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六市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六市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六市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六市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六市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六市中學高一語文模擬試卷含解析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現(xiàn)代文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頗有一些獨特之處,如虛心、有節(jié)、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隨處而安等等。這些特點,很自然地與歷史上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發(fā)生契合,進而被引入社會倫理美學范疇,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不僅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常常以竹來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詡,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況。在這種獨特的文化氛圍中,有關(guān)竹子的詩詞歌賦層出不窮,畫竹成為中國繪畫藝術(shù)中一個重要門類,封建士大夫在私園、庭院中種竹養(yǎng)竹以助風雅,亦成為普遍風氣。

最早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會倫理范疇的,恐怕要算《禮記》了?!抖Y記·祀器》中說:“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蔽簳x時期政治局勢反復無常,文人士子意氣消沉,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為逃避現(xiàn)實,不與當權(quán)者合作,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在當時社會引起很大震動,對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產(chǎn)生了莫大影響,可以說,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況,竹林七賢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國的文人士大夫便與竹子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

晉室東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麗的山水將他們從對現(xiàn)實的迷惘、懣悶中解脫出來,他們縱情山水、遠離塵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廣袤的竹林正是他們托身、浪跡之所,竹子清麗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質(zhì)令風流名士們沉醉癡迷。一時間,聞有好竹即遠涉造訪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種竹十頃棲居林中者有之,對竹嘯吟終日不輟者亦有之,王徽之、張廌、翟莊、袁粲等,是其中風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聲稱:不可一日無此君!這一時期,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為竹作譜,蔚成風氣,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戴凱之《竹譜》正是在這種風氣下以韻文的形式誕生的。

但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盡管對竹的“高節(jié)”、“堅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對竹的自然風采的禮贊,表現(xiàn)了這一時期文人士大夫?qū)Υ笞匀坏某缇春拖蛲?。作為一種社會風范的竹,在這一時期尚未產(chǎn)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盡管竹子作為一種自然的靈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賞,但它的某些特點如虛心、有節(jié)、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等開始被強調(diào)并引入社會倫理范疇,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這明顯地反映在中晚唐時期的文學作品之中,白居易在《養(yǎng)竹記》一文里首次總結(jié)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節(jié)貞”等高尚情操,將竹比作賢人君子;劉巖夫在《植竹記》里則更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剛”、“柔”、“忠”、“義”、“謙”、“賢”、“德”等等品格賦予竹子;此外,“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guī)范也或先或后賦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從此,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確立了不可動搖的地位,并通過種竹養(yǎng)竹、詠竹畫竹等等追求風流雅致的行徑,一代一代傳承并不斷豐富和發(fā)展。

(節(jié)選自《漢字趣編》之十二)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魏晉時期以阮籍、嵇康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隱竹林,借竹之高標、清姿佐己之風流,是為了逃避現(xiàn)實,不與當權(quán)者合作。B.王徽之、袁粲等人縱情山水、遠離塵囂,以廣袤的竹林為托身、浪跡之所,是因為晉室東渡后,文人士子們迷惘、懣悶至極,尋求解脫。C.作為一種社會風范的竹,其虛心、有節(jié)、根固、頂風傲雪、四時不改柯易葉等特點被強調(diào)并引入社會倫理范疇,是中唐時期的事。D.白居易《養(yǎng)竹記》總結(jié)出竹的高尚情操,劉巖夫《植竹記》將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欽慕的品格賦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內(nèi)涵。2.下列有關(guān)“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禮記·祀器》中說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賦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會倫理范疇的文字記載。B.竹子成為君子賢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為它外在的某些獨特之處與這些君子賢人的某些審美趣味、倫理道德意識有契合之處。C.戴凱之的《竹譜》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專譜,也是文人雅士賦竹、贊竹,竹文化以韻文的形式誕生的竹譜專著。D.魏晉南北朝時期,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竹的是“清風瘦骨”、“超然脫俗”的魏晉風度,可以看得出竹的這些特點開始被強調(diào)并引入社會倫理范疇。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nèi)容的一項是

