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衛(wèi)生學講義_第1頁
飼料衛(wèi)生學講義_第2頁
飼料衛(wèi)生學講義_第3頁
飼料衛(wèi)生學講義_第4頁
飼料衛(wèi)生學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飼料衛(wèi)生學

趙獻軍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醫(yī)學院

教學說明《飼料衛(wèi)生學》這門課共36個學時,全部為課堂講授,第一章“緒論”4學時,第二章、第十章“飼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等8學時,第三章“飼料非生物源性污染及監(jiān)控”4學時、第五章“飼料抗營養(yǎng)因子”、第八章“植物性飼料中毒”等12學時,第四章“飼料脂肪酸敗與控制”2學時,第六章“飼料衛(wèi)生監(jiān)督與管理”2學時,第七章“飼料衛(wèi)生標準及檢測方法”及總復習4學時。本課為考試課。本課程的性質:飼料衛(wèi)生學是研究動物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和抗營養(yǎng)因子的發(fā)生和變化過程、與動物健康的關系、防除措施以及衛(wèi)生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等有關問題的科學。飼料衛(wèi)生學既是預防獸醫(yī)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又是飼料科學和飼料毒物學領域中近年發(fā)展起來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本學科的形成和發(fā)展與飼料及飼料添加劑工業(yè)的發(fā)展和國家頒布的一系列管理法規(guī)條例的實施緊密結合,與畜牧業(yè)和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學習目的:通過學習,使同學們了解我國目前飼料衛(wèi)生狀況及研究動態(tài),熟悉影響飼料衛(wèi)生的因素及危害和防除措施,懂得如何進行飼料衛(wèi)生質量監(jiān)督與管理,掌握常見有毒、有害物的檢查技術,在生產中自覺學習并貫徹國家有關法規(guī)及政策。教材名稱:飼料衛(wèi)生學主編:王建華馮定遠出版社:西安地圖出版社參考書名稱:1、動物毒物學2、動物中毒病及毒理學3、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控制與測定第一章緒論目的要求了解我國畜牧業(yè)和飼料工業(yè)的形勢,學習國家關于飼料及飼料添加劑的法規(guī)政策,增強飼料衛(wèi)生安全意識和執(zhí)行國家政策的自覺性?;局R點飼料概述飼料衛(wèi)生學的內容和任務影響飼料衛(wèi)生的因素及危害飼料有毒有害因子的防除飼料衛(wèi)生學研究概況教學重點、難點以典型事例講授飼料生產和應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有毒有害物質,已經造成的飼料和動物危害以及對畜牧業(yè)和國民經濟的重大損失。難點在于熟悉飼料工業(yè)發(fā)展動態(tài)和有關國家大政方針,掌握大量最新資料并需要歸納整理和高度概括。飼料是動物的“糧食”,也是人類的間接食品。飼料的質量和安全直接關系到肉、蛋、奶、魚等養(yǎng)殖業(yè)的高效生產和動物產品的安全衛(wèi)生,與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因此,飼料產品是否衛(wèi)生安全,是確保動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首要條件,是保護人民健康的第一把鑰匙。近年來,飼料衛(wèi)生問題引發(fā)的事故不斷發(fā)生。瘋牛病、二噁英、多氯化聯(lián)二苯、β-興奮劑等事件已造成嚴重后果,不僅影響飼料工業(yè)和食品工業(yè)發(fā)展,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飼料中有毒物質危害畜禽健康,從而最終影響人類健康和環(huán)境。因此,世界各國均很重視飼料衛(wèi)生與安全。1999年5月29日,國務院已頒布實施《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2001年11月29日通過《國務院關于修改〈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的決定》,這是我國有關飼料的第一部權威性的法規(guī)。其中已明確提到飼料的安全性問題。1991年我國已經發(fā)布了《飼料衛(wèi)生標準》,2001年進行了修訂。2007年全球工業(yè)飼料產量達到6.804要保證畜產品安全,其前提是飼料安全。這就要求,在發(fā)展觀念上有一定轉變,即不能以經濟利益為惟一目標,還要考慮自身的生態(tài)責任,不但是為自己,也是為社會。為畜禽提供安全的飼料,是生態(tài)道德問題,也是社會道德問題。這是樹立科學的發(fā)展觀,統(tǒng)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具體體現(xiàn)。第一節(jié)飼料概述在這一定義中,它包括兩個重點:一是含有營養(yǎng)物質;二是可飼。在具體理解飼料的含義時,應該注意飼料一詞有其數(shù)量和質量的內涵,并非任何物質只要它們含有某些營養(yǎng)素就可以被稱為飼料,有些物質雖然含有某種營養(yǎng)素,但其量甚微,不一定適合當做飼料;有些物質也含有某種營養(yǎng)素,但同時也含有毒物,對動物有毒,也不能用做飼料。隨著飼料工業(yè)的發(fā)展,許多不提供養(yǎng)分的物質也劃入飼料范疇,如抗生素、驅蟲保健劑、增味劑、著色劑等非營養(yǎng)性添加劑。(一)飼料原料1.粗飼料2.青綠飼料3.青貯飼料4.能量飼料5.蛋白質飼料6.礦物質飼料7.維生素飼料8.飼料添加劑(feedadditive)(二)配合飼料產品1.全價配合飼料(completefeed)2.混合飼料(mixedfeed)3.精料補充料(concentratesupplement)4.濃縮飼料(concentrate)5.添加劑預混料(additivepremix)(一)蛋白質蛋白質主要由碳、氫、氧、氮四種元素組成,有的還含有少量的硫、磷、鐵等。飼料中的蛋白質是由20多種氨基酸按不同的順序和構型組成的大分子活性物質。各種蛋白質的含氮量不同,平均為16%,故將含氮量乘以6.25即為蛋白質的數(shù)量。(二)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的。碳水化合物分子中,一個碳原子與一個羥基相聯(lián),另兩個價鍵分別與其它碳原子相聯(lián)。由于其分子中氫和氧之比與水相同(2∶1),故得名為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1.動物體組織的構成物質碳水化合物普遍存在于動物體各種組織中。如核糖及脫氧核糖是細胞核酸的組成成分,粘多糖參與形成結締組織基質,糖脂是神經細胞的組成成分,糖蛋白因多糖部分的復雜結構而與多種生理功能有關。碳水化合物也是動物體內某些氨基酸的合成物質。碳水化合物有如下生理功能2.動物體內能量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在動物體內氧化供能。植物性飼料含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動物主要依靠它滿足生理上所需要的能量。葡萄糖能迅速氧化釋放能量,及時供給動物需要。纖維素、半纖維素等也是反芻動物的重要能源物質。碳水化合物有如下生理功能3.動物體內的營養(yǎng)儲備物質飼料碳水化合物除供給動物所需的養(yǎng)分外,多余的部分可轉變?yōu)樘窃椭驹隗w內儲備。碳水化合物有如下生理功能4.乳脂和乳糖的重要合成原料單胃動物主要利用葡萄糖合成乳脂。反芻動物利用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發(fā)酵產生的乙酸合成乳脂肪中的脂肪酸,乳脂中的甘油主要由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乳中的乳糖可由葡萄糖合成,而葡萄糖來源于血液,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發(fā)酵產生的丙酸能合成血液葡萄糖。碳水化合物有如下生理功能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等組成的混合物稱為粗纖維。