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上學期開學收心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F/2A/wKhkGWb9TZaAWVUCAAMBelK8O_g248.jpg)
![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上學期開學收心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F/2A/wKhkGWb9TZaAWVUCAAMBelK8O_g2482.jpg)
![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上學期開學收心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F/2A/wKhkGWb9TZaAWVUCAAMBelK8O_g2483.jpg)
![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上學期開學收心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F/2A/wKhkGWb9TZaAWVUCAAMBelK8O_g2484.jpg)
![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上學期開學收心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1/0F/2A/wKhkGWb9TZaAWVUCAAMBelK8O_g2485.jpg)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年級上學期開學收心考試語文試題(含解析)河北省唐山一中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三年級開學收心考試語文試題
考試范圍:高考范圍;考試時間:12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重建附近":年輕人如何從現實中獲得力量
——人類學家項飆訪談(節(jié)錄)
康嵐:您最早在什么時候提出“附近”這個概念?為什么想到提出這個概念?
項飆:我第一次提“附近"應該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許知遠在“十三邀”節(jié)目上的對話。當時好像是在談現代人的時空觀念,為什么現在人們對快遞小哥遲到兩分鐘會非常不耐煩?我們說到現代生活完全是被時間邏輯統(tǒng)治了,空間邏輯消失了。原來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通過人的行動,比方說我和你的距離是一袋煙的工夫,或者說這個距離是從你家走到荷塘邊上的那個工夫,其實時間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空間來衡量的。但在工業(yè)化之后,抽象時間也就是鐘表時間變得非常重要。當這種抽象時間統(tǒng)治了我們的生活,空間就完全變成了附屬性的東西。對快遞小哥遲到兩分鐘會非常不滿,是因為你根本不考慮他是從空間中哪個點到餐館拿了東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樣的、進你家小區(qū)的門時他要跟保安怎樣交涉,這些經歷性、空間性的東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個東西要在你規(guī)定的時間內送到你的手里。這種心態(tài)是“時間的暴政"造成的。在這樣的場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這個空間的消失,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通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則,而不是通過對自己周邊的感知來理解。比如,你的鄰居是干什么的,樓下打掃衛(wèi)生、門口賣水果的人是從哪里來的,他們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這里,一年回幾次家,他們的焦慮和夢想是什么。這些人對你的生活很重要,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們來組織的,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不能夠正常運行。但是,我們對這些“附近"經常是視而不見的。
這個“附近”,它是一個空間,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強的社會性,它是你這個社會主體的物質基礎,把你托起來。在這里面,有很多很細密的又很復雜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實是很重要的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
所以我提出,要關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構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時間的暴政”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是在主觀意識上,要重新樹立一種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這個話題的表達,既有描述性,也有針對性。后來大家覺得“附近"值得討論,大概是因為它的確有針對性。
康嵐:您說過,“重建附近”不是一種論述,而是一種勸說,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勸說。為什么“附近"對年輕人尤其重要
項飆:當時我好像還提到,年輕人關心的就是兩極。一方面他們非常關注自我,比如考試、畢業(yè)以后去哪里等,對這些問題很焦慮,但是另一方面,通過社交媒體,他們又非常關心遠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機、民族的興盛,這些由各種抽象說法形成的宏大敘事,造成了社交媒體上各種辯論中很大的情緒波動。但是人們對自己周邊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樣的,認知反而是很模糊的。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對身邊的事情都講不清楚,那他講遠方的事情肯定也講不出什么意思來,因為他缺乏對人的經驗進行洞察的能力,他講來講去都是書面上的詞語。所以,從一個教師的角度,我覺得,學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
我在想,“附近"這個概念為什么后來會引起反響,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它點出了一個癥結,就是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輕人覺得社會非常復雜,充滿不確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選擇,特別是從小地方出來的或者說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學這一條路,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來究竟能不能獲得他要的東西,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一旦超出他那個“泡泡”,是一個好像特別不能把握的世界。從這兩重意義上來講,年輕人都覺得不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當覺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慮、勞累、恐懼和無意義時,他會產生一種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個抓手,重新找到一個錨、一個立足點。
那這個立足點是什么呢?我覺得,大家在“附近"這個意象里看到了一種可能,覺得“附近”可能是一個新的抓手和立足點,是大家重新建立對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個基礎。
康嵐:為什么“附近"能夠滿足這一點?
項飆:因為“附近”跟地方、跟社區(qū)、跟小區(qū)、跟群體、跟部落都不一樣,“附近"不是一個有邊界的單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單位可能是社區(qū),但在社區(qū)里面是一群相對固定的人,它有相對固定的邊界,內部的關系是穩(wěn)定的,人員是相對同質的。但“附近"不一樣,就像我前面說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賣菜的、賣早點的、搞保潔的;而且這個“附近"是跟著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區(qū)不一樣:第一,它很強調人的具體的經驗,強調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個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觀描述的單位,“附近"是以你為中心的。在這個意義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別的使用價值。
(選自《當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代人對時間邏輯的重視以及對空間邏輯的忽視,可能導致“時間的暴政"。
B.和周邊的人聊聊天,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可提升我們對“附近”的感知。
C.“附近"包含著細密而復雜的社會關系,是我們生活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
D.相比社區(qū),“附近”邊界更靈活,更強調個體經驗,也更值得重視和認識。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理解時間的主要方式由通過人的行為轉變?yōu)橥ㄟ^鐘表,與工業(yè)化后的生產生活需要用抽象時間來衡量有關。
B.重新樹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減少對宏大敘事的關注,積極投入到對自己周邊生活的具體感知之中。
C.跳出個人的小天地,進一步認識社會,并為自己未來發(fā)展作好充分準備,能夠有效增強年輕人對生活的可控感。
D.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們在熟人社群長大且不輕易流動,與現代社會的人們不同,他們對“附近"的認知比較具體清晰。
3.下列有關訪談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康嵐作為提問者,能夠圍繞“附近”這一話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提問,從而將訪談逐漸推向深入。
