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水陸交通的變遷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1頁
第12課 水陸交通的變遷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2頁
第12課 水陸交通的變遷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3頁
第12課 水陸交通的變遷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4頁
第12課 水陸交通的變遷 課件高二歷史統(tǒng)編版選擇性必修2經濟與社會生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路”走來,文明相伴——水陸交通的變遷選必2第12課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歷史的凝視歷史上的今天一“路”走來,文明相伴——水陸交通的變遷選必2第12課道路者,文明之母也?!獙O中山

目錄01人類早期的生產與生活02不同地區(qū)的食物生產與社會生活一異途同歸——古代、近代陸路與水路交通

二動力變革——工業(yè)革命與交通的發(fā)展04

交通帶來的影響——交通與社會變遷三日新月異——交通與社會變遷一“路”走來,文明相伴——

第12課水陸交通的變遷課程標準:了解古代水陸交通建設及主要交通工具;認識新航路開辟和工業(yè)革命對促進交通進步的作用。學習任務一:了解古代和近代水陸交通建設學習任務二:闡述工業(yè)革命引發(fā)交通變革學習任務三:全方位分析交通對社會變遷的影響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

——《釋名》

馴養(yǎng)動物(畜力)橇的使用(工具)發(fā)明輪車(工具)人工搬運(人力)閱讀圖片,說一說人類運輸方式的變化趨勢?為什么輪車的發(fā)明是交通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變化的根本推動因素是什么?世界中國古羅馬17法國17荷蘭春秋秦漢隋唐元任務分解1:梳理古代水陸交通建設,完成下表。陸路水路條條大路通羅馬馳道、直道、五尺道絲綢之路驛道擴展交通廣設驛站米迪運河阿姆斯特丹運河系統(tǒng)邗溝靈渠大運河京漢大運河世界河運海運任務分解2:從“時空觀念”角度掌握秦代陸路、水路交通建設的空間分布。

一異途同歸——古代、近代陸路與水路交通學習任務一:了解古代和近代水陸交通建設任務分解3:

從“唯物史觀”角度認識秦帝國和羅馬帝國的交通體系的差異。

秦始皇憑借統(tǒng)一國家的組織力和雄厚的財力建立起以公路交通為主輔以運河運輸的交通體系。在六國自身交通體系的基礎上這一體系呈現出統(tǒng)一靜態(tài)閉合的特點。與秦以維護自身統(tǒng)治不同,羅馬修筑道路與其大規(guī)模的對外侵略戰(zhàn)爭有直接關系。最后羅馬帝國形成了以地中海海運為主動脈、以公路交通為血管的交通體系呈現出囊括性、開放性的特征。

——牛秋實、葛臻明《秦漢帝國與羅馬帝國的交通及社會比較研究》目的:交通體系構成:特點:世界任務分解4:

歸納中國古代人工道路的鋪設特點和作用①秦代交通體系②西漢絲綢之路③唐代驛道④元代驛路交通網中國西漢宋元明世界波利尼西亞人腓尼基人維京人阿拉伯人近代歐洲人海運任務分解5:

梳理古代、近代探索海洋活動初步形成兩條航線造船工藝、航海技術進步、持續(xù)航行鄭和七次下西洋、規(guī)模罕見很早在太平洋諸島活動橫渡地中海北大西洋北海探險印度洋貿易開辟新航路蘇伊士運河巴拿馬運河世界問題1:中國古代海洋探索的發(fā)展趨勢和格局。問題2: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差異(背景、目的、性質、結果)問題3:縱觀世界近現代海洋探索,全球航路的發(fā)展趨勢。①西漢絲綢之路路線②鄭和下西洋路線③新航路開辟路線④國際運河開通(在圖冊標注位置)世界學習任務二:闡述工業(yè)革命引發(fā)交通變革任務分解1:說出工業(yè)革命時代的新式交通動力及動力進步的動因?紡織工業(yè)、采礦工業(yè)和冶金工業(yè)的發(fā)展引起對改進過的運輸工具的需要,這種運輸工具可以運送大宗的煤和礦石?!沟俜疑瓕⒄羝麢C安裝在貨車上,以平均每小時14英里的速度行駛31英里,將一列火車從利物浦牽引到曼徹斯特?!顾蚶锇⒅Z斯《全球通史》1814斯蒂芬森與蒸汽機車1807美國人富爾頓發(fā)明汽船卡爾本茨和他的“奔馳1號”汽車

