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廣安友實學校高2024級2024-2025學年度上期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一、單選題(35個小題,每題2分,共70分)1.在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fā)展階段,各區(qū)域在環(huán)境基礎、經濟內容、宗教和社會意識等方面存在差別,并在長期交流互動中取長補短、兼收并蓄,最終融匯凝聚出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文明核心,開啟了夏商周三代文明。這一論述(
)A.說明區(qū)域間文明存在頻繁交流 B.強調了地理環(huán)境的決定性作用C.意在說明黃河文明的獨特地位 D.闡明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特征2.姜寨聚落(如圖所示為遺址復原圖)的居住區(qū)處于聚落的核心位置,房屋建筑群分為大、中、小型三種,房址的門均朝向中心廣場。聚落周圍環(huán)繞著人工挖建的作為防御設施的壕溝。在環(huán)繞壕溝外的聚落東部、南部、東南部一共發(fā)現了三處墓地,而在聚落附近臨河的地方有一處小窯場。這說明當時(
)A.農業(yè)與手工業(yè)相分離 B.貧富分化較為嚴重C.氏族公社具有組織性 D.國家初始形態(tài)出現3.《戰(zhàn)國策》記載:“啟與支黨攻益,而奪天下,是禹名傳天下于益,其實令啟自取之?!边@說明(
)A.禹建立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 B.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C.夏朝具備了國家的初始形態(tài) D.嫡長子繼承制的實行4.如表為二里頭文化遺址(距今約3800-3500年)墓葬的類型與出土文物相關信息。由此推知當時(
)墓葬類型數量墓穴面積是否有棺木隨葬品甲類墓葬242平方米以上有,部分為漆木棺青銅禮器、玉器、陶器、滌器、綠松石器、海貝等乙類墓葬601—2平方米部分有陶禮器、玉器、綠松石器、海貝等丙類墓葬1371平方米左右基本沒有少量陶器或無隨葬品丁類墓葬44無墓穴、棄置于灰坑或祭祀坑中無無A.禮樂制度開始萌發(fā) B.社會階層明顯分化C.出現早期國家形態(tài) D.社會審美出現差異5.中國具有悠久的農業(yè)生產史,是稻、粟、黍等作物的發(fā)源地。在長江中下游一帶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考古學家發(fā)現了大量人工裁培水稻的遺跡。這一代表性遺址是(
)A.元謀人遺址 B.北京人遺址 C.河姆渡遺址 D.半坡遺址6.西周武王、成王、康王等數代統(tǒng)治者,持續(xù)分封自家的姬姓親族以及部分與之結為親戚的貴族,進而建立眾多封國。同時,他們借助祖先崇拜的繁復禮儀,通過朝貢、覲見、通婚等手段,不斷強化親戚之間的緊密關系。材料重在強調西周統(tǒng)治者(
)A.對禮儀制度高度重視 B.重視與貴族階層的合作C.致力于擴大統(tǒng)治疆域 D.具有濃厚血緣宗法觀念7.商朝時,商君尊鬼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禮”;至西周時,周王提出了“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的主張。這一變化表明西周時期(
)A.原始神權觀念已退出歷史舞臺B.仁政思想在社會上影響深遠C.統(tǒng)治者治國理念更具人文色彩D.社會性質已發(fā)生根本性改變8.閱讀如圖,解讀圖中信息,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①圖中所示的土地不能隨意買賣
②周天子實際上占有全國的土地③這一制度與分封制的關系緊密
④商鞅變法之時廢除了這一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因為隨葬品不足,新繼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魯國祈求,史稱“求賻”。西周以來“天子不求私財”的傳統(tǒng)從此打破,過去諸侯必須朝會天子的禮儀也名存實亡,相反,天子卻要向諸侯進行聘問。這說明當時(
)A.政治格局發(fā)生變化 B.西周社會已禮崩樂壞C.宗法制進一步發(fā)展 D.周天子失去共主地位10.《春秋左傳正義·定公十年》中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連稱,本義指衣冠華美又重禮儀。華夏作為族群、文化、國家政權,在春秋戰(zhàn)國時被周邊民族所認同?!边@表明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
)A.華夏民族開始形成 B.華夏族群成為禮儀之邦C.階級關系發(fā)生變動 D.華夏認同觀念開始形成11.戰(zhàn)國時期,新興的地主階級在許多國家掌握政權。他們紛紛任用法家的代表人物開展變法,如李悝在魏國推行變法,吳起在楚國實行變法,商鞅在秦國進行變法。下列有關戰(zhàn)國時期變法運動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春秋戰(zhàn)國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結果 B.各國出于爭霸富國強兵的需要C.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D.商鞅變法最徹底效果最為顯著12.春秋之前,諸侯國之間的邊界較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為各諸侯國的緩沖區(qū);春秋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界限逐步清晰。這一變化的根源是(
