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全集_第1頁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全集_第2頁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全集_第3頁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全集_第4頁
六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全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設計

(2015)——(2016)學年度第(一)學期

科目:科學

年級:六年級

教師:車琦

教學計劃(六年級科學上冊)

一、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任教六年級2個班的科學。經過三年的科學學習,大部分

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tài)度較好,積極性較高。但是由于在家過于嬌

慣學生的動手實踐能手較弱。少數學生對科學這門學科不夠重視,導

致科學意識淡薄,科學實驗的操作不熟練。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顯微鏡下的世界,我們的地球,物

質在變化,探索宇宙,假設與實驗等。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

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系、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

關于“顯微鏡下的世界”的內容,主要指導學生初步認識細菌、霉菌、

病毒等微生物,知道生物體由細胞構成,了解微生物與人類的密切聯

系;“我們的地球”主要是從人類探索地球的形狀開始,引領學生從

地球表面到地球內部去認識地球;“物質在變化”從生活中熟悉的

一個個變化入手,提升學生對物質變化的認識,并試圖讓學生在學習

相關科學知識和科學概念的過程中,經歷部分或完整的科學探究過

程,提高科學探究的水平,使學生體會到科學知識可以改善生活,從

而激發(fā)學生關注與科學有關問題的積極性;“探索宇宙”讓學生通過

觀察、記錄太陽和月球的運動變化,探究它們的運動模式,鍛煉自己

的毅力,讓學生通過了解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探索,認識科學的進步和

人類智慧的潛力,引領學生進入天文這座神圣的殿堂,打開宇宙這本

書,遨游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解答心中的疑問,揭開宇宙神秘的面

紗。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guī)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

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

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搜集證據和信息資料,

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并有一

些設計與制作的活動。

三、教學基本目標

1、科學探究: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

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

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并用

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

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fā)展運用數據解釋和

推理的能力。

2、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

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關

注物質的變化,對宇宙充滿探索的欲望,并能從科學發(fā)展史中獲得對

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學知識:獲得有關“顯微鏡下的世界”、“地球和宇宙”、

“物質的變化”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

學概念。

四、教學重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

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

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

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五、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

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

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為

什么這樣教、有什么意義等問題,并做好記錄。

4、鉆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

學資源,進行系統(tǒng)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6、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7、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8、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9、各班建立科學學習合作小組,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

助、研討中學習;

10、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

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

的實踐;

教學進度表(六年級科學上冊)

單元序號單元課題課序課題課時

1水滴里的生命1

顯微鏡下的2做酸奶1

第一單元3饅頭發(fā)霉了2

世界

4搭建生命體的“積木”1

5單元總結1

1地球的形狀2

2地球的表面1

3地球的內部2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

4火山與地震1

5地表的變遷2

6單元總結1

1蠟燭的變化2

2鐵釘生銹了2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3變色花1

4洗衣服的學問1

5單元總結1

1登月之旅1

2太陽系大家庭1

3看星座1

第四單元探索宇宙

4探索宇宙1

5地球以外有生命嗎1

6單元總結1

1假設1

第五單元假設與實驗2實驗1

3單元總結1

考核2

第一單元顯微鏡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借助顯微鏡這種觀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認真細致觀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夠用圖表現出自己觀察到的水滴里的幾種常見微生物。

知識與技能

?認識微生物是一類個體微小、大多是單細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動物、植物共同構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廣泛,種類繁多。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

?體驗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一滴水里有什么。

難點:科學地使用顯微鏡。

教學準備:

放大鏡、顯微鏡、水樣、切片、圖片、抹布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一、引導學生觀察采集的水樣

1.學生觀察水樣:課前請大家從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樣,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

一下你帶來的水樣是什么樣的?

2.學生匯報。

3.學生可用放大鏡等進一步觀察水樣并匯報。你是用什么方法觀察到這些結果

的?

4.談話:假如讓你進一步對水樣進行觀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導學生明白要想觀察極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體要借助工具——顯微鏡)

5.激趣:取一滴水放在顯微鏡下,水滴里有什么?這將是怎樣一個世界呢?

二、引導學生了解顯微鏡的基本構造

1.講述:既然我們想借助顯微鏡來做進一步的觀察,下面就先來了解顯微鏡的

基本構造。

調節(jié)螺旋(調節(jié)焦距、j|---------目鏡(對著眼睛)

看清標本)7^0*

通光孔載物臺(放置標本)

J反光鏡(反射光線、照亮標本)

鏡座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2.學生認識顯微鏡的基本構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教師示范使用方法。強調輕拿輕放。

4.使用顯微鏡觀察時,教師強調以下幾點:

(1)反光鏡不能直接對著太陽,否則會傷害眼睛;

(2)使用時要小心,鏡頭不要碰著玻片:

(3)不能用手觸摸目鏡和物鏡。

三、組織學生借助顯微鏡觀察水樣

1.談話:顯微鏡下,水滴里到底會有什么?讓我們一起細心、耐心、認真地來觀

察一滴水,看看你能發(fā)現什么,把你的發(fā)現畫在活動記錄上。

2.學生分組觀察。

(在學生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巡回指導他們的觀察活動,及時了解學生的發(fā)現,指

導他們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

3.匯報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樣子的?在運動嗎?

