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利用與經濟發(fā)展研究講義_第1頁
外資利用與經濟發(fā)展研究講義_第2頁
外資利用與經濟發(fā)展研究講義_第3頁
外資利用與經濟發(fā)展研究講義_第4頁
外資利用與經濟發(fā)展研究講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jié)外資概念與兩缺口模型一、外資的定義與分類從資本內涵看,外資有狹義和廣義之分。首先其次從資本結構來看,外資分從資本來源來看,外資分為官方外資和私人外資。私人投資最大的特點是商業(yè)性和盈利性目的。再次狹義外資指外國資本或外國儲蓄,廣義外資還包括外國的技術、管理方法,以及運銷渠道特別是國際市場運銷渠道。債權性外資即外債,要求引資者在固定期限內償還投資者本金和利息。包括以外國政府為代表公共的、公共擔保的和未經擔保的私人長期債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信貸的使用以及短期債務。股權性外資則僅當投資國在東道國的資本發(fā)生盈利時才需要支付,這其中又包括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二、兩缺口模型傳統(tǒng)觀點認為,利用外資最主要目的是彌補國內儲蓄不足,即填補儲蓄與為實現(xiàn)增長所需資本之間的缺口。也擴展到填補外匯缺口和技術與管理的不足。兩缺口模型從國民收入恒等式推導出來的調整得到:I-S=M–X最初是在1960年代由美國發(fā)展經濟學家錢納里(H.B.Chenery)和斯特勞特(A.M.Strout)提出來的。其后,一些學者在此基礎上對兩缺口模型進行了擴展,提出了“三缺口”、“四缺口”模型??傊С?C+I+X)與總收入(C+S+M)恒等,其中,C指消費,I指投資,X指出口,S指儲蓄,M指進口。左邊(I-S)是投資與儲蓄之差,稱為儲蓄缺口,右邊(M-X)為進口與出口之差,稱為外匯缺口。二、兩缺口模型兩缺口模型含義外資起到彌補外匯缺口和儲蓄缺口的雙重功效如果投資超過儲蓄,就會形成儲蓄缺口。維持既定投資只能依賴商品與勞務的進口;會造成進口超過出口,形成外貿缺口。在進口大于出口下需要更多外匯,所以外貿出口也稱為外匯缺口。無論是兩缺口分析,還是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的具體衡量,以及國外資本與經濟增長的模型都集中強調資本形成對經濟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明顯帶有“唯資本論”的烙印。利用外匯儲備和外資是彌補外匯缺口的可行途徑,當外匯儲備不足時,利用外資是唯一的途徑。則,經濟增長速度受外匯儲備所限制,若這種限制未被消除,則有一部分國內儲蓄被閑置。對兩缺口更深入的分析根據(jù)哈羅德—多馬經濟增長模式類推,經濟增長率g也可以為進口率(i=M/Y)除以邊際進口傾向(m=M/ΔY),也就是g=i/m。經濟增長率g=s/k,k=ΔK/ΔY

=邊際資本-產出比假定國內與國外資源間不存在完全替代性,兩者所支撐的經濟增長速度不相等,經濟增長速度取決于其中的最小值。國內儲蓄允許的經濟增長速度低于外匯儲備允許的經濟增長速度。則,經濟增長受國內儲蓄所限制,若這種限制未被消除,則有一部分外匯儲備被閑置。國內儲蓄允許的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外匯儲備允許的經濟增長速度假設1假設2相反一國的目標經濟增長率為r,假設3由上述的兩個經濟增長率等式得到,目標儲蓄率s*=rk,目標進口率i*=rm。國內儲蓄不能維系既定的經濟增長如果預測到那么存在著儲蓄缺口為:I-S=s*Y-sY=(rk)Y-sY維系既定的經濟增長所要求的最小的進口量高于出口的最大能力如果預測到那么存在著外匯缺口為:M-X=i*Y-iY=(rm)Y–iY其中i為出口能力所允許的進口率。要達到目標增長速度,外資流入必須要填補兩缺口中的最大者,同時另一缺口隨之被填補,外資流入發(fā)揮著雙重功效。三、兩缺口模型的擴展第三個缺口:技術缺口赫爾希曼(A.O.Hirschman)等人國外資本在填補儲蓄和外匯缺口的同時,又填補了技術缺口。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資本固然重要,但不是唯一重要的。