B.畫線句通過對被訪者觀點的引述拉近雙方的距離,又為話題的自然過渡作好鋪墊,體現提問者對訪談較強的掌控力。
C.項飚用詞形象生動,如以“時間的暴政"說明我們在時間上對他人的苛責,以“泡泡”暗示個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
D.項飚回答時經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為人類學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較注重語言的嚴謹性。
4.根據訪談內容對項飚的闡述思路進行梳理,下列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附近消失B.②重建附近C.③尤其重要D.④從而做到
5.項飚在訪談中提到,他對話題的表達“既有描述性,也有針對性”。請結合訪談分析其表現及效果。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狼①
閻連科
先爺喝了一肚子水,饑餓和口渴都被那泉水壓下去,他想我只要立在這溝的脖子里,挺著不要倒下去,也許我就能活著走出這條溝。太陽最后收盡了它的余紅。黃昏如期而至,溝中的天色和這群黃狼的身子一模一樣。靜寂在黃昏中發(fā)出細微的響動,開始從溝壑的上空降下來。
先爺立在那兒如同栽在那兒的一棵樹。
狼群中綠瑩瑩的一片目光,圓珠子樣懸在半空里。死寂像黑的山脈一樣壓在先爺和狼群的頭頂上。先爺不動。先爺也不再弄出一點響聲來。狼群似乎明白先爺剛才那么迅捷,就是為了搶占那段溝的脖頸時,有條老狼發(fā)出了青紅條條的叫。隨后,狼群便又朝先爺走過來。先爺把提在手里的勾擔猛一下頓立在了面前。
狼群立下了。
僵持像懸橋樣搭在先爺和狼王的目光上,他們每眨一下眼,那僵持就搖搖晃晃弄出一些驚心的響動來。先爺看不見狼身在哪兒,他盯著一片綠珠的狼眼不動彈,只要那些綠珠有一顆移動了,他就把勾擔搖出一些聲音來,把那綠珠重逼得退回去。時間和沉默的老牛拉車一模樣,在僵持中緩緩慢慢,軋著先爺的意志走過去。月亮出來了,圓得如狼們的眼,不是十五就是十六。涼風習習,先爺感到他的后背上有蚯蚓的爬動。他知道,他的后背出汗了。他感到了腿上的酸困麻刺刺地正朝著他上身浸。僵持正比往日的勞累繁重幾倍地消耗著他的體力。他極想看到狼群。因為紋絲不動的站立累得臥下來,哪怕它們動動身子,活動活動筋骨也行??墒抢莻儧]有。它們成一個扇形在五六步外盯著先爺,如經過了許多風吹雨淋的石頭樣。先爺聽到了它們眼珠轉動的細碎的嘰嘎聲,看見它們背上的瘦毛在風中擺著有了吱吱的火光。先爺想,我能熬持過它們嗎?先爺說,你死也要熬持過它們呵。先爺想,它們每一只都有四條腿,可你只有兩條腿,又是過了七十的老人喲。先爺說,我的天呀,這才剛剛入夜你就這樣給自己抽筋,你不是平白要把自己送到狼口嗎?有一只小狼站立不住了,它沒有看狼王一眼就臥了下來。跟著,另一只小狼也臥將下來。狼王對小狼看了看,發(fā)出了叫聲,那兩只小狼同時勾回頭,哼出了嫩草葉樣的回聲,狼群就又復歸寧靜了。乏累是先從臥的小狼開始的。然而,小狼這一臥,先爺如得了傳染樣,兩腿忽然軟起來。他想活動活動腿,可他只用力把腿上的筋往上提了提,使膝蓋骨上下動了動,就又挺挺地立住了。
你不能讓老狼們看見你同小狼一樣站立不穩(wěn)了。先爺想,你只消有一點疲累的樣子,它們就會有力有膽地向你逼過來。能夠不動地立住你就能活下來,先爺說,晃晃身子你就會永遠地死了去。月亮從正東朝西南移過去,云彩在月亮臉上浮著,他聞到了云彩的焦干味,料定明兒天又是晴空日出,在山頂上稱日光它最少有五錢或是六錢重,先爺把目光朝頭頂瞟了瞟,他看見了月亮前邊幾十步遠處有很濃一片云。他想月亮走到那兒時,云影一定會投到這條溝里一會兒。他如一段樹樁樣等到了,那云影果真投過來。在云影黑綢樣從他身上掠過時,他靜默悄息地把雙腿輪流著彎了彎,轉眼就感到腿和上身的氣脈接通了,一股活力從身上輸到了腿膝上。他把微歪的身子正了正,勾擔的鉤兒弄出了濕紙撕裂般的響聲來。也就這一刻,云影又朝狼群移過去,他看見那一片綠光如巨大的螢火蟲樣朝他挪動了。于是他吼了一聲,把勾擔朝兩邊的崖壁上狠命地打了幾下。沙石落下的聲音,如水流一樣在他腳邊響動著,待那聲音一住,云影滑出溝脖到了溝口,他便看見有五只狼離他更近了,僅還有四步或是五步遠。
慶幸他在云影中把筋骨松了松,使他能弄出那些有力的響動,把狼群的進逼喝止住,使他僵持中的弓步站立能繼續(xù)到后半夜。
他想,我七十二了,過的橋都比你們走的路長哩。
他想,只要我不倒在這溝脖,你們就別有膽靠近我。
他想,狼怎么會怕人站著不動的怒視呢?
他想,有半夜了吧,沒半夜我的眼皮怎么會澀呢。先爺說,千萬不要瞌睡呵,打個盹你就沒命了,瞎子和玉蜀黍棵都還等著你回呢。那臥著的一對小狼把眼閉上了。先爺看見最亮的兩對綠珠子撲閃一下燈籠樣滅去了。他把握勾擔的右手悄悄沿著勾擔往前移了移,挨著左手時,狠命用指甲掐了左手腕,覺得疼痛從手腕麻辣辣傳到了眼皮上,瞌睡像被火燒了一樣驚著抖一下,從眼皮上掉在了溝壑的月光里,才又把手移回來。又有一只半大的狼把身子臥下了,眼皮立刻耷下來蓋住了那綠瑩瑩的光。狼王用鼻子哼一下,那只狼撲閃撲閃眼,還是把眼皮合上了。
深夜里,時間的響聲青翠欲滴。星星在頭頂似乎少了幾顆,月光顯得有了凄苦的涼意。
先爺又有幾次眨動眼皮了。他偷偷抬起一只腳,在另一只腳上踩了一踩,才覺得眼皮從生硬中軟和下來了??匆谎垲^頂的星月,他知道他終是把半夜熬過了。
(有刪改)
【注】①本文選自《年月日》,題目是編者加的?!赌暝氯铡肥侵袊敶骷议愡B科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一個年逾古稀的老農,在村人都去逃荒的大旱之年,一個人留下來同命運抗爭的故事。他與瞎狗相依,與餓鼠爭糧,與野狼對峙,在貧瘠的土地上守護著一棵脆弱的玉蜀黍。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人在食盡水竭之際遇到群狼,但他不肯束手就擒,于是有了這驚心動魄的對峙。
B.當群狼襲來時,老人不失時機地選好戰(zhàn)斗位置,這為他后續(xù)的生還奠定了基礎。
C.緊張和沉著、恐懼和勇敢,這樣看似矛盾的情緒,在老人身上化為一體,十分真實。
D.經過一整夜的對峙,狼群終于都被熬困了,老人以其頑強不屈的生存斗志取得勝利。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有意減緩節(jié)奏,在緊張的情節(jié)中穿插細致的心理描寫,放大了先爺在困境里煥發(fā)出的勇氣。
B.小說對氣味、色彩和聲音的描繪獨具匠心,充滿著奇異的形容,極具可視性藝術效果。
C.小說依托于苦難而荒誕的生存環(huán)境,使老人身上征服自然、開拓進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
D.小說具有鄉(xiāng)土意識,構建了一個閉塞的鄉(xiāng)村空間,并對其中的人和動物作出寓言化描述。
8.有人評價小說的主人公先爺是“東方的圣地亞哥”,請結合課文《老人與?!罚治鰞善谋驹谌宋锼茉旆绞缴系南嗨浦?。
9.小說敘述故事穿插運用了“我”“你"他”三種人稱,這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材料一:
高適者,渤海蓚人也。適少落魄,不事生業(yè),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給。其性傲于權貴,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詩什,數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適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節(jié)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wèi)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會祿山之亂,征于翰討祿山,拜適左拾遺兼監(jiān)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陽。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jié),寧有是,戰(zhàn)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深納之。后祿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平江淮之亂。兵罷,宰相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遷太子少詹事。
(節(jié)選自《舊唐書·高適傳》)
材料二:
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滄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節(jié),恥預常科,隱跡博徒,才名便遠。后舉有道,授封丘尉。未幾,哥舒翰表掌書記。后擢諫議大夫,負氣敢言,權近側目,李輔國忌其才。蜀亂,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遷西川節(jié)度使。還,為左散騎常侍。永泰初卒。適尚氣節(jié),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年五十,始學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多胸臆間語。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播吟玩。嘗過汴州,與李白、杜甫會,酒酣登吹臺,慷慨悲歌,臨風懷古,人莫測也。中間唱和頗多。今有詩文等二十卷,及所選至德迄大歷述作者二十六人詩,為《中興間氣集》二卷,并傳。
(節(jié)選自《唐才子傳》)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
B.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
C.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
D.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遷,指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本文中的“遷”,與《琵琶行并序》中的“左遷"不同。
B.江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地理概念,古代指長江以東地區(qū)。按照地理概念,古人也稱“江東”為“江右"。
C.恥,意為“以……為恥”,與《師說》中的“而恥學于師"的“恥”意思相同。
D.永泰,文中指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由漢武帝首創(chuàng)。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安祿山反叛時,高適征討哥舒翰,哥舒翰讓他做左拾遺兼監(jiān)察御史。于是他又輔佐哥舒翰鎮(zhèn)守南陽。
B.皇帝讓各個皇子分別鎮(zhèn)守地方,高適曾極力勸阻,但未被采納。后來永王李璘造反,肅宗召其商量,認為他的意見與眾不同并讓他領兵平定叛亂。
C.高適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勸諫,招致李輔國的嫉恨。李輔國在皇帝面前詆毀高適,高適因此被貶為太子少詹事。