粗纖維是各種動物,尤其是草食動物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物質。粗纖維對于動物胃腸道具有填充作用和刺激作用,同時是草食動物的主要能源物質。(三)脂肪脂肪也是由碳、氫和氧三種元素組成。脂肪的能值約為碳水化合物的兩倍以上,蛋白質的能值介于碳水化合物與脂肪之間。飼料中的能值取決于其脂肪含量的高低,含脂肪愈多則能值愈高。脂肪從形態(tài)上分固體和液體兩種,脂肪的硬度直接與所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數(shù)量有關。脂肪含不飽和脂肪酸越多,其硬度越小,熔點也越低,植物脂肪均屬此類。動物脂肪因含不飽和脂肪酸數(shù)量小,故在常溫下呈固體狀態(tài)。飼料中的脂肪除了供能外,其生理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不飽和脂肪酸的營養(yǎng)方面。脂肪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脂肪是動物熱能的重要原料2.脂肪是構成體組織的重要原料3.脂肪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4.脂肪可為幼小動物提供必需脂肪酸5.脂肪是動物產品的組成成分(四)維生素維生素是調節(jié)動物生長、生產、繁殖和保證動物健康所必須的有機物質,是一類微量營養(yǎng)物質。維生素含有碳、氫、氧,有的還含有氮,其中有的還含有一種以上的礦物元素。維生素A(VA)維生素D(VD)維生素E(VE)維生素K(VK)維生素B1(VB1)別名為硫胺素,抗神經炎素,抗腳氣病維生素。維生素B2(VB2)別名為核黃素,乳黃素,促生長維生素。維生素B3(VB3)別名為泛酸,遍多酸。維生素B4(VB4)別名為膽堿,人工合成的為氯化膽堿。維生素B5(VB5)別名為煙酸,煙酰胺,維生素PP,尼克酸,尼克酰胺。維生素B6(VB6)別名為吡哆醇(包括吡哆醛,吡哆胺)。維生素B7(VB7)別名為生物素,維生素H,促生素Ⅱ。維生素B11(VB11)別名為葉酸,維生素Bc,維生素M。維生素B12(VB12)別名為鈷胺素,氰鈷素,APF因子,抗惡性貧血維生素。維生素C(VC)別名為抗壞血酸,抗壞血病維生素。(五)礦物質對動物有營養(yǎng)作用的26種元素中,碳、氫、氧、氮屬非礦物質元素,其余22種都是礦物質元素。其中有7種(鈣、磷、鎂、鈉、氯、鉀和硫)是常量礦物質元素,15種(鐵、銅、鋅、錳、碘、鈷、硒、鉬、鉻、鎳、釩、錫、硅、氟和砷)是微量礦物質元素。常量元素是指占動物體重0.01%以上的元素;微量元素是指占動物體重0.01%以下的元素。當某種微量元素缺少或不足時,則導致動物體物質代謝的嚴重障礙,并降低生產力,甚至導致死亡,但某種必需元素過量又能引起機體代謝紊亂。礦物質的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1.用作體組織的生長和修補物質2.用作動物體的調節(jié)劑3.構成乳、蛋等產品的成分1.用作體組織的生長和修補物質礦物質元素約占體重的4%~5%,其中約有5/6存在于骨骼和牙齒之中,主要是鈣、磷和鎂;其余礦物質分布于毛、蹄、角、肌肉、細胞、體液以及上皮組織和其它組織中。有些元素如銅、鋅、錳、碘和鈷等也是酶、激素和某些維生素的組成成分。2.用作動物體的調節(jié)劑礦物質可以調節(jié)血液、淋巴液的滲透壓,使體液滲透壓恒定,保證細胞獲得營養(yǎng),以維持細胞的正常生命活動。礦物質可以調節(jié)血液的酸堿平衡,作為緩沖物質的成分。礦物質可以維持神經肌肉的興奮性,還可以影響其它養(yǎng)分在體內的溶解度,激活某些酶的活性,促進各種養(yǎng)分的消化和利用。3.構成乳、蛋等產品的成分鈣是蛋殼的主要成分,蛋白和蛋黃也含有豐富的礦物元素。乳汁中也含有多種礦物質元素。這些礦物質元素必須直接或間接來自動物采食的飼料和飲水之中。第二節(jié)飼料衛(wèi)生學的內容和任務飼料衛(wèi)生學(feedhygiene):是研究動物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和抗營養(yǎng)因子的發(fā)生和變化過程、與動物健康的關系、防除措施以及衛(wèi)生標準的制定和實施等有關問題的科學。通常指飼料產品中不含對飼養(yǎng)動物的健康造成實際危害,而且不會在畜產品中殘留、蓄積和轉移的有毒、有害物質或因素;飼料產品以及利用飼料產品生產的畜產品,不會危害人體健康或對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產生負面影響。二、飼料衛(wèi)生學的內容(一)防除飼料毒物,充分利用飼料資源(二)防止飼料污染,保證飼料衛(wèi)生安全(三)完善飼料衛(wèi)生標準,加強質量檢測(四)安全性毒理學評價(五)加強飼料管理,執(zhí)行飼料法規(guī)(六)飼料毒物中毒病的研究(一)防除飼料毒物,充分利用飼料資源據(jù)專家預測:到2010年、2020年和2030年,我國糧食產量的38%、43%和50%將用作飼料。屆時,全國人口將從目前的13億增加到16億,而耕地面積會進一步減少;到2010~2020年,我國能量飼料的差額為4300~8300萬噸,蛋白質飼料的差額為2400~4800萬噸,餅粕類差額為2560萬噸左右。因此21世紀中國的糧食問題,特別是養(yǎng)殖業(yè)所需的飼料糧問題,將是制約我國飼料工業(yè)和畜牧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飼料資源匱乏問題只能通過提高飼料利用率、開辟非常規(guī)飼料資源和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等辦法來解決,但不管哪種辦法,都必須保證飼料的營養(yǎng)水平和安全衛(wèi)生,都和飼料毒物與抗營養(yǎng)因子的研究和應用有關。(一)防除飼料毒物,充分利用飼料資源1.提高飼料利用率在生產配合飼料、設計配方時,既要考慮畜禽的不同生長階段、生理特點、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營養(yǎng)需要、營養(yǎng)素之間的互作等常規(guī)因素,還要考慮飼料中毒物和抗營養(yǎng)因子對營養(yǎng)素利用率的制約,以進一步提高配合飼料的飼料轉化率。在配合飼料原料生產工藝中,要采用各種脫毒和抗營養(yǎng)因子鈍化技術,提高現(xiàn)有含毒、含抗營養(yǎng)因子的飼料原料的營養(yǎng)價值和利用效率,特別是提高含毒、含抗營養(yǎng)因子的蛋白質飼料原料的營養(yǎng)價值和利用效率。我國蛋白質飼料原料主要來自餅粕類,如大豆餅粕、菜籽餅粕、棉籽餅粕和蓖麻餅粕等,其中絕大部分都存在毒素或抗營養(yǎng)因子。1993年我國生產大豆餅粕470萬噸,其中蛋白質利用率僅為70%;棉籽餅粕523萬噸,蛋白質利用率50%;菜籽餅粕488萬噸,蛋白質利用率小于50%,如通過各種技術解決其中毒素或抗營養(yǎng)因子問題,提高餅粕蛋白質利用率20%~30%,即可每年節(jié)約餅粕450萬噸。魚粉、血粉和骨粉等動物性飼料可補充畜禽所需要的多種營養(yǎng)成份和能量,但常因生產、銷售和貯運過程中極易發(fā)生霉變、酸敗等問題,導致質量下降,甚至產生有害物質而影響動物健康。飼料酶技術是提高飼料利用率的有效方法,如玉米中植酸磷占總磷的50%~75%,豬只能利用玉米中磷的10%~12%,加入植酸酶后,植酸磷利用率提高40%,糞中磷排出量減少40%,可大大減少糞便中磷對環(huán)境的污染。β-葡聚糖和阿拉伯木聚糖是大麥和小麥中的抗營養(yǎng)因子,大麥和小麥日糧中加入β-葡聚糖酶和阿拉伯木聚糖酶后,能量利用率可提高10%~20%??符煛⒋畏垡话阏荚Z的21%,是配合飼料中的主要農副產品。調查表明用于飼料的糠麩、次粉僅占60%左右。如果不除去油米糠,則易氧化酸敗,不耐貯藏,降低適口性。(一)防除飼料毒物,充分利用飼料資源2.開辟非常規(guī)飼料資源開發(fā)非常規(guī)飼料資源過程中,應注意其中存在的多種毒物、抗營養(yǎng)因子的脫毒和鈍化問題。由于對此類飼料原料或其加工過程的有毒有害物質常常不完全了解,或者已知其理化性質與檢測方法的物質,尚缺乏飼料毒理學試驗資料,不知其對動物機體的危害情況,因此必須進行安全性毒理學評價,以減少危害,提高飼料利用率。如馬鈴薯、木薯、糟渣類、蠶繭、秸桿、樹葉等。(一)防除飼料毒物,充分利用飼料資源3.調整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一方面需要改良飼料作物品種,另一方面需要將糧食+經濟作物的二元種植結構調整為糧食+飼料作物+經濟作物的三元種植結構,建立有效的飼料糧品種培育、種植區(qū)化體系,提高飼料作物的產量。這兩方面都存在許多和毒素、抗營養(yǎng)因子有關的問題需要研究。(二)防止飼料污染,保證飼料衛(wèi)生安全1.