資本稀缺是經濟發(fā)展的重要約束,但不是最關鍵的約束。最關鍵的約束是發(fā)展中國家的技術缺乏,也就是缺乏必要的技術知識、管理和企業(yè)家的才能。在經濟發(fā)展中,除儲蓄和外匯兩個缺口外,還存在著第三個缺口,即技術缺口,也就是技術、管理和企業(yè)家的缺口,發(fā)展中國家的國內資源尚無能力填補第三個缺口,只能依賴國外資本。第四個缺口:稅收缺口就是經濟發(fā)展進程中政府支出與稅收之間的缺口。國民收入恒等式推導出來可以推出稅收缺口G-T:(I-S)+(G-T)=M-X通過完整的國民收入恒等式:C+I+G+X=C+S+T+M發(fā)展中國家,政府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如基礎設施建設、人力資本的投資等,這以巨額的政府支出為支撐,低收入水平限制了稅收能力。于是,存在著政府支出快速增長與稅收收入緩慢增長的缺口,即稅收缺口。稅收缺口積極方面表現(xiàn)在發(fā)展中國家通過向跨國公司征稅增加財政收入,消極方面表現(xiàn)在發(fā)展中國家為吸引外資,必須加大基礎設施投資及人力資本開發(fā)力度,增加政府支出。國外資本對稅收缺口的影響從長期、動態(tài)角度,國外資本通過促進發(fā)展,提高稅收能力,填補稅收缺口。國外資本在填補前三個缺口的同時,又填補了稅收缺口。四、對兩缺口模型的評價兩缺口模型的重要貢獻外商直接投資也可以填補一國經濟發(fā)展的技術和稅收缺口。存在外匯短缺,外資起到填補國內儲蓄和外匯缺口的雙重功效;在發(fā)展中國家的經濟發(fā)展進程中,存在各種缺口,這些缺口由國內資源是無法填補的,利用外資是唯一的出路。為發(fā)展中國家引進外資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兩缺口模型的現(xiàn)實意義兩缺口模型的問題假設基礎:國內資源與國外資源不可替代在發(fā)展中國家,工業(yè)發(fā)展所需要的先進機器設備以及有些能源與礦產品不可能在國內生產出來,只能從國外進口。兩缺口理論在短期比較符合實際當外匯短缺的情況下,這些機器設備甚至可能還有些能源和礦產品就不能進口,這樣就會制約工業(yè)的發(fā)展和經濟增長。發(fā)展中國家可以調整產業(yè)和產品結構,通過進口替代來自己生產這些機器設備來代替國外同類產品進口,從而就可以實現(xiàn)國內產品對國外產品的替代,外匯約束就會減輕。在長期上述假設則不一定成立當國內與國外資源具有完全替代性時,兩缺口將融合為一缺口。當然,有些先進機器設備、能源和礦產原料是必須進口的,因此,完全的替代是不可能的。兩缺口模型的問題過分強調資本形成對經濟發(fā)展的作用有可能導致人們忽視技術進步、人力資本開發(fā)、產業(yè)結構升級、制度變遷等在經濟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兩缺口理論接受唯資本論傾向著重論述國外資本的積極作用,而對其消極影響則忽略。當經濟發(fā)展到中等收入階段時,國內的儲蓄率大幅度提高,逐漸能夠滿足國內投資的需要,儲蓄出口也就會逐漸消失;當國內工業(yè)發(fā)展使出口結構從初級轉向工業(yè)制成品時,出口企業(yè)競爭力增強,出口大幅度增加,由貿易逆差轉到貿易平衡甚至順差,出現(xiàn)外匯盈余,外匯缺口消失。兩缺口模型只適用于那些低收入國家發(fā)展初期這時,兩缺口模型就失去了它的意義。還需要利用外資。但目的不同:主要是通促進國內技術和管理水平提高,增加就業(yè),增強國內企業(yè)競爭力,改革和完善制度,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參與國際經濟一體化等。第二節(jié)國外借款與債務危機一、適度借款規(guī)模1.債務負擔外債在GDP中的比重太高,表明外債規(guī)模過大。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的外債總額對其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一般認為,一國到期債務量應小于GDP增加部分中儲蓄量。這一原則保證增加的儲蓄額除了償還到期外債之外,還有一部分可以用于生產性投資,以避免投資下降造成增長速度放慢。指一定時期中還本付息的債務額對出口收入的比率。外債是要用外匯來償還的,而外匯來源的主要渠道是出口。一個國家的出口量和出口收入越大,它償還外債的能力也就越大。2.償債能力當年還本付息的債務與出口收入的比率保持在20%左右為宜。超出這個比率,就有可能發(fā)生還債困難,造成國際收支狀況惡化。一、適度借款規(guī)模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中必須還本付息的債務量與其債務總量的比率這一指標既取決于一國的外債總規(guī)模,又取決于外債結構和外債的償還期限。如果長期債務占的比重大,償還的期限比較長,則在一定的外債規(guī)模下,償債比率較小。