(匯報時教師用多媒體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觀察記錄,并讓學生用語言進行描

述)

4.教師小結:在一滴水中,生活著許許多多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大多是一個

細胞構成的生物,它們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顯微鏡才能看到,

所以叫微生物。(板書:微生物)剛才我們看到的那些不動的微生物中,最常見

的是水藻,有藍藻、團藻、金藻等。運動的微生物中有鐘形蟲、草履蟲等。此外,

水中還有既不屬于動物也不屬于植物的微生物——細菌,細菌一般也是不動的,

有球狀的、桿狀的、螺旋狀的。

5.認識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歡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想看看水

中還有哪些微生物?(多媒體展示——水中各種常見微生物)

四、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認識微生物的相關知識

1.學生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

(1)談話:你知道如此神奇的世界是誰第一個發(fā)現的嗎?

(2)學生閱讀荷蘭生物學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師作相應補

充介紹。資料:

列文虎克,A.van

AntonievanLeeuwenhoek(1632~1723)

荷蘭顯微鏡學家、微生物學的開拓者。1632年10月24日生,

1723年8月26日卒,生卒地均在荷蘭的代爾夫特。幼年沒有受

過正規(guī)教育。1648年到阿姆斯特丹一家布店當學徒。20歲時列文虎克,A.van

回到代爾夫特自營綢布店。中年以后被代爾夫特市長指派做市政事務工作。這種

工作收入不少,又很輕松,使他有較充裕的時間從事他自幼就喜愛的磨透鏡工作,

并用之觀察自然界的細微物體。由于勤奮及本人特有的天賦,他磨制的透鏡遠遠

超過其同時代人。他制造的放大透鏡以及簡單的顯微鏡,形式很多;透鏡的材料

有玻璃、寶石、鉆石等。他一生磨制了400多個透鏡。他的遺物中有一架簡單的

透鏡,其放大率竟達270倍。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3)提問:通過閱讀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現在讓你用顯微鏡

去觀察,你想觀察什么?

(4)學生自由發(fā)言。

2.認識微生物的種類和分布。

(1)組織學生用多媒體認識在空氣中、土壤里、動植物的體表、體內都存在微

生物。

(2)談話:看來微生物雖然極小但種類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極廣,并且還有許

多微生物沒有被我們所發(fā)現。希望我們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樣將自己投入到微

生物的研究中。

四、拓展活動

用消毒牙簽在牙縫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簽放在載玻片的水滴上劃一下,

蓋上蓋玻片,用顯微鏡觀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板書設計:

水滴里的生物

水藻、藍藻、團藻、金燥

鐘形蟲、草履蟲

細菌等

教后記:

2.做酸奶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通過收集資料,與同學交流研討認識細菌、病毒;

?能夠通過嘗試做酸奶證明細菌的存在。

知識與技能

?認識細菌的主要特點和對人正反兩方面的作用;

?知道病毒也是微生物中的一類;

?知道病菌的傳播途徑及一些預防措施。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要關注與科學和人類有關的社會問題;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好處:

■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能通過收集資料,與同學交流研討等方式了解細菌、病毒的有關知

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鮮奶發(fā)酵成酸奶。

難點:病菌的傳播途徑。

教學準備:

做好的酸奶、課前查找的相關資料、粉筆灰等

課時安排

2階段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學習制作酸奶的方法

1.談話:你吃過酸奶嗎?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嗎?

2.學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測酸奶是怎樣做成的。

(讓學生提出各種可能性,教師不做任何評價;回去觀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

許會有所發(fā)現)

3.學生學習動手做酸奶。

(1)介紹做酸奶的方法:

①在鍋里放入一些鮮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開幾分鐘。

②消毒保溫杯和勺子。(可用開水燙一燙)

③待牛奶冷卻到35℃—40℃的時候,把鮮牛奶倒入自消過毒的保溫杯,并往里面

加入適量的酸奶,仔細攪勻,并蓋上蓋子。

④保溫8個小時后,酸奶就做成了。

4、強調

制作酸奶時需要注意兩個條件:一是溫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衛(wèi)

生,所有的器皿要進行消毒處理。

布置作業(yè)

制作酸奶,下次帶來和大家一起品嘗。

為什么鮮奶會變成酸奶呢?回去查找相關的資料,下次交流。

第二階段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一、組織學生開展酸奶品嘗會

1.談話:前幾天,我們同學們回家后親自做了酸奶(板書課題)。今天,同學們

帶來了親自做的酸奶,真了不起!下面我們就舉行一個酸奶品嘗交流會。

要求:在酸奶品嘗交流會上,你可以品嘗其他同學做的酸奶,了解他是怎么做成

的,并且要選出你認為最好喝的酸奶。

2.學生分組進行品嘗并交流。

3.全班匯報并交流。

4.質疑問難:在做酸奶和品嘗酸奶的過程中,你產生了哪些感興趣的問題?

