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三 古代水陸交通的變遷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1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三 古代水陸交通的變遷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2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三 古代水陸交通的變遷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3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三 古代水陸交通的變遷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4頁
【部編版】2024版 歷史《高中全程學習方略》 選擇性必修2教師用十三 古代水陸交通的變遷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溫馨提示:此套題為Word版,請按住Ctrl,滑動鼠標滾軸,調節(jié)合適的觀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關閉Word文檔返回原板塊。十三古代水陸交通的變遷和對海洋的探索與全球航路的建立【基礎全面練】1.東漢《釋名》將道路解釋為“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這說明()A.道路是由人踐踏而成B.道路是鋪設而成的C.道路是自然形成的D.最初的道路是人工的【解析】選A。據(jù)材料“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可知,道路是因人的踐踏而形成的,故選A,C排除;B“鋪設”在材料中無從體現(xiàn),排除;D不符合史實,排除。2.元朝在地方廣設行省,并建立了“朝令夕至,聲聞畢達”的驛站制度。這 ()A.緩和貧富差距矛盾 B.利于加強中央集權C.擴大了地方的權力 D.實現(xiàn)政權族權結合【解析】選B。元朝建立驛站制度,便于政務信息的傳遞和提高政策落實的速度,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故選B。驛站制度不會緩和貧富差距矛盾,排除A;驛站制度不會擴大地方權力,排除C;驛站制度未涉及政權與族權的結合,排除D。3.元朝改造了大運河,并開展規(guī)模浩大的漕運與海運。形成這一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 ()A.經(jīng)濟重心南移的發(fā)展B.國家鞏固統(tǒng)一的需要C.政府增加收入的需求D.運河沿岸城市的繁榮【解析】選A。元朝時大部分人口和稅收集中在江南,為將南方財賦順利北運,元朝重新開通了大運河,并且開展了規(guī)模浩大的漕運與海運,故選A。“國家鞏固統(tǒng)一的需要”,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政府增加收入的需求”屬于該現(xiàn)象的目的,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促進了運河沿岸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是客觀作用,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補償訓練】波斯帝國有全長2400多千米的“御道”;中國秦王朝則精心修建了“馳道”和“直道”;印度的“御道”也很長,從恒河三角洲直達西北部開伯爾山口附近。以上歷史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前提是 ()A.帝國的建立 B.商業(yè)的繁榮C.侵略的需要 D.宗教的傳播【解析】選A。依據(jù)材料可知“御道”“馳道”和“直道”的修建,必須建立在國家統(tǒng)一和中央政府強大的基礎之上,A正確;B、C、D不符合這三個國家的共同特征,也不是前提,排除。4.17世紀荷蘭建立了運河系統(tǒng)。荷蘭運河的開鑿 ()A.降低了運輸成本 B.連接了陸海交通C.縮短了交通里程 D.擺脫了行程風險【解析】選A。荷蘭運河的開鑿大大降低了往來運輸?shù)某杀?故選A。荷蘭運河在國家內部,并沒有連接陸海,排除B;荷蘭運河開鑿與縮短交通里程無關,排除C;無論何種交通運輸方式,都沒有擺脫行程風險,排除D?!旧罨c撥】交通是各種運輸和郵電通信的總稱,主要指人和物的轉運輸送,以及語言、文字、符號和圖像等的傳遞。5.《明史》記載:“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编嵑拖挛餮蟮闹饕康氖?()A.經(jīng)貿往來 B.文化交流C.耀兵異域 D.擴大疆土【解析】選C。據(jù)“因給賜其君長,不服則以武懾之”可知,明朝鄭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為主,耀兵異域擴大影響力,故選C。鄭和下西洋以政治目的為主,并不是為了經(jīng)貿往來和擴大疆土,排除A、D;文化交流只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之一,并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6.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環(huán)球交通網(wǎng)絡逐漸形成。這段描述始于 ()A.新航路的開辟B.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C.蘇伊士運河的開通D.米迪運河開通【解析】選A。新航路的開辟讓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lián)系,環(huán)球交通網(wǎng)絡逐漸形成,故選A。海上絲綢之路與環(huán)球交通網(wǎng)絡形成無關,排除B;蘇伊士運河和米迪運河都在新航路開辟后開通,排除C、D。7.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始通行。這些運河的開通()A.助推環(huán)球航行實現(xiàn)B.反映工業(yè)革命需求C.