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高一語文“從課內到課外”黃金知識點拓展專題02《莊子》思想之光:《庖丁解?!愤x點精練(原卷版+解析)_第1頁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高一語文“從課內到課外”黃金知識點拓展專題02《莊子》思想之光:《庖丁解牛》選點精練(原卷版+解析)_第2頁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高一語文“從課內到課外”黃金知識點拓展專題02《莊子》思想之光:《庖丁解?!愤x點精練(原卷版+解析)_第3頁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高一語文“從課內到課外”黃金知識點拓展專題02《莊子》思想之光:《庖丁解?!愤x點精練(原卷版+解析)_第4頁
統(tǒng)編版必修下冊高一語文“從課內到課外”黃金知識點拓展專題02《莊子》思想之光:《庖丁解牛》選點精練(原卷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庖丁解牛》(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觸蠻之戰(zhàn),蝸角之爭魏瑩與田侯牟約①,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刺之。犀首②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季子聞而恥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此胥靡③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亂人也,不可聽也?!比A子聞而丑之,曰:“善言伐齊者,亂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亂人也;謂‘伐之與不伐亂人也’者,又亂人也?!本唬骸叭粍t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薄坝袊谖佒蠼钦撸挥|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本唬骸班?!其虛言與?”曰:“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痹唬骸爸涡挠跓o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達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無辯?!笨统龆蝗粲型鲆?。客出,惠子見。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當之?!被葑釉唬骸胺虼倒`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選自《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注:①瑩,魏惠王名;田侯牟,齊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胥靡:服役的人。④筦(ɡuǎn),同“管”,一種樂器。嗃(xiāo),吹竹管聲,大的聲響。吷(xuè),如口吹物發(fā)出的小聲音。這句話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會有嘟嘟的響聲;吹著劍首的環(huán)孔,只會有絲絲的聲音罷了。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一項是()A.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B.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C.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D.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乘”,指四匹馬拉的車?!叭f乘之君”指大國的國君。B.“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十仞”合七八丈長。C.古代“十歲”為“一旬”,如:年過六旬,八旬老者?!把形迦铡睉甘炅阄逄臁.“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職的官員;或對父母長輩的稱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為齊國毀約而要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派,是要爭一口氣;反對戰(zhàn)爭的反戰(zhàn)派,是顧及王家基業(yè);這兩者本質上都是主張“有為”的。B.華子既反對主戰(zhàn),也反對反戰(zhàn),是最合乎“無為之道”的,但是華子卻不愿意講,只是說:“你還是求助于清虛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C.戴晉人用“蝸角虛名”的寓言,讓魏瑩明白為名利而戰(zhàn)是多么渺小。“蝸角虛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蘊藏著不易領悟的“道”。D.文章一方面指出戰(zhàn)國時期諸侯間的戰(zhàn)爭是為了名利的行為,予以否定;同時,也宣揚了道家的無為思想。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鬃訃陉惒讨g莊周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幾死乎?”曰:“然?!薄白訍核篮酰俊痹唬骸叭?。”任曰:“予嘗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注],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后;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無功,功成者墮,名成者虧?!肽苋スεc名而還與眾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于人,人亦無責焉。至人不聞,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辭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孔子問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魯,伐樹于宋,削跡于衛(wèi),窮于商周,圍于陳蔡之間。吾犯此數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子桑雽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蛟唬骸疄槠洳寂c?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蛞岳险撸雀F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笨鬃釉唬骸熬绰劽樱 毙煨邢柩鸲鴼w,絕學捐書,弟子無挹于前,其受益加進。(選自《莊子·山木》)注:翂翂(fēn)翐翐(zhì):飛行緩慢遲鈍的樣子。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公任往吊之 吊:慰問B.