3.償債比率發(fā)展中國家在向外國商業(yè)銀行借款時不僅要考慮債務規(guī)模,而且還要考慮償還期限。經驗表明,償債比率保持在15-20%的范圍內比較適當。指單位外債所帶來的GDP的增加值。外債利用效率是決定一國利用外債規(guī)模的一個重要因素。4.外債利用效率如果外債利用效率高,能帶來較多的產值和出口,從而可以減輕債務負擔和提高償債能力,一國就可以多借一些外債。反之則就少借一些。這個指標也是評價國外借款是否合算的一個重要標準。二、發(fā)展中國家的國外借款與債務危機(一)發(fā)展中國家的國外借款劇增需求官方貸款增長很快,但還不能填補進出口缺口,即外匯缺口。60年代末70年代初,發(fā)展中國家增長迅速,工業(yè)品進口大幅增加。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在70年代兩次(1973、1979年)提高石油出口價格,獲得大量剩余石油美元(petrodollars),國際收支盈余大增。把這些石油美元存在西方國家商業(yè)銀行里,被稱為是石油美元的再循環(huán)(recyclingofpetrodollars)

。這些石油美元存款激增促使西方商業(yè)銀行尋找更多貸款機會。供給發(fā)達國家正值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投資意愿低迷。競相向增長較快的且需要大量資金彌補經常項目赤字的新興工業(yè)化國家發(fā)放貸款。貸款是由國家擔保的,比較安全。(二)債務危機爆發(fā)的原因與后果1、債務危機爆發(fā)的原因全球經濟衰退,貿易條件惡化。70年代的石油漲價的沖擊使西方國家經濟嚴重衰退,增長下降,失業(yè)增加,導致對進口品的需求大幅度減少,造成發(fā)展中國家的出口市場萎縮,出口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發(fā)達國家由于國內經濟不景氣,失業(yè)率高,企業(yè)開工不足,普遍對發(fā)展中國家的產品施行貿易保護政策。首先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致使發(fā)展中國家出口銳減,出口收入大幅度下降,國際收支狀況趨于惡化。從外部來看1、債務危機爆發(fā)的原因利率上升,美元升值。發(fā)達國家商業(yè)銀行實行浮動利率,通貨膨脹使利率大幅度上升,致使到期所付的貸款利息比借款時大大增加。新貸款利率也要相應調整到,增加債務負擔。其次美元相對升值,以美元支付的債務負擔進一步加重。石油價格飆升,進口成本增加。工業(yè)品價格上升。不僅進口石油不得不花費比以前多得多的外匯,而且進口其他工業(yè)品也需要支付更多的外匯。無疑是雪上加霜。再次資本外逃嚴重,外匯儲備枯竭。發(fā)展中國家,奔騰式的通貨膨脹使實際利率變?yōu)樨摂?shù)和本幣大幅度貶值,導致這些國家的私人資本大量流到國外,主要是西方工業(yè)化國家。最后內部原因沒有充分考慮以后的償還問題,債務占GDP比重過高,到期還本付息占出口收入的比重太大,就是考慮不周的具體表現(xiàn);有的盲目借款沒有將國外借款用在發(fā)展生產和出口創(chuàng)匯方面,而是主要用于公共工程建設和非生產性支出如填補政府財政赤字和國防支出等方面。有的即使用于生產性投資,由于缺乏其他投入和有效管理,投資效率也很低,浪費較為嚴重。有的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既沒有形成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外債管理體制,又缺乏舉借外債的經驗和知識。