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腳手架施工方案_第1頁
橋梁腳手架施工方案_第2頁
橋梁腳手架施工方案_第3頁
橋梁腳手架施工方案_第4頁
橋梁腳手架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腳手架施工方案審批:審核:編制:鄭州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新鄉(xiāng)平原新區(qū)調蓄灌溉(二期)87#橋及引道工程項目部2016年9月20日第一章編制依據及目的1。1編制依據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JTJ/TF50—2011)、《建筑施工計算手冊》、《建筑施工手冊》、《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建筑施工腳手架實用手冊(含垂直運輸設施)》、《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建筑施工安全檢查標準》JGJ59-99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新鄉(xiāng)平原新區(qū)87#橋設計圖紙.1.2編制目的為保證87#橋橋梁墩臺及上部結構施工安全,特編制此方案。1。3使用范圍本方案適用87#橋橋梁墩臺及上部結構腳手架施工.第二章工程概況2。1工程概況新鄉(xiāng)平原新區(qū)87#橋工程全長54米,采用鋼筋混凝土現(xiàn)澆箱梁.1、橋梁名稱:新鄉(xiāng)平原新區(qū)87#橋2、跨徑:15M+18M+15M跨徑。3、基礎:為直徑1。2m的混凝土灌注樁24根;4、橋墩:2個1.2米*27。5米薄壁墻身;4、橋臺:采用臺式蓋梁;5、橋梁:現(xiàn)澆箱梁48米*27米;2。2地質條件1、地形地貌本公路橋位于平原新區(qū)華山路上2、底層巖性地質概況根據地質調查:地層主要為粉土及砂土3、地質構造測段無斷層通過2。3不良地質和特殊巖土橋區(qū)范圍內無不良地質及特殊巖土。第三章腳手架方案選擇本工程考慮到施工工期、質量、安全和合同要求,故在選擇方案時,應充分考慮以下幾點:1、架體的結構設計,力求做到結構要安全可靠,造價經濟合理.2、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和規(guī)定的使用期限內,能夠充分滿足預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3、選用材料時,力求做到常見通用、可周轉利用,便于保養(yǎng)維修。4、結構選型時,力求做到受力明確,構造措施到位,升降搭拆方便,便于檢查驗收;5、結合以上腳手架設計原則,同時結合本工程的實際情況,綜合考慮了以往的施工經驗,決定采用以下腳手架方案:鋼管落地式腳手架。第四章腳手架材料選擇l、鋼管落地腳手架,選用外徑48mm,壁厚3mm,鋼材強度等級Q235,鋼管表面應平直光滑,不應有裂紋、分層、壓痕、劃道和硬彎,方可在施工中使用.2、本工程鋼管腳手架的搭設使用可鍛鑄造扣件,應符合建設部《鋼管腳手扣件標準》JGJ22—85的要求,由有扣件生產許可證的生產廠家提供,不得有裂紋、氣孔、縮松、砂眼等鍛造缺陷,扣件的規(guī)格應與鋼管相匹配,貼和面應平整,活動部位靈活,夾緊鋼管時開口處最小距離不小于5mm。鋼管螺栓擰緊力矩達65N。m時不得破壞。3、腳手板、腳手片采用符合有關要求。4、安全網采用密目式安全網,網目應滿足2000目/100cm2,做耐貫穿試驗不穿透,1.6×1。8m的單張網重量在3kg以上,顏色應滿足環(huán)境效果要求,選用綠色.第五章腳手架搭設流程及要求5。1操作流程1、落地腳手架搭設的工藝流程為:場地平整、夯實→基礎預壓、材料配備→定位設置通長膠合板、底座→縱向掃地桿→立桿→橫向掃地桿→小橫桿→大橫桿(擱柵)→剪刀撐→鋪腳手板→扎防護欄桿→扎安全網。2、定距定位:根據模板構造要求在橋墩四角用尺量出內、外立桿離墻距離,并做好標記;用鋼卷尺拉直,分出立桿位置,并用小竹片點出立桿標記;墊板、底座應準確地放在定位線上,墊板必須鋪放平整,不得懸空。