生物性污染飼料的細菌、霉菌污染或蟲害都能引起飼料的外觀和質量的變化,降低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及利用率,細菌、霉菌及其毒素還可引起動物中毒。2.非生物性污染各種化學物質如有害重金屬、某些無機和有機化合物污染飼料后,都能嚴重影響飼料的衛(wèi)生與安全。1.生物性病原物(1)細菌及其毒素沙門菌、大腸桿菌、肉毒梭菌、葡萄球菌等(2)病毒(3)真菌及其毒素鐮刀菌、黃曲霉菌等(4)寄生蟲及其(5)動植物中存在的天然毒素各種抗營養(yǎng)因子魚、貝類蘑菇苦杏仁、木薯棉籽油菜豆、鮮黃花菜(6)動植物貯藏時產生的毒性物質組胺、龍葵素、亞硝酸鹽2.化學性污染有害化學物質農藥、重金屬油脂聚合物加工時產生有害化學物質多環(huán)芳烴亞硝酸鹽桐油、礦物油添加或誤用有害化學物質工業(yè)油脂工業(yè)原料3.放射性(三)完善飼料衛(wèi)生標準,加強質量檢測制訂國家飼料衛(wèi)生標準是用法規(guī)形式限定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最高允許量。如飼料中可能出現(xiàn)的砷、汞、鉛、鎘、氟、硒、銅、亞硝酸鹽等無機毒物;棉酚、有毒生物堿、生氰糖甙、異硫氰酸鹽、麥角毒素等有機毒物;滴滴涕等有機氯農藥;對硫磷和馬拉硫磷等有機磷農藥;黃曲霉毒素等生物毒素;3,4-苯并芘和多氯聯(lián)笨等環(huán)境毒物;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和炭疽桿菌等微生物及其他有害物質,如果飼料中任一種物質超過法定的最高允許量時,則不允許上市銷售。(四)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對飼料中各種有毒有害物、污染物和藥物添加劑進行安全性毒理學評價,證明其確實安全和有效后,才能批準正式生產和使用。對獸藥和藥物添加劑必須規(guī)定休藥期,以法規(guī)形式制訂動物性食品中獸藥、藥物添加劑及其它化學物質的最高殘留量或允許殘留量。在飼料安全性毒理學評價方面,我國沒有統(tǒng)一的國家標準,參考“食品安全性毒理學評價程序和方法”(GB15193,1994-01-19)執(zhí)行。(五)加強飼料管理,執(zhí)行飼料法規(guī)《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國家飼料衛(wèi)生標準》《飼料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六)飼料毒物中毒病的研究獸醫(yī)臨床實踐已經證明,飼料毒物引起的疾病在動物中毒病中占有絕對重要的位置。研究動物飼料中毒病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飼料毒物中毒的一般規(guī)律,特別是探索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存在的原因、中毒機理、危害、診斷和治療方法以及防除措施,為開展飼料安全性毒理學評價和制訂飼料中有毒物質的最高允許量標準提供科學依據(jù)。三、飼料衛(wèi)生學的任務飼料衛(wèi)生學的主要任務是:(一)深入研究各地可利用飼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含量、理化性質、毒性、作用機理及其去毒利用的不同方法。(二)研究和解決各種飼料添加劑在使用過程中可能帶來的毒性及衛(wèi)生問題。(三)繼續(xù)研究和探討棉籽、菜籽、蓖麻、桐籽、胡麻、茶籽等餅粕中的有毒成分和方便、有效、經濟、安全的去毒新方法。(四)繼續(xù)制訂和完善各類飼料中各種有毒有害物質的允許量標準。(五)深入研究外來性毒物污染飼料的途徑,尋找預防飼料污染和防霉去毒的新方法,保證各類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六)深入了解與飼料衛(wèi)生質量有關的有毒有害物質,研究有效的預防和去除措施。(七)積極開展飼料毒物學與飼料衛(wèi)生學的基礎理論研究,促進飼料衛(wèi)生學的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四、飼料衛(wèi)生學與其它學科的關系飼料衛(wèi)生學是在飼料毒物學、畜禽中毒病學、飼料學、飼養(yǎng)學、家畜環(huán)境衛(wèi)生學、飼料加工學、生物化學、分析化學、生理學等學科不斷發(fā)展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新興學科,它的發(fā)展離不開這些學科的發(fā)展,又可以促進這些學科的繼續(xù)發(fā)展。所以,它與這些學科都有密切的關系。第三節(jié)影響飼料衛(wèi)生的因素及危害一、影響飼料衛(wèi)生的因素(一)飼料自身因素在飼料的生產過程(包括生長、收獲、運輸、加工、貯藏等)中,飼料本身固有或自然形成的某些有毒有害成分或其前體物質。這些物質可大體分為飼料毒物、抗營養(yǎng)因子和新飼料資源開發(fā)利用中的未知因素。毒物(toxicants):在一定條件下,一定量的某種物質進入機體后,由于其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在組織器官內發(fā)生化學或物理化學的作用,引起機體功能性或器質性的病理變化,甚至造成死亡,這種物質叫毒物。飼料本身含有的或在收藏、加工、調配過程中產生的,當動物采食并吸收達一定量時,即可發(fā)生機體的機能性或/和器質性病理變化,導致生產性能下降,表現(xiàn)某些特征性中毒癥狀(或稱示病癥狀),嚴重時造成部分或大批動物死亡的物質。如硝酸鹽、亞硝酸鹽、光敏因子、出血因子等??範I養(yǎng)因子(antinutritionalfactors,ANFs):飼料中存在某些能降低或破壞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影響機體對營養(yǎng)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甚至能導致動物中毒性疾病的一類物質。如植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抗維生素因子、非淀粉多糖、脂(肪)氧合酶及硫胺素酶、植物凝集素及單寧等。(二)自然與環(huán)境因素地理環(huán)境因素:土壤、空氣,如硒、氟等。氣候、季節(jié)、溫濕度因素:細菌及其毒素真菌及其毒素(三)人為因素農藥:磷、氯、氟、汞、砷、鋅等;藥物:抗生素、磺胺、驅蟲藥、呋喃類、瘦肉精等;環(huán)境污染:工業(yè)三廢肥料:飼料添加劑:加工不當其他二、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的分類與危害(一)有毒有害物質的種類按其來源可分為:天然飼料毒物(包括其前體物和衍生物)農藥(殺蟲劑、殺鼠劑、化肥以及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等)、有害微生物(如某些細菌、霉菌及其毒素等)、環(huán)境污染物(工業(yè)三廢、地質性氟過多、放射性物質等)、飼料添加劑(如維生素、微量元素、藥物等)、有毒植物(如棘豆屬和黃芪屬有毒植物、櫟屬植物的果實及嫩葉、紫莖澤蘭、鬧羊花、萱草根、狼毒等)按其化學結構可籠統(tǒng)分為: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兩大類,或詳細分為鹽類、甙類、生物堿、酚類、肽類、蛋白質類、萜烯類、重金屬類、非蛋白氨基酸等。按其危害作用還可分為:神經毒物、細胞毒物、肝毒物、腎性毒物、三致(致畸、致癌、致突變)毒物、抗營養(yǎng)因子、致敏因子等。(二)飼料毒物的體內轉運和轉化飼料毒物進入機體的途徑主要是消化道的吸收作用。大部分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毒物與血漿白蛋白(少數(shù)與球蛋白)結合,少數(shù)呈游離狀態(tài)。一般來說,這種結合是可逆的,血漿中結合的毒物與游離的毒物保持著動態(tài)平衡。與蛋白質結合緊密的毒物,不易透過細胞膜進入靶器官對組織產生毒性作用。由于不同毒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力不同,即已結合的毒物可被結合力更強的毒物取代而游離出來,或被內源性代謝物競爭或置換,從而增強其毒性。由于結合、主動運輸或溶于脂質中,毒物能在組織器官的特定部位貯存。各種毒物在體內各組織器官中的分布數(shù)量與貯存時間,由其透過細胞膜的能力及其與不同組織器官的親和力決定,而且常成為引起毒性作用的基礎。肝臟具有特殊的生理解剖特點,是毒物在體內貯存并進行生物轉化的主要器官。大多數(shù)飼料毒物在體內經過氧化、還原、水解、結合(或合成)等作用,改變其結構和性質,從而達到活化(毒性更強)或失活(解毒)的作用。生物轉化的反應類型