)A.“竹林七賢”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況,對后代封建文人產(chǎn)生了莫大影響,中國的文人士大夫與竹子結(jié)下不解之緣與之有關(guān)。B.從春風得意的封建寵兒到那些落泊荒野的書生和隱居“南山”、待價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況來看,愛竹源于他們的性格。C.竹子最終演化成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識中有德行的君子賢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學作品中,有一個由外表到內(nèi)在的轉(zhuǎn)化過程。D.將“剛?cè)嶂伊x”等品格賦予竹子,將“親慈子孝”、“尊敬長者”等倫理規(guī)范賦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國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體系中已確立了牢固的地位。參考答案:1.C應該是中唐以后的事情。2D.應該是文人士大夫所賦予的魏晉風度,表現(xiàn)了文人士大夫?qū)Υ笞匀坏某缇春拖蛲?.B愛竹源于審美趣味,文化影響等。

略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題。難忘那一縷生命的馨香①2010年12月31日凌晨,著名作家史鐵生因突發(fā)腦溢血搶救無效去世。消息傳來時,新一輪的冷空氣正席卷神州大地,瑟瑟寒風中,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飄飛,路旁的松樹、冬青的枝葉也低垂著。②史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讀他的第一篇文章是《我與地壇》,這篇散文我讀得很慢很認真,前后讀過三遍,這篇文章里,史先生用平實的文字平靜而低調(diào)地敘述自己的心路歷程,他從自身出發(fā),對存在的信念與生命的意義進行了深刻的剖析與思考,文中的母子情深令人動容。在文章里,他坦承當初的頹廢與迷茫,“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地壇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彼届o地回顧當初的心理掙扎,“我一連幾小時專心致志地想關(guān)于死的事,也以同樣的耐心和方式想過我為什么要出生?!朗且患槐丶庇谇蟪傻氖?,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便決定活下去試試。為什么要活下去試試呢?好像僅僅是因為不甘心,機會難得,不試白不試,腿反正是完了,一切仿佛都要完了,但死神很守信用,試一試不會額外再有什么損失。說不定倒有額外的好處呢,是不是?”他這樣闡述自己最初的寫作動機,“為了讓那個躲在園子深處坐輪椅的人,有朝一日在別人眼里稍微有點光彩,在眾人眼里也能有個位置,哪怕那時再去死呢也就多少說得過去了?!彼膶懽鳡顟B(tài)近乎癡迷,“中了魔了,整天都在想哪一件事可以寫,哪一個人可以讓你寫成小說……中了魔了,那時我完全是為了寫作活著?!毕褚晃秽徏掖蟾绨颜鎸嵉男嫩E娓娓道來,把真切的心靈感悟與千萬讀者分享。《我與地壇》帶給我們對生命的思考與生命價值的觸動,是親切而深刻真實的。③史先生說:“左右蒼茫時,總得有條路走,這路又不能再用腿去趟,便用筆去找?!庇谑撬^上了“職業(yè)是生病,業(yè)余是寫作”的生活,我對他的全部了解來源于他的文章。讀《我的輪椅》后,我知道他身邊有一位不離不棄的守候天使希米小姐,后來,略知他的生平,1951年出生于北京,16歲初中畢業(yè),18歲響應號召去延安地區(qū)的清平灣下鄉(xiāng)插隊。21歲住進醫(yī)院,從此雙腿癱瘓再也沒有站起來。28歲發(fā)表了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30歲患上嚴重的腎病,這樣一位深受病痛折磨的人,卻在病榻上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作品——《我的遙遠的清平灣》、《禮拜日》、《命若琴弦》、《病隙碎筆》、《務虛筆記》等等優(yōu)秀作品相繼面世,由于多年來病痛纏身,史鐵生的文學創(chuàng)作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直面死亡,逐漸升華出對心靈的真正探索和詰問?!痘钪氖隆贰ⅰ秾懽鞯氖隆?、《病隙碎筆》和《我的丁一之旅》無不深具哲思。④“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出了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男摹敹鄶?shù)作家在消費主義時代里放棄面對人的基本狀況時,史鐵生卻居住于自己的內(nèi)心,仍舊苦苦追索人之為人的價值和光輝,仍舊堅定地向存在的荒涼地帶進發(fā),堅定地與未明事物作斗爭,這種勇氣和執(zhí)著,深深地喚起了我們對自身所處境遇的警醒和關(guān)懷。”這是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對年度杰出成就獎得主史鐵生授獎詞,也是對他本人及其作品最真實最恰當?shù)脑u價。⑤史鐵生的一生,似辛勤的蜜蜂,默默地把生活的苦難釀成生命的馨香。那些充滿睿智哲思的作品,影響了無數(shù)的讀者,他不屈不撓迎接命運挑戰(zhàn)的豁達態(tài)度,深深感染了數(shù)不清的人。從他的字里行間里,我們看到了高尚靈魂的絕美舞姿,傾聽到崇高心靈的歌唱。“太陽,他每時每刻都是夕陽也都是旭日。當他熄滅著走下山去收盡蒼涼殘照之際,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燒著爬上山巔布散烈烈朝輝之時。有一天,我也將沉靜著走下山去,扶著我的拐杖。那一天,在某一處山洼里,勢必會跑上來一個歡蹦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010年的最后一天,他走了,帶著無數(shù)讀者的眷戀與景仰。他永遠在我們身邊,那一縷生命的馨香,將繼續(xù)溫暖我們的心靈。11.試分析第①自然段中畫線句子的表現(xiàn)手法及作用。(6分)答:

