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1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2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3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4頁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1頁/共1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卷命題人:張萌蘭林平審題人:謝冬雁一、現(xiàn)代文閱讀(31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7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材料一:在《論語·雍也》中,我們能看到傳世文獻中最早關(guān)于“儒”的講法。孔子告誡子夏:“女為君子儒,毋為小人儒?!本忧罅x,小人重利??鬃痈嬲]子夏,做“儒”就要做成有君子品格的儒,以義為尚??梢娺@里的“儒”應(yīng)該是表示一種職業(yè)身份。君子、小人是對從業(yè)者道德水平的評價。那么儒是一種什么樣的職業(yè)呢?《說文解字》中講:“儒,柔也。術(shù)士之稱。從人,需聲?!痹S慎認為“儒”是術(shù)士。所謂術(shù)士是指法術(shù)之士,和鬼神相結(jié)交,類似于巫婆、神漢、薩滿、道士、和尚等。事實上“儒”字在殷商時代就已出現(xiàn),我們能看到的原始的儒字。甲骨文中的儒字,“”,從大從水,大指人,人身上有水。金文中的儒字,“”,水在人上,水變成了雨字,演變成“需”,可以理解為沐浴濡身的樣子。沐浴濡身為什么和儒有關(guān)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儀式,在與鬼神等結(jié)交前必須齋戒沐浴以示尊重?!抖Y記·儒行》中“儒有澡身而浴德”,《孟子·離婁》中也講“齋戒沐浴則可以事上帝”。所以“儒”作為職業(yè)主要的任務(wù)是為人襄禮,祭祖事神,辦理喪事。孔子三十歲,以知禮而聞名,曾經(jīng)從事這種工作?!白邮秤谟袉收咧畟?cè),未嘗飽也。子于是日哭則不歌。”孔子幫助別人辦理喪事,從未吃飽過。有人去世,作為襄禮的儒卻大吃大喝,是無德的表現(xiàn),孔子顯然不會如此,并且他于當日不再唱歌。孔子是位音樂素養(yǎng)很高的人,弦樂不斷,但當有人離世,身為襄禮,孔子心有戚戚焉,推己及人,不再歌詠。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為“子需”,其主要職責是為王室主持賓祭典禮,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屬。根據(jù)徐中舒先生的考證,“子需”,在其氏族中的名字為“父辛”,因為從事“儒”這個職業(yè)而位高權(quán)重,所以職業(yè)的稱謂取代了原有的名字,被稱為“子需”??梢姰敃r的“儒”還是有很高的地位。但到了春秋時期,儒的地位已經(jīng)下降了,《禮記·儒行》講到“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人們對從事“儒”這個職業(yè)的人輕慢無禮,并諷刺挖苦,直到“孔子至舍,哀公館之,不敢以儒為戲”。也就是魯哀公認可了孔子“儒”的身份后,人們才改變了對儒者的態(tài)度??梢?,在孔子所處的時代,“儒”還是指處理喪葬等祭祀事務(wù)的神職人員,是術(shù)士之稱。但至孔子始,儒的含義發(fā)生了變化,成為對孔子所開立學派的特稱。我們現(xiàn)在使用“儒”字,已經(jīng)不再將它與術(shù)士相關(guān)聯(lián),而更多意味著詩書禮樂等人文傳統(tǒng)。(摘編自史懷剛《人文的世界·說“儒”釋義》)材料二:在周代社會中,“胥”是極其重要的鄉(xiāng)族基層官吏?!吨芏Y·地官司徒》論閭胥之職稱:“閭胥各掌其閭之政令。以歲時,各數(shù)其閭之眾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數(shù),聚眾庶。既比,則讀法,書其勤敏任恤者?!庇纱丝梢?,“胥”乃是在鄉(xiāng)間主持禮樂、祭祀、行政、教育、文化的重要人物??鬃幽贻p時,正是從“胥”出身?!妒酚洝酚浛鬃佑讜r“年少好禮”,“嬉戲常陳俎豆,設(shè)禮容”,及稍長,又嘗為季氏族任小吏以及助祭和儐相。這正是孔子出身于“胥”這個階層的確切證據(jù)。又孔子一生,以博學多知、誨人不倦著稱于當世,而這又符合“胥”的另一個語義:“胥,有才智之稱也?!薄墩撜Z·憲問》記孔子言論謂:“文之以禮樂,亦可以成人矣?!笨鬃右簧聵I(yè),所務(wù)在“克己復(fù)禮”,“唯禮樂之用所先”。儒家之學,獨傳在六經(jīng)六藝,而重點則在禮樂。胥是商周時的禮官、樂師,兼為傳授六經(jīng)六藝的教師。由此可見,孔子所創(chuàng)的儒家,所繼承的其實正是古代“胥”的文化。所謂“儒”,實來自“胥”,亦即“需”。需在商代乃是一種禮官和祭師。而在周代則是禮官、樂官、祭師,又兼學師。在《周禮》中,需以近聲字被假借作“胥”。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變遷中,需增“人”旁,又書為儒。所以商代的需、周代的胥,就是春秋以后“儒”與“儒家”的前身。他們在社會中有特殊的地位,及其職業(yè)的特殊使他們沿襲有特殊的裝束,亦即所謂“儒冠、儒服”。其特征是“逢衣淺帶,解果其冠”。即寬大恢宏的衣袍與崔嵬高聳的禮帽。同時,胥又是周代社會中廣義的有才智之士,即知識分子的美稱。所以春秋以后形成的諸子百家,凡有道術(shù)者,皆可在這一意義上稱為“儒”,即“術(shù)士”。但是儒的本義則始終是禮樂之師?!叭逡缘赖妹瘛保叭?,諸侯保氏,有六藝以教民者”,“古之儒者,博學于六藝之文”,乃是正統(tǒng)意義上的“儒”??鬃铀_創(chuàng)的以禮樂為教的儒家,正沿循著“儒”的這一語義發(fā)展而來。(摘編自何新《諸子的真相·儒的由來與演變》)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孔子對子夏的告誡以及孔子幫助別人辦理喪事時的表現(xiàn),說明儒對從業(yè)者有道德方面的要求。B.儒在殷商時地位崇高,春秋時成為人們嘲弄的對象,至孔子出現(xiàn),儒才重新贏得人們的敬重。C.儒因為地位、職業(yè)特殊,商周以來,形成了別具一格的裝束:衣袍寬大恢宏,禮帽崔嵬高聳。D.儒也曾經(jīng)是對知識分子的美稱,春秋以后形成的諸子百家中的代表人物都可以稱為儒。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材料一通過古文字的字形推演以及前人考古成果的引用來考證解釋“儒”的涵義。B.材料二從“近聲假借”“文字變遷”的角度梳理了“需”“胥”與“儒”的關(guān)系。C.“儒”為“術(shù)士之稱”,然而,材料一、材料二對“術(shù)士”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D.從“需”到“胥”再到“儒”的發(fā)展變化可見古人在文字使用上有很大的靈活性。3.下列孔子的言論中,最能體現(xiàn)材料二中“儒”職業(yè)特點的一項是()A.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B.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C.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D.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4.兩則材料對“儒”內(nèi)涵的演變有不同認識,請簡要分析。5.《漢書·藝文志》:“儒家者流,蓋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根據(jù)材料,試找出能夠證明這一學說的依據(jù)。