自伐者無功 伐:夸耀C.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揭:高舉D.絕學捐書 捐:捐獻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B.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C.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D.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3.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個謙虛而又勇于改錯的人物形象,和《論語》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視之。B.太公任認為至人心地純一,行為平常,不求聲名,不顯露自己,所以能免受傷害。C.子桑雽認為假國人林回丟掉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逃命,正可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應以利害相維系,而應以天性相聯(lián)結。D.這兩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說明無欲無用,因順自然的處世哲學,說明莊子思想與儒家“獨善其身”的思想有著共同之處。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①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分畬伲钥照Z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②,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③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注:①詆訾:毀辱,誹謗。②屬書離辭:屬書,連綴文辭;離辭,猶“摛辭”,鋪陳辭藻。③洸洋:猶“汪洋”,形容文辭宏贍,議論恣肆。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B.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C.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D.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漆園吏,官職名。一般史書上提到漆園吏時,即指莊子。B.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C.王公大人,官職名,后泛指諸侯。D.卿相,是卿和相的統(tǒng)稱,一般指某朝代的執(zhí)政大臣、高官。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莊子著作內容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B.莊子寫的一些文章,空設言語,沒有實事。C.莊子用“郊祭之犧?!弊鞅?,說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國,就會被楚國治罪。D.從莊周拒絕楚王聘任,可以看出莊子拒絕功名利祿,追求自由的精神。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徐無鬼因女商①見魏武侯,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勞,故乃肯見于寡人?!毙鞜o鬼曰:“我則勞于君,君有何勞于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君將黜耆欲,掔好惡,則耳目病矣。我將勞君,君有何勞于我!”武侯超然不對。少焉,徐無鬼曰:“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馬也,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guī),是國馬也,而未若天下馬也。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蔽浜畲髳偠?。徐無鬼出,女商曰:“先生獨何以說吾君乎?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板》《六韜》。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嘗啟齒。今先生何以說吾君,使吾君說若此乎?”徐無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馬耳?!迸淘唬骸叭羰呛??”曰:“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②其側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乎!”(節(jié)選自《莊子·徐無鬼》)注:①徐無鬼:人名,姓徐,名無鬼,緡山人,戰(zhàn)國時魏國的隱士。女(rǔ)商:魏國大臣,姓女,名商。②謦欬(qīnɡkài):咳嗽,喉中出聲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B.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C.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D.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旬月”,有三種意思:一個月;十個月;十天至一個月,指較短的時日。由前后文語境推斷,此處“旬月”的意思應該是“一個月”。B.《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書。中國漢族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C.《廣韻》中注釋:“昆,兄也。”“昆弟”即為“哥哥的弟弟”?!坝H戚”在古代是指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D.“國”,本義為“王都,首都”。古代王、侯的封地,王的領地或諸侯國的封地稱為國(或邦)。古代的國(漢代以后是郡國)在建制上相當于省、直轄市;而古代的“天下”相當于國家。選文取其本義。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徐無鬼通過女商拜見魏武侯時,魏武侯認為他在深山老林中過的時間太長,很困頓疲憊,就先對徐無鬼進行安慰。B.面對魏武侯的安慰,徐無鬼認為自己并沒有什么值得安慰的,反倒認為魏武侯因為嗜好欲望讓身心耳目困頓,需要安慰。C.徐無鬼對魏武侯講自己擅長相狗術和相馬術,將不同種類的狗和不同種類的馬的特點告訴魏武侯,魏武侯聽后十分高興。D.女商對徐無鬼能讓君主高興的原因感到困惑,告訴徐無鬼自己游說君主的方法,徐無鬼認為女商的做法太真誠,君主不喜歡。4.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嘗啟齒。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去國旬月,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題。