12.請分析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義。(6分)(1)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地壇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答:

(2)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nèi)找嬗陌档男摹?/p>

答:

13.依照文本,請分條概括出第⑤自然段中“那一縷生命的馨香”的具體內(nèi)涵。(4分)

答:

14.結(jié)合文本,聯(lián)系現(xiàn)實中的具體事例,談談史鐵生的人生經(jīng)歷與創(chuàng)作實踐給你的人生啟發(fā)。(8分)答:

參考答案:11.這段文字運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渲染了一種肅穆凝重的氣氛(3分),寄托了作者的哀思。(3分)12.①

史鐵生為了避開現(xiàn)實世界的疾病給自己帶來的迷茫、絕望、苦惱等,到地壇去尋找生命的慰藉。(4分)②

史鐵生通過他充滿睿智的哲思的作品,照亮我們?nèi)找骖j廢的心靈世界,使人反省,振作。(4分)13.(4分)答①與讀者分享的真切的心靈感悟。

②從自身經(jīng)歷出發(fā),升華出的對心靈的真正探索與詰問。③追索人的價值和光輝。④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14.(8分)答案要點:①人生難免遇到挫折,我們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氣②我們不僅要有直面挫折的勇氣,還要結(jié)合自身的情況去點亮別人的心靈。舉例要扣住這兩點。

略3.閱讀下文,完成下面小題。世之傳神寫照者(1),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稱為良工。今郭君拱辰叔瞻,乃能并與其精神意趣而盡得之,斯亦奇矣。予頃(2)見友人林擇之、游誠之,稱其為人,而招之不至。今歲惠然來自昭武(3),里中士夫數(shù)人,欲觀其能,或一寫而肖,或稍稍損益(4),卒無不似,而風神氣韻,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為予作大小二像,宛然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持以示人,計雖相聞而不相識者,亦有以知其為予也。然予方將東游雁蕩,窺龍湫,登玉霄以望蓬萊,西歷麻源,經(jīng)玉笥,據(jù)祝融之絕頂,以臨洞庭風濤之壯,北出九江,上廬阜,入虎溪,訪陶翁之遺跡,然后歸而思自休焉。彼當有隱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見,而予幸將見之,欲圖其形以歸。而郭君以歲晚思親,不能久從予游矣。予于是有遺恨焉。因其告行(5),書以為贈。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書。注釋:(1)傳神寫照:此處指人物畫。(2)頃:近來。(3)惠然來自昭武:惠然來,即惠臨之意。昭武,今甘肅境內(nèi)縣城。

