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2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1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2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2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2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3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2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4頁
2025屆高考歷史一輪復習課時作業(yè)12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含解析人民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課時作業(yè)12英國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時間:45分鐘滿分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4分,共60分)1.[2024·保定市高三聯(lián)考]16世紀,英國自上而下地進行了宗教改革,國王成為英國國教教會的唯一首腦。17世紀六七十年頭,英國國王查理二世宣布實行宗教自由,強調英國國教教會的至尊地位。此舉()A.促進了信仰自由B.為啟蒙運動在英國的綻開供應了精神動力C.動搖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權威D.加速了光榮革命的到來2.[2024·煙臺市高三模擬]下表為英國歷史上部分憲法性文件。據此可知,英國()時間文件成果1215年《大憲章》規(guī)定非經貴族會議的確定,不得征收額外稅金;承認教會自由不受侵擾。1628年《權利請愿書》非經議會同意,國王不得強行征稅和借債。1641年《三年法案》議會三年一屆,未經議會同意,不得強行解散議會或休會。A.國王處于“統(tǒng)而不治”地位B.教會的權力高于王權C.具有限制王權的法律傳統(tǒng)D.逐步確立了議會主權3.[2024·濰坊市高三模擬]“它推翻了專制的國王,卻保留了國王本身,它剝奪了國王的權力,卻讓國王接著存在”,“它”是指()A.標記君主立憲制的正式確立B.保留了深厚的封建專制色調C.為社會變革方式供應了參考D.違反了英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4.[2024·德州市高三模擬]16世紀英國君主權力達到頂峰,但是從17世紀起先,議會向君主的權力發(fā)起挑戰(zhàn)。在這個過程中,王權起初對抗,引發(fā)了內戰(zhàn),后來實行“順應”的看法,到維多利亞時代完成了向“虛君”地位的轉變?!绊槕北举|上反映了()A.君主專制不再適應時代的須要B.英國歷史發(fā)展的和平漸進特征C.立憲制是社會發(fā)展的必定結果D.君主保持崇高尊嚴的務實看法5.[2024·臨沂市高三診斷]《權利法案》規(guī)定,不經議會同意,國王無權停止其任何法律效力,國王不能釋放由于現(xiàn)行法律被捕的任何罪犯。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規(guī)定,法官行為良好,國王不能撤職,只有議會兩院同意才能撤免法官。這些規(guī)定()A.剝奪了英王的立法權力B.致使英王丟失了行政權C.旨在確立議會至上原則D.促使君主制度走向消亡6.[2024·廈門市高三模擬]1701年英國《王位繼承法》規(guī)定,國王威廉、瑪麗若無子女,由安妮公主繼位。安妮若無子女,王位轉給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索菲亞及其后代,這就是后來漢諾威王朝統(tǒng)治英國的法律依據。這體現(xiàn)了英國政體的本質特點是()A.以和平方式過渡政權B.王位繼承制度得以完善C.君主權力歸議會執(zhí)掌D.法律擁有至高無上權威7.[2024·銀川市高三模擬]18世紀的英國,首相就某些事務必需征詢國王的看法,但確定權在首相和內閣;國王可以授予相關人士封號、勛章、爵位等;假如國王認為政府的某些行為不妥,可以發(fā)出警告。這表明此時的英國()A.君主與首相形成制衡局面B.國王仍擁有重要的政治權力C.