5.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把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

二、認識細菌及酸奶形成的原因

1.教師指導并幫助學生確定研究問題:為什么牛奶會變成酸奶?

2.學生針對問題討論并猜測。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整理通過網絡、書本收集有關細菌的資料。

4.學生進行組內交流,然后每組選出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5.民主評議小組研究情況。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6.教師小結:

(1)細菌的基本形態(tài)特點及分布;

(2)細菌的繁殖;

(3)細菌與人和自然界的關系。

7.討論并交流:你還能舉出哪些有用或有害的細菌?

三、了解沒有細胞結構的病毒

1.講述:下面老師再告訴大家一個秘密,動物、植物和我們前面所研究過的微

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你知道嗎?在微生物大家族中,還有一種沒有細胞結構

的成員,它就是病毒。

2.談話:你聽說過“非典”和艾滋病嗎?它們都是由病毒引起的。

3.學生看教材插圖認識形形色色的病毒。

4.提問:你對哪種病毒比較熟悉?不妨向同學介紹介紹。

5.學生交流。

6.教師小結:病毒個頭很小,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細菌那么大。

病毒單獨存在時,不會生長、繁殖,像一個沒有生命的非生命體。然而,一但侵

入其他生物的活細胞中,就能夠生長繁殖,對生物體產生很大的影響。比如,麻

疹病毒等。病毒比細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幾千個拼接起來才有一個桿菌那么大,

所以,一般只有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它。

6.談話:你還知道哪些危害人類健康的病毒?

四、認識病菌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

1.提問:病菌是通過什么途徑侵入人體的呢?

2.學生猜測。

3.模擬病菌通過皮膚接觸傳染的活動:一位同學用沾粉筆灰的手和第二位同學

握手,依次傳遞下去,粉筆灰就傳給了握過手的同學。其實有些病菌的傳播也是

這個道理。

4.討論:還有什么其他途徑會使病菌沾到你的手上?我們應該怎么預防?

5.學生交流。

6.談話:除了皮膚接觸以外,還有哪些途徑會使病菌侵入人體?

7.教師補充介紹有關病菌傳播途徑的資料。

板書設計:

2、做酸奶

細菌

病毒

病菌

教后記:

3.饅頭發(fā)霉了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利用工具觀察霉,并能通過圖畫、文字、語言等描述霉的樣子;

■能夠設計對比實驗,研究霉產生的條件。

知識與技能

?知道霉是一種微生物,了解其形狀、顏色,及其作用和危害;

知道霉產生的條件,了解防止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會用顯微鏡觀察物體的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激發(fā)學生樂于探究、發(fā)現奧秘的欲望;

?在科學實臉中能克服困難,善始善終。

教學重難點

重點:憑借已有的經臉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臉方案,然后在課

外做對比實驗。

難點:憑借已有的經驗對霉菌產生的條件進行假設,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然后在課

外做對比實驗。

教學準備:

發(fā)霉的饅頭、放大鏡、顯微鏡、抹布、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

2階段

教學過程

第一階段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一、通過圖片導入新課

1.多媒體出示霉的圖片,提問: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這是什么嗎?

2.交流:你帶來了什么發(fā)霉的物品?

3.討論:關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二、學生觀察霉的樣子

1.講述:請大家仔細觀察帶來的發(fā)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顏色?

什么形狀?并在活動記錄上畫出或用文字描述出在顯微鏡下看到的霉。我們可以

借助一些工具,如:放大鏡、顯微鏡,有一點務必請大家注意:觀察完畢,記住

把發(fā)霉的物體倒進垃圾袋里,并洗凈載玻片和雙手。

2.學生觀察記錄,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教師小結:霉是一種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難直接看清,必

須借助顯微鏡,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種類很多,顏色各異,有青綠色、黃色、

黑色、白色等,形狀有絨毛狀、蛛網狀、絮狀等。

三、指導學生閱讀資料

1.談話:霉與人類關系非常密切,對此,你了解些什么呢?

2.學生交流對霉的已有認識。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3.學生閱讀教材第9頁的資料——《霉的功與過》。

4.讓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霉的其他資料,讓學生明白霉與人類關系非常密

切,對人類有貢獻也有危害。

四、探究霉的生長條件

1.大膽進行假設。

(1)提問:你們知道在哪些條件下饅頭容易發(fā)霉?請大家根據生活經驗大膽猜

想,再請各個小組把這些條件寫下來。

(2)各小組匯報猜想結果。

2.設計實臉方案。

(1)講述:同學們的推想是否正確,我們需要通過實臉來驗證。下面先請各小

組設計幾個對比實驗。

(2)學生設計對比實驗,要求把設計意圖寫下來。

(3)小組派代表利用實物投影儀匯報交流。

(4)小結:在我們假設的條件中,選擇一個進行研究,在改變這個條件的同時,

其他條件不能改變。初步設計如下實臉表格:

假設的條件

實驗方法實驗結果

改變的條件不變的條件

3.小組相互交流,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實驗,避免實驗雷同。

4.學生按照設計方案課外進行對比實臉。

第二階段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一、匯報探究零的生長條件的結果

1.各小組簡要匯報實臉過程及結果。

2.分析實驗結果,發(fā)現規(guī)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溫暖和潮濕的條件下最容易發(fā)

霉。

二、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發(fā)霉的一些方法

1.提問:你們還見過哪些食物或物品會發(fā)霉?