(4)損益:此指修改畫稿。

(5)告行:即辭行。21.第一段用普通畫工和郭拱辰進行對比,其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22.“麋鹿之姿,林野之性”在文中指的是作者身上顯露的____________風度(限兩個字)23.下列對上文理解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二段通過正、側(cè)面描寫的靈活運用,鮮明地表現(xiàn)了郭拱辰的高超畫技。B.第三段筆鋒轉(zhuǎn)至對游覽路線的設想,表現(xiàn)了朱熹濃烈真切的山水雅興,主旨立顯。C本文屬于“贈序”,篇幅較短小,但剪裁得當,行文從容,語短意雋。D本文看似語淺,實則意深,談畫論藝之中,賢人在野,朝政昏庸之意,見于言外。24.第三段作者感嘆“予于是又遺恨焉”,作者的“遺恨”是什么?參考答案:21.(1)反襯了郭拱辰畫藝的高超(2)闡發(fā)了作者看“神似”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觀點22.隱士(或閑適、閑散)23.B24.表面上,是不能為隱士畫像而遺憾;進一層看,是為郭氏的高超畫技不能傳揚,以及失去與郭氏這樣風骨高潔之人同游的機會而遺憾。21.試題分析:本文開篇先是向讀者陳述了畫工,如果“能稍得其形似,已得稱為良工”,而郭振辰卻“乃能并與其精神意趣而盡得之”,這是拿普通的畫工畫藝與郭拱辰的畫藝進行比較,突出了郭拱辰畫藝的高超,闡發(fā)了作者看“神似”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觀點。22.試題分析:“麋鹿之姿,林野之性”是說給作者畫的兩張肖像,看起來“有麋鹿適得林野那樣的隱士情趣”所以“麋鹿之姿,林野之性”在文中指的是作者身上顯露的隱士(或閑適、閑散)風度2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選出“不正確”的一項。B項,分析不正確,第三段轉(zhuǎn)至對游覽路線的設想,是為了說明自己和讓郭拱辰與自己同游這些地方,尋訪隱士,而郭拱辰快到年底了想念家人,不能跟我進行這番游歷了。來項我告辭,我寫下這番話作為贈送給他。也就是寫與郭拱辰分手的原因和寫這篇文章的原因。24.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nèi)容要點能力。仔細閱讀最后一段,根據(jù)文段中“彼當有隱君子者,世人所不得見,而予幸將見之,欲圖其形以歸”“郭君以歲晚思親,不能久從予游矣。予于是有遺恨焉”,再結(jié)合前文“或一寫而肖,或稍稍損益,卒無不似,而風神氣韻,妙得其天致,有可笑者”,而如今他卻“以歲晚思親,不能久從予游矣”,所以作者遺憾的原因面上,是不能為隱士畫像而遺憾;進一層看,是為郭氏的高超畫技不能傳揚,以及失去與郭氏這樣風骨高潔之人同游的機會而遺憾。參考譯文:世人作人物畫,能夠把外形畫得象,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如今郭拱辰(善畫人物),不但能畫象外形,連人物的精神意趣都能夠全部表現(xiàn)出來,這真是奇妙呀。我此前見到友人林擇之、游誠之,他們向我稱贊郭君,但沒能把他請來。今年他居然不請自來了,本地士大夫們,想要看一看他的本事(請他作畫),他能夠一畫就象,或者稍稍作些修改,最后沒有不象的,同時把人的風神氣韻,都巧妙地表現(xiàn)出來,讓人感到發(fā)笑。為我畫了大小兩張肖像,有麋鹿適得林野那樣的隱士情趣。拿給人看,即使是聽說過我而沒有見到過我的人,也知道畫的是我。然而我將要東游雁蕩山,去看一看那有名的大小龍湫(瀑布),又想登上玉霄峰眺望蓬萊仙山,往西經(jīng)過麻源、玉笥山,登上衡山的祝融峰頂,俯瞰洞庭湖風濤之雄壯,北出九江,上廬山,入虎溪,尋訪陶淵明的遺跡,然后(此生之愿足矣),我可以回家慢慢回味這些經(jīng)歷,并好好休息了。我想那些地方一定會有隱士,是世人所不能見到的,而我將有幸見到,并讓郭君把他們一一畫下來帶回。然而郭君因為快到年底了想念家人,不能跟我進行這番游歷了。我于是覺得很遺憾呀。因他向我來辭行,我就寫下這番話作為贈送。淳熙元年九月庚子晦翁書。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文段,完成問題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蔽湓唬骸白苑忠阉谰靡樱⊥醣赜滴?,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1)下列各項對文中加點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乃幽武:禁閉B.武臥嚙雪:咬,嚼C.羝乳乃得歸:產(chǎn)奶,喂奶D.杖漢節(jié)牧羊:執(zhí),拄(2)文中劃線句子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A.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B.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C.請畢今日之驩D.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3)下列各項中對文中加點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單于愈益欲降之:使……投降B.廩食不至:公家發(fā)給的糧食C.自分已死久矣:料想,斷定D.效死于前:立刻,馬上。參考答案:(1)C(2)B(3)D(1)C

