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10密度、浮力、壓強探究題型分析本專題主要考查1、浮力比大小問題:①相同液體ρ液則比較V排大?、谙嗤琕排則比較ρ液③同一物體比狀態(tài)(一般放在不同液體中)④不同物體比物重(一般放在相同液體中)2、壓強比大小問題:①固體壓強應優(yōu)先考慮公式F=F/S,比較F壓力和S受力面積的關系,柱形固體也可使用P=ρgH來進行判斷②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與其它因素無關,而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與液體壓強和底面積有關,與其它因素無關。所以無論是同種液體、不同種液體還是加入固體,屬于哪一種情況,只要涉及到液體內部壓強以及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和壓力時,應先根據(jù)公式P=ρ液gh比較P,再根據(jù)公式F=PS比較F。3、壓強和浮力的探究:近年中考有關浮力難題多以阿基米德原理和運用物體的浮沉條件,通常會跟壓力、壓強、質量、密度、杠桿、滑輪等知識綜合在一起考查,浮體綜合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題型一、密度探究例題1.(2018八上·寧波期中)下面是小方和小王設計的“測食用油密度”的實驗方案,請完善他們的方案并回答問題:⑴小方的方案:用調節(jié)平衡的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1,向燒杯內倒入適量食用油,再測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2,然后把燒杯內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內,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為V1。⑵小王的方案:在燒杯內倒入適量的食用油,用調節(jié)平衡的天平測出燒杯和食用油的總質量m3,然后將燒杯內的適量食用油倒入量筒內,再測出燒杯和剩余食用油的總質量m4,讀出量筒內食用油的體積V2。⑶按的實驗方案進行測量,實驗誤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選擇另一種方案,測得的密度值(填“偏大”、“偏小”)。⑷如圖是按小王的實驗方案進行某次實驗的情況,燒杯和食用油開始的總質量是34.1g,讀出剩余食用油及燒杯的總質量是克,食用油的密度為千克/米3?!敬鸢浮啃⊥酰黄?;17.3;0.84×103【解析】(3)按小王的實驗方案進行測量,實驗誤差可能小一些;如果選擇另一種方案,測得的密度值偏大;(4)由圖可知,燒杯和剩余油的總質量:m'=10g+5g+2g+0.3g=17.3g,
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質量為:m=m0m'=34.1g17.3g=16.8g,
食用油的體積:V=20ml=20cm3,
食用油的密度是:ρ=例題2.如圖所示,小麗利用天平、玻璃杯、體積為20cm3的金屬塊、細線等器材測量蜂蜜的密度.⑴將天平放在水平臺上,將游碼放到標尺左端的零刻度線上,調節(jié)橫梁平衡;⑵在玻璃杯中倒入適量的蜂蜜如圖甲所示,用天平稱出蜂蜜和玻璃杯的總質量m0,其示數(shù)如圖乙所示,m0=g;⑶將金屬塊浸沒在蜂蜜中,金屬塊不接觸玻璃杯并保持靜止且蜂蜜無溢出,如圖丙所示。天平平衡后,砝碼總質量加上游碼在標尺上對應的刻度值為m=150.4g,則蜂蜜密度ρ=g/cm3⑷小明用天平測出同種蜂蜜和玻璃杯的總質量后,將濃稠粘滯的蜂蜜沿量筒壁緩緩倒入量筒內測量體積,再用天平測出剩余蜂蜜和玻璃杯總質量.對比小麗的測量方法,小明所測得的密度值(選填“偏大”或“偏小”)。【答案】122.4;1.4;偏大【解析】(2)砝碼質量為:100g+20g=120g;游碼質量為2.4g,那么m0=120g+2.4g=122.4g;
(3)金屬塊排開蜂蜜的質量為:m排=150.4g122.4g=28g;
金屬塊排開蜂蜜的體積為:V排=20cm3;
那么蜂蜜的密度為:ρ液=m排V排=28g20c例題3.(2020七上·杭州期末)科技節(jié)的趣味探究活動“測量牛奶的密度”,提供的器材如下:【實驗器材】量筒(刻度清晰但沒有數(shù)值)、天平、膠頭滴管、燒杯、密度為ρ1的銅塊、細線和足量牛奶。小應思考后設計如下:【實驗步驟】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游碼移至零刻度線處,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橫粱平衡;②用天平測出銅塊的質量m1;③在量筒內倒入適量的牛奶,用細線栓住銅塊,將它緩慢浸沒在量筒內的牛奶中,并標記下液面達到的刻度線A,然后取出銅塊;④在燒杯內倒入適量的牛奶,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倒入牛奶的總質量m2⑤......;⑥用天平測出燒杯和燒杯內剩余牛奶的總質量m3;⑦計算牛奶的密度。(1)在步驟①中,若觀察到指針如圖甲所示,此時應向(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橫梁平衡(2)寫出步驟⑤的操作。(3)寫出牛奶密度的表達式:ρ牛奶=(用相關的字母表示),小應據(jù)此實驗方案測出的牛奶密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真實值?!敬鸢浮浚?)右(2)將燒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直至達到標記A(3)m2【解析】(1)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時,指針偏向分度盤的左側,說明天平的左盤重,右盤輕,此時應該將平衡螺母向右調節(jié),直到指針指在分度盤的中央;