)A.分封制度的強化 B.井田制度的推廣C.生產技術的進步 D.土地兼并的加劇13.先秦諸子雖“百家異說”,但其思想旨趣有相通之處。如表中的論述體現了(
)著作相關論述《孟子》問曰:天下惡乎定?吾對曰:定于一?!俄n非子》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執(zhí)要,四方來效?!秴问洗呵铩穪y莫大于無天子,無天子則強者勝弱……不得休息。A.統(tǒng)一趨勢在思想領域的反映 B.諸子思想完全統(tǒng)一C.思想文化統(tǒng)一導致政治一統(tǒng) D.集權制度得以完善14.孔子生活的時代,周王朝統(tǒng)治已經名存實亡,諸侯間相互征戰(zhàn)不斷,出現了“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社會現實。為此孔子提出的解決之道是(
)A.克己復禮 B.無為而治 C.施行仁政 D.變法革新15.云夢睡虎地秦簡寫于戰(zhàn)國晚期及秦始皇時期,是研究秦朝法律制度、行政文書、經濟文化、醫(yī)學等方面的重要史料,其中《為吏之道》提到“為人君則懷,為人臣則忠,為人父則茲(慈),為人子則孝,無官不治,無志不徹”。這表明(
)A.秦朝治國理念與儒學有共通之處 B.法儒兩家的思想主張針鋒相對C.儒學已逐漸成為秦朝的主流思想 D.秦朝滅亡源于統(tǒng)治階級的暴政16.秦朝中央設三公九卿,其中奉常掌宗廟禮儀、郎中令掌宮殿警衛(wèi)、衛(wèi)尉負責皇城警衛(wèi)……宗正負責皇室事務、治粟內史掌國家財政、少府掌皇家財政。由此可知,秦朝中央官制的突出特征是(
)A.選賢舉能,唯才是用 B.決策嚴謹,提升效率C.化國為家,家國一體 D.官員眾多,政務繁雜17.秦統(tǒng)一后,秦始皇通過修建人工道路構建了以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下圖)。這些交通網的修建(
)A.保證了郡縣制的落實 B.提高了國家治理能力C.旨在便利皇帝的巡游 D.推動了國家政治統(tǒng)一18.陳勝、吳廣領導的大澤鄉(xiāng)起義,揭開了反秦起義的序幕。此后,楚國舊貴族項梁、項羽叔侄以恢復楚國為旗號,在吳地毅然起兵反秦。韓國貴族后裔張良,亦在反秦浪潮中積極謀劃。而儒生酈食其、陸賈等人,也投身于反秦斗爭之中。這表明(
)A.反秦斗爭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B.秦朝的速亡具有一定的偶然性C.反秦力量主要來自舊貴族階層 D.大澤鄉(xiāng)起義促成了各階層聯合19.據《漢書.食貨志》記載,漢初的人口較秦代大為減少,大城市人口往往只剩下十分之二三。如在秦代有三萬戶的曲逆縣城到漢初只有五千余戶,但這在當時已算得上是人口大縣。面對這一客觀形勢,漢初統(tǒng)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嚴刑峻法B.對外擴張 C.與民休息 D.鹽鐵官營20.從以下治國思想的轉變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歷代治國思想(
)朝代統(tǒng)治思想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秦朝時期尊崇法家,焚書坑儒西漢初期推崇黃老之學,無為而治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A.由皇帝個人喜好所決定 B.有利于文化發(fā)展C.受現實統(tǒng)治需要的影響 D.中央集權的削弱21.漢初,隨著漢高祖陸續(xù)分封一批同姓諸侯王,有些王國甚至“夸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而漢朝中央直接管轄的只有15個郡,這給漢王朝的統(tǒng)治和穩(wěn)定埋下隱患。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解決王國問題,漢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中外朝制度 B.中央派文臣任知州C.頒布“推恩令” D.實行均輸平準政策22.據《水經注》記載,西漢索勵“將酒泉、敦煌兵千人,至樓蘭屯田。起白屋,召鄯善、焉、龜茲三國兵各千,橫斷注濱河”。在修筑水利工程的過程中,動用了善、焉耆、龜茲三國各千名兵士參與。這說明(
)A.水利工程推動民族融合 B.中央集權有待加強C.中西文化互動性的深入 D.西域水利技術東傳23.東漢時期在規(guī)模巨大的田莊中有農林牧各業(yè)還有從事某些手工業(yè)生產或進行一定的商業(yè)或高利貸的活動。在莊園中,一般采用集體耕作的方式,同時建有塢壁,備有私兵。這(
)A.埋下了封建割據的隱患 B.削弱了農民封建依附關系C.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fā)展 D.推動了農業(yè)耕作方式巨變24.有學者指出:“漢(西漢)人最重師法。師之所傳,弟之所受,一字毋敢出入;背師說即不用。師法之嚴如此?!薄逗鬂h書》所載名臣列傳中頻頻出現“傳父業(yè)”的字眼,如楊秉“少傳父業(yè),兼明《京氏易》,博通書傳,常隱居教授”,伏湛“性孝友,少傳父業(yè),教授數百人”。漢朝從重“師法”到重“家法”的轉變(
