徙改變政治格局C.使節(jié)往來增進文明互鑒

D.科舉考試擴大統(tǒng)治基礎3.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代(中國)。據材料可知,李素家族原為波斯人,其祖奉命出使中國后獲賜李姓,李素與其子李景亮在唐朝博學攻文、恪勤奉忠,并擔任官職。這一經歷體現(xiàn)了唐代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促進了文化認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