《權利法案》原則遭到破壞D.內閣權力極度膨脹局面形成8.[2024·蕪湖市高三統(tǒng)考]1840年英國議會以271票對262票通過了侵華斗爭的撥款,維多利亞女王最終同意對華宣戰(zhàn),因此,有人認為“1832年的議會改革是英國發(fā)動,鴉片斗爭的催化劑”。下面最能支持這個理論的依據是1832年議會改革()A.緩和了資產階級間沖突B.提高了女王的政治權威C.工業(yè)資產階級獲得更多席位D.有利于英國政局的穩(wěn)定9.[2024·開封市高三模擬]1830年輝格黨領袖格雷繼任英國首相后馬上提出改革法案。而托利黨利用上院的多數(shù)兩次推翻了法案。1832年,格雷懇求國王冊封足夠數(shù)量的改革派貴族,以強使法案在上院通過。國王拒絕這個懇求,輝格黨政府總辭職,英國局勢混亂不堪。不久,國王答應隨時打算冊封新貴族,而托利黨則主動退出了這場斗爭。這表明當時的英國()A.法案通過意味著貴族失勢B.和平變革的機制照舊存在C.下院剝奪了國王的行政權D.政治轉型源自兩黨的妥協(xié)10.[2024·咸寧市高三模擬]小威廉·皮特是英國歷史上最年輕的首相,1783年他獲任首相,時年24歲。他就任首相后開創(chuàng)了一個先例:內閣失去議會多數(shù)信任時,還可以解散議會,重新選舉,干脆訴諸選民的裁決。這一先例的開創(chuàng)最能說明()A.首相是國家權力中心B.內閣不再對議會負責C.責任內閣制進一步發(fā)展D.工業(yè)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作用大大加強11.[2024·西安市高三聯(lián)考]1730年,英國下院的反對派領袖威廉·多德斯韋說:“我們對于自己起著國家的大公審庭的作用極為驕傲。”1774年,諾斯勛爵則憤憤地說,議員們“責難大臣,還要他們每日報告工作……他們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門置于被質訊的地位”。這反映了18世紀的英國()A.下院對政府的行政監(jiān)督增加B.封建貴族和議會的沖突加劇C.工業(yè)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D.內閣與首相共同對議會負責12.[2024·濟南市高三模擬]英國責任制內閣確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勝選黨派組閣,政府官職就由該黨成員擔當。1850年進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規(guī)定負責詳細行政事務的官員不得參選議員,不能介入黨派活動。這種變更說明()A.政府被議會操控阻礙民主政治發(fā)展B.文官制度是英國政治民主的根本動力C.改革目的是保證政府施政的獨立性D.責任內閣制并不具備分權制衡的特征13.[2024·吉林市高三模擬]英國君主制是目前西歐各國中最古老的君主制,盡管其已失去過去的政治輝煌,但至今仍是英國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君主制的保留是英國奇妙地維護國家傳統(tǒng)的一種表現(xiàn)。英國政治制度的這一特點體現(xiàn)了()A.對民族國家的文化認同B.國王不行動搖的統(tǒng)治權C.君主制推動著社會進步D.對傳統(tǒng)制度的根本維持14.[2024·臨沂市高三聯(lián)考]下圖是18世紀后期英國銅版畫漫畫《英國“歡樂”與法國“慘況”的對比》,作者想要表達的是()A.英國工業(yè)革命進程領先于法國B.確定英國政治勢力間的“妥協(xié)”C.英國社會生活水平遠高于法國D.反對法國的封建君主專制政體15.[2024·衡陽市高三模擬]19世紀70年頭以后,英國議會的權力和作用起先縮小,首相和內閣對議會下院的限制大為加強,議會的很多權力轉向了內閣,出現(xiàn)“內閣專橫”的政治局面,很多英國人稱內閣為議會中的“第三院”。這一變更有利于()A.權力機構的制約和平衡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政黨政治的發(fā)展和完善D.責任內閣制走向成熟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2小題,第16題28分,第17題12分,共40分)16.[2024·大連市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世紀的英國,宮廷和政府之間沒有明確界限,官員主要由國王遴選,并被視為國王的仆人。資產階級革命爆發(fā)后,文官起先出現(xiàn)。光榮革命后,國王和權貴行使有封建特權色調的官職賞賜權來任用官員。