3、在搭設首排腳手架過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內設一道斜支撐,拐角處雙向增設。當腳手架操作層高出斜撐頂兩步時,宜先立外排,后立內排,其余按下構造要求搭設.5。2施工步驟1、地基處理:(1)根據現(xiàn)場實際情況,先疏通河道,采用直徑1000mm的預制鋼筋砼管預埋在河床內作泄流管,再對地基進行處理,回填砂卵石夯實,為了防止?jié)q水漫過地基后,對地基造成不均勻沉陷,在回填料上面鋪設C20現(xiàn)澆砼作封閉體,厚度15cm。并在上下游臨水面用同類砼封閉.之后在其上鋪設鋼底座,然后再鋪設立桿.下雨過后要對腳手架架體基礎進行全面檢查,嚴禁腳手架基底積水下沉。2、立桿設置:(1)腳手架采用滿堂式立桿,立桿頂端高出結構1。5米,立桿接頭采用對接扣件連接,立桿與橫桿采用直角扣件連接。(2)腳手架立桿縱距0.8m,橫距0。6m,步距1。5~1。55m;內側立桿距模板邊緣不超過20cm。(3)腳手架的底部立桿采用不同長度的鋼管參差布置,使鋼管立桿的對接接頭交錯布置,高度方向相互錯開50cm以上,且要求相鄰接頭不應在同步同跨內,以保證腳手架的整體性。(4)立桿應設置墊木和鋼底座,并設置縱橫方向掃地桿,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底座下皮20㎝處的立桿上.(5)立桿的垂直偏差應控制在不大于架高的1/400.(6)同排內外側兩根立桿連線與墩身表面垂直。4、大橫桿、小橫桿設置(1)大橫桿在腳手架高度方向的間距1。5m,以便立網掛設,大橫桿置于立桿里面,每側外伸長度為15cm.(2)用直角扣件與立柱扣緊;其長度大于3跨、不小于6米,同一步大橫桿四周要交圈.大橫桿采用對接扣件連接,其接頭交錯布置,不在同步、同跨內。相鄰接頭水平距離不小于50㎝,各接頭距立桿的距離不大于50㎝。(3)按立桿與大橫桿交點(主節(jié)點)及大橫桿跨中設置小橫桿,小橫桿與墩臺身表面垂直,主節(jié)點處兩端采用直角扣件扣緊在立柱上,跨中大橫桿處扣緊在大橫桿上,以形成空間結構整體受力.(4)根據作業(yè)層腳手板搭設的需要,可在兩立柱之間在等間距設置增設1~2根小橫桿,保證腳手板端頭距離小橫桿不超過15cm。5、剪刀撐(1)本腳手架剪刀撐隨立柱、縱橫向水平桿同步搭設,用通長剪刀撐沿架高連續(xù)布置。(2)腳手架外側立面必須設剪刀撐,剪刀撐一般每5步5跨設置一道,斜桿與地面的夾角為50度。斜桿相交點處于同一條直線上,并沿架高連續(xù)布置.(3)剪刀撐的一根斜桿扣在立柱上,另一根斜桿扣在小橫桿伸出的端頭上,兩端分別用旋轉扣件固定,在其中間每個主節(jié)點處均設固定點。所有固定點距主節(jié)點距離不大于15㎝。(4)最下部的斜桿與立桿的連接點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30㎝內.(5)施工中應根據結構物的高度及腳手架的長度和寬度,結合現(xiàn)場實際情況合理設置剪刀撐和斜撐。(6)剪刀撐的桿件連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長度≥100㎝,并用不少于2個旋轉扣件固定,端部扣件蓋板的邊緣至桿端的距離≥10㎝.6、腳手板鋪設(1)腳手板首選采用松木,厚5㎝、寬20-30㎝、長度不少于3。5米的硬木板;也可以采用竹串片腳手板.(2)腳手板設置在3根橫向水平桿上,并在兩端8㎝處用直徑1.2㎜的鍍鋅鐵絲箍繞2~3圈固定。當腳手板長度小于2米時,可采用兩根小橫桿,各桿距接縫的距離均不大于15㎝.(3)里外立桿間應滿鋪腳手板。拐角交接處平整,避免出現(xiàn)探頭及空檔現(xiàn)象,鋪設時要選用完好無損的腳手板,發(fā)現(xiàn)有破損的要及時更換。7、防護設施(1)在作業(yè)層下部架設一道水平兜網,隨作業(yè)層上升,同時作業(yè)不超過兩層,設置安全網防護。(2)腳手架外側使用建設主管部門認證的合格綠色密目式安全網封閉,且將安全網固定在腳手架外立桿里側.(2)選用18鉛絲張掛安全網,要求嚴密、平整。(3)腳手架外側必須設1。5m高的防護欄桿和30cm高踢腳桿,頂排防護欄桿不少于2道,高度分別為0。75m和1.5m.