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歸漢.乳:生子.(2)B

A“去”通“弆”C“驩”通“歡”D“霑”通“沾”;“衿”通“襟”;“決”通“訣”.(3)D

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效:獻出.參考譯文:

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讓他與外界隔絕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天不死.匈奴認為他是神,就把蘇武流放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說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歸漢.同時把他的部下及其隨從人員?;莸确謩e安置到別的地方.蘇武遷移到北海后,糧食運不到,只能掘取野鼠所儲藏的野生果實來吃.他拄著漢廷的符節(jié)牧羊,睡覺、起來都拿著,以致系在節(jié)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脫盡.

李陵與蘇武一起喝了幾天酒,又說:“你一定要聽從我的勸告.”蘇武說:“我料定自己已經(jīng)是死去的人很久了!單于一定要逼迫我投降,那么就請結(jié)束今天的歡樂,讓我死在你的面前!”李陵見蘇武對漢如此忠誠,慨然長嘆道:“啊!義士!我李陵與衛(wèi)律的罪惡,上能達天!”說著眼淚直流,浸濕了衣襟,告別蘇武而去.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張衡,字平子,南陽西鄂人也。衡少善屬文,游于三輔,因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時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大將軍鄧騭奇其才,累召不應。

衡善機巧,尤致思于天文陰陽歷算。安帝雅聞衡善術(shù)學,公車特征拜郎中,再遷為太史令。遂乃研核陰陽,妙盡璇機之正,作渾天儀,著《靈憲》、《算罔論》,言甚詳明。