二動力變革——工業(yè)革命與交通的發(fā)展世界19世紀60年代中期1872年1881年1909年中國人制造的“黃鵠號”蒸汽汽船試航成功官督商辦的輪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唐胥鐵路(中國人在自己國土上修建的第一條實用鐵路)京張鐵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竣工中國:追趕的腳步從未停歇18071812年1814年19世紀上半期19世紀80年代美國人富爾頓發(fā)明了汽船英國人制造的汽船試航成功英國人斯蒂芬森改進了蒸汽機車歐美國家紛紛修建鐵路網,人類步入“鐵路時代”德國人發(fā)明汽車(20世紀前還未普及)世界:發(fā)展的社會日新月異1867年巴黎世博會展出米肖父子制造的“自行車”京張鐵路“人”字型路軌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概括鐵路建設對中國近代社會的影響京張鐵路通車慶典南口茶會盛況若地勢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鐵路成;小民生業(yè),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達;風俗之陋,靡不盡除。商民貨物之蕃息,當增十倍;國家歲入之數,亦增十倍。至于調兵之捷速,可省多營;轉漕無阻,可備海梗;民間無差徭科派之困,官吏無驛站辦差之累?!獜堝馈洞醵綏l陳立國自強疏》近代鐵路掌握在列強手中,成為列強侵略和征服中國的工具1.積極: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由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向近代工業(yè)社會的轉型)。(1)經濟:打破了封閉狀態(tài),加強了地區(qū)間聯系,加速了小農經濟瓦解,推動商品經濟發(fā)展,增加財政收入(2)城市化:推動城市化。(3)交通:帶動了與鐵路建設相關的近代工礦業(yè)的發(fā)展。(4)政治:加強了中央與地方的聯系。(5)社會:沖擊封建的陋習。2.消極:《教學練》隋、元大運河對比圖(23屆臺州一模)5.“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是皮日休對圖中運河的評價。該運河①溝通了中國五大水系

②以長安為中心向南北輻射

③促進清江浦崛起發(fā)展

④實現南北貫通鞏固國家統(tǒng)一A.①②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任務分解1:從“史料實證”角度分析運河修建對城市發(fā)展的作用學習任務三:全方位分析交通對社會變遷的影響

三日新月異的出行方式——交通與社會變遷真題演練近代以前的清江浦(今江蘇淮安主城區(qū))“舟車鱗集,冠蓋喧闐,兩河市肆,櫛比數十里不絕”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車輻輳,竟赴捷足,昔之都會遂成下邑”鄭州·火車拉出的城市—京漢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匯,超過了開封和洛陽。伊利運河的開鑿客觀上促使紐約逐漸發(fā)展為國際化經濟和金融中心。任務分解1:從“史料實證”角度分析運河修建對城市發(fā)展的作用

交通系統(tǒng)的完備程度是統(tǒng)一國家維持生存的首要條件,決定古代國家的領土規(guī)模、防御能力和行政效能。交通系統(tǒng)。生產技術的革新、生產工具的發(fā)明以及生產組織管理形式的進步,通過交通條件可以成千成萬倍地擴大影響,收取效益,從而推動整個社會的前進……從社會史、文化史的角度看,交通網的布局、密度及其通行效率決定了文化圈的范圍和規(guī)模,甚至交通的速度也對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節(jié)奏有重要的影響。

——王子今《中國交通史研究一百年》任務分解2:辯證分析交通建設對社會變遷的影響。積極:加強各地溝通,促進政治、經濟和文化發(fā)展;

影響城市發(fā)展;促進了城市化;方便物品傳遞和信息交流。國家統(tǒng)一、密切各地的聯系、促進國內外交流、改變出行方式、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消極:增加政府財政負擔;

(古代)加重百姓負擔,激化社會矛盾。結語

交通是人類社會交往的產物,也是人類文明發(fā)展的標志。...從中國傳統(tǒng)社會交通發(fā)展與國家強盛的邏輯來看,交通發(fā)展與國家興衰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對應性?!獙O百亮《傳統(tǒng)中國交通發(fā)展與國家興衰關系的歷史考察》11111111111任務分解2:辯證分析交通建設對社會變遷的影響。

(22海南)2敦煌懸泉置遺址(驛站)出土的漢簡記載,該驛站有官卒徒御37人、傳馬40匹和傳車10多輛。在當時敦煌郡東西300千米的地面上有9座類似的機構。簡文中有“郡當西域空道,案廄置九所……”的記錄。這反映了A.亭傳郵驛是古代官方的交通機構B.絲綢之路是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

C.邊疆穩(wěn)定是基層治理的有效成果D.道路暢通是政令統(tǒng)一的重要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