有的1、債務危機爆發(fā)的原因2、債務危機帶來的后果國際收支逆差日益嚴重,因而導致外匯緊缺,大量急需的物質不能進口,影響國內的工業(yè)發(fā)展。債務國不得不籌集大量資金償還到期的巨額債務,這就必然造成國內儲蓄和投資大幅度減少,從而降低經濟增長速度。由于債務負擔過重,政府財政赤字擴大,不得不提高稅收,或者采取通貨膨脹的籌資方式,加劇了經濟的不穩(wěn)定,結果是人民生活水平下降,長期投資減少,國內資金外流。123由于還不起沉重的外債而發(fā)生拖欠,債務國的信譽降低,借款更不容易,借債成本更高,這又進一步加重了債務負擔。4在上述因素的綜合作用下,債務危機使發(fā)展中國家陷入了長期的經濟衰退,尤其拉美國家債務危機使該地區(qū)經濟陷入了“失去的十年”。(三)90年代后發(fā)展中國家的債務增長情況過去20年中,發(fā)展中國家的外債規(guī)模繼續(xù)增長,債務總額增幅有所放緩。發(fā)展中國家債務危機已趨于緩和拉丁美洲是1980年代債務危機最嚴重的地區(qū)。從90年代中期開始已得到了有效的解決。90年代以來國外借款國家主要是中等收入國家,占發(fā)展中國家債務總額的90%以上,到2009年甚至達到96%。低收入國家的國外借款還不到10%,甚至其比重越來越低,到2009年只占4%。因為只有中等收入國家經濟實力較強、經濟發(fā)展較快,具有這種償債能力。國際社會共同努力,債務重新安排、世界銀行、尤其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支持,施行清償債務措施,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在調整經濟結構、轉換經濟體制邁出了實質性步伐的同時,調整外資結構,增加外商直接投資的引進和利用,緩解外資結構性失衡1990-2009年發(fā)展中國家外債增長與外債結構情況單位:億美元19901995200020052009所有發(fā)展中國家債務存量總額1253018602212212488735451長期債務1032114696177681964827592公共和公共擔保的972512611128711283114069私人未擔保的59620854897681613522短期債務18723308287047477337低收入國家債務存量總額10391302125313541355長期債務9031123107311861168公共和公共擔保的8891095104411641108私人未擔保的1328292259短期債務82111124113128發(fā)展中國家債務負擔情況表收入組別外債總額占GNI的百分比債務還本付息總額占出口收入百分比1995200819952008低收入與中等收入國家38.122.117.19.5低收入國家89.230.818.03.5下中等收入國家39.516.016.75.2上中等收入國家33.428.017.315.2中國16.58.79.92.0巴西21.216.236.622.7印度27.019.029.88.7俄羅斯31.025.86.311.5南非17.115.79.54.4第三節(jié)外商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超過政府援助、國際金融市場借貸,成為發(fā)展中國家最重要的外國資本的流入途徑與外國資本流入的其他途徑不同,1980年代以后的外商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涉及到資本、技術、人力資本開發(fā)、勞動就業(yè)、國際市場網絡等一攬子經濟增長要素的投入。受到跨國公司的利益驅使,發(fā)展中國家以自由化為導向的外商直接投資政策的推進一、外商直接投資的變動趨勢與原因全球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飛速發(fā)展。高收入國家比發(fā)展中國家外資規(guī)模增長率要低得多。外商直接投資急劇增加,但分布很不平衡。大多數(shù)流向了中等收入國家,尤其是幾個大的新興經濟體。80年代末以來(一)發(fā)展中國家的外商直接投資規(guī)模與分布發(fā)展中經濟體和轉型經濟體是外商直接投資凈流入者,而發(fā)達經濟體是外商直接投資的凈流出者。外商直接投資是從發(fā)達經濟體流向發(fā)展中經濟體。這意味著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本投資收益率比發(fā)達國家要高。主要是資本邊際報酬遞減規(guī)律使然。凈流量(二)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向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發(fā)達國家,也就是說,外商直接投資主要是在發(fā)達國家之間流動。絕對規(guī)模發(fā)展中國家外商直接投資和證券投資(單位:百萬美元)