(2)銅塊放入牛奶中排開牛奶的體積等于銅塊的體積,因此步驟⑤的操作為:將燒杯中牛奶倒入量筒中的標記A處;
(3)銅塊的體積等于排開牛奶的體積,即V排=V銅=m1ρ1;
燒杯倒入量筒中牛奶的質量為:m=m2m3例題4.(2020七上·臨海期末)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號帶回了2kg的月壤,科學家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和測量。某同學想模仿科學家測量月壤的密度,于是他取來沙子利用天平、量筒進行測量。⑴測量沙子的質量,操作方法如下:①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相同的紙,調節(jié)天平至;②取適量沙子置于左盤,向右盤增減砝碼;③移動游碼,直至指針位于分度盤中央刻度線,讀出質量m。⑵測量沙子的體積。將左盤中的沙子全部倒入量筒中,輕敲筒壁,使沙子表面平整,讀出其體積V。⑶根據(jù)ρ=m/V計算出沙子密度。同桌同學認為這樣測量沙子的密度不正確,因為沙子之間存在大量的空隙,會使結果(選填“偏大”或“偏小”)⑷改進和完善沙子密度的測量方法,并寫出密度計算式:①測出沙子的質量為m;②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記下讀數(shù)為V1;③。兩位同學繼續(xù)討論并改進測量方法……【答案】平衡;偏?。粚⑸匙拥谷肓客矁?,輕輕振動,排出氣泡,記下總體積為V2;ρ=m/(V2V1)【解析】(1)①在兩個托盤上各放一張相同的紙,調節(jié)天平至平衡;
(3)沙子之間存在大量的空隙,那么測出的沙子的體積會偏大,根據(jù)密度公式ρ=mV可知,會使測量結果偏??;
(4)①測出沙子的質量為m;
②往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記下讀數(shù)為V1;
③將沙子倒入量筒內,輕輕振動,排出氣泡,記下總體積為V2,那么沙子的密度ρ=m/(V2題型二、浮力探究例題1.(2021八上·嘉興期末)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為了便于操作和準確收集數(shù)據(jù),用升降臺調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來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他們觀察并記錄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及排開液體的體積,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表:液體實驗序號物體重力G物(N)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F(N)物體受到的浮力F?。∟)排開液體體積V排(cm')水12.52.10.44021.70.88031.21.3130(1)實驗過程中,當物體浸入到溢水杯后有50mL水溢出時(如圖所示),標出此時彈簧測力計指針的位置;(2)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可初步得出的結論是:?!敬鸢浮浚?)(2)同一液體中,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成正比【解析】(1)根據(jù)溢出50ml的水可知,
此時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G排=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106m3=0.5N;則此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拉=GF浮=2.5N0.5N=2N。
如下圖所示:
(2)根據(jù)表格數(shù)據(jù)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和對應排開液體的體積的比值都是0.01,那么得到結論:同一液體中,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大小與排開液體的體積成正比。例題2.(2022八上·慈溪競賽)小華做“驗證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中,用圖(a)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收集石塊排開的水,他的實驗過程分別如圖(b)、(c)、(d)、(e)所示。(1)實驗時,使用圖(a)所示的溢水杯和小桶接收被測石塊排開的水。為減少實驗誤差,要求“在浸入被測物塊前,要使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與溢水口相平”,請寫出達到該要求的操作要點:。(2)若圖中四個測量值F1、F2、F3、F4滿足關系式,阿基米德原理得到驗證。(3)以下關于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會影響驗證結果的是________。A.圖(a)中溢杯內未盛滿水B.圖(b)中小桶內有少量水C.圖(d)中石塊未浸沒水中【答案】(1)在溢水杯中倒入水時,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時再做實驗(2)F2﹣F3=F4﹣F1(3)A【解析】(1)為減少實驗誤差,要求“在浸入被測物塊前,要使溢水杯中的水面恰好與溢水口相平”,達到該要求的操作要點:在溢水杯中倒入水時,水面先超出溢水口并溢出水,等到水不再溢出時再做實驗。