D.同為高適作傳,材料一所記高適勸諫及預言永王必敗的事,表明他在政治軍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記偏重他的才學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動、為官業(yè)績等卻一筆帶過。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
(2)負氣敢言,權近側目,李輔國忌其才。
14.材料二中說高適“敢言”,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各題。
折桂令·諸葛武侯
鮮于必仁
草廬當日樓桑①。任虎戰(zhàn)中原,龍臥南陽。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②?!冻鰩煴怼分\謨廟堂,《梁甫吟》感嘆巖廊③。成敗難量。五丈秋風,落日蒼茫。
【注釋】①樓桑:在今河北涿縣,相傳是劉備故里。②鷹揚:逞威,大展雄才。③巖廊:廟堂,朝廷。
15.下列對這首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將“草廬”與“樓桑"兩個地名連在一起,實際是寫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事。
B.“虎戰(zhàn)中原”用比喻手法,揭示了軍閥混戰(zhàn),逐鹿中原的歷史背景,為下文寫諸葛亮做了鋪墊。
C.中間部分多用對偶句,高度概括了諸葛亮輔佐劉備的功績;“廟堂"是借代,指朝廷對諸葛亮的重用。
D.“落日蒼茫”以寫景作結,意境蒼涼;落日的悲涼景象,蘊含了對諸葛亮悲壯結局的復雜情感。
16.這首元曲與《蜀相》在題材內容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用“___________?"指出了“得難失易”的現象,而用“___________?"揭示了其原因。
(2)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雖無月字,卻處處有月,并借此寫出思婦無休無止思念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3)古詩文中常用“絲竹"借指音樂,比如相關的句子“”或“"就采用了這種手法。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鄉(xiāng)村是中華文明的生發(fā)之地?!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雹儆诒姸辔娜硕裕卩l(xiāng)村不再是一個居住場所,③更是品鑒和寄情的對象,④是精神的歸屬。⑤至少自唐代,⑥無論是處尊居顯還是地位卑微,⑦文人在尋找心靈的棲息之地時,⑧總是繞不過陶淵明的田園成為首選。只不過由于時代語境和個人際遇的差異,每個人在承襲陶氏田園志趣的同時,也形成了個人的風格特征。
縱觀中國古代文化史,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傾向于把鄉(xiāng)村視為精神家園,即使一些非鄉(xiāng)村出身,亦無耕種經驗的文人也是如此。王維出身于官宦之家,狀元及第后,投身官場,最高官職曾至尚書右丞。其早年經歷A,四十歲后卻移情鄉(xiāng)村,隱居藍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歸途。(甲)這種狀況的形成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特點決定的。費孝通認為,(乙)中國的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在他看來,“土"不是貶義詞,而是我們的民族特征。區(qū)別于游牧民族和工業(yè)社會,中華文明是靠土地的產出來維系的,(丙)因此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極強的“鄉(xiāng)土情結”,(?。o論遷徙到哪里,都期盼葉落歸根。此外,B。道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目標是讓人類回到無為無爭的“自然狀態(tài)”。這雖然是一廂情愿的空想,但已深深影響了很多文人的終極追求,他們愿意想象一種“自然"和諧”的田園生活來抵抗現實世界的紛擾。此時,一畝小園便幻化為心中的宇宙。
18.文中第一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19.請在文中橫線上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0.“‘人是黏著在土地上的,’"一句在文中的位置,最恰當的是()
A.甲處B.乙處C.丙處D.丁處
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虹是一個彩色光環(huán),由外環(huán)至內環(huán)光序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觀測者在不同高度看到,最大仰角雖然都是41°左右,卻不是同一條虹,而是從不同水滴射出的七色光組成的。
通常,我們很難看到完整的環(huán)形彩虹,只能看到半弧彩虹,因為另一半在地平線之下。如果站在視野開闊的高山之巔,①。
虹是日照雨(云)幕的產物,并且總是出現在太陽對面的雨(云)幕上,②,彩虹在地平線以下,我們將無法看到。因此,只有太陽的高度角等于或低于42°時,太陽對面雨(云)幕上出現的虹,才能進入我們的視野。
③。水滴愈大,虹帶愈狹窄,色彩愈鮮明;水滴愈小,虹帶愈寬,色彩愈暗淡。水滴過小,則不可能出現虹。有時在虹的外側還能看到第二道虹,光彩比第一道虹稍淡,色序是外紫內紅,這就是副虹或霓。
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4個字。
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增刪少量詞語,但不得改變原意。
四、寫作(60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古人常以比喻說明對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礎、方法、路徑、目標及其關系等。如漢代揚雄就曾以射箭為喻,他說:“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fā),發(fā)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斷加強修養(yǎng),端正思想,并將“義"作為確定的目標,再付諸行動,就能實現理想。
上述材料能給追求理想的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唐山一中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高三年級開學收心考試語文試題
考試范圍:高考范圍;考試時間:120分鐘
注意事項:
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
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現代文閱讀(35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
“重建附近”:年輕人如何從現實中獲得力量
——人類學家項飆訪談(節(jié)錄)
康嵐:您最早在什么時候提出“附近"這個概念?為什么想到提出這個概念?
項飆:我第一次提“附近”應該是在2019年夏天,我跟許知遠在“十三邀"節(jié)目上的對話。當時好像是在談現代人的時空觀念,為什么現在人們對快遞小哥遲到兩分鐘會非常不耐煩?我們說到現代生活完全是被時間邏輯統(tǒng)治了,空間邏輯消失了。原來我們對時間的理解是通過人的行動,比方說我和你的距離是一袋煙的工夫,或者說這個距離是從你家走到荷塘邊上的那個工夫,其實時間很大程度上是通過空間來衡量的。但在工業(yè)化之后,抽象時間也就是鐘表時間變得非常重要。當這種抽象時間統(tǒng)治了我們的生活,空間就完全變成了附屬性的東西。對快遞小哥遲到兩分鐘會非常不滿,是因為你根本不考慮他是從空間中哪個點到餐館拿了東西,以及路上的交通是怎樣的、進你家小區(qū)的門時他要跟保安怎樣交涉,這些經歷性、空間性的東西,你是不管的,你要的就是那個東西要在你規(guī)定的時間內送到你的手里。這種心態(tài)是“時間的暴政”造成的。在這樣的場景下,我提到“附近的消失"。
“附近”這個空間的消失,一方面是因為“時間的暴政”,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通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則,而不是通過對自己周邊的感知來理解。比如,你的鄰居是干什么的,樓下打掃衛(wèi)生、門口賣水果的人是從哪里來的,他們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這里,一年回幾次家,他們的焦慮和夢想是什么。這些人對你的生活很重要,因為我們的日常生活就是由他們來組織的,沒有他們,我們的生活不能夠正常運行。但是,我們對這些“附近”經常是視而不見的。
這個“附近”,它是一個空間,它的有趣在于它有很強的社會性,它是你這個社會主體的物質基礎,把你托起來。在這里面,有很多很細密的又很復雜的、看似好像不重要的但其實是很重要的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
所以我提出,要關注“附近”。一方面是要重構自己的生活,將自己從“時間的暴政"中解放出來;另一方面是在主觀意識上,要重新樹立一種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這個話題的表達,既有描述性,也有針對性。后來大家覺得“附近”值得討論,大概是因為它的確有針對性。
康嵐:您說過,“重建附近"不是一種論述,而是一種勸說,尤其是對年輕人的勸說。為什么“附近”對年輕人尤其重要
項飆:當時我好像還提到,年輕人關心的就是兩極。一方面他們非常關注自我,比如考試、畢業(yè)以后去哪里等,對這些問題很焦慮,但是另一方面,通過社交媒體,他們又非常關心遠方,比如全球的一些危機、民族的興盛,這些由各種抽象說法形成的宏大敘事,造成了社交媒體上各種辯論中很大的情緒波動。但是人們對自己周邊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樣的,認知反而是很模糊的。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對身邊的事情都講不清楚,那他講遠方的事情肯定也講不出什么意思來,因為他缺乏對人的經驗進行洞察的能力,他講來講去都是書面上的詞語。所以,從一個教師的角度,我覺得,學生不懂得“附近”,也就不可能懂得世界。
我在想,“附近”這個概念為什么后來會引起反響,比較重要的原因是它點出了一個癥結,就是很多年輕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一方面,年輕人覺得社會非常復雜,充滿不確定性,他缺乏安全感;另一方面,他又覺得自己的生活沒有選擇,特別是從小地方出來的或者說一般家庭的孩子,只有考學這一條路,這造成他很累,但又不知道未來究竟能不能獲得他要的東西,因為他覺得這個世界一旦超出他那個“泡泡”,是一個好像特別不能把握的世界。從這兩重意義上來講,年輕人都覺得不能夠控制自己的生活。當覺得自己的生活失控,感到焦慮、勞累、恐懼和無意義時,他會產生一種很自然的愿望,就是要重新在生活里找到一個抓手,重新找到一個錨、一個立足點。
那這個立足點是什么呢?我覺得,大家在“附近”這個意象里看到了一種可能,覺得“附近"可能是一個新的抓手和立足點,是大家重新建立對生活的可控感,至少是可知感的一個基礎。
康嵐:為什么“附近”能夠滿足這一點?