新興經濟體的外商直接投資規(guī)模與比重1995年(億美元)比重(%)2008(億美元)比重(%)發(fā)展中國家988.391005980.07100巴西48.594.92450.587.53中國358.4936.271477.9124.71印度21.442.17411.696.88墨西哥95.269.64224.813.76俄羅斯20.652.09728.8512.18五國總計544.4355.083293.8455.08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外商直接投資流向單位:億美元1980年1990年2000年2008年流入流出流入流出流入流出流入流出全世界5405152072239113816121371697318577發(fā)達經濟體465483172122721117710758962215065發(fā)展中經濟體74313501192568134762072927轉型經濟體----69311143584(三)外商直接投資激增的原因外商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首先其次從供給角度看,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決策受到投資資金可供性制約,投資資金來自利潤或貸款,而利潤和貸款又取決于國內經濟狀況;從需求角度,跨國公司對外投資決策受到投資利潤率影響,投資利潤率決定于國外的市場景氣程度,而景氣程度又受制于國外經濟狀況。全球宏觀經濟的全面好轉,促進了跨國公司對外投資向新市場和新業(yè)務領域擴展,跨國公司認為兼并與收購比綠地投資在成本與風險上更具優(yōu)勢,再加上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和杠桿并購等企業(yè)重組新方式的出現(xiàn),掀起了一股跨國公司參與下的跨國兼并與收購的高潮,有力地推動了外商直接投資的發(fā)展。政策變化主要指貿易自由化、外商直接投資自由化、區(qū)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國有企業(yè)私有化計劃的積極推進。再次二、外商直接投資對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的作用1.資本形成然而,基于擠出效應(Crowding-outEffects)的存在,F(xiàn)DI會排擠一部分國內投資。FDI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理論上也具有同樣的效果。FDI就可以彌補儲蓄—投資缺口。傳統(tǒng)觀點側重于FDI對技術轉移的直接作用上,新增長理論強調,跨國公司在東道國的存在本身具有技術外溢效應但是,有研究顯示FDI在技術上的直接作用與外溢效應其實是微不足道的,原因在于:跨國公司往往不愿意轉移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工藝和設施,對國內技術市場的壟斷可能會窒息當?shù)氐难芯颗c開發(fā)活動。2.技術進步跨國公司的作用體現(xiàn)在職業(yè)培訓、管理人才培養(yǎng)和就業(yè)機會等。然而,這些技能也許只限于跨國公司內部,難以適用于當?shù)仄髽I(yè)。在管理能力領域,跨國公司具有巨大潛在積極作用,但不愿意讓當?shù)厝瞬胚M入高層管理部門而受到限制。高薪誘惑導致企業(yè)精英流失,對國內技術、人才存在擠出效應。3.人力資本質量提升4.國際貿易然而,如果跨國公司更關注占領東道國的國內市場(市場型FDI),其對東道國出口的影響便微不足道??鐕究梢酝ㄟ^出口型FDI來促進東道國的出口貿易;通過擴大市場刺激需求、優(yōu)化資源配置和強化競爭來促進經濟增長作為一種資本輸入,F(xiàn)DI最初能夠填補東道國的外匯缺口但是,長期地看它可能減少經常和資本項目的外匯收入。