第六章人員及設備物資配置為了保證施工進度和安全有效可控,必要的人員、設備的配備是必不可少。1、人員配備情況表作業(yè)項目人員類別配備數(shù)量(名)備注技術負責人1安全員1質量員1架子工3每個墩身其他工種按施工要求配備2、設備物資配備情況表作業(yè)項目設備類別配備數(shù)量備注腳手架施工鋼管按施工要求配備扣件按施工要求配備腳手板按施工要求配備枕木墊座按施工要求配備手動葫蘆3個以上安全防護用品若干按人員數(shù)量其他物設按施工要求配備第七章腳手架的檢查與驗收1、腳手架搭設完畢或分段搭設完畢,應按規(guī)定對腳手架工程的質量進行檢查,經檢查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2、驗收時應具備下列文件:(1)腳手架構配件的分類合格標志。(2)腳手架工程的施工記錄。3、腳手架工程的驗收,除查驗有關文件外,還應進行現(xiàn)場檢查,檢查應著重以下各項,并記入施工驗收報告。(1)構配件和加固件是否齊全,質量是否合格,連接和掛扣是否緊固可靠;(2)安全網的張掛及扶手的設置是否齊全;(3)基礎是否平整堅實、支墊是否符合規(guī)定;(4)垂直度及水平度是否合格。第八章腳手架搭設安全技術措施7。1技術保障措施1、架子搭設完畢,用合格密目安全網鋪圍護于架子的外圍及底部.2、鋼管與扣件進場前應經過檢查挑選所用扣件在使用前應清理加油一次,扣件一定要上緊,不得松動。每個螺栓的預緊力在40N·m~65N·m之間。3、架子搭設到3m高度時由架子搭設人員進行自檢;架子搭設完畢后由搭設會同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對整個腳手架進行驗收檢查,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4、嚴禁將模板支架、攬風繩、泵送混凝土和砂漿的輸送管道等固定在腳手架上;腳手架嚴禁懸掛起重設備。5、腳手架的安全性是由架子的整體性和架子結構完整性來保證的,未經允許嚴禁他人破壞架子結構或在架子上擅自拆除與搭設腳手架各構件。其中在腳手架使用期間,下列桿件嚴禁拆除:主節(jié)點處橫、縱向水平桿。7。2質量保障措施1、操作人員作業(yè)前必須進行崗位技術培訓與安全教育.2、技術人員在腳手架搭設、拆除前必須給作業(yè)人員下達安全技術交底,并傳達至所有操作人員。3、腳手架必須嚴格依據本方案進行搭設;搭設時,技術人員必須在現(xiàn)場監(jiān)督搭設情況,保證搭設質量達到設計要求。4、腳手架搭設完備,依據施工組織設計與單項作業(yè)驗收表對腳手架進行驗收,發(fā)現(xiàn)不符合要求處,必須限時或立即整改。7。3安全保障措施1、由于正處于雨季,為防止山洪暴發(fā)帶來的殘渣沖擊已搭設好的架體,在架體上游5m處的河床中另搭設一座防渣柵架,呈人字型布置,并用鋼筋制作30*30cm的格柵掛于架上以擋殘渣.2、架子在搭設(拆卸)過程要做到文明作業(yè),不得從架子上掉落工具、物品;同時必須保證自身安全,高空作業(yè)需穿防滑鞋,佩戴安全帽、安全帶,未佩戴安全防護用品不得上架子。3、在架子上施工的各工種作業(yè)人員,應注意自身安全;不得隨意向下、向外拋、掉物品,不得隨意拆除安全防護裝置.4、雨、雪、霧及六級以上大風等天氣,嚴禁進行腳手架搭設、拆除工作.5、應設安全員負責對腳手架進行經常檢查和保修。(1)在下列情況下,必須對腳手架進行檢查a在大雨后b停用超過二個月,復工前。(2)檢查保修項目a各主節(jié)點處各桿件的安裝、構造是否符合方案的要求;b扣件螺絲是否松動;c安全防護措施是否符合要求。6、在腳手架上進行電、氣焊作業(yè)時,必須有防火措施和專人看護,安全員巡視檢查。7、腳手架必須有防止墜物傷人的防護措施。8、搭拆腳手架期間,地面應設置圍欄和警戒標志,嚴禁非操作人員入內.9、鋼管架應設置避雷針,分置于外架四角立桿之上,并聯(lián)通大橫桿,形成避雷網絡,并檢測接地電阻不大于30Ω。10、腳手架做好可靠的安全接地處理。11、定期檢查腳手架,發(fā)現(xiàn)問題和隱患,在施工作業(yè)前及時維修加固,以達到堅固穩(wěn)定,確保施工安全.12、腳手架嚴禁鋼竹、鋼木混搭,禁止扣件、繩索、鐵絲、竹篾、塑料篾混用.13、腳手架搭設人員正確使用安全帽、安全帶、穿防滑鞋。14、保證腳手架體的整體性,不得截斷架體。