順帝初,再轉(zhuǎn)復為太史令。衡不慕當世,所居之官輒積年不徙。自去史職,五載復還。

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guān)發(fā)機。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其牙機巧制,皆隱在尊中,覆蓋周密無際。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fā)吐丸,而蟾蜍銜之。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咸怪其無征。后數(shù)日驛至,果地震隴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時政事漸損,權(quán)移于下,衡因上疏陳事。后遷侍中,帝引在帷幄,諷議左右。嘗問天下所疾惡者?;鹿賾制錃Ъ?,皆共目之,衡乃詭對而出。閹豎恐終為其患,遂共讒之。衡常思圖身之事,以為吉兇倚仗,幽微難明。乃作《思玄賦》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典憲;又多豪右,共為不軌。衡下車,治威嚴,整法度,陰知奸黨名姓,一時收禽,上下肅然,稱為政理。視事三年,上書乞骸骨,征拜尚書。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1)以下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雖才高于世,而無驕尚之情雖生,何面目以歸漢B.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C.嘗一龍機發(fā)而地不覺動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D.伺者因此覺知因厚賂單于(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善屬文”,作《二京賦》;“善機巧,作渾天儀地動儀”;善術(shù)學,著《靈憲》《算罔論》;善政事,為政機智果敢;這些都能表現(xiàn)張衡“才高于世”。B.張衡“從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大將軍“累召不應”,說明他具有不慕榮利、超塵拔俗的高潔品格。C.《思玄賦》的由來,再現(xiàn)張衡心思縝密、小心謹慎;出任河間相并與奸黨斗爭,表現(xiàn)了他的政治智慧,“上下肅然,稱其致理”則表現(xiàn)他政績卓然。D.本文語言凝練平實,作者寫作時以記敘為主,盡量抓住史實,描繪時惜墨如金,絕少使用形容詞,這就不能充分突出張衡在科學方面的成就。(3)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遂通五經(jīng),貫六藝”中“五經(jīng)”是指:詩、書、禮、易、左傳;“六藝”是指:禮、樂、射、御、書、數(shù)。B.《兩都賦》的作者是張衡,《二京賦》的作者是班固。二都與兩京都指長安和洛陽。C.“拜、遷、轉(zhuǎn)、徙”都是指調(diào)動官職。D.《后漢書》與《史記》、《漢書》、《三國志》被稱為“前四史”。(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連辟公府不就。譯文:②雖一龍發(fā)機,而七首不動,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譯文:參考答案:(1)C(2)D(3)D(4)①永元年間,舉為孝廉,沒有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沒有去就任.②雖然一條龍啟動機關(guān),但其他七條龍不會動,尋找那龍吐銅珠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發(fā)生的方位.(1)C

A.雖然/即使;B.代詞/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C.連詞,表轉(zhuǎn)折,卻;D.介詞,通過,憑借/于是,就.(2)D

“這就不能充分突出張衡在科學方面的成就”錯,文章通過對史實的描寫,就充分反映了張衡在科學方面的成就.(3)D

A.“五經(jīng)”中不包括《左傳》,應該是《春秋》;B.《兩都賦》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賦》的作者是張衡;C.“拜”是授予官職,不一定是調(diào)動官職.(4)①行:去;連:接連,多次;辟:征召;就:就任.句子翻譯為:永元年間,舉為孝廉,沒有去(應薦),多次被公府征召,也沒有去就任.②雖:雖然;發(fā):啟動;而:但是;方面:方向.句子翻譯為:雖然一條龍啟動機關(guān),但其他七條龍不會動,尋找那龍吐銅珠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發(fā)生的方位.參考譯文:

張衡,字平子,是南陽郡西鄂縣人.張衡年輕時就擅長寫文章,曾到“三輔”一帶游學,趁機進了洛陽,在太學學習,于是通曉五經(jīng),貫通六藝,雖然才華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驕傲自大.(他)平時舉止從容,態(tài)度平靜,不喜歡與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間,他被推舉為孝廉,卻不應薦,屢次被公府征召,都沒有就任.此時社會長期太平無事,從王公貴族到一般官吏,沒有不過度奢侈的.張衡于是摹仿班固的《兩都賦》寫了《二京賦》,用它來(向朝廷)諷喻規(guī)勸.(這篇賦,他)精心構(gòu)思潤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將軍鄧騭認為他的才能出眾,屢次征召他,他也不去應召.張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氣象和歷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漢安帝常聽說他擅長術(shù)數(shù)方面的學問,命公車特地征召他,任命他為郎中.兩次遷升為太史令.于是,張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陰陽之學(包括天文、氣象、歷法諸種學問),精辟地研究出測天文儀器的正確道理,制作渾天儀,著成《靈憲》《算罔論》等書籍,論述極其詳盡.

(漢)順帝初年,(張衡)又兩次轉(zhuǎn)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職.張衡不趨附當時的那些達官顯貴,他所擔任的官職,總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從太史令上離任后,過了五年,又回到這里.