大量中間產品和生產設備的進口會造成貿易逆差,從而使經常賬戶惡化;跨國公司利潤、利息、母國稅收、管理費用和其他匯款則使資本賬戶惡化基于母國政府不斷對污染的限制標準,跨國公司傾向于將污染嚴重的生產活動通過FDI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而發(fā)展中東道國為追求短期增長而不得不降低甚至放棄環(huán)保要求。5.國際收支平衡6.環(huán)境質量發(fā)展中國家成了污染的避難所。二、外商直接投資對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的作用關于FDI作用的爭論主要集中在靜態(tài)/短期與動態(tài)/長期效應上。

FDI的靜態(tài)效應多是正面和積極的。但動態(tài)效應則復雜得多,在不少東道國可能是負面和消極的。第一實證分析結果的不一致并由此發(fā)生的爭論的癥結第二單純從外國資本流入數(shù)量及占東道國投資總量比例與東道國經濟增長關系進行分析,很難全面認識FDI的影響。外商直接投資對發(fā)展中東道國的全部影響,包括直接、間接及其協(xié)同作用,也很難全部加以數(shù)量化。FDI與東道國經濟增長的聯(lián)系呈不斷加強的趨勢??紤]到FDI的易變性,F(xiàn)DI的作用就不一定是正面的。第三FDI對東道國經濟增長產生的實際效應,與東道國的吸收能力有關。如果缺乏支持性基礎設施、人力資本和政策,就會降低東道國的生產潛力,進而限制FDI在東道國的作用。三、吸引外資的優(yōu)惠政策1980年代中期以來,發(fā)展中國家為吸引外資紛紛提供各種優(yōu)惠政策,開展一場激烈的優(yōu)惠政策競賽。稅收優(yōu)惠政策。使用頻率最高的是降低標準化公司所得稅率;其次分別是免稅期、減免進口關稅、退稅、加速折舊、稅前利潤扣除,再投資獎勵和社會保障金減免。財政優(yōu)惠政策。在發(fā)展中國家較少使用,其原因可能是發(fā)展中經濟缺乏提供財政優(yōu)惠政策所必需的預算資金。但近年來財政優(yōu)惠政策的作用有所提高,主要包括補貼性貸款擔保和政府補助。一是二是其他優(yōu)惠政策。針對出口加工區(qū)、企業(yè)開發(fā)區(qū)和科技園區(qū)的外國投資,減少行政審批及費用、提供便宜用地和完善基礎設施。三是許多發(fā)展中國家按補貼價格或免費地提供信息、咨詢和管理服務、培訓和其他技術援助的作法也開始普及。這些優(yōu)惠措施的重點是中小型企業(yè)、技術轉讓和對落后地區(qū)的直接投資。在一些發(fā)展中國家,避免進口競爭和優(yōu)先獲得外匯的其他優(yōu)惠政策也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此外優(yōu)惠政策的問題優(yōu)惠政策并不是跨國公司考慮的最重要因素因為如果引資的優(yōu)惠政策實施得過頭了,就可能會得不償失,從外資中得到的好處還抵不上由優(yōu)惠政策而付出的代價,這種優(yōu)惠政策就是有害的。貨幣的可兌換性(57%)、政治穩(wěn)定(39%),以及豐富的市場或資源供給(26%)則是跨國公司投資決策更為重要的因素。第四節(jié)中國的外資引進一、中國外資利用的歷程先后設立四個經濟特區(qū)、開放沿海14個城市,對外資進入中國采取了許多其他地區(qū)所沒有的特殊優(yōu)惠政策。1979-1986起步階段1987-1991持續(xù)發(fā)展階段將沿海經濟開放區(qū)擴展到北方沿海的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及其他沿海城市的一些市縣,批準海南建省和設立海南經濟特區(qū),開發(fā)和開放上海浦東新區(qū)。鄧小平南巡,提出“三個有利于”。進一步開放6個沿江港口城市、13個內陸邊境城市和18個內陸省會城市,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對外開放,外商直接投資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1992—1994高速發(fā)展階段對外商直接投資加以引導和規(guī)范。把外資利用的重點從數(shù)量型為主轉到數(shù)量與質量并重和結構優(yōu)化上來。