第一相反應:從親脂性到極性

(一)氧化:最重要的1相反應(三)水解反應在水解酶的催化下,化學物與水發(fā)生化學反應而引起化學物分解的反應。水解酶:血漿、肝、腎、腸、肌肉和神經組織第二相反應(結合反應,Conjugation):從極性到親水性結合反應:進入體內的外源化學物在代謝過程中與某些其他內源性化學物或基團發(fā)生的生物合成反應,形成的產物稱結合物。多數(shù)毒物在生物轉運和生物轉化過程中,發(fā)揮毒性作用,引起機體的代謝功能和組織結構的變化,損害機體的組織及其生理功能,發(fā)生中毒現(xiàn)象。如硝酸鹽被還原生成毒性更大的亞硝酸鹽;生氰糖甙經水解后釋放氫氰酸;硫葡萄糖苷可生成硫氰酸鹽、異硫氰酸鹽和噁唑烷硫酮;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可在瘤胃微生物的作用下產生大量酸性物質等。(三)飼料毒物的作用機理飼料毒物的毒性可分為兩大類毒物中毒機理的解釋可以從臟器水平、細胞水平、亞細胞水平和分子水平幾個層次進行研究。1.確定生物大分子的靶點,回答何種組織器官或大分子對該毒物有較強的親和性;2.分離和鑒定出毒物的活性代謝產物,同時測定由毒物所引起體內某種物質的數(shù)量或活性的改變,為更好的了解毒物的毒性和確定早期診斷指標提供依據(jù);3.動物種屬之間,在最基本結構分子水平上的基因表達非常相似,因此用有毒有害物質引起某種動物染色體和基因突變的資料,推測有毒有害物質對其它種屬動物的遺傳危害,從而彌補傳統(tǒng)毒理學研究的某些不足。研究證實體內的脂肪組織對有機氯制劑具有高度親和性;砷和鉛主要貯存在骨骼和肝腎組織中;棉酚和蓖麻毒素具有細胞毒性和血液毒性;菜籽餅毒素能引起甲狀腺腫大等癥狀;黃曲霉毒素B1能誘發(fā)肝癌和膽管壁增厚;植酸和氟離子能與二價離子(如Ca2+、Zn2+、Fe2+、Mg2+、Cu2+)結合,形成絡合物,從而使這些元素的生物利用率降低,造成機體缺乏癥;亞硝酸離子可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癥;氰離子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Fe3+結合,造成細胞內缺氧和生物氧化功能喪失;氟乙酸經活化生成的氟檸檬酸能抑制順烏頭酸酶的活性,從而中斷三羧酸循環(huán)和能量的產生;有機磷酸酯類可抑制膽堿酯酶的活性,產生膽堿能神經興奮的一系列臨床癥狀;飼料中的某些酶抑制劑能使消化道中蛋白酶、淀粉酶或脂肪酶失活,影響飼料的消化吸收。第四節(jié)飼料有毒有害因子的防除一、增強飼料衛(wèi)生觀念飼料的安全衛(wèi)生直接關系到飼喂動物的安全和健康,間接影響到人類的衛(wèi)生和安全。1991年我國已經發(fā)布了部分飼料衛(wèi)生標準,對常見的16種有毒有害物質在飼料中的允許量作了規(guī)定。農業(yè)部在1989年公布了20種畜禽飼料中允許使用的藥物添加劑及其使用方法,1998年又調整為30種。新版GB13078-2001《飼料衛(wèi)生標準》,增加為17種有毒有害物質,產品品種達66種。2006、2007年又增加了相關霉菌毒素標準。這些標準和規(guī)定對保證畜禽飼料的安全衛(wèi)生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國飼料安全問題不容樂觀,飼料衛(wèi)生標準還很不完善,遠不能滿足對飼料安全管理的需要。然而,部分企業(yè)為了商業(yè)目的,在飼料中長期使用某些國家明令禁止的藥物或化學藥品,導致藥物和化學藥品殘留增加;更有甚者,在水產飼料中添加國家在80年代就已經禁用的敵百蟲。有些人為了牟取暴利,在飼料中添加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甲基睪丸酮、雌二醇等激素類藥物……等等,動物產品安全問題時有發(fā)生。近年來的瘋牛病、二噁英、β-興奮劑、瘦肉精、睡夢寶、蘇丹紅和多寶魚的孔雀石綠、三聚氰胺事件的連續(xù)發(fā)生,人們震驚之余發(fā)現(xiàn)飼料在某種條件下不僅構成了對動物和人類健康的嚴重威脅,而且造成了意想不到的經濟損失和巨大的政治影響。飼料安全作為食品安全中的一個源頭環(huán)節(jié),成了上至國際組織和政府部門,下至平民百姓,各個層面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這句古訓已經成為當今人們對食品安全高度重視的至理名言,特別是動物食品直接關系人民群眾健康和生命安全,關注動物食品安全對于切實維護人的生命權益實現(xiàn)人的健康愿望,構建和諧社會,至關重要。因此,提高飼料衛(wèi)生觀念,完善和制定飼料衛(wèi)生標準和法規(guī),加大宣傳力度,用法律保證我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的安全衛(wèi)生,保障飼用動物的健康成長發(fā)育和產品的衛(wèi)生安全,促進國民經濟的穩(wěn)步發(fā)展和人類健康。二、作物育種三、環(huán)境治理四、脫毒或滅活處理物理法化學法生物法飼料衛(wèi)生學展望飼料是動物的食物,而動物產品是人類的食物和食品工業(yè)的原料,所以飼料也可以看作是人類的間接食品,與人民生活水平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飼料安全問題,是我國乃至世界各國普遍關注的一個社會問題,消費者一再要求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而畜牧養(yǎng)殖企業(yè)也要求飼料生產企業(yè)為其提供高效安全的飼料產品。為此,我們要時刻提高飼料安全意識,要充分認識到飼料安全是畜牧產業(yè)和食品安全的最重要、最基礎的奠基石。確保飼料安全,是關系我國人民健康、農村經濟結構戰(zhàn)略調整和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頭等大事。只有安全的飼料,才能生產出安全的畜產品,只有安全的畜產品,才能控制好人類食品安全的源頭,這是確保畜牧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的生命質量的雙贏戰(zhàn)略。第二章

飼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1.目的要求了解污染飼料的常見生物、危害及防除技術。2.基本知識點細菌污染與飼料變質,霉菌污染與飼料霉變,微生物污染的控制,飼料蟲害。3.教學重點、難點重點講述重要細菌、霉菌、害蟲的種類、習性、危害和防除措施。難點在于對有害生物的確認、有毒物質的檢驗和經濟可靠的防除辦法。第一節(jié)細菌污染與飼料變質一、細菌污染飼料的環(huán)境條件細菌具有普遍存在的特點,飼料中不可能不存在細菌,目前的技術也不可能根除飼料中的細菌。控制細菌對飼料的污染,首先必須了解細菌污染飼料的環(huán)境條件。與細菌生命活動有關的環(huán)境條件包括溫度、水分、氫離子濃度、滲透壓及輻射等。(一)溫度