)①體現了文化教育的日益普及②易造成一定的學術壟斷和階層固化③反映了民族融合的發(fā)展趨勢④有利于促進當時學術的繁榮和發(fā)展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25.在中國歷史的“常態(tài)”發(fā)展中,經常會出現“變態(tài)”。如果說秦漢代表的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常態(tài)”,那魏晉南北朝則代表的是“變態(tài)”,在變態(tài)中仍能看到進化的跡象。以下選項中不屬于魏晉南北朝時期“進化跡象”的是()A.漢族與內遷民族逐步交融 B.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C.科技在諸多領域取得新成果 D.北民南遷帶動江南經濟開發(fā)26.公元439年北魏統(tǒng)一北方。5世紀后期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位,大力推動民族交融。下列措施屬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內容的有(
)①改漢姓說漢語②遷都洛陽③改穿漢服④推行科舉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7.人們對于孝文帝的改革歷來評價不一、有人認為北魏貴族接受了漢族先進文化,加速了北魏政權的封建化;也有人指出北魏政權不加揚棄的全盤漢化,尤其是移植門閥士族制度,使得鮮卑貴族迅速腐化,致使北魏統(tǒng)治迅速由盛轉衰。由此可見(
)A.時代變遷對歷史真實性產生影響 B.北魏孝文帝改革無法客觀的評價C.階級屬性導致歷史評價出現差異 D.角度不同影響對歷史事件的評價28.東晉初,瑯邪王氏當權,時稱“王與馬、共天下”,后有“庾與馬,亂天下”“桓與馬,爭天下”“謝與馬,安天下”,由此可知,東晉時期(
)A.士庶之科有別 B.藩鎮(zhèn)割據分裂C.士族專權嚴重 D.皇權政治加強29.史書記載,隋朝廣置義倉,“西京太倉,東京含嘉倉、洛口倉,華州永豐倉,陜州太原倉,儲米粟多者千萬石,少者不減數百萬石,天下義倉又皆充滿”“比至末年,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這可用于說明隋朝(
)A.南北經濟交流頻繁 B.社會保障能力增強C.人口增長壓力緩解 D.城市規(guī)??涨皵U大30.有學者認為:“政治中心在北方,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需要與經濟富庶地區(qū)的聯系溝通,及糧食物資等的供給,更使隋朝政府意識到開鑿和貫通南北大運河的必要性?!毕铝嘘P于大運河的作用,符合該學者觀點的是(
)①加強南北經濟的聯系
②有利于鞏固國家統(tǒng)一③加強中原的民族交融
④促成南北交通的貫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1.唐玄宗開元初年,出現了一種由邸店衍生出來的機構——柜坊,主要的經營業(yè)務是代客商保管金銀財物,收取一定的租金,需要用時,憑帖(相當于支票)或信物提取,這是我國最早的銀行的雛形。柜坊的出現,說明唐朝(
)A.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B.商品經濟有所發(fā)展C.放棄重農抑商國策 D.自然經濟開始瓦解32.唐太宗在君臣論治過程中,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為君之道,必須首先安養(yǎng)百姓,如果為了一己之私去損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來填飽肚子,肚子飽了,人也就死了。這表明,唐太宗(
)A.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B.選賢任能,整頓吏治C.發(fā)展生產,改革兵制 D.以民為本,政得其民33.唐代,傳統(tǒng)低矮家具逐漸被更為舒適便捷的高足家具取代,如胡床、胡桌、胡椅等家具取代了席子和食案,傳統(tǒng)禮儀里的席地跪坐也隨之被垂足高坐取代。這反映出唐代(
)A.經濟發(fā)展帶動生活的個性化 B.外來文化沖擊了儒家倫理C.習俗變遷中胡化與漢化交織 D.民族交融改變了生活習慣34.唐朝安史之亂期間和以后,藩鎮(zhèn)割據局面持續(xù)了100多年。河朔三鎮(zhèn)節(jié)度使不論是世襲還是軍士擁立,都要得到朝廷形式上的認可;此外絕大多數藩鎮(zhèn),如中原、邊疆、東南型藩鎮(zhèn),其節(jié)度使的調任和派遣基本上都由中央決定。由此可知,唐朝藩鎮(zhèn)(
)A.擁兵自重相互混戰(zhàn) B.有效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C.導致國家由盛轉衰 D.一定程度上延續(xù)了唐朝統(tǒng)治35.五代十國時期軍閥混戰(zhàn),后梁軍隊三次掘開黃河堤防拒敵,造成連年水災,人民流離死亡。農民被迫反抗,要求消滅割據,建立統(tǒng)一國家??梢姡?/p>