2.啟發(fā)談話:發(fā)霉給我們人類帶來許多不便,我們可以怎樣防止食物或物品發(fā)

霉呢?

3.看教材第10頁上的四幅圖,具體說說為什么要這么做?

六、拓展延伸

1.課外實臉:學生繼續(xù)研究霉產生的其他條件。

2.進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發(fā)霉的方法。

板書設計:

3、饅頭發(fā)霉了

霉的生長條件:溫度

陽光

濕度

4.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會通過顯微鏡觀察洋蔥表皮和人體表皮細胞;

?能夠繪制并描述簡單的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表皮細胞圖;

?能夠比較洋蔥表皮細胞和人體表皮細胞的不同與相同;

?能夠設計游戲活動,解釋白細胞吞噬病菌的作用過程。

知識與技能

?理解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是細胞,細胞有不同的形狀、大小和功能;

?知道胡克利用自制顯微鏡最早觀察到細胞,從而使人類發(fā)現和認識了生命體的微觀結構一

一細胞;

?知道生物體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就是細胞的生長發(fā)育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fā)展的;

?體臉到探索生命奧秘的快樂與重要意義;

?在探究活動中體驗與人合作與交流的樂趣,愿意與同學合作交流;

■意識到科學技術給人類與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好處。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細胞是構成生命體的“積木”。

難點:白細胞消滅病菌的過程。

教學準備:

顯微鏡、抹布、洋蔥切片、人體表皮切片、圖片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一、調動學生已有經驗,導入新課

1.談話:在小時候,我們或許都玩過積木,你們用它搭過什么呢?

2.學生自由交流。

3.提問:如果把我們把自己的身體或其他有生命的物體比做房子,那么搭建生

命體的“積木”又是什么?

4.學生思考、推測。

二、指導學生觀察洋蔥表皮和人體表皮

1.教師提供洋蔥表皮和人體表皮的切片。

2.學生借助顯微鏡來觀察,并將觀察到的情況畫下來。

3.匯報:你們發(fā)現了什么?是否看到了一個神秘的生命世界?

4.學生匯報、交流。

5.教師提問: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洋蔥表皮和人體表皮結構有什么不同?

6.學生匯報。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7.教師小結:你們做的真好,個個都像小科學家一樣,知道了洋蔥表皮是由許

多個近似于長方形的格子組成,每個格子實際上是一個近似的長方體,這就是一

個細胞。人體表皮也是由許多不規(guī)則的細胞構成的,細胞之間的界限不是很清晰。

兩種細胞的形狀、大小不完全一樣,不同的細胞有不同的形狀和功能。

三、指導學生認識細胞的有關知識

1.教師提問:同學們,今天我們發(fā)現和認識了生命體的微觀結構——細胞,關

于細胞知識,你們知道些什么?說說吧!

2.學生交流。

3.教師談話:關于細胞的發(fā)現,還有一段故事呢!

(學生觀看多媒體課件或者閱讀教材12頁的資料——胡克發(fā)現了細胞)

4.提問:細胞是誰發(fā)現的?細胞與生命體有什么關系?

5.學生回答。

6.教師小結:生命體大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基本單位。生

物體的生長發(fā)育過程就是細胞的生長發(fā)育過程;生物體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細胞

的衰老、死亡引起的。

7.學生認識不同形狀、大小和功能的細胞。(如紅血球細胞、白細胞、神經細胞

等)

四、拓展活動:模擬白細胞殺死入侵的病菌

1.講解:當身體某處受傷,病菌侵入時,有些白細胞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聚

集在受傷的部位吞噬病菌。同時,傷口周圍出現紅腫現象,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

的“發(fā)炎”,當病菌被消滅以后,炎癥也就消失。因此,白細胞對人體起著防御

和保護作用。

2.分組模擬白細胞消滅病菌的游戲。

(選定幾個學生扮演“病菌”,三四個同學為一組手牽著手扮演“白細胞”,然后

“捕捉”病菌,把它包圍起來)

3.各組學生代表上講臺表演給全班同學看,從而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不同細胞

有不同功能。

板書設計:

4.搭建生命體的“積木”

細胞:大小

形狀

功能

教后記:

第二單元我們的地球

1.地球的形狀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收集有關地球的資料并提出關于她球形狀的一些問題

能夠通過計算對地球的大小做出解釋

知識與技能:

知道地球的形狀和大小

知道人類探索地球形狀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探究中運用想象建立假設以及解釋的重要性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fā)展的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曲折過程;知道科學結論的得出可以來源于生活中的現象。

難點:知道合理質疑是科學探究不可缺少的推動力。

教學準備:

地球儀、小船、相關圖片、筆、紙、多媒體資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效果分析

教學內容

導入

1.出示地球課件,同學們這是什么?(地球)

2.談話:這就是我們人類居住和生活地方,但是,地球的形狀

是個什么樣的,地球有多大呢?我們今天就來學習這些知識。

板書課題:地球的形狀。

2.讓學生展示自己課前搜集的資料。

3.出示宇航員拍攝的地球照片或其他反映地球實景的照片,讓

學生說說看到了什么。

4.小組討論:關于地球,你已經知道些什么,還想知道些什么?