直至18世紀末,文官錄用仍無常規(guī)可據,文官錄用權主要由國王、宮廷權貴和各部長官干脆行使,私人關系和個人感情成為獲得官職的關鍵因素。工業(yè)革命催生英國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關于建立常任英國文官制度的報告》,建議實行公開競爭考試錄用制,并認為考試科目應有四類:古典文學;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政治經濟學、法學和近現(xiàn)代哲學;現(xiàn)代語言、近現(xiàn)代史和國際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擇優(yōu)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職賞賜制的重要起點。1870年樞密院關于文官制改革的吩咐規(guī)定,多數(shù)重要文官職位必需依據文官制度委員會的要求,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用。該令的頒布成為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標記?!幾蚤w照祥《英國政治制度史》(1)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學問,概括英國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2)依據材料,概括文官制度改革后英國官員選用的特點,并分析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在推動社會進步方面的作用。17.[2024·承德市高三聯(lián)考]19世紀早期,英國傳統(tǒng)政治制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議會選舉制度。1832年改革法第一次對英國議會選舉制度進行了重大調整,標記著英國從貴族寡頭政治向西方民主制度的轉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1829~1830年,英國出現(xiàn)糧食歉收和經濟衰退現(xiàn)象,南部農場工人放火燒毀脫谷機。1829年12月,托馬斯·阿特伍德等人組建了“伯明翰政治同盟”,類似的政治組織很快遍布英國各地。1830年,科貝特提出了五項議會改革要求。輝格黨人認為必需實行適當?shù)男袆觼碜钃躜}動升級及可能爆發(fā)的革命,同時借機擊敗長期執(zhí)政的托利黨人。1830年11月,格雷伯爵領導下的輝格黨迫使威靈頓領導的托利黨政府辭職。格雷政府上臺后馬上向議會提交議會改革法案。法案先后三次在下院通過,但又三次被上院推翻。于是,格雷要求國王冊封50個輝格黨貴族,確保法案在上院通過。在遭到威廉四世拒絕后,格雷以辭職抗議?!罢温?lián)盟”公開宣布,英國憲法給予了英國人武裝自己的權利。最終,威靈頓放棄組閣,格雷重新出任首相,國王同意冊封足夠的新貴族來保證法案的通過。1832年6月4日,議案再次提交上院,托利黨反對派貴族退出議會,法案以106張贊成票對22張反對票獲得通過。格雷在議會上保證:改革法將帶來有益的后果,即“政治聯(lián)盟”不再發(fā)揮作用?!幾詣⒊伞睹裰鞯你U摚河h會選舉制度改革》(1)編寫一幕發(fā)生在19世紀前期英國議會改革中的爭論場景。(要求:先寫出辯論主題,主題要緊扣英國當時政治經濟領域的重大事務;辯論內容要圍繞主題綻開,觀點明確;辯論過程完整,邏輯清楚。)(2)結合英國議會改革的歷程,說明英國1832年議會改革是一個“民主的悖論”。課時作業(yè)121.解析:英國實行宗教自由使英國國王成為英國政教合一的領袖,加強了英國的君主專制和對新興資產階級的宗教束縛,激化了封建王權與新興資產階級的沖突,加速了推翻王權的光榮革命的爆發(fā),故選D;材料強調英國國教教會的至尊地位不利于促進信仰自由,解除A;此舉強化了英國國教教會的地位,不利于啟蒙運動的綻開,解除B;此舉主要是使英國擺脫了羅馬天主教會的束縛,但尚未動搖其權威,解除C。答案:D2.解析:從1215年的《大憲章》到1641年的《三年法案》中都有限制國王權力的規(guī)定,由此可說明英國具有限制王權的法律傳統(tǒng),故選C;這些法律文件限制了國王權力,但并不能就此證明國王已經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地位,解除A;材料信息沒有涉及教會權力,解除B;D項內容無法體現(xiàn),解除。答案:C3.解析:“光榮革命”推翻了專制,減弱了國王的權力,推動了君主立憲政體的建立,但保留了國王作為國家的象征,與材料中“剝奪了國王的權力,卻讓國王接著存在”相符,故“它”是指光榮革命。