項飆:因為“附近"跟地方、跟社區(qū)、跟小區(qū)、跟群體、跟部落都不一樣,“附近”不是一個有邊界的單位。跟“附近"最接近的單位可能是社區(qū),但在社區(qū)里面是一群相對固定的人,它有相對固定的邊界,內部的關系是穩(wěn)定的,人員是相對同質的。但“附近”不一樣,就像我前面說的,在“附近”,你要看到那些賣菜的、賣早點的、搞保潔的;而且這個“附近”是跟著你走的,你走到哪里,“附近"就跟到哪里。所以“附近”跟社區(qū)不一樣:第一,它很強調人的具體的經驗,強調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個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觀描述的單位,“附近”是以你為中心的。在這個意義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別的使用價值。
(選自《當代青年研究》2023年第6期,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現代人對時間邏輯的重視以及對空間邏輯的忽視,可能導致“時間的暴政”。
B.和周邊的人聊聊天,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可提升我們對“附近"的感知。
C.“附近”包含著細密而復雜的社會關系,是我們生活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
D.相比社區(qū),“附近"邊界更靈活,更強調個體經驗,也更值得重視和認識。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們理解時間的主要方式由通過人的行為轉變?yōu)橥ㄟ^鐘表,與工業(yè)化后的生產生活需要用抽象時間來衡量有關。
B.重新樹立理解世界和生活的方式,需要減少對宏大敘事的關注,積極投入到對自己周邊生活的具體感知之中。
C.跳出個人的小天地,進一步認識社會,并為自己未來發(fā)展作好充分準備,能夠有效增強年輕人對生活的可控感。
D.鄉(xiāng)土社會的人們在熟人社群長大且不輕易流動,與現代社會的人們不同,他們對“附近”的認知比較具體清晰。
3.下列有關訪談內容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康嵐作為提問者,能夠圍繞“附近"這一話題,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進行提問,從而將訪談逐漸推向深入。
B.畫線句通過對被訪者觀點的引述拉近雙方的距離,又為話題的自然過渡作好鋪墊,體現提問者對訪談較強的掌控力。
C.項飚用詞形象生動,如以“時間的暴政”說明我們在時間上對他人的苛責,以“泡泡"暗示個人的小天地并不牢靠。
D.項飚回答時經常用“一方面”“另一方面"和“可能”,作為人類學家的他思路很清晰,也比較注重語言的嚴謹性。
4.根據訪談內容對項飚的闡述思路進行梳理,下列補充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附近消失B.②重建附近C.③尤其重要D.④從而做到
5.項飚在訪談中提到,他對話題的表達“既有描述性,也有針對性"。請結合訪談分析其表現及效果。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整體把握材料內容,結合相關語境分析各個選項表述的正誤,作出正確的選擇。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說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材料,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準確解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關內容,做好選項和文章內容的比對,確認正確選項。
(4)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中相關內容之間的關系的分析能力。答題時要讀懂文本相關內容,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圖示,正確選擇。
(5)本題考查探究某一問題,提出自己個性化見解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要返回文本找到關于這一問題的相關語句,分析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再聯(lián)系實際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見解。切忌脫離文本,自己發(fā)揮。
【解答】(1)D.“也更值得重視和認識”缺少限制,曲解文意,原文“在這個意義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別的使用價值吧”,可見原文有限制語“在這個意義上”,而且原文還有“可能"。
故選:D。
(2)B.“需要減少對宏大敘事的關注”無中生有,原文“如果一個人對身邊的事情都講不清楚,那他講遠方的事情肯定也講不出什么意思來”,并不是要求年輕人減少對宏大敘事的關注,而是要他們關注宏大敘事的同時也要關注“附近”。
故選:B。
(3)C.“以‘時間的暴政’說明我們在時間上對他人的苛責"錯,原文“當這種抽象時間統(tǒng)治了我們的生活”,表明“時間的暴政"指的是時間統(tǒng)治了我們的生活,我們被這種時間控制,一切由它說了算。
故選:C。
(4)D.“從而做到”錯,原文“所以‘附近’跟社區(qū)不一樣:第一,它很強調人的具體的經驗,強調你怎么去看它;第二,‘附近’不是一個可以行政化的、可以去客觀描述的單位,‘附近’是以你為中心的。在這個意義上,可能‘附近’有它特別的使用價值吧”,可見“強調具體經驗”“以個體為中心"不是要求我們以“附近”為抓手“做到"的內容,而是“附近”本身的特點。
故選:D。
(5)①描述性:以“對快遞小哥遲到兩分鐘會非常不滿"這個生活中常見的例子來說明這種心態(tài)是“時間的暴政”造成的;用“你的鄰居是干什么的,樓下打掃衛(wèi)生、門口賣水果的人是從哪里來的,他們家在哪里,如果家不在這里,一年回幾次家,他們的焦慮和夢想是什么"來描述“附近”等抽象概念。
②針對性:“附近"這個概念的提出,就是因為作者關注到“時間的暴政”統(tǒng)治了我們的生活,并且“我們在日常生活里面建立自己對世界的感知越來越通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原則,而不是通過對自己周邊的感知來理解”,因而我們不再關注“附近”;而年輕人“覺得自己的生活是失控的”,作者給出的意見就是年輕人要關注“附近”。總之,作者針對人們被時間邏輯統(tǒng)治、不再關注附近,年輕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體問題發(fā)表意見。
③效果:因為有“描述性”,使得學術觀點并不抽象,易于讓人理解,更接地氣、更通俗易懂;因為有針對性,大家覺得說出了自己的心聲,給出的解決辦法也很實用,從而更能激起人們的共鳴、引發(fā)人們的思考。
答案:
(1)D
(2)B
(3)C
(4)D
(5)①描述性:用生活的例子具體描述“時間的暴政”“附近"等抽象概念。
②針對性:針對人們被時間邏輯統(tǒng)治、不再關注附近,年輕人感到生活失控等具體問題發(fā)表意見。
③效果:使學術觀點更接地氣、更通俗易懂,也更能激起人們的共鳴、引發(fā)人們的思考。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8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狼①
閻連科
先爺喝了一肚子水,饑餓和口渴都被那泉水壓下去,他想我只要立在這溝的脖子里,挺著不要倒下去,也許我就能活著走出這條溝。太陽最后收盡了它的余紅。黃昏如期而至,溝中的天色和這群黃狼的身子一模一樣。靜寂在黃昏中發(fā)出細微的響動,開始從溝壑的上空降下來。
先爺立在那兒如同栽在那兒的一棵樹。
狼群中綠瑩瑩的一片目光,圓珠子樣懸在半空里。死寂像黑的山脈一樣壓在先爺和狼群的頭頂上。先爺不動。先爺也不再弄出一點響聲來。狼群似乎明白先爺剛才那么迅捷,就是為了搶占那段溝的脖頸時,有條老狼發(fā)出了青紅條條的叫。隨后,狼群便又朝先爺走過來。先爺把提在手里的勾擔猛一下頓立在了面前。