15、腳手架每支搭一層,支搭完畢后,經項目部安全員驗收合格后方可使用。任何班組長和個人,未經同意不得任意拆除腳手架部件。16、嚴格控制施工荷載,腳手板不得集中堆料施荷,施工荷載不得大于3kN/m2,確保較大安全儲備。17、結構施工時不允許多層同時作業(yè),同時作業(yè)層數(shù)不超過兩層。18、各作業(yè)層之間設置可靠的防護柵欄,防止墜落物體傷人。第九章腳手架拆除安全技術措施1、拆架前,全面檢查擬拆腳手架,根據檢查結果,擬訂出作業(yè)計劃,有計劃的進行拆除。2、拆架時應劃分作業(yè)區(qū),周圍設繩綁圍欄或豎立警戒標志,地面應設專人指揮,禁止非作業(yè)人員進入。3、拆架的高處作業(yè)人員應戴安全帽、系安全帶、扎裹腿、穿軟底防滑鞋。4、拆架程序應遵守“由上而下,先搭后拆"的原則,即先拆腳手板、剪刀撐,而后拆小橫桿、大橫桿、立桿等,并按“一步一清"原則依次進行。嚴禁上下同時進行拆架作業(yè)。5、拆立桿時,要先抱住立桿再拆開最后兩個扣,拆除大橫桿、剪刀撐時,應先拆除中間扣件,然后托住中間,再解端頭扣。6、拆除時要統(tǒng)一指揮,上下呼應,動作協(xié)調,當解開與另一人有關的結扣時,應先通知對方,以防墜落。7、拆架時嚴禁碰撞腳手架附近電源線,以防觸電事故.8、在拆架時,不得中途換人,如必須換人時,應將拆除情況交代清楚后方可離開。9、拆下的材料要徐徐下運,嚴禁拋擲.運至地面的材料應按指定地點隨拆隨運,分類堆放,“當天拆當天清”,拆下的扣件和鐵絲要集中回收處理。10、輸送至地面的桿件,應及時按類堆放,整理保養(yǎng)。11、當天離崗時,應及時加固尚未拆除部分,防止存留隱患造成復崗后的人為事故.14、如遇強風、大雨、雪等特殊氣候,不應進行腳手架的拆除,嚴禁夜間拆除。15、翻掀墊鋪竹串片腳手板應注意站立位置,并應自外向里翻起豎立,防止外翻將竹串片內未清除的殘留物從高處墜落傷人。第十章鋼管落地腳手架計算書扣件式鋼管落地腳手架的計算依據《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0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guī)范》(GB50007—2002)、《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7-2003)等編制.10。1參數(shù)信息1、腳手架參數(shù)搭設尺寸為:立桿的橫距為0。6m,立桿的縱距為0。8m,大小橫桿的步距為1。5m;內排架距模板邊緣長度為15cm;采用的鋼管類型為Φ48×3。0;橫桿與立桿連接方式為單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shù)為1.00;2、活荷載參數(shù)施工均布活荷載標準值:3.000kN/m2;腳手架用途:結構腳手架;3、風荷載參數(shù)本工程地處萬州區(qū)龍駒鎮(zhèn)春壩村,橋址處于山谷中,風力較小,基本風壓估計0。4kN/m2;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shù)μz為0。62,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μs為1.13;腳手架計算中考慮風荷載作用;4、靜荷載參數(shù)腳手板自重標準值(kN/m2):0.300;安全設施與安全網(kN/m2):0。005;腳手板類別:木板腳手板;每米腳手架鋼管自重標準值(kN/m):0.033;腳手板鋪設總層數(shù):1;5、地基參數(shù)地基土類型:砂卵石;地基承載力標準值(kPa):150.00;立桿基礎底面面積(m2):0。3;地基承載力調整系數(shù):1。00.10。2小橫桿的計算:根據JGJ130—2001第5.2。4條規(guī)定,小橫桿按照簡支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下面。小橫桿自重,腳手板自重作為恒載,在最不利荷載布置下計算小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1、荷載值計算小橫桿的自重簡化為均布荷載:q1=0.033kN/m;腳手板的自重簡化為均布荷載:q2=0.3×0。