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弊笥以唬骸扒f子當能?!碧幽耸谷艘郧Ы鸱钋f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鼻f子曰:“諾。周善為劍?!碧釉唬骸敖穹蜃颖厝宸娡酰卤卮竽??!鼻f子曰:“請治劍服?!敝蝿Ψ?,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蓖踉唬骸白又畡文芙??”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愿得試之?!蓖踉唬骸胺蜃有荩蜕岽?。令設戲請夫子?!蓖跄诵κ科呷?,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鼻f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蓖踉唬骸霸嘎勅齽??!痹唬骸坝刑熳觿?,有諸侯劍,有庶人劍?!蓖踉唬骸疤熳又畡稳??”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蔽耐趺⑷蛔允В唬骸爸T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此劍一用,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蓖踉唬骸笆酥畡稳纾俊痹唬骸笆酥畡?,蓬頭突鬢垂冠,嗔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項,下決肝肺,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蓖跄藸慷系睢T兹松鲜?,王三環(huán)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庇谑俏耐醪怀鰧m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選自《莊子·說劍》,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B.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C.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D.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儒服”是指儒家傳統(tǒng)上周朝到明朝的儒者服裝深衣,戴章甫之冠。與儒服相對的是短衣劍服。B.“四夷”是對中國邊區(qū)文化較低各族的泛稱。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C.“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yī)學和占卜方面?!拔逍小币辉~,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D.“宰人”周代冢宰的屬官,后泛指宰殺牲畜的官員。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莊子劍術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擊殺一人,奔走千里銳不可當,因此趙文王稱之為“天下無敵”。B.莊子采用比喻、夸張、對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勸諫趙文王。C.莊子說,劍有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三種,委婉地指出趙文王所好實際是天子之劍,而不是庶人之劍。D.本篇文章,主旨是勸說趙文王不要爭斗,反映了莊子清靜無為的思想。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趙國何求而不得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一)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庇肿層谧又葜Ц?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舜讓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纟希。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節(jié)選自《莊子》,有刪改)(二)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安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節(jié)選自《莊子·逍遙游》)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B.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C.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D.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讓,即禪讓,中國古代產生統(tǒng)治者的一種方式,指統(tǒng)治者生前把首領之位讓給別人。B.尸祝,一種稱謂,指古代殯葬時對死者讀經文的人,也指主祭人。C.列子,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學本于黃帝、老子,主張清靜無為,歸同于老莊。D.旬,在古代可以指十天、十歲,在選文中指十天。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本(一)中,堯讓天下給許由,許由拒不接受的故事,說明了“圣人無名”的道理。B.文本(一)中,善卷追求自給自足、逍遙自得的生活,樂享適意人生,天下對他來說沒有什么價值。C.文本(二)中,宋榮子能夠將世人的贊譽與責備置之度外,能夠認清自我與外物的分際,辨明榮辱的界限,但莊子認為他的修養(yǎng)仍然不夠,仍然沒有達到“逍遙游”的境界。D.文本(二)中,列子御風而行,外部世界對他似乎沒有多少限制,其心靈也沒有什么束縛,莊子認為他真正達到了“逍遙游”的境界。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

(2)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5.莊子認為真正的“逍遙游”是一種怎樣的境界?請根據選文(二)簡要概括。