【答案】1.B2.D3.D4.①材料一,殷商時期,儒是一種術(shù)士職業(yè),主要的任務(wù)是為人襄禮,祭祖事神,辦理喪事。至孔子始,“儒”成為儒家學派的特稱。現(xiàn)在的“儒”,意指詩書禮樂等人文傳統(tǒng)。②材料二,“儒”,實來自“胥”、“需”。儒的本義是禮樂之師??鬃铀_創(chuàng)的儒家,沿循著“儒”的本義發(fā)展而來。5.①儒在周代即是胥,《周禮·地官司徒》明確了它的職責,因此可以說“出于司徒之官”。②儒在商代即是需,代表人物“子需”,是商王武丁的重要的臣屬,因此可以說“助人君”。③儒在商周時,既是祭師,可以結(jié)交鬼神,又是襄禮,可以助成人事,因此可以說“順陰陽”。④儒的本義是禮樂之師(或者說“兼為傳授六經(jīng)六藝的教師”),因此可以說“明教化”?!窘馕觥?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至孔子出現(xiàn),儒才重新贏得人們的敬重”錯誤,原文是“也就是魯哀公認可了孔子‘儒’的身份后,人們才改變了對儒者的態(tài)度”。故選B?!?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可見古人在文字使用上有很大的靈活性”錯誤,根據(jù)“需在商代乃是一種禮官和祭師。而在周代則是禮官、樂官、祭師,又兼學師。在《周禮》中,需以近聲字被假借作‘胥’。而在春秋以后的文字變遷中,需增‘人’旁,又書為儒。所以商代的需、周代的胥,就是春秋以后‘儒’與‘儒家’前身。他們在社會中有特殊的地位。其職業(yè)的特殊使他們沿襲有特殊的裝束,亦即所謂‘儒冠、儒服’”可知,從“需”到“胥”再到“儒”的發(fā)展變化反映了儒家發(fā)展興起的過程。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的能力。根據(jù)“但是‘儒’的本義則始終是禮樂之師”“孔子所開創(chuàng)的以禮樂為教的儒家,正沿循著‘儒’”的這一語義發(fā)展而來”可知,“儒”這一職業(yè)強調(diào)禮樂。A.意思是“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如果沒有仁德,怎么對待音樂呢?”強調(diào)仁。B.意思是“君子懂得大義,小人只懂得小利”,強調(diào)義。C.意思“質(zhì)樸多于文采就難免顯得粗野,文采超過了質(zhì)樸又難免流于虛浮,文采和質(zhì)樸完美地結(jié)合在一起,這才能成為君子”,強調(diào)文、質(zhì)雙修。D.意思是“不符合禮的不看,不符合禮的不聽,不符合禮的不說,不符合禮的不做”,強調(diào)禮。故選D?!?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據(jù)“事實上‘儒’字在殷商時代就已出現(xiàn)……可以理解為沐浴濡身的樣子。沐浴濡身為什么和儒有關(guān)系呢?沐浴濡身是敬鬼祭神的重要儀式,在與鬼神等結(jié)交前必須齋戒沐浴以示尊重……所以‘儒’作為職業(yè)主要的任務(wù)是為人襄禮,祭祖事神,辦理喪事”可知,材料一認為,殷商時期,儒是一種術(shù)士職業(yè),主要的任務(wù)是為人襄禮,祭祖事神,辦理喪事。根據(jù)“但至孔子始,儒的含義發(fā)生了變化,成為對孔子所開立學派的特稱。我們現(xiàn)在使用‘儒’字,已經(jīng)不再將它與術(shù)士相關(guān)聯(lián),而更多意味著詩書禮樂等人文傳統(tǒng)”可知,至孔子始,成為儒家學派的特稱?,F(xiàn)在的“儒”,意指詩書禮樂等人文傳統(tǒng)。根據(jù)“胥是商周時的禮官、樂師,兼為傳授六經(jīng)六藝的教師。由此可見,孔子所創(chuàng)的儒家,所繼承的其實正是古代‘胥’的文化。所謂‘儒’,實來自‘胥’,亦即‘需’”“但是‘儒’的本義則始終是禮樂之師……孔子所開創(chuàng)的以禮樂為教的儒家,正沿循著‘儒’的這一語義發(fā)展而來”“‘需’在商代乃是一種禮官和祭師。而在周代則是禮官、樂官、祭師,又兼學師”可知,材料二認為,“儒”來自“胥”、“需”,是禮官、樂師,兼為傳授六經(jīng)六藝的教師。周代,禮官、樂師、祭師、學師和知識分子?!?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能力。根據(jù)材料二“所謂‘儒’,實來自‘胥’,亦即‘需’”“在周代社會中,‘胥’是極其重要的鄉(xiāng)族基層官吏?!吨芏Y·地官司徒》論閭胥之職稱:‘閭胥各掌其閭之政令。以歲時,各數(shù)其閭之眾寡,辨其施舍。凡春秋之祭祀、役、政、喪、紀之數(shù),聚眾庶。既比則讀法,書其勤敏任恤者?!笨芍逶谥艽词邱?,《周禮·地官司徒》明確了它的職責,因此可以說“出于司徒之官”。根據(jù)材料一“殷商時期的甲骨卜辭中多次提到一位人物,名為‘子需’,其主要職責是為王室主持賓祭典禮,祭祀人鬼,也就是祖先,是商王武丁重要的臣屬。根據(jù)徐中舒先生的考證,‘子需’,在其氏族中的名字為‘父辛’,因為從事‘儒’這個職業(yè)而位高權(quán)重,所以職業(yè)的稱謂取代了原有的名字,被稱為‘子需’”可知,儒在商代即是需,代表人物“子需”,是商王武丁的重要的臣屬,因此可以說“助人君”。根據(jù)材料一“所以‘儒’作為職業(yè)主要的任務(wù)是為人襄禮,祭祖事神,辦理喪事”材料二“需在商代乃是一種禮官和祭師。而在周代則是禮官、樂官、祭師,又兼學師”可知,儒在商周時,既是祭師,可以結(jié)交鬼神,又是,可以助成人事,因此可以說“順陰陽”。根據(jù)材料二“儒的本義則始終是禮樂之師”“胥是商周時的禮官、樂師,兼為傳授六經(jīng)六藝的教師”可知,儒的本義是禮樂之師(或者說“兼為傳授六經(jīng)六藝的教師”),因此可以說“明教化”。(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橘子園主人和一個老水手沈從文記稱“洞庭多橘柚”,橘柚生產(chǎn)地方,實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游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樹不甚高,終年綠葉濃翠。仲夏開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綴系在枝頭間果實,被嚴霜侵染,丹朱明黃,耀人眼目,遠望但見一片光明。兩千年前楚國逐臣屈原,乘了小小白木船,沿沅水上溯,一定見過這種橘子樹林,方寫出那篇《橘頌》。兩千年來這地方的人和樹,都還依然寄生在沿河兩岸土地上,在日光雨雪四季交替中,衰老的死去,復(fù)入于土,新生的長成,自土中苗起。辰河是沅水支流,在辰溪縣城北岸和沅水匯流。呂家坪離辰溪縣約一百四十里,算得是辰河中部一個腰站。既然是個小小水碼頭,情形也就和其他碼頭差不多,辰河上游兩岸出產(chǎn)的竹、麻與別的農(nóng)產(chǎn)物,用船裝運下行,煤油、紙煙和罐頭洋貨,用船裝運上行,多得把船只停靠在這個地方上“覆查稅”。既有省里委派來的收稅官吏在此落腳,上下行船只停泊多,因此村鎮(zhèn)相當大,市面相當繁榮。呂家坪雖儼然一個小商埠,但隔河臨近數(shù)里,幾個小村落中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鄉(xiāng)村景象好好保留下來,呂家坪所有,竟仿佛對之毫無影響。人情風俗都簡直不相同。即如橘園中摘橘子時,過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錢,一到呂家坪鎮(zhèn)上,便是極酸的狗矢柑,雖并不值錢,也有老婦人守在渡口發(fā)賣了。蘿卜溪是呂家坪附近一個較富足的村子。蘿卜溪人以種瓜種菜種橘子為業(yè),村中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橘園,就中橘園既廣大,家道又殷實,在當?shù)厥浊恢傅?,?yīng)分得數(shù)滕長順。滕長順原來同本地許多人一樣,年輕時兩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飯。因為年紀輕,手腳靈便,對待主顧又誠實可靠,所以三五年后就發(fā)了旺,增大了船只,先是作水手,后來掌舵把子,再后來且作了大船主。