75=0。225kN/m;活荷載標準值:P=3×1×0。75=2。25kN;最不利位置部載如下圖:圖4小橫桿力學簡圖2、受力驗算小橫桿凈跨徑為0。5米,計算長度取1。00米;均布荷載最大彎矩(跨中)計算公式如下:Mqmax=(0。7×0.033+0。225)×12/8=0.033kN.m;集中荷載最大彎矩(跨中)計算公式如下:Mpmax=2。25×1/4=0。563kN.m;最大彎矩M=Mqmax+Mpmax=0.596kN。m;最大應力計算值σ=M/W=0。596×106/4490=132。848N/mm2;小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σ=132。848N/mm2小于小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205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小橫桿和腳手板自重均布荷載與活載集中荷載的設計值最不利分配的撓度和;均布荷載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Vqmax=5×(0。033+0。225)×10004/(384×2。06×105×107800)=0。151mm;集中荷載標準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撓度計算公式如下:Vpmax=3。024×2250×10003/(48×2。06×105×107800)=6。383mm;最大撓度和V=Vqmax+Vpmax=0.151+6。383=6。534mm;小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計算值為[V]=1000/150=6.667mm,規(guī)范規(guī)定值為10mm,6。534〈6。667,滿足要求!10.3大橫桿的計算:按照《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guī)范》(JGJ130-2001)第5.2。4條規(guī)定,大橫桿按照三跨連續(xù)梁進行強度和撓度計算,大橫桿在小橫桿的下面。將大橫桿跨中上面的小橫桿傳遞荷載作為集中荷載(活載),主節(jié)點處小橫桿直接扣在立桿上,不在傳遞到大橫桿上,大橫桿自重作為均布荷載(恒載)計算大橫桿的最大彎矩和變形。1、荷載值計算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q1=0。033kN/m;活荷載產生集中荷載值:P=(1。3×0。033+0。225)/2+2.25=2.384kN;圖5大橫桿設計荷載組合簡圖2、受力驗算用連續(xù)梁彎矩計算軟件計算得出活載作用下及自重(恒載)作用下大橫桿支點最大負彎矩和跨中最大正彎矩分別為:活載Mmax支=-0.466kN。mMmax中=0.47kN.m恒載Mmax支=-0.006kN.mMmax中=0.003kN.m支座最大彎距為M1max=-0。466-0。006=-0。472kN。m跨中最大彎矩為M2max=0。47+0。003=0。473kN.m注:彎矩以桿件下側受拉為正。選擇支座彎矩和跨中彎矩的最大值進行強度驗算:σ=M/W=0.473×106/4490=105.345N/mm2;大橫桿的最大彎曲應力為σ=105。345N/mm2小于大橫桿的抗壓強度設計值[f]=205N/mm2,滿足要求!3、撓度驗算:最大撓度考慮為三跨連續(xù)梁均布荷載作用下的撓度。計算公式如下:其中:靜荷載標準值:q=0.033kN/m;活荷載標準值:P=3×1=3kN/m;最大撓度計算值為:V=0。677×0。033×15004/(100×2.06×105×107800)+0。99×3×15004/(100×2.06×105×107800)=6.822mm大橫桿的最大容許撓度計算值為[V]=1500/150=10mm,規(guī)范規(guī)定值為10mm,6。822〈10,滿足要求!10。4扣件抗滑力的計算:按規(guī)范表5.1。