狼群立下了。
僵持像懸橋樣搭在先爺和狼王的目光上,他們每眨一下眼,那僵持就搖搖晃晃弄出一些驚心的響動來。先爺看不見狼身在哪兒,他盯著一片綠珠的狼眼不動彈,只要那些綠珠有一顆移動了,他就把勾擔搖出一些聲音來,把那綠珠重逼得退回去。時間和沉默的老牛拉車一模樣,在僵持中緩緩慢慢,軋著先爺的意志走過去。月亮出來了,圓得如狼們的眼,不是十五就是十六。涼風習習,先爺感到他的后背上有蚯蚓的爬動。他知道,他的后背出汗了。他感到了腿上的酸困麻刺刺地正朝著他上身浸。僵持正比往日的勞累繁重幾倍地消耗著他的體力。他極想看到狼群。因為紋絲不動的站立累得臥下來,哪怕它們動動身子,活動活動筋骨也行。可是狼們沒有。它們成一個扇形在五六步外盯著先爺,如經過了許多風吹雨淋的石頭樣。先爺聽到了它們眼珠轉動的細碎的嘰嘎聲,看見它們背上的瘦毛在風中擺著有了吱吱的火光。先爺想,我能熬持過它們嗎?先爺說,你死也要熬持過它們呵。先爺想,它們每一只都有四條腿,可你只有兩條腿,又是過了七十的老人喲。先爺說,我的天呀,這才剛剛入夜你就這樣給自己抽筋,你不是平白要把自己送到狼口嗎?有一只小狼站立不住了,它沒有看狼王一眼就臥了下來。跟著,另一只小狼也臥將下來。狼王對小狼看了看,發(fā)出了叫聲,那兩只小狼同時勾回頭,哼出了嫩草葉樣的回聲,狼群就又復歸寧靜了。乏累是先從臥的小狼開始的。然而,小狼這一臥,先爺如得了傳染樣,兩腿忽然軟起來。他想活動活動腿,可他只用力把腿上的筋往上提了提,使膝蓋骨上下動了動,就又挺挺地立住了。
你不能讓老狼們看見你同小狼一樣站立不穩(wěn)了。先爺想,你只消有一點疲累的樣子,它們就會有力有膽地向你逼過來。能夠不動地立住你就能活下來,先爺說,晃晃身子你就會永遠地死了去。月亮從正東朝西南移過去,云彩在月亮臉上浮著,他聞到了云彩的焦干味,料定明兒天又是晴空日出,在山頂上稱日光它最少有五錢或是六錢重,先爺把目光朝頭頂瞟了瞟,他看見了月亮前邊幾十步遠處有很濃一片云。他想月亮走到那兒時,云影一定會投到這條溝里一會兒。他如一段樹樁樣等到了,那云影果真投過來。在云影黑綢樣從他身上掠過時,他靜默悄息地把雙腿輪流著彎了彎,轉眼就感到腿和上身的氣脈接通了,一股活力從身上輸到了腿膝上。他把微歪的身子正了正,勾擔的鉤兒弄出了濕紙撕裂般的響聲來。也就這一刻,云影又朝狼群移過去,他看見那一片綠光如巨大的螢火蟲樣朝他挪動了。于是他吼了一聲,把勾擔朝兩邊的崖壁上狠命地打了幾下。沙石落下的聲音,如水流一樣在他腳邊響動著,待那聲音一住,云影滑出溝脖到了溝口,他便看見有五只狼離他更近了,僅還有四步或是五步遠。
慶幸他在云影中把筋骨松了松,使他能弄出那些有力的響動,把狼群的進逼喝止住,使他僵持中的弓步站立能繼續(xù)到后半夜。
他想,我七十二了,過的橋都比你們走的路長哩。
他想,只要我不倒在這溝脖,你們就別有膽靠近我。
他想,狼怎么會怕人站著不動的怒視呢?
他想,有半夜了吧,沒半夜我的眼皮怎么會澀呢。先爺說,千萬不要瞌睡呵,打個盹你就沒命了,瞎子和玉蜀黍棵都還等著你回呢。那臥著的一對小狼把眼閉上了。先爺看見最亮的兩對綠珠子撲閃一下燈籠樣滅去了。他把握勾擔的右手悄悄沿著勾擔往前移了移,挨著左手時,狠命用指甲掐了左手腕,覺得疼痛從手腕麻辣辣傳到了眼皮上,瞌睡像被火燒了一樣驚著抖一下,從眼皮上掉在了溝壑的月光里,才又把手移回來。又有一只半大的狼把身子臥下了,眼皮立刻耷下來蓋住了那綠瑩瑩的光。狼王用鼻子哼一下,那只狼撲閃撲閃眼,還是把眼皮合上了。
深夜里,時間的響聲青翠欲滴。星星在頭頂似乎少了幾顆,月光顯得有了凄苦的涼意。
先爺又有幾次眨動眼皮了。他偷偷抬起一只腳,在另一只腳上踩了一踩,才覺得眼皮從生硬中軟和下來了??匆谎垲^頂的星月,他知道他終是把半夜熬過了。
(有刪改)
【注】①本文選自《年月日》,題目是編者加的。《年月日》是中國當代作家閻連科創(chuàng)作的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一個年逾古稀的老農,在村人都去逃荒的大旱之年,一個人留下來同命運抗爭的故事。他與瞎狗相依,與餓鼠爭糧,與野狼對峙,在貧瘠的土地上守護著一棵脆弱的玉蜀黍。
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老人在食盡水竭之際遇到群狼,但他不肯束手就擒,于是有了這驚心動魄的對峙。
B.當群狼襲來時,老人不失時機地選好戰(zhàn)斗位置,這為他后續(xù)的生還奠定了基礎。
C.緊張和沉著、恐懼和勇敢,這樣看似矛盾的情緒,在老人身上化為一體,十分真實。
D.經過一整夜的對峙,狼群終于都被熬困了,老人以其頑強不屈的生存斗志取得勝利。
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有意減緩節(jié)奏,在緊張的情節(jié)中穿插細致的心理描寫,放大了先爺在困境里煥發(fā)出的勇氣。
B.小說對氣味、色彩和聲音的描繪獨具匠心,充滿著奇異的形容,極具可視性藝術效果。
C.小說依托于苦難而荒誕的生存環(huán)境,使老人身上征服自然、開拓進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展示。
D.小說具有鄉(xiāng)土意識,構建了一個閉塞的鄉(xiāng)村空間,并對其中的人和動物作出寓言化描述。
8.有人評價小說的主人公先爺是“東方的圣地亞哥”,請結合課文《老人與?!?,分析兩篇文本在人物塑造方式上的相似之處。
9.小說敘述故事穿插運用了“我"你”“他"三種人稱,這具有怎樣的藝術效果?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
【分析】(1)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本題既要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文章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文章的內容、人物、語言、觀點等進行分析概括,注意結合語境。
(2)本題考查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這類題考查的角度較多,有內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現手法的分析等。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然后瀏覽每個選項,再逐一進行分析。
(3)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文本細致分析,準確從文本中找出具體語句進行把握。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三種人稱敘述視角的作用的能力??蓮那楣?jié)、人物形象、文章主題以及讀者的感受等幾方面著手。
【解答】(1)D.“老人以其頑強不屈的生存斗志取得勝利”錯誤。從結尾處“看一眼頭頂的星月,他知道他終是把半夜熬過了"可知,人與狼的對抗還沒有結束,漫長的夜晚僅僅過去一半。
故選:D。
(2)C.“使老人身上征服自然、開拓進取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展”錯誤。老人艱苦奮斗是為了維持生命,守住家園,而不是征服自然、開拓進取。
故選:C。
(3)小說塑造人物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本文中,“先爺想,我能熬持過它們嗎?……先爺想,它們每一只都有四條腿,可你只有兩條腿,又是過了七十的老人喲"為心理描寫,“他偷偷抬起一只腳,在另一只腳上踩了一踩,才覺得眼皮從生硬中軟和下來了”為動作描寫,“先爺說,我的天呀,這才剛剛入夜你就這樣給自己抽筋,你不是平白要把自己送到狼口嗎"為語言描寫,“那臥著的一對小狼把眼閉上了。先爺看見最亮的兩對綠珠子撲閃一下燈籠樣滅去了”為細節(jié)描寫;《老人與?!分?,“它叼走了近四十磅肉"一個人可以被毀滅,卻不能被打敗”為語言描寫,“他把魚叉猛地往下刺向鯊魚頭部"為動作描寫,“尾巴擊水的地方泛起了白色的水花,繩索繃緊了,顫抖著,最后斷掉了”為細節(jié)描寫,“還帶走了我的魚叉和全部的繩索,他想"為心理描寫。兩篇文章都運用了動作、語言、心理、細節(jié)等描寫,正面刻畫老人與自然搏斗的復雜心理和頑強個性,使其“硬漢”形象鮮活立體。
兩篇文章都設置典型環(huán)境對人物形象進行了側面烘托,圣地亞哥置身于蒼茫的大海,孤身一人與大魚搏斗;先爺在大旱之年獨守村莊,與野狼進行生存競爭,在曠遠狂烈的大自然中,人的原始偉力得以彰顯。
兩篇文章都在激烈的矛盾沖突之中塑造人物,圣地亞哥與鯊魚、先爺與野狼你死我活的激烈較量構成了人物的獨特魅力,堅強不屈的硬漢形象由此矗立在讀者面前。