)A.分封同姓釀成八王之亂 B.社會危機下人民渴望統(tǒng)一C.政權頻繁更迭民不聊生 D.安史之亂造成了巨大破壞二、材料分析題(每題10分,共30分)3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農業(yè)發(fā)展材料二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急劇變化,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各學派紛紛著書立說、發(fā)表意見,并互相辯論,形成了“百家爭鳴”的繁榮局面?!幾浴吨袊鴼v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說明當時我國農業(yè)生產領域出現了什么新現象?這一現象對周王朝的統(tǒng)治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說明這些學派“互相辯論”的歷史意義?(6分)3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谠斗饨ㄕ摗凡牧隙?/p>
“百代皆行秦政事”,秦始皇所建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行政制度與當時世界上最完備的官僚制度緊密結合,三位一體,奠定了此后中國兩千多年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體制的基本模式。辛亥革命一舉推翻專制王朝,建立共和政體,這是中國幾千年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創(chuàng)舉。但革命果實很快落入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北洋軍閥手中。要完成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與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這兩大歷史任務,仍然任重道遠?!幾灾袊鐣茖W院歷史研究所編寫《簡明中國歷史讀本》(1)材料一論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漢初的三項政治制度分別是什么?(6分)(2)綜合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一分為二”的角度出發(fā),就“百代皆行秦政事”談談你的認識。(4分)3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秦漢時期的長久統(tǒng)一為農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提供了保障。秦、漢政府鼓勵農民墾荒,調動了農民開發(fā)土地的積極性,而鐵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也使更大面積的土地開發(fā)成為可能。土壤耕作技術、水利灌溉技術、作物栽培技術、蠶桑培育技術都比前代有了明顯的提高。此外,黃河流域出現了水稻的種植,麥、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廣,單位糧食生產量較先秦時期提高了3倍左右。黃河套區(qū)、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長江中下游等地區(qū)逐漸成為新的糧食產區(qū)?!幾酝蹼p懷《關于秦漢農業(yè)的若干問題》材料二
西晉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數民族割據混戰(zhàn)的局面,中原地區(qū)人民被迫四處流遷。而東晉的建立,為南遷百姓提供了一個庇護所。在南遷人民的影響下,南方農業(yè)的生產工具和耕作技術得到了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條件的優(yōu)越性得以體現。此外,麥、菽等北方農作物在南方大量種植,使江南地區(qū)由水稻一收轉向稻麥雙收,糧食產量大幅度增加,長江流域成為重要的糧食產區(qū),江南地區(qū)的經濟地位也日益提高。——摘編自劉璐《試析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特點》(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秦漢時期農業(yè)快速發(fā)展的具體表現。(5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魏晉時期江南地區(qū)得到發(fā)展的原因。(5分)
參考答案題號12345678910答案DCBBCDCCAD題號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AAACBACC題號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AABBCDCBC題號3132333435答案BDDDB1.D【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華文明起源和早期發(fā)展階段(中國)。材料中“各區(qū)域……存在差別”闡述了文明的多元性,“在長期交流互動中……夏商周三代文明”則是闡述了文明的一體性,D項正確;材料提出“在長期交流互動中取長補短、兼收并蓄”,但是得不出“頻繁交流”,排除A項;從材料看,地理環(huán)境只是因素之一、而不是決定性因素,排除B項;材料闡述的是中華文明具有多元一體特征,不是說黃河文明具有獨特地位,排除C項。故選D項。2.