1995-2001調整和提高階段外商直接投資額大幅增長,外商投資質量顯著提高。外商投資企業(yè)開始大量引進最先進技術,跨國公司加大在中國的研發(fā)規(guī)模和水平。2001年至今向國際接軌階段中國在利用外資方面經驗堅持改革開放方針,抵制反對利用外資的各種論調一是二是在國際收支資本項目尚未開放的條件下,堅持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資為主選擇一條出口導向型的外資利用戰(zhàn)略,把促進出口創(chuàng)匯與彌補國內資本不足、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密切結合在一起,因此,中國的外資和外貿戰(zhàn)略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三是中國的外資迅猛增長與中國特色的外貿發(fā)展之路密切相關的。中國外貿體制是逐漸實現(xiàn)自由化的,但外商直接投資是在貿易自由化之前就已經進入中國。這意味著在貿易保護的大環(huán)境下外商在華投資的利潤是非常高的,因為關稅和其他進口限制措施把中國市場與國際市場分割開來,客觀上對外商的利益起到保護作用。四是經濟特區(qū)的設立和沿海城市對外開放是在局部地區(qū)實施特殊優(yōu)惠政策,在局部地區(qū)突破計劃經濟的束縛比在全國范圍內突破要容易得多,這樣為外資進入中國提供了有利條件和環(huán)境。五是二、中國外資利用的規(guī)模與結構國外援助對中國來說微乎其微,可以忽略不計,中國在外資利用方面主要是國外借款和外商直接投資,而后者規(guī)模更大。(一)中國的外債規(guī)模與結構30多年來,中國的對外借款規(guī)模不斷擴大,外債結構也在不斷優(yōu)化長期債務在2000年以前一直保持在80-90%,到2010年下降到31.5%,而短期債務上升到68.5%。中國的償債比率、負債比率一直比較低,償債比率一般控制在10%以下,負債比率控制在15%左右,遠低于國際公認的20%警戒線。(二)外商直接投資的規(guī)模與來源自1979年以來,中國外商直接投資迅猛增加,早在90年代中期就成為世界上FDI最多的國家之一,多年居第二位。從1979-2009年累積數(shù)來看,外商直接投資占外資比重高達82.5%。90年代以前,外商直接投資少,1985年占41%,1990年占33.9%。進入新世紀以來,外商直接投資加快,所占比重到2009年占98%。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情況單位:億美元年份外資總額外商直接投資外商直接投資占外資總額中的比重198547.6019.5641.09%1990102.8934.8733.891995481.33375.2177.952000593.56407.1568.592005638.05603.2594.542006670.76630.2193.952007783.39747.6895.442008952.53923.9596.992009918.04900.3398.071979-200911416.229426.4682.57中國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非常集中,而且質量比較低。來自亞洲的外商直接投資占全部外商直接投資的比重2000年高達62.6%,到2009年還上升到67.4%,而且主要來源于香港,2000年比重達38%,2009年大幅度上升到51%。其次是來自拉丁美洲的外資增加較多,2000年比重是11.3%,2009年上升到16.3%。中國外商直接投資的來源分布變化情況單位:億美元2000年比重(%)2009年比重(%)總計407.1100.0900.3100亞洲254.862.6606.267.4中國香港155.038.1460.751.2日本29.17.141.04.6新加坡21.75.336.04.0非洲2.80.613.11.4毛里求斯2.60.611.01.2歐洲47.611.755.16.1拉丁美洲46.111.3146.816.3開曼群島6.21.525.82.7維爾京群島38.39.4112.912.5北美洲47.811.736.74.1美國43.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