促進全球貿易發(fā)展D.加劇沿線國家沖突【解析】選C。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的開通,都便利了交通運輸,加強了世界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fā)展,故選C。環(huán)球航行在新航路開辟時期,已經(jīng)實現(xiàn),排除A;材料未涉及工業(yè)革命的需求,排除B;材料涉及的是運河開通的積極作用,排除D?!狙a償訓練】當今中國有一大宗貨物,計劃走海路,從上海運到紐約,最快捷的通道是通過()A.米迪運河 B.巴拿馬運河C.蘇伊士運河 D.荷蘭運河【解析】選B。貨物的路徑是從上海到紐約,跨越太平洋經(jīng)巴拿馬運河,到達位于美洲東岸的紐約是最便捷的途徑,故選B。米迪運河是法國境內的運河,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和紅海,荷蘭運河位于國內,三者均不在上海到紐約的最近航線上,排除A、C、D。【綜合應用練】8.(2024·北京高二檢測)羅馬帝國為把羅馬與各行省連接起來,鋪設了很多人工道路,形成了“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稘h書》中記載“(秦)為馳道于天下,東窮燕齊,南極吳楚,江湖之上,瀕海之觀畢至”。由此可見,道路的修建 ()A.彰顯了皇權至上B.有利于對外征服C.推動了思想統(tǒng)一D.適應國家治理的需要【解析】選D。據(jù)材料可知,羅馬帝國和秦朝都通過道路交通建設,強化對地方的控制,進而鞏固統(tǒng)治,適應國家治理的需要,故選D。材料并未提及皇權的信息,排除A;材料突出的是強化對地方的管理,并不是對外征服,排除B;僅從材料無法得出交通建設與思想之間的關系,排除C。9.酈道元在《水經(jīng)注》中記載(三峽):“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睋?jù)此可知 ()A.古代長江三峽水道通行的便捷B.水路交通是古代主要交通方式C.古代中國造船技術領先于世界D.國家對水陸交通管理不斷強化【解析】選A。材料中的“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反映了古代長江三峽水道通行的便捷,故選A。中國古代主要的交通方式仍然是陸路,排除B;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得知古代中國造船技術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對比狀況,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國家對水陸交通的管理,排除D?!狙a償訓練】“如果說長城是一撇,大運河則是一捺,二者在首都交匯在一起,構成了一個厚重的‘人’字?!辈牧现械摹耙晦唷钡闹匾饔檬?()A.方便了帝王游山玩水B.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C.解決了北方缺水問題D.促進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解析】選D。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運河的修建對于促進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維護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及帶動運河沿岸城市發(fā)展發(fā)揮較大作用,D正確;方便帝王游山玩水缺乏史實依據(jù),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加強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排除A;B與靈渠的修建有關,排除;C與南水北調工程有關,排除。10.(2024·運城高二檢測)英國近代第一條運河是1757年開通的?;\河,隨之布里奇沃特運河于1761年7月通航。英國近代運河體系 ()A.推動英國經(jīng)濟的高度繁榮B.有利于促進國內貿易發(fā)展C.促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D.利于提高商品國際競爭力【解析】選B。完善的運河體系,提高了國內交通運輸效率,助推國內貿易的發(fā)展,故選B。運河體系會推動英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但是“高度繁榮”,表述夸大,排除A;工業(yè)革命促使英國成為“世界工廠”,排除C;運河體系主要對國內貿易起重要作用,與商品的國際競爭力關系不大,排除D。11.趙汝適《諸蕃志》記載與宋通商的國家有五十多個,遠至非洲東岸,往來頻繁的國家包括高麗、日本、阇婆(在今印度尼西亞)、三佛齊(在今印度尼西亞)、大食等。這說明宋代 ()A.財政危機嚴重 B.實行崇文抑武政策C.朝貢貿易發(fā)達 D.海上絲綢之路興盛【解析】選D。據(jù)材料“高麗、日本、阇婆(在今印度尼西亞)、三佛齊(在今印度尼西亞)、大食等”可知,這些與宋朝通商的國家,是通過海路開展貿易,說明了當時海上絲綢之路興盛,故選D。海外貿易繁榮與財政危機嚴重沒有直接關系,排除A;材料與崇文抑武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xiàn)朝貢貿易,排除C。[拓展延伸]“海上絲綢之路”的影響(1)經(jīng)濟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fā),經(jīng)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島,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貿易往來的海上大通道,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fā)展。(2)文化上: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中國還向外傳播著民族工藝和儒道思想,對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掀起了“中國熱”,加強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12.