成家討媳婦,兩夫婦強健麻俐的四只手不斷的作,積下的錢便越來越多。這個人于是記起兩句老話:“人要落腳,樹要生根。”兩夫婦商量了一陣,又問卜打卦了幾回,才決心在蘿卜溪落腳,買了一塊橘園,一棟房子。當家的依然還在沅水流域弄船,婦人就帶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園,養(yǎng)豬養(yǎng)雞。自從民國以來,二十年中沅水流域不知經(jīng)過幾十次大小內(nèi)戰(zhàn),許多人的水上事業(yè),在內(nèi)戰(zhàn)時被拉船、封船、派捐、捉佚,全毀了。世界老在變,這個人卻一面由于氣運,一面由于才能,在種種變故里,不特發(fā)了家,而且發(fā)了人。婦人為他一共養(yǎng)了兩個男孩、三個女孩,到現(xiàn)在,孩子已長大成人。這一家人都儼然無宗教信仰,但觀音生日、財神生日、藥王生日,以及一切傳說中的神佛生日,卻從俗敬香或吃齋,出份子給當?shù)剞k會首事人。一切農(nóng)村社會傳統(tǒng)的節(jié)會與禁忌,都遵守奉行,十分虔敬。正月里出行,必選個良辰吉日。驚蟄節(jié),必從俗做蕎粑吃。寒食清明必上墳。端午必包裹粽子,門戶上懸一束蒲艾,于五月五日午時造五毒八寶膏藥,配六一散、痧藥。全家喝過雄黃酒后,便換好了新衣服,上呂家坪去看賽船。七月中元節(jié),作佛事有盂蘭盆會,必為亡人祖宗遠親近戚焚燒紙錢,用錫箔折金銀鎳子,且作荷花燈放到河中漂去。八月敬月亮,一家人團聚賞月。九月重陽登高,必用紫芽姜燜鴨子野餐。冬天冬蟄,在門限邊用石灰撒成弓形,射殺百蟲?!傊?,凡事從俗,并遵照書上所有辦理,毫不茍且,從應(yīng)有情景中,一家人得到節(jié)日的解放歡樂和忌日的嚴肅心境。然而這小地方正如別的世界一樣,正常的如糧賦、糧賦附加捐、保安附加捐,不定期而照例無可避免的如駐防軍借款、派糧、派捐、派夫役,總而言之,世界既然老在變,變來變?nèi)ィ喌洁l(xiāng)下人還只是出錢。明白世界在變,且用氣運來解釋這在變動中臨到本人必然的憂患,另外還有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在楓木坳上坐坳守祠堂的老水手。這個人的身世如一個故事,命運恰與陸地生根的滕長順兩相對照。對于這個人,老同鄉(xiāng)一望而知這十余年來在外面生活是不甚得意的。頭發(fā)業(yè)已花白,一只手似乎扭壞了,面貌萎悴,背上的包袱小小的。滕長順原來和他同樣駕船吃水上飯,現(xiàn)在看看這個遠房老宗兄鎩羽回來,像是已經(jīng)倦于風浪,人既無兒無女,無可依靠,年紀又將近六十,因此向他提議:“老大爺,我看你做水鴨子也實在夠累了,年紀不少了,倒不如歇下來,爽性到我家里去住,粗茶淡飯總有一口?!崩纤植[著小眼睛看定了長順,搖搖那只扭壞了的臂膊,嘆一口氣,笑將起來。當天就背了那個小小包袱,和長順回到蘿卜溪的橘子園。當?shù)匦针谧宥?,一起了家,總得把一部分花在祠堂廟宇方面去,為祖宗增光,兒孫積福,并表揚個人手足勤儉的榜樣。其時有個開油坊起家的滕姓寡婦,出了一筆錢,把整個楓樹坳山頭空地買來,在坳上造了座祠堂。祠堂造好后要個年紀大的看守,長順為老水手說了句好話,因此這老水手就成了楓樹坳上坐坳守祠堂人。6.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善于捕捉顏色、氣味來描寫自然景觀。寫橘子“丹朱明黃”,橘花“香馥醉人”,寥寥幾筆繪出如詩如畫的湘西風景。B.小說提到兩千年前被逐而經(jīng)過此地的屈原,既是在強調(diào)此地悠久的歷史,又是在借屈原的不幸命運,暗示小說的悲劇結(jié)局。C.小說中覆查稅、糧賦、派捐、派夫役等賦稅征役名目眾多,反映了特定時代湘西地區(qū)的反動統(tǒng)治者對百姓的剝削和壓迫。D.作者歌頌傳統(tǒng)湘西社會樸實、勤勞、和平的人情美,卻又擔憂這美好的一切終將在時代巨變的沖擊下消失無蹤。7.根據(jù)《鄉(xiāng)土中國》的相關(guān)理論,下列對文本的解讀,不正確的一項是()A.差序格局社會中,人們對待熟人和陌生人有差別。過路人在村里摘橘子吃不必花錢,但到鎮(zhèn)上要吃橘子只能買賣。B.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依附土地為生,與土地密不可分。所以長順做水上生意攢下家財后,必要買田地落腳,安家立業(yè)。C.鄉(xiāng)土社會中人們自覺遵循傳統(tǒng),因而長順一家雖無宗教信仰,卻虔敬謹嚴地奉行一年中所有時令節(jié)日的習俗規(guī)定。D.人情網(wǎng)絡(luò)中的熟人之間講交情,互幫助。老水手飄零半生回鄉(xiāng),長順不僅請他住進自己家,后又推薦他做守祠人。8.本文節(jié)選自《長河》,作者曾自述《長河》是“寫這個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的‘常'與‘變’”,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9.沈從文的小說具有散文化的特點,本文就體現(xiàn)出了這一特點。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敬鸢浮?.B7.A8.①“常”指的是這片土地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恒常不變的生活習慣、風俗人情乃至傳統(tǒng)文化。如過路人口渴吃橘子不必花錢的淳樸民風,年輕時吃水上飯、年老時落葉歸根的人生道路,如一年到頭虔誠奉行的生活日常。②“變”指的是時代巨變、軍閥混戰(zhàn)給這個地方的人們帶來的變化,如運送罐頭洋貨的碼頭暗示了外來文明的沖擊,賣狗矢柑的老婦人說明了人心的變化,如多次爆發(fā)的內(nèi)戰(zhàn)、繁多的捐稅破壞了人們的正常生活。9.①淡化情節(jié),結(jié)構(gòu)松散。文中并無激烈的矛盾沖突,也不著意設(shè)置懸念、高潮,敘述隨性自由,不依循線性結(jié)構(gòu)。②虛化人物,重在寫意。小說寫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對“長順”“老水手”的刻畫以簡筆勾勒為主,較少細致的描寫。③關(guān)注小事,取材于平常生活。小說寫的是蘿卜溪這個小鄉(xiāng)村里普通人家長順家的日常生活;④強化環(huán)境,營造意境。小說用詩意化抒情化的筆調(diào),描繪了風光秀麗、人情淳樸的湘西鄉(xiāng)土社會,營造了田園牧歌的浪漫意境?!窘馕觥俊?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B.“又是在借屈原的不幸命運,暗示小說的悲劇結(jié)局”錯。文中寫兩千年前被逐而經(jīng)過此地的屈原,是突出故鄉(xiāng)底蘊古老深厚、民風淳樸,體現(xiàn)出對故鄉(xiāng)民風民俗的記憶和風土人情的依戀。并未暗示小說的悲劇結(jié)局。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探討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的能力。A.“差序格局社會中,人們對待熟人和陌生人有差別”錯。原文第四段“呂家坪雖儼然一個小商埠,但隔河臨近數(shù)里,幾個小村落中情形,可就完全不同了。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鄉(xiāng)村景象好好保留下來,呂家坪所有,竟仿佛對之毫無影響。人情風俗都簡直不相同。即如橘園中摘橘子時,過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錢,一到呂家坪鎮(zhèn)上,便是極酸的狗矢柑,雖并不值錢,也有老婦人守在渡口發(fā)賣了”,據(jù)此看出,是說人情風俗不相同,并非對待熟人和陌生人有差別。故選A?!?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從不同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①原文“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鄉(xiāng)村景象好好保留下來,呂家坪所有,竟仿佛對之毫無影響。