(注意提醒組長做好分類記錄)

5.小組匯報。

帶領學生經歷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1.談話:同學們對于地球的認識基本來自于書和電視,現在科

學技術發(fā)達了,人們對地球有了正確的認識,古代人又是怎樣

效果分析

教學內容

認識地球的呢?

出示圖片,一種是古代印度人對地球的認識,一種是古代中國

人對她球的認識。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當補充。

2、在高科技的今天,人類已經飛出地球通過衛(wèi)星照片證實了地

球是個球體,那么想象一下,如果我們沒有飛進太空,怎樣證

明地球是個球體呢?

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所提問題進行假設。

3、還有哪些現象能夠說明地球是個球體?

學生交流。

4、看課本,了解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介紹古代人認識地球形狀的過程。

既然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我國古代的張衡都在很早以前就

認為地球是圓形的,人們?yōu)槭裁床幌嘈拍兀?/p>

學生討論交流。

談話:后來,人們站在海岸邊看遠處的航船,發(fā)現進港的船只

總是先看見桅桿,在逐漸看見船身;出港的船只總是先不見船

身,然后桅桿才逐漸隱沒在地平線下,據此,人們猜測------

觀察進港的帆船,論證地球的形狀。

提示:

觀察者眼睛要平視,“開船者”要控制船的速度,不要太快。

6、介紹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

7、提問:通過對地球形狀的認識,你有何收獲?

認識地球的大小

介紹利用科學技術觀察到的地球。

蘇聯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

神州五號宇宙飛船

2、談話:根據收集到的資料,誰來說說地球有多大?

3、學生介紹有關她球赤道周長、半徑、表面積等相關數據,教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把這些數據展示出來。

4、談話:根據這些數據你們能想象出地球的大小嗎?

5、提問:我們知道中國的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那么你們能

猜猜一個地球相當于多少中國面積嗎?

6、學生猜想

7、教師展示中國地圖和世界地圖,用類比的方法幫助學生認識

地球的大小。

在地球儀上找出中國的位置,看一看中國在地球儀上有多大。

四、拓展活動:

算一算,如果你以每小時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時,當

你繞行赤道一周后,你的年齡該有多大。

板書設計:

地球的形狀

月食

環(huán)球一周

看遠處的航船

從太空看地球……圓球體

2.地球的表面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收集各種不同她貌特點的圖片和資料。

能夠制作地貌模型并交流地貌特點。

能夠描述家鄉(xiāng)地貌特點。

知識與技能:

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貌。

認識一些典型的地貌。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臉動手制作的快樂,并愿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快樂。

了解自己的家鄉(xiāng),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種各樣的地貌形態(tài)。

難點:制作地表模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事先做好的一個模型、泥、沙、石塊、各種枝葉、水、各種顏色的粉筆灰、網格

紙、白紙、彩筆等,多媒體資料。

學生準備:有關各種地形的資源。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導入

1.出示很多風景圖,讓學生說說是哪里,老師簡單介紹。

這些美景就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除了這些美麗的山水,我們

的地球上還有些什么呢?

2.談話:請同學們說說你所知道的地球表面是什么樣的。(結

合學生的回答適時出示有關大氣、水、巖石的圖片,明確認識)

3.小結:地球表面有大氣,大氣是構成地球的氣體:有巖石,

巖石是構成地球的固體;還有水,水是構成地球的液體。還有

就是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各種各樣的生物。

制作地表模型

1.談話:在地球形成的漫長歷史中,地球表面不斷在發(fā)生變化,

使地球表面呈現出不同的地形。

2.提問: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地形呢?

了解地形可分為平原、山脈、河流等

3.談話:大家想不想把看到的她形呈現在自己的眼前,即把它

們做出來呢?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4.出示事先做好的一個模型,討論可以用哪些材料來完成。

5.分組討論設計圖。(小組之間協調分工,盡可能地呈現多種

多樣的地表類型。)

6.講述布置要求:

想好了再做,用多少拿多少,多的送回,允許各組去參觀。

下面我們四個人一組,來制作一個你們喜歡的地方的模型,材

料都已經放在你們的實驗桌里了,注意不要把東西弄到地上,

不要把地面桌面弄臟。

7.學生領取材料,開始制作。

8.學生制作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三、指導畫模型

1.談話:剛才我一直在各組“旅游”,你們設想的這些地方真

的很漂亮,(舉例表揚表現出色的小組)。下面我想請大家把你

們設計的這些地方描在我的這張明膠片上,這樣我們就可以永

久保存它們了,愿意嗎?