根據(jù)繁殖所需要的溫度可分為嗜冷菌、嗜溫菌和嗜熱菌三類。嗜冷菌:生長在0℃或0范圍:-10℃~30最適:10℃~嗜溫菌:生長在15~45℃環(huán)境中(最適溫度為37℃范圍:10℃~45最適:25℃~嗜熱菌:生長在45~75℃環(huán)境中,是導致罐頭食品腐敗的主要因素.范圍:25℃~80最適:50℃~微生物的最適生長溫度是指微生物能生長繁殖良好的最適應的溫度。即在這種溫度下微生物生長速度最快,增代時間最短。增代時間是指新細胞成長至繁殖出下一代細胞所需的時間。常用幾個參數(shù):1.熱力致死時間(TDT)在特定條件和特定溫度下,殺死一定數(shù)量微生物所需要的時間(min)。傷寒沙門氏菌在60℃時的TDT為5min,大腸桿菌為5~30min,梭狀芽孢桿菌芽孢在100℃下的TDT為5~菌量愈多,抗熱力愈高,數(shù)量越多,加熱殺死微生物所需的時間也越長。如在100℃時,肉毒梭菌的芽孢菌數(shù)為7.2×1010,TDT是240min;芽孢菌數(shù)為3.2×107時,TDT是110min;芽孢菌數(shù)為3.3×102時,TDT是40min。常用幾個參數(shù):2.D值利用一定溫度進行加熱,活菌數(shù)減少一個對數(shù)周期(即90/100的活菌被殺死)時所需的時間(min)。3.Z值在加熱致死時間曲線中,時間降低一個對數(shù)周期(即縮短90/100的加熱時間)所需要升高的溫度(℃)。4.F值在一定的基質中,其溫度為121.1℃,加熱殺死一定數(shù)量微生物所需的時間(min(二)水分細菌在生命活動中,水是不可缺少的物質,而且需要大量的水分,才能維持細菌一系列正常代謝的進行。干燥溫度越高,細菌越容易死亡;高速干燥時,細菌不容易死亡;經真空干燥后并在真空環(huán)境中貯存的細菌可長期保存其生活力。保存飼料,必須干燥到一定程度。(三)滲透壓細菌的細胞結構具有一層半透膜,它能調節(jié)細胞內外的滲透壓平衡。各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宜的滲透壓。一些必須在含有2%以上鹽濃度才能良好生長的微生物稱為嗜鹽微生物或嗜高滲微生物。多數(shù)細菌在2%以下鹽濃度中才能良好生長。(四)氫離子濃度(pH)不同細菌耐受酸堿的能力不同,即各種細菌都有其適宜生長的pH值。如肉毒梭菌A型和B型生長的最低pH值為4.7,E型則為5.0。金黃色葡萄球菌最低生長pH值為4.8,在缺氧條件下則為5.0。大多數(shù)微生物不能在低pH值條件下存活。(五)輻射電磁波中某些波長的射線,如X射線、紫外線、放射性同位素射線等具有殺菌作用。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對紫外線最敏感,用15W紫外線殺菌燈距離50cm照射1min,或距離10cm照射6s幾乎可以把大腸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全部殺死。二、污染飼料的細菌及其危害在飼料衛(wèi)生學上,對這些在飼料中常見的細菌稱為飼料細菌,包括致病菌、相對致病菌和非致病菌3大類。與飼料衛(wèi)生有關的細菌主要是因侵入消化道而導致疾病和中毒以及引起飼料腐敗變質的一類細菌。細菌性飼料中毒可分為感染型和毒素型兩類。細菌性飼料中毒:指動物因攝入了含有有害細菌或細菌毒素的飼料而引起的一切中毒。感染型飼料中毒:病原細菌污染飼料后,在飼料中大量繁殖,這種含有大量活菌的飼料被動物攝入以后,會引起動物消化道的感染而造成中毒。感染型飼料中毒:病原細菌污染飼料后,在飼料中大量繁殖,這種含有大量活菌的飼料被動物攝入以后,會引起動物消化道的感染而造成中毒。毒素型飼料中毒:飼料中污染了某些細菌以后,在適宜的條件下,這些細菌在飼料中繁殖并產生毒素,這種飼料被動物攝入以后引起中毒。(二)污染飼料的細菌及其危害細菌性微生物是動物食物鏈中最常見的病原,主要有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結核菌、炭疽菌、肉毒梭菌、李斯特菌、葡萄球菌、豬鏈球菌等。菌落總數(shù)的概念菌落總數(shù)是指在被檢樣品的單位質量(g)、容積(mL)或表面積(cm2)內,所含能在嚴格規(guī)定的條件下(培養(yǎng)基及其pH值、培育溫度與時間、計數(shù)方法等)培養(yǎng)所生成的細菌菌落總數(shù),以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unit,CFU)表示。菌落總數(shù)的飼料衛(wèi)生學意義:飼料清潔狀態(tài)的標志和預測飼料耐儲藏的期限。細菌總數(shù)的允許量:魚粉細菌總數(shù)<2×106個/g,限量飼用:2~5×106個/g,禁用:>5×106個/g大腸桿菌(Escherichiacoli)幼齡畜禽對本菌最易感,如仔豬黃痢和白痢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雛雞的發(fā)病率達30-60%,病死率幾乎達100%。是一組來自人和溫血動物腸道(糞便)、在35~37℃下能發(fā)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或兼性厭氧的革蘭氏陰性無芽胞桿菌,耐熱,有菌毛,有的產生腸毒素致病性大腸埃希菌的種類A.腸產毒性大腸埃希菌(ETEC)B.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EIEC)C.腸致病性大腸埃希菌(EPEC)D.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EHEC)大腸菌群已被用作飼料質量鑒定的指標。大腸菌群的飼料衛(wèi)生學意義:①直接意義:可作為飼料被人或溫血動物糞便污染的指示菌。原因:特異(僅來自腸道);數(shù)量多,易檢出;環(huán)境抵抗力強;檢驗方法靈敏。②間接意義:可推斷飼料被腸道致病菌污染的可能性。由于大腸菌群與腸道致病菌來源相同,而且在外界生存的時間與主要腸道致病菌相當,所以大腸菌群致病菌污染飼料的指示菌。沙門氏菌(Salmonella)沙門氏菌腸桿菌科中的一個屬,革蘭氏陰性細菌,包括2324個血清型。分別對人、哺乳動物及鳥類有致病力。根據(jù)沙門氏菌的傳染范圍可分為三個菌群:(1)專門引起人類發(fā)病的沙門氏菌,如傷寒沙門氏菌、甲型副傷寒沙門氏菌、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丙型副傷寒沙門氏菌,這一群稱為腸熱型菌群。(2)僅能對動物發(fā)病,很少傳染于人的沙門氏菌,如雞傷寒沙門氏菌和雞白痢沙門氏菌,有時也會引起人的胃腸炎。(3)對哺乳動物及鳥類有致病性的沙門氏菌,并能引起人類食物中毒,如鼠傷寒沙門氏菌、豬霍亂沙門氏菌、腸炎沙門氏菌、德彼沙門氏菌、紐波特沙門氏菌、湯波遜沙門氏菌及鴨沙門氏菌等菌型最為常見。這一群稱為食物中毒菌群。美國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占第二位,僅次于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日本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占第三位,僅次于副溶血性弧菌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門氏菌為革蘭氏陰性的短桿菌,菌體四周有鞭毛,能運動,不產芽孢及莢膜,為兼性厭氧菌。生長溫度為10~42℃,最適宜溫度37℃。沙門氏菌不屬于腐敗菌,不分解蛋白,不產生吲哚,所以飼料中雖有大量細菌繁殖,也不能從視覺和嗅覺上識別出來。當動物從飼料大量攝入這些細菌時,除引起相應的腸道疾病外,菌體還在腸道內崩解,釋放出內毒素(一種多糖-類脂-蛋白質化合物),沙門氏菌中毒為感染型飼料中毒,其臨床癥狀為急性胃腸炎癥狀,發(fā)生嘔吐、腹痛及不同癥狀的腹瀉,四肢發(fā)冷,黏膜蒼白,抽搐,體溫升高。腹瀉嚴重時可引起脫水或虛脫,如不及時搶救可導致死亡。

飼料中沙門氏菌不得檢出肉毒梭菌(Clostridiumbobulinm)肉毒梭菌是革蘭氏陽性的兩端鈍圓的粗大桿菌,能形成橢圓形芽孢,有鞭毛,能運動,無莢膜。它是一種腐敗寄生菌,廣泛存在于土壤、動物的糞便、魚的腸管及人的糞便中,在未開墾的土壤和牧場所在地,污染尤為嚴重。植物性飼料潮濕堆積發(fā)熱造成腐敗和發(fā)霉后,或魚、肉類在加工過程中不注意衛(wèi)生,均易被肉毒梭菌污染。肉毒梭菌本身無致病力,但在適宜的條件下能分泌一種毒性很強的外毒素(肉毒梭菌毒素)。肉毒梭菌毒素是高分子單純蛋白質。生長產毒適宜溫度為18~30℃肉毒毒素是強烈的神經毒,不耐熱,毒素分8型,A、B、C1、C2、D、E、F、G。其中A和B型的抗熱力最強,E型抗熱力最弱。肉毒梭菌毒素是目前已知的細菌外毒素中毒性最強的一種,注入0.01μg就可使豚鼠死亡。成人只要食入0.01mg就可斃命。肉毒梭菌毒素對動物的胃腸道有刺激作用,在胃及小腸上段進入血液,選擇性地作用于神經末梢及神經與肌肉連接處,由于神經傳導的化學介質乙酰膽堿的釋放或合成被抑制而發(fā)生肌肉麻痹。該毒素還可以作用于血管的神經感受器而導致中樞病變。常見的化學介質:一羧基氨基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抑制性氨基酸二羧基氨基酸(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興奮性氨基酸乙酰膽堿--興奮介質兒茶酚胺中的多巴胺--調節(jié)乙酰膽堿的作用5-羥色胺--抑制組胺--抑制或興奮動物中毒后,最急性者往往不表現(xiàn)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一般病畜出現(xiàn)四肢無力,全身麻痹,運動不便,不能站立等中毒癥狀,有的24h內即可死亡。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葡萄球菌屬革蘭氏陽性球菌,呈葡萄狀排列。無芽孢,無鞭毛,不能運動,是兼性厭氧菌。本菌廣泛存在于空氣、水、土壤、動物的皮膚及牛的乳房中,尤其是存在于患乳房炎的牛乳、動物化膿性疾病及其分泌物中。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最適溫度為30~37℃,對熱抵抗力較強。耐鹽性強,在含有10%~15%的氯化鈉培養(yǎng)基中能生長,在含有20%~30%二氧化碳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金黃色葡萄球菌是葡萄球菌力最強的。廣泛分布于空氣、土壤、水及食具。人和動物具有較高的帶菌率。由金黃色荀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越來越多,據(jù)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由金黃色荀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僅次于大腸桿菌。在美國由金黃色菊萄球菌腸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占整個細菌性食物中毒的33%,加拿大則更多,占45%,我國每年發(fā)生的此類中毒事件也非常多。葡萄球菌可產生多種毒素,其中腸毒素為單鏈蛋白,耐熱,耐胃、胰蛋白酶,耐低pH。在含水較高、含蛋白質及淀粉豐富、通風不良氧分壓低的基質中最易產毒。毒素分為8個血清型,A型毒性最強,B型最耐熱,引起中毒最常見的是A、D型。葡萄球菌外毒素能通過胃腸道引起嘔吐和腹瀉。嘔吐作用是毒素在消化道上受體位置的刺激沖動經迷走神經和交感神經傳到中樞神經系統(tǒng)所致。中毒動物發(fā)生劇烈嘔吐,大量流涎,腹痛腹瀉,糞便帶血,嚴重腹瀉后出現(xiàn)失水癥狀,肌肉痙攣、虛脫,體溫大多正常。(二)飼料的細菌性腐敗變質飼料細菌性腐敗變質是指在以飼料細菌為主的各種因素的作用下,飼料降低或失去其營養(yǎng)價值等一系列變化。飼料腐敗變質的過程極為復雜,主要是使飼料中的營養(yǎng)成分發(fā)生分解,出現(xiàn)特異的感官性狀。細菌產生的蛋白質分解酶和肽鏈內切酶作用于飼料中的蛋白質,使其首先分解為肽,然后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及其它含氮物質在相應酶的作用下進一步分解成胺類、酮類、不飽和脂肪酸及有機酸等,飼料出現(xiàn)腐敗特征,即飼料發(fā)粘、滲出物增加,并出現(xiàn)特殊難聞的惡臭味。飼料細菌性腐敗變質產生的不良作用:1.飼料感觀異常,不良的顏色、氣味影響飼料的適口性,降低動物的采食量。2.營養(yǎng)物質遭到破壞,營養(yǎng)價值大幅度降低。3.增大了致病菌及產毒霉菌存在的可能性,引起動物機體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疾病,甚至中毒。4.腐敗變質的產物也可能對動物機體發(fā)生直接危害,如某些魚粉腐敗產生的組胺可使雛雞中毒等。(三)革蘭氏陰性細菌導致內毒素中毒的毒理機制構成細菌毒力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細菌毒素。革蘭氏陰性細菌內毒素常引起動物發(fā)熱、彌漫性血管內凝血、內毒素性炎癥、內毒素敗血癥和敗血性休克等癥狀。內毒素的本質是脂多糖(LPS),位于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外膜上。LPS的類脂部分結合在外膜內側,多糖側鏈突出于膜外。LPS是細菌細胞壁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保護菌體免受宿主體內因子的作用。G-細菌主要釋放內毒素的兩個途徑:A.以外膜泡形式釋放內毒素。外膜泡的形成只出現(xiàn)在細菌的對數(shù)增殖期,其釋放方式類似于成熟果實的自然脫落,并不損壞細胞的完好性。B.細菌溶解時把內毒素釋放到宿主體內,然后隨血液進入各組織器官。大量內毒素進入宿主體內使動物發(fā)生中毒癥狀。