人情風俗都簡直不相同。即如橘園中摘橘子時,過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錢”“滕長順原來同本地許多人一樣,年青時兩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飯。因為年紀青,手腳靈便,對待主顧又誠實可靠,所以三五年后就發(fā)了旺,增大了船只,先是作水手,后來掌舵把子,再后來且作了大船主”“這個人于是記起兩句老話:‘人要落腳,樹要生根?!瘍煞驄D商量了一陣,又問卜打卦了幾回,才決心在蘿卜溪落腳,買了一塊橘園,一棟房子。當家的依然還在沅水流域弄船,婦人就帶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園,養(yǎng)豬養(yǎng)雞”“這一家人都儼然無宗教信仰,但觀音生日、財神生日、藥王生日,以及一切傳說中的神佛生日,卻從俗敬香或吃齋,出份子給當?shù)剞k會首事人。一切農(nóng)村社會傳統(tǒng)的節(jié)會與禁忌,都遵守奉行,十分虔敬”,據(jù)此可分析出“?!斌w現(xiàn)在如過路人口渴吃橘子不必花錢的淳樸民風,年輕時吃水上飯、年老時落葉歸根的人生道路,如一年到頭虔誠奉行的生活日常;指的是這片土地在漫長的歷史中形成的恒常不變的生活習慣、風俗人情乃至傳統(tǒng)文化。②原文“辰河上游兩岸出產(chǎn)的竹、麻與別的農(nóng)產(chǎn)物,用船裝運下行,煤油、紙煙和罐頭洋貨,用船裝運上行”“即如橘園中摘橘子時,過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錢,一到呂家坪鎮(zhèn)上,便是極酸的狗矢柑,雖并不值錢,也有老婦人守在渡口發(fā)賣了”“然而這小地方正如別的世界一樣,正常的如糧賦、糧賦附加捐、保安附加捐,不定期而照例無可避免的如駐防軍借款、派糧、派捐、派夫役,總而言之,世界既然老在變,變來變?nèi)?,輪到鄉(xiāng)下人還只是出錢”,據(jù)此可分析出,“變”體現(xiàn)在如運送罐頭洋貨的碼頭暗示了外來文明的沖擊,賣狗矢柑的老婦人說明了人心的變化,如多次爆發(fā)的內(nèi)戰(zhàn)、繁多的捐稅破壞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指的是時代巨變、軍閥混戰(zhàn)給這個地方的人們帶來的變化。【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作品的體裁特征和表現(xiàn)手法的能力。①在描寫湘西的風景人情中敘述故事,本文寫寬闊的大河從一大片火紅的橘子園旁緩緩流過,河上來來往往的船只稍回來外鄉(xiāng)說不完的新鮮事,帶出去呂家坪人歲歲年年的期望與,同時寫勤勞穩(wěn)重的橘子園主人長順,將農(nóng)家生活娓娓道來,描繪了這一戶平常人家在大環(huán)境動蕩時的沉浮,講述了特殊環(huán)境里中國農(nóng)民的喜怒哀樂。據(jù)此可分析出,文中并無激烈的矛盾沖突、也不著意設(shè)置懸念、高潮,敘述隨性自由,不依循線性結(jié)構(gòu)??梢姡疚牡楣?jié),結(jié)構(gòu)松散,體現(xiàn)了沈從文的小說散文化的特點。②小說寫的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原文“這個人就是在楓木坳上坐坳守祠堂的老水手。這個人的身世如一個故事,命運恰與陸地生根的滕長順兩相對照。對于這個人,老同鄉(xiāng)一望而知這十余年來在外面生活是不甚得意的。頭發(fā)業(yè)已花白,一只手似乎扭壞了,面貌萎悴,背上的包袱小小的”,據(jù)此看出,對“長順”“老水手”的刻畫以簡筆勾勒為主,較少細致的描寫,可見,本文虛化人物,重在寫意,體現(xiàn)了沈從文的小說散文化的特點。③文中“蘿卜溪人以種瓜種菜種橘子為業(yè),村中幾乎每戶人家都有一片不大不小的橘園,就中橘園既廣大,家道又殷實,在當?shù)厥浊恢傅?,?yīng)分得數(shù)滕長順”“滕長順原來同本地許多人一樣,年青時兩手空空的,在人家船上做短程水手,吃水上飯。因為年紀青,手腳靈便,對待主顧又誠實可靠,所以三五年后就發(fā)了旺,增大了船只,先是作水手,后來掌舵把子,再后來且作了大船主。成家討媳婦,兩夫婦強健麻俐的四只手不斷的作,積下的錢便越來越多。……兩夫婦商量了一陣,又問卜打卦了幾回,才決心在蘿卜溪落腳,買了一塊橘園,一棟房子。當家的依然還在沅水流域弄船,婦人就帶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園,養(yǎng)豬養(yǎng)雞”,據(jù)此分析出,小說寫的是蘿卜溪這個小鄉(xiāng)村里普通人家長順家的日常生活,可見,本文關(guān)注小事,取材于平常生活,體現(xiàn)了沈從文的小說散文化的特點。④文中橘柚之花的詩意化描寫如“樹不甚高,終年綠葉濃翠。仲夏開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后,綴系在枝頭間果實,被嚴霜侵染,丹朱明黃,耀人眼目,遠望但見一片光明”,熱鬧的碼頭場景如“辰河上游兩岸出產(chǎn)的竹、麻與別的農(nóng)產(chǎn)物,用船裝運下行,煤油、紙煙和罐頭洋貨,用船裝運上行,……上下行船只停泊多,因此村鎮(zhèn)相當大,市面相當繁榮”,淳樸善良的民風如“這些地方照例把一切鄉(xiāng)村景象好好保留下來,呂家坪所有,竟仿佛對之毫無影響。人情風俗都簡直不相同。即如橘園中摘橘子時,過路人口渴吃橘子在村子里可不必花錢”,典型的鄉(xiāng)村生活場景如“兩夫婦商量了一陣,又問卜打卦了幾回,才決心在蘿卜溪落腳,買了一塊橘園,一棟房子。當家的依然還在沅水流域弄船,婦人就帶孩子留在家里管理田園,養(yǎng)豬養(yǎng)雞”等,據(jù)此分析出,小說用詩意化抒情化的筆調(diào),描繪了風光秀麗、人情淳樸的湘西鄉(xiāng)土社會,營造了田園牧歌的浪漫意境,可見,本文強化環(huán)境,營造意境,體現(xiàn)了沈從文的小說散文化的特點。二、古詩文閱讀(46分)(一)課內(nèi)文言知識(8分)10.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解釋完全正確的一項是()A.如惠語以讓單于(責備)會論虞常(評論)每一令出,平伐其功(自夸,炫耀)B.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推其根本)非抗于九國之師(抵抗)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情況)C.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效法)觸柱折轅,劾大不敬(判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弱點)D.稽其成敗興壞之紀(法則、準則)果引張勝(牽扯)雖萬被戮,豈有悔哉(殺戮、死)【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論”,判罪;句意:會同判定虞常的罪。/其余兩個正確。句意:按照?;莸脑拋碡焸鋯斡?。/每一道命令發(fā)出,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勞。B.“抗”,匹敵、相當;句意:并不能匹敵九國的軍隊。/其余兩個正確。句意:推究莊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原因。/擔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說的那些話被揭發(fā),便把事情經(jīng)過告訴了蘇武。C.都正確。句意:但他們都效法屈原辭令委婉含蓄的一面。/碰到柱子,折斷了車轅,被定為大不敬的罪。/秦有剩余的力量趁他們困乏而制服他們。D.“紀”,道理,規(guī)律;“戮”,侮辱。句意:推究其成敗盛衰的道理。/即使受再多的侮辱,難道會后悔嗎?第二個正確。句意:果然牽扯出張勝。故選C。11.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含義全都不相同的一項是()A.