《庖丁解牛》(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觸蠻之戰(zhàn),蝸角之爭魏瑩與田侯牟約①,田侯牟背之。魏瑩怒,將使人刺之。犀首②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忌也出走,然后抶其背,折其脊?!奔咀勇劧鴲u之,曰:“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此胥靡③之所苦也。今兵不起七年矣,此王之基也。衍,亂人也,不可聽也。”華子聞而丑之,曰:“善言伐齊者,亂人也;善言勿伐者,亦亂人也;謂‘伐之與不伐亂人也’者,又亂人也?!本唬骸叭粍t若何?”曰:“君求其道而已矣。”惠子聞之,而見戴晉人。戴晉人曰:“有所謂蝸者,君知之乎?”曰:“然?!薄坝袊谖佒蠼钦?,曰觸氏;有國于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爭地而戰(zhàn),伏尸數萬,逐北旬有五日而后反?!本唬骸班妫∑涮撗耘c?”曰:“臣請為君實之。君以意在四方上下有窮乎?”君曰:“無窮?!痹唬骸爸涡挠跓o窮,而反在通達之國,若存若亡乎?”君曰:“然。”曰:“通達之中有魏,于魏中有梁,于梁中有王。王與蠻氏有辯乎?”君曰:“無辯?!笨统龆蝗粲型鲆?。客出,惠子見。君曰:“客,大人也,圣人不足以當之?!被葑釉唬骸胺虼倒`也,猶有嗃也;吹劍首者,吷而已矣④。堯、舜,人之所譽也。道堯、舜于戴晉人之前,譬猶一吷也?!?選自《莊子·雜篇·則陽第二十五》)注:①瑩,魏惠王名;田侯牟,齊威王名。②犀首:武官名。③胥靡:服役的人。④筦(ɡuǎn),同“管”,一種樂器。嗃(xiāo),吹竹管聲,大的聲響。吷(xuè),如口吹物發(fā)出的小聲音。這句話的意思是:吹起竹管,就會有嘟嘟的響聲;吹著劍首的環(huán)孔,只會有絲絲的聲音罷了。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一項是()A.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B.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C.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D.犀首公孫衍聞/而恥之/曰/君為萬乘之君也/而以匹夫從仇/衍請受甲二十萬/為君攻之/虜其人民/系其牛馬/使其君/內熱發(fā)于背/然后拔其國【答案】A【解析】:斷句時注意“曰”“也”“而”等標志性詞語,另外,“為君”的“為”的意思也是此句斷句的標志之一。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乘”,指四匹馬拉的車?!叭f乘之君”指大國的國君。B.“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笆稹焙掀甙苏砷L。C.古代“十歲”為“一旬”,如:年過六旬,八旬老者?!把形迦铡睉甘炅阄逄?。D.“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貴族,清朝之后常指在職的官員;或對父母長輩的稱呼;也可指德行高尚、志趣高遠的人?!敬鸢浮浚篊【解析】:C項,古代天干紀日,每十日周而復始,稱“一旬”,“旬有五日”中“有”為通假字,通“又”,意思是“十五天”。3.下列對文章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因為齊國毀約而要發(fā)動戰(zhàn)爭的主戰(zhàn)派,是要爭一口氣;反對戰(zhàn)爭的反戰(zhàn)派,是顧及王家基業(yè);這兩者本質上都是主張“有為”的。B.華子既反對主戰(zhàn),也反對反戰(zhàn),是最合乎“無為之道”的,但是華子卻不愿意講,只是說:“你還是求助于清虛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C.戴晉人用“蝸角虛名”的寓言,讓魏瑩明白為名利而戰(zhàn)是多么渺小。“蝸角虛名”的故事,想象奇特,形象中蘊藏著不易領悟的“道”。D.文章一方面指出戰(zhàn)國時期諸侯間的戰(zhàn)爭是為了名利的行為,予以否定;同時,也宣揚了道家的無為思想。【答案】:B【解析】:B項,理解錯誤,華子表面上是主張“無為”的,但他無法把道理說清楚。只有戴晉人的主張最合乎“無為之道”。4.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筑十仞之城,城者既十仞矣,則又壞之,此胥靡之所苦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客出而君惝然若有亡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墻,筑城已經七八丈高了,接著又把它毀掉,這是讓服役之人受苦的事。(2)戴晉人離開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窘馕觥浚悍g的重點是:“壞”,動詞,毀壞;“所苦”,受苦的事;“惝然”,神情恍惚;“亡”,丟失。另外還要注意整個語句的流暢,補寫出中間的省略成分,判斷句式翻譯時要加上“是”。參考譯文:魏惠王與齊威王訂立盟約,而齊威王違背了盟約。魏惠王大怒,打算派人刺殺齊威王。將軍公孫衍知道后認為可恥,說:“您是大國的國君,卻用普通百姓的手段去報仇。我愿統(tǒng)率二十萬部隊,替您攻打齊國,俘獲齊國的百姓,牽走他們的牛馬,使齊國的國君心急如焚熱毒發(fā)于心背,然后我就攻占齊國的土地。齊國的大將田忌望風逃跑,于是我再鞭打他的背,折斷他的脊骨?!奔咀又篮笥终J為公孫衍的做法可恥,說:“建筑七八丈高的城墻,筑城已經七八丈高了,接著又把它毀掉,這是讓服役之人受苦的事。如今戰(zhàn)爭不起已經七年了,這是你王業(yè)的基礎。公孫衍實在是挑起禍亂的人,不可聽從他的主張。”華子知道以后又鄙夷公孫衍和季子的做法,說:“極力主張討伐齊國的人,是撥弄禍亂的人;極力勸說不要討伐齊國的人,也是撥弄禍亂的人;評說‘討伐齊國還是不討伐齊國為撥弄禍亂之人’的人,他本身就是撥弄禍亂的人?!蔽和跽f:“既然如此,那將怎么辦呢?”華子說:“您還是求助于清虛淡漠、物我兼忘的大道吧!”惠子知道了,引見戴晉人。戴晉人對魏王說:“有叫蝸牛的小動物,國君知道嗎?”魏王說:“知道?!贝鲿x人說:“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左角,名字叫觸氏;有個國家在蝸牛的右角,名字叫蠻氏,當時他們相互為爭奪地盤而戰(zhàn)爭,倒伏在地的尸首有數萬,追逐敗兵十五天而后返回?!蔽和跽f:“咦!那都是虛妄的言論吧?”戴晉人說:“讓我為您證實這些話。您認為四方與上下有盡頭嗎?”魏王說:“沒有止境?!贝鲿x人說:“知道使自己的思想在無窮的境域里遨游,卻又返身于人跡所至的狹小的生活范圍,(這狹小的生活范圍處在無窮的境域里,)恐怕就像是若存若失一樣吧?”魏王說:“是的?!贝鲿x人又說:“在這人跡所至的狹小范圍內有一個魏國,在魏國中有一個大梁城,在大梁城里有您魏王。大王與那蠻氏相比,有區(qū)別嗎?”魏王回答說:“沒有?!贝鲿x人離開后,魏王心中恍惚,若有所失。戴晉人離開后,惠子見魏惠王,魏王說:“戴晉人,真是個了不起的人,圣人不足以和他相提并論?!被葑诱f:“吹起竹管,就會有啷啷的響聲;吹著劍首的環(huán)孔,只會有絲絲的聲音罷了。堯與舜,都是人們所贊譽的圣人。在戴晉人面前稱贊堯與舜,就好比那微弱的絲絲之聲罷了?!保ǘ╅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鬃訃陉惒讨g莊周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太公任往吊之,曰:“子幾死乎?”曰:“然?!薄白訍核篮??”曰:“然?!比卧唬骸坝鑷L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注],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后;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無功,功成者墮,名成者虧?!肽苋スεc名而還與眾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于人,人亦無責焉。至人不聞,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辭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孔子問子桑雽曰:“吾再逐于魯,伐樹于宋,削跡于衛(wèi),窮于商周,圍于陳蔡之間。吾犯此數患,親交益疏,徒友益散,何與?”子桑雽曰:“子獨不聞假人之亡與?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蛟唬骸疄槠洳寂c?