1.細菌產生腸毒素:腸毒素刺激腸壁上皮細胞,激活其腺苷酸環(huán)化酶,在活性腺苷酸環(huán)化酶的催化下,使細胞漿中的三磷酸腺苷脫去二個磷酸,而成為環(huán)磷酸腺苷(cAMP),cAMP濃度增高可促進胞漿內蛋白質磷酸化過程,并激活細胞有關酶系統(tǒng),促進液體及Cl-的分泌,抑制腸壁上皮細胞對Na+和水份的吸收,導致腹瀉。

耐熱腸毒素是通過激活腸黏膜細胞的鳥苷酸環(huán)化酶,提高環(huán)磷酸鳥苷(cGMP)水平,引起腸隱窩細胞分泌增強和絨毛頂部細胞吸收能力降低而引起腹瀉。2.侵襲性損害沙門氏菌、副溶血弧菌、變形桿菌等,能侵襲腸黏膜上皮細胞,引起黏膜充血、水腫、上皮細胞變性、壞死、脫落并形成潰瘍。侵襲性細菌性中毒的潛伏期較毒素引起者稍長,大便可見黏液和膿血。

3.內毒素除鼠傷寒沙門氏菌可產生腸毒素外,沙門氏菌菌體裂解后釋放的內毒素致病性較強,能引起發(fā)熱、胃腸黏膜炎癥、消化道蠕動并產生嘔吐、腹瀉等癥狀。

內毒素分子明顯小于細菌,即使腸黏膜通透性輕微增加,內毒素也可通過腸黏膜屏障經門靜脈進入肝臟,由枯否氏細胞清除。如內毒素量過多或肝病導致枯否氏細胞功能減退,便可形成腸源性內毒素血癥,而細菌易位常發(fā)生于內毒素易位之后。

此外,內毒素可以激活枯否氏細胞釋放一系列炎癥介質,如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1,IL-6,IL-8和氧自由基等,TNF-α、IL-6等炎癥介質通過腸-肝軸由膽管進入小腸,引起腸黏膜損傷,通透性增加,更易導致腸道細菌易位。而大量炎癥介質可以引起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

4.過敏反應莫根變形桿菌能使蛋白質中的組氨酸脫羧而成組織胺,引起過敏反應。其病理改變輕微,由于細菌不侵入組織,故可無炎癥改變。作業(yè)題:舉例說明感染型和毒素型飼料中毒第二章飼料生物性污染及控制

第二節(jié)霉菌污染與飼料霉質真菌與霉菌真菌(Fungi)是指具有細胞壁和細胞核,不含葉綠素,無根、莖、葉的分化,靠寄生或腐生方式生活的一類生物。真菌在分類學上分為四個綱,即藻菌綱、子囊菌綱、擔子菌綱和半知菌綱。霉菌(Mold)是真菌的俗稱,嚴格地講,它只是真菌的一小部分。是在基質上能長成絨毛狀、棉絮狀或蜘蛛網狀菌絲體的真菌的統(tǒng)稱。霉菌不是一個分類學的概念。從分類學角度來看,霉菌隸屬于藻菌綱、子囊菌綱和半知菌綱。霉菌毒素:指某些霉菌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次生代謝產物,次生代謝產物指的是由細胞增殖過程中形成的丙酮酸、酯酸、氨基酸等初級代謝產物作為前體物質,進行生物合成的物質。一種霉菌菌株可以產生幾種霉菌毒素,而同一種霉菌毒素又可以由幾種霉菌產生。(霉菌產毒的不專一性)島青霉可產生黃天精、紅天精、島青霉素以及環(huán)青霉等幾種毒素雜色曲霉毒素可以由雜色曲霉、黃曲霉和構巢曲霉產生一、霉菌污染飼料的條件自然界中霉菌無處不在,霉菌孢子又極易擴散,飼料原料在田間生長到收獲、貯藏的各個時期都會感染霉菌,而且飼料的加工調制、運輸、銷售等各個環(huán)節(jié)也易被霉菌污染。但飼料污染霉菌并不意味著毒素生成,而霉菌在飼料上生長繁殖則是產毒的先決條件。霉菌能否在飼料上繁殖和產毒與飼料種類和環(huán)境因素等有關。1.霉菌繁殖和產毒需要適宜的基質能量是霉菌生長所必需的,霉菌的生長和繁殖所需能量來源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因此極易在含淀粉的谷物或飼料上生長,如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玉米、高粱和棉籽等。一般情況下,霉菌在天然基質上比在人工合成的培養(yǎng)基上更易于繁殖。但不同的霉菌菌種最適繁殖的基質不同,即各種基質中出現(xiàn)的霉菌以一定的菌種為主。如玉米、大米、面粉、花生和發(fā)酵飼料中,以曲霉菌屬和青霉屬為主;玉米與花生中以黃曲霉及其毒素檢出率最高小麥和玉米中以鐮刀菌及其毒素污染為主另外,碾碎的谷物或細小的顆粒或粉料,由于其失去種皮的保護,極易被霉菌污染,而且其中的能量也易被霉菌利用,因此,是霉菌的良好基質,能促進霉菌生長繁殖。2.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溫度是影響霉菌繁殖和產毒的主要因素之一,常見的貯藏霉菌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5℃,但實際上大部分霉菌在20~28℃之間都能生長,低于10℃和高于30℃時霉菌的生長則顯著減慢3.周圍環(huán)境的相對濕度大多數(shù)霉菌在基質上生長時大約需要75%以上的相對濕度,在80%~100%的相對濕度時生長更為迅速。我國南方多雨,相對濕度大,適于霉菌生長和產毒,而西北地區(qū)雨量少,飼料污染較輕。秋季雨水多,相對濕度大,比冬季更適于霉菌生長和產毒。4.飼料的含水量飼料的含水量不僅通過影響其周圍空氣的相對濕度來影響霉菌的生長,而且霉菌在某種飼料上生長時也需要一定的含水量。特別是當含水量為17%~18%時是多數(shù)曲霉和青霉菌繁殖和產毒的最佳條件。各種飼料的含水量不同,霉菌繁殖和產毒量也不同,通常含水量越高則霉菌生長越旺盛。研究表明當糧食水分活性[簡稱“wa”(它僅限于能供真菌利用的部分水分,并非食品或糧食水分的全部含量)]降低到0.7以下或安全水分降低到13%以下時,一般真菌均不能生長。5.通風狀況大部分霉菌屬需氧性的,其生長繁殖需要一定的通風和有氧條件,沒有氧氣霉菌就不能生存。但有些霉菌屬于厭氧性質,只有在無氧條件下才能繁殖和產毒,如毛霉、慶綠曲霉和酵母等可耐受高濃度的二氧化碳。6.飼料損害飼料及原料遭蟲害、鼠咬、脫粒損傷外皮、粉碎等,霉菌易于侵入繁殖,引起霉變。7.其他因素如生物因素,某一種霉菌或幾種霉菌可能是另一種霉菌生長和產毒的條件。另外地理、地形、自然災害、日照、貯存條件、運輸工具、加工水準等都會成為霉菌繁殖和產毒的條件。二、飼料霉菌污染狀況1.飼料霉菌污染的原因引起飼料霉菌污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自然界中有霉菌孳生,環(huán)境條件又適于霉菌繁殖(2)防霉去毒意識不強(3)飼料原料水分高(4)飼料不加防霉劑或防霉劑的效力差(5)市場疲軟,超過保質期(6)其他因素飼料原料的收獲、貯存以及飼料的加工、包裝、運輸、調制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可能被霉菌污染。2.霉菌污染飼料的途徑霉菌種類繁多,霉菌及其孢子又無處不在,周圍環(huán)境中空氣、水土等都可能成為飼料中霉菌的污染源。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個污染途徑,即內源性污染和外源性污染。(1)內源性污染主要指飼料原料污染,也稱田間污染或收獲前污染。飼料原料污染的田間真菌主要是:交鏈孢霉屬(Alternaria)曲霉屬(Aspergillus)青霉屬(Penicillium)芽枝霉屬(Cladosporium)鐮刀霉屬(Fusarium)蠕孢霉屬(Heminthosporium)黑孢霉屬(Nigrosprorium)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fimbriata)2.霉菌污染飼料的途徑(2)外源性污染也稱收獲后污染。飼料原料在曬場上或收獲后貯藏過程中污染的霉菌,尤其容易在倉庫保管條件不好,如表面潮濕、水分轉移、結露和早期發(fā)熱等情況下發(fā)生。所污染的霉菌稱為貯藏霉菌。飼料在加工、貯存、銷售以及飼喂過程中,通過接觸空氣、地面、加工機械、運輸工具、貯存場所、飼喂用具等環(huán)境中的霉菌孢子也可導致飼料污染。3.我國飼料污染現(xiàn)狀自從發(fā)現(xiàn)黃曲霉毒素以來,霉菌和霉菌毒素對食品和飼料的污染日益引起重視。據(jù)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統(tǒng)計,5%的食品和谷物在使用前就已變質。全世界每年大約有25%的谷物被霉菌毒素污染,約10%的食品和飼料因霉變而損失掉。(1)我國飼料原料的帶菌量帶菌量是指每克飼料中所能檢出的霉菌總數(shù),用來評價飼料污染霉菌的情況。我國飼料原料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據(jù)對286份飼料原料帶菌量的檢查,玉米和麩皮霉菌污染率為100%,豆粕為99%。飼料原料污染霉菌的菌相及檢出頻率因地理環(huán)境和季節(jié)不同而異,我國不同地區(qū)主要飼料原料霉菌帶菌量列于表2-1。表2—1主要飼料原料霉菌帶菌量(×103個/g)