(2)根據(jù)圖片可知,物塊受到的浮力F浮力=GF拉=F2F3。物體排開水的重力G排=G總G桶=F4F1。
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可知,它們滿足的條件為:F2F3=F4F1。
(3)A.如果圖a中溢水杯內沒有裝滿水,則排開水的重力會偏小,此時浮力不等于重力,從而影響實驗結果,故A符合題意;
B.圖b中小桶內有少量水時,可以將其看作小桶的一部分,由于采用前后重力相減的方式得到排開水的重力,因此對實驗結果沒有影響,故B不合題意;
C.圖d中,石塊未浸沒水中,則它受到的浮力減小,同時排開水的重力減小,但是二者始終相等,不會影響驗證結果,故C不合題意故選A。例題3.(2021八上·江干期末)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中,某小組同學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將同一物體分別逐漸浸入到水和酒精中,為了便于操作和準確收集數(shù)據(jù),用升降臺調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來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他們觀察并記錄了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及排開液體的體積。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在下表中。液體種類實驗序號G物(N)F拉(N)F?。∟)V排(cm3)M排(g)ρ水=1.0g/cm3121.55021.010030.5150ρ酒精=0.8g/cm3421.65051.210060.8150(1)分析比較實驗序號1、2、3(或4、5、6)初步得出結論;分析比較實驗序號,初步得出結論: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的浮力越大;(2)本實驗在同一種液體中進行了多次實驗,其目的是為了;(3)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表格中示數(shù)值G物(N)、F拉(N)、V排(cm3)應滿足關系式是【答案】(1)液體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1、4或2、5或3、6(2)尋找普遍規(guī)律(3)G物F拉=ρ液gV排【解析】(1)分析實驗1、2、3可知,液體都是水,即密度相等,而排開水的體積不斷增大。根據(jù)F浮力=GF拉可知,物體受到的浮力不斷增大,那么得到結論:液體密度相同時,物體排開液體體積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探究浮力與液體密度的關系時,需要控制物體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而改變液體密度,故選實驗1、4(或2、5,或3、6).
(2)本實驗在同一種液體中進行了多次實驗,其目的是為了:尋找普遍規(guī)律;
(3)根據(jù)第1組數(shù)據(jù)可知,
物體受到的浮力:F浮力=ρ液gV排=103kg/m3×10N/kg×(50×106m3=0.5N;
此時:G物F拉=2N1.5N=0.5N。
比較可知:G物F拉=ρ液gV排。例題4.(2022八上·縉云期末)小科按照教材中“綜合實踐活動”的要求,制作簡易密度計。(1)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塞入金屬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體中。(2)將吸管放到水中的情景如圖(a)所示,測得浸入的長度為H;放到另一液體中的情景如圖(b)所示,浸入的長度為h。用ρ液、ρ水分別表示液體和水的密度,則ρ液ρ水(填“>”、“<”或“=”)。實驗次數(shù)12345液體密度ρ/g·cm-30.80.91.01.11.2浸入的深度h/cm6.35.65.04.54.2(3)小科做了五次實驗,獲得的數(shù)據(jù)如上表:小科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在吸管上標出0.8、0.9、1.0、1.1、1.2刻度線(單位g/cm3)。小科通過比較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可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并請說明原因。(4)接著小科再用這個密度計測量食油的密度。但操作時卻出現(xiàn)了圖(c)所示的情形。請你幫助小科稍加改進,利用該密度計順利測出食油的密度【答案】(1)漂?。?)>(3)不可以,沒有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合理即可)(4)再向容器中添加食油或換成直徑細些的容器【解析】(1)取一根粗細均勻的飲料吸管,在其下端塞入適量金屬絲,并用石蠟封口。塞入金屬絲的目的是使吸管能在液體中漂浮。