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夫以利合者,迫窮禍患害相棄也;以天屬者,迫窮禍患害相收也。夫相收之與相棄亦遠矣,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笨鬃釉唬骸熬绰劽?!”徐行翔佯而歸,絕學捐書,弟子無挹于前,其受益加進。(選自《莊子·山木》)注:翂翂(fēn)翐翐(zhì):飛行緩慢遲鈍的樣子。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太公任往吊之 吊:慰問B.自伐者無功 伐:夸耀C.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 揭:高舉D.絕學捐書 捐:捐獻【答案】:D【解析】:D項“捐”的意思是“丟棄,放下”。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B.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C.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D.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答案】:A【解析】:可據句中“而”“乃”“于”的用法斷句。3.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中的孔子是一個謙虛而又勇于改錯的人物形象,和《論語》中的孔子不能等而視之。B.太公任認為至人心地純一,行為平常,不求聲名,不顯露自己,所以能免受傷害。C.子桑雽認為假國人林回丟掉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逃命,正可說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不應以利害相維系,而應以天性相聯(lián)結。D.這兩段文字,借孔子的故事說明無欲無用,因順自然的處世哲學,說明莊子思想與儒家“獨善其身”的思想有著共同之處?!敬鸢浮浚篋【解析】:不能說明莊子思想與儒家“獨善其身”的思想有著共同之處。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所以它們在鳥群中從不受排斥,人們也終究不會去傷害它,因此能夠免除禍患。(2)君子淡泊卻心地親近,小人甘甜卻利斷義絕,那些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窘馕觥浚哼@兩句翻譯的重點是文言虛詞的用法。第(1)句中的“是故”“是以”都是“所以”“因此”的意思。第(2)句注意四個“以”字的用法。參考譯文: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飯。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說:“你快要餓死了吧?”孔子說:“是的?!碧斡謫枺骸澳阌憛捤绬??”孔子回答:“是的?!碧握f:“我來談談不死的方法。東海里生活著一種鳥,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為一種鳥,飛得很慢,好像不能飛行似的;它們總是要有其他鳥引領而飛,棲息時又都跟別的鳥擠在一起;前進時不敢飛在最前面,后退時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時不敢先動嘴,總是吃別的鳥所剩下的,所以它們在鳥群中從不受排斥,人們也終究不會去傷害它,因此能夠免除禍患。長得很直的樹木總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總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裝扮得很有才干以便驚嚇普通的人,注重修養(yǎng)以便彰明別人的濁穢,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是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所以總不能免除災禍。從前我聽圣德宏博的老子說過:‘自吹自擂的人不會成就功業(yè),功業(yè)成就了而不知退隱的人必定會毀敗,名聲彰顯而不知韜光養(yǎng)晦的人必定會遭到損傷?!l能夠擯棄功名而還原跟普通人一樣!大道廣為流傳而個人則韜光隱居,道德盛行于世而個人則藏譽匿耀不處其名;淳樸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樣;削除形跡丟棄權勢,不求取功名。因此不會去要求他人,別人也不會要求自己。道德修養(yǎng)極高的人不求聞名于世,你為什么偏偏喜好名聲呢?”孔子說:“說得實在好??!”于是辭別朋友故交,離開眾多弟子,逃到山澤曠野,穿獸皮麻布做成的衣服,吃柞樹和栗樹的果實;進入獸群獸不亂群,進入鳥群鳥不亂行。鳥獸都不討厭他,何況是人呢!孔子問子桑雽道:“我兩次在魯國被驅逐,在宋國受到伐樹的驚辱,在衛(wèi)國被人鏟除足跡,在商、周之地窮困潦倒,在陳國和蔡國間受到圍困。我遭逢這么多的災禍,親朋故交越發(fā)疏遠了,弟子友人更加離散了,這是為什么呢?”子桑雽回答說:“你沒有聽說過那假國人的逃亡嗎?林回舍棄了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就跑。有人議論:‘他是為了錢財嗎?初生嬰兒的價值太少太少了;他是為了怕拖累嗎?初生嬰兒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就跑,為了什么呢?’林回說:‘價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這個孩子跟我則是以天性相連。’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拋棄;以天性相連的,遇上困厄、災禍、憂患與傷害就會相互包容。相互收容與相互拋棄差別也就太遠了,而且君子的交情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君子淡泊卻心地親近,小人甘甜卻利斷義絕,那些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孔子說:“我會由衷地聽取你的指教!”于是慢慢地離去,閑放自得地走了回來,終止了學業(yè)丟棄了書簡,弟子沒有一個侍學于前,可是他們對老師的敬愛反而更加深厚了。(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窺,然其要本歸于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余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訾①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分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②,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③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為相。莊周笑謂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獨不見郊祭之犧牛乎?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子亟去,無污我。