2.講解:這個明膠片上一面是有粘性的,大家用手指一摸就知

道了。我們把光滑的一面朝下蓋在大家制作的模型上,用水彩

筆在上面描出她形的輪廓,然后根據不同的地形涂上不同的顏

色,比如小河可以用藍色。描的時候要利用這上面的網格把圖

畫的更準確些。

3.學生描圖,上色。(教師注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問題,及

時提供幫助,如俯視圖和平時看到物體的角度不同)

4.談話:現在,我們把畫好的圖后面放一張白紙,舉起來向大

家展示一下,你們看我們畫的是什么?(師生討論)

5.談話:沒錯,我們畫的就是地圖啊,當然真正的地圖要畫很

大的地方,別說沒有這么大的紙,就算有也是不可能這樣做的,

測繪人員觀測了地形以后還需要按照比例縮小才能制成地圖。

我們把書翻開,你們看這里的方格圖就比我們的明膠片小了很

多,你能把我們的地圖正確地畫到這兒嗎?該怎么畫?

6.討論交流。

7.在書上制作地圖。

8.談話:為了精確地、全景式地描繪地球地貌,攝影師在飛機

上進行航空拍攝。20世紀70年代以后,人們開始利用更先進的

衛(wèi)星在空中拍攝地球,從而獲得更清晰、更準確的圖片。

9.出示幾張航空照片。引導學生比較這兩種手段各有哪些優(yōu)點,

并與過去的手段進行比較,突出它們的先進性。

10.讓學生說說還有哪些現代手段,引導學生預測未來描繪地

貌的方法。

T解世界地形

1.出示地形地球儀,提問:在這個地球儀上最多的顏色是什么?

它代表什么?

2.師生共同探討地球儀上所表達的意義。

認識各種顏色表示不同的地形。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3.出示世界地形圖,提問:世界上有幾大洲?幾大洋?哪些地

方是海拔比較高的地方?南極應該在哪里?北極應該在哪里?

4.學生回答。

5.小結:我們的世界一共有七大洲、四大洋,海洋在地球上占

到了大部分,陸地上又是高原多,平原少。我們的家鄉(xiāng)地處長

江下游,這里屬于平原,和世界上很多大江大河的下游一樣,

這里也是美麗富饒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努力學習,長大了讓我

們的家鄉(xiāng)變得更美麗。

五、認識地圖

1.提問:今天,很多同學都帶來了地圖,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

地方需要用到地圖?(學生討論交流)

2.出示幾個圖例,提問:你能看懂地圖嗎?這在地圖上一般都

表示什么?

3.講解圖例。(具體圖例情況參見常見的地圖)

六、總結全課、拓展:

有句俗話說“三山六水一分田”,就基本概括了地球表面的她形

情況。結合今天所學的知識,你能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嗎?

板書設計:

2.地球的表面

巖石

大氣層

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圖例:河流湖泊、沙漠、鐵路、運河等

3.地球的內部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夠根據一些自然現象推測地球內部的構造

能夠制作一個地球結構的模型。

科學知識:

知道地球內部的結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樹立科學的自然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地球內部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能夠選擇制作地球構造的模型表述對地

球構造的探究結果;

難點:體會科學研究中建立地球模型的意義。

教學準備:

煮熟的雞蛋、各色橡皮泥、火山爆發(fā)和地震的有關錄像。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分

導入新課

1.猜謎語:桌上放了3個盒子,里面裝著水、細沙和小石頭。

2.談話:你們不打開盒子,用什么方法能夠猜出盒子里有什么?

學生交流。

話:同學們知道了地球的形狀,那么地球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呢?剛才猜物體的

方法對研究地球內部有什么啟發(fā)?

學生討論

4.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看看地球的內部。

二、指導學生討論地球內部構造

1..引導學生按書后的活動記錄對地球的內部情況做一個推測。

相互交流。

說說自己的構思,比比誰畫的最有可能。

2.請學生朗讀書上的資料(注意“殼、鍥”的讀音)。

3.補充提問:地球內部可以分成幾個層?

出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地球內部構造和各部分的厚度,學生說,教師板書。

4.請學生看圖回答三者的厚度是多少,主要有什么構成。

5.請學生用熟雞蛋作類比,幫助認識地球內部的構造。

6.討論書上的問題:將鐵水注入炸開的大裂縫是否可行?

學生交流。

三、制作地球內部構造模型

1.談話:雖然我們無法親眼看到地球的內部,但根據科學家對地球的了解,我們

可以用橡皮泥制作一個能“打開的地球各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制作?

2.引導學生圍繞如何區(qū)分地球內部各層次及怎樣確定各層厚度等問題展開討論。

如:(1)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模型,怎么做?

(2)制作模型時用不同顏色的材料表示地球的內部構造;

(3)制作地殼、地幔、地核的橡皮泥球的大小比例是多少?

3.交流匯報,確定方案。

4.分組制作。

5.各組展示后切開相互評價。

內容:地球構造模型月日今天我得了顆眾

評價項目☆☆☆☆☆☆下次努力

1、外形美觀

2、內部比例與色彩

3、組員的合作情況

四、總結拓展

1.過渡談話:人類是如何了解到地球的內部構造的?

教學內容分

2.小結:地殼、地幔、地核的劃分是根據地震波發(fā)生折射的不同推測出來的。地

球內部還有很多秘密等著我們去研究。

3.討論:現在人們已經想到了鉆孔的方法來研究地球。將來,假如讓你來研究,

你會怎么做呢?