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姜寨聚落居住區(qū)處于核心位置,房屋門朝向中心廣場,周圍有壕溝作為防御設施,還有特定位置的墓地和小窯場,這顯示出當時的氏族公社在居住布局、防御、墓葬安排以及生產場地規(guī)劃等方面有著一定的組織性,C項正確;材料中沒有涉及農業(yè)與手工業(yè)關系的信息,排除A項;僅憑材料信息,無法得出當時貧富分化較為嚴重的結論,排除B項;國家初始形態(tài)出現的標志一般有公共權力機構等,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3.B4.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距今約3800-3500年(中國)。根據表格可知,當時墓葬類型與出土文物表現出明顯不同,有的面積較大,且隨葬品較多,說明此時社會階層明顯分化,B項正確;禮樂制度開始萌發(fā)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表格中信息無法反映出現早期國家形態(tài),排除C項;隨葬品多少并不代表社會審美差異,而是代表社會階層分化,排除D項。故選B項。5.C6.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周時期(中國)。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西周數代統(tǒng)治者持續(xù)分封姬姓親族和貴族親戚,并借助祖先崇拜禮儀強化親戚關系,這集中體現了西周統(tǒng)治者具有濃厚的血緣宗法觀念,D項正確;材料重點強調的是西周統(tǒng)治者通過分封和禮儀強化親戚關系,而不是對禮儀制度的高度重視,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西周統(tǒng)治者與貴族親戚的關系,而非與整個貴族階層的合作,排除B項;材料中統(tǒng)治者的做法主要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秩序,而非致力于擴大統(tǒng)治疆域,排除C項。故選D項。7.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商周(中國)。根據材料概括可知:題干中提到商朝時期尊鬼神,而西周時期則強調“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民心無常,惟惠之懷”,這表明西周時期統(tǒng)治者更加注重德政和民心,治國理念更具人文色彩,C項正確;“原始神權觀念已退出歷史舞臺”敘述不準確,因為神權觀念并未完全退出,排除A項;仁政是由孟子提出的,與材料時間信息不符,排除B項;商周都屬于奴隸社會,社會性質未發(fā)生改變,排除D項。故選C項。8.C【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古代中國。根據圖示中的田地分布和所學內容可知,材料所示為井田制,井田制下,土地名義上都是歸周王所有,所以不能夠隨意買賣,①正確;井田制下,土地名義上歸周王所有,而不是實際上占有,②不正確;井田制的實行與分封制關系密切,③正確;商鞅變法時廢除了井田制,確立了土地私有制,④正確。綜上所述可知,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項。9.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周(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可知,東周時期,周桓王被迫向諸侯祈求已逝周平王的隨葬品,打破了之前的禮儀制度,這體現了周王室的衰落,說明傳統(tǒng)秩序遭到破壞,原有的政治格局發(fā)生了變化,A項正確;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東周開始。題干說公元前720年,已經是東周,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宗法制涉及的是王位繼承問題的制度,材料中未涉及王位繼承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此時周天子仍然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排除D項。故選A項。10.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材料“華夏作為族群、文化、國家政權,在春秋戰(zhàn)國時被周邊民族所認同”及所學知識可知,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混戰(zhàn),戰(zhàn)爭頻仍,經過不斷的斗爭和融合發(fā)展,內遷戎狄蠻夷逐漸融入華夏族,各族同源共祖的觀念得到發(fā)展,推動了華夏認同觀念形成,D項正確;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體現的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周邊少數民族對華夏族的認同,而非華夏族“開始”形成,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周邊民族對華夏族的認同,而非強調華夏族群的特點,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周邊民族與華夏族的關系,沒有涉及階級關系的變動,排除C項。故選D項。11.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反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中國)。