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選自《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注:①詆訾:毀辱,誹謗。②屬書離辭:屬書,連綴文辭;離辭,猶“摛辭”,鋪陳辭藻。③洸洋:猶“汪洋”,形容文辭宏贍,議論恣肆。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B.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C.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D.養(yǎng)食之/數歲衣以文繡/以入大廟當是之時/雖欲為/孤豚豈可得乎【答案】:B【解析】:此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根據上下文語意即可正確斷句。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漆園吏,官職名。一般史書上提到漆園吏時,即指莊子。B.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與后世的莊子并稱“老莊”。C.王公大人,官職名,后泛指諸侯。D.卿相,是卿和相的統(tǒng)稱,一般指某朝代的執(zhí)政大臣、高官。【答案】:C【解析】:王公大人,指國君重臣,后泛指高官貴人。3.下列對文章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莊子著作內容繼承并發(fā)展了老子的思想。B.莊子寫的一些文章,空設言語,沒有實事。C.莊子用“郊祭之犧牛”作比,說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國,就會被楚國治罪。D.從莊周拒絕楚王聘任,可以看出莊子拒絕功名利祿,追求自由的精神?!敬鸢浮浚篊【解析】:C項中“說明自己只要到了楚國,就會被楚國治罪”說法不當,莊子要說的意思是不想讓自己受國君束縛甚至成為統(tǒng)治者的犧牲品。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寧游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他的語言汪洋浩漫,縱橫恣肆,以適合自己的性情,所以從王公大人起,都不能重用他。(2)我寧愿在小水溝里身心愉快地游戲,也不愿被國君束縛。我終身不做官,讓自己的心志愉快。【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的翻譯能力。(1)句中的關鍵詞有“洸洋”“器”;(2)句中的關鍵詞有“污瀆”“羈”“快”。參考譯文:莊子是蒙地人,名周。他曾經擔任過蒙地漆園的小吏,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一時代的人。他學識淵博,涉獵、研究的范圍無所不包,然而他的中心思想卻本原于老子的學說。因此他撰寫了十余萬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詞寄意的寓言。他寫《漁父》《盜跖》《胠篋》來詆毀孔子學派的人,來表明老子的學說和思想?!段防厶摗贰犊荷W印芬活惖奈恼拢伎赵O言語,沒有實事??墒乔f子善于行文措辭,描摹事物的情狀,用來攻擊駁斥儒家和墨家,即使是當世博學之士,也難免受到他的攻擊。他的語言汪洋浩漫,縱橫恣肆,以適合自己的性情,所以從王公大人起,都不能重用他。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遣使臣帶著豐厚的禮物去聘請他,答應讓他出任國相。莊周笑著對楚國使臣說:“千金,確是厚禮;卿相,確是尊貴的高位。您難道沒見過祭祀天地用的牛嗎?喂養(yǎng)它好幾年,給它披上有花紋的綢緞,把它牽進大廟去當祭品。在這個時候,它即使想做一頭孤獨的小豬,難道能辦得到嗎?您趕快離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寧愿在小水溝里身心愉快地游戲。也不愿被國君束縛。我終身不做官,讓自己的心志愉快?!保ㄋ模╅喿x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徐無鬼因女商①見魏武侯,武侯勞之曰:“先生病矣!苦于山林之勞,故乃肯見于寡人。”徐無鬼曰:“我則勞于君,君有何勞于我!君將盈耆欲,長好惡,則性命之情病矣;君將黜耆欲,掔好惡,則耳目病矣。我將勞君,君有何勞于我!”武侯超然不對。少焉,徐無鬼曰:“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吾相狗,又不若吾相馬也,吾相馬,直者中繩,曲者中鉤,方者中矩,圓者中規(guī),是國馬也,而未若天下馬也。天下馬有成材,若恤若失,若喪其一。若是者,超軼絕塵,不知其所?!蔽浜畲髳偠ΑP鞜o鬼出,女商曰:“先生獨何以說吾君乎?吾所以說吾君者,橫說之則以《詩》《書》《禮》《樂》,從說之則以《金板》《六韜》。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嘗啟齒。今先生何以說吾君,使吾君說若此乎?”徐無鬼曰:“吾直告之吾相狗馬耳。”女商曰:“若是乎?”曰:“子不聞夫越之流人乎?去國數日,見其所知而喜;去國旬月,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不亦去人滋久,思人滋深乎?夫逃虛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徑,踉位其空,聞人足音跫然而喜矣,又況乎昆弟親戚之謦欬②其側者乎!久矣夫,莫以真人之言謦欬吾君之側乎!”(節(jié)選自《莊子·徐無鬼》)注:①徐無鬼:人名,姓徐,名無鬼,緡山人,戰(zhàn)國時魏國的隱士。女(rǔ)商:魏國大臣,姓女,名商。②謦欬(qīnɡkài):咳嗽,喉中出聲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B.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C.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D.嘗語君/吾相狗也/下之質/執(zhí)飽而止是貍德也/中之質若視日/上之質若亡其一【答案】:C【解析】:斷句時要注意語氣詞“也”及陳述主體“下之質”“中之質”“上之質”。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旬月”,有三種意思:一個月;十個月;十天至一個月,指較短的時日。由前后文語境推斷,此處“旬月”的意思應該是“一個月”。B.《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是中國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書。中國漢族古典軍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漢族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C.《廣韻》中注釋:“昆,兄也。”“昆弟”即為“哥哥的弟弟”?!坝H戚”在古代是指內外親屬,包括父系親屬和母系親屬。D.“國”,本義為“王都,首都”。古代王、侯的封地,王的領地或諸侯國的封地稱為國(或邦)。古代的國(漢代以后是郡國)在建制上相當于省、直轄市;而古代的“天下”相當于國家。選文取其本義。【答案】:C【解析】:“昆弟”意思為“兄弟,哥哥和弟弟”。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徐無鬼通過女商拜見魏武侯時,魏武侯認為他在深山老林中過的時間太長,很困頓疲憊,就先對徐無鬼進行安慰。B.面對魏武侯的安慰,徐無鬼認為自己并沒有什么值得安慰的,反倒認為魏武侯因為嗜好欲望讓身心耳目困頓,需要安慰。