(2)吸管在水和液體中都是漂浮,則它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自身重力,即浮力保持不變。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液體的密度與排開液體體積成反比;因為排開液體的體積V液<V水,所以液體密度ρ液>ρ水。
(3)小科通過比較上述實驗數(shù)據(jù),不可以研究浮力大小與液體密度的關系,原因:沒有控制排開液體的體積相同。(4)根據(jù)c圖可知,吸管的下端觸底了,只有讓吸管離開燒杯底部才能正常使用,則改進方案為:再向容器中添加食油或換成直徑細些的容器。題型三、壓強探究例題1.(2021七下·吳興期末)在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實驗中,小安對實驗器材做了一些改進,如圖所示,在透明有機盒里放入一塊海綿和磚塊進行實驗。(磚塊和筒壁間摩擦不計)(1)實驗時,是通過觀察來比較磚塊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這種實驗方法叫做轉換法。采用相同方法的實驗還有(請舉一例);(2)對比丙戊兩圖,小吉認為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無關。你認為他的觀點是否正確?并說明理由。(3)小安看到“胸口碎大石”的魔術,查閱資料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只要釘子尖端總的面積達到安全標準,同時尖端處于同一個水平界面,人就能安全躺在布滿密密麻麻釘子的釘床上面。請解釋其原理。。【答案】(1)海綿的凹陷程度;利用音叉彈開物體證明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合理即可)(2)不正確,因為沒有保持壓力的大小相同(3)表演者使用的釘板,釘子的數(shù)量非常多,在一定壓力范圍內,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保證了表演者不被釘子扎傷?!窘馕觥浚?)實驗時,是通過觀察海綿的凹陷程度來比較磚塊對海綿的壓力作用效果,這種實驗方法叫做轉換法。采用相同方法的實驗還有:利用音叉彈開物體證明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
(2)對比丙戊兩圖,小吉認為壓力作用效果與受力面積大小無關。我認為他的觀點不正確,理由為:因為沒有保持壓力的大小相同
(3)小安看到“胸口碎大石”的魔術,查閱資料并通過實驗發(fā)現(xiàn):只要釘子尖端總的面積達到安全標準,同時尖端處于同一個水平界面,人就能安全躺在布滿密密麻麻釘子的釘床上面。其原理為:表演者使用的釘板,釘子的數(shù)量非常多,在一定壓力范圍內,通過增大受力面積來減小壓強,保證了表演者不被釘子扎傷。例題2.(2020七下·越城期末)一些同學觀察到建筑物的支柱一般都為圓柱和四棱柱,他們想了解支柱的最大承受壓力與支柱的形狀是否有關,為此甲、乙、丙三位同學分別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每人各選三張相同的白紙,按圖a所示分別折成空心的四棱柱、圓柱、三棱柱(如圖b),接合處用雙面膠粘??;②三位同學分別在四棱柱上放一硬質塑料板,然后:甲同學往塑料板上不斷添加砝碼,直到支柱被壓塌,記錄添加砝碼的總質量(如圖c);乙同學往塑料板上不斷添加鉤碼(每個鉤碼質量為50克),直到支柱被壓塌,記錄添加鉤碼的總質量;丙同學往塑料板上不斷添加細沙,直到支柱被壓塌,用天平稱出添加細沙的總質量并記錄。③再分別用圓柱和三棱柱重復實驗步驟②,記錄相關實驗數(shù)據(jù)。(1)此實驗中甲同學添加砝碼的合理順序應該是(選填“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2)最能精確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壓力的是同學所做的實驗。(3)下表為丙同學測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支柱形狀四棱柱圓柱三棱柱塑料板與細沙總質量/克392400243根據(jù)丙同學測得的數(shù)據(jù),三個支柱中能承受的最大壓力為牛(取g=10N/kg)?!敬鸢浮浚?)從小到大(2)丙(3)4【解析】(1)此實驗中甲同學添加砝碼的合理順序應該是從小到大;
(2)最能精確反映支柱所能承受最大壓力的是丙同學所做的實驗;