(2)我國配合飼料的帶菌量配合飼料在加工、運輸、銷售等環(huán)節(jié)易污染霉菌。據(jù)對采自不同地區(qū)341份配合飼料(包括豬、雞、鴨配合飼料和牛補充料)的分析,霉菌檢出率為99%,其中粉料為100%,顆粒料為96%。各地區(qū)檢出的霉菌總數(shù)有明顯差異(見表2-2)。表2—2配合飼料霉菌帶菌量從檢查結果可見,帶菌量超過允許范圍的飼料品牌有110個,占32.3%,其中超過禁用界限的有68個,占19.9%,屬于輕度污染的飼料只有67.7%。(3)我國飼料霉菌污染現(xiàn)狀的評價A.評價霉菌對飼料的污染程度主要取決于飼料中霉菌帶菌量B.飼料污染程度與自然地理條件有關總體講我國南方溫暖多雨,相對濕度大,霉菌適于繁殖和產毒,飼料污染較重。而北方寒冷,霉菌繁殖受到限制,污染就輕。C.飼料污染程度與飼料狀態(tài)有關按飼料物理性狀主要有粉狀飼料和顆粒飼料,飼料加工工藝不同,其帶菌特點也有些差異。據(jù)調查,粉狀飼料帶菌量一般在102~105個/g之間,而顆粒飼料一般帶菌量為10~103個/g,粉料比顆粒料霉菌數(shù)量高10~100倍。飼料生產工藝也可作為評價飼料污染狀況的指標之一D.飼料污染程度與飼料及原料的貯存條件有關三、污染飼料的主要霉菌我國飼料(原料)中污染的霉菌霉菌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廣泛,種類繁多,目前已從全國28個省、區(qū)、市104個飼料加工廠和養(yǎng)殖場的627份飼料樣品中分離鑒定出霉菌23屬73種,檢出率最高的有曲霉屬87.7%,青霉屬73.8%,鐮刀菌屬36.6%,毛霉屬35.4%,此外還有枝孢霉屬、交鏈孢霉屬、共頭霉屬、梨頭霉屬、擬青霉屬、木霉屬、根霉屬等。目前已知能產生毒素的霉菌有150余種,其中絕大多數(shù)屬于曲霉屬、青霉屬和鐮刀菌屬。㈠曲霉屬(Aspergillus)黃曲霉、棒曲霉、赭曲霉、雜色曲霉、白曲霉、煙曲霉、構巢曲霉、寄生曲霉等。㈡青霉屬(Penicillium)島青霉、桔青霉、黃綠青霉、紅色青霉、擴展青霉、圓弧青霉、鮮綠青霉等。㈢鐮刀菌屬(Fusarium)三線鐮刀菌、禾谷鐮刀菌、梨孢鐮刀菌、類孢鐮刀菌、雪腐鐮刀菌、串珠鐮刀菌、木賊鐮刀菌、茄病鐮刀菌、粉紅鐮刀菌等。㈣其他菌屬單端孢霉屬(Trichothecium)木霉屬(Trichoderma)葡萄穗霉屬(Staechybotrys)長喙殼菌屬(Ceratocystis)麥角菌屬(Claviceps)等。四、飼料霉菌污染的衛(wèi)生學意義1.霉菌污染引起飼料變質(1)霉菌對飼料營養(yǎng)成分的影響飼料污染霉菌后由于霉菌生長需要營養(yǎng)物質,把飼料中的蛋白質、淀粉分解,飼料中營養(yǎng)成分遭到破壞,各種營養(yǎng)物質的平衡失調。研究表明,飼料霉變后營養(yǎng)物質平均損失為15%左右,發(fā)霉特別嚴重的飼料其營養(yǎng)價可能為零,甚至是負值,飼料完全不能飼用。據(jù)報道,貯存期間發(fā)霉的玉米,其脂肪含量由3.8%降低為2.4%,胡蘿卜素含量由3.1mg/kg降低為2.3mg/kg,VE含量由此22.1mg/kg降低為20.6mg/kg。串珠鐮刀菌可使被污染的飼料中VB1的含量顯著下降,從而引起動物VB1缺乏癥。(2)霉菌對飼料品質的影響飼料霉敗,可引起飼料結塊,使飼料保管更加困難。結塊的飼料其氣味、顏色、質地也會發(fā)生變化。3.飼料霉菌污染的衛(wèi)生學意義霉變的飼料不僅使飼料的物理性狀發(fā)生改變,降低飼料的適口性,而且使飼料的營養(yǎng)成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明顯降低飼料的營養(yǎng)價值,從而嚴重影響動物的正常生長發(fā)育、生產和動物食品的質量。發(fā)霉飼料能引起畜禽急性中毒死亡;慢性中毒時引起組織器官變性損傷,誘發(fā)癌腫,導致畜禽生產性能和繁殖機能紊亂,如體重下降、生長緩慢、乳、蛋產量降低、母畜不孕、產死胎、畸胎、流產等。同時霉變飼料會破壞動物的免疫機能,使細胞免疫系統(tǒng)機能和后天抵抗力降低,易造成二重感染和誘發(fā)某些真菌病及傳染性疾病。五、飼料霉變的感官變化霉菌污染飼料后使飼料發(fā)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霉菌種類和飼料霉變程度不同對飼料產生的影響也不同,除了引起飼料營養(yǎng)成分破壞和帶毒外,還會引起飼料發(fā)熱、生霉、變色、變味等一系列變化。(一)飼料發(fā)熱(二)發(fā)潮、結塊(三)生霉飼料生霉是飼料霉變的標志之一。(四)飼料變色1.霉菌引起飼料變色的原因(1)霉菌菌體顏色造成飼料變色(2)霉菌產生的色素使飼料變色(3)霉菌分解飼料的產物和壞死組織具有顏色2.飼料變色的類型和菌類黃色類產黃青霉、橘黃青霉、黃綠青霉、島青霉、葡匐青霉、木霉以及一些假單孢菌和芽孢桿菌等可以導致稻米、麥類等飼料產生黃至黃褐色變。紅色類紫青霉、赤青霉等可引起飼料赤變,一些鐮刀菌、單端孢霉、念珠霉和頭孢霉等大量繁殖可使飼料產生淡紅或暗紅的變色斑塊。褐色類交鏈孢霉、蠕孢霉等霉菌的侵害常使麥類、稻米等呈棕褐及茶褐色,構巢曲霉可使飼料變成茶褐色。黑色類赤曲霉侵害大米形成黑色變,而芽枝霉等具有暗色菌絲體的霉菌在繁殖過程中使飼料變?yōu)榘岛只蚝诤稚N凵愒S多根霉、毛霉、梨頭霉、青霉、曲霉等在飼料上繁殖時可使飼料發(fā)生白堊、灰褐等污色色變。(五)飼料變味霉菌污染飼料后,不論其霉變程度如何都會使飼料失去其固有的品味,而產生各種異常的氣味和味道,使飼料變味。1.霉菌引起飼料變味的原因引起霉敗飼料變味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1)霉菌本身具有特殊氣味,吸附到飼料上使飼料帶有異味。(2)霉菌分解飼料中的有機物生成各種具有異常氣味的產物引起飼料變味。2.霉菌引起飼料變味的類型霉味霉味來自霉菌的菌體,因霉菌種類和危害程度不同而強弱不一。新鮮菌體的氣味比老年菌體要強烈的多。許多青霉、曲霉、毛霉和根霉都能產生很強的霉味。酸味霉菌分解飼料生成的各種有機酸是使飼料酸度增高和變酸的根源。一些低分子的有機酸揮發(fā)性強,具有刺鼻的酸味。酒味飼料密閉或缺氧貯存時,一些厭氧性霉菌分解碳水化合物進行酒精發(fā)酵,使飼料帶有酒精氣味。臭味霉菌引起飼料嚴重霉敗時常有惡劣的腐臭發(fā)生。蛋白質的許多分解產物,如氨、氨化物、硫化氫、硫醇以及吲哚和甲基吲哚等物質均具刺鼻的惡臭??辔睹咕纸怙暳嫌袡C物質過程中,可產生一些苦味物質,如分解脂肪產生的酮類。患甘薯黑斑病的病薯中含有呋喃類物質,具有苦味和藥腥氣味。此外,霉菌在自身的代謝活動中,可能產生許多有機酸、酮類、醛類、醇類等物質,使霉變飼料具有令人不愉快的辛辣、哈喇、霉?jié)葰馕逗褪澄?。(六)重量減輕由于霉菌的大量繁殖,破壞了飼料中營養(yǎng)物質,使霉變飼料的干物質遭受損失,造成飼料干重下降。(七)霉爛飼料霉變的后期,由于霉菌使飼料嚴重霉爛、腐敗,徹底變壞,產生霉、酸、腐臭等難聞氣息。