4火山和地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收集有關火山與地震的資料。

2、能夠模擬火山的噴發(fā)和模擬地震的形成。

3、能用擅長的方式表達結果,進行交流并參與評議。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火山與地震是地球內力作用的結果,是自然現象。

2、了解火山與地震的形成原因及地震的預防措施。

3、知道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國家之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識自然界的力量是強大的,人為了生存可以戰(zhàn)勝自然。

2、了解張衡及他的貢獻,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3、熱愛大自然,從小立志,勇于探索。

教學重點:火山和地震的具體成因。

教學難點:地球內部是運動的。

教學準備:地震模擬器、水槽、火山噴發(fā)模擬器、氣球、積木、錄像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一、導入:

1、復習: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通過前幾課的學習,我們對地球有了初步的了解,你能向大家介紹嗎?

(地球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2、過渡揭題:今天這兩節(jié)課我們就來探索地球的兩大自然現象火山噴發(fā)

和地震的一些知識。

板書課題。

3、學生交流:關于火山和地震你知道些什么?

4、視頻欣賞:通過片段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學生交流。

二、組織學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噴發(fā)的原因

1、過渡:大家去過科學宮,看過火山噴發(fā),結合剛才的錄象,請大家再

看書說說火山形成及噴發(fā)的原因。

2、學生交流:學生閱讀提問,對答。

3、過渡:為了更好得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進行模擬火山噴發(fā)實驗。

學生氣球噴水實驗(幾名)

教師模擬實驗。(土豆泥實臉)

4、師生小結。

火山噴發(fā)的原因?

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經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卻沒有?

從火山爆發(fā)的現象中,人們能獲得哪些信息。

5、拓展:學生介紹火山知識。

三、組織學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1、過渡:我們知道地震也是一種非??膳碌淖匀粸暮?,通過錄象我們已

經略知一二。

2、研究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師介紹地震的主要類型:火山、塌陷、構造地震

構造地震的原因:地球內部運動產生的力。(毛巾實驗)

3、研究地震的危害程度:

學生活動一:水槽落子實驗。

P23學生活動二:紙箱地震模擬器實驗,判斷地震的中心與強弱。

學生活動三:畫圖(地震的中心與強弱)

交流:

4、小結。

四、讀故事說體會,談談安全教育:

1、過渡:在人類不斷認識、改造自然的歷程中,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為之

奉獻一生,為人類的提供大量的科學數據和寶貴經驗,還有偉大的發(fā)明。

2、聽故事,談體會:(科學家夫婦獻身故事,張衡的研究。)

從這兩個故事中,你能告訴大家什么呢?

3、思考:人類為什么要研究這兩種自然現象,或者其它現象?

4、安全教育:

地震來臨時我們怎么辦?

印度洋海嘯對你的啟示?

你在其它災難面前我們怎么辦?

五、總結,拓展: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1、總結:

2、投影拓展辯論賽:

地球是運動的嗎?

為什么我國臺灣省是地震的頻繁地區(qū)?

板塊之間的運動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

我國古代對她震的研究還有何成果?

現代還有哪些地震預測儀器?

如果沒有科學儀器,怎樣預測地震?

為什么地震前有征兆?

板書設計:

火山和地震

形成原因

預防措施

教學反思:

5地表的變遷

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根據資料推斷某地方在很久以前的地形。

2、能夠對一些現象作出大膽的猜想。

3、能夠模擬風化對巖石的影響。

4、能夠對人類的一些行為作出合理的評判。

科學知識目標:

1、知道流水、冰川、風、氣象會對地表產生影響。

2、知道人類的有些行為也使得地表發(fā)生了變化。

3、知道地表的變迂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意識到要用證據支持自己的解釋。

2、感嘆自然的力量,欣賞自然的美。

3、意識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地球多種地表形成的具體原因。

教學難點:風化和侵蝕的作用。

教學準備:酒精燈、小石子、鏡子、水搬運模擬器、火柴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一、導入:

過渡:大家看過化石嗎?

2、欣賞化石圖片。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3、思考:化石有什么作用?(了解地球的過去)

4、錄象:世界風光欣賞。

5、揭題:多美的世界,從古到今地球的表面都是這樣的嗎?今天這節(jié)課

我們就試試來了解地球的過去,探究地球表面的變遷狀況(板課題)

二、研究喜馬拉雅山的過去。

1、過渡:有人說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在很久很久以前,根本沒有,

你同意這樣的觀點嗎?

2、學生討論,匯報。

3、交流:為什么說那里可能是海洋?有何證據?

(化石,地球內部是運動的)

4、小結:只有證據才能說明事實……。

三、組織學生初步探究是什么力量讓地球的表面千姿百態(tài)

1,過渡:有了化石等證據,科學家對才會對喜馬拉雅山和珠穆朗瑪峰有這樣

的推測,既然世界最高峰有這樣的變遷,那世界上那么多的地表形態(tài)是誰,

什么力量造就的呢?