(3)根據(jù)表格可知,圓柱被壓塌時,上面塑料板和細沙的質量最大為400g,那么能承受的最大壓力為:F=G=mg=0.4kg×10N/kg=4N。例題3.(2021八上·吳興期末)380年前,意大利物理學家托里拆利通過玻璃管證明了真空的存在以及水銀高度和大氣壓的關系,但水銀有毒。在老師建議下,科學小組設計了如圖甲所示方案,并使用鎵基合金(一種金屬材料)代替水銀來探究大氣壓與液體壓強的關系,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組同學采用鎵基合金來代替水銀進行該實驗,可以推測鎵基合金應具備哪些優(yōu)點。(至少寫出兩條)(2)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實驗時,小組成員查詢了兩種物質的密度如下表所示:水銀密度鎵基合金密度13.59×103kg/m36.5×103kg/m3討論比較后提出需要對玻璃管的長度進行調整,應選擇長度(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760毫米。(3)如果使用該裝置進行實驗,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是()A.將玻璃管稍微傾斜一點,液柱的長度不變B.將玻璃管換成更粗的玻璃管,液柱的高度降低C.若有少量空氣殘留在玻璃管內,水銀柱的高度降低(4)小組同學在原裝置基礎上,如果把這套裝置移入如圖乙所示的裝置中(足夠大的玻璃鐘罩內),用抽氣機逐漸抽出里面的空氣,將會看到的現(xiàn)象和原因是?!敬鸢浮浚?)常溫下為液體(或者熔點低);無毒(2)大于(3)C(4)管內液柱下降,容器中空氣抽出,氣壓減小,能托起水銀高度降低【解析】(1)小組同學采用鎵基合金來代替水銀進行該實驗,可以推測鎵基合金優(yōu)點:常溫下為液體(或者熔點低);無毒。
(2)在大氣壓強不變的情況下,鎵基合金的密度小于水銀的密度,根據(jù)液體壓強公式p=ρ液gh可知,鎵基合金的液柱高度應該大于水銀柱的高度760毫米。
(3)根據(jù)p=ρ液gh可知,當外界大氣壓強不變時,玻璃管內外的液面高度差應該保持不變。
A.將玻璃管稍微傾斜一點,液柱的長度會變大,故A錯誤;
B.將玻璃管換成更粗的玻璃管,液柱的高度會保持不變,故B錯誤;
C.若有少量空氣殘留在玻璃管內,會對水銀柱產(chǎn)生向下的壓強,則水銀柱的高度降低,故C正確。
故選C。
(4)小組同學在原裝置基礎上,如果把這套裝置移入如圖乙所示的裝置中(足夠大的玻璃鐘罩內),用抽氣機逐漸抽出里面的空氣,將會看到的現(xiàn)象和原因是:管內液柱下降,容器中空氣抽出,氣壓減小,能托起水銀高度降低。例題4.(2019九下·溫州競賽)如圖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兩端開口、內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處,放置一枚彈丸;管口兩端各有一塊可自由開合的擋板;靠近管口右端連接抽氣機,抽出一部分氣體后,迅速將擋板1打開,彈丸便可沖開擋板2從管右端射出。那么彈丸從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A.與透明塑料管內外氣壓差有關B、與透明塑料管的長度有關.C.與彈丸的直徑有關D.與彈丸的形狀有關請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中抽氣機的作用是:。(2)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時,小明分別用球形和彈頭形彈丸進行實驗,并在塑料管壁兩側安裝光電傳感計時器,測量不同位置彈丸的速度大小。①基于實驗設計,小明要驗證猜想。(填序號)②其中彈頭形彈丸(如圖甲)的速度隨位置變化的關系圖像如圖乙所示。請分析彈頭形彈丸在塑料管中的速度增大變慢的原因:?!敬鸢浮浚?)抽氣機將透明塑料管內的氣體抽出,管內氣體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大于里面的大氣壓,里外氣壓差將彈丸壓出(2)D;彈頭形彈丸可能質量大,慣性大,運動狀態(tài)越不容易改變,速度減小的慢【解析】(1)抽氣機將透明塑料管內的氣體抽出,管內氣體壓強減小,外界大氣壓大于里面的大氣壓,里外氣壓差將彈丸壓出;
(2)①用球形和彈頭形彈丸進行實驗,則要驗證的是D、與彈丸的形狀有關;
②彈頭形彈丸在塑料管中的速度增大變慢的原因:彈頭形彈丸可能質量大,慣性大,運動狀態(tài)越不容易改變,速度減小的慢。1.(2021七上·天臺期末)某同學在做鹽水實驗,需要稱取28克食鹽,如圖所示。(1)甲圖是該同學調節(jié)橫梁平衡的過程,他的錯誤之處是。(2)改正錯誤后,分度盤的指針如圖乙所示,此時應將平衡螺母向(選填“左”或“右”)調節(jié),使天平平衡。(3)在步驟(2)的基礎上,下列操作的合理順序是(選填序號)①在天平的左盤中緩慢加入食鹽②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鹽稱取③在天平的右盤中加入25g砝碼,并將游碼調至示數(shù)為3g處④在天平的兩盤中各放入一張相同的紙片,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4)如果使用的砝碼缺了一小塊,那么測出的質量(選填“偏大”或“偏小”)。這告訴我們,一定要愛護實驗器材?!敬鸢浮浚?)游碼未歸零(2)左(3)④③①②(4)偏大【解析】(1)根據(jù)甲圖可知,該同學調節(jié)橫梁平衡的錯誤之處為:游碼未歸零。
(2)根據(jù)乙圖可知,指針偏向右邊,則左邊輕,右邊重,那么平衡螺母應該向左調節(jié)。
(3)測量28g食鹽的步驟為:④在天平的兩盤中各放入一張相同的紙片,調節(jié)天平橫梁平衡;①在天平的左盤中緩慢加入食鹽;③在天平的右盤中加入25g砝碼,并將游碼調至示數(shù)為3g處;
②使天平再次平衡,完成食鹽稱取。
則合理順序為④③①②。