C.徐無鬼對魏武侯講自己擅長相狗術和相馬術,將不同種類的狗和不同種類的馬的特點告訴魏武侯,魏武侯聽后十分高興。D.女商對徐無鬼能讓君主高興的原因感到困惑,告訴徐無鬼自己游說君主的方法,徐無鬼認為女商的做法太真誠,君主不喜歡?!敬鸢浮浚篋【解析】:D項,“徐無鬼認為女商的做法太真誠”錯,原文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是君主長時間沒有聽到真誠的聲音了。4.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奉事而大有功者不可為數,而吾君未嘗啟齒。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去國旬月,見所嘗見于國中者喜;及期年也,見似人者而喜矣。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侍奉國君而大有功績的人,不計其數,可我的國君過去沒有開口微笑過。(2)離開都城滿一個月,見到在國都中曾見過的人便大喜過望;等到過了一年,見到好像是同鄉(xiāng)的人便欣喜若狂?!窘馕觥浚哼@兩句翻譯的重點是文言實詞?!胺钍隆?,侍奉行事;“數”,計算;“啟齒”,開口;“去”,離開;“期年”,一年。參考譯文:徐無鬼靠女商的引薦得見魏武侯,武侯慰問他說:“先生一定是極度困頓了!為隱居山林的勞累所困苦,所以才肯前來會見我?!毙鞜o鬼說:“我是來慰問你的,你對我有什么慰問!你想要滿足嗜好和欲望,增多喜好和憎惡,那么性命攸關的心靈就會弄得疲憊不堪;你想要廢棄嗜好和欲望,除去喜好和憎惡,那么耳目的享用就會困頓乏厄。我正打算來慰問你,你對我有什么可慰問的!”武侯聽了悵然若失,不能應答。不一會兒,徐無鬼說:“請讓我告訴你,我善于觀察狗(的體態(tài)以確定它們的優(yōu)劣)。下等品類的狗,只求填飽肚子也就算了,這是跟野貓一樣的稟性;中等品類的狗,好像總是凝視上方;上等品類的狗,便總像是忘掉了自身的存在。我觀察狗,又不如我觀察馬。我觀察馬的體態(tài),直的部分要合于墨線,彎的部分要合于鉤弧,方的部分要合于角尺,圓的部分要合于圓規(guī),這樣的馬就是國馬,不過還比不上天下最好的馬。天下最好的馬具有天生的材質,或緩步似有憂慮,或奔逸神采奕奕,總像是忘記了自身的存在。像這樣的馬,超越馬群疾如狂風把塵土遠遠留在身后,卻不知道這樣高超的本領從哪里得來。”魏武侯聽了高興得笑了起來。徐無鬼走出宮廷,女商說:“先生究竟是用什么辦法使國君高興的呢?我用來使國君高興的辦法是,從遠處說向他介紹《詩》《書》《禮》《樂》,從近處說向他談論《金板》《六韜》的兵法。侍奉國君而大有功績的人,不計其數,可我的國君過去沒有開口微笑過。如今你究竟用什么辦法來取悅國君,竟使國君如此高興呢?”徐無鬼說:“我只不過告訴他我怎么相狗、相馬罷了?!迸陶f:“就是這樣嗎?”徐無鬼說:“你沒有聽說過越地流亡人的故事嗎?離開都城幾天,見到故交舊友便十分高興;離開都城滿一個月,見到在國都中曾見過的人便大喜過望;等到過了一年,見到好像是同鄉(xiāng)的人便欣喜若狂;不就是離開故人越久,思念故人的情意越深嗎?逃向空曠原野的人,叢生的野草堵塞了黃鼠狼出入的路徑,卻能在雜草叢中的空隙里跌跌撞撞地生活,聽到人的腳步聲就高興起來,更何況是兄弟親戚在身邊說笑呢!很久了,沒有誰用真誠的話語在國君身邊說笑了?。 保ㄎ澹╅喿x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題。昔趙文王喜劍,劍士夾門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擊于前,死傷者歲百余人,好之不厭。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賜之千金?!弊笥以唬骸扒f子當能?!碧幽耸谷艘郧Ы鸱钋f子,莊子弗受。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鼻f子曰:“諾。周善為劍?!碧釉唬骸敖穹蜃颖厝宸娡?,事必大逆?!鼻f子曰:“請治劍服。”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莊子入殿門不趨,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蓖踉唬骸白又畡文芙??”曰:“臣之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蓖醮髳傊?,曰:“天下無敵矣!”莊子曰:“夫為劍者,示之以虛,開之以利,后之以發(fā),先之以至。愿得試之?!蓖踉唬骸胺蜃有?,就舍待命。令設戲請夫子?!蓖跄诵κ科呷?,死傷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劍于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鼻f子曰:“望之久矣?!蓖踉唬骸胺蜃铀龋L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后試?!蓖踉唬骸霸嘎勅齽??!痹唬骸坝刑熳觿Γ兄T侯劍,有庶人劍?!蓖踉唬骸疤熳又畡稳??”曰:“天子之劍,以燕谿石城為鋒,齊岱為鍔;包以四夷,裹以四時;制以五行,論以刑德;上決浮云,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天下服矣?!蔽耐趺⑷蛔允В唬骸爸T侯之劍何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鍔;上法圓天以順三光,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xiāng)。此劍一用,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嗔目而語難。相擊于前,上斬頸項,下決肝肺,無異于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于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蓖跄藸慷系?。宰人上食,王三環(huán)之。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自處也。(選自《莊子·說劍》,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B.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C.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D.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下不當太子/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答案】:C【解析】:斷句時要注意關鍵詞語“使”“則”所領起的兩個分句構成的假設關系。“周”是莊子的名字。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儒服”是指儒家傳統(tǒng)上周朝到明朝的儒者服裝深衣,戴章甫之冠。與儒服相對的是短衣劍服。B.“四夷”是對中國邊區(qū)文化較低各族的泛稱。即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的合稱。C.“五行”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觀,多用于哲學、中醫(yī)學和占卜方面。“五行”一詞,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范》中,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D.