2、討論交流:

將你收集的材料,介紹給大家。

請你將你的觀點告訴大家。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P27—P28內容

4、小結: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陽的照射和吸引經過風、流水、冰川、海浪

等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態(tài)的地表形態(tài)。

四、組織學生探究自然界的風化和侵蝕作用

1、過渡:太陽、地球冰川、海浪、流水真有這么大的力量?

2、學生交流:龍卷風、海嘯、泥石流

3、談話:大家說得不錯,這些確實能說明問題,那我們怎么通過小實驗來了

解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呢?

4、研究風化的作用。

出示:沙子和泥土,說他們都是大巖石變成的?

交流推測:你的理由?贊成的有?

實臉:石子變小實臉。(分組提供器具、實驗要求、填寫報告、交流實驗情況)

推測:自然界的大巖石是怎樣變成泥沙?

(風吹、太陽的照射、雨水一物體熱脹冷縮)

交流小結:什么樣的過程是風化。

5、研究侵蝕作用。

過渡:在生活中,我們經??吹綕L滾河水夾著、裹著泥沙向東流去?請告

訴大家流水有什么作用?

演示實驗。(水搬運P27)

思考:P28問題

談話:大自然的巖石除了流水以外,還有哪些力量能夠將巖石的碎屑帶走

呢?

小結:什么樣的過程叫侵蝕

總結:地表形態(tài)形成的原因。

五、了解人類活動對地表的影響: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1、提問:人類的活動在地球上已有幾百萬年,那人類的活動對地表的變化有

影響嗎?如果有,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2、分組討論。

3、匯報交流。

4、欣賞:人類的足跡

六、拓展:

1、古人常站在石頭城上作詩吟文,感嘆城下江水及水景的美妙,如今江水為

什么沒有呢?

2、固城湖和石臼湖分屬高淳和深水兩縣,兩湖相隔幾百公里,為什么說她們

是姐妹關系?

板書設計:

5地表的變遷

風化侵蝕

教學反思:

第三單元物質在變化

1.我們周圍的變化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能從蠟燭熔化和燃燒的現象中,發(fā)現物質變化的主要特征。

?初步學會用實驗的方法收集物質變化的證據,并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

知識與技能:

?知道物質的變化有兩類:一類僅僅是形態(tài)的變化,沒有生成新的物質;另一類會生成新的

物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意識到物質是在不斷變化的。

?體驗實驗獲得證據、交流獲得結論的重要。

教學重難點

重點:會利用實驗材料做蠟燭燃燒的實驗。

2、難點:能仔細觀察蠟燭加熱和燃燒的現象,比較、判斷并描述出兩類物質變化的不同。

教學準備:

各色蠟燭、酒精燈、燒杯、抹布、蒸發(fā)皿、火柴、生雞蛋、白醋、可樂罐、錘子、澄清石灰

水、吸管、堿快、白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教學內容效果分析

一、導入

1.出示生日蠟燭,談話:同學們過生日時蛋糕上一定少不了蠟燭吧,這是我們

生活中熟悉的物體,你們能說說蠟燭是種什么樣的物體?

2.提問:生活中見過蠟燭的變化嗎?有哪些變化?

3.學生討論,回答。

二、研究蠟燭的變化

1、談話:你們加熱過蠟燭嗎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冷卻后呢?

學生討論交流并匯報。

2、給學生提供實驗材料:各色蠟燭、酒精燈、燒杯、抹布、蒸發(fā)皿、火柴。

3、用這些材料設計實驗,給蠟燭加熱和冷卻,并仔細觀察現象記錄下來?

4、小組討論組裝實驗。

5、學生分組實驗,觀察記錄。

6、各組匯報,要求用自己的話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7、下面我們把蠟燭燃燒看看會有什么現象發(fā)生?

(1)指導學生觀察30頁燃燒蠟燭的三幅圖的實驗方法。

(2)師操作示范,提出實驗注意事項及要求。

8.學生分組實驗,并記錄。

9.匯報交流實險現象。

10.討論:加熱蠟燭和燃燒蠟燭都讓蠟燭發(fā)生了變化,這兩種變化相同嗎?你有

什么證據可以證明你的說法?

11.小結:在自然界中物質的變化有兩大類:一類緊緊是外形和狀態(tài)的變化,沒

有生成新的物質;另一類是生成了新的物質,可以從顏色的改變、產生沉淀、發(fā)

光發(fā)熱等現象中找到證據。

三、通過尋找證據,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屬于哪一類變化

1、談話:生活中物質變化的現象很多,看看31頁都有哪些現象?

2、討論交流這些現象各屬于哪一類。

3、談話:判斷這種物質的變化屬于哪類變化時要說出最充分的證據。

4、小組討論匯報。

5、小結:在觀察一種物質的變化是屬于哪類變化時,最主要的是觀察它有沒有

生成新的物質,可以從變化中產生發(fā)光發(fā)熱、沉淀、變色等現象中證明。

四、鞏固練習

看書74頁上圖,每組任選兩個實驗做做,仔細觀察現象并記錄下來。

交流匯報實臉現象。

討論判斷圖上這些物質的變化是哪類變化,說出理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