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昭王即位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B.欲因此時降武蒙故業(yè),因遺策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C.臣請往如楚如惠語以讓單于使使如秦受地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武以強壯出【答案】B【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A.如果;登上;如果。句意:如果謀殺單于,又該用什么更重的處罰呢?/漢昭帝即位。/如果君主不采納公孫鞅的建議并任用他,那么必須處決他。B.趁著;沿襲;通過。句意:想趁這個時候讓蘇武投降。/繼承已有的基業(yè),沿襲前代的政策。/你通過我投降,我就和你結(jié)為兄弟。C.到、往;按照;到、往。句意:臣愿意前往楚國。/按?;莸脑捜ヘ焸鋯斡?。/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答應(yīng)割讓的土地。D.在;用;在。句意:蘇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都城長安。/便派屬官用羊、豬各一頭祭告祖廟。/蘇武當初在壯年出使。故選B。12.下列各項中,加點詞語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蟬蛻于濁穢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③追亡逐北④惠等哭,輿歸營⑤誠甘樂之⑥杖漢節(jié)牧羊⑦單于壯其節(jié)⑧外連衡而斗諸侯⑨贏糧而景從⑩函梁君臣之首A.①④⑨⑩/②⑦/③/⑤/⑥/⑧ B.①④⑨/②/③⑧/⑥⑩/⑤⑦C.①④/②⑦/③⑧/⑥⑨⑩/⑤ D.①⑨/②/③/④⑥⑩/⑤⑦/⑧【答案】D【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實詞中的詞類活用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①蟬:名詞作狀語,像蟬一樣。句意:像蟬脫殼一樣擺脫濁穢。②忽微:形容詞作名詞,微小的事情。句意:禍患的發(fā)生常常是由于一些小的失誤積累而成的。③亡:動詞作名詞,逃亡的士兵。句意:追趕逃走的敗兵。④輿:名詞作動詞,用車子抬。句意:?;莸热丝拗密囎影烟K武抬回營帳。⑤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句意:我也的確覺得很快樂。⑥杖:名詞作動詞,拄著。句意:拄著漢朝的旄節(jié)牧羊。⑦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句意:單于認為蘇武的氣節(jié)值得敬佩。⑧斗: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相斗。句意:對外實行連衡策略,使諸侯自相爭斗。⑨景:名詞作狀語,像影子一樣。句意:都帶著糧食,影子似的跟著他。⑩函:名詞作動詞,用匣子裝。句意:用匣子裝上梁君臣的首級。綜上可知,①⑨名詞作狀語;②形容詞作名詞;③動詞作名詞;④⑥⑩名詞作動詞;⑤⑦形容詞的意動用法;⑧使動用法。故選D。13.下列各項中,特殊句式歸類正確的一項是()①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②不凝滯于物③送匈奴使留在漢者④見犯乃死,重負國⑤所冀移災(zāi)朕躬,何疾之避⑥鑄以為金人十二⑦方其系燕父子以組⑧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⑨今得殺身自效⑩余威震于殊俗A.①⑦⑩/②④⑨/③⑧/⑤/⑥ B.①②⑩/③⑥/④⑨/⑤⑦/⑧C.①②④/③⑥/⑤⑨/⑦⑩/⑧ D.①④/②⑦⑩/③⑥⑤⑨/⑧【答案】C【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在內(nèi)被鄭袖所迷惑,在外被張儀所欺騙。②被動句,“于”表被動。句意: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③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送留在漢匈奴使。句意:護送留在漢朝的匈奴使者。④被動句,“見”表被動。句意: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對不起國家。⑤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避何疾。句意:我真希望它(蝗蟲)把給百姓的災(zāi)難移給我一個人,逃避疾什么病呢?⑥定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鑄以為十二金人。句意:把它們鑄成十二個銅人。⑦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方其以組系燕父子。句意:當莊宗用繩子捆著燕王父子。⑧判斷句,“也”表判斷。句意:這是子子孫孫稱帝稱王萬代的基業(yè)呀。⑨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為:今得殺身效自。句意:現(xiàn)在能有機會獻出自己的生命。⑩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為:余威于殊俗震。句意:他的余威依然震懾著邊遠的地方。①②④被動句,③⑥定語后置句,⑤⑨賓語前置句,⑦⑩狀語后置句,⑧判斷句。故選C。(二)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蘇秦)游燕,歲余而后得見。說燕文侯曰:“燕地方二千馀里,民雖不佃作而足于棗栗矣,此所謂天府者也。夫安樂無事,不見覆軍殺將,無過燕者。大王知其所以然乎?夫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趙之為蔽其南也。秦趙五戰(zhàn),秦再勝而趙三勝。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且夫秦之攻燕也,逾云中、九原,過代、上谷,彌地數(shù)千里,雖得燕城,秦計固不能守也。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今趙之攻燕也,發(fā)興號令,不至十日,而數(shù)十萬之眾軍于東垣矣。度滹沱,涉易水,不至四五日,距國都矣。故曰秦之攻燕也,戰(zhàn)于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zhàn)于百里之內(nèi)。夫不憂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計無過于此者。是故原大王與趙從親,天下為一,則燕國必無患矣?!蔽暮钤唬骸白颖赜蠌囊园惭?,寡人請以國從?!庇谑琴Y蘇秦車馬金帛以至趙。(節(jié)選自《史記·蘇秦列傳》,有刪改)材料二:人有惡蘇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萬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與小人群也?!蔽浒簿龔凝R來,而燕王不館也。謂燕王曰:“臣東周之鄙人也,見足下身無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顯臣于廷。今臣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碧K秦曰:“且夫孝如曾參,義不離親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齊?