(4)如果一個物體的質量為10g,那么只需在天平上放上10g的砝碼,天平就會平衡。如果此時砝碼缺少一塊,那么此時天平不平衡,還需要移動游碼才能平衡。此時物體的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因此測出的質量會偏大。2.(2021八上·天臺期末)兩位同學分別用圖1和圖2裝置探究“浮力的大小與排開液體所受重力的關系”。(1)圖1中,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G排=F4-(選填“F1”“F2”或“F3”)。(2)乙同學按圖2進行實驗時,隨著升降臺升高,物體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量(選填“相等”或“不相等”)。(3)若要驗證阿基米德原理,兩實驗中的金屬塊(選填“一定”或“不一定”)要浸沒在水中。(4)比較兩方案,你覺得哪個更好并說明理由?!敬鸢浮浚?)F2(2)相等(3)不一定(4)圖乙方案更好,測力計固定示數(shù)更穩(wěn)定,能同時觀察測力計A、B示數(shù)變化。(或圖甲方案好,操作方便)【解析】(1)根據(jù)圖片乙可知,空小桶的重力G桶=F2,排開水與小桶的總重力G總=F4,則排開液體所受的重力G排=F4-F2;
(2)乙同學按圖2進行實驗時,隨著升降臺升高,物體緩慢浸入盛滿水的溢水杯中。測力計A、B示數(shù)的變化量相等。
(3)阿基米德原理適用于所有的氣體和液體,因此兩個實驗中的金屬塊不一定要浸沒在水中。
(4)我覺得圖乙方案更好,理由:測力計固定示數(shù)更穩(wěn)定,能同時觀察測力計A、B示數(shù)變化。(或圖甲方案好,操作方便)3.(2021七下·柯橋期末)在游泳時,小柯同學發(fā)現(xiàn)越往深水區(qū)走,越感到胸悶,由此猜想液體內部壓強可能與液體的深度有關,于是用液體壓強計對此進行了探究。步驟一:將金屬盒放入水中深度5厘米處,觀察現(xiàn)象;步驟二:將金屬盒放入水中深度15厘米處時,發(fā)現(xiàn)金屬盒的位置不動,但U形管兩側的液面高度差逐漸減??;步驟三:調整好器材后,重新實驗。在深度5厘米處觀察到現(xiàn)象如圖A所示,在深度15厘米處觀察到現(xiàn)象如圖B所示。請完成下列問題:(1)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這種科學方法稱為;A.轉換法 B.控制變量法 C.類比法(2)步驟二中出現(xiàn)異?,F(xiàn)象的原因是壓強計氣密性不好,因此壓強計使用前應檢查其是否漏氣,方法是;(3)通過小柯的實驗結果,試分析越往深水區(qū)走,越感到胸悶的原因。(4)實驗后小柯想利用壓強計來鑒別兩份無色溶液,已知一份為水,一份為鹽水,請你幫他設計實驗進行鑒別:?!敬鸢浮浚?)A(2)手按壓金屬盒的橡皮膜,若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則氣密性良好(3)液體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增加(4)取兩只相同的燒杯,加入等體積的兩種液體,將液體壓強計金屬盒置于液體中相同深度,U形管中液面差較大的那杯是鹽水,則另一杯是水。(或者相同高度差比深度)【解析】(1)壓強計是通過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反映被測壓強大小,這種科學方法稱為轉換法,故選A。
(2)步驟二中出現(xiàn)異?,F(xiàn)象的原因是壓強計氣密性不好,因此壓強計使用前應檢查其是否漏氣,方法是:手按壓金屬盒的橡皮膜,若U形管左右液面出現(xiàn)高度差,則氣密性良好。
(3)通過小柯的實驗結果,越往深水區(qū)走,越感到胸悶的原因:液體壓強隨液體深度的增加而增加。(4)實驗后小柯想利用壓強計來鑒別兩份無色溶液,已知一份為水,一份為鹽水,設計實驗進行鑒別:取兩只相同的燒杯,加入等體積的兩種液體,將液體壓強計金屬盒置于液體中相同深度,U形管中液面差較大的那杯是鹽水,則另一杯是水。(或者相同高度差比深度)4.(2020七下·樂清期末)為了“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小徐進行了如下實驗。(1)本實驗中用來測量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測量工具是。(2)比較序號為的三組實驗,可得出結論:同種液體的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比較序號為②③的兩組數(shù)據(jù),小徐得出結論:不同液體的壓強還跟密度有關。為了使該結論更具普遍性,你認為還需要進行怎樣的實驗?請簡要說明?!敬鸢浮浚?)壓強計(2)④⑤⑥(3)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換用不同密度(種類)的液體重復實驗(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改變鹽水的密度重復試驗)【解析】(1)本實驗中用來測量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測量工具是壓強計。
(2)比較序號為4、5、6的三組實驗,可得出結論:同種液體的內部壓強隨深度的增大而增大。
