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廣東中考第110題中國古代史(原卷版)_第1頁
押廣東中考第110題中國古代史(原卷版)_第2頁
押廣東中考第110題中國古代史(原卷版)_第3頁
押廣東中考第110題中國古代史(原卷版)_第4頁
押廣東中考第110題中國古代史(原卷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押廣東中考第1—10題中國古代史1、從2020年至2022年,全球經歷了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各國都受到了巨大的沖擊,這使得原本動蕩的國際環(huán)境愈加惡劣,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益明顯,因此國際格局的變化應當是重點關注。而從中國古代史的角度去探究這個問題應當重點關注國家格局的變化,例如春秋戰(zhàn)國的大變局,以及魏晉南北朝的大變局。2、2022年,中國召開了中共二十大,開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中國的改革也隨之進入了深水區(qū),因此探究和回顧中國歷史上的變革對于知道中國今天的變革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們可以重點關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變革。3、新冠疫情期間國際交往受到阻礙,中國的對外開放艱難的發(fā)展,因此當國際新冠疫情結束后中國開放的腳步重新啟動,因此探究總結中國古代史上的對外交往的史實對于中國今天中國的對外開放和交往具有意義。4、在2022年版新課標當中將時空觀念作為一個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提出,而考察時空觀念的最好的方式就是以歷史地圖作為材料進行考察,所以在備考過程中務必將課本上的歷史地圖著重的記憶。必備知識中國歷史的大分裂大動蕩的時期莫過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以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均發(fā)生了巨大變化,總結這些歷史經驗和教訓對于指導今天中國更好的度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具有借鑒意義。中國歷史上的著名的改革主要涉及到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如果有可能可以補充王安石變法的相關知識點。中國歷史上的對外交往應該聚焦在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通發(fā)展這些和平友好的往來,以及戚繼光抗倭這些非和平的往來。解題技巧1.排除法。一排知識點不正確的,二排與材料、主體、題型設問無關的,例如題干設問是概括題、就要排除與材料說法不匹配的或者與設問形式不匹配的題目。2.直選法。針對基礎知識扎實的考生,直選材料說法和知識點正確的選項。1.(2019·廣東深圳·統考中考真題)“故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宗,士有隸子弟?!迸c此材料有關的制度是A.丞相制 B.郡縣制 C.科舉制 D.分封制2.(2022·廣東深圳·中考真題)商鞅變法造就了以軍工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勛系統,使秦國社會的動力驅動系統煥然一新。推動這一驅動系統建立的變法措施是A.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 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C.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D.為私斗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3.(2020·廣東·統考中考真題)湖北云夢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簡》中有一篇《封診式》,記載了一個鄉(xiāng)村里長發(fā)現麻風病疑似患者并向上報告的事例。