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義而不臣焉,餓而死于首陽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數(shù)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來,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揚燕、秦之威于齊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皆自覆之術(shù),非進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興,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所謂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保ü?jié)選自《戰(zhàn)國策》)14.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今臣為足下A使B功存C危燕D足下E不聽F臣者G人必有言H臣不信15.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過,在本文中是“超過”的意思,與《蘇武傳》中“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中“過”字的含義相同。B.從親,即合縱相親,指六國合縱結(jié)盟、共同抗秦的策略,與《屈原列傳》中“齊與楚從親”中的“從親”含義相同。C.素餐,與漢語成語“尸位素餐”中“素餐”的含義相同,即不勞而食,無功受祿。其中“素”為“空、白”之意。D.“所以自為也”中“自為”一詞的理解與《屈原列傳》中“莫不欲求忠以自為”中的“自為”不同。1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蘇秦在游說燕文侯時,巧用假設(shè)法和對比法清楚地分析了燕國當時面臨的周邊形勢,并且最終憑借自己的一番言辭成功說服燕文侯與趙國結(jié)盟。B.蘇秦指出趙國是燕國的地理屏障,燕國得益于趙國而免除了戰(zhàn)亂,秦國不會明計攻燕但難免暗中用計,聯(lián)趙抗秦才是燕國長治久安的戰(zhàn)略大計。C.文本二中蘇秦通過分析尾生、伯夷和曾參三個人物,表達了對其美德的尊崇,同時也表明自己想要學習他們,做“進取之臣”,不斷自我完善。D.蘇秦認為國家之間的政治活動不能用普通的仁義道德來評價,“三王代興,五霸迭盛”,是因為他們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時,又能講策略、求變通。1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秦趙相斃,而王以全燕制其后,此燕之所以不犯寇也。(2)王以萬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與小人群也。18.有人說,大凡有成就的縱橫家,絕不只是因其能言善辯,定還有其他過人之處。請結(jié)合材料,概括蘇秦的“其他過人之處”?!敬鸢浮?4.BDG15.D16.A17.(1)秦趙兩國相互殺傷(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憑借整個燕國(的勢力),牽制他們的后方,這是燕國不被敵人侵犯的原因。(2)大王以萬乘之尊謙恭地對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這是向天下人顯示自己與小人為伍啊。18.①高度自信:面對上位者不卑不亢。②務(wù)實積極:積極進取,不拘于小節(jié)小信。③機智敏銳:擁有高識遠謀,對天下形勢認識清晰?!窘馕觥俊?4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現(xiàn)在我替您出使齊國,在功勞方面使處在危亡之中的燕國存活了下來,可是您卻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說我不守信義?!敖癯紴樽阆率埂保俺肌睘橹髡Z,“為足下”作狀語修飾謂語“使”,主謂結(jié)構(gòu),句意完整,單獨成句,B處斷開;“足下不聽臣者”,判斷句的主語部分,單獨成句,前后斷開,DG兩處斷開。故BDG三處斷句。【15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古代文化常識及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A.正確。句意:(錯誤的)策略沒有超過這個的了。/你的心情不愿投降,怎么能夠超過我當時的心情呢?B.正確。句意:因此希望大王與趙國合縱相親。/齊國與楚國合縱相親。C.正確。句意:不吃白食。/空占著職位不做事,白吃飯。D.錯誤。兩處“自為”都是“為自己”的意思。句意:都是用來自我完善。/沒有不想求得忠臣來為自己服務(wù)。故選D?!?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B.“秦國不會明計攻燕但難免暗中用計”錯誤,原文為“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秦國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顯了,選項曲解文意。C.“表達了對其美德的尊崇,同時也表明自己想要學習他們”錯誤,蘇秦舉三人的例子是為了表明“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選項無中生有。D.“是因為他們在恪守日常道德的同時,又能講策略、求變通”錯,文中只強調(diào)他們講策略、知變通,恪守日常道德沒有提及。故選A?!?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相斃”,相互殺傷;“全”,整個;“制”,牽制;“所以”,表原因;“犯寇”,受敵人侵犯。(2)“下”,謙恭地對待;“尊”,推崇;“示”,給……看,顯示;“與……群”,與……為伍。【1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篩選概括信息的能力。結(jié)合“今臣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于王者”“‘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唬骸写?,臣亦不事足下矣……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可知,蘇秦直接指出燕王疏遠自己原因,并說明自己和燕王不同的地方,態(tài)度平和,據(jù)此概括出,高度自信:面對上位者不卑不亢。結(jié)合“且夫信行者,所以自為也,非所以為人也。皆自覆之術(shù),非進取之道也……臣之趣固不與足下合者,足下自覆之君也,仆者進取之臣也”可概括出,務(wù)實積極:重功利而不重清名,積極進取,不拘于小節(jié)小信。結(jié)合“秦之攻燕也,戰(zhàn)于千里之外;趙之攻燕也,戰(zhàn)于百里之外”“今臣為足下使功存危燕足下不聽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傷臣于王者”“三王代興,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可概括出,機智靈敏:擁有高識遠謀,對天下形勢認識清晰,對自身處境觸覺敏銳。參考譯文:材料一:蘇秦游歷到燕國,經(jīng)過一年多才見到燕文侯。蘇秦游說燕文侯道:“燕國國土縱橫兩千多里,即使人民不耕種田地,單是棗栗的收入也就夠富了。這真是天然的府庫??!能夠安居樂業(yè),沒有戰(zhàn)事,看不到軍隊覆滅、將領(lǐng)被殺的情景,沒有誰比得上燕國。大王知道原因嗎?燕國不被敵人侵犯的原因,是因為趙國在燕國的南面遮蔽著。秦國和趙國發(fā)動五次戰(zhàn)爭,秦國勝了兩次而趙國勝了三次。秦趙兩國相互殺傷(彼此削弱),而大王可以憑借整個燕國的勢力,牽制他們的后方,這是燕國不被敵人侵犯的原因。