霉變飼料引起適口性下降,畜禽往往拒食。五、飼料的防霉防霉是預防飼料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最根本措施。防霉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控制飼料原料的質量關鍵在于嚴格控制原料的含水量。要求:玉米、高粱、稻谷等不超過14%;大豆及其餅粕、麥類、糠麩類、甘薯干、木薯干等不超過13%;棉籽餅粕、菜籽餅粕、向日葵餅粕、亞麻仁餅粕、花生仁餅粕、魚粉、骨粉及肉骨粉等不超過12%。水分含量過高易于發(fā)霉,同時會增加加工成本,并使飼料產品中水分含量增高。因此應制定和執(zhí)行原料的內控標準。凡不符合內控標準要求的原料不得采購和入庫。此外,要保證良好的原料貯存條件;原料出庫采用“先進先出”制;在不影響生產的情況下盡量縮短原料庫存期。2、控制飼料加工過程中的水分和溫度飼料加工后如果散熱不充分即裝袋,會因溫差導致水分凝結,易引起飼料霉變,特別是在生產顆粒飼料時,要注意保證蒸汽的質量,調整好冷卻時間與所需空氣量,使出機顆粒料的含水量和溫度達到規(guī)定的要求(含水量在12.5%以下,溫度一般可比室溫高3~5℃)。關于飼料產品中水分含量的允許值,我國規(guī)定:豬、雞配合飼料的水分含量在北方不高于14.0%,在南方不高于12.5%。豬、雞濃縮飼料的水分,在北方應不高于12%,在南方不高于10%。并規(guī)定,符合下列情況之一時可允許增加0.5%的含水量:平均氣溫在10℃從出廠到飼喂期不超過0天者;配合飼料中添加有規(guī)定量的防霉劑者。3、注意飼料產品的包裝、貯存與運輸飼料產品包裝袋要求密封性能好,如有破損應停止使用。近年來日本有人研究飼料防霉包裝袋。這種防霉包裝袋由聚烯烴樹脂構成,其中含有0.01~0.05%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它緩慢地釋放入飼料中,既可防霉,又具芳香味而增進適口性。飼料產品的貯存應與原料貯存一樣保證有良好的貯存條件。產品銷售出廠應按“先產先銷”的原則,盡量縮短產品庫存時間。運輸飼料產品應防止途中雨淋和日曬。4、應用飼料防霉劑飼料防霉劑種類很多,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是丙酸及其鹽類(包括丙酸鈉、丙酸鈣、丙酸銨和二丙酸銨)。目前我國生產的飼料防霉劑產品如克霉靈、除霉凈、霉敵101等,其主要成分均為丙酸及其鹽類。進口的飼料防霉劑產品如露保細、萬路保、克霉霸、詩華抗霉素等,其主要成分均為丙酸;“露保細鹽”的主要成分為丙酸鈣;“露保細NC”為丙酸銨;“萬香保”為二丙酸銨。除了丙酸及其鹽類外,其它的防霉劑還有山梨酸和山梨酸鉀、山梨酸鈉、山梨酸鈣,苯甲酸和苯甲酸鈉,富馬酸和富馬酸二甲酯,甲酸和甲酸鈉、甲酸鈣,脫氫乙酸和脫氫乙酸鈉,等等。除了使用單一型的防霉劑外,目前國際上使用防霉劑的發(fā)展趨勢是采用復合型的防霉劑,它們是多種有機酸防霉劑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這種復合型防霉劑可以拓寬抗菌譜范圍,增強防霉效果。如上述的“萬香?!狈烂箘┏饕煞侄徜@外,還包括乙酸、富馬酸、山梨酸等多種有機酸;“克霉霸”防霉劑是由丙酸、乙酸、苯甲酸、山梨酸、氯化鈉、硅酸鈣等組成。使用防霉劑應注意的問題防霉劑的作用往往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用法得當可較長時間保持飼料品質。否則,不但起不到防霉作用,還會破壞飼料品質,甚至對畜禽造成傷害。使用時應注意下列問題:(1)多數(shù)防霉劑只能抑制霉菌生長而不能破壞霉菌毒素,因此防霉劑最好在飼料沒有污染前添加。(2)注意安全性,嚴格按推薦量使用,本著成本低、毒性小、防霉效果好的原則來選用防霉劑。(3)每種防霉劑都有各自的防霉范圍,按照適當比例將幾種單一防霉劑混合使用,可起到協(xié)調作用而比單獨使用更為有效。(4)長期使用單一防霉劑,某些菌體易獲得抗藥性,因此,防霉劑的使用應采用輪換式或互作性。(5)防霉劑大多屬于酸型防霉劑,飼料pH值降低,其防霉作用增強,不能與堿性物質混合,否則會降低或失去防霉效果。(6)加強飼料管理,對飼料盡可能減少染菌機會。(7)在使用時,應與飼料充分混合,如混合不均則起不到應有的防霉效果。(8)酸性防霉劑對飼料中的某些成分(如VE)有破壞作用。(9)某些防霉劑具有異味,添加量過大時,對動物采食可能產生輕度的不適。5、選用抗霉的作物品種飼料作物的抗霉菌感染能力與遺傳因素有關,培育和選用抗霉的作物品種,可使作物減少或免受霉菌侵染,這也是控制霉菌污染的有效途徑。在實際生產中要完全去除霉菌是不可能的,使用防霉劑雖可有效地防止飼料的霉變,但不能降低已存在于飼料中的霉菌毒素的含量。最有效最積極的防霉方法還是創(chuàng)造不利于霉菌生長繁殖的條件,而降低飼料中的含水量,控制存放飼料場所的溫度和濕度,以求在根本上解決問題。六、霉變飼料的處理和利用霉變嚴重的飼料必須廢棄,決不可遷就加以利用。但對于輕度霉變的飼料,如果一概棄去不用,則可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因此,對輕度霉變的飼料的去毒處理與合理利用,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根據(jù)飼料原料與產品的不同情況,可采用以下各種方法進行處理。㈠剔除霉粒法由于霉菌毒素在谷實籽粒中分布不均勻,主要集中在霉變、破損及蟲蛀籽粒中,如果用手工、機械的或電子的挑選技術將這些籽粒挑選除去,可使飼料原料中的霉菌及其毒素含量大大降低。㈡混合稀釋法將受霉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飼料與未被污染的飼料混合稀釋,使整個配合飼料中的霉菌及其毒素含量不超過飼料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的允許量。㈢對飼料中的霉菌毒素進行脫毒處理通過物理學、化學和微生物學的方法,使飼料中的霉菌毒素不同程度地失活或除去。1、物理學脫毒法包括水洗、溶劑提取、加熱和輻射等方法⑴水洗法其脫毒效果因霉菌毒素種類不同而異。如丁烯酸內酯、展青霉素、串珠鐮刀菌素(MON)、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ON)等易溶水,水洗法有良好的去毒效果。而黃曲霉毒素、雜色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ZEN)、黃綠青霉素、桔青霉素等多數(shù)霉菌毒素則不溶或難溶于水,水洗法的去毒效果很低差。但對于霉變的谷實籽粒,由于毒素多存在于表皮層,反復加水搓洗也可除去部分毒素。⑵溶劑提取法由于霉菌毒素能溶于多種有機溶劑,故可采用溶劑提取法除去毒素。但由于此法需要提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