通過此則材料可以了解秦代A.休養(yǎng)生息的政策 B.分封制度的推行C.法律制度的嚴酷 D.基層管理的狀況4.(2022·廣東·統考中考真題)明代一位醫(yī)藥學家常年在各地實地觀察、采集各種藥物,還收集了大量藥方,最終編寫出規(guī)??涨暗乃幬飳W著作《本草綱目》。這位醫(yī)藥學家是A.徐光啟 B.李時珍 C.宋應星 D.徐霞客5.(2023·廣東佛山·統考一模)春秋時期,庶民墓中多使用日用陶器隨葬;到戰(zhàn)國時,部分庶民墓中開始使用一鼎、二鼎或成套的陶鼎禮器隨葬。這可以說明A.鐵器牛耕的出現 B.禮樂制度的松動C.變法運動的興起 D.思想局面的活躍6.(2023·廣東廣州·統考一模)“夏之時萬國,殷之時三千,周初千八百,春秋時百四十……小國都被吞并,或聽命于大國,大國則爭為霸主,春秋時代便是如此……戰(zhàn)國時則次國亦無以自立,大國各以存亡相搏?!边@表明A.百家爭鳴推動思想繁榮 B.統一是發(fā)展的趨勢C.各國變法促進社會發(fā)展 D.封建王朝更替頻繁7.(2023·廣東汕頭·統考一模)有學者認為:“秦朝以前,無論名義上如何,中國實際是分裂的,‘諸夏’或‘中國’只是個籠統的概念,卻沒有確切的范圍和實際的組織;到秦朝,‘中國’二字有了具體的表現,它代表著一個龐大的祖國和它的土地、人民?!痹搶W者主要想表達的觀點是A.秦朝的建立標志著中國早期國家產生 B.秦朝是第一個統一多民族國家C.秦朝首創(chuàng)了古代中央集權制度 D.秦朝統治著古代最遼闊的疆域8.(2023·廣東湛江·統考二模)魏主下詔,以為:“北人謂土為拓,后為跋。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德王,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諸功臣舊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東北、河北省西北一帶)來者,姓或重復,皆改之。”材料說明孝文帝改革A.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豐富了鮮卑文化的內涵C.消除了民族之間的隔閡 D.根植于對華夏文化的認同9.(2019·廣東汕頭·汕頭市潮陽實驗學校??家荒#┧宄诠兰o末高調登場,卻又匆忙謝幕。在歷史的長河中,書寫了一段宛若曇花綻放般短暫的輝煌。熱銷的《曇花王朝——隋帝國的短暫與輝煌》一書詳細介紹了這一段歷史。書中不應出現的內容是A.大運河的開鑿 B.科舉制的創(chuàng)設 C.三省六部制 D.“貞觀之治”10.(2023·廣東陽江·一模)陳寅恪先生認為科舉制度是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種手段,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貴的世系和世襲的特權取得地位和權力,陳寅恪先生意在說明科舉制A.推動了教育的發(fā)展 B.擴大了統治的基礎C.提升了文官的地位 D.強化了貴族的統治11.(2023·廣東汕頭·統考一模)下面是中國古代南北方人口總數及所占比例對照表,該表格反映的現象所產生的影響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人口(戶)占全國戶口數比例西漢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北方戰(zhàn)亂而南方相對穩(wěn)定 B.北方的人口增長率比南方高C.促進了江南地區(qū)的開發(fā) D.促進新的民族——回族形成12.(2023·廣東·統考一模)唐朝長安城規(guī)劃整齊有序,反映了皇帝權威。而宋朝的東京城,政府首先考慮的是土地如何使用,商鋪取代了城墻圍起來的住宅區(qū)。這種變化體現了A.國家統一的政治追求 B.重農抑商的傳統國策C.重文輕武的治國方略 D.商業(yè)發(fā)展的現實需求13.(2023·廣東惠州·??家荒#叭V五?!笔侵袊寮覀惱砦幕械闹匾枷?。到了明代,有讀書人對三綱的解釋為:君為臣綱,君不正,臣投他國;父為子綱,父不慈,子奔他鄉(xiāng);夫為妻綱,夫不正,妻可改嫁。這種現象的出現反映了明朝A.儒學正統地位的動搖 B.經濟領域的新變化C.思想界對儒學的批判 D.民主啟蒙思想萌發(fā)14.(2023·廣東廣州·統考一模)學者徐中約指出,“這樣一種高度的集權,在康熙、雍正和乾隆輩足智多謀的君主統治下尚能運轉良好,一旦最高首腦躊躇徘徊時,這艘國家之舟便放任自流了”。在此,徐中約著重強調A.皇權專制暗含統治危機 B.康乾盛世值得后世銘記C.晚清君主統治脫離國情 D.