(4)解答本題需結合小說內容從三種人稱各自的作用展開分析。
“他們每眨一下眼,那僵持就搖搖晃晃弄出一些驚心的響動來。先爺看不見狼身在哪兒,他盯著一片綠珠的狼眼不動彈,只要那些綠珠有一顆移動了,他就把勾擔搖出一些聲音來,把那綠珠重逼得退回去”,小說講述人與狼對峙的主要情節(jié)時采用全知的第三人稱,敘述自由,超越時空,客觀冷靜地將故事娓娓道來。
小說穿插運用第一人稱,“挺著不要倒下去,也許我就能活著走出這條溝”“先爺想,我能熬持過它們嗎"我的天呀,這才剛剛入夜你就這樣給自己抽筋”,運用第一人稱真實親切,拉近與讀者的距離,便于抒發(fā)感情,便于展開心理描寫,聚焦先爺緊張而煎熬的內心世界,使老人的形象更加真實鮮活。
文章使用第二人稱,“你死也要熬持過它們呵"你不是平白要把自己送到狼口嗎”“你不能讓老狼們看見你同小狼一樣站立不穩(wěn)了”,老人與自己對話,拉近讀者距離,便于抒情,“你死也要熬持過它們”,“你不能讓老狼們看見你同小狼一樣站立不穩(wěn)了”,為自己鼓勁,體現了老人的頑強生命力。
答案:
(1)D
(2)C
(3)①都運用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刻畫了老人與自然搏斗的復雜心理和頑強個性,使其“硬漢”形象鮮活立體。
②都在曠遠狂烈的大自然中描摹老人的生存圖景,以艱難的處境烘托人的原始偉力。
③都在激烈緊張的抗爭情節(jié)中表現人物精神,通過與鯊魚、野狼的生死較量有力展現出老人的智慧和堅韌。
(4)①小說講述人與狼對峙的主要情節(jié)時采用全知的第三人稱,客觀冷靜地將故事娓娓道來。
②小說穿插運用第一人稱,聚焦先爺緊張而煎熬的內心世界,使老人的形象更加真實鮮活。
③第二人稱集中在先爺和自己的對話上,他給自己鼓勁,極力呼喚自己的頭腦保挖府醒,表現了老人的頑強生命力。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
材料一:
高適者,渤海蓚人也。適少落魄,不事生業(yè),家貧,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給。其性傲于權貴,窺察洞明。及冠始留意詩什,數年之間,體格漸變,以氣質自高。每吟一篇,喜為好詩者稱誦。宋州刺史張九皋深奇之,薦舉有道科。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適拂袖而去,客游河右。河西節(jié)度哥舒翰見而異之,表為左驍衛(wèi)兵曹,充翰府掌書記,從翰入朝,盛稱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會祿山之亂,征于翰討祿山,拜適左拾遺兼監(jiān)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陽。及翰兵敗,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jié),寧有是,戰(zhàn)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蠆毒,未足為恥也。"玄宗深納之。后祿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尋遷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東,欲據揚州。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及是永王叛,肅宗聞其論諫有素,召而謀之。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上奇其對,以適兼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平江淮之亂。兵罷,宰相李輔國惡適敢言,短于上前,乃左遷太子少詹事。
(節(jié)選自《舊唐書·高適傳》)
材料二:
適,字達夫,一字仲武,滄州人。少性拓落,不拘小節(jié),恥預???,隱跡博徒,才名便遠。后舉有道,授封丘尉。未幾,哥舒翰表掌書記。后擢諫議大夫,負氣敢言,權近側目,李輔國忌其才。蜀亂,出為蜀、彭二州刺史,遷西川節(jié)度使。還,為左散騎常侍。永泰初卒。適尚氣節(jié),語王霸,袞袞不厭。遭時多難,以功名自許。年五十,始學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多胸臆間語。每一篇已,好事者輒傳播吟玩。嘗過汴州,與李白、杜甫會,酒酣登吹臺,慷慨悲歌,臨風懷古,人莫測也。中間唱和頗多。今有詩文等二十卷,及所選至德迄大歷述作者二十六人詩,為《中興間氣集》二卷,并傳。
(節(jié)選自《唐才子傳》)
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
B.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
C.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
D.適自駱谷西馳謁見玄宗/因陳敗亡之勢曰/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
1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遷,指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本文中的“遷”,與《琵琶行并序》中的“左遷"不同。
B.江東,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地理概念,古代指長江以東地區(qū)。按照地理概念,古人也稱“江東”為“江右"。
C.恥,意為“以……為恥”,與《師說》中的“而恥學于師"的“恥”意思相同。
D.永泰,文中指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由漢武帝首創(chuàng)。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安祿山反叛時,高適征討哥舒翰,哥舒翰讓他做左拾遺兼監(jiān)察御史。于是他又輔佐哥舒翰鎮(zhèn)守南陽。
B.皇帝讓各個皇子分別鎮(zhèn)守地方,高適曾極力勸阻,但未被采納。后來永王李璘造反,肅宗召其商量,認為他的意見與眾不同并讓他領兵平定叛亂。
C.高適忠心耿耿,敢于直言勸諫,招致李輔國的嫉恨。李輔國在皇帝面前詆毀高適,高適因此被貶為太子少詹事。
D.同為高適作傳,材料一所記高適勸諫及預言永王必敗的事,表明他在政治軍事上有突出的才能,而材料二所記偏重他的才學品性,其他如政治活動、為官業(yè)績等卻一筆帶過。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于文雅,唯以舉子待之。
(2)負氣敢言,權近側目,李輔國忌其才。
14.材料二中說高適“敢言”,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分析】(1)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答題時注意一些常見的句尾、句首標志性的詞語,句子結構的對稱,文中詞語充當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敘事內容的變化等。
(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能力。答題時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結合語境進行理解,仔細比對各個選項的說法,作出正確的選擇。
(3)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結合具體內容比對各個選項,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題時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注意句中重點實詞、虛詞、活用和句式的翻譯。
(5)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題時要通讀文本,篩選整合信息,結合具體要求概要作答。
【解答】(1)句意:高適從駱谷向西奔馳,拜見玄宗,于是陳述哥舒翰兵敗的原因說:“監(jiān)軍李大宜不關心軍卒,軍卒吃糧倉的米飯尚且還不夠,想讓他們奮勇征戰(zhàn),怎么可能?