(3)為了使該結論更具普遍性,我認為還要進行實驗: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換用不同密度(種類)的液體重復實驗(或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改變鹽水的密度重復試驗)。5.下面是小金利用量筒和水測量橡皮泥密度的實驗過程及分析,請完成下列填空。第1步:在量筒中裝適量的水,讀出水面對應的刻度值V1;第2步:把橡皮泥捏成碗狀,小心放入量筒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讀出此時水面對應的刻度值V2,根據(jù)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質量;第3步:,讀出此時水面對應的刻度值V3;第4步:利用上述所得數(shù)據(jù)可推導出橡皮泥密度的表達式為:ρ=。(用上述字母代號表示,水的密度用ρ水表示)下圖是整個實驗的操作情景,由圖中讀數(shù)可算出橡皮泥的密度是kg/m3?!敬鸢浮堪⒒椎?G物=G排);再把橡皮泥捏成球狀放入量杯使之沉入水底;ρ=ρ水(V2-V1)/(V3-V1);1.75×103【解析】第2步:把橡皮泥捏成碗狀,小心放入量筒使之漂浮在水面上,讀出此時水面對應的刻度值V2,根據(jù)阿基米德(G物=G排)原理可求出橡皮泥的質量;
第3步:再把橡皮泥捏成球狀放入量杯使之沉入水底,讀出此時水面對應的刻度值V3;
第4步:橡皮泥密度的表達式為:ρ=mV=ρ6.下面是小葉利用實驗室器材測量山茶油密度的實驗。(已知油的黏性強)(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然后調節(jié),使天平橫梁平衡。(2)接下來進行了以下四項操作:A.用天平測出空燒杯的質量m0;B.將部分山茶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C.將燒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油的體積V;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山茶油的總質量m2;以上操作步驟中不必進行的步驟是(填步驟序號)。測質量過程中添加砝碼的順序是。(3)用上述步驟中測量得到的量表示“山茶油”的密度ρ=?!敬鸢浮浚?)平衡螺母(2)A;先大后?。?)m1m2/V【解析】(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首先將游碼移到零刻度線,然后調節(jié)平衡螺母,使天平橫梁平衡。
(2)測量山茶油密度的實驗步驟為:
B.將部分山茶油倒入燒杯中,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油的總質量m1;
C.將燒杯中一部分山茶油倒入量筒,測出這部分油的體積V;
D.用天平測出燒杯和剩余山茶油的總質量m2;
那么沒有必要的步驟是測量空燒杯的質量,故選A。
測量質量的過程中,添加砝碼的順序為:先大后小。
(3)“山茶油”的質量為:m=m1m2;“山茶油”的密度為:ρ=7.(2020七下·麗水期末)用如圖甲所示液體壓強計來探究“影響液體內部壓強大小的因素”。已知水的密度比煤油的密度大。(1)如圖甲,輕按橡皮膜,橡皮膜向內凹陷,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2)通過比較A、B兩實驗可知,液體深度是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則液體深度是指(填字母);A.液面到金屬盒中心的距離 B.容器底部到金屬盒中心的距離(3)通過比較B、C兩實驗,可得到結論:?!敬鸢浮浚?)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2)A(3)在液體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解析】(1)如圖甲,輕按橡皮膜,橡皮膜向內凹陷,說明力的作用效果是力能使物體發(fā)生形變;
(2)液體深度是指液面向下到金屬盒中心的距離,故A正確,B錯誤。
故選A。(3)在B、C兩個實驗中,橡皮膜所在的深度相同,但是液體密度不同,那么得到結論:在液體深度相同時,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8.(2020七下·溫州期末)為了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小明用如圖所示實驗裝置進行了如下實驗①稱取200克細沙置于燒杯中②將氣球置于裝置內,將燒杯中的細沙緩緩倒在木板B上,直至氣球剛好破裂,稱量燒杯中剩余細沙的質量,重復實驗3次,并記錄平均值③改變木板A上塑料釘?shù)臄?shù)量,用完全相同的氣球重復步驟②,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實驗組別塑料釘數(shù)量/枚細沙的總質量/克燒杯中剩余細沙的質量/克14200152262001363820011741020095(1)為完成本實驗,小明需要的測量工具為。(2)小明選擇細沙而不選擇砝碼來完成實驗的原因是。(3)請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本實驗能否得出“受力面積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結論并說明理由:?!敬鸢浮浚?)天平(2)細沙質量更小,對氣球產(chǎn)生的壓力變化更精細(3)能。據(jù)表可知,塑料釘數(shù)量多,受力面積越大,氣球剛破裂時所需的細沙質量越大,即在更大的壓力作用下,才能達到氣球剛破裂時相同的壓力作用效果。【解析】(1)為了完成本實驗,必須控制細沙的質量為200g,因此需要測量工具為天平;
(2)小明選擇細沙而不選擇砝碼來完成實驗的原因是:細沙質量更小,對氣球產(chǎn)生的壓力變化更精細。