況且秦國要攻打燕國,就要穿越云中和九原,穿過代郡和上谷,遠離幾千里,即使攻克了燕國的城池,秦國也考慮到?jīng)]法守住它。秦國不能侵害燕的道理很明顯了。如今趙國要攻打燕國,只要發(fā)出號令,不到十天,幾十萬大軍就會挺進到東垣駐扎了,再渡過滹沱,涉過易水,用不了四五天的時間,就到燕國的都城了。所以說秦國攻打燕國,是在千里以外打仗;趙國攻打燕國,是在百里以內(nèi)作戰(zhàn)。不擔心百里以內(nèi)的禍患而重視千里以外的敵人,(錯誤的)策略沒有超過這個的了。因此希望大王與趙國合縱相親,把各國聯(lián)成一體,那么燕國一定不會有所憂慮了?!毖辔暮钫f:“你一定打算要用合縱的策略使燕國獲得安定,我愿把國家交給你安排?!庇谑蔷唾澲K秦車馬錢財?shù)节w國。材料二:有人對燕王毀謗蘇秦說:“蘇秦是天下最不講信義的人,大王以萬乘之尊卻非常謙恭地對待他,在朝廷上推崇他,但這是向天下人顯示了自己與小人為伍啊?!碧K秦從齊國歸來,燕王竟然不給他預(yù)備住處。蘇秦對燕王說:“我本是東周的一個平庸之輩,當初見大王時沒有半點兒功勞,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顯赫?,F(xiàn)在我替您出使齊國,在功勞方面使處在危亡之中的燕國存活了下來,可是您卻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說我不守信義,在大王面前中傷我。假使我像尾生那樣講信用,像伯夷那樣廉潔,像曾參那樣孝順,具有這三種天下公認的高尚操行,來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說:“當然可以。”蘇秦說:“如果真是這樣,我也就不會來為大王服務(wù)了?!碧K秦說:“臣要像曾參一樣孝順,就不能離開父母在外面歇宿一夜,您又怎么能讓他到齊國去呢?像伯夷那樣廉潔,不吃白食,認為周武王不義,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國的君位,餓死在首陽山上,廉潔到這種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幾千里,而為弱小燕國的垂危君主服務(wù)呢?如果臣有尾生的信用,和女子約會在橋下,那女子沒來,直到水淹上身也不離開,最終抱著橋柱被淹死。講信義到這種地步,怎么肯到齊國去宣揚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績呢?再說講信義道德的人,都是用來自我完善,不是用來幫助他人的。所以這都是滿足現(xiàn)狀的辦法,而不是謀求進取的途徑。再說,三王交替興起,五霸相繼興盛,他們都不滿足現(xiàn)狀。我的志趣本來就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滿足現(xiàn)狀的君主,而我是謀求進取的臣子,這就是因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的原因啊?!保ㄈ┕糯姼栝喿x(本題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詩,完成各題。題陽關(guān)圖二首黃庭堅(其一)斷腸聲里無形影,畫出無聲亦斷腸。想得陽關(guān)更西路,北風低草見牛羊。(其二)人事好乖當語離,龍眠[注]貌出斷腸詩。渭城柳色關(guān)何事?自是離人作許悲。[注]龍眠:指龍眠居士,是畫家李公麟的號。《陽關(guān)圖》是李公麟依據(jù)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而創(chuàng)作出的詩意圖。19.下列對這兩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其一首兩句重在傳神,寫出畫意:龍眠居士的畫,雖不能發(fā)出斷腸之聲,卻能夠使人腸斷。B.其二首句化用陶淵明的“人事好乖,便當語離”,闡明了離別是人生中諸多不順利的一種。C.與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略有不同,王詩重在抒情,黃詩情與理并重,并且音調(diào)和諧,語言平易。D.這兩首詩不僅吟出王維的詩情,而且用工筆手法以極為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出《陽關(guān)圖》所描繪的畫意。20.請簡要分析這兩首詩的三、四兩句在表情達意時運用的手法的異同?!敬鸢浮?9.D20.同:兩者都由《陽關(guān)圖》中的景物引起,通過移情于景的藝術(shù)手法,闡釋離情之苦。異:第一首三、四句運用虛寫,借助想象,寫送行人也會心隨友人一起見到塞外風物的情景,充滿了感染力。第二首三、四句運用設(shè)問手法,詩人借助畫中的柳樹發(fā)問,深化情感:離人將悲情加于柳樹之上,便使那原本不關(guān)別情的柳樹也變得蘊含別情,產(chǎn)生了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解析】【分析】【19題詳解】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語言、表達技巧、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D.“用工筆手法以極為細膩的筆觸展現(xiàn)出《陽關(guān)圖》所描繪的畫意”錯誤。黃庭堅這兩首詩基本上沒有運用工筆手法。第一首詩先是用概括性語言寫出了畫面的主要內(nèi)容,接著是虛寫,寫想象之景;第二首詩以議論為主。故選D?!?0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的能力。第一首詩寫離別之悲。第一句寫在這使人悲痛欲絕的離歌聲中,行者踏上征途遠去,他的身影最終還是消失了,好不令人傷感!第二句承上深嘆,李龍眠之圖,雖不能發(fā)出斷腸之聲,卻也足夠使人腸斷。這兩句重在傳神,寫出畫意。三、四句由“無形影”聯(lián)想,想象行人去處,行人去到那“陽關(guān)更西路”,見到塞外風物如此異于以前生活的地方,必將哀感流涕,而送行者的心緊隨那行者,與行者一道遠去,想到其景其情,心里更加悲傷。第二首詩寫離別之情、關(guān)情之物。第一句化用了陶淵明的“人事好乖,便當語離”。人世間既有離別之情,藝術(shù)家筆下也有對離別之情的反映。三、四兩句,詩人又進一步推究:李龍眠圖,中的渭城無知之柳,為什么也和人間別情有關(guān)?詩中便以問句出之,“渭城柳色關(guān)何事”意思是:人自離別,關(guān)柳何事?詩人經(jīng)過思考和領(lǐng)悟,得出結(jié)論:原來是離人自己生發(fā)出如許悲意。全詩有情景,有理趣,兼之音調(diào)和諧,語言平易,絕無生硬與刻意之病。由此可知,相同點為:兩者都由《陽關(guān)圖》中的景物引起,通過移情于景的藝術(shù)手法,闡釋離情之苦。不同點為:第一首三、四句運用虛寫,借助想象,寫送行人也會心隨友人一起見到塞外風物的情景,充滿了感染力。第二首三、四句運用設(shè)問手法,詩人借助畫中的柳樹發(fā)問,深化情感:離人將悲情加于柳樹之上,便使那原本不關(guān)別情的柳樹也變得蘊含別情,產(chǎn)生了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四)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12分)21.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傳(節(jié)選)》中,司馬遷為了論證“父母,是人類的根本”這一觀點,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例子進行論證。(2)《過秦論》中,作者將陳涉與九國進行多角度對比,其中在武器裝備方面進行對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過秦論》中,賈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形象地寫出秦始皇派遣得力的將領(lǐng)、精銳的士兵守在要塞,仔細盤問過往行人的情景。