“玄宗”是“謁見"的賓語,二者不能斷開,排除AB;“軍卒”是“不恤"的賓語,二者不能斷開,排除D。
故選C。
(2)A.正確。
B.錯誤。按照地理概念,古人也稱“江東”為“江左"。
C.正確。句意:以參加科舉考試為恥。/而以向老師學習為恥。
D.正確。
故選B。
(3)A.“高適征討哥舒翰”錯誤,文中“征于翰討祿山"指高適被哥舒翰征召去討伐祿山,而不是高適征討哥舒翰。
故選A。
(4)①擅權:獨攬大權。?。狠p視。唯:只。譯文:當時右丞相李林輔獨攬大權,對文辭十分輕視,只用對待舉子的禮節(jié)對待他。
②負:仗恃。側目:懼怕。忌:妒忌。譯文:高適仗恃意氣,敢于直言。朝中權貴近臣都怕他。李輔國妒忌他的才干。
(5)①由原文“監(jiān)軍李大宜不恤軍卒,食倉米飯且猶不足,欲其勇戰(zhàn),安可得?且南陽之帥各皆持節(jié),寧有是”可知,高適謁見玄宗,陳述哥舒翰兵敗的原因在于監(jiān)軍不關心軍卒,南陽各路首領各持權力。
②由原文“適因陳江東利害,永王必敗"可知,高適在永王叛亂時趁機向肅宗陳述江東利害,稱永王必敗。
③由原文“始學為詩,即工,以氣質自高,多胸臆間語”可知,高適的詩歌里有很多發(fā)自肺腑的語句。
④由原文“初,上皇以諸王分鎮(zhèn),適切諫不可"可知,高適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時強烈勸諫不可以。
答案:
(1)C
(2)B
(3)A
(4)①當時右丞相李林輔獨攬大權,對文辭十分輕視,只用對待舉子的禮節(jié)對待他。
②高適仗恃意氣,敢于直言。朝中權貴近臣都怕他。李輔國妒忌他的才干。
(5)①高適謁見玄宗,陳述哥舒翰兵敗的原因在于監(jiān)軍不關心軍卒,南陽各路首領各持權力。
②高適在永王叛亂時趁機向肅宗陳述江東利害,稱永王必敗。
③高適的詩歌里有很多發(fā)自肺腑的語句。
④高適在玄宗把各王子分封到各地時強烈勸諫不可以。
參考譯文
材料一:
高適,是渤??ど偪h人。少年時四處流落,沒有固定的事做。小時候家里貧困,客居梁、宋,以乞討為生。他性格對權貴十分傲氣,觀察事物有透徹的了解。等到二十歲時才關注詩歌,幾年之間,詩歌的體裁格調漸漸變化,憑借氣質自我欣賞,每吟誦一篇,喜歡被愛好詩歌的人傳誦。宋州刺史張九皋對他的才能十分驚奇,推薦他到有道科。當時右丞相李林輔獨攬大權,對文辭十分輕視,只用對待舉子的禮節(jié)對待他,高適拂袖而去,客居河右。河西節(jié)度史哥舒翰見了他覺得他很與眾不同,于是上表推薦他做左驍衛(wèi)兵曹,擔任自己府上的掌書記,跟著哥舒翰上朝,在皇帝面前極力稱贊他,不久高適又離哥舒翰而去。
恰逢安祿山叛亂,高適被哥舒翰征召去討伐祿山,任命高適做左拾遺兼監(jiān)察御史,仍舊輔佐哥舒翰守南陽。等到哥舒翰兵敗,高適從駱谷向西奔馳,拜見玄宗,于是陳述哥舒翰兵敗的原因說:“監(jiān)軍李大宜不關心軍卒,軍卒吃糧倉的米飯尚且還不夠,想讓他們奮勇征戰(zhàn),怎么可能?況且南陽的各路首領都各持權力,難道像這樣打仗能取得勝利嗎?陛下趁此機會向西遷入蜀中,躲避歹毒之人,不算是羞恥之事?!毙谕耆邮芰怂囊庖姟:髞戆驳撋降谋鵀墓粵]有觸及到蜀中。玄宗稱贊他,不久升他做侍御史。
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東起兵,想要占據揚州。當初,玄宗把各位王子分封到各地,高適強烈勸諫,認為不可以。等到永王叛亂,肅宗聽到他的意見很有道理,于是召見他謀劃這件事。高適趁機陳述江東利害,稱永王必敗。肅宗認為他的回答很與眾不同,讓高適兼任御史大夫、揚州大都督府長史、淮南節(jié)度使,平定江淮叛亂。平叛后,宰相李輔國憎恨高適敢于直言,在皇帝面前說他的壞話。于是被貶為太子少詹事。
材料二:
高適,字達夫,還有一種說法是仲武,滄州人。他年輕時心胸寬廣,不拘小節(jié),以參加科舉考試為恥,混跡于賭徒之中,才氣名聲卻傳播開來。后來高適考中有道科,授職封丘縣尉。不久,哥舒翰上表推薦高適任掌書記,后來又升任諫議大夫。高適仗恃意氣,敢于直言。朝中權貴近臣都怕他。李輔國妒忌他的才干。蜀中內亂時,高適出任蜀州、彭州的刺史,又升西川節(jié)度使,歸朝后,任左散騎常侍。于永泰初年去世。高適崇尚氣節(jié),談論王業(yè)與霸業(yè),滔滔不絕,從不厭倦。他遭逢國家多難之時,以建功立業(yè)自我期望,到50歲才學寫詩,立即就寫得很好,憑借氣質自我欣賞,有很多發(fā)自肺腑的語句。每寫完一篇,好事的人總喜歡傳揚吟誦。高適曾到汴州,和李白、杜甫相會,酒酣耳熱之際登上吹臺,慷慨悲歌,迎風懷古。沒有人能揣測他們的心情。相互間有許多唱和之作。現在高適還有詩文等二十卷著作,以及他編選的從至德到大歷年間作者二十六人的詩,為《中興間氣集》二卷,都傳世。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這首元曲,完成各題。
折桂令·諸葛武侯
鮮于必仁
草廬當日樓桑①。任虎戰(zhàn)中原,龍臥南陽。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②?!冻鰩煴怼分\謨廟堂,《梁甫吟》感嘆巖廊③。成敗難量。五丈秋風,落日蒼茫。
【注釋】①樓桑:在今河北涿縣,相傳是劉備故里。②鷹揚:逞威,大展雄才。③巖廊:廟堂,朝廷。
15.下列對這首作品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首句將“草廬"與“樓?!眱蓚€地名連在一起,實際是寫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之事。
B.“虎戰(zhàn)中原"用比喻手法,揭示了軍閥混戰(zhàn),逐鹿中原的歷史背景,為下文寫諸葛亮做了鋪墊。
C.中間部分多用對偶句,高度概括了諸葛亮輔佐劉備的功績;“廟堂”是借代,指朝廷對諸葛亮的重用。
D.“落日蒼茫"以寫景作結,意境蒼涼;落日的悲涼景象,蘊含了對諸葛亮悲壯結局的復雜情感。
16.這首元曲與《蜀相》在題材內容和思想情感上有什么相同之處?請簡要分析。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2)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詩歌題材內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時要結合詩歌內容,從詩句中找出關鍵性信息進行分析,聯(lián)系前后句子進行分析,把握詩人的內心感受。
【解答】(1)C.兩處錯誤:不只是“輔佐劉備”,還有后主劉禪;“廟堂"意在寫諸葛亮心系朝廷,鞠躬盡瘁。
故選C。
(2)題材內容:這首元曲與《蜀相》都是詠史懷古題材。本曲從諸葛亮出山寫起,“八陣圖成,三分國峙,萬古鷹揚”高度概括了諸葛亮的功績,最后寫到“成敗難量"?!妒裣唷方栌斡[古跡,表達了詩人對蜀漢丞相諸葛亮雄才大略、輔佐兩朝、忠心報國的稱頌以及對他出師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
思想情感:贊頌了諸葛亮的才華、功績,抒發(fā)了對他鞠躬盡瘁精神的敬仰,對他赍志而沒的同情、惋惜之情。本曲稱頌諸葛亮,以龍虎為對,奠定三分全國,“八陣圖”、《出師表》《梁甫吟》文治武功詩文俱在,功過勝敗難以計量?!妒裣唷贰叭欘l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發(fā)了詩人對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業(yè)未遂的感慨。
答案:
(1)C
(2)題材內容:都吟詠了諸葛亮(詠史詩),概括了諸葛亮從劉備三顧茅廬到出山輔佐兩朝君主,最后壯志未酬身先死的事跡,表現了諸葛亮的文韜武略和一片忠心。
思想情感:贊頌了諸葛亮的才華、功績,抒發(fā)了對他鞠躬盡瘁精神的敬仰,對他赍志而沒的同情、惋惜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歐陽修在《伶官傳序》中用“___________?"指出了“得難失易”的現象,而用“___________?"揭示了其原因。