(3)本實驗能得出“受力面積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不明顯”的結論,理由:據(jù)表可知,塑料釘數(shù)量多,受力面積越大,氣球剛破裂時所需的細沙質量越大,即在更大的壓力作用下,才能達到氣球剛破裂時相同的壓力作用效果。9.(2018七上·義烏月考)小樂在長白山天池游玩期間,拾到了一種能浮在水上的石頭,當?shù)厝税阉Q為“浮石”。小樂對此非常感興趣,對它展開了研究:(1)小樂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浮石”(如圖所示)呈灰黑色,有氣孔構造。據(jù)此,“浮石”應屬于下列哪類巖石。A.巖漿巖 B.沉積巖 C.變質巖(2)小樂選取了一小塊“浮石”,來測定它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①用天平測得“浮石”的質量:在調節(jié)天平的平衡時,指針位置如圖甲所示,則應將左側的平衡螺母向移,右側的平衡螺母向移。如果操作正確,天平再次平衡時如圖乙,則“浮石”的質量m1為g。②在量筒中倒入V1為60ml的水,將綁有細線的石塊用細鐵絲壓入水中足夠長時間,水面到達V2為68ml。③用天平測一空燒杯的質量m2為40.5g。④將上述石塊從量筒中取出,擦干石塊的表面,將其放入該燒杯中,測得總質量m3為54.1g。則浮石的密度為g/cm3【答案】(1)A(2)左;左;9.6;0.8【解析】(1)小樂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浮石”(如圖所示)呈灰黑色,有氣孔構造。根據(jù)巖石的特點可知,玄武巖有灰黑色,有氣孔構造的特點,玄武巖屬于巖漿巖,所以A選項正確;
(2)根據(jù)分度盤指針向右偏可知,平衡螺母要向左調,且左右平衡螺母均向左調,故可填,左移和左移。根據(jù)天平中的砝碼和游碼可知,浮石的質量為:5g+4.6g=9.6g。浮石吸收水的質量:m3m2m1=54.1g40.5g9.6g=4g,由水的密度為1g/cm3這部分水的體積為4mL,所以浮石的總體積為68mL60mL+4mL=12mL=12cm3,浮石的密度:ρ=m/V=9.6g/12cm3,解得ρ=0.8g/cm3。10.(2021八上·余姚期末)小明同學利用注射器、彈簧測力計、刻度尺等器材測量大氣壓強的值,步驟如下:(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2)如圖所示,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8.2N.用刻度尺測出注射器的全部刻度的長度為6cm,計算得到活塞的橫截面積為cm2。(3)計算得到大氣壓強的數(shù)值為Pa?!敬鸢浮浚?)排盡注射器內空氣(2)剛被拉動;0.75(3)1.01×105【解析】(1)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排盡注射器內空氣;
(2)如圖所示,用細尼龍繩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頸部,使繩的另一端與彈簧測力計的掛鉤相連,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動注射器筒,當注射器中的活塞剛被拉動時,記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8.2N.
注射器活塞的橫截面積:S=VL=4.5cm3611.(2021八上·洞頭期中)同學們在學習“阿基米德原理”這節(jié)課后復習時,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經(jīng)過反復地思考、討論,提出了對該實驗的改進意見,并動手制作出了如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其中A、B為兩個規(guī)格相同的彈簧測力計,C為重物,D為薄塑料袋(質量不計),E是大號飲料瓶、帶孔橡皮塞以及彎曲玻璃管自制的溢水杯,杯中加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全職助理合同范本
- 2025年長沙貨物從業(yè)資格證考試
- 保安服務合同范本
- 代辦注銷合同范本
- 內部包協(xié)議合同范本
- 動遷協(xié)議出租合同范本
- 公司團購合同范例
- 農(nóng)業(yè)行業(yè)勞動合同范本
- 修路回收物資合同范本
- 人員勞動合同范本
- 中央2025年中國科協(xié)所屬單位招聘社會在職人員14人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1
- 圓柱的表面積(說課稿)-2023-2024學年六年級下冊數(shù)學北師大版
- 《神經(jīng)系統(tǒng)MRI解讀》課件
- 2024年江蘇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高職單招語文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學校春季開學典禮校長講話致辭 (匯編11份)
- 城市軌道交通專業(yè)英語(第三版) 課件 U7 Tram
- 殯儀服務員職業(yè)技能鑒定考試題(附答案)
- 高等院校附屬醫(yī)院醫(yī)共體合作制度
- 2025年中國半導體第三方檢測行業(yè)市場集中度、市場規(guī)模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
- 2025年餐飲部主管年度工作計劃
- 學工管理系統(tǒng)功能設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