順帝陽嘉元年,張衡又制造了候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是用純銅鑄造的,直徑有8尺,上下兩部分相合蓋住,中央凸起,樣子像個大酒樽.外面用篆體文字和山、龜、鳥、獸的圖案裝飾.內(nèi)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銅柱,銅柱的周圍伸出八條滑道,還裝置著樞紐,用來撥動機件.外面有八條龍.龍口各含一枚銅丸,龍頭下面各有一個蛤蟆,張著嘴巴,準備接住龍口吐出的銅丸.儀器的樞紐和機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隱藏在酒尊形的儀器中,覆蓋嚴密得沒有一點縫隙.如果發(fā)生地震,儀器外面的龍就震動起來,機關(guān)發(fā)動,龍口吐出銅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丸震擊的聲音清脆響亮,守候機器的人因此得知發(fā)生地震的消息.地震發(fā)生時只有一條龍的機關(guān)發(fā)動,另外七個龍頭絲毫不動.按照震動的龍頭所指的方向去尋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實際發(fā)生的地震來檢驗儀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靈驗如神.從古籍的記載中,還看不到曾有這樣的儀器.有一次,一條龍的機關(guān)發(fā)動了,可是洛陽并沒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學者都奇怪它這次沒有應驗.幾天后,驛站上傳送文書的人來了,證明果然在隴西地區(qū)發(fā)生地震,大家這才都嘆服地動儀的絕妙.從此以后,朝廷就責成史官根據(jù)地動儀記載每次地震發(fā)生的方位.

當時政治昏暗,中央權(quán)力向下轉(zhuǎn)移,張衡于是給皇帝上書陳述這些事.后來被升為侍中,皇帝讓他進皇宮,在皇帝左右,對國家的政事提意見.皇帝曾經(jīng)向張衡問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誰.宦官害怕張衡說出他們,都給他使眼色,張衡于是沒對皇帝說實話.但那些宦黨終究害怕張衡成為禍患,于是一起詆毀他.張衡常常思謀自身安全的事,認為福禍相因,幽深微妙,難以看清,于是寫了《思玄賦》表達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漢順帝)永和初年,張衡調(diào)離京城,擔任河間王的相.當時河間王驕橫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戶,豪門大戶他們一起胡作非為.張衡上任之后治理嚴厲,整飭[chi]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黨的姓名,一下子同時逮捕,拘押起來,于是上下敬畏恭順,稱贊政事處理得好.(張衡)在河間相位上任職三年,給朝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朝廷任命他為尚書.張衡活了六十二歲,于永和四年去世.6.二、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3題。(19分)牡丹說袁枚冬月,山之叟擔一牡丹,高可隱人,枝柯鄂韡①,蕊叢叢以百數(shù)。主人異目視之,為損重貲。慮他處無足當是花者,庭之正中,舊有數(shù)本,移其位讓焉。冪錦張燭,客來指以自負。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墻,立枯死。主人慚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歸其原,數(shù)日亦死??瓦^而尤之曰:“子不見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遷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與花常兩全也。子既貌取以為良,一不當,暴摧折之,移非其時,花之怨以死也誠宜。夫天下之荊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盡怒而遷之也。牡丹之來也,未嘗自言曰:‘宜重吾價,宜置吾庭,宜黜汝舊,以讓吾新。’一月之間,忽予忽奪,皆子一人之為。不自怒而怒花,過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復其處,以其猶奇于新也。當其時,新者雖來,舊者不讓,較其開孰勝而后移焉,則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復故花之位,則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無常,花之性命盡矣!然則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賤也,性果而識暗也,自恃而不謀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無花哉!”主人不能答,請具硯削牘,記之以自警焉。

(選自《袁枚詩文譯》)注:①韡(w?i):繁盛。11.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蕊叢叢以百數(shù)

數(shù):計算B.宜黜汝舊

黜:除掉C.性果而識暗也

暗:隱蔽D.請具硯削牘

具:準備12.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分)

A.怒而移之山

不自怒而怒花

B.牡丹之來也

均之二策

C.記之以自警焉

焉用亡鄭以陪鄰

D.其無花哉

吾令人望其云氣1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3分)

A.文中的主人重金買來牡丹,對其倍加珍視,引以為傲,可花開后卻大失所望,于是怒而遷之。

B.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適合的生長環(huán)境,如果移植要選擇適宜的季節(jié),這樣它才能更好地生長。C.文中的主人種植牡丹以失敗收場,啟示我們?nèi)绻活欁匀灰?guī)律,一味主觀武斷地行事,必然造成惡果。D.文中的主人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僅憑一己喜怒決定花的命運,這是新花舊花同時枯死的根本原因。14.將文中劃線的句子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亡何花開,薄如蟬翼,較前大不如。(3分)▲

(2)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3分)▲(3)所以遣將守關(guān)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4分)

參考答案:11.