“宰人”周代冢宰的屬官,后泛指宰殺牲畜的官員。【答案】:D【析解】:“宰人”,后泛指官員,此處指“掌管膳食之官”。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莊子劍術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擊殺一人,奔走千里銳不可當,因此趙文王稱之為“天下無敵”。B.莊子采用比喻、夸張、對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勸諫趙文王。C.莊子說,劍有天子劍、諸侯劍、庶人劍三種,委婉地指出趙文王所好實際是天子之劍,而不是庶人之劍。D.本篇文章,主旨是勸說趙文王不要爭斗,反映了莊子清靜無為的思想。【答案】:B【解析】:A項,錯在“劍術高超”,莊子并非真的劍術如此高明,是莊子為了勸諫趙文王而夸張的,以引起趙文王的談話興趣。C項,正確的說法應是“莊子委婉地指出趙文王所好的是庶人之劍而非天子之劍”。D項,從原文可以看出莊子勸諫趙文王要有天子氣魄,使天下臣服,而非無為思想。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趙國何求而不得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2)在趙國我希望得到什么難道還得不到!【解析】(1)所欲:想要……。周,自稱。絕:斷絕。(2)何求:倒裝,求何,得到什么。而,卻。參考譯文:從前趙文王喜好劍術,三千多劍士紛紛擠進門希望成為他的門客,在他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每年死傷的多達一百多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家日益衰弱,各諸侯都圖謀他的國家。太子悝很是擔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說:“哪個人能說服大王制止那些劍士,賞賜他千金?!弊笥业娜苏f:“莊子應當行?!碧泳团扇藢⑶Ы鹚徒o莊子,莊子不接受。莊子和使者一同前往,拜見太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假使我向上說服大王卻違背了大王的意圖,向下不敢面對太子,那么自身也受刑而死,我還能安心接受金子嗎?假使我向上說服大王,向下敢面對太子,在趙國我希望得到什么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對。我們大王見的,只有劍士了?!鼻f子說:“對。我擅長舞劍?!碧诱f:“現在您如果穿讀書人的衣服來見大王,事情一定不會成功?!鼻f子說:“請允許我準備劍士的服裝?!睖蕚鋭κ糠b用了三天,于是拜見太子。太子和他去拜見趙文王。莊子進殿門不小步快走,看見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說:“你想拿什么開導我?”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歡劍,所以拿劍來拜見大王?!蔽耐跽f:“你的劍術怎樣,能遏阻劍手、戰(zhàn)勝對方嗎?”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殺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跡。”文王非常高興,說:“天下無敵了!”莊子說:“舞劍的人,故意把破綻露出來,用小利引誘對手,然后擊發(fā),反而能占得先機。希望能夠試一試?!蔽耐跽f:“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等安排好斗劍的時間場地再來請您?!蔽耐蹙妥寗κ枯^量七天,死傷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個人,讓他們捧劍到殿下,然后才召見莊子。文王說:“今天試著讓那些劍士比劍?!鼻f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蔽耐跽f:“您使用的武器。長短怎么樣?”莊子說:“我捧的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支劍,只請王選用,請等我說后再行比試?!蔽耐跽f:“愿意聽您說此三劍?!鼻f子說:“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蔽耐跽f:“天子劍怎么樣?”莊子說:“天子的劍,用燕谿的石城做劍尖,拿齊岱做劍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靠刑事和德教來論斷;向上能砍斷天上的浮云,向下能穿越大地。這把劍一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都臣服了?!蔽耐趺H幌袷プ晕乙粯樱f:“諸侯的劍怎么樣?”莊子說:“諸侯的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向上效法于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向下順應四時規(guī)律,切中百姓利益來使四鄉(xiāng)百姓安定。這劍一用,四境之內,沒有不誠心服從聽從您的命令的?!蔽耐跽f:“平民的劍怎么樣?”莊子說:“平民的劍,像蓬亂的頭發(fā)突出鬢角垂下的帽子,互相怒目而視卻都說不出話。在前面互相搏擊,向上斬頸項,向下殺肺肝,和斗雞沒什么區(qū)別,一早晨命就沒了,沒有辦法用在國事上?,F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卻喜好平民的劍,我私下認為大王看不起自己?!庇谑俏耐跻呱蠈m殿。掌管膳食的人送上食物,文王繞著座席慚愧地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心坐下穩(wěn)定心氣,劍的事情已經陳述完了?!庇谑俏耐跞齻€月不離開宮殿,劍士都穿劍服死在他們的住處。(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題。(一)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猶代子,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歸休乎君,予無所用天下為!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又讓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曰:“以我為天子,猶之可也。雖然,我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狈蛱煜轮林匾?而不以害其生,又況他物乎!唯無以天下為者,可以托天下也。舜讓天下于子州支伯。子州支伯曰:“予適有幽憂之病,方且治之,未暇治天下也。”故天下大器也,而不以易生。此有道者之所以異乎俗者也。舜以天下讓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纟希。春耕種,形足以勞動;秋收斂,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遂不受。于是去而入深山,莫知其處。(節(jié)選自《莊子》,有刪改)(二)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安鳥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xiāng),德合一君,而征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