(2024·葫蘆島高二檢測)大航海時代好望角航線成為東西方最重要的海上交通線。但到了19世紀晚期,好望角航線卻漸漸地衰弱下去。出現(xiàn)這種變化的原因在于 ()A.蘇伊士運河的開鑿B.空運占據(jù)主導地位C.與美洲貿易的沖擊D.路途遙遠成本太高【解析】選A。1869年蘇伊士運河開通,極大地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使好望角航線的重要性大大下降,故選A。空運占據(jù)主導地位與題干材料不符,排除B;與美洲貿易的沖擊與材料無關,排除C;好望角航線的路線遙遠、成本高不是19世紀晚期才出現(xiàn)的,并非變化的原因,排除D。【補償訓練】(2023·撫州高二檢測)蘇伊士運河的開通使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的航程縮短5500—8000千米;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的航程縮短8000—10000千米。據(jù)此可知 ()A.埃及實現(xiàn)民族獨立B.交通發(fā)展加強世界聯(lián)系C.環(huán)球交通網(wǎng)絡形成D.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解析】選B。據(jù)材料可知,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大大提高了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之間的交通運輸效率,加強了世界聯(lián)系,故選B。題干材料與埃及獨立無關,排除A;新航路開辟促使環(huán)球交通網(wǎng)絡形成,排除C;材料沒有涉及世界市場的信息,排除D。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統(tǒng)一后,鋪設有以咸陽為中心輻射全國的馳道,并對在道路上行駛的車子兩輪間的距離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為了與匈奴作戰(zhàn)時軍隊能迅速地派往長城,修筑了以咸陽為起點的一條直線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還在山區(qū)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摘編自[日]鶴間和幸《始皇帝的遺產:秦漢帝國》材料二忽必烈即位后,兩都之間的交通路線很快建立起來,大體可分為驛道、東道和西道三條線路。驛道是一般元人走的路線,從大都出發(fā),途經(jīng)驛站十一處,抵達上都,這條路線也是大都至嶺北地區(qū)線路的南段,元朝派往漠北地區(qū)的使臣、官員、軍隊以及物資調配,也都要通過這條驛道運輸北上。東道和西道分別是專供皇帝從大都往返上都的路線?!幾圆窇椚褐骶帯吨袊ㄊ贰?1)根據(jù)材料一,概括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設方面的舉措,并分析其歷史背景。(2)根據(jù)材料二和所學知識,概括元朝驛道的功能。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古代中國道路交通開辟的歷史意義。【解析】第(1)題第一問舉措,據(jù)材料一“鋪設有以咸陽為中心輻射全國的馳道”“對在道路上行駛的車子兩輪間的距離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等進行概括。第二問背景,據(jù)所學可以從秦朝統(tǒng)一奠定基礎,鞏固邊疆地區(qū)的需要進行分析。第(2)題第一問功能,據(jù)材料二“派往漠北地區(qū)的使臣、官員、軍隊以及物資調配,也都要通過這條驛道運輸北上”進行分析。第二問意義,據(jù)所學從邊疆地區(qū)管理、加強中央集權和鞏固國家統(tǒng)一角度分析。答案:(1)舉措:修筑馳道、直道、五尺道;統(tǒng)一車軌。背景:秦統(tǒng)一;北擊匈奴;征服南方越族地區(qū),治理西南夷。(2)功能:便利日常出行;為公差人員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務;物資調配。意義:加強邊疆管理;強化中央集權:鞏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就卣箘?chuàng)新練】14.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大運河與古代運河城市相伴而生,兩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動,互為影響。一方面,大運河影響城市的興衰變化,影響城市的規(guī)模與等級、性質與結構以及其分布和體系;另一方面,運河城市也影響著大運河和運河體系的發(fā)育,影響著運河網(wǎng)絡結構的改變和功能的發(fā)揮,推動著運河開鑿技術的提高和運河管理制度的完善。運河營造了城市,城市推動了運河的不斷發(fā)展,城因運而興,運因城而鑿,運河與城市一起又推動著運河城市經(jīng)濟的繁榮。大運河的變遷或改道又會導致運河城市的變遷或衰落?!幾酝趺鞯隆洞筮\河與中國古代運河城市的雙向互動》根據(jù)材料并結合中國古代史的相關知識,自擬主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主題明確,表述成文,敘述完整,史論結合,條理清晰)【解析】據(jù)材料“大運河與古代運河城市……兩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動,互為影響。一方面,大運河影響城市……另一方面,運河城市也影響著大運河”可知,大運河與古代運河城市關系密切、相互影響,因此可從“大運河的變遷影響運河城市的發(fā)展”和“運河城市的變化影響大運河的發(fā)展”兩個方面擬定主題并論證??山Y合隋唐大運河和元朝大運河的史實進行論證。答案:主題:大運河的變遷與運河城市發(fā)展息息相關。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fā)祥地,是中國開發(fā)最早的地區(qū)之一,人口集中,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中國歷史上的大一統(tǒng)王朝多建都于北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