皇帝勤政事關國家存亡15.(2023·廣東清遠·統考二模)有歷史學者為說明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引用了如下公式:君主專制=天下獨占+地位獨尊+勢位獨一+權力獨操+決事獨斷+兵、刑大權的強化。這一公式表明君主專制制度就是A.君主權力的強化 B.均衡中央與地方的關系C.強調了君權神授 D.無限地擴張自己的領土16.(2023·廣東惠州·統考一模)魏晉南北朝時期,漢族接受胡族飲食時,會用米、面作配料作糝,以姜、桂、橘皮作香料去掉羊的膻腥,以適合漢人口味。北魏鮮卑等民族嗜食寒具、環(huán)餅等漢族面食,為適合本民族的飲食習慣而以牛奶、羊奶和面制作,粉餅也要加到酪漿里面才肯食用。這說明魏晉南北朝時期A.胡漢飲食習慣趨同 B.江南經濟得到初步開發(fā)C.社會生活豐富多彩 D.結合實際進行民族交融17.(2023·廣東深圳·校聯考二模)歷史學家陳寅恪說:“當時(北魏)所謂胡人漢人,大抵以胡化漢化而不以胡種漢種為分別,即文化之關系較重而種族之關系較輕,所謂有教無類是也”。對這一觀點解讀最恰當的是A.魏晉以來的民族交融使得胡漢種族觀念增強B.魏晉以來胡漢的區(qū)別是在種族而不是在文化C.魏晉以來的民族交融使得胡漢的區(qū)別不存在D.北魏胡漢分別的變化與北魏的漢化改革相關18.(2023·廣東肇慶·統考一模)唐太宗認為:“夷狄亦人耳,其情與中夏不殊。人主(君主)患德澤不加,不必猜忌異類。蓋德澤洽,則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則骨肉不免為仇亂?!毕铝羞x項符合這一觀點的是A.設置西域都護 B.文成公主入藏 C.擊敗東西突厥 D.鑒真東渡日本19.(2022·廣東肇慶·統考二模)從下列四張學習卡片上,你可以提煉的學習主題是朝代:漢朝人物:張騫事件:張騫通西域朝代:北魏人物:孝文帝事件:革除鮮卑舊俗,接受漢族先進文化朝代:唐朝人物:文成公主事件:唐蕃和親朝代:元朝人物:事件:回族的形成A.民族的交流與融合 B.國家的統一與發(fā)展C.對外的交往與進步 D.經濟的繁榮與昌盛20.(2023·廣東佛山·佛山市第四中學校聯考一模)絲綢之路興起于秦漢,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時期再度興盛;兩宋時期陸上絲綢之路萎縮,但游上絲綢之路卻呈繁榮景象;直到元朝,陸上絲綢之路再度興起,海上絲綢之路進一步發(fā)展;明清時期,絲綢之路日益衰落。對此現象,解讀正確的是A.政治局勢影響了絲綢之路的暢通 B.國家實力決定絲綢之路的發(fā)展C.絲綢之路的興衰與統治政策無關 D.明清絲綢之路的貿易完全消亡21.(2023·廣東惠州·統考二模)唐長安城的人口中,除居民、皇族、達官貴人、兵士、奴仆雜役、佛道僧尼、少數民族外,使者、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3萬人。當時來長安與唐通使的國家、地區(qū)多達300個。唐的科技文化、政治制度、飲食風尚等從長安傳播至世界各地。這說明了唐朝A.中外文化交流頻繁 B.商品經濟高度發(fā)達C.實行開明民族政策 D.社會生活豐富多彩22.(2023·廣東深圳·統考二模)南宋規(guī)定:出海商船如果在五個月的規(guī)定時間內返回的,可以減免繳納賦稅;超過一年沒有回來的宋商要受罰,給他擔保的人也要受處罰。這項政策客觀上A.推動了南宋對周邊政權的政策調整 B.促進了南宋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fā)展C.開辟了南宋對外經濟交流的途徑 D.拓展了南宋海外貿易的活動空間23.(2023·廣東惠州·統考一模)乾隆皇帝通知浙海關把關稅稅率提高一倍,企圖通過關稅手段讓洋商無利可圖,使他們不再來寧波貿易。但英國東印度公司仍不斷派商船前往寧波貿易,于是清廷在1757年關閉了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這反映了清朝A.完全禁止對外貿易 B.社會危機嚴重C.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D.海外貿易繁榮24.(2023·廣東中山·統考一模)1685年,清廷始開海禁。次年,仿明末“牙行”(向政府申請外貿特許經營權的貿易組織),開設“洋貨行”,與洋商進行貿易。此后洋貨行數目不斷變化,但在廣州俗稱“十三行”。十三行的行商須為洋商提供住所,交易完成后,洋商限期離境。1757年,清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