(4)《五代史伶官傳序》中,莊宗之父以三箭與其子來明其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歌行并序》中,詩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寫漢軍出師時金鼓震天、旌旗招展的場面。(6)《李憑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運用通感的藝術(shù)手法直接摹寫樂聲激越動聽。(7)李商隱《錦瑟》中回環(huán)曲折地表達了自己的惆悵苦痛,讓人為之哀婉不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書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兩句以諸葛亮自比,不滿和悲嘆之情交織在—起,展現(xiàn)了詩人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9)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運用句內(nèi)對比的手法,從文辭和內(nèi)涵角度對屈原的《離騷》進行評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報任安書(節(jié)選)》中,作者指出古往今來富貴之人湮滅在人世間的不計其數(sh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在《報任安書(節(jié)選)》中,司馬遷概括古代圣賢創(chuàng)作《詩經(jīng)》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大道之行也》中,指出大同社會里,喪失勞動能力、不能獨立生活的人都可得到供養(yǎng)的一句是“____________”?!敬鸢浮竣?疾痛慘怛②.未嘗不呼父母也③.鋤櫌棘矜④.非铦于鉤戟長鎩也⑤.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⑥.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⑦.與爾三矢⑧.爾其無忘乃父之志⑨.??金伐鼓下榆關(guān)⑩.旌旆逶迤碣石間?.昆山玉碎鳳凰叫?.芙蓉泣露香蘭笑?.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解析】【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默寫常見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注意重點字詞的書寫:怛、櫌、矜、弩、陳、逶迤、惘、指、摩滅、大底。三、語言文字運用(13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人類最深沉的感情,是對土地的感情。甲,而是很具體的,每個人,對土地的感情都會有不同的體驗和表達方式。很多年前,當日寇的鐵蹄踐踏我們的大好河山時,詩人艾青寫過這樣兩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當時讀這樣的詩句,很多心懷憂戚的中國人淚珠盈眶,熱血沸騰。大半個世紀過去,時過境遷,今天我們讀這兩句詩,乙。為什么?因為,人們對土地的感情依舊。盡管土地的色彩已經(jīng)有了很多變化,但是中國人對故鄉(xiāng)、對歷史、對民族、對祖國的感情并沒有變。很多年前,作為一個知青,我曾天天和泥土打交道,勞動繁重,生活艱苦,然而沒有什么能封鎖住我憧憬和想象的思緒。面對著腳下的土地,我經(jīng)常沉思默想。我在田野里干活時,凝視著腳下的土壤,情不自禁地會想:這一撮泥土,是從哪里來的呢?是來自唐古拉山,還是來自昆侖山?是來自天府之國的奇峰峻嶺,還是來自神農(nóng)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來自險峻的三峽,雄奇的赤壁,秀麗的采石磯,蒼涼的金陵古都?22.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各補寫一個包含成語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語意連貫完整,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23.以上文字選自一則演講稿,請簡析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的構(gòu)成及表達效果。【答案】22.甲:這種感情絕不是虛無縹緲的;乙:依然會怦然心動/仍然會心潮澎湃23.①采用“是……還是……(抑或是)”的句式以及詞性相同、結(jié)構(gòu)相同的短語,形式整齊;②選取全國代表性的景點,內(nèi)容富有畫面感,能激發(fā)聽眾對祖國壯麗山河的想象,引發(fā)共情與熱愛;③以問句引出泥土來源的話題,又以多個問句構(gòu)成排比,展開聯(lián)想,增強語勢,引人思考?!窘馕觥俊?2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和正確運用成語的能力。甲處:注意本題要求不是簡單的情境補寫,所填句子要包含成語,這是一種綜合考查。①由后文“而是”可知此處應(yīng)有“不是”或“絕不是”這樣的表達;內(nèi)容上要與后文的“具體”相對,因為話題說的是“感情”,可用成語“虛無縹緲”,可填:這種感情絕不是虛無縹緲的。乙處:虛無縹緲:形容空虛渺茫,不可捉摸。②過去讀這樣的詩句人們會“熱血沸騰”,此處要填今天讀這樣的詩句的感受;由后文“人們對土地的感情依舊”可知,感情沒有變,讀詩句的感受也不會變,此處需用用“依然會”這樣的表達,所填成語與“熱血沸騰”類似,可填:依然會怦然心動/仍然會心潮澎湃。怦然心動:由于受某種事物的刺激,思想情感突然起了波動。也指心跳,突感不安;內(nèi)心有所觸動,產(chǎn)生想做某事的念頭。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騰。形容心情十分激動,不能平靜?!?3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能力。句式方面,“是來自唐古拉山,還是來自昆侖山?是來自天府之國的奇峰峻嶺,還是來自神農(nóng)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采用“是……還是……(抑或是)”的句式以及詞性相同、結(jié)構(gòu)相同的短語如“天府之國的奇峰峻嶺”“神農(nóng)架的深山老林”“險峻的三峽”“雄奇的赤壁”“秀麗的采石磯”“蒼涼的金陵古都”,形式整齊,有回環(huán)往復(fù)的音韻效果,富有抒情性和感染力。畫線句在回答這撮泥土來源的時候,選取了全國代表性的景點“唐古拉山”“昆侖山”“天府之國的奇峰峻嶺”“神農(nóng)架的深山老林”“險峻的三峽”“雄奇的赤壁”“秀麗的采石磯”“蒼涼的金陵古都”,內(nèi)容富有畫面感,能激發(fā)聽眾對祖國壯麗山河的想象,引發(fā)共情與熱愛;畫線句“這一撮泥去,是從哪里來的呢?”以問句引出泥土來源的話題,接著“是來自唐古拉山,還是來自昆侖山?是來自天府之國的奇峰峻嶺,還是來自神農(nóng)架的深山老林?抑或是來自險峻的三峽,雄奇的赤壁,秀麗的采石磯,蒼涼的金陵古都?”又以多個問句構(gòu)成排比,展開聯(lián)想,引人思考,增強語勢。(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3分)24.人們都以為鄭板橋讀書善記,卻不知并不是鄭板橋記憶力好,而是勤于誦讀?!鞍鍢蛎孔x一書,必千百遍?!鼻О俦榈卣b讀,無論何時何地,廢寢忘食,對一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聚精會神于此。鄭板橋讀書如此刻苦用心,卻說生平最不喜人過目不忘,這又為何呢?他認為過目成誦太草率了,眼睛不停地在看,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