結合所學可知,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是在秦朝,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在全國范圍內推行一系列政治、經濟、文化措施,確立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不是戰(zhàn)國時期變法運動的敘述,C項符合題意;春秋戰(zhàn)國時期,鐵器與牛耕的普及推動了農業(yè)生產力的提升,社會經濟發(fā)展迅速,這為變法提供了物質基礎和社會需求,該項正確,不合題意,排除A項;戰(zhàn)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競爭激烈,為了增強國力、擴大領土,各國紛紛進行變法以圖自強,該項正確,不合題意,排除B項;商鞅在秦國的變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法律等多個方面,是戰(zhàn)國時期變法中最為徹底的一次,對秦國后來的統(tǒng)一六國起到了關鍵作用,該項正確,不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C項。12.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據本題材料及所學知識得出主要結論:春秋戰(zhàn)國時期,隨著鐵犁牛耕的出現及推廣,大量的荒地被開墾出來并且成為諸侯的私產,這使得諸侯國之間的界限逐漸清晰,所以這一變化的根源是生產技術的進步,C項正確;分封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走向瓦解,排除A項;井田制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走向瓦解,排除B項;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土地私有制逐漸確立,土地兼并加劇的表述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13.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先秦(中國)。根據表格文字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先秦時期,孟子等諸子雖然“百家異說”,但都把國家統(tǒng)一、天下穩(wěn)定當作政治理想,體現了社會轉型時期,不同階層有著共同訴求,A項正確;“完全統(tǒng)一”的說法絕對化,排除B項;材料主要體現統(tǒng)一趨勢在思想領域的反映,思想文化統(tǒng)一有利于政治一統(tǒng)而非絕對導致統(tǒng)一,排除C項;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央集權制度尚未完善,排除D項。故選A項。14.A【詳解】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針對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現實,孔子提出的解決之道是恢復周禮,克己復禮,A項正確;無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排除B項;仁政是孟子的主張,排除C項;變法革新是法家的政治主張,排除D項。故選A項。15.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為人君則懷,為人臣則忠,為人父則茲(慈),為人子則孝,無官不治,無志不徹”及所學可知,秦朝的主導思想是法家,但秦簡中的內容卻有儒家的核心主張,說明秦朝治國過程中有借鑒部分儒學的思想內容,A項正確;秦簡提到了如忠、孝等思想,這些雖然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但在以法家思想為主導的秦朝仍有所適用,說明二者并非針鋒相對,排除B項;秦朝實際上以法家思想為主導,排除C項;“秦朝滅亡源于統(tǒng)治階級暴政”的說法正確,但與題干無關,排除D項。故選A項。16.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選題,據題干可知是推斷題,據材料時間信息得出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根據材料,九卿中的奉常、郎中令、衛(wèi)尉、宗正、少府等處理的是皇室事務,治粟內史掌管國家財政,因此體現家國一體的特征,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官員選拔,排除A項;秦朝掌握決策權的是皇帝,材料沒有體現,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九卿各自的職責,而不是官員數量多,排除D項。故選C項。17.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中國)。據材料的信息可知,秦朝構建了以咸陽為中心的交通網,是秦統(tǒng)一后的重要措施,便利了秦對地方的管理,從而提升了國家治理能力,B項正確;郡縣制是秦的地方管理制度,國家政權的強大是其推行的保證,A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秦修建交通網,是便利于其統(tǒng)治,C表述有誤,排除C項;秦已經完成統(tǒng)一的前提下修的交通網,D的作用無法呈現,排除D項。