7,直角、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kN,按照扣件抗滑承載力系數(shù)1.00,該工程實際的旋轉單扣件承載力取值為8。00kN??v向或橫向水平桿與立桿連接時,扣件的抗滑承載力按照下式計算(規(guī)范5。2。5):R≤Rc其中Rc-扣件抗滑承載力設計值,取8。00kN;R—縱向或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縱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3×1.5=0。0495kN;跨中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2=0.033×1.3/2=0。0215kN;腳手板通過跨中小橫桿傳至大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3=0。3×1×1.5/2=0。225kN;活荷載標準值:Q=3×1×1。5/2=2。25kN;按1。2×恒載+1。4×活載進行荷載組合得傳至扣件最大荷載的設計值:R1=1.2×(0.0495+0。0215+0。225)+1。4×2。25=3.505kN;橫向水平桿傳給立桿的豎向作用力設計值: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1=0。033×1。3/2=0。0215kN;腳手板傳至小橫桿的自重標準值:P2=0.3×1×1。5/2=0。225kN;活荷載標準值:Q=3×1×1。5/2=2.25kN;按1。2×恒載+1。4×活載進行荷載組合得傳至扣件最大荷載的設計值:R2=1。2×(0。0215+0。225)+1。4×2。25=3。446kN;Rmax=3.505<8。00kN,單扣件抗滑承載力的設計計算滿足要求!10。5腳手架立桿荷載計算:作用于腳手架立桿的荷載包括通過大橫桿和小橫桿通過扣件傳遞的靜荷載、活荷載組合值,立桿自重產生的靜載,防護欄桿、防護網產生的荷載,斜道產生荷載,風荷載.1、在10.4中已經計算出每層大橫桿和小橫桿傳遞至立桿的豎向荷載,整理得恒載和活載分別為:恒載P1恒=1。2×(0。0495+0。0215+0。225+0.0215+0。225)=0.615kN活載P1活=1.4×(2.25+2。25)=6.3kN2、立桿自重產生的荷載計算本橋橋墩最高為5m,立桿計算高度取7m,組合系數(shù)為1。2;立桿自重荷載為:P2=1。2×15×0.033kN/m=0。594kN3、防護措施荷載防護欄桿每層兩根,材料按水平桿同材料計算,0.033kN/m,防護網0.005kN/㎡,由此計算出每層產生荷載:P3=1.2×(0。033×1。5×2+0。005×1。5×1。8)=0.125kN4、風荷載標準值按照以下公式計算其中Wo--基本風壓(kN/m2),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的規(guī)定采用:Wo=0。4kN/m2;Uz-—風荷載高度變化系數(shù),按照《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01)的規(guī)定采用:Uz=0.62;Us-—風荷載體型系數(shù):取值為1。13;經計算得到,風荷載標準值Wk=0.7×0。4×0。62×1.13=0.196kN/m2;綜合得立桿最大軸向受力為:不考慮風荷載Pmax=(0.615+0.125+0。206)×8+0。594+6。3=14.46kN考慮風荷載Pmax=(0.615+0.125+0.206)×8+0.594+0。85×6.3=13。52kN風荷載設計值產生的立桿段彎矩Mw為Mw=0.85×1。4WkLah2/10=0。850×1。4×0。196×1。5×1。8×1。8/10=0.113kN。m;10。6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腳手架采用雙立桿搭設,按照均勻受力計算穩(wěn)定性。1、不考慮風荷載時,雙立桿的穩(wěn)定性計算公式為:立桿的軸向壓力設計值: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