(2)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雖無月字,卻處處有月,并借此寫出思婦無休無止思念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
(3)古詩文中常用“絲竹"借指音樂,比如相關的句子“”或“"就采用了這種手法。
【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古詩文名句默寫的能力。答題時要熟背相關篇目,并理解語句的含義,準確地寫出相關名句。
【解答】故答案為:
(1)豈得之難而失之易歟而皆自于人歟(重點字:歟)
(2)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重點字:砧)
(3)無絲竹之亂耳終歲不聞絲竹聲(重點字:聞)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3小題,11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鄉(xiāng)村是中華文明的生發(fā)之地?!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①于眾多文人而言,②鄉(xiāng)村不再是一個居住場所,③更是品鑒和寄情的對象,④是精神的歸屬。⑤至少自唐代,⑥無論是處尊居顯還是地位卑微,⑦文人在尋找心靈的棲息之地時,⑧總是繞不過陶淵明的田園成為首選。只不過由于時代語境和個人際遇的差異,每個人在承襲陶氏田園志趣的同時,也形成了個人的風格特征。
縱觀中國古代文化史,幾乎所有的文人都傾向于把鄉(xiāng)村視為精神家園,即使一些非鄉(xiāng)村出身,亦無耕種經驗的文人也是如此。王維出身于官宦之家,狀元及第后,投身官場,最高官職曾至尚書右丞。其早年經歷A,四十歲后卻移情鄉(xiāng)村,隱居藍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歸途。(甲)這種狀況的形成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特點決定的。費孝通認為,(乙)中國的社會是鄉(xiāng)土性的,在他看來,“土"不是貶義詞,而是我們的民族特征。區(qū)別于游牧民族和工業(yè)社會,中華文明是靠土地的產出來維系的,(丙)因此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極強的“鄉(xiāng)土情結”,(?。o論遷徙到哪里,都期盼葉落歸根。此外,B。道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倡“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目標是讓人類回到無為無爭的“自然狀態(tài)”。這雖然是一廂情愿的空想,但已深深影響了很多文人的終極追求,他們愿意想象一種“自然"和諧”的田園生活來抵抗現實世界的紛擾。此時,一畝小園便幻化為心中的宇宙。
18.文中第一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做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
19.請在文中橫線上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20.“‘人是黏著在土地上的,’"一句在文中的位置,最恰當的是()
A.甲處B.乙處C.丙處D.丁處
【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題時要讀懂題干涉及的句子,找出有語病的地方,正確修改。
(2)本題考查學生給文段補寫恰當語句的能力,答題時要通讀語段,結合語境進行補寫,要做到語言簡明、連貫、得體,并注意字數限制。
(3)本題考查學生語句復位的能力。答題時要讀懂語段,結合相關語境進行分析,正確選擇。
【解答】(1)第②句“鄉(xiāng)村不再是一個居住場所”關聯(lián)詞語“不再是"與后文“更是”搭配不當,句子可修改為:鄉(xiāng)村不僅是一個居住場所;
第⑤句“自唐代"成分殘缺,缺與“自”照應的“始”,句子可修改為:至少自唐代開始;
第⑧句“總是繞不過……成為首選”句式雜糅,句子可修改為:總是繞不過陶淵明的田園(或:“總是把陶淵明的田園作為首選")。
(2)A.結合與“四十歲后卻移情鄉(xiāng)村,隱居藍田,仿佛找到了人生的歸途”的轉折關系可知,此處可填:與鄉(xiāng)村并無交集。
B.結合“這種狀況的形成當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特點決定的"的語境及“道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提示可知,此處是說道家文化的影響,可填:還有道家文化的深刻影響。
(3)“人是黏著在土地上的"強調了人與土地的密切關系,緊承前句“中華文明是靠土地的產出來維系的”,同時也是后一句“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有極強的‘鄉(xiāng)土情結’"的原因。
故選C。
答案:
(1)第②句可修改為:鄉(xiāng)村不僅是一個居住場所;
第⑤句可修改為:至少自唐代開始;
第⑧句可修改為:總是繞不過陶淵明的田園(或:“總是把陶淵明的田園作為首選”)。
(2)A.與鄉(xiāng)村并無交集B.還有道家文化的深刻影響
(3)C
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2小題,9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虹是一個彩色光環(huán),由外環(huán)至內環(huán)光序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觀測者在不同高度看到,最大仰角雖然都是41°左右,卻不是同一條虹,而是從不同水滴射出的七色光組成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魯人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上冊11.1《合同是當事人之間的法律》聽課評課記錄
- 滬教版數學九年級下冊27.1《圓的基本性質》聽評課記錄
- 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三節(jié)《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聽課評課記錄1
- 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冊 聽評課記錄5.1.3 第1課時《同位角、內錯角、同旁內角》
- 蘇科版數學七年級下冊聽評課記錄7.5多邊形的內角和與外角和
- 聽評課記錄表8篇二年級
-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九年級下冊2.1《推動和平與發(fā)展》聽課評課記錄
- 湘教版數學七年級下冊《相交直線所成的角》聽評課記錄
- 生產計劃外包合同(2篇)
- 獨生子女合同
- 九年級下冊滬教版上海化學5.2酸和堿的性質研究 課件
- 全國初中數學競賽分類匯編及解析
- 06歲兒童眼保健知識培訓課件
- 企業(yè)商業(yè)秘密保護操作指引(2023版)
- 三年級數學口算題300道 (可直接打印)
- 益生芽孢桿菌體外抑菌活性及耐藥性研究
- 2023數聯(lián)網(DSSN)白皮書
- ISO17025經典培訓教材
- 消防設施操作和維護保養(yǎng)規(guī)程
- 反面典型案例剖析材料范文(通用6篇)
- 餐飲行業(yè)品牌介紹商務宣傳PPT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