故選B項。18.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秦朝末年(中國)。陳勝、吳廣領導大澤鄉(xiāng)起義后,楚國舊貴族、韓國貴族后裔、儒生等都紛紛投身于反秦斗爭之中,這表明反秦斗爭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A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反秦力量的廣泛性,而非秦速亡的偶然性,排除B項;反秦力量除了舊貴族階層還包括農民、儒生等其他階層,不能說主要來自舊貴族階層,排除C項;材料只是體現了各階層紛紛參與反秦斗爭,沒有反映出大澤鄉(xiāng)起義促成了各階層聯合,排除D項。故選A項。19.C20.C【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原因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戰(zhàn)國時期-漢朝(中國)。據表格信息,戰(zhàn)國至漢武帝時期治國思想各異,這是由當時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現實發(fā)展需要決定的,C項正確;皇帝個人的喜好影響治國思想但是不能決定,排除A項;秦朝時期的焚書坑儒政策抑制了文化的發(fā)展,排除B項;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排除D項。故選C項。21.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漢初實行郡國并行制,導致王國問題,威脅中央集權,漢武帝繼位后,接受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使諸侯國再也無力與中央對抗,C項正確;中外朝制度主要是為加強皇權,削弱丞相權力,排除A項;北宋初年,中央派文臣任知州,排除B項;實行均輸平準政策主要是為了在經濟方面加強中央集權,排除D項。故選C項。22.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西漢時期中國。結合材料中的“西漢索勵”“鄯善、焉者、龜茲三國兵各千,橫斷注濱河”“動用了善、焉耆、龜茲三國各千名兵士參與”等信息可知,隨著絲綢之路的開辟,中原水利技術逐漸傳入西域,為了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不惜動員各族勞動人民參與工程建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A項正確;材料雖涉及西漢王朝與西域,但是材料體現不了中央政府對西域掌控弱的問題,不能體現中央集權相關的問題,排除B項;材料涉及西漢時期中原與西域之間的民族交融,西漢時期的西域主要是指今天的新疆,西域不是西方,是中國的一部分,排除C項;水利技術是中原傳播的產物,材料不能體現西域水利技術的傳播,排除D項。故選A項。23.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漢代(中國)。根據材料“田莊中有農林牧各業(yè)還有從事某些手工業(yè)生產或進行一定的商業(yè)或高利貸的活動。在莊園中,一般采用集體耕作的方式,同時建有塢壁,備有私兵”可知,田莊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田莊內備有私兵,容易形成割據勢力,A項正確;田莊經濟具有自給自足的特點,同時在莊園中,采用集體耕作的方式,這不利于削弱農民的封建依附關系,排除B項;田莊經濟不利于小農經濟的發(fā)展,排除C項;漢代農業(yè)耕作方式并未發(fā)生巨變,排除D項。故選A項。24.B【詳解】本題是組合選擇題。時空是:漢朝(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漢代初期,察舉制注重對人才品德和才能的考察,而此時的“師法”傳承有助于培養(yǎng)具有一定知識和道德規(guī)范的人才,為他們在察舉中獲得推薦提供了基礎。然而,到了東漢時期,門第和家族背景在選官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一些世家大族通過掌握獨特的“家法”,培養(yǎng)出眾多優(yōu)秀的子弟,使其在選官中更具優(yōu)勢。據此可知,漢以來,從重“師法”到重“家法”的轉變易造成一定的學術壟斷和階層固化。漢以來,家法的形成使得各地出現了不同的經學流派和學術傳承,豐富了地方的文化教育內容,鼓勵了學者們在學術上的創(chuàng)新和探索。不同的家法之間相互競爭、交流,促使學者們不斷思考和完善自己的學說,從而推動了經學乃至整個學術領域的進步,②④說法符合材料主旨,B項正確;自漢尤其是東漢以來,文化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被大族所壟斷;漢以來,從重“師法”到重“家法”的轉變,主要反映的是文化教育的發(fā)展以及學術傳承方式的變化,與“民族融合的發(fā)展趨勢”并沒有直接的關聯,①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25.B【詳解】材料體現中國歷史發(fā)展的特征,秦漢是常態(tài),那么魏晉南北朝是變態(tài),這說明常態(tài)指的是統(tǒng)一時期,變態(tài)是指分裂時期,那么魏晉時期“進化跡象”是指在分裂中蘊含著統(tǒng)一,所以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是常態(tài),不是變態(tài)時期的“進化現象”,B項符合題意;漢族與內遷民族逐步交融,民族融合會促進國家的統(tǒng)一,排除A項;科技在諸多領域取得新成果,科技的發(fā)展說明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以及各民族的文化交流的發(fā)展,蘊含著統(tǒng)一的因素,排除C項;北民南遷帶動江南經濟開發(fā),說明南北交融,促進國家統(tǒng)一,排除D項。