通過不流血的“光榮革命”實現(xiàn)社會的變革,為其他國家供應了一個參考,C項正確;君主立憲制的正式確立是《權利法案》的頒布,解除A項;德國君主立憲制保留了深厚的封建專制色調,解除B項;光榮革命敬重了英國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解除D項。答案:C4.解析:17世紀以后,面對議會的挑戰(zhàn),英國的君主從對抗到順應,由“專制”君主向“虛君”轉變,從本質上反映了君主專制不再適應時代的須要,A項正確;“和平漸進”是英國歷史發(fā)展的表象,不是本質內容,B項錯誤;立憲制是一種政體形式,不是社會發(fā)展的必定結果,C項錯誤;君主保持崇高尊嚴的“務實看法”不能說明英國政治變更的本質,D項錯誤。答案:A5.解析:《權利法案》《王位繼承法》都是議會頒布的,不經議會同意,國王不能停止法律效力、不能釋放罪犯、不能撤職法官,這些規(guī)定將議會權力置于王權之上,旨在確立議會至上原則,故C項正確;A、B兩項與材料信息不符,解除;英國始終實行君主立憲政體,故君主制照舊存在,D項錯誤。答案:C6.解析:《王位繼承法》中規(guī)定了英國國王的繼承原則,并且英國王室遵照這一法律而行,由此可知,《王位繼承法》從本質上體現(xiàn)了法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體現(xiàn)了王在法下,D正確;當時的政權過渡已經完成,解除A;B是材料現(xiàn)象而非本質,解除;《王位繼承法》中君主權力照舊歸君主,解除C。答案:D7.解析:材料信息“首相就某些事務必需征詢國王的看法……國王可以授予相關人士封號、勛章、爵位等;假如國王認為政府的某些行為不妥,可以發(fā)出警告”說明18世紀的英國憲政還未完善,國王仍擁有重要的政治權力,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了“確定權在首相和內閣”,故A項說法錯誤;《權利法案》保留了國王部分權力,其原則沒有破壞,故C項錯誤;內閣權力極度膨脹局面是在19世紀末形成的,故D項錯誤。答案:B8.解析: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促使工業(yè)資產階級力氣強大,要求改革下議院的席位,英國對于發(fā)動鴉片斗爭主要是打開中國市場,銷售國內工業(yè)革命產品,故C項正確;1832年改革并不是緩和資產階級間沖突,故A項錯誤;女王此時已經是“統(tǒng)而不治”,故B項錯誤;有利于英國政局的穩(wěn)定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項錯誤。答案:C9.解析:材料說明英國政治運作中和平變革機制的存在,各方為了避開激起更大的社會沖突,最終選擇了妥協(xié),在和平漸進中推動了英國政治民主化的進程,故B項正確;題干反映了各派之間的妥協(xié),“貴族失勢”表述不對,故A項錯誤;國王行政權早在18世紀中期責任內閣制的確立后即已被剝奪,故C項錯誤;英國政治妥協(xié)的根本緣由是經濟的發(fā)展,而非政治現(xiàn)象,故D項錯誤。答案:B10.解析:材料“內閣失去議會多數(shù)信任時,還可以解散議會,重新選舉,干脆訴諸選民的裁決”反映的是內閣權力的確定上升,體現(xiàn)了責任內閣制的進一步發(fā)展,C選項正確;英國的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A選項解除;內閣必需得對議會負責,B選項解除;工業(yè)資產階級在議會中的作用大大加強是在1832年議會改革之后,D選項解除。答案:C11.解析:材料信息是,英國下院“起著國家的大公審庭的作用”,而且“責難大臣,還要他們每日報告工作……他們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門置于被質訊的地位”。由此反映了18世紀的英國議會下院對政府的行政監(jiān)督增加,故A正確;材料主旨未強調封建貴族和議會的沖突,故B錯誤;工業(yè)資產階級登上政治舞臺與工業(yè)革命有關,故C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不是強調內閣與首相共同對議會負責,故D錯誤。答案:A12.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在英國責任內閣制確立以后,19世紀中期又進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解除了政黨對詳細行政事務的影響,保證了政府施政的獨立性,故C符合題意;材料看不出政府被議會操控,故解除A;英國文官制度不是民主政治的根本動力,故解除B;材料體現(xiàn)不出分權制衡的特點,故解除D。