C(缺乏,短淺)

12.

C(A表修飾,表轉(zhuǎn)折卻;B助詞主謂之間,這;C來;D大概,代詞他)

13.D14.(1)不久,花開了,花瓣薄得像蟬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幾株牡丹。(2)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習性,又不清楚土壤適宜與否。(3)略參考譯文:

冬天,山中有位老翁挑了一株牡丹,

(牡丹)有一人多高,枝條繁茂,花苞簇簇數(shù)以百計。主人對它另眼相看,出高價買了下來。怕栽在別處和這株牡丹不相稱,庭院中原有幾株牡丹,特地移到別處,把地方讓出來。上面用錦帳遮護。晚上點上燭火,客人來時(主人)常指著它感到自豪。不久,花開了,花瓣薄得像蟬的翅膀,大大不如原先的那幾株牡丹,于是主人憤憤地將它移到山上,再移到墻邊,牡丹很快枯死了。主人感到對不起原有的那幾株牡丹,并且嫌庭院太空,便將原來的牡丹移回原處,沒過幾天,也枯死了。

來訪的客人責備主人道:“您沒有見過善于種花的人嗎?適宜在山上長的就栽在山上,適宜在庭院長的就栽在庭院,如果遷移它,應該在冬天而不是春天。所以人和花常能兩全其美。您已根據(jù)外貌認為那牡丹是良種,一見不如原來想的那樣,立即摧殘損害它,移栽不按時節(jié),牡丹花含怨而死理所當然。天底下荊棘、藜刺之類的東西比牡丹低下百倍,您沒有辦法。因為生氣而統(tǒng)統(tǒng)把它們遷走。這牡丹來時,并不曾自己說:‘應該看重我的身價,應該把我栽在庭院中,應除掉你原有的舊花,(把地方)讓給我這新來的。’一個月中,忽而珍視它,忽而貶抑它,都是您一個人所為。不怪自己卻怪花,這就錯了!庭中舊有的牡丹花,未必一定名貴,你仍然把它們移回原處,以為它們比新買的好。(如果)當初新的牡丹雖然買來,舊的牡丹先不移走,比較它們開的花哪個更好然后再移栽,就都不會枯死。即使移栽了,只要不急著把移走的花栽回原處,那么一株枯死,另一株可以不死。您急急忙忙,既不懂生物的習性,又不清楚土壤適宜與否,高興了就抬舉它,生氣了就摧殘它,主人如此喜怒無常,花的命也就送掉了。那么,您的毛病在于看重自己而輕視生物,性情專斷而缺乏見識,自以為是而不和人商量。以后您的庭院中,大概不會有花木了?!?/p>

主人聽了無以對答,于是準備下筆墨紙硯,記下這件事來提醒自己。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時代的進步,特別是網(wǎng)絡的發(fā)展,某些詞語被賦予了全新的含義。比如說“雷”,本指閃電時發(fā)出的響聲,但新興的“雷人消息”“表現(xiàn)雷人”等詞中的“雷”和本義相比,已是舊貌換新顏;再如“曬”,本指在太陽下曝干東西或取暖,但時下有種全新的網(wǎng)民叫“曬客”,其中的“曬”和陽光已毫無關(guān)系。(4分)先解釋“雷”或者“曬”的含義:

然后另舉出一個新詞語并解釋含義:

參考答案:雷:被驚嚇、被嚇到了或被震撼;嗮:展示(展現(xiàn))、與人分享、任人評說。(4分)8.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A.各地政府和監(jiān)管部門,應加大隱患排查力度,督促企業(yè)落實好安全生產(chǎn)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類似事故不再發(fā)生。B.目前我國的農(nóng)產(chǎn)品保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