故選B項。26.A27.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魏(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從政權性質角度來看,北魏政權接受漢文化,促進其政權的封建化;從學習的內容來看,北魏政權全盤漢化,失去了本民族的一些特色,可見,評價者因角度不同而得出不同的評價結果,D項正確;歷史事件真實性不受時代變遷影響,排除A項;歷史事件是可以進行客觀評價的,排除B項;材料中未體現評價者的階級屬性,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28.C【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東晉時期(中國)。據題干,士族在東晉政治中具有極大的權力,甚至可以與皇室并列,這反映了士族專權嚴重的歷史現象,C項正確;材料主要強調的是士族在政治中的影響力,并未直接涉及士庶之分,排除A項;藩鎮(zhèn)割據出現在唐朝中后期,與本題時空背景不符,排除B項;這一時期,皇權受到士族政治沖擊,有所式微,排除D項。故選C項。29.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隋朝(中國)。根據材料“比至末年,天下儲積可供五十年”可知,隋朝倉庫糧食積存很多,農業(yè)經濟的發(fā)展使得糧食產量比較高,農民上交賦稅多,糧倉儲備因此增加,因而社會保障能力會有所增強,B項正確;材料中提及是倉庫糧食儲備充足,未提及南北經濟交流等信息,排除A項;倉庫糧食儲備充足和人口數量增長不存在必然的聯系,排除C項;倉庫糧食儲備充足和城市規(guī)模的大小無必然關系,排除D項。故選B項。30.C【詳解】本題為組合類單項選擇題。時空范圍為隋朝(中國)。根據材料“政治中心在北方,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需要與經濟富庶地區(qū)的聯系溝通,及糧食物資等的供給,更使隋朝政府意識到開鑿和貫通南北大運河的必要性”可知,材料觀點認為隋朝修建大運河的政治因素是因為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需要聯通,因此開鑿大運河有必要性,即①加強南北經濟的聯系、④促成南北交通的貫通,從影響看,大運河有助于鞏固統(tǒng)一,②正確,因此①②④正確,C項正確;材料觀點沒有提到民族交融對于大運河修建的影響,③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31.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朝時期。據題意可知,柜坊的出現是為了給顧客進行金融服務,所以柜坊是商品經濟發(fā)展的結果,B項正確;我國的資本主義萌芽出現于明清時期,排除A項;唐朝時期并沒有放棄重農抑商政策,排除C項;我國的自然經濟開始瓦解是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排除D項。故選B項。32.D【詳解】根據材料“為君之道,必須首先安養(yǎng)百姓,如果為了一己之私去損害百姓的利益,就像是割自己的肉來填飽肚子,肚子飽了,人也就死了”可知,唐太宗認為作為君主應注重百姓,必須先安養(yǎng)百姓,體現了其民本思想主張,即體現了其以民為本,政得其民的主張,D項正確;“知人善任,虛懷納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三年級數學五千以內加減混合兩步運算題單元監(jiān)控模擬題大全附答案
- 2024年??肇涍\代理業(yè)務合同
- 2025年度公司合作三方協議書:健康醫(yī)療產業(yè)合作框架協議
- 2025版網絡短視頻主播獨家簽約合同模板3篇
- 2025版?zhèn)€人房產抵押貸款合同及借條范本2篇
- 2024年標識牌加工承攬協議標準格式版B版
- 2024年長沙星辰知識產權服務合同3篇
- 地鐵排水系統(tǒng)施工方案
- 2024年離婚合同書標準格式及關鍵注意事項解析版
- 2024年環(huán)保型垃圾處理場運營承包協議版
- 物業(yè)安全員考核實施細則
-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教育發(fā)展基金會籌備成立情況報告
- 薪酬管理試卷及答案
- 大學無機及分析化學----氣體練習題及答案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yè)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保險行業(yè)新會計準則實施指南征求意見稿
- 形式發(fā)票模板 PI模板 英文版
- 初一的最美的風景高分的作文600字
- 密封固化劑配方分析
- 國際項目管理專業(yè)資質認證(ipmp)b級報告模板
- 完整版高低壓開關柜投標文件技術標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