故選C。答案:C13.解析:依據材料“對君主制的保留是英國奇妙地維護國家傳統(tǒng)的一種表現(xiàn)”,這表明在英國民主確立和發(fā)展過程中,君主制始終被保留,體現(xiàn)了英國對民族國家的文化認同,A正確;英國的君主處于“統(tǒng)而不治”的虛位,沒有實權,B錯誤;材料強調的是英國保留君主制,未體現(xiàn)君主制推動著社會進步,C錯誤;英國已經建立了資本主義的君主立憲制,不是對傳統(tǒng)制度的根本維持,D錯誤。答案:A14.解析:依據題中時間“18世紀后期”可知,當時的法國處于大革命時期,政局動蕩,而當時的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不斷完善,社會穩(wěn)定。作者企圖通過漫畫確定英國政治勢力間的“妥協(xié)”,因為正是這種“妥協(xié)”帶來了英國政局的平穩(wěn)過渡。故B正確。答案:B15.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國首相和內閣權力的增多,而權力的增多必定會提高內閣政府的辦事效率,所以選項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權力機構的制約和平衡適合美國而不適合英國,選項A不符合題意,解除;材料并不涉及政黨政治,選項C不符合題意,解除;材料并沒有強調責任內閣制走向成熟的信息,選項D不符合題意,解除。故本題選B。答案:B16.解析:(1)依據“工業(yè)革命催生英國近代文官制度”得出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依據所學可得出1832年議會改革民主政治漸漸完善;依據“直至18世紀末,文官錄用仍無常規(guī)可據,文官錄用權主要由國王、宮廷權貴和各部長官干脆行使,私人關系和個人感情成為獲得官職的關鍵因素。”得出原有文官制度存在很大弊端;依據“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政治經濟學、法學和近現(xiàn)代哲學”得出近代自然科學的進步。(2)特點:依據“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擇優(yōu)錄用”得出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結合所學可得出考生來源廣泛。作用: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從打破特權階層對官職的壟斷,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增進社會公允、公正,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提高官員隊伍素養(yǎng),加強對社會的有效管理等方面概括。答案:(1)英國完成工業(yè)革命;1832年議會改革民主政治漸漸完善;原有文官制度存在很大弊端;近代自然科學的進步。(2)特點:公開考試;擇優(yōu)錄用;考生來源廣泛。作用:打破特權階層對官職的壟斷,擴大了統(tǒng)治基礎;增進社會公允、公正,有利于人才脫穎而出;提高官員隊伍素養(yǎng),加強對社會的有效管理。17.解析:(1)依據材料中輝格黨和托利黨的斗爭可提出主題:英國當下是否須要議會改革。過程(辯論雙方為輝格黨領袖內閣首相格雷和托利黨首領威靈頓)格雷:依據“輝格黨人認為必需實行適當?shù)男袆觼碜钃躜}動升級及可能爆發(fā)的革命”“格雷伯爵領導下的輝格黨迫使威靈頓領導的托利黨政府辭職”“格雷要求國王冊封50個輝格貴族,確保法案在上院通過”“格雷重新出任首相,國王同意冊封足夠的新貴族來保證法案的通過”,結合所學英國工業(yè)革命的背景,可從工業(yè)革命的開展;工業(yè)資產階級和工人力氣壯大,要求擴大政治權利;南部農業(yè)工人已經實行暴力行動等說明議會改革已是刻不待時。威靈頓:依據“長期執(zhí)政的托利黨人”“法案先后三次在下院通過,但又三次被上院推翻”,可從改革會嚴峻損害貴族集團的政治利益;英國的議會制度由來已久分析總結托利黨反對改革的理由。格雷:依據“必需實行適當?shù)男袆觼碜钃躜}動升級及可能爆發(fā)的革命”“格雷要求國王冊封50個輝格貴族”,可從革命形勢失控,唯恐貴族會完全失去政治權